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603883)

搜索文档
美股股市热闹飘红!老百姓消费信心却疲软,反常景象藏何“大雷”
搜狐财经· 2025-10-07 02:32
一边是股市飘红,看着特别热闹。 另一边却是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消费信心指数转弱。 这两种情况凑到一块儿。 不少人泛起嘀咕,美国金融这摊子事儿到底会如何发展? 蓝线是1996年以来的席勒本益比,代表美国股市估值,现在飙升速度不容小觑。 绿线则是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跌到2008年次贷危机时的低点。 一张图的流出,揭开金融的两面性。 其实早有经济专家提出过"永久收入假说"。 通俗易懂的讲,就是大家花钱也好、存钱也罢。 更多看的是以后能挣多少,而不是现在口袋里有多少。 放在以前,比如2008年之前那几十年,美国人收入稳稳定定往上涨,心里有底,该花钱花钱,该买房买 房,日子过得挺有盼头。 可次贷危机一过,收入增长就慢下来了。 到2020年,收入更是雪上加霜,现在涨得比2008到2019年那阵子还慢。 但没想到,股市偏偏不按常理来,跟现实经济完全脱了钩。 过去三十年,普通人扣掉物价上涨后,实际收入也就涨了一半左右,可股市的实际收益却一骑绝尘。 大家慢慢也习惯了"自己没钱,但股市有钱"的日子,可这种情况哪能一直维持? 就像气球吹得再大也会破,股市和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早晚得回到一条轨道上。 到时候可能"大重置"就会登 ...
中国资产遭国际资本疯抢!5大推手曝光后,老百姓赚钱的机会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07 00:59
货币政策转向与全球流动性 - 美联储于2025年9月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为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 [1] - 降息增加全球市场流动性并削弱美元汇率吸引力,推动国际资本从美元资产向新兴市场转移 [1] - 国内货币政策方面,5月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同时下调LPR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 [7]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 美元走弱缓解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结合国内逆周期调节政策,人民币资产的汇兑风险显著降低 [3] - 中美利差格局边际改善,使中国债券、股票等资产的相对吸引力上升 [3] - 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仅3%至4%,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 - 截至2025年9月,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仅12.93倍,处于历史46%分位,而标普500指数市盈率达22.5倍,纳斯达克指数突破40倍 [3] - 港股估值优势突出,恒生指数市盈率10.48倍,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约24倍,远低于美股同类指数并处于自身历史低位区间 [5] 国内政策支持与经济基本面 -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普遍乏力的背景下表现亮眼 [10] - IMF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4.0%上调至4.8%,核心依据是上半年强于预期的经济表现和净出口的强劲支撑 [10] - 2025年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装备制造业增长9.8% [10] - 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0.4% [10]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8%、制造业投资增长8.8%,显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正在增强 [12] - 6月政策加码,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5000亿元服务消费再贷款等工具定向支持重大工程、养老文旅等关键领域 [8] 科技产业与AI浪潮驱动 - 在DeepSeek大模型推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下,中国资产集体表现抢眼 [12] - 中国市场的AI应用普及速度可能会快于美国,尤其是在消费级市场,创新产品的渗透率更高 [14] - 随着成本下降,AI将在更多行业实现落地,例如自动驾驶的快速渗透将使得激光雷达等技术需求激增 [15] - 中国企业凭借完备的产业链、高性价比在海外市场获得突破,从新能源、电动车到机器人、创新药,优质公司表现持续性好于预期 [12] 资金流向与机构行为 - 国内居民资产配置转移明显,2025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期非银存款新增2.1万亿元,显示大量资金从储蓄转向资本市场 [15] - 2025年5月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300亿元,即便在市场震荡期间仍持续加仓 [15] - 年初以来恒生科技指数挂钩的ETF净流入超过70亿美元,带动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过20% [12] - 国际金融协会报告显示,2025年8月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净投入近450亿美元,创近一年新高,其中流入中国市场的股票与债券合计净流入约390亿美元 [17] - 保险资金现身近80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第二季度险资增持超过280只股票,新建仓股票超过300只 [17] - 近60%的主权财富基金将中国列为优先投资市场,挪威主权基金将中国配置比例从2.1%提升至5.7% [19] 机构观点与市场预期 - 高盛报告指出,中国本土和海外的机构投资者是本轮反弹的关键资金提供方,对冲基金、QFII、国内公募基金和保险公司均积极增加股票仓位 [17] - 高盛预测未来12个月A股和H股分别有8%和3%的上涨空间 [19] - 东方财富证券研报指出,低利率环境下,具备景气支撑的成长板块和利率敏感型行业将持续受益于估值扩张 [5]
科技发展快、社会保障贴心……一起听老百姓“晒幸福”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6 20:18
国防与科技行业 - 国防科技突飞猛进,例如机器人技术已非常先进[3] - 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于2022年下水,歼-35战机于去年列装,是重大突破[10] - 建成世界最高的稳态强磁场磁体,吸引全球合作,为五年前所未有[12] 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行业 - AI技术发展迅速,从需编写大量代码进步到仅需输入简单指令即可呈现效果[5] -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通过直播销售百香果超1万单[18] 能源与基建行业 - 风力发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大,能克服复杂地形运输超长叶片[7] - “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取得进展,1号机组已商业运行,2号机组即将装料[10] 教育行业 - 教育方式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从传统黑板粉笔教学转变为多媒体教学[8] 交通与汽车行业 - 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出行方式从步行转变为家家户户拥有小轿车[14] - 交通发展带动经济提升和人民素质认知提高[18] 文化与旅游行业 - 文化自信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自发弘扬[16] - 旅游需求升级,从走马观花式打卡转变为追求有深度的旅行体验[16]
美联储降息,中国有三重机遇,对老百姓的钱袋子有何影响?
搜狐财经· 2025-10-06 16:01
美联储降息开启新周期 - 美联储于2025年9月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4.00%-4.25%,为自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 [1] - 市场预期年内还将有两次降息,全年累计降息75个基点的节奏基本明确 [1] - 此次调整正在重塑全球资本流动轨迹,美元潮汐的威力显著衰减 [1] 全球资本流动格局重塑 - 高息时代美国凭借4%-5%的稳定收益成为全球资本吸储池,催生了叠加金融杠杆的市场泡沫 [4] - 降息周期开启导致美元资产收益吸引力下降,机构为规避收益缩水风险开始提前清算资产离场,引发全球流动性重新分配 [4] - 当前复杂地缘环境下,资本更倾向于流向安全边际高的市场,中国凭借稳定环境和低估资产价格成为重要备选方向 [6] -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引导外资向实物经济沉淀,结构性调整削弱美元周期冲击力度 [6] 中国货币政策与市场影响 - 美联储降息为中国货币政策提供自主空间,央行可运用降准降息等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无需过度担忧资本外流 [7] - 2025年9月美联储降息后,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1950亿元,以对冲资金紧张并为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 [7] - 美元供给增加推动其汇率走弱,2025年9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7.1关口,10月3日维持在7.1195水平 [9] - 汇率升值降低进口成本并提升国内资产国际定价,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700美元/盎司,年内累计上涨超40% [9] 资本市场反应与资金结构 - 外资正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中美利差改善将吸引外资增配中国债券,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上行至1.78% [10] - A股与港股显现上行趋势,优质企业融资环境持续优化,沿海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节点区域有望成为资本流入直接受益者 [12] - 货币流通呈现高乘数快周转特征,截至2025年3月广义货币(M2)余额达326.06万亿元,基础货币中实际流通部分仅15.74万亿元,货币乘数高达19.9倍 [12] - 资金难以沉淀导致企业与个人面临现金流紧张困境,2024年底国内贷存款比已升至85.03%高位 [12] 政策挑战与市场关注点 - 短期逐利资本可能冲击局部市场推高资产泡沫,而实体经济仍面临融资分层问题,中小企业难以平等享受流动性宽松红利 [14] - 美联储降息节奏存在不确定性,中金公司预测10月或再降25个基点,但后续通胀压力可能限制宽松空间 [14] - 远东资信指出中国不会因美联储降息而大规模宽松,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在1.70%-1.90%区间波动 [15] - 需重点关注美联储10月与12月议息会议决定的降息节奏,以及国内央行降准降息与财政刺激政策的落地时点 [17] - 外汇占款规模增减是观测外资流入力度的核心窗口 [17]
美联储降息!全球资本大挪移中国成新宠?老百姓的钱袋子怎么应对
搜狐财经· 2025-10-05 02:38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与美联储政策 - 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国债利息支出达1.2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承担3500美元 [1] - 美联储于2025年9月18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利率从4.25%-4.50%下调至4.00%-4.25%,为9个月来首次降息 [1] - 过去几年美国4%以上的高利率吸引了全球资金流入,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资产收益缩水,引发全球资本重新配置 [3] 全球资本流向与中国市场吸引力 - 高盛报告显示对冲基金正以7周来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外资净流入中国股市从6月的12亿美元增至7月的27亿美元 [5] - 中国市场吸引力基于三大因素:稳定的环境、处于低位的资产估值(A股估值显著低于欧美)、以及“一带一路”项目的锚定效应 [5] - 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华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这些投资具有长期性 [5] 资本涌入对中国经济与市场的影响 - 美联储降息后,中国央行随即净投放1950亿元流动性,增强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 [7]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7.1左右,黄金价格飙升至3700美元/盎司,年内涨幅达40% [7] - A股站上3800点,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创4年新高,但国内M2总量达326万亿元而实际可动用资金为15.74万亿,存贷比在2024年底升至85.03% [7] 行业与资产配置动向 - 黄金作为硬通货受到青睐,瑞银已将年底目标价调整至3800美元 [9] - 制造业和“一带一路”实体项目因外资真金白银投入产业链而成为投资风口 [9] - 部分城市房贷利率降至3.11%,使百万房贷月供节省300多元,30年总还款额减少25万 [9]
老百姓(603883) - 关于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2025年9月纪要)
2025-09-30 17:31
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5 年 8 月 26 日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及指定信息披露媒体披露了 《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2025 年半年度报告》。为使广大投资者更加全 面、深入地了解公司情况,公司于 2025 年 9 月 29 日召开了 2025 年半年度业绩 说明会,现将会议召开情况公告如下: 证券代码:603883 证券简称:老百姓 公告编号:2025-051 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2025 年半年度 问题 1:公司在药店多元化领域准备怎么做?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公司持续深耕"健康生态", 聚焦产品多元化和服务多元化,打造增长新引擎。第一,产品多元化方面,公司 重视大健康非药品类布局,利用全渠道大数据精选 SKU,拓展商品矩阵,"老百 姓优选"聚焦"安全、健康、具有性价比的健康生活好物",提供健康食品、功 能零食及日用品等多元 ...
线下药店“关店”频现 多家上市药店中报业绩承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30 08:37
行业核心观点 - 线下药店行业扩张拐点已至,正从规模增长转向精细化、多元化运营模式 [1][7] - 行业面临营收增速下滑至个位数甚至负增长,持续20年的高增长或已结束 [2] - 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促使行业进入整合期,竞争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6][7] 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报显示多家上市公司业绩承压,益丰药房、老百姓、一心堂营收均出现下滑 [2] - 零售药店主要上市公司2024年营收增速下滑至个位数甚至负增长,2025年上半年负增长趋势更明显 [2] - 益丰药房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0.35%,但通过关店和降本增效,净利润同比增长10.32% [5] 门店数量变化 - 国大药房2024年战略性关闭1270余家直营门店,年末门店总数降至9569家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大药房门店总数降至8591家,较2024年上半年减少2111家(近两成) [3] - 2025年一季度全国药店数量环比净减少约3000家,总数跌破70万家 [6] - 2025年上半年四大连锁药店上市公司直营门店数量较年初均下降:大参林降1.30%、老百姓降2.00%、益丰药房降1.80%、一心堂降1.10% [3] 行业整体规模 - 2025年7月中国实体药店零售规模为487亿元,与2024年6月相比出现4%的跌幅 [3] - 2025年1至7月实体药店累计规模为344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4% [3] - 医保药店减少、消费者购药渠道转变、经营成本增加导致行业整体疲软 [3] 战略调整与成效 - 连锁药店放缓门店扩张速度,聚焦存量门店发展和控费提效 [5] - 2024年益丰药房关闭1078家门店,大参林关闭733家,一心堂关闭358家 [5] - 国大药房通过"一店一策"提升经营质量,2025年上半年新增开店24家,闭店864家,亏损门店占比大幅降低 [6] - 行业整合提速,大型连锁药店凭借合规运营、精细管理和选品服务能力展现更强竞争力 [6] 驱动因素与未来趋势 - 医保门诊统筹改革导致个账缩水和严格监管,压缩药店发展空间 [7] - 医药分家深化加速医院处方外流,带量采购品种范围扩大推动品种转战院外 [8] - 门诊共济为纳入门诊统筹的药店带来机会,有望承接更多医院处方和客流 [8] - 行业发展方向将以处方药为主的院边店和以大健康产品为主的社区店逐步分流 [8]
老百姓:药店行业出清整合是大型连锁提升市占率的良好契机
财经网· 2025-09-29 18:55
行业趋势 - 行业出清整合态势确定 自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药店数量持续净减少 2024年第四季度净减少3,395家 2025年第一季度净减少3,166家 2025年第二季度净减少4,009家 [1] - 预计未来两年行业出清和市场集中度提升将继续加速 行业从快速扩张转向规范化发展 [1] - 行业出清整合是大型连锁提升市占率的良好契机 [1] 公司战略与机遇 - 公司通过合规体系和自查机制守好合规经营护城河 强化专业药事服务能力并提升门店经营质量 [1] - 公司重点发展加盟和联盟业务以整合行业资源 吸纳中小药店并布局存量市场 以期在行业整合期抢占先机并提高市占率 [1] 商采体系改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推动商采体系深度变革 构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高性价比商品驱动模式 强化消费者黏性 [1] - 整合商采职能 实现一体化管理 显著提升供应链响应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 [2] - 重构品类管理逻辑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 建立以用户疾病或健康场景为中心的品类管理体系 使用品类制管理 [2] - 实行品类经理营采商销全链路负责制 动态优化品类结构并汰换低效SKU 确保选品精准匹配核心消费需求 [2] 多元化发展 - 公司持续深耕健康生态 聚焦产品多元化和服务多元化 打造增长新引擎 [2] - 产品多元化方面 公司重视大健康非药品类布局 利用全渠道大数据精选SKU 拓展商品矩阵 老百姓优选聚焦安全健康且具有性价比的健康生活好物 [2] - 服务多元化方面 公司以门店为核心打造健康服务平台 以专业药事服务为轴心向外延伸健康生态链 聚焦慢病服务、药事服务和便民服务三大板块 [2]
智通A股限售解禁一览|9月29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9:04
限售股解禁总体情况 - 9月29日共有25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 解禁总市值约248.18亿元[1] 限售股类型分布 - 股权激励限售流通涉及15家公司 包括泸州老窖解禁10.27万股 华东医药解禁21.5万股 太原重工解禁1165.02万股 金发科技解禁740.6万股 国泰君安解禁324.95万股 广联达解禁323.34万股 中金环境解禁852.07万股 可立克解禁76.8万股 英杰电气解禁6.25万股 老百姓解禁86.84万股 中晶科技解禁2万股 寒锐钴业解禁104.67万股 冠石科技解禁19.87万股[1] - 延长限售锁定期流通涉及3家公司 包括兆讯传媒解禁2.18亿股 富士莱解禁5536.2万股 万凯新材解禁2.25亿股[1] - 增发A股类解禁涉及2家公司 包括宁波港增发A股法人配售上市36.47亿股 沃格光电增发A股原股东配售上市1480.03万股[1] - 发行前股份限售流通涉及唯特偶 解禁2980万股[1] - 未明确限售类型的涉及6家科创板公司 包括三旺通信解禁1.35万股 希荻微解禁77.18万股 仁度生物解禁843.16万股 近岸蛋白解禁714.5万股 骄成超声解禁4386.12万股 爱科赛博解禁82.48万股[1] 单家公司解禁规模特征 - 宁波港解禁规模最大达36.47亿股 占当日总解禁股数的绝对主导地位[1] - 万凯新材和兆讯传媒解禁规模较大 分别达2.25亿股和2.18亿股[1] - 中小规模解禁占多数 15家公司解禁股数低于100万股[1]

知名专家现惊人言论!房价下跌,最受伤的不是有钱人,而是普通老百姓?
搜狐财经· 2025-09-29 08:57
赵燕菁教授核心观点 - 房地产是宏观经济震源 对整体经济具有系统性影响[2] - 土地财政本质是地方政府财政 依赖土地出让权和规划权[4] - 房地产调控应放弃数量目标 制止新增供地流入市场 赎回过剩不动产[4] - 房价下跌主要损害普通居民利益 因中国城镇住房拥有率达96.3% 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77.7%[4] - 建议建立商品房与保障房"双轨制" 明确房价上涨是好事 通过回购过剩商品房转化保障房[5] - 房地产仍是中国经济发动机 关键需保持资产流动性 其在资产负债表权益项占比最大[6] - 当前调控方向错误 打压房价目标不合理 没有调控反而不会比现在更差[6] 房地产市场数据表现 - 2025年1-8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7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7% 销售额5.50万亿元同比下降7.3%[7] - 同期房地产开发投资6.03万亿元同比下降12.9% 住宅投资4.64万亿元同比下降11.9%[9] - 2024年较202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9.6% 销售额下降43.1% 投资下降27.1% 到位资金下降46.5%[10] - 2025年上半年较2021年同期销售面积下降42.4% 销售额下降49.1% 投资下降30.4% 到位资金下降51.2%[10] - 2025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69亿平方米创历史新高 去化周期达26.7个月[13] - 房地产业增加值从2021年峰值9万亿元连续三年下行 占GDP比重从2020年8.3%回落至2024年6.3%[14] - 2021-2024年房地产业对GDP增长拉动分别为0.34、-0.23、-0.05、-0.12个百分点[15] - 土地出让收入从2021年8.71万亿元降至2024年4.87万亿元 土地财政依赖度从35.9%降至17.3%[18] 房地产行业重要性 - 房地产贡献约20%GDP、40%财政收入、20%社融存量 构成60%家庭资产[19] - 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 全国房地产市值约430万亿元 是GDP3.5倍、股市市值5倍[22] - 行业直接间接吸纳大量就业 2024年末建筑业农民工约4300万人 占全部农民工14.3%[22] 行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 中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50平方米 已达发达国家天花板水平[25] - 城市化率已达65% 上升空间有限 叠加人口出生率下降影响需求[27] - 2014年全国房地产库存曾达22亿平方米 2022年防城港去化周期高达152个月[26] - 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39% 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资金进入行业[28] - 2019年中国住宅和开发商库存总额达52万亿美元 是美国住宅市场两倍[28] 行业转型方向 - 开征房地产税可作为地方财政新税收源头 缓解土地财政依赖[32] - 庞大的存量房市场成为地方财政"长期饭票" 三套及以上住房家庭占比1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