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研(601965)
搜索文档
独家专访东风柳汽人士:首次还原“车头掉落”疑云与细节
第一财经· 2025-08-05 17:25
碰撞测试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进行的碰撞测试引发争议 涉及2 61吨理想i8 SUV与8吨乘龙M3卡车以100km/h相对速度相撞导致卡车驾驶舱脱落及四轮腾空 [1] - 测试由理想汽车制定大纲 中国汽研执行 但关键测试细节未披露 东风柳汽未获得详细数据 [1] - 理想汽车称测试合乎标准 中国汽研未回应询问 [1] 卡车锁止机构技术分析 - 乘龙M3采用液压式锁止机构 锁止力度大且稳定可靠 成本高于机械式锁止 [2] - 液压锁处于锁止状态且油路位置正确时不会自行解锁 未锁止状态下轻微撞击即可导致驾驶室翻转 [3] - 车头未锁止时外观仍呈水平状态 难以被发现 可通过泵油和撬动液压锁操作实现未锁止状态 [3] 测试条件争议点 - 测试卡车为二手乘龙M3 存在零部件维修或缺失可能 新款售价14万-22万元 2017年二手价约5万元 [4][5] - 卡车配重至8吨并加装自动驾驶装置 但与真实商用车可变配重状态存在差异 [4] - 测试速度异常:理想i8以60±2km/h速度撞击40±2km/h相向卡车 相对速度100km/h超过商用车常规碰撞标准 [5][6] 行业测试规范与营销现象 - 小车撞大车测试非国家强制性法规试验 无明文规范 卡车卡扣是否必须锁止存疑 [4] - 新能源车企频繁采用乘用车撞击卡车测试制造视觉冲击 包括极狐、比亚迪方程豹等品牌 反映宣传同质化现象 [7] - 商用车营销预算低于乘用车 全国货车司机3800万人 乘用车驾驶人5 15亿人 但商用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相当 配备AEB系统及高精度传感器 [8] 品牌影响与后续处理 - 测试视频未对乘龙卡车方向盘车标打码 违反惯例 理想后续已对视频打码处理 [8] - 东风柳汽发出侵权声明 理想汽车称测试导致乘龙卷入舆情属无心之举 并认可乘龙为行业标杆品牌 [9]
汽车服务板块8月5日涨1.17%,交运股份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883.22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5 16:37
汽车服务板块市场表现 - 8月5日汽车服务板块整体上涨1.17%,领涨个股为交运股份(涨幅3.08%)、厦门信达(涨幅2.95%)和浩物股份(涨幅2.05%)[1] - 上证指数当日上涨0.96%至3617.6点,深证成指上涨0.59%至11106.96点[1] - 交运股份成交量达60.53万手,成交额3.43亿元,为板块内最高[1] 个股交易数据 - 厦门信达成交额2.48亿元,成交量39.67万手,涨幅2.95%[1] - 中汽股份成交额8040.46万元,涨幅1.78%[1] - 上海物贸成交额1.74亿元,涨幅1.33%[1] - 德众汽车为板块内唯一下跌个股,跌幅0.13%,成交额1449.07万元[2] 资金流向分析 - 汽车服务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883.22万元,游资净流出1722.28万元,散户净流入839.06万元[2] - 上海物贸获主力资金净流入2111.93万元,占比12.16%[3] - 中汽股份主力净流入1027.81万元,占比12.78%[3] - 厦门信达主力净流出3725.9万元,占比15.05%[3] - 浩物股份主力净流出2445.43万元,占比24.21%[3]
理想i8碰撞测试风波发酵!中国汽研、理想、东风柳汽回应
中国经营报· 2025-08-05 14:41
碰撞测试事件概述 - 中国汽研对理想i8与东风柳汽乘龙卡车进行非标准车对车碰撞测试,碰撞速度为60±2km/h,移动式壁障车相向速度为40±2km/h [2] - 测试旨在验证理想i8安全性,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安全性能评价 [2] - 理想i8重约2.6吨,乘龙卡车重8吨,碰撞后卡车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车头倒压i8前窗,但理想i8乘员舱结构保持完整 [2] 各方声明与回应 - 东风柳汽质疑测试条件,称未公开车辆状况和场景环境,测试场景与实际交通情况存在极大差异 [2] - 理想汽车解释测试目的是验证"短前悬安全结构"安全可靠性,强调无评价东风柳汽产品质量意图 [2] - 理想汽车表示测试模拟"小车对撞大车"危险工况,这是乘用车用户最关心的安全话题之一 [3] 车辆安全技术细节 - 理想i8采用创新的短前悬安全结构,前向有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前舱中密布11个环形吸能结构 [3] - 测试结果显示理想i8的A柱、B柱、C柱、门梁均未发生明显变形,9个安全气囊全部正常展开 [3] - 电池包无漏液无起火,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开 [3] 行业测试标准与认可 - 理想汽车高度认可中国汽研专业能力和测试公正性,认为其碰撞测试数据和结果具有科学权威性 [3] - "小车碰撞大车"测试是全球众多重视安全性的主流车企广泛采用的测试和宣传方式 [3]
理想、中国汽研发布“迟来的”声明 称争议视频为“非标准碰撞试验”
经济观察网· 2025-08-05 11:04
测试背景与目的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研执行高强度碰撞测试 测试于6月27日在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性能路进行[4][5] - 测试目的为验证理想i8被动安全性能 非针对其他品牌产品质量评价[2] - 测试场景参照普通公路高频发生的交通事故情形 采用小车对撞大车的广泛测试方式[2][4] 测试执行细节 - 理想i8碰撞速度为60±2km/h 移动式壁障车相向速度为40±2km/h[5] - 移动式壁障车选用东风柳汽乘龙二手卡车 整备质量为标准 市场随机购买后配重至8吨[5] - 测试前对理想i8查验确认 对壁障车进行外饰伪装(车身红色改白色)和安装自动驾驶装置[5] 测试结果表述 - 中国汽研报告理想i8乘员舱无明显变形 气囊正常展开 电池包无漏液起火 车门自动解锁[9] - 移动式壁障车(乘龙卡车)驾驶室结构未明显变形 整体结构完整 车门可正常打开[9] - 测试视频显示卡车四轮弹起 驾驶室与货箱分离倾覆 引发业界对卡车状态的质疑[6] 舆论影响与争议 - 视频未对卡车方向盘打码 乘龙品牌被识别后卷入舆情风波[6] - 东风柳汽指责测试未公开车辆状况(改装/减配/卡扣固定)和场景环境(车速/驾驶状态)[3][8] - 公司称测试场景与实际交通存在极大差异 法务部门已介入 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8] 企业回应与立场 - 理想汽车强调无意评价乘龙产品质量 测试为第三方执行 对卡车无指定[5][8] - 中国汽研声明测试仅验证理想i8安全性 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2] - 东风柳汽作为央企子公司保持克制 未做出"拉踩"同行回应[9] 意外传播效果 - 乘龙卡车抖音账号三日内涨粉超过5万 官方社交账号关注量快速提升[9] - 事件引发"卡友"支援和网友喊话直播实测 线上线下降论热度持续升温[7][9]
营销导向的“对撞测试” 应缓行
第一财经· 2025-08-05 08:35
理想汽车对撞测试事件分析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研进行重卡对撞测试,称基于用户真实场景模拟,对东风柳汽卷入舆情表示"无心之举" [2] - 东风柳汽认为测试构成严重侵权,超出正常商业竞争范畴,损害品牌声誉并涉嫌违法 [2] - 中国汽研声明作为国资科研院所坚持公正客观立场,保留对恶意传播者的法律追诉权 [2] 商业伦理争议 - 事件已超越技术层面,涉及商业伦理、法规及潜在行业不正当竞争问题 [2][3] - 商业伦理的软约束具有长期影响力,违反后重建信任难度大于法律违规 [4] - 中国汽研2024年财报显示汽车技术服务业务占比88%,毛利率48%,需承担更大社会责任 [4] 法律合规问题 - 对撞测试视频可能构成广告行为,受《广告法》规制,因其具有明确市场推广意图 [5] - 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商业诋毁行为,损害结果而非主观意图是认定关键 [5] - 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非标测试若用于商业传播,需接受法律审查 [5] 汽车行业监管趋势 - 新能源汽车领域被列为"反内卷"重点,中央指导组7月已开展专项整治 [7] - 监管范围不仅包括价格竞争,更广领域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也将被纳入 [7] - 带有营销性质的"非标测试"可能被视为隐性非理性竞争形式 [7]
中国汽研回应,理想i8“撞赢”8吨卡车只是无心之举?车企测试亟待规范
36氪· 2025-08-05 08:20
事件背景与三方回应 - 理想汽车进行理想i8与8吨卡车对撞测试 引发舆论争议 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被卷入舆情 [1] - 理想汽车发布声明 解释测试目的为验证车辆安全性 称与乘龙卡车无直接竞争关系 测试为"无心之举" [1] - 中国汽研作为第三方测试机构发布声明 表明测试仅验证理想i8安全性 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不涉及其他品牌评价 [1] 测试细节与数据披露 - 测试由理想汽车制定大纲 中国汽研负责执行 卡车为市场随机购买并配重至8吨 [5] - 理想i8碰撞速度约60km/h 卡车相向速度约40km/h 测试结果与理想公布数据完全一致 [5] - 官方未公开卡车驾驶室翻转锁止结构测试前状态 无法解释对撞后驾驶室倾倒原因 [5] - 中国汽研已公开重要测试数据 测试过程未造假 但2.6吨乘用车对撞8吨卡车的营销表述存在噱头成分 [8] 测试设计与行业争议 - 理想汽车称测试模拟"小车对撞大车"危险工况 基于普通公路高频事故情形制定要求 [9] - 乘龙卡车指责理想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 特定设计非常规场景 发布偏差较大碰撞视频 贬低品牌形象并误导车主 [9] - 测试场景具有浓厚"自定义"气息 首发视频未对卡车LOGO打码 对乘龙卡车造成负面影响 [12] - 乘龙卡车已启动法务程序 事件风波尚未平息 [12] 汽车安全测试行业现状 - 中国市场乘用车需通过中保研碰撞测试取得认证后方可销售 车企可自愿参加C-NCAP或C-IASI获取评级用于宣传 [13] - 多数车企能设计出符合高分评价要求的产品 导致评级体系出现大量五星车型 [13] - 为吸引消费者关注 车企将安全测试作为"爽片"传播 内卷趋势加剧 如欧拉闪电猫高速螺旋翻滚测试 极氪7X重卡连环碰撞测试等 [15][17] - 极氪7X测试中 车身承受8吨卡车50km/h侧面碰撞 冲击力超国标8倍 乘员舱保持完整 [17] 安全营销边界与行业规范 - 安全营销应把握边界 避免"拉踩"嫌疑 测试需公布全部条件及原始数据 允许第三方复刻 [18] - 测试应获得碰撞方同意或对关键信息打码 仅用于证明自身实力而非贬低对手 [18] - 消费者要求测试透明化 反对"定向设计"或"暗箱操作" 公信力机构可提高测试基准线或允许定制化高难度测试 但需全程数据公开 [20] - 辅助驾驶技术测试需制定极端场景标准 如鬼探头 雨雾天气识别 并对危险行为进行风险等级量化 [20]
究竟|理想与重卡非撞不可吗:测试有无必要?结果能否证明车辆安全?
新浪财经· 2025-08-05 07:37
碰撞测试争议 - 理想i8与8吨重卡碰撞测试引发技术边界争议,三方声明强调测试非标准车对车试验且不评价卡车质量[1][3][5] - 测试核心争议点:重卡驾驶室三道机械锁同时解锁概率极低(工程实践罕见),空载8吨卡车与满载20吨工况能量差异显著[5] - 中国汽研声明测试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场景制定,但"裁判+服务员"商业模式引发独立性质疑[7] 检测机构业务分析 - 中国汽研2024年总营收46.97亿元(+14.65%),汽车技术服务板块营收41.25亿元(+21.36%)贡献87.8%收入,毛利率48.42%[8][9] -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评业务营收7.42亿元(+42.86%),毛利率47.61%略低于传统整车测评业务52.42%[9] - 行业单次碰撞测试费用达几十万至数百万元,检测机构形成"开发-测试-认证-品宣"一体化服务模式[10][13] 汽车测试行业现状 - 新车上市需通过强制性国标测试(如C-NCAP/CIASI),但非标测试逐渐成为车企营销手段[11][13] - 行业存在测试场景滥用现象,如钻卡实验本应验证卡车防护装置却被用于乘用车A柱安全宣传[14] - 检测机构年报明确提及测评业务"为车企品牌赋能",反映测试与营销的深度绑定[13] 行业争议焦点 - 动力电池针刺测试等案例显示,测试标准与真实安全性的关联度存疑[14] - 部分测试被指"喧宾夺主",通过视觉冲击力替代科学验证,可能误导消费者[14] - 监管框架内"必答题"与车企"选答题"并存,业内对非标测试的商业化存在分歧[15]
需建立专业科学的汽车测试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5 06:47
理想i8碰撞测试事件 - 理想i8以50km/h速度正面对撞8吨重卡车后 SUV结构保持相对完好而卡车驾驶室与货厢分离倾倒[1] - 东风柳汽质疑测试真实性并启动法律程序 中国汽研声明测试符合规定标准但仅用于车辆开发验证非公告准入测试[1] - 测试视频引发争议 部分声音质疑其不符合物理规律[1] 汽车行业竞争与营销趋势 - 行业激烈竞争导致过度设计与过度营销现象 反"内卷式"竞争促使企业转向新型营销方式[1] - "测试"成为新兴营销手段 包括纽北赛道刷成绩和辅助驾驶系统测试 通过直播短视频快速获取流量[1] - 视觉影像成为征服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超越传统产品需求与内在品质考量[1] 汽车产业面临的核心挑战 - 产业"内卷式"竞争导致价格下行 部分车企通过"减配"降低成本 可能影响车辆安全性耐用性与使用价值[2] -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优势面临新挑战 新技术市场化应用急需建立新质量安全治理体系[2] - 降成本压力与新技术应用双重冲击汽车安全质量与可靠性[2] 检验检测体系的关键作用 - 严格检验检测是保障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被视为数智时代汽车产业安全发展的生命线[2] - 缺乏严格标准与检验检测将制约产业发展 需建立专业科学系统性评价测试体系[2] - 通过专业标准制定树立检测权威性 从产业市场多方向消除安全顾虑 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2]
中国汽研回应"理想撞卡车":随机购买二手车作移动式壁障车
国际金融报· 2025-08-04 20:57
理想i8安全性碰撞测试 - 公司委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执行碰撞测试,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包含11个环形吸能结构与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 [1] - 测试结果显示A柱、B柱未明显变形,9个安全气囊正常展开,电池包无漏液起火,车门自动解锁 [1] - 测试模拟"小车对撞大车"高频事故场景,使用东风柳汽乘龙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式壁障物 [1] - 测试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及C-NCAP24版五星标准,仅验证i8被动安全性能,不涉及其他品牌评价 [1][3] 乘龙卡车回应 - 乘龙卡车声明指出测试场景与实际交通情况差异显著,已构成侵权 [3] - 公司连续四天通过官方渠道回应争议,发布多组宣传内容包括"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等引发热议的海报 [5] - 社交账号流量显著提升,抖音账号两日涨粉上万,视频点赞量从数百增至数万 [5] 理想汽车市场表现 - 理想汽车股价在i8发布当日盘前上涨6%但收盘下跌6.2%,截至8月1日累计跌幅达13.53% [8] - 公司将2025年交付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 [9] - 7月交付量3.07万辆同比下降39.74%,前7个月累计交付23.47万辆同比下降2.21%,仅完成全年目标的32% [9] 测试争议 - 中国汽研声明测试仅验证理想i8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仅作为移动式壁障车 [3] - 乘龙卡车强调其安全体系遵循"真实场景防护"原则,指责测试扭曲传播 [5]
中国汽研回应“理想撞卡车”:随机购买二手车作移动式壁障车
国际金融报· 2025-08-04 20:54
碰撞测试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委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进行理想i8安全性碰撞测试 测试采用短前悬安全结构设计 通过11个环形吸能结构与3条纵向力传递路径化解冲击力[2] - 测试特别模拟小车对撞大车的高频事故场景 使用东风柳汽乘龙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式壁障物 测试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及C-NCAP24版五星标准[2] - 测试时间为2025年6月27日 地点为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性能路 理想i8碰撞速度为60±2km/h 移动壁障车相向速度为40±2km/h[4] 测试结果表现 - 理想i8的A柱 B柱未发生明显变形 9个安全气囊正常展开 电池包无漏液起火 车门自动解锁并弹开把手[2] - 测试后乘员舱无明显变形 移动壁障车驾驶室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形 整体结构完整 车门可正常打开[4] - 中国汽研强调测试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 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 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安全性能评价[2][4] 乘龙卡车回应举措 - 乘龙卡车连续四天通过官方渠道回应 7月31日声明指出测试场景与实际交通情况差异显著 已构成侵权[2][7] - 8月2日发布"活着 才有资格谈理想"海报 被网友认为内涵理想汽车 8月3日发布"龙的脊梁 无惧挑战" 8月4日发布"真安全 不作秀"[7] - 抖音账号两日涨粉上万 从三十多万粉丝基础增长 视频点赞量从数百个上升至数万个[8] 理想汽车市场表现 - 理想i8发布当日(7月29日)美股盘前一度上涨6% 但开盘后收跌6.2% 截至8月1日累计跌幅达13.53%[9] - 7月交付3.07万辆 同比下降39.74% 前7个月累计交付23.47万辆 同比下降2.21%[10] - 2025年交付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 前7个月仅完成全年目标的32%[10] 机构立场说明 - 中国汽研作为测试执行方 表明测试根据搭建交通事故场景需要 仅以卡车整备质量为选择标准 随机购买二手卡车作为移动壁障车[2][4] - 截至发稿前未在任何平台发布测试数据报告和影像资料 保留对恶意解读误导传播的法律追诉权[5] - 中国汽研身份为国资央企 国家一类科研院所和上市公司 强调秉持科学严谨态度开展各类评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