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龙芯中科(688047)
icon
搜索文档
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01:36
股东减持基本情况 - 股东北工投资减持前持有公司股份25,825,846股,占总股本比例为6.44%,均为IPO前取得的股份,并于2023年6月26日起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2] 减持计划实施结果 - 北工投资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583,754股,占总股本比例0.89% [3] - 实际减持数量为3,583,754股,占总股本比例0.89%,与计划一致 [3][4] - 减持时间区间届满且已实施减持,实际减持达到计划最低减持数量,未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5]
龙芯中科:北工投资减持计划完成,减持约358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18:57
公司动态 - 龙芯中科(SH 688047)收到北工投资告知函,北工投资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约35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89%,本次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2] - 龙芯中科2024年1至12月份营业收入构成为:集成电路占比99.99%,其他业务占比0.01% [2] 市场表现 - 龙芯中科7月29日收盘价为135元 [2] 行业概况 - 龙芯中科主营业务高度集中于集成电路领域,占比达99.99% [2]
龙芯中科(688047) - 龙芯中科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2025-07-29 18:33
减持情况 - 减持前北工投资持股25,825,846股,占比6.44%[3] - 2025年5月10日披露拟减持不超3,583,754股,占比0.89%[3] - 减持期间为2025年6月3日至7月29日[5]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数量3,583,754股[5] - 减持价格区间118.31 - 149.00元/股,总金额475,461,357.54元[5] - 减持后持股22,242,092股,占比5.55%,已完成计划[5] - 实际减持与计划一致[6]
一图看懂科创民企策略指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5 19:14
指数化投资趋势 - 近年来指数体系快速完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指数化投资趋势加速形成 [8] - 上交所投教联合中国基金报、中证指数公司推出"一图看懂指数化投资"系列投教栏目,提供专业解读 [8] 科创板民营企业概况 - 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3478只,占比近三分之二,科创板民企422只,占比超七成 [10] - 截至2025年6月底,科创板民企总市值3.5万亿元(占科创板58.2%),营收总额0.9万亿元(占68.0%)[10][11] - 2024年科创板民企研发投入近800亿元,研发强度8.9%,战略新兴产业研发强度突破16% [12] 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50策略指数 - 2025年7月23日上交所与中证指数公司推出该指数,优选50只研发投入强、盈利能力高的科创板民企证券 [13][14] - 样本筛选标准:剔除ST/*ST证券后,按日均市值前5名优先入选,剩余按研发支出+盈利质量(公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总资产)综合排名 [15][16] 指数样本特征 - 样本总市值23亿至2314亿元,平均数256亿元、中位数106亿元,覆盖科创板总市值的18% [21] - 市值分布:100亿以下占比最高(30只),1000亿以上仅1只 [19][20] - 行业集中度:新一代信息技术(55.2%)、生物医药(23.6%)、高端装备(9.9%)[23][24] - 研发强度:样本合计研发支出占科创板民企39.2%,平均研发占比37.4%,中位数21.4%(远超A股整体4.3%)[25] 指数成分股 - 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60.6%,前五大占41.7%(联影医疗、金山办公、寒武纪各占10%)[27] - 行业分布:信息技术(联影医疗、寒武纪等)、生物医药(百利天恒)、新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27]
芯联芯一审被判赔龙芯中科45万元,并被要求发布致歉声明
巨潮资讯· 2025-07-25 10:25
诉讼案件判决结果 - 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上海芯联芯赔偿龙芯中科经济损失450,000元,并要求在其官网首页置顶位置连续十日发布致歉声明 [2] - 龙芯中科于2021年3月2日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上海芯联芯澄清不实内容、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 [2] - 案件已于2021年7月29日完成立案受理 [2] 知识产权争议背景 - 上海芯联芯向第三方发送不实指控函件,称龙芯中科3A5000处理器源于MIPS指令系统并侵犯MIPS知识产权 [2] - 龙芯中科与MIPS公司于2011年、2017年签署技术许可合同,获得研发、生产、销售基于MIPS指令系统芯片的权利 [2] - 2019年芯联芯声称MIPS技术许可合同转让给其公司,但龙芯中科与芯联芯从未直接签署过任何合同 [3] 产品技术转型 - 2019-2021年龙芯中科销售产品中基于MIPS指令系统的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约70% [3] - 2020年龙芯中科推出自主指令系统LoongArch [3] - 2021年7月开始信息化业务转向基于LoongArch的3A5000系列处理器,工控业务也开始转向基于LoongArch的系列处理器 [3]
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诉讼事项进展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25 04:47
诉讼事项进展 - 涉案金额为被告上海芯联芯需赔偿公司经济损失(含合理开支)450,000元 [2] - 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在其官网首页连续十日发布致歉声明以消除影响并恢复公司名誉 [3] - 该判决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及损益产生负面影响 [3] 诉讼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1年3月2日向北京互联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上海芯联芯澄清不实内容并赔偿损失 [4] - 案件于2021年7月29日立案,案号为(2021)京0491民初29334号 [4] 诉讼判决结果 - 被告需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发布致歉声明并赔偿公司450,000元 [5] - 案件受理费150,300元,公司负担37,575元,被告负担112,725元 [7] - 案件目前处于一审判决上诉期内,公司将持续关注进展 [7]
龙芯中科(688047) - 龙芯中科关于诉讼事项进展的公告
2025-07-24 18:45
案件情况 - 公司于2021年3月2日提起诉讼,7月29日立案受理[4] - 2025年7月23日收到一审民事判决书[5] - 截至公告披露日,案件处于一审判决上诉期内[3] 判决结果 - 被告赔偿公司经济损失(含合理开支)450,000元[3] - 被告在官网首页置顶连续十日发布致歉声明[5] - 案件受理费150,300元,公司负担37,575元,被告负担112,725元[5] 影响与行动 - 一审判决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损益[3] - 公司持续关注诉讼进展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3]
中国信息产业要有自己的“根”——专访龙芯中科胡伟武
上海证券报· 2025-07-24 02:08
芯片封装环节——引线键合 - 文章核心观点聚焦于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对中国信息产业构建独立生态体系的战略思考及公司发展路径[4][5] 自主生态体系构建 - 公司提出构建独立于X86和ARM之外的第三套生态体系是中国信息产业根本出路[4] - 坚持从研发、生产、软件生态三方面筑牢自主信息技术体系底座[5] - 2020年推出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LoongArch)并完成操作系统核心模块迁移[7] - 自主指令集产品已落地党政、能源、交通、金融等九大领域[7] 技术自主化历程 - 2001年通过原型系统验证自主CPU可行性并推动成为国家战略[6] - 2010年从科研团队转型企业化运营时发现MIPS架构授权限制[6] - 掌握指令架构等"根"技术虽导致短期业绩下滑但奠定生态基础[6][7] - 新一代产品2K3000获工控头部企业采用验证性价比优势[8] 市场转型战略 - 2022-2024年实施研发转型坚持政策性市场与开放市场并重[8] - 2024年研发投入达5.31亿元占营收105.34%[9] - 2024下半年收入环比增长29.64%同比增43.91%[9] - 2025-2027年重点转向市场拓展与海外布局[10] 产品技术路线 - AI技术定位为赋能工具而非独立产品线[11] - 端侧AI方案可实现竞品60-70%性能但价格仅5%[11] - 坚持"系统性价比"策略聚焦实用技术突破[11] 长期生态规划 - 2025年LoongArch生态体系基本形成[12] - 2030年实现生态完善2035年与X86/ARM三足鼎立[12] - 最终目标构建国家安全新体系实现产业规模量级对等[12]
郑州航空港推出科创游 解码中原新引擎崛起密码
环球网· 2025-07-23 12:06
郑州比亚迪工厂参观活动 - 400多名新疆青少年师生参观郑州比亚迪工厂,学习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 [1] - 学生们观摩自动化生产线和前沿能源技术,对机械手臂等现代化设备表现出浓厚兴趣 [1] 郑州航空港科创游径 - 科创游径由郑州航空港区丝路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专业机构打造,聚焦科技创新与航空枢纽 [3] - 游径展示港区从"交通枢纽"向"经济引擎"的转型,以及从"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的跨越 [3] - 中原信创谷展示中心以龙芯CPU技术体系为核心,呈现全栈信创产业链 [3] - 龙芯中科中原总部展示国产芯片自主突破成果,实施"1+3"战略的本土化实践 [3] 比亚迪郑州工厂 - 比亚迪郑州工厂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7个月,体现"河南速度" [4] - 工厂拥有全球最长的7.69公里园区智能云巴线路,采用L级无人驾驶和AI动态调度技术 [4] - 总装车间55秒下线一台整车,自动化焊接率达97% [4] - 刀片电池与总装线高效协同,展现"中国效率" [4] 产业协同与技术创新 - 比亚迪芯片封装测试本地化应用于热门车型,"天神之眼"智驾系统适配龙芯CPU [5] - 筹建中的龙芯-比亚迪联合实验室推动国产芯片从"单点突破"向"系统主导"发展 [5] - 形成"根技术-应用-市场"的深度闭环,展现河南向"创新型经济强省"转型 [5] 郑州机场北货运区 - 北货运区采用无人叉车和数字化仓储技术 [5] - 实现高效精准的"空空中转"智能调度 [5] - 拥有密集覆盖亚欧美"三洲"的国际货运航线 [5] 科创游径价值 - 科创游径面向潜在投资者、企业考察团等群体,提供多种考察方案 [5] - 展示从芯片到整车、从实验室到全球物流网络的完整产业生态链 [5] - 展现港区在高端制造、信息技术、临空经济等领域的集群优势 [5]
减持速报 | 艾罗能源(688717.SH)多高管计划集体减持,绿通科技(301322.SZ)股东拟减持逾3%
新浪财经· 2025-07-21 09:54
减持计划公告 - 艾罗能源多名董监高因个人资金需求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0.78% [1] - 奥普光电控股股东长春光机所计划减持240万股(总股本1%) [1] - 博迁新材股东新辉投资计划减持261.6万股(总股本1%) [1] - 德艺文创董事欧阳军计划减持30万股(总股本0.0965%) [3] - 鼎胜新材股东普润平方及关联方计划减持不超过总股本3% [3] - 光莆股份控股股东林瑞梅计划减持847.49万股(总股本3%) [3] - 恒通股份股东刘振东计划减持2142.56万股(总股本3%) [4] - 红宝丽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计划减持1470.54万股(总股本2%) [4] - 华大九天股东大基金和上海建元计划减持814.41万股(总股本1.5%) [4] - 华森制药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417.58万股(总股本1%) [5] - 惠云钛业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1192.09万股(总股本2.98%) [5] - 迦南科技控股股东及董事计划减持1661.57万股(迦南集团1493.27万股+黄斌斌168.3万股) [5] - 金马游乐四名控股股东及高管计划减持760万股(邓志毅471.2万+李勇201.7万+林泽钊50.82万+高庆斌37.28万) [6] - 九菱科技控股股东及两名董事计划减持126万股(徐洪林60万+许文怀33万+张青33万) [6] - 口子窖股东刘安省计划减持1000万股(总股本1.67%) [6] - 绿通科技股东创钰铭晨及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482.93万股(总股本3.39%) [7] - 美迪西股东林长青计划减持200万股(总股本1.49%) [7] - 润都股份股东李希计划减持1004.68万股(总股本3%) [8] - 四会富仕股东四会明诚和天诚同创计划减持423.8167万股(四会明诚308.7771万+天诚同创115.0396万) [11] - 天力锂能股东富德基金计划减持540万股(总股本4.55%) [11] - 新炬网络股东上海森枭和程永新计划减持406.7908万股(上海森枭244.0745万+程永新162.7163万) [12] - 许昌智能员工持股平台计划减持331.15万股(总股本2%) [12] - 耀皮玻璃股东中国复合材料集团计划减持1869.8321万股(总股本2%) [13] - 一博科技股东领誉基石计划减持625.1301万股(总股本3%) [13] - 中国西电股东通用电气新加坡公司计划减持15377.647万股(总股本3%) [14] 减持实施完成 - 铂科新材股东铂科天成及一致行动人减持1.01%股份 梅建军减持8134股(总股本0.0476%) [1] - 博盈特焊股东前海股权基金和中原前海基金合计减持394.48万股(总股本2.99%) [1] - 泛亚微透股东南方精工累计减持216.89万股(总股本2.38%) 持股比例降至4.95% [3] - 国瑞科技股东龚瑞良累计减持729.73万股(总股本2.48%) 持股比例降至19.97% [3] - 鸿泉物联股东千方科技减持86.9977万股(总股本0.86%) 持股比例降至12.8% [4] - 华策影视实控人傅梅城累计减持260万股(总股本0.14%) 持股比例降至18.19% [4] - 聚飞光电高管减持完成 李丹宁减持37万股 于芳减持39.5万股 邢美正未减持 [6] - 利民股份董事孙敬权累计减持150万股(总股本0.3434%) [7] - 龙芯中科股东中科百孚减持388.616万股 鼎晖祁贤减持118.3022万股 鼎晖华蕴减持87.3042万股 [7] - 隆华新材股东新余隆振减持98.66万股(总股本0.2294%) 持股比例降至4.999996% [7] - 明月镜片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累计减持248.32万股(总股本1.2323%) [7] - 南京聚隆股东张金诚减持42.0285万股 刘兆宁减持22.2645万股 [8] - 陕建股份总法律顾问郑发龙减持41.8万股(总股本0.0011%) [9] - 斯菱股份监事梁汉洋减持8.7万股(总股本0.0545%) [10] - 同洲电子股东瑞众人寿保险累计减持745.9万股(总股本0.9999%) [12] - 延华智能高管张泰林减持63700股(总股本0.0089%) [13] - 裕兴股份股东北京人济房地产减持34.5万股(总股本0.09%) [13] - 章源钨业董事及高管合计减持134.43万股(总股本0.1119%) [13] - 浙江力诺高管卢正原减持13000股(总股本0.0094%) [14] - 中闽能源股东华兴新兴减持532.5381万股(总股本0.28%) 不再持股 [14] 减持计划终止或未实施 - 欣龙控股股东海南筑华减持计划期满未实施 仍持有4550.8591万股(总股本8.4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