奇瑞汽车(09973)
搜索文档
港股汽车股集体下跌,小鹏汽车跌超4%
格隆汇APP· 2025-10-03 10:27
港股汽车板块整体表现 - 港股汽车股出现集体下跌行情 [1] - 比亚迪股份、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跌幅均超过4% [1] - 零跑汽车跌超3%,蔚来、吉利汽车跌超2% [1] 主要公司股价变动详情 - 比亚迪股份跌幅最大,为4.83%,最新价108.400港元,总市值9883.04亿港元 [2] - 小鹏汽车-W下跌4.31%,报90.950港元,总市值1736.92亿港元 [2] - 理想汽车-W下跌4.17%,报97.750港元,总市值1973.22亿港元 [2] - 零跑汽车下跌3.62%,报66.500港元,总市值945.51亿港元 [2] - 蔚来-SW下跌2.37%,报59.750港元,总市值1472.34亿港元 [2] - 吉利汽车下跌2.28%,报19.290港元,总市值1951.87亿港元 [2] 公司年初至今表现对比 - 零跑汽车年初至今涨幅最高,达到104.30% [2] - 小鹏汽车-W年初至今上涨94.96% [2] - 蔚来-SW年初至今上涨71.70% [2] - 比亚迪股份年初至今上涨24.00% [2] - 吉利汽车年初至今上涨33.13% [2] - 理想汽车-W年初至今上涨4.04% [2]
奇瑞汽车(09973)9月五大品牌总销量为25.56万辆 同比增长约9%
智通财经网· 2025-10-02 12:38
总销量表现 - 公司2025年9月五大品牌总销量达到25.56万辆 [1] - 总销量较去年同期实现约9%的增长 [1] 新能源销量 - 2025年9月新能源销量为8.35万辆 [1] 出口销量 - 2025年9月出口销量为13.14万辆 [1]
奇瑞汽车(09973) - 未经审核之二零二五年九月销量
2025-10-02 12:28
业绩总结 - 2025年9月五大品牌总销量255,584辆,同比增约9%[3] - 2025年1 - 9月五大品牌累计销量1,879,798辆,同比增14%[3] - 2025年9月新能源销量83,498辆[3] - 2025年9月出口销量131,374辆[3] 各品牌表现 - 2025年9月奇瑞品牌销量169,580辆,同比增12%[3] - 2025年9月星途品牌销量10,802辆,同比降31%[3] - 2025年9月捷途品牌销量56,586辆,同比降6%[3] - 2025年9月iCAR品牌销量10,734辆,同比增107%[3] - 2025年9月智界品牌销量7,882辆,同比增213%[3] 数据说明 - 公告所披露数字未经审计,可能须调整及最终确认[4]
奇瑞汽车(09973.HK):自主车企领头羊之一新能源转型+高端化+出海带动新增长
格隆汇· 2025-10-02 01:2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997年,发展历程近30年,业务板块和产品矩阵不断完善 [1] - 公司销量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快速崛起(2001-2010)、战略失误(2011-2013)、艰难前行(2014-2019)、重整旗鼓(2020至今) [1] - 自2020年起,公司品牌矩阵更加清晰,形成奇瑞主品牌+捷途+星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矩阵 [1] 市场地位与表现 - 在5-20万元价格带乘用车市场,2025年上半年批发销量为926.6万辆,同比增长16% [2] - 该价格带燃油车市占率为56.1%,插混车型为17.8%,纯电为26.1%,整体新能源渗透率为44.9%,自主品牌市占率达76.0% [2] - 公司在该价位段2024年销量从2023年的175.0万辆增长至237.5万辆,销量排名第二,仅次于比亚迪 [2] 品牌销量与增长 - 奇瑞主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87.9万辆、128.6万辆、164.3万辆,复合年增长率达36.7%,2024年出口占比54.4% [3] - 捷途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18.0万辆、31.5万辆、56.8万辆,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7.7%,2024年出口占比30.6% [3] - 星途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5.3万辆、12.6万辆、14.2万辆,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2.8%,2024年出口占比36.2% [3] - 智界品牌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899辆、5.8万辆 [3] - iCAR品牌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1446辆、7.1万辆,2024年出口占比13.1% [3]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50亿元、3943亿元、4856亿元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2亿元、213.6亿元、271.9亿元 [3]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对应PE为10.40倍、7.90倍、6.20倍 [3]
奇瑞汽车上半年营收1416.02亿元,同比增长26.3%
巨潮资讯· 2025-09-30 21:57
财务业绩概览 - 报告期内总收入达到1416.02亿元,较上一期的1121.24亿元增长约26.3% [2] - 公司录得净利润99.06亿元,较上一期的78.98亿元增长约25.4% [3] - 毛利由168.06亿元增加至184.19亿元,增幅约9.6% [2] 收入构成分析 - 乘用车收入由1018.62亿元增加至1286.46亿元,增幅约26.3% [2] - 汽车组件及零部件收入由54.8亿元大幅增加至96.79亿元,增幅约76.6% [2] - 其他收入由47.82亿元减少至32.77亿元,降幅约31.5% [2] 成本与费用 - 销售成本由953.18亿元增加至1231.83亿元,增幅约29.2% [2]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34.45亿元增加至59.62亿元,增幅约73.1% [2] - 研发开支由35.97亿元增加至52亿元,增幅约44.6% [2]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由15%下降至13%,降幅为2个百分点 [2] - 其他收入及收益由33.31亿元大幅增加至82.66亿元,增幅约148.2%,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增加 [2] - 行政开支由32.73亿元减少至26.5亿元,降幅约19% [2]
奇瑞汽车(09973)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30 17:00
收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41,602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12,124百万元增长26.3%[13][15] - 乘用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28,646百万元,占总收入90.9%[13] - 汽车组件及零部件销售收入为人民币9,679百万元,占总收入比例从4.9%增至6.8%[13] - 其他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277百万元,占总收入比例从4.3%降至2.3%[13] - 乘用车收入增长至128,646百万元,增幅26.3%[1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41,602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3%(对比2024年同期112,124百万元人民币)[7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地区收入为人民币76,055百万元,其他国家和地区收入为人民币65,547百万元[89] - 乘用车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28,646百万元,汽车组件及零部件业务收入为人民币9,679百万元[92] 新能源汽车业务表现 - 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36,194百万元,占乘用车销售收入比例从14.7%提升至28.1%[15] - 插电式混合动力及增程式电动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2,596百万元,占乘用车销售收入17.6%[15] - 纯电动汽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3,598百万元,占乘用车销售收入10.5%[15] - 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由14,950百万元增至36,194百万元,增幅142.1%[18] 燃油车业务表现 - 燃油车销售收入为人民币92,452百万元,占乘用车销售收入比例从85.3%下降至71.9%[15] 利润表现 - 公司录得期内利润9,906百万元,净利率7.0%[30] - 2025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9,906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4%(对比2024年同期7,898百万元人民币)[73] - 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9,70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0%(对比2024年同期7,824百万元人民币)[73] - 期内利润为99.0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78.98亿元人民币增长25.4%[74] - 期内综合收益总额为88.02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77.60亿元人民币增长13.4%[74] - 母公司普通股持有人应占利润为9,70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0%[104] - 公司期內利潤為78.24億元人民幣[80] 毛利率与毛利 - 公司总毛利增长至18,419百万元,但毛利率由15.0%降至13.0%[20] 其他收入及收益 - 其他收入及收益大幅增加至8,266百万元,增幅148.2%[21] - 2025年上半年外汇收益净额为人民币3,398百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82百万元[93] 成本与费用 - 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至5,962百万元,增幅73.1%[22] - 研发开支增加至5,200百万元,增幅44.6%[24] - 2025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为人民币122,436百万元,研发成本为人民币5,200百万元[93] - 2025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中工资及薪金为人民币6,809百万元,股份薪酬为人民币250百万元[93] - 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7,588百万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6,513百万元增加约16.5%[56] - 已付所得稅為31.32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5.62億元人民幣大幅增加457.3%[82] - 2025年上半年所得税总额为人民币1,872百万元,其中即期所得税为人民币2,073百万元[98]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约人民币14,004百万元,较上一期间的20,520百万元下降约31.8%[3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约人民币26,704百万元,较上一期间的4,339百万元大幅增加约515.4%[37] -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为约人民币7,822百万元,较上一期间的15,616百万元减少约49.9%[37]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40.04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205.2億元人民幣下降31.8%[82] - 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為267.04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43.39億元人民幣大幅增加515.4%[83] - 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流量淨額為78.22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156.16億元人民幣改善49.9%[83]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期內淨減少205.22億元人民幣,期末結餘為425.2億元人民幣[86] - 購買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支出1129.94億元人民幣[83] - 出售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收回1055.86億元人民幣[83] - 貿易應收款項增加177.34億元人民幣[82] - 存貨減少72.39億元人民幣[82]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公司存货由36,324百万元减少至27,646百万元[32] - 贸易应收款项由17,423百万元增加至34,937百万元[33]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由19,579百万元增加至27,321百万元[3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约人民币42,520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2,693百万元下降约32.2%[36] - 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约为人民币19,989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3,166百万元下降约13.7%[38] - 资产负债比率为86.1%,较2024年12月31日的87.9%改善1.8个百分点[40] - 为借款而抵押的资产约为人民币1,114百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76百万元增加约64.8%[41] - 已订约但尚未拨备的资本承担为人民币4,017百万元[4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5.2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626.93亿元人民币下降32.2%[76] - 贸易应收款项为349.3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74.23亿元人民币增长100.5%[76] - 存货为276.4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363.24亿元人民币下降23.9%[76] - 资产净值为310.7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259.24亿元人民币增长19.9%[77]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17.3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264.88亿元人民币增长19.8%[77][7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录得流动负债净额为人民币33.64百万元[87] - 2025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人民币51,670百万元,其中中国地区占人民币50,959百万元[90]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1,156百万元人民币增至27,337百万元人民币,增长29.2%[105]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17,423百万元人民币增至34,937百万元人民币,增长100.5%[106]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99,771百万元人民币降至90,909百万元人民币,下降8.9%[107] - 应付票据从1,725百万元人民币大幅增至15,405百万元人民币,增长792.8%[107] - 已签约但未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承诺从2,519百万元人民币增至4,017百万元人民币,增长59.5%[109] - 合约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6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67亿元人民币,下降25.8%[117] 关联方交易 - 向合营企业销售产品金额从1,869百万元人民币增至3,229百万元人民币,增长72.8%[110] - 来自合营企业的利息收入为40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21百万元人民币增长90.5%[110] - 与关联方的贸易应收款项结余从3,760百万元人民币增至4,169百万元人民币,增长10.9%[115] - 公司为联营企业提供的银行借款担保从197百万元人民币降至零[114] - 与关联方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1.4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25.63亿元人民币,下降4.4%[116] - 与联营企业及其附属公司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75.28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1.21亿元人民币,增长21.2%[116] - 与合营企业及其附属公司的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0.03亿元人民币大幅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4亿元人民币[116]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6.4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73.82亿元人民币,增长39.4%[121][122] - 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应收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75.47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0.41亿元人民币,下降73%[121][122]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75亿元人民币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96.82亿元人民币,增长7.9%[121][122] - 第3级公允价值计量的股权投资从2024年12月31日的3.13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59亿元人民币,下降17.3%[12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衍生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总额为人民币9百万元,全部归类为第2级(重大可观察输入数据)[123] 上市与募资 - 上市所得款项净额为8,879.3百万港元[57] - 截至报告日期,上市所得款项净额尚未动用,未动用金额为8,879.3百万港元[58] - 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乘用车的分配金额为3,107.8百万港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品1,775.9百万港元,升级现有产品序列1,331.9百万港元)[58] - 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研发的分配金额为2,219.8百万港元(投资电动化技术887.9百万港元,投资辅助驾驶及智能座舱解决方案1,331.9百万港元)[58] - 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的分配金额为1,775.9百万港元[58] - 提升安徽芜湖生产设施的分配金额为887.9百万港元[58] - 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的分配金额为887.9百万港元[58]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完成H股上市,发行价格为每股30.75港元,发行股份数量为297,397,000股[124] 股息与分配 - 已宣派股息为39.93亿元人民币[79] - 公司宣派截至2024年11月30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人民币0.73元[100] 雇员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共有58,256名雇员[56] 管理层薪酬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6593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7749.4万元人民币,增长17.5%[118] - 主要管理人员股份薪酬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3.78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4742亿元人民币,增长18.4%[118] 财务报告批准 - 未经审计中期简明合并财务资料于2025年9月30日经董事会批准并授权刊发[125]
奇瑞汽车(09973):系列深度报告:自主车企领头羊之一新能源转型+高端化+出海带动新增长
东北证券· 2025-09-30 11:1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6] 核心观点 - 奇瑞汽车作为自主车企领头羊之一 通过新能源转型+高端化+出海三大战略驱动新一轮增长 [1] - 公司在5-20万元主流价格带市场2024年销量达237.5万辆 排名第二 仅次于比亚迪 [2] - 五大品牌矩阵(奇瑞主品牌+捷途+星途+iCAR+智界)协同发展 2022-2024年销量复合增长率显著 [2] - 技术层面依托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舱、大卓智驾和银河生态五大核心技术 实现油电同智全球同行 [14][16] 公司发展历程 - 奇瑞汽车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快速崛起(2001-2010)、战略失误(2011-2013)、艰难前行(2014-2019)、重整旗鼓(2020至今) [1] - 2020年以来形成五大品牌矩阵 主品牌包括瑞虎SUV序列、艾瑞泽轿车序列、探索+欧萌达个性化序列及风云插混序列 [1]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收入2698.97亿元 同比增长65.37% 归母净利润141.35亿元 同比增长18.25% [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49.93/3942.57/4856.46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23/213.60/271.92亿元 [3][4] - 对应2025-2027年PE为10.40/7.90/6.20倍 [3][4] 品牌表现 - 奇瑞主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87.9/128.6/164.3万辆 复合年增长率36.7% 2024年出口占比54.4% [2] - 捷途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18.0/31.5/56.8万辆 复合年增长率77.7% 2024年出口占比30.6% [2] - 星途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5.3/12.6/14.2万辆 复合年增长率62.8% 2024年出口占比36.2% [2] - 智界品牌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899辆/5.8万辆 [2] - iCAR品牌2023-2024年销量分别为1446辆/7.1万辆 2024年出口占比13.1% [2] 市场地位 - 5-20万元价格带乘用车市场2025H1批发销量926.6万辆 同比增长16% 奇瑞在该价位段2024年销量237.5万辆 排名第二 [2] - 自主品牌在5-20万元价格带市占率达76.0% [2] 技术布局 - 火星架构包含超性能混动平台、超舒适高性能电动平台及电动多功能Skateboard平台 支持EEA 4.0/5.0/6.0电子电气架构 [14][16] - 鲲鹏动力涵盖发动机、混动箱、电驱、电池及氢能五大核心技术 第五代ACTECO 1.5TGDI发动机热效率>44.5% [16] - 雄狮智舱整合AI大模型、OS及高算力平台 猎鹰智驾分500/700/900三大系列支持不同级别智能驾驶功能 [16] - 银河生态构建智云平台、智慧数据、智能升级及生态伙伴四大核心 [16] 行业背景 - 2025H1中国乘用车批发销量1331.0万辆 同比增长12.6% 新能源渗透率48.7% [100] - 2025H1乘用车出口247.8万辆 同比增长6.8% 新能源占比提升至40.7% [106] - 5-20万元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44.9% 其中纯电占比26.1% 插混占比17.8% [2]
9月21-27日港股IPO观察:25家递表,其中12家企业冲刺A+H
搜狐财经· 2025-09-29 18:29
港股市场IPO活动概况 - 9月21日至9月27日期间港股市场共有25家公司提交招股书 3家公司通过聆讯 5家公司正在进行招股 2只新股成功上市 [1] 递表企业汇总 - 25家递表企业中有12家为已登陆A股的企业 包括大洋电机、天赐材料、格林美等 冲击"A+H"两地上市 [2] - 申报板块以主板为主 仅宝盖新材选择创业板(GEM)上市 [3][14] - 保荐人阵容涵盖华泰国际、花旗、摩根大通、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国内外知名机构 [3] 重点递表企业业务亮点 - 大洋电机为全球领先高效电机及电驱动系统供应商 2024年全球第三方HVAC电驱动解决方案供应商排名第二 中国及北美排名第一 [4] - 天赐材料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 2022年净利润达人民币58.44亿元 [5] - 格林美为关键金属资源回收行业引领者 2024年镍、钴及钨资源回收量在中国排名第一 [6] - 云迹科技为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企业 2024年同时在线机器人数量单日高峰超过36,000台 全球排名第一 [7] - 中微半导为中国领先智能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4年MCU出货量中国排名第一 [9] - 万辰集团为中国领先规模零食饮料零售企业 旗下品牌好想来2024年GMV位列中国零食饮料零售品牌榜首 [10] - 双林股份为全球传动驱动智能零部件制造商 2024年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全球市场占有率15.1% 全球排名第二 [11] - 山金国际为中国领先黄金生产商 黄金产量中国排名第六 黄金储量中国排名第四 [12] - 可胜技术为全球塔式光热发电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1-2014年聚光集热系统市场份额达57.9% [13] - 极飞科技为全球领先农业机器人公司 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73.6%至人民币10.66亿元 [15] - 东方科脉为全球最大商用端智能物联电子纸显示解决方案厂商 全球市场份额26.3% [16] - 晶晨股份为全球领先系统级半导体设计厂商 2024年家庭智能终端SoC芯片领域中国大陆排名第一 全球排名第二 [18] - 和林微纳MEMS精微屏蔽罩全球市场占有率约19.7% 排名全球第二 半导体测试探针国内市占率从2024年12%提升至2025年18% [19] - 优艾智合为移动操作机器人企业 2024年以12.0%市场份额居中国行业第一 以6.1%份额登顶全球榜首 [22] - TOP TOY为中国规模最大潮玩集合品牌 2022-2024年GMV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 [24] - 英派药业-B为创新驱动型生物技术公司 全球仅三家同时拥有商业化阶段PARP1/2抑制剂和临床阶段新一代PARP1选择性抑制剂企业之一 [26] 通过聆讯企业 - 长风药业专注于治疗呼吸疾病生物医药领域 2024年毛利率高达80.85% [31] - 挚达科技为全球最大家用电车充电桩提供商 2024年收入人民币5.9亿元 [32] - 金叶国际为机电工程承建商 专门提供暖气、通风及冷气调节系统服务 [33] 招股中企业 - 长风药业计划全球发售4119.80万股 最高招股价14.75港元 首日孖展认购倍数约18.74倍 [36] - 紫金黄金国际计划全球发售3.49亿股 最高招股价71.59港元 基石投资者包括GIC、高瓴资本、贝莱德等知名机构 [37] - 西普尼计划全球发售1060.0万股 招股价区间27.00-29.60港元 首日孖展认购倍数约15.69倍 [38] - 博泰车联计划全球发售1043.69万股 最高招股价102.23港元 [39]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成功上市 [41] 新股上市表现 - 不同集团上市首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43.96% 报102.50港元 [42] - 奇瑞汽车上市首日成交金额达26.0亿港元 实际换手率47.50% 收盘总市值约1840.90亿港元 [43] 行业分布特征 - 递表企业覆盖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消费零售等多个高增长领域 [2][4][5][6][9][10][12][15][16][18][19][22][24][26] - 机器人及智能驾驶领域集中度提升 云迹科技、优艾智合、魔视智能等企业均选择18C章节上市 [7][22][23] - 消费领域呈现复苏态势 TOP TOY、万辰集团等零售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10][24]
崔东树:2025年8月中国占世界汽车份额38% 中国市场活力强、增速快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17:09
全球汽车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8月全球汽车销量达到760万台 同比增长6% 环比下降1% [1][4] - 2025年1-8月全球累计销量达6198万台 同比增长6% 超越2017年同期水平 [1][4][7] - 2025年8月销量处于历年8月峰值水平 大幅超越2018年8月737万台的峰值 [1][4] 中国市场表现 - 2025年1-8月中国汽车销量2110万台 同比增长12% 增速领先全球主要市场 [1][12] - 2025年8月中国市场份额回升至38% 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 [1][15] - 2024年中国市场份额达34.2% 2025年1-8月保持34%的份额水平 [8][9][11] - 中国车市3-8月表现超预期上升 实现超强增长 [7][15] 各国市场对比 - 美国市场2025年1-8月销量1125万台 同比增长3% [1][12] - 印度市场销量329万台 同比下降6% 日本市场销量303万台 增长6% [1][12] - 德国市场销量207万台 下降3% 俄罗斯市场下滑严重 份额降至1.4% [1][10][12] - 墨西哥增速放缓 阿根廷等南美市场表现较好 [1][12] 中国自主品牌崛起 - 比亚迪达到世界第6位 吉利第9位 奇瑞第11位 [2][19] - 中国自主品牌全面提升世界份额 电动化发展导致部分国际车企衰落 [2][19] - 除美国市场异常偏强和铃木印度市场较好外 其他国际品牌份额全面下滑 [2][21] 区域市场特征 - 北美市场2025年1-8月销量1362万台 欧洲市场1086万台 亚洲其他市场1239万台 [8] - 俄罗斯市场2024年销量接近中国出口量 中国车企在俄份额超高 [10] - 中国车市呈现年初年末较强特征 美国车市年初偏弱年中平稳 [18] 车企竞争格局 - 丰田集团2025年1-8月份额11.3% 较2019年微降0.1个百分点 [20][21] - 大众集团份额较2019年下降2.4% 现代起亚份额7.7% 较2019年微增0.1% [20][21] - 比亚迪份额达5.2% 较2019年大幅提升4.7个百分点 [20]
尹同跃厚积薄发锻造车企出海冠军 奇瑞汽车“上岸”加力追赶新能源
长江商报· 2025-09-29 07:08
公司上市里程碑 - 奇瑞汽车于2025年9月25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募资约91.45亿港元,成为2025年迄今港股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1] - 此次港股上市被公司视为迈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和全新起点 [1] - 公司上市之路历经波折,曾于2004年、2008年、2011年及2016年多次尝试未果,最终在2025年成功 [3][4] 公司发展历程与领导 - 公司从1995年于芜湖起步,1999年12月18日首款车下线,并于2007年8月22日实现第100万辆汽车下线,成为国内首个跻身“汽车百万俱乐部”的自主品牌 [2] - 公司领导层强调科技创新,秉持“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的理念 [5] 财务与研发投入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8.97亿元,同期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 [7] - 研发投入持续高增,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1.28亿元、68.49亿元、105.44亿元,公司毛利率保持在12.5%的行业较好水平 [5] 海外市场表现 - 公司连续22年稳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 [1][6] - 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达1008.97亿元,占总营收的37.4% [6] - 2024年公司全年销量达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其中出口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占全年总销量约44% [6] 新能源业务进展与挑战 - 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3.2%波动至2024年的21.9%,2025年第一季度相关收入达186.65亿元,同比增长306.11%,占总营收比重升至27.3% [7] - 公司燃油车收入占比仍较高,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5.9%、87.8%、69.6% [7] 高端化挑战 - 核心高端品牌星途增长乏力,2024年全年销量14.1万辆,同比增长12.3%,远低于集团整体增速 [8] - 2025年8月,星途旗舰车型瑶光单月销量仅353辆,同比下降52.93%,1-8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86.58% [8] - 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在2024年12月销量达1.77万辆高点后,2025年8月总销量约为1705辆,较峰值下滑约9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