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目星(688559)
搜索文档
海目星跌2.00%,成交额3879.4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2.3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15 09:52
股价与资金表现 - 10月15日盘中股价下跌2.00%,报38.71元/股,成交金额3879.49万元,换手率0.40%,总市值95.91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2.30万元,其中特大单净买入100.75万元,大单净流出183.05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上涨12.53%,但近期表现疲软,近5个交易日下跌7.94%,近20日下跌5.12%,而近60日则上涨28.26%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动力电池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占比60.28%,3C消费类电子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占比18.04%,钣金激光切割设备占比10.52%,光伏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占比7.98%,其他行业占比3.17%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4亿元,同比大幅减少30.50%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7.08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65.65% [2] 股东与机构持仓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59万户,较上期增加4.49% [2] - 同期人均流通股为15629股,较上期减少3.85% [2]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位列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441.50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69.39万股 [3] 公司背景与行业 - 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3日,于2020年9月9日上市,专注于消费电子、动力电池、钣金加工等行业的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激光设备,概念板块包括TOPCon电池、固态电池、宁德时代概念、特斯拉、新能源车等 [2]
年会预告|海目星激光总冠名2025高工锂电年会
高工锂电· 2025-10-14 15:16
行业背景与活动概况 - 全球锂电产业处于技术迭代与全球化竞争关键期,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等趋势推动产业链重构 [2] - 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与创新力稳居全球领先地位,锂电装备实力直接影响产业竞争力 [2] - 2025年11月18-20日将在深圳举办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搭建行业高端交流平台 [2][4] 海目星激光公司分析 - 公司作为年会总冠名商,其董事长赵盛宇博士将出席年会 [3] - 公司通过工艺突破、系统能力构建与全球客户深度协同,为中国装备企业从“替代”走向“超越”、从“出海”走向“扎根”提供典型样本 [3] - 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2015年携手宁德时代打破海外设备垄断,2020年将无极耳装备出口美国 [4] - 公司近年在大圆柱电池装备、高速激光模切机等领域不断突破效率与精度,并提前布局固态电池赛道,已与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并交付关键设备 [4] - 公司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海外订单同比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已在多地区设立子公司,进入超20家海外头部企业供应链 [4]
海目星完成对德国高端激光切割设备及服务提供商Xteg的全资收购
新浪财经· 2025-10-14 10:16
公司战略与收购事件 - 公司正式完成对德国高端激光切割设备及服务提供商Xteg的全资收购 [1] - 此次收购标志着公司向欧洲中高端激光切割市场的战略进攻全面启动 [1] 产品与服务策略 - 后续将加速推行满足欧洲客户需求的“标准配置+增值功能”产品策略 [1] - 策略旨在缩短开发周期并实现设备定制化服务 [1] - 公司将量身打造符合欧洲客户需求的全新高速机解决方案 [1] - 公司将配套完善售后服务 [1]
海目星:10月13日回购公司股份525402股
证券日报· 2025-10-13 21:37
股份回购执行情况 - 公司于2025年10月13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实施股份回购 [2] - 首次回购股份数量为525,402股 [2] - 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247,759,044股的比例为0.2121% [2]
海目星(688559.SH):首次回购52.54万股公司股份
格隆汇· 2025-10-13 18:38
股份回购操作 - 公司于2025年10月13日首次回购股份52.54万股 [1] - 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2121% [1] - 回购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 [1]
海目星:首次回购约53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7:48
公司股份回购 - 公司于2025年10月13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股份约53万股 [1] - 回购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约2.48亿股的比例为0.2121% [1] - 回购成交最高价为40.34元/股,最低价为39.38元/股,支付资金总额约2100万元 [1] 公司财务与业务概况 - 截至发稿,公司市值为99亿元 [2] - 2024年1至12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专用设备制造占比92.8%,其他业务占比7.2% [1]
海目星(688559) - 海目星:关于以集中竞价方式首次回购股份的公告
2025-10-13 17:46
回购方案 - 首次披露日为2025年8月28日[2] - 实施期限为2025年8月27日至2026年8月26日[2] - 预计回购金额1800万元至3600万元[2] - 回购价格不超46.70元/股[3] 回购进展 - 累计已回购股数52.5402万股,占比0.2121%[2] - 累计已回购金额2099.6926万元[2] - 实际回购价格39.38元/股至40.34元/股[2] - 2025年10月13日首次回购525402股[5] - 首次回购支付20996926.29元(不含费用)[5]
海目星:首次回购52.54万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7:30
回购方案执行情况 - 公司于2025年10月13日首次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52.54万股 [1] - 回购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0.2121% [1] - 本次回购支付资金总额为2099.69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1] - 回购价格区间为39.38元/股至40.34元/股 [1] 回购方案背景与计划 - 此次回购基于公司2025年8月27日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回购方案 [1] - 回购方案预计总金额在1800万元至3600万元之间 [1] - 回购方案期限为12个月 [1] 回购股份用途 - 本次回购的股份拟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1]
商务部密集出手,券商火速调研!
券商中国· 2025-10-13 12:29
机构调研行业分布 - 券商自9月以来调研超880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医药生物、电力设备、基础化工、计算机等行业 [2][3] - 机械设备行业是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有136家上市公司被券商调研,代表性公司包括被36家券商调研的中控技术(聚焦工业具身智能)和海目星(聚焦固态电池布局),以及被32家券商调研的埃斯顿(聚焦人形机器人业务) [3] - 电子行业有109家公司被调研,澜起科技和炬光科技分别吸引54家和44家券商调研,两家公司今年以来股价涨幅均超过120% [3] - 医药生物行业有超70家公司被调研,迈威生物吸引45家券商关注其小核酸平台布局,西藏药业吸引30家券商关注其投资锐正基因及中成药产品 [4] 热门调研个股表现 - 澜起科技(电子)今年以来上涨122.11%,吸引54家券商调研 [5] - 迈威生物(医药生物)今年以来上涨121.29%,吸引45家券商调研 [5] - 炬光科技(电子)今年以来上涨137.96%,吸引44家券商调研 [6] - 领益智造(电子)今年以来上涨100.99%,吸引28家券商调研 [6] 出口管制新政的机构调研反应 - 10月9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发布对超硬材料、稀土设备、中重稀土、锂电池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物项的出口管制公告,将于11月8日实施,引发机构火速调研相关上市公司 [2][7] - 容百科技在10月10日接待162位机构投资者调研,公司表示管制政策针对能量密度300Wh/kg以上的电芯,其主流产品在国内外销售均不受影响 [7][8] - 四方达在10月10日接待20余家机构调研,公司指出管制涉及金刚石微粉等上游产品,可能对国外竞争对手的采购周期和价格造成影响,从而对国内金刚石复合片生产企业带来正向影响 [8] - 巨力索具今年以来股价大涨近134%,于10月11日接待60余家机构调研,公司介绍其在海洋工程装备系泊系统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及产品线布局 [8][9] 券商对A股市场展望 - 光大证券认为市场短期或宽幅震荡,中期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将增添动力,短期关注高股息及消费板块,中期关注TMT和先进制造板块 [10] - 方正证券表示关税冲突短期带来扰动,但中长期不改变A股走牛特征,外需有韧性、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分红回购增加及耐心资本流入构成支撑 [10] - 国信证券指出海外贸易不确定性带来情绪扰动,但政策对冲预期下仍看好A股中期牛市机会,关注四季度风格再平衡,布局地产、券商、消费等价值型板块 [10]
海目星:锂电出口管制不改行业动能,设备龙头回应凸显战略定力
证券时报网· 2025-10-12 18:58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对锂电池、正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及相关设备实施出口管制,首次将锂电制造设备明确纳入管制范围 [1] - 新政将于11月8日正式实施,覆盖从关键材料到核心设备的全产业链环节,但出口管制不等于禁止出口,企业仍可通过申请许可证正常开展业务 [1] - 政策旨在对高端技术和核心设备进行监管,在维护产业竞争力的同时兼顾国家安全 [1] 管制范围与技术导向 - 管制范围精准锁定三大领域,在锂电池本体方面,管制针对重量能量密度≥300Wh/kg的高端产品,直指半固态、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 [2] - 现阶段市场主流液态电池能量密度约为260Wh/kg,暂不在管制范围,绝大多数企业短期内不受影响 [2] - 制造设备端管制涵盖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电芯制造关键装备,而模组和Pack制造设备不在管制范围,对海外工厂整体影响有限 [2] 行业与企业回应 - 锂电设备头部企业海目星回应表示出口管制并非限制出口,出口业务可以正常申请许可证,该事项对公司正常经营影响有限 [3] - 先导智能持乐观态度,透露其海外订单主要源于国内电池厂商出海业务,并不属于管制范围 [3] - 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容百科技强调,其韩国和波兰的海外产能能够在相关政策下正常运行,这些产能的稀缺性会进一步上升 [3] 中长期行业影响 - 短期看,出口管制政策对现有业务影响有限,但中长期将推动产业链向更健康、更本地化、更具战略掌控力的方向发展 [3] - 随着AI浪潮推高全球能源需求,电池储能已成为各国战略必争之地,政策将中国在锂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战略筹码 [1][3] - 在新的制度框架下,具备合规能力和全球化运营经验的头部企业,可能获得更稳定的海外份额与更好的盈利水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