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沪光股份(605333)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汽车零部件ETF(562700)逆势上涨,旭升集团涨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3:45
市场表现 - 9月23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回落 但汽车配件概念逆市上涨 汽车零部件ETF(562700)涨幅0.13% 成交额达1754万元 稳居同类第一[1] - 持仓股旭升集团、永鼎股份、大洋电机、万向钱潮涨停 沪光股份涨超9% 松源安全、均胜电子、浙江世宝、爱柯迪跟涨[1]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软硬件领域具备较多共通点 汽车零部件公司加大机器人布局[1] - 持仓股汇川技术、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双环传动、长盈精密均属于机器人概念股[1] - 人形机器人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第二曲线" 有望打开行业增长天花板[1] 产品结构 - 汽车零部件ETF(562700)跟踪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931230.CSI)[1] - 覆盖汽车系统部件、汽车内饰与外饰、汽车电子、轮胎等领域[1] - 在国内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下 国内零部件行业发展空间广阔[1]
沪光股份股价涨5.46%,广发基金旗下1只基金重仓,持有4万股浮盈赚取7.9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09:53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3日股价上涨5.46%至38.23元/股 成交额达1.07亿元 换手率0.65% 总市值166.98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汽车高低压线束研发生产销售 汽车线束收入占比95.88% 汽车配件及其他占比4.12% [1] - 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31日 2020年8月18日上市 注册地址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沪光路388号 [1] 基金持仓情况 - 广发恒誉混合A(009956)二季度持有4万股 占基金净值比例1.3% 位列第八大重仓股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7.92万元 最新规模8223.59万元 成立以来收益12.29% [2] - 今年以来收益8.12% 同类排名6051/8172 近一年收益15.6% 同类排名6298/7995 [2] 基金经理信息 - 基金经理谭昌杰累计任职13年70天 管理资产总规模24.72亿元 [3] -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92.23% 最差基金回报-3.04% [3]
沪光股份(605333) - 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9-18 16:15
会议信息 - 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通知于2025年9月14日发出[2] - 会议于2025年9月18日在昆山市张浦镇沪光路388号公司四楼会议室召开[2] - 会议应出席董事7人,实际出席董事7人[2] 资金管理 - 公司拟在宁波银行昆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支行开立募集资金专用账户[3] - 公司将在募集资金到账后一个月内签订《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4] -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或其授权人士办理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具体事宜[4] - 《关于新增募集资金专户并授权签订募集资金监管协议的议案》表决全票通过[4]
沪光股份:9月1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8 16:10
公司治理 - 沪光股份于2025年9月18日在昆山市张浦镇沪光路388号公司四楼会议室召开第三届第十六次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审议《关于新增募集资金专户并授权签订募集资金监管协议的议案》等文件 [1]
沪光股份:一根线束背后的汽车零部件行业蝶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6 00:11
公司发展历程 - 1988年创立深耕线束行业37年 2000年进入上汽大众供应链获A级供应商资质 2008年启动智能制造转型 2015年切入新能源线束赛道 [2] - 2020年登陆A股市场成为发展里程碑 2023年整合上下游资源延伸连接器产业链 打造线束加接插件一体化供应能力 从零部件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 - 2024年上半年取得奇瑞汽车等重要项目定点 切入无人机电动割草机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线束业务 实现小批量供货并构建1加N发展格局 [3] 资本运作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初审议通过昆山泽轩汽车线束部件生产项目结项 将节余募集资金用于上海技术研发中心建设 研发中心大楼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6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3] - 推出昆山泽轩汽车整车线束生产项目已取得注册批复 用于扩大新能源汽车线束生产规模 全面布局特种线束产品 [3] - 营业收入从2020年15.31亿元增至2024年79.14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7422.82万元增长至6.70亿元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30亿元同比增长6.20% 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8.40% [4] 技术研发突破 - 实现铝代铜技术在乘用车规模化应用 线束重量显著降低且电气性能稳定 打破外资高压线束轻量化技术垄断 [5][6] - 2024年研发费用达2.58亿元同比增长23.46% 成功研制覆盖40A至600A全系高压连接器 2020年至今累计研发投入近10亿元 [6] - 专利信息有164条覆盖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关键领域 依托线束技术共通性实现新兴领域突破 包括无人机线束低空经济领域交付百驾A系列A50系列整机线束 开发C型机电池包线束 获得FF航空吨级无人机线束订单 [6] 智能制造体系 - 构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智能系统 研发全系高压线束设备 推动超声波焊接等关键工序自动化生产 [7] - 开发小平方铝线全自动化加工设备并达成量产 创新智能控制算法与数字化系统 完成多厂区安全建设ERP加MES升级 构建数字孪生车间与升级供应链平台 [7] - 形成基建生产供应链三级联动 加速智能决策数字化转型 2024年8月设立全资子公司聚焦机器人产业 规划一中心四平台深度参与机器人产业链布局 [7] 全球化战略布局 - 2013年在欧洲设立工程中心 2017年德国子公司成立 2022年罗马尼亚首家海外工厂建成 有效降低跨国物流成本缩短交付周期 推动欧洲车企本地订单增长 [8] - 2024年境外收入达2.28亿元同比增长229.41% 2024年上半年设立香港子公司探索新兴市场投资机会 [8] - 国内采用属地化生产加快速响应模式 重庆子公司定向服务赛力斯集团 宁波工厂高效对接华东车企 [8] 绿色转型与未来规划 - 通过环保材料应用与轻量化设计推动铝代铜技术规模化落地 依托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优化绿色制造体系 借助3D打印技术提升研发生产效率 [9] - 部署光伏系统并参与绿电交易全方位节能减排 目标打造行业领先零碳工厂 [9] - 规划2025年营收超100亿元目标 将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突破 国外工厂部署高标准自动化产线构建大数据监控体系 [9]
沪光股份系列七-中报点评:单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积极布局无人机线束、机器人线束等新品类【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9-11 08:52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Q2净利润同比增长19% 达到1.8亿元 主要受益于新能源客户线束项目持续放量及新品类拓展 [2][7] - 公司通过产品升级、客户结构优化及智能制造实现量、价、利三升 [6][25][28][29] - 公司积极布局高压连接器、无人机线束及机器人线束等新领域 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6][34][36]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36.30亿元 同比+6.20% 归母净利润2.76亿元 同比+8.40% [3][7] - 2025Q2营收20.87亿元 同比+10.71% 环比+35.28%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同比+18.87% 环比+96.93% [3][7] - 2025Q2毛利率16.6% 同比+0.4pct 环比+2.2pct 净利率8.8% 同比+0.6pct 环比+2.8pct [4][5][19] - 2025Q2四费率6.70% 同比-1.22pct 环比-1.35pct 主要受益于规模效应 [4][22] 业务发展 产品升级 - 高压连接器产品已在X汽车、赛力斯、上汽等客户实现搭载 [6][34] - 开发无人机线束 交付百架A系列及A50系列整机线束 获FF航空吨级无人机订单 [6][36] - 布局机器人线束 为AI头部企业提供近千套线束总成 参与分拣搬运机器人线束报价 [6][36] - 产品矩阵从传统低压线束向高压/高速线束延伸 提升单车价值量 [25][26] 客户拓展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15年99%降至2024年80.22% 赛力斯占比53%为第一大客户 [6][28] - 客户包括大众、奔驰、奥迪、通用、福特、赛力斯、美国T公司、蔚来、极氪等 [6][28][32] - 2025H1新获T公司E80低压线束、吉利T132A低压线束、L汽车W10高压线束等项目定点 [31] 产能与研发 - 推进昆山泽轩汽车线束生产项目建设 扩大新能源线束产能 [40] - 上海技术研发中心2026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提升智能化开发能力 [41] - 自建高压连接器工厂 实现注塑到组装全流程自制 [34] 战略布局 - 设立香港子公司拓展海外市场 推进全球化战略 [38] - 投资昆山张浦镇机器人全资子公司 构建"一中心四平台"产业生态 [36] - 2024年启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 强化资本运作 [39][40] 行业地位 - 汽车线束自主龙头 主营汽车线束业务(2025H1营收占比96%) [24][25] - 在线束数据传输环节具备核心技术 受益于智能汽车数据流增长 [24] - 通过同步开发与批量供货能力获得国际知名车企认可 [28]
沪光股份(605333):单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9%,积极布局无人机线束、机器人线束等新品类
国信证券· 2025-09-10 15:38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评级(维持)[1][3][5][42] 核心观点 - 公司为汽车自主线束行业龙头,新能源客户线束产品持续放量支撑业绩增长,叠加持续降本增效带来盈利能力改善[3][42] - 公司积极布局无人机线束、机器人线束等新品类,构建"1+N"业务布局[1][38] 财务表现 - 2025Q2实现营收20.87亿元,同比+10.71%,环比+35.28%;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18.87%,环比+96.93%[1][8] - 2025H1实现营收36.30亿元,同比+6.20%;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8.40%[1][8] - 2025Q2毛利率16.6%,同比+0.4pct,环比+2.2pct;净利率8.8%,同比+0.6pct,环比+2.8pct[2][16] - 2025Q2四费率6.70%,同比-1.22pct,环比-1.35pct[2][21] - 预计2025/2026/2027年营收95.2/121.6/143.5亿元,归母净利润8.1/10.2/12.2亿元[3][42] 业务发展 价升策略 - 深耕创新低压线束产品,加大高压线束产能布局[2][30] - 高压连接器产品已搭载X汽车、赛力斯、上汽等客户[2][37] - 产品矩阵丰富带动单车价值量持续提升[30] 量增策略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从2015年99%降至2024年80.22%,客户结构多元化[2][32] - 赛力斯2024年收入占比53%,为第一大客户[2][32] - 服务大众、奔驰、奥迪、通用、福特、捷豹路虎、赛力斯、L汽车、美国T公司、蔚来、极氪、奇瑞等客户[2][32][34] 利升策略 - 推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2][34] - 新能源客户项目放量带来规模效应,期间费用率下降[2][21][34] 新业务拓展 无人机线束 - 交付百架A系列及A50系列整机线束,开发C型机电池包线束[2][38] - 获得FF航空吨级无人机项目高/低压整机线束总成订单,完成小批交样[2][38] 作业类无人车辆线束 - 获得中大型商用无人割草机线束总成项目定点,交付近三百台产品[2][38] 智能机器人线束 - 为某知名AI头部企业提供多个产品系列线束总成,部分零件号出货量近千套[2][38] - 参与分拣搬运机器人50系列三个机型整机线束报价,完成首批送样交付[2][38] - 在昆山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基地[38] 产能与研发 - 推进昆山泽轩汽车线束生产项目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线束产能[41] - 上海技术研发中心预计2026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打造智能制造及核心研发总部[41] - 高压连接器实现覆盖40A~600A全系列产品,具备整车高压电气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定制开发能力[37]
中小盘周报:关注导热散热材料-20250907
开源证券· 2025-09-07 17:4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导热散热材料行业持积极看好态度 重点关注苏州天脉等本土企业 [3][4] 核心观点 - 下游电子设备高性能化、智能化、薄型化趋势显著提升散热需求 驱动行业持续增长 [3][12] - 热管和均温板凭借优异导热性能正加速替代传统散热方案 渗透率持续提升 [3][31] - 本土化采购成为重要趋势 国内供应链企业技术成熟有望受益 [3][35] - 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173亿美元增至2028年261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8.5% [3][21] 细分市场分析 - 热管市场2021年规模29.72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37.7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6.17% [15] - 均温板市场2021年规模7.04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11.97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4.20% [15] - 导热界面材料全球市场规模2019年52亿元 预计2026年达7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5.57% [16] - 中国导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2021年13.5亿元 预计2026年达23.1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1.34% [16] - 石墨膜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超70亿元 其中智能手机占比67% [16][17] 下游应用领域 - 消费电子领域:5G手机渗透率提升及AR/VR等新兴设备发展催生新增散热需求 [24][25] - 汽车电子领域: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40% 2035年预计达50%以上 推动散热需求增长 [27] - 安防行业:摄像头出货量从2020年4.1亿颗预计增至2025年8.3亿颗 散热需求同步提升 [28][30] 技术发展趋势 - 热管和均温板已成为中高端智能手机主流散热方案 替代传统石墨膜组合 [31][32] - iPhone 17 Pro系列有望引入铜质均热板技术 替代石墨烯散热片 [3] - 本土企业如苏州天脉在热管、均温板领域全球份额达0.53%和8.92% 打破境外垄断 [36]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低 日本和中国台湾厂商在传统领域占优 国内企业加速追赶 [36] - 本土代表企业包括苏州天脉、中石科技、碳元科技等 在细分领域建立较强地位 [36][38] - 国产终端品牌全球份额提升 带动上游供应链企业持续受益 [35] 重点受益标的 - 苏州天脉:较早布局超薄热管和均温板 通过多家知名品牌认证并实现规模出货 [4] - 中石科技:产品涵盖导热界面材料、人工合成石墨、热管/均热板等多品类 [38]
汽车板块25Q2总结:盈利分化,强者恒强
2025-09-03 22:46
**汽车行业 25Q2 总结及展望** **涉及行业**: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重卡、机器人[1][2][3][4][5][6][7][8][19][31] **一、整车板块表现及展望**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二季度表现分化**:领跑、小鹏、长城汽车盈利超预期,主因产品节奏和销量环比改善[2];长安、比亚迪低于预期,受价格战导致的销售与研发费用增加影响[2];吉利、赛力斯、理想符合预期[2] - **新能源渗透率突破**:二季度新能源渗透率达51.1%,10-20万价格段仍有提升空间,预计中高端车型渗透率将达65%-70%[8] - **三季度修复预期**:比亚迪、吉利盈利端有望修复,华为相关车企(赛力斯M8/M7、北汽享界S9T、上汽H5)弹性较强[1][2] - **具体车企展望**: - 理想汽车:Q2销量11万辆(利润15亿元 non-GAAP),Q3预计交付9-9.5万辆(利润5-10亿元)[9] - 长安汽车:Q2油车竞争承压,Q3起新车型推动改善[10] - 长城汽车:Q2归母净利润46亿元(含非经常收益25亿元),新品周期启动[12] - 吉利汽车:Q2经营性利润31.8亿元(银河品牌超预期,极氪/领克亏损5亿),全年新车型密集上市(A7单月1.2万辆、M9/9X即将推出),目标利润200亿元[13] - 领跑汽车:Q2半年度盈利(碳排放积分贡献3亿元),整车毛利率仅环比降1%,Q3-Q4毛利率预计13%-15%,2026年净利润有望60-70亿元[14] - 小鹏汽车:Q2毛利率超14%(Mola占比下降+降本),2025Q4预计盈利,2026年新车周期+机器人催化[16] - 赛力斯:Q2毛利率近30%,M8放量+出口(中东M9售价200万)推动盈利超预期,2026年销量目标65-70万辆[17][18] **二、零部件板块表现及展望**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二季度整体温和增长**:自主份额达68.5%,但收入同比增7.6%低于乘用车批发销量增速(13%),主因车企价格让利传导压力+出口延迟[19] - **超预期个股**:福耀玻璃(客户结构优化+规模效应)、沪光电子(赛力斯M8增量3万辆)、松园科技(盈利超预期)[3][19] - **细分龙头表现**: - 福耀玻璃:下半年美国工厂效率提升+需求增长,盈利优于上半年[20] - 沪光公司:2025年业绩预期8亿元(估值15倍),2026年增量客户包括赛力斯、乐道、极氪等[21] - 延普公司:Q2业绩拐点(赛力斯驱动),新业务座椅总成+机器人布局,2026年目标市值150-200亿元[22] - 福赛科技:墨西哥工厂从亏损5000万转为盈利1000万,2026年利润率有望10%[23] - 爱柯迪:Q2利润3.16亿元超预期,全年目标12亿元[24] - 宝隆科技:Q2利润5000万元(受价格战+关税影响),下半年空气悬挂配套量将达8万套/月[25] - 银轮股份:全年利润目标9.5-10亿元,Q3-Q4单季利润2.3-2.5亿元[26] - 秦安股份:Q2利润5000万元(同比增2-3倍),全年目标1.8亿元+医疗光电收购估值潜力100亿元[27] - 神池机电:Q2环比降30%(坏账影响),全年利润目标2.5-3亿元,2026年估值不到20倍[28][29] - 康平科技:Q2利润2500万元(同比降7%),全年目标1亿元(同比增20%),机器人转型收购电控公司[30] **三、政策与行业趋势**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新能源政策退坡担忧**:2026Q1购置税从0%升至5%+以旧换新补贴削减,但新车型上市+价格稳定+提前消费仍支撑需求,产品周期强劲车企(蔚来、长城、小鹏)仍具增长潜力[5] - **机器人行业乐观**:特斯拉新技术迭代+客户关系升级(豪能福达、无锡振华、秦安机械)+小米产业链爬坡,精选业绩强+客户结构好企业[6][7] - **重卡板块防守属性**:Q2符合预期但竞争激烈,内销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出口非洲弥补俄罗斯市场,高分红(潍柴分红率57%)、估值10倍[31][32] - **金融汽车改革进展**:Q2扣非利润转正,新董事长推动盈利能力改善,若达中通/宇通水平有3-5倍空间[33] **四、其他重要内容** - **出口影响**:零部件出口因关税延迟交付[19],重卡出口非洲弥补俄罗斯缺口[31] - **成本与汇率因素**:海外工厂盈利改善+汇兑收益助推零部件企业(如福耀玻璃)[19][20] - **技术迭代与跨界布局**:机器人(延普、康平科技)、低空飞行器(小鹏)、新材料(福赛科技)成新增长点[16][22][23][30] **数据单位说明**:利润单位均为人民币亿元,销量单位为万辆,渗透率单位为百分比(%)
中泰汽车25Q2汽车行业总结:盈利分化,强者恒强
中泰证券· 2025-09-02 19:4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汽车行业维持积极看法,重点推荐智能化自主整车、机器人零部件和重卡龙头 [4] 核心观点 - 2025Q2乘用车需求回升,新能源渗透率创新高至51.1% [4][8] - 乘用车整车企业业绩普遍符合预期,小鹏和零跑表现超预期 [4][15][17][19] - 汽车零部件行业盈利分化,强者恒强格局凸显 [4][77][81] - 重卡内销稳健增长,出口逐步恢复 [4][103] 乘用车板块总结 - 2025Q2乘用车批发销量711万辆,同比+13%,环比+10.8%;零售579万辆,同比+15.6%,环比+13.1% [8][9] - 新能源批发销量363万辆,同比+33.6%,环比+25.2%,渗透率达51.1% [8][9] - 自主品牌市占率提升至68.5%,创历史新高 [65] - 小鹏汽车因非MONA车型占比提升,ASP和毛利率环比改善 [4][55] - 零跑汽车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销量领跑新势力 [4][19][51] - 赛力斯、吉利、长安、长城等车企业绩符合预期 [4][15] - 多数车企ASP环比提升,折扣力度收缩 [21][22] - 行业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和单车盈利环比改善 [25][29] 零部件板块总结 - 2025Q2申万汽车零部件板块收入3835.7亿元,同比+7.6%,环比+7.2%,增速低于行业整体 [72][75] - 毛利率18.7%,同比持平,环比+0.6个百分点;净利率6.5%,同比+0.1个百分点 [81] - 福耀玻璃、上海沿浦、沪光股份、福赛科技等业绩超预期 [4][100] - 赛力斯产业链公司如沪光股份、拓普集团等收入环比增速显著 [94][95] - 原材料价格整体平稳,汇率波动对部分企业利润产生扰动 [82][88] 重卡板块总结 - 2025Q2重卡上险20.1万辆,同比+21%,环比+31% [4] - 重卡出口8.1万辆,同比-1%,环比+31%,非俄地区增长带动恢复 [4] - 中国重汽保持整车市占率第一,潍柴动力保持发动机市占率第一 [4] 投资建议 - 整车重点推荐零跑汽车、吉利汽车、小鹏汽车、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关注小米集团 [4] - 机器人零部件推荐拓普集团、福达股份、豪能股份、安培龙、上海沿浦、美湖股份、银轮股份、沪光股份、爱柯迪,关注浙江荣泰、中鼎股份等 [4] - 重卡推荐中国重汽-H、潍柴动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