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研(601965)
搜索文档
一财社论:营销导向的“对撞测试” 应缓行
第一财经· 2025-08-04 20:53
行业竞争与商业伦理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研进行的对撞测试引发争议,涉及商业伦理和法规问题,东风柳汽认为测试构成侵权并损害品牌声誉 [1][2] - 商业伦理强调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和遵纪守法,违反商业伦理可能难以重新获得公众信任 [3] - 中国汽研作为上市公司,汽车技术服务业务占比88%,毛利率48%,社会责任重大 [3] 法规合规与广告性质 - 对撞测试视频的发布行为属于广告范畴,受广告法规制,核心意图是市场推广而非内部研发验证 [4] - 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商业诋毁行为,损害结果是关键考量,主观初衷难以界定 [4] 行业监管与反内卷趋势 -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反内卷"重点领域,非理性竞争可能面临严厉处罚 [5] - 中央指导组强调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非理性竞争包括价格战和隐性竞争行为 [5] - 带有推销意味的非标对撞测试可能被视为非理性竞争,消费者需冷静看待 [5]
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吵翻天不如法庭见
南方都市报· 2025-08-04 20:09
测试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研执行车辆安全性碰撞测试 测试中使用的移动壁障车为随机购得的东风柳汽乘龙卡车 测试过程导致该品牌意外卷入舆情争议 [2] - 中国汽研声明测试仅验证理想L8车辆安全性 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 [2] - 东风乘龙官方回应称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 并启动法务程序质疑车辆参数可能被调整 [4] 测试过程与结果争议 - 理想L8以100公里/小时速度与重卡对撞 测试结果显示重卡车轮弹起且驾驶室前倾 而理想L8的A柱 B柱 C柱及门梁均无变形 [3] - 中国汽研官方声明中描述重卡驾驶室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形 与理想汽车发布会表述存在细微差异 [4] - 测试视频最初未充分遮挡被撞车辆外饰伪装 导致乘龙卡车被精准识别 引发公众对测试透明度的质疑 [3][4] 法律与商业影响 - 乘龙汽车指控测试可能涉及虚假宣传 已启动法律程序 要求中国汽研保存所有测试数据及法律文件 [4] - 事件可能演变为诋毁商誉的侵权诉讼 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广告法中关于商业信誉贬低的法律责任 [4] - 若进入司法审理阶段 测试合同及过程细节将公开 公众可借此了解事件真相 [5]
理想i8和乘龙卡车对撞测试,要不要公证?
虎嗅· 2025-08-04 19:49
理想i8与乘龙卡车碰撞测试争议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研进行安全性碰撞测试,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交通事故情形制定要求[2] - 测试过程中意外将东风柳汽乘龙品牌卷入舆情争议,理想汽车表示是无心之举[2] - 中国汽研声明该测试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安全性能评价[3] 东风柳汽回应 - 东风柳汽声明某品牌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乘龙卡车碰撞测试视频,已构成严重侵权[5] - 东风柳汽表示其安全体系严格遵循"真实场景防护"原则,反对通过贬损同业、恶意攀比破坏行业生态的行为[5] - 东风柳汽指出测试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特定设计非常规测试场景,发布与公众认知偏差较大的碰撞视频[7] 测试细节与结果 - 中国汽研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下的事故形态制定测试大纲[11] - 测试以卡车整备质量作为选择标准,在市场端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式壁障车[9] - 测试结束后理想i8乘员舱无明显变形,气囊展开正常、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12] 第三方检测机构 - 中国汽研作为国资央企、国家一类科研院所和上市公司,秉持科学严谨态度开展评测活动[13] - 理想汽车高度认可中国汽研的专业能力和测试公正性,认为其碰撞测试数据和结果具有科学权威性[16] - 国内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CMA/CNAS认证,对设备、人员、测试方法等进行考核[21] 行业观点 - 重量轻的车辆同重型车辆相撞通常受损严重的是重量轻的车辆[10] - 新势力员工表示检测机构真实性有保证,实验数据可溯源不会造假[17] - 行业专家指出媒体测评良莠不齐,存在部分媒体受利益驱动策划缺乏客观性测试的现象[21]
深夜回应i8和卡车对撞测试争议!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接连发声背后:第三方机构测试需要公证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18:47
理想i8与乘龙卡车碰撞测试争议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研进行测试,目的是验证理想i8的被动安全性能,并非针对其他品牌进行质量评价 [1][5] - 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交通事故情形制定要求,使用二手乘龙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物 [1][6] - 理想汽车澄清与东风柳汽乘龙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测试结果不应被解读为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的论断 [5] 东风柳汽的回应 - 东风柳汽声明某品牌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乘龙卡车碰撞测试视频,构成严重侵权 [2] - 公司表示其安全体系严格遵循"真实场景防护"原则,反对通过贬损同业、恶意攀比破坏行业生态的行为 [2] - 认为测试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和非常规场景设计,导致与公众认知的正常碰撞结果偏差较大 [6] 测试过程与结果 - 理想i8在测试中乘员舱无明显变形,气囊展开正常、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 [6] - 中国汽研表示测试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下的事故形态制定大纲 [6][7] - 测试选择卡车仅以整备质量为标准,在市场端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式壁障车 [6] 第三方检测机构争议 - 中国汽研强调作为国资央企和国家一类科研院所,秉持科学严谨态度开展评测活动 [7] - 行业专家表示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CMA/CNAS认证,对设备、人员、测试方法等进行考核 [13] - 有观点认为非官方认证测试可为传统碰撞测试带来补充,但在准确性和规范化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13] 行业观点 - 专家指出当碰撞结果与直观感受不一致时会产生质疑,通常重量轻的车辆与重型车辆相撞受损更严重 [6] - 新势力员工表示检测机构标准远高于国标,实验数据可溯源不会造假 [11] - 行业专家强调无论权威机构还是媒体机构,诚信最重要,需承担第三方客观性责任 [13]
业内称汽检机构委托测试一企一策
第一财经· 2025-08-04 17:15
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新品i8委托中国汽研进行测试 测试视频显示卡车被SUV撞得四轮腾飞引发舆论关注 [1] - 中国汽研和理想汽车于8月3日晚间双双发布声明 称测试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的事故形态制定大纲 [1] 检测机构属性 - 中国汽研前身为重庆汽车研究所 2012年6月在上证所挂牌上市 大股东为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持股约53% [1] -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为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 创建于1980年 [1] 行业运作模式 - 汽检机构存在委托性测试业务 属于商业性质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1] - 测试采用"一企一策"模式 无固定标准 以客户要求为准 [1] - 大部分汽检机构均开展此类委托测试业务 [1] 行业争议焦点 - 第三方检测机构可能因商业诉求影响公正性 [1] - 行业需要建立科学且公正的测评体系 [1]
起底汽车检测商业链条,中国汽研汽车技术服务毛利率约48%
第一财经· 2025-08-04 16:55
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研进行新品i8测试 测试视频显示卡车被SUV撞至四轮腾空的反物理场景[1] - 中国汽研和理想汽车于8月3日晚间就测试事件发表联合声明[1] - 测试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的事故形态制定大纲 由中国汽研试验团队执行[1] 公司概况 - 中国汽研前身为重庆汽车研究所 经改制更名后于2012年6月在上交所挂牌上市[1] - 公司大股东为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约53%[1] -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为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1] 商业模式 - 汽车技术服务业务毛利率达到约48%[1] - 公司作为具有央企背景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开展商业化运作[1] 行业关注点 - 第三方汽车检测机构可能因商业诉求影响测试公正性[1] - 行业需要建立科学且公正的测评体系并在商业伦理范围内运作[1]
起底汽车检测商业链条:75%毛利背后的隐秘规则
第一财经· 2025-08-04 16:35
行业背景与事件概述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研进行非标准车对车碰撞测试 测试中理想i8将卡车撞至四轮腾空引发舆论质疑 [1] - 中国汽研为央企背景上市公司 大股东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持股53% 主营业务为汽车技术服务 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87.82% 毛利率48% [1][7] 第三方检测机构商业模式 - 委托测试属商业性质非标准试验 采用一企一策模式 根据主机厂具体需求定制方案 [2] - 测试费用由试验执行 拍摄 传播三部分构成 简单测试费用数十万元 复杂项目超百万元 其中仿真机器人单项收费10-20万元 [6] - 主机厂通过第三方测试获取权威背书 汽检机构依赖商业项目维持经营 中汽股份2024年汽车技术服务业务毛利率达75% [6][7] 测试执行标准与流程 - 测试车辆通常选用量产车或试生产阶段车辆 必要时会根据碰撞场景进行改装 [3] - 测试前需经CAE仿真2-3轮及内部摸底 正式测试时主机厂工程团队需现场协同操作 [2] - 场地选择根据测试复杂度决定 简单测试在重庆 天津完成 复杂道路测试需特定场景方案 [4] 商业化项目案例 - 中国汽研SUPER CRASH项目已测试理想L9/i8 问界M7 极氪7X等多款车型 [5] - 中汽中心TOP Safety项目测试问界M9 吉利银河E5等车型 [5] - 极氪7X曾参与魔鬼十字路口极限挑战 模拟行人鬼探头与重卡侧碰复合场景 [5] 智驾测评新发展 - 政策驱动智能网联强检市场扩容 预计乘用车强检市场空间增长50% [9] - 中国汽研推出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和极智长测平台 [9] - 懂车帝智驾测评显示特斯拉Model 3/X通过5项测试 华为系车型仅通过1-3项引发争议 [9] 行业公信力挑战 - 第三方机构被指为迎合主机厂需求专门成立市场营销部门生产数据 [7] - 理想i8测试结果被质疑违反公众认知一致性 存在误导用户倾向 [8] - 阿维塔风阻系数事件暴露测试规范性问题 风阻测试已是相对规范项目 [8] 测评体系建设方向 - 智驾测评需跳出单一碰撞结果局限 转向风险概率与使用场景匹配度评估 [10] - 评估维度优先级应为安全性>可靠性>效率与舒适性 [10] - 上海汽检提出第三方独立发起 设立监督委员会 科学评估方法等5维度解决方案 [10]
汽车服务板块8月4日涨0.7%,交运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1382.1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4 16:29
板块整体表现 - 汽车服务板块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7% [1] - 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66%至3583.31点 深证成指上涨0.46%至11041.56点 [1]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1382.1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入364.73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出1746.83万元 [2] 个股价格表现 - 交运股份领涨板块 收盘价5.52元 涨幅5.75% 成交量49.65万手 成交额2.66亿元 [1] - 中国汽研上涨0.57%至19.46元 中汽股份上涨0.32%至6.18元 阿尔特上涨0.26%至11.74元 [1] - 厦门信达下跌0.33%至6.10元 浩物股份下跌0.20%至4.88元 德众汽车下跌0.65%至7.69元 [1][2] 资金流向分布 - 交运股份主力净流入2798.32万元 占比10.51% 游资净流出1115.34万元 散户净流出1682.98万元 [3] - 国机汽车主力净流入410.86万元 占比7.73% 散户净流出431.60万元 [3] - 阿尔特游资净流入1316.77万元 占比8.12% 主力仅流入24.20万元 [3] - 中国汽研主力净流出127.62万元 游资净流出1507.36万元 散户净流入1634.98万元 [3] - 厦门信达主力净流出1347.51万元 游资净流入1425.78万元 [3]
中国汽研发声 回应 “理想i8和乘龙卡车对撞测试争议”
财经网· 2025-08-04 15:38
测试背景与方法 - 中国汽研声明测试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 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性能评价[1] - 测试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制定大纲 由中国汽研试验团队执行[1] - 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壁障车 选择标准仅基于卡车整备质量[1] - 测试前对理想i8车辆查验确认 对移动壁障车进行外饰伪装(车身红色改白色) 安装自动驾驶装置并配重至8吨[5] 理想汽车官方说明 - 委托中国汽研执行测试 参照普通公路高频交通事故情形制定要求[5] - 强调中国汽研作为国资央企和国家一类科研院所 是汽车行业重要测试平台 认可其专业能力与测试公正性[5] - 声明测试目的仅为验证理想i8被动安全性能 非针对其他品牌质量评价[6] - 澄清测试所用东风柳汽乘龙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壁障物 无意进行质量引导性评价[6] - 表明与东风柳汽乘龙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6] 事件发酵与舆论反应 - 理想i8发布会碰撞测试视频显示重卡四个车轮弹起 网友通过未打码方向盘识别为东风柳汽乘龙卡车[7] - 乘龙卡车发布ECE认证碰撞测试视频回应 展示高强度龙骨结构/超高强度钢材料/整体式车门设计及摆锤实验验证安全性[7] - 网友在乘龙官方社交媒体留言表达安全性质疑 如"不敢买 后轮撞飞""放弃购买"等[10] - 乘龙官方回复称"被摆了一道""实际碰撞差异大"并表示正在处理[10] 乘龙卡车官方回应 - 7月31日声明某品牌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碰撞视频 构成严重侵权且超出正常商业竞争范畴[10] - 强调安全体系遵循"真实场景防护"原则 作为央国企反对贬损同业和破坏行业生态行为[10] - 8月1日发布《致乘龙卡友信》称测试场景及设备与实际交通存在极大差异[10] - 8月2日发布海报"活着 才有资格谈理想"引发大量转发[12] - 8月3日发布"龙的脊梁 无惧挑战"海报连续多日回应[12]
中国汽研、理想汽车发布声明
观察者网· 2025-08-04 12:34
理想i8与乘龙卡车碰撞测试事件 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在2025年8月3日发布声明,回应其纯电SUV理想i8与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争议 [1] - 测试视频显示理想i8以100km/h正面对撞和侧面碰撞8吨重卡,导致卡车车轮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分离并倾覆 [1] - 测试视频中卡车方向盘Logo显示为"乘龙卡车",引发网络争议 [1] 中国汽研声明 - 测试卡车为市场随机购买的二手车,仅用于验证理想i8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2] - 测试大纲由理想汽车制定,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的事故形态 [5] - 测试前对卡车进行整备:外饰伪装(车身红色改白色)、安装自动驾驶装置并配重至8吨 [5] - 中国汽研未发布任何测试数据、报告或影像资料,也未就事件做出官方回应 [5] 理想汽车声明 - 委托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旨在透明展示理想i8的安全性 [6] - 测试所用乘龙卡车仅为移动式壁障物,未对其质量做出引导性评价 [6] - 理想汽车专注于家庭乘用车,与东风乘龙无直接竞争关系,认可东风乘龙为卡车行业标杆 [6] 行业影响 - 理想汽车强调"小车碰撞大车"是用户关心的安全话题,也是主流车企常用的测试宣传方式 [5] - 中国汽研呼吁行业和媒体客观理性,维护行业生态和网络清朗环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