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盛科通信(688702)
icon
搜索文档
盛科通信(688702.SH):上半年净亏损2368.91万元
格隆汇APP· 2025-08-24 15:5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68.91万元 [1] - 2025年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281.53万元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未弥补亏损达15563.29万元 [1] 亏损原因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扩大研发队伍 [1] - 高端产品领域注重前瞻性技术研发和布局 [1] - 中低端产品积极推进产品系列延展扩充和迭代升级 [1] 战略布局 - 高端产品聚焦技术创新以形成新兴市场核心竞争力 [1] - 中低端产品加速提升产品丰富度把握国产化机遇 [1] -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可能导致盈利时点延缓 [1]
盛科通信(688702)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4 15:5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68.91万元[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368.91万元人民币,同比减亏3319.81万元[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68.91万元,亏损同比减少58.36%[34] -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68.91万元扣非净利润为-6,281.53万元[6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368.91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3319.81万元[80]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368.91万元人民币,同比收窄58.4%[18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281.53万元[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281.53万元,亏损同比减少21.62%[34] 累计未弥补亏损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5563.29万元[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未弥补亏损15,563.29万元[67] 营业收入 - 营业收入为5.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6%[23] - 营业收入50,795.40万元,同比下降4.56%[34]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5.08亿元,同比下降4.56%[8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5.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185] 营业成本 - 营业成本2.71亿元,同比下降18.65%[81] 研发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7.10%,同比增加4.99个百分点[24] - 研发费用23,924.75万元,同比增长6.76%,占营业收入比例47.10%[35]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23,924.75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2,410.80万元增长6.76%[61]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7.10%较上年同期的42.11%增加4.99个百分点[61] - 研发费用支出2.39亿元,同比增长6.76%[81] - 研发费用为2.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185] 销售费用 - 销售费用2454.33万元,同比增长18.29%[81] 财务费用 - 财务费用为-373.13万元,主要因利息支出减少[81] - 财务费用为-373.13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186] 综合毛利率 - 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9.24个百分点[24]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9亿元人民币,同比由负转正[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9亿元,同比由负转正[81][8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达到1.387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611.4万元大幅改善[19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71亿元,同比增长1061.37%[81][8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长至5.712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918.5万元增长1061%[192][19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22亿元,对比上期995万元大幅增长5148.3%[196] 总资产 - 总资产为25.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6%[23] - 公司总资产258,076.29万元,净资产233,121.59万元[34] - 资产总额减少至25.81亿元,相比期初26.62亿元下降3.0%[179][18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3.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09%[23]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进项税加计抵减贡献2652.38万元人民币[28] - 政府补助贡献879.17万元人民币[28]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收益贡献362.32万元人民币[28] - 其他收益金额为3475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46.69%,主要来自政府补助和进项税加计抵减[84] - 其他收益为3475.0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4.3%[186] 货币资金 - 货币资金期末金额为13.8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53.54%,较上年同期增长105.85%[85] - 货币资金大幅增加至13.82亿元人民币,相比期初6.71亿元增长106%[178] - 母公司货币资金增至12.98亿元人民币,相比期初6.22亿元增长108.7%[18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增长36.1%至13.818亿元[19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2.98亿元,对比期初6.22亿元增长108.6%[196] 交易性金融资产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金额为500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94%,较上年同期下降92.23%[85]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5001.2万元,相比期初6.44亿元下降92.2%[178]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为6.44亿元,本期购买金额7.73亿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13.68亿元[89] 存货 - 期末存货金额达5.5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21.39%[75] - 存货减少至5.52亿元人民币,相比期初7.35亿元下降24.9%[178] 预付款项 - 预付款项金额为1.3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5.07%,较上年同期增长37.04%[85] 无形资产 - 无形资产金额为1434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56%,较上年同期增长35.23%[86] 应付职工薪酬 - 应付职工薪酬金额为301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17%,较上年同期下降41.83%[86] - 应付职工薪酬减少至3010.7万元,相比期初5175.3万元下降41.8%[179] - 母公司应付职工薪酬减少至2404.8万元,相比期初4190.0万元下降42.6%[182] 合同负债 - 合同负债减少至9277.0万元,相比期初1.31亿元下降29.1%[179] 未分配利润 - 未分配利润亏损扩大至-1.56亿元,相比期初-1.32亿元增加亏损17.9%[180] - 未分配利润为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9%[183] 递延收益 - 递延收益为2720.5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5%[183] 负债合计 - 负债合计为3.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6%[183] 研发人员情况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405人占总员工比例75.84%研发人员薪酬总额12,268.88万元人均薪酬29.71万元[66]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51.85%本科学历占比47.41%30岁以下人员占比49.38%[66] 核心技术 - 高端旗舰芯片支持最大端口速率800G,交换容量达12.8Tbps及25.6Tbps[39] - TsingMa.MX系列交换容量2.4Tbps,支持400G端口速率[32] - GoldenGate系列芯片交换容量1.2Tbps,支持100G端口速率[32] - 产品生命周期长达8-10年,具备客户粘性[41] - 为国内最早投入以太网交换芯片研发的厂商之一,具备先发优势[40] - 公司具备单核心和多核心交换架构,多核心架构支持12.8Tbps/25.6Tbps及更高性能设计能力[46] - 公司技术覆盖100M至800G全系列以太网端口设计,包括100M/1G/2.5G/5G/10G/25G/100G/200G/400G/800G[47] - 多特性流水线技术使单芯片覆盖企业网络、运营商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和工业网络多场景[48] - 第三代榫卯可编程技术支持SRv6/G-SRv6等新一代组网协议[49] - 交换芯片安全互联技术实现端到端统一网络安全管理域,支持VxLAN隧道安全标记[50] - 交换芯片可视化技术包含统计/流/路径三种ASIC实现手段,统计刷新速率和流学习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51][52] - 低时延技术通过Cut-Through大幅降低长包转发时延,确定性技术通过TSN和FlexE将网络抖动降低一个量级[53] - OAM引擎精度和规模较业界CPU协处理方案提升一个量级,无线AC卸载引擎支持WiFi-6带宽升级[54] - 验证系统包含数万个测试用例,采用C语言模型与FPGA仿真平台协同验证[55] - 一体化SDK支持ARM/X86/MIPS多CPU体系及Linux/Vxworks多操作系统,具备前向兼容性[56] 知识产权 -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知识产权43项全部为发明专利新获得知识产权35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申请知识产权1,465项其中发明专利1,268项累计获得知识产权723项其中发明专利538项[58] 募投项目投入 - 高性能核心交换芯片项目总投资124,430万元本期投入16,325.98万元累计投入106,223.88万元[63] - 汇聚与接入交换芯片项目总投资58,110万元本期投入6,025.76万元累计投入47,976.21万元[63] - 累计垫付国拨项目投入余额2347万元[73] 子公司表现 - 南京盛科子公司净利润为122.37万元,营业收入2347.1万元[92] - 北京盛科子公司净利润为146.91万元,营业收入3488.21万元[92] 股东信息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180户[164] -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8720万股占比21.26%为第一大股东[166]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持股7000万股占比17.09%报告期内减持1030万股[166] -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投持股4700万股占比11.46%[166] - 苏州君脉企业管理持股4530万股占比11.05%[166]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持股3040万股占比7.41%[166] - Centec Networks持股2280万股占比5.56%[166]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持有70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167] -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投持有47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167] 股份锁定承诺 - 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87,172,346股,限售期延长至2027年3月14日(盈利后)或2027年6月30日(盈利前)[170] - 苏州君脉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有公司股份45,322,617股,限售期延长至2027年3月14日(盈利后)或2027年6月30日(盈利前)[170]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30,399,698股,限售期延长至2027年3月14日(盈利后)或2027年6月30日(盈利前)[170] - Centec Networks, Inc.持有公司股份22,815,968股,限售期延长至2027年3月14日(盈利后)或2027年6月30日(盈利前)[170] - 中电金投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6,046,883股,限售期为上市之日起36个月至2026年9月14日[170] - 嘉兴涌弘贰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有公司股份3,826,746股,限售期延长至2027年3月14日(盈利后)或2027年6月30日(盈利前)[170] - 嘉兴涌弘壹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有公司股份3,819,492股,限售期延长至2027年3月14日(盈利后)或2027年6月30日(盈利前)[170] - 嘉兴涌弘叁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有公司股份3,803,722股,限售期延长至2027年3月14日(盈利后)或2027年6月30日(盈利前)[170] - 嘉兴涌弘肆号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有公司股份3,800,745股,限售期延长至2027年3月14日(盈利后)或2027年6月30日(盈利极前)[170] - 公司股价自2024年1月16日至2月20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42.66元/股,触发股东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71]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21.33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为20.04亿元[148]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5.87亿元,投入进度为79.21%[148] - 超募资金总额为10.04亿元,其中累计投入超募资金7.20亿元,投入进度为71.66%[148] - 新一代网络交换芯片研发与量产项目累计投入5.90亿元,投入进度98.27%,已结项[150][156] - 路由交换融合网络芯片研发项目累计投入1.18亿元,投入进度33.66%[150]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2.80亿元,投入进度100%[150] - 超募资金中补充流动资金投入6.00亿元,投入进度100%[152] - 超募资金中增加募投项目投资额投入1.20亿元,投入进度52.01%[152]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余额为3.25亿元[154] - 公司以自有资金支付募投项目并以募集资金等额置换金额为1.91亿元[155] - 节余募集资金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可免于董事会审议程序[159] - 超募资金使用上限为超募资金总额的31%[141] - 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后12个月内不进行高风险投资[141] 员工持股平台 - 员工持股平台苏州君脉直接持有公司股份4,532.2617万股,持股比例为1.00%[96] - 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公司股份6,057.3322万股,总持股比例为14.77%[97] - 员工持股平台君涌壹号至拾贰号持股比例分别为0.93%、0.94%、0.98%、0.95%、0.98%、0.94%、0.99%、0.98%、0.97%、0.92%、0.46%[97] - 员工持股平台涌弘壹号至肆号分别持股381.9492万股、382.6746万股、380.3722万股、380.0745万股,持股比例均为0.93%[9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历史变更情况:2007年4月由苏州工业园区机场路328号国际科技园二期A305室变更至328号,2008年12月变更至金鸡湖大道1355号,2009年6月变更至星汉街5号B4幢13/16单元,2022年11月变更至江韵路258号[17][18] - 报告期时间范围:2025年1月1日至202极5年6月30日[15] - 上年同期时间范围: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15] - 公司法定代表人:吕宝利[17] - 公司办公地址及邮编:苏州工业园区江韵路258号,215021[18] - 公司网址:https://www.centec.com/[18] - 公司电子信箱:ir@centec.com[18] - 公司董事会秘书:翟留镜,联系电话0512-62885850[19] - 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杨颖,联系电话0512-62885850[19] - 公司股票信息: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盛科通信,股票代码688702[21] - 半年度无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96] 其他财务数据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6元/股,同比改善57.1%[187] - 净利润亏损收窄至1460.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885.6万元亏损减少49.4%[190]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下降73.8%至95.06万元[190] - 信用减值损失转正为101.8万元,上年同期为-121.4万元[190] - 资产减值损失扩大至-774.1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20.1万元增加251.8%[19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18.2%至5.4338亿元[192] - 收到的税费返还大幅下降92.7%至136.96万元[192]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长12.9%至1.8208亿元[19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3.72亿元,对比上期5.06亿元增长171.2%[196]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8.50亿元,对比上期4.96亿元增长71.3%[196]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现金2641.63万元,对比上期580.87万元增长354.6%[极196] - 投资支付现金8.03亿元,对比上期4.90亿元增长63.9%[19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0元,对比上期1.34亿元减少100%[19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6.76亿元,对比上期-2761.17万元实现由负转正[19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
A股半导体芯片股持续拉升!科创信息技术ETF摩根(588770)飙升涨超8%,海光信息、盛美上海20%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8-22 14:42
市场表现 - 科创信息技术ETF摩根(588770)上涨8.07% 盘中换手率17.75% 成交额1958.89万元[1] - 跟踪指数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指数(000682)上涨7.78% 成分股海光信息上涨20.00% 盛美上海上涨20.00% 寒武纪上涨16.70%[1] - 该ETF近1周累计上涨7.13% 涨幅排名可比基金第1位[1] 国产AI芯片发展 - DeepSeek模型升级至V3.1版 新增支持FP8精度和国产芯片 推动国产算力生态加速落地[1] - 腾讯透露推理芯片供应渠道多元化 国产推理算力芯片成为重要助力[1] - 华为昇腾芯片在政府、金融等行业应用扩大 国产芯片市场竞争力提升[1] 产业链需求 -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晶圆代工龙头 受益于国产算力核心引擎快速发展[2] - 国内云厂商对AI芯片国产化率诉求提升 带来本土AI芯片需求共振[2] - 端侧市场预期拐点向上 有望增加先进工艺晶圆消耗量[2] 指数构成 - 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指数选取50家科创板市值较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2] - 指数行业构成:信息技术占比89.28% 可选消费占比4.61% 工业占比4.07% 通信服务占比2.04%[2] 投资布局 - 摩根资产管理整合全球视野投科技产品线 涵盖主动管理与被动投资[3] - 通过科技企业布局帮助投资者把握AI驱动的新科技浪潮投资机遇[3]
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涨近1%冲击3连涨,中芯国际领涨超11%
新浪财经· 2025-08-22 14:33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上涨0.65%,成分股中芯国际上涨11.78%、中材科技上涨10.01%、盛科通信上涨9.69%、普天科技上涨7.27%、中国海防上涨7.02% [3] - 央企创新驱动ETF上涨0.90%至1.57元,近1周累计上涨1.37% [3]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海康威视、国电南瑞、长安汽车等,合计占比34.11% [6] ETF产品特征 - 近1年净值上涨16.62%,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15.05%,最长连涨月数5个月(涨幅24.91%),年盈利百分比80.00% [5] - 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为可比基金最低,近5年跟踪误差0.037%为可比基金最高精度 [5]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9.02%,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08%,回撤后修复天数105天为可比基金最快 [5] 流动性与规模 - 当日换手率0.65%,成交额2296.23万元,近1年日均成交2507.53万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 近1周规模增长3813.01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前1/4 [3] 行业技术趋势 - AI数据中心液冷技术渗透率将从2024年14%大幅提升至2025年33%,受NVIDIA GB200服务器放量出货推动 [4] - 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感知、控制、交互技术取得突破,"天工"机器人实现全自主奔跑,商业化落地进程加速 [4]
突然大涨!全面爆发!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14:26
芯片股市场表现 - 海光信息涨超17% 寒武纪涨超12% 中芯国际和盛科通信大涨 盛美上海涨超17% 北方华创、华海清科、芯源微、东芯股份等多股涨超5% [2] - 寒武纪股价一度逼近1200元关口 总市值一度逼近5000亿元 7月以来涨幅近94% [2] - 科创50指数大涨超5% 多只芯片相关ETF涨超6% [4] 上涨驱动因素 - AI硬件自4月中旬持续走强 北美算力链龙头股胜宏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迭创新高 A股指数创反弹新高推升风险偏好 国产算力链存在补涨需求 [5] - 寒武纪8月12日"20CM"涨停创历史新高 8月20日收盘站上1000元 市场重塑对国产算力链认知 [5] - DeepSeek-V3.1采用UE8M0 FP8参数精度 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头部开源模型支持推动国产算力生态加速落地 [5] - 天普股份实控人与中昊芯英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中昊芯英专注高性能AI芯片及计算集群 主打TPU架构芯片"刹那"与千卡级集群"泰则" [6] 市场资金格局 - 早盘成交金额超百亿元股票达3只 超90亿元另有3只 热度集中少数股票 [7] - 摩根大通估计资产轮动可能为股市注入额外14万亿元流动性 约相当于流通市值16% [7] - 2018年后超额储蓄累计超30万亿元 2022年后形成5万亿元超额储蓄可能用于消费投资 2025年超90万亿元存款到期 假设5%-10%寻求更高收益则流出规模4.5-9万亿元 [8]
时隔10年,3800点!芯片股全面爆发,寒武纪市值逼近5000亿
搜狐财经· 2025-08-22 14:07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 刷新2015年8月20日以来新高 现涨0.77% [1] - 全市2075只个股上涨 3291只个股下跌 [1] 芯片板块表现 - 海光信息涨超17%至186.06元 涨幅达20.00% [3][5] - 寒武纪涨超12%至1229.57元 涨幅18.68% 7月以来涨幅近94% 总市值一度逼近5000亿元 [3][5] - 中芯国际涨10.98%至101.05元 [3][5] - 盛科通信涨14.10%至131.48元 [3][5] - 盛美上海涨超17%至142.21元 涨幅20.00% [3][5] - 北方华创 华海清科等多股涨超5% 华海清科涨8.74%至126.97元 [3][5] 行业催化因素 - DeepSeek-V3.1正式发布 使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 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6] - 头部国产开源模型对国产芯片的支持推动国产算力生态加速落地 [6] - 腾讯表示推理芯片供应渠道具备多种选择 国产推理算力芯片有望提供助力 [6] - 人工智能成为科技投资中枢 GPT-O1开启思维链能力引发产业变化 [6] - ASIC替代进程加速 长期把握国产替代机遇 [6]
刚刚,3800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8-22 13:35
市场指数表现 - 沪指盘中突破3800点 刷新2015年8月20日以来新高[1] 算力芯片行业表现 - 寒武纪股价涨幅18.68% 总市值突破5000亿元[2][3] - 海光信息涨停20% 股价达186.06元[2][3] - 盛美上海涨停20% 股价达142.21元[2][3] - 盛科通信涨幅14.10% 股价达131.48元[3] - 景嘉微涨幅11.82% 股价达89.86元[3] - 中芯国际涨幅10.98% 股价达101.05元[3] - 中科飞测涨幅10.92% 股价达101.89元[3] - 芯原股份涨幅10.23% 股价达153.00元[3] - 兆易创新涨幅9.24% 股价达149.83元[3] - 华海清科涨幅8.74% 股价达126.97元[4] - 龙芯中科涨幅8.46% 股价达145.40元[4]
半导体股集体走强,灿芯股份、芯原股份涨超5%
格隆汇· 2025-08-21 10:13
A股半导体股集体走强 - 翱捷科技涨幅达13.39%,总市值485亿,年初至今涨幅114.24% [1][2] - 盛科通信涨幅9.93%,总市值500亿,年初至今涨幅45.26% [1][2] - 伟测科技涨幅8.01%,总市值115亿,年初至今涨幅72.61% [1][2] - 兆易创新涨幅6.76%,总市值900亿,年初至今涨幅27.32% [1][2] - 灿芯股份涨幅5.90%,总市值106亿,年初至今涨幅15.17% [1][2] - 芯原股份涨幅5.88%,总市值818亿,年初至今涨幅196.95% [1][2] - 裕太微涨幅5.57%,总市值87.05亿,年初至今涨幅9.91% [1][2] - 晶晨股份涨幅4.86%,总市值369亿,年初至今涨幅27.58% [1][2] - 寒武纪涨幅3.75%,总市值4397亿,年初至今涨幅59.73% [2] - 富满微涨幅3.53%,总市值95.15亿,年初至今涨幅22.96% [2] - 德明利涨幅3.26%,总市值214亿,年初至今涨幅52.14% [2]
盛科通信午后20%涨停!半导体 大爆发!消费电子概念活跃
证券时报· 2025-08-20 18:18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午后全线走高 沪指涨1.04%报3766.21点 续创10年新高 深证成指涨0.89% 创业板指涨0.23% 科创50指数暴涨3.23% [2]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4489亿元 较此前一日减少逾1900亿元 场内近3700股飘红 [2] - 港股止跌回升 恒生指数尾盘翻红 泡泡玛特大涨超12%突破300港元 市值达4244亿港元 [3] 酒类板块表现 - 酒类股集体走高 酒鬼酒连续两日涨停 会稽山涨停 舍得酒业涨超8%盘中触及涨停 五粮液与贵州茅台涨约1% [2][4] - 白酒板块指数稳步上涨 机构认为在政策拉动内需与供给侧经营良性驱动下 供需格局逐步改善 [6] - 宴席消费场景约束放松 叠加中秋国庆备货旺季 终端动销加速 行业基本面复苏动能强化 [6] 半导体板块表现 - 半导体板块强势拉升 盛科通信20%涨停 艾为电子与芯原股份涨超15% 寒武纪涨超8%盘中突破1000元 市值超4200亿元 [2][7] - 全球半导体2025年延续乐观增长 AI驱动下游需求 国产替代持续推进 [8] - 二季度各环节公司业绩亮眼 建议关注存储、功率、代工、ASIC、SoC等领域业绩弹性 [8] 消费电子板块表现 - 消费电子概念活跃 卓兆点胶涨近20%创新高 艾为电子涨超15% 科森科技涨停斩获4连板 [9] - 苹果iPhone 17进入大规模量产 富士康郑州厂区开展旺季招工 [10] - 手机销量2023年恢复正向增长 AR/MR可穿戴设备成为新增长点 国补政策扩大至消费电子领域 [11] 其他板块异动 - 券商板块异动 哈投股份涨停 [2] - 有色板块强势 浩通科技与有研粉材涨超10% 云南锗业连续两日涨停 [2] - 北交所新股宏远股份上市首日上涨358%报42元/股 盘中最高涨超420% [2]
利好突袭,集体爆发!
券商中国· 2025-08-20 18:16
芯片股市场表现 - 盛科通信-U涨幅达20%至111元 盛科纳米涨12.4%至35.8元 芯原股份涨15.52%至147.04元 寒武纪涨8.46%至1013元 形成板块普涨格局 [1][2] - 科创50指数大涨超3% 沪指涨幅超1% 芯片指数整体涨幅接近3% 20余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 [1][4] - GPU概念股同步走强 芯原股份触及20cm涨停 海光信息 北京君正 中芯国际等跟涨 [7] 磷化铟材料技术突破 - 九峰山实验室实现6英寸磷化铟(InP)基器件外延生长工艺突破 关键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 首次实现从装备到材料的国产化协同 [3][4] - 新工艺使国产光芯片成本降至3英寸工艺的60%-70% 云南鑫耀6英寸磷化铟单晶片量产在即 云南锗业股价连续两日涨停 [3][5][6] - 磷化铟为光通信/量子计算核心材料 全球市场规模2027年将达56亿美元 CAGR14% Yole预测产业化需求爆发 [5] AI算力驱动因素 - 韩国计划两年采购超3.5万枚GPU 2030年目标5万枚 推动AI基础设施投资 [7] - AI服务器Switch芯片市场2025年达491亿元 2027年翻倍至1022亿元 年复合增速27.2% [9] - 液冷服务器概念股异动 浪潮信息 光迅科技涨停 紫光股份 中兴通讯涨超5% [8] 行业趋势判断 - 光芯片技术突破支撑算力基建需求 AI大模型训练推升数据传输组件需求 [3][8] - 高性能交换机 先进存储 GPU及边缘计算芯片需求增长 国产替代加速自主可控企业受益 [8] - 端侧AI算力需求上行 驱动半导体硬件市场增长 消费电子弱复苏背景下结构性机会显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