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000002)

搜索文档
万科企业(02202) - 截至2025年8月31日之月报表


2025-09-03 18:04
股份与股本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H股法定/注册股份2,206,512,938股,法定/注册股本2,206,512,938元,本月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A股法定/注册股份9,724,196,533股,法定/注册股本9,724,196,533元,本月无增减[1] - 2025年8月底公司法定/注册股本总额为11,930,709,471元[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H股已发行股份2,206,512,938股,库存股份0,本月无增减[2]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A股已发行股份9,724,196,533股,库存股份0,本月无增减[2]
对未来楼市,有了新判断
36氪· 2025-09-03 11:20
市场趋势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政策导向从去杠杆转向防风险 需求由普涨变为分化 竞争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比拼[4] - 城镇化长期逻辑仍在 居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不变 "房住不炒"基调清晰 一二线核心地段仍缺好房子 改善性需求韧性强[4] - 短期走势取决于政策刺激力度 部分城市房价较高点下跌超30% 市场止跌回稳关系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4] - 新房供应偏紧 供求关系改善为市场复苏提供条件 增量容易存量难 需以时间换空间等待信心恢复[4][5] - 头部城市限购放松/房票安置/购房补贴释放需求 供给端好房子加速入市 限售放松使次新房流入二手市场 推动市场前低后高轨迹[6] 投资策略 - 土拍市场分化严重 土地成交高度集中一二线城市 房企聚焦一二线寻找确定性[7][8] - 绿城上半年35个项目货值超900亿 一二线占比88% 下半年放缓拿地节奏 全年目标1200-1300亿 三四线采取谨慎机会主义策略 新获货值占比不足10%[9] - 越秀坚持精挑细选小地块策略 保证快周转低风险 上半年权益投资超百亿 92%集中一二线核心区域 平均溢价率9%[9] - 龙湖优先保障债务安全与保交楼 上半年仅在上海/苏州/重庆获取4地块 总建面25万方 权益建面18万方 新增货值约50多亿[9] - 龙湖未竣备总土储2840万方 权益土储2113万方 未售货值超2000亿 一二线占比70%[10] - 建发国际推进灯塔项目战略 聚焦核心城市核心地块高端改善型项目 上半年33宗地块利润率7%-9% 下半年产品利率润预计7%[10] 产品战略 - 产品力成为穿越周期关键 好房子新规推动产品内卷升级[11][12] - 龙湖重点关注产品细节品质 提升社区配套与物业服务 空中庭院/精装大堂/风雨连廊/社区会所等顶豪配置下沉至改善刚需项目[13] - 产品平权化打破居住资源阶层壁垒 好房子从奢侈品变为市场竞争基础门槛[13] - 贝壳基于C端客户思维沉淀数据洞察 通过自操盘项目检验产品化能力 强调供给侧需提供差异化而非同质化产品[15] - 行业可能回归个性化项目公司为主的时代 好房子应实现居住与生活融合 满足十五分钟生活圈需求[15] 利润表现 - 超60%房企预计亏损 利润下滑主因结转规模下降导致收入减少及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6][17] - 华润置地经常性业务占比21.7%却贡献60.2%核心净利润(60.2亿元) 开发销售业务贡献39.8亿元核心净利润 预计长期两大业务利润贡献将各占50%[18] - 中海上半年净利润95.3亿 核心归母净利润87.8亿 核心归母净利润率10.6% 保持高位因已售未结金额回报率高/聚焦一二线投资/商业资产布局/强成本管控能力[18][19] - 中海行政销售费用占比仅3.8% 平均融资成本2.9%[20] - 万科通过采购直达产地/自主完成低价项目软装/加强全周期现金流精算实现成本提效[21]
万科史上最大调整之后
36氪· 2025-09-03 11:03
行业组织架构演变 - 房地产行业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 三级组织架构模式不再适配企业发展[1] - 行业头部企业包括万科 恒大 碧桂园 华润 中海 保利 融创等曾采用三级管理架构[1] - 行业趋势转向二级管控模式 即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 缩短决策链条[1][16] 万科管理层重大调整 - 2025年1月27日进行最高领导层调整 郁亮被降级为副总裁 朱旭卸任董事会秘书等职务 祝九胜彻底淡出管理层[3] - 新任董事会主席辛杰来自深圳市地铁集团 新高管团队均具有深圳国资背景[4][5] - 2月5日宣布多位来自深圳国资系统的高管任命 涉及战略投资 财务 法务等核心部门[7] 组织架构全面重组 - 8月25日宣布40年来最大组织调整 撤销开发经营本部 总部设立13大职能中心[9] - 取消9大区域公司 改为16个由总部直接管控的城市公司[11] - 组织架构从三级管控回归二级模式 结束近20年的三级架构体系[11][12] 区域业务重组详情 - 16个新城市公司包括北京 山东 东北 津冀 上海 苏皖 苏南 浙江 深圳 莞珠 广佛 福建 西北 西南 华中 云桂[12] - 大部分区域总经理保留原万科人选 仅北京公司由深铁派系人员担任正副总经理[13] - 原九大区首中三人调往总部业务线 四人留任一线 一人降职 一人疑似离职[1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53.2亿元 同比下降26.2%[19] - 上半年净亏损108.6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19.5亿元[19] - 北京区域营收83.63亿元 同比下降42.81% 占总收入10.72%[13] 深铁集团深度介入 - 深铁集团2024年因万科亏损影响录得334.6亿元亏损[18] - 2025年上半年深铁净利润-32.68亿元 对万科投资损失32.03亿元[18] - 深铁年内累计向万科提供8笔借款 总金额243.69亿元[18] 行业对比与历史定位 - 万科曾为行业标杆 首创职业经理人机制 首个上市房企 首个业委会成立者[15] - 2025年多家房企已完成二级管控调整 包括中交地产 中国金茂 招商蛇口[16] - 万科此轮调整较同行迟缓 因体量庞大调整难度较高[16]
通力电梯“组局”,深铁、万科加深科技底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8:09
战略合作框架 - 深铁 万科与通力电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设立通力电梯大湾区智慧物流中心 配套电扶梯产品装配中心与展示中心 [1] - 万科提供定制化仓储运营服务 依托智能化物流系统与区域配送网络优化大湾区供应链 [1] - 深铁依托轨道交通网络优势支撑物资流转 [1] 合作效益与区域影响 - 智慧物流中心作为通力南方供应链核心枢纽 辐射大湾区城市群 预计香港更新改造方案配送时间缩短20% [1] - 通力在深圳前海建立南方总部 2026年初投用 形成中国"双总部、协同联动"格局 提升本地化响应速度 [2] 业务协同拓展 - 通力与万科强化住宅及商业领域新梯业务合作 深化数字化维保与更新改造业务 提供定制化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1] - 合作延伸至海外协同 强化供应链协同提升项目交付效率 [1] 科技能力应用 - 深铁运用万科科技储备能力 合作运营"轨道交通+机器人配送"项目 利用地铁平峰时段完成零售门店末端配送 [3] - 万科旗下万纬物流集成研发配送机器人及智能调度系统 [3] - 万物云推行H类真人 R类机器人 A类智能体三类员工协作模式 首批6名AI员工转正上岗 GC平台升级2.0版本实现多AI代理协作 [4] 战略转型方向 - 万科推动多元场景与复合业态融合发展 在物流 商业运营 公共基础设施维护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2] - 万科与各地政府 龙头企业 产业投资机构协同创新 完善生态圈建设 [2]
房地产开发板块9月2日跌0.84%,*ST南置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11.88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02 16:59
板块整体表现 - 房地产开发板块当日下跌0.84%,领跌个股为*ST南置(跌幅4.89%)[1] - 板块跑输大盘指数,上证指数下跌0.45%,深证成指下跌2.14%[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涨幅最高为南山控股(7.53%),跌幅最深为*ST南置(4.89%)[1][2] 个股价格表现 - 南山控股表现最佳,收盘价3.00元,涨幅7.53%,成交量168.09万手,成交额4.98亿元[1] - 万通发展涨幅6.42%,收盘价14.25元,成交额79.30亿元,为板块最高成交额个股[1] - *ST南置跌幅4.89%,收盘价2.92元,成交量59.22万手,成交额1.73亿元[2] - 电子城跌幅4.67%,收盘价6.12元,成交量73.73万手[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1.88亿元,游资净流入1.99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9.89亿元[2] - 南山控股主力净流入1.27亿元,主力净占比25.49%,为板块最高[3] - 信达地产主力净流入2206.59万元,主力净占比17.82%[3] - 万科A主力净流入2083.56万元,主力净占比1.49%[3] - 荣盛发展主力净流入1925.34万元,主力净占比4.79%[3] 成交活跃度 - 万通发展成交额达79.30亿元,为板块最活跃个股[1] - 南山控股成交量168.09万手,成交额4.98亿元[1] - ST中迪成交量19.50万手,成交额8437.18万元[1] - 新城控股成交额2.83亿元,跌幅2.79%[2]
TOP10房企8月销售榜单出炉:保利发展跌势难止,万科企稳迹象显现
搜狐财经· 2025-09-02 15:5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前八个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23270.5亿元 同比下降13.3% 降幅较2024年同期38.5%显著收窄[1] - 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1145亿元同比下降12.1% TOP11-30梯队均值287.2亿元降15.4% TOP31-50梯队均值138.3亿元降10.9% TOP51-100梯队均值66.2亿元降15.4%[1] 头部企业分化态势 - TOP10房企中7家销售额同比下跌 保利发展成前十中唯一跌幅扩大企业 同比降17.93%[3][4] - 中国金茂销售额708.8亿元同比增25.67% 建发房产850.8亿元增9.46% 越秀地产730亿元增3.55%[3][4] - 保利发展销售均价逆势提升12%至2.03万元/平方米[3] 企业战略调整成效 - 万科前八月销售额911.1亿元 同比降幅44.36% 但较前七月收窄超10个百分点[4] - 越秀地产增速回落与项目推盘节奏及全国化扩张中的区域市场分化相关[4] - 行业呈现产品力、区域聚焦和多元化造血能力成为关键要素的发展趋势[5]
近2.3万亿元!A股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9-02 12:40
A股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 - 截至9月1日A股两融余额达22969.91亿元 融资余额达22808.29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1][2] - 两融余额较2015年6月18日历史次高点22730.35亿元高出239.56亿元[2] - 今年以来融资余额累计增加4266.84亿元[1][2][9] 两融交易活跃度分析 - 8月11日至9月1日连续16个交易日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超10% 9月1日达11.66%[5] - 9月1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42% 远低于2015年7月3日历史高点4.73%[5] - 两融交易额占比距2015年2月10日历史高点22.23%仍有显著差距[5] 行业两融余额分布 - 电子行业两融余额3126.49亿元居首 非银金融1805.59亿元 计算机1792.11亿元分列二三位[6][7] - 电力设备(1658.83亿元) 医药生物(1616.64亿元) 机械设备(1218.47亿元) 汽车(1172.62亿元) 有色金属(1039.96亿元)行业两融余额均超1000亿元[6][7] - 通信(987.49亿元)和基础化工(906.82亿元)进入行业前十[7] 个股两融余额排名 - 东方财富以275.68亿元两融余额居首 中国平安236.17亿元 贵州茅台170.48亿元分列二三位[7][8] - 比亚迪(168.56亿元) 中信证券(149.75亿元) 新易盛(134.93亿元) 中芯国际(125.05亿元) 中际旭创(123.47亿元) 江淮汽车(122.17亿元) 胜宏科技(121.61亿元)两融余额均超120亿元[7][8] 行业融资净买入情况 - 电子行业融资净买入955.73亿元居首 计算机行业400.23亿元 电力设备行业392.05亿元分列二三位[9] - 28个行业融资余额增加 仅煤炭(净卖出27.69亿元) 石油石化(净卖出16.98亿元) 商贸零售(净卖出0.25亿元)3个行业出现净卖出[9] 个股融资净买入前十 - 新易盛融资净买入108.26亿元居首 胜宏科技106.10亿元 比亚迪81.57亿元分列二三位[10][11] - 寒武纪-U(75.15亿元) 中际旭创(68.48亿元) 北方稀土(52.80亿元) 海光信息(51.61亿元) 江淮汽车(48.05亿元) 宁德时代(39.42亿元) 中芯国际(38.88亿元)进入前十[10][11] - 前十个股全线上涨 胜宏科技涨幅544.97%最高 新易盛涨372.49% 中际旭创涨230.12%[10][11] 个股融资净卖出前十 - 牧原股份融资净卖出15.04亿元居首 昆仑万维12.14亿元 泸州老窖10.30亿元分列二三位[12][13] - 恒力石化(8.46亿元) 小商品城(7.57亿元) 万科A(7.56亿元) 隆基绿能(6.97亿元) TCL中环(6.78亿元) 华菱钢铁(6.77亿元) 洋河股份(6.74亿元)进入前十[12][13] - 十只股票涨多跌少 小商品城涨幅70.71%最高 华菱钢铁涨44.68% 牧原股份涨44.48%[13]
深铁这半年 万科之外的地产业务怎么样了
36氪· 2025-09-02 09:5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84亿元 同比下滑21.7% [1] - 净利润-32.68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3.61亿元 较上年同期-37.93亿元有所收窄 [1] -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录得-32.03亿元 主要受万科投资拖累 [1] - 总资产7932.32亿元 总负债4796.20亿元 所有者权益3136.11亿元 [1] 万科关联影响 - 持有万科27.18%股份 为第一大股东并介入经营 [1] - 长期股权投资814.05亿元 占总资产10.26% [1] - 2025年内累计向万科提供8次借款支持 总金额达243.69亿元 [1] - 2017-2025年通过股权和债务融资累计向万科投入近950亿元 [2] 业务板块表现 - 地铁/铁路运营及管理设计板块营业收入55.92亿元 同比增长16.34% [2] - 该板块业务成本68.6亿元 同比增长13.66% 产生12.68亿元成本缺口 [2] - 站城一体化开发业务营业收入16.25亿元 同比大幅减少63% [3] - 站城一体化业务成本8.39亿元 同比下降69.9% 毛利率提升11.84个百分点至48.38% [3] 房地产开发动态 - 深铁阅云境人才房项目两次推盘均实现"日光盘" 其中1月推盘1小时售罄 销售金额突破7亿元 [4] - 前海时代尊府项目4月推盘1小时去化超九成 销售金额约19亿元 8月推盘去化81% 成交金额13.8亿元 [4] - 上半年深铁置业完成认购销售55.26亿元 交付房屋1121套 面积18.85万平方米 [4] - 年内计划推出4300套房源 涵盖人才房、商品房、公寓等多类型产品 [4] 投资与资金压力 -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2.82亿元 同比增长34% [2] - 在建17条线路及西丽枢纽等重大工程需持续资金投入 [2] - "地产反哺地铁"模式因房地产行业下行面临挑战 [2] - 站城一体化开发业务营收占比降至22.3% 为近年来首次跌破三成 [3]
亏损扩大负债增加 万科经营危机未过
新浪财经· 2025-09-02 09: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亏损119.5亿元,同比增长21.3%,达到盈警上限 [3] - 房地产开发毛利率仅2.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物业服务毛利率13.9%,微升0.3个百分点 [3] - 经营现金净支出30.4亿元,资金情况紧拙 [6] 销售与市场地位 - 上半年销售金额691.1亿元,同比锐减45.7% [3] - 销售额跌幅远超百强房企平均11.8%的降幅,行业排名跌至第七位 [5][9] - 存货4,625亿元,较去年底下降10.9%,新增土地储备力度薄弱 [9] 负债与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达90.4%,较2024年底上升9.8个百分点 [4] - 有息负债总额3,642.6亿元,占总资产30.5% [4] - 一年内到期负债1,533.7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93.5亿元,未能覆盖短期债务 [4] 股东支持与治理变化 - 深铁集团累计提供238.8亿元股东贷款,条件优于市场惯例 [7] - 管理层全面更替,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出任主席,实现国资化管控 [7] - 大股东支持暂避债务违约,但业务经营未获根本改善 [8] 行业环境与转型挑战 - 房地产行业泡沫爆破,高杠杆模式难以为继,面临深度调整 [7][9] - 公司需向高质量、精细化转型,或加强物业服务业务比重 [9] - 摩根士丹利预测亏损可能持续至2027年,2025年全年销售额预计下降30%至40% [4]
1-8月百强房企销售额近半来自前十名 保利发展仍“霸榜”
贝壳财经· 2025-09-01 22:41
行业销售表现 - 2025年1-8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23270.5亿元 同比下降13.3% [1][21] - 仅5家房企销售额突破千亿 分别为保利发展、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 [1][15] - 头部集中度持续提升 TOP10房企销售额占百强总销售额49% [1][18] 头部企业排名 - 保利发展以1812亿元全口径销售额蝉联行业第一 [1][8] - 绿城中国全口径销售额1563亿元(中指)或957亿元(克而瑞) 因统计口径差异导致排名波动 [8][9][10] - 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全口径销售额分别为1503亿元、1425亿元、1240.5亿元(中指) [8] 企业梯队分化 - 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1145亿元 同比下降12.1% [21] - 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287.2亿元 同比下降15.4% [21] - TOP31-50及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分别为138.3亿元和66.2亿元 降幅均超10% [21] 重点企业动态 - 万科全口径销售额911.1亿元反超建发房产 升至第6名 [16] - 国贸地产以254.1亿元销售额新晋TOP20 取代能建城发 [19] - 绿地控股、融创中国、碧桂园销售额分别为419.8亿元、304.8亿元、274.6亿元 [20] 权益销售额对比 - 保利发展权益销售额1428亿元领跑行业 [11][14] - 中海地产权益销售额1382.8亿元位列第二 [11][14] - 华润置地、招商蛇口权益销售额分别为979.1亿元和843亿元(中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