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政通(300075)
icon
搜索文档
数字政通(300075) - 关于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出售完毕暨提前终止的公告
2025-07-14 17:32
员工持股计划进展 - 2023年6月27日,343.04万股标的股票(占总股本0.6719%)过户至专用账户[3] - 2024年4月10日,审议通过第一个解锁期业绩考核目标未达成议案[3] - 2025年4月21日,审议通过第二个解锁期业绩考核目标未达成议案[4] - 2025年7月14日,持有人会议和董事会审议通过提前终止议案[4] 其他信息 - 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36个月,自最后一笔标的股票过户起算[5] - 所持股票出售清算分配完毕,经审议可提前终止[5] - 提前终止对公司战略、规划和财务无影响[7]
数字政通实控人拟减持 去年亏损4亿元2020年定增募6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7-07 16:27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强华持有136,464,977股,占总股本21.97%,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22.23% [1] - 吴强华计划减持不超过12,000,000股,占总股本1.93%,占剔除回购股份后总股本1.95% [1] - 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时间窗口为公告后15个交易日起3个月内 [1] 非公开发行股票情况 - 2020年7月非公开发行48,000,000股,发行价格12.5元/股 [2] - 募集资金总额600,000,000元,净募集资金585,858,781.70元 [2] - 发行对象为17个特定投资者,验资报告由上会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2] 2024年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下降41.20% [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96亿元,同比下降394.45% [3][4] - 扣非净利润-4.22亿元,同比下降544.00% [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62.94万元,同比下降93.48% [3][4]
数字政通:吴强华拟减持不超1.95%公司股份
快讯· 2025-07-04 20:05
公司减持计划 - 公司实际控制人吴强华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200万股 [1] - 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的1.93% [1] - 减持股份占剔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总股本比例的1.95% [1] - 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 [1] - 减持时间窗口为减持计划预披露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三个月内 [1]
数字政通(300075) - 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减持的预披露公告
2025-07-04 20:02
股东情况 - 董事长吴强华持股136,464,977股,占总股本21.97%[3][4] 减持计划 - 吴强华计划减持不超12,000,000股,占比不超1.93%[3][8] - 减持时间为2025年7月28日至10月27日[5][6] - 减持方式为大宗交易[12] 其他说明 - 减持因投资新兴企业及个人资金需求[5] - 减持不影响公司控制权等[9] - 公司将关注进展并及时披露信息[9]
数字政通(300075) - 关于2023年员工持股计划第二个锁定期届满的提示性公告
2025-06-27 16:26
员工持股计划 - 2023年6月27日3430400股标的股票过户至员工持股计划专用账户[2] - 锁定期为12个月、24个月,每期解锁比例均为50%[3] - 2025年6月27日第二个锁定期届满[2][4] - 存续期36个月,可延长,变更和终止需特定程序[7][8][10] 业绩情况 - 2024年度净利润 - 395700518.18元,二解锁期业绩考核未达成[6]
数字政通:部分董事、高管拟减持公司股份
格隆汇· 2025-06-23 21:32
高管减持计划 - 公司董事、总裁王东持有1,103,226股(占总股本0.1776% 剔除回购后0.1797%)计划减持不超过275,000股(占总股本0.0443% 剔除回购后0.0448%)[1] - 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邱鲁闽持有1,478,000股(占总股本0.2380% 剔除回购后0.2408%)计划减持不超过365,000股(占总股本0.0588% 剔除回购后0.0595%)[1] - 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王洪深持有1,673,040股(占总股本0.2694% 剔除回购后0.2725%)计划减持不超过415,000股(占总股本0.0668% 剔除回购后0.0676%)[2] - 公司财务总监冯长浩持有203,000股(占总股本0.0327% 剔除回购后0.0331%)计划减持不超过50,000股(占总股本0.0080% 剔除回购后0.0081%)[2] 减持方式与时间安排 - 所有高管减持均采用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1][2] - 减持计划将在预披露公告15个交易日后三个月内实施 窗口期不减持[1][2]
数字政通(300075) - 关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的预披露公告
2025-06-23 21:08
减持人员及数量 - 王东拟减持不超275,000股,占比不超0.0443%[2] - 邱鲁闽拟减持不超365,000股,占比不超0.0588%[2] - 王洪深拟减持不超415,000股,占比不超0.0668%[3] - 冯长浩拟减持不超50,000股,占比不超0.0080%[3] 减持相关信息 - 减持时间为2025年7月15日至10月14日[5]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5] - 减持源于股权激励等[6] - 减持价格依市场和交易方式定[6] 减持影响 - 本次减持不导致控制权变更,不影响经营[7]
数字政通(300075) - 300075数字政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12
2025-06-12 14:56
行业现状与趋势 - 无人车行业进入关键拐点,市场呈现“需求大、成本降、技术稳、政策宽”利好局面 [2] - 从供给端看,激光雷达主流设备价格近三年降幅超 65%,整车成本从 30 - 40 万元降至 10 万元左右,主流制造商具备批量交付能力 [2] - 从需求端看,全国约 300 万个城市管理网格员、200 余万环卫工人、700 余万配送员,构成千万人级劳动力市场,为无人车提供应用场景和降本预期 [3] - 从政策端看,北京、合肥、深圳等地开放低速无人车试点运行,“城市级道路路权开放”持续推进,监管态度积极 [3] 应用场景拓展 - 低速无人车在物流、环卫、巡检、信息采集等细分领域商业化试点落地,无人物流杭州案例实现 60%以上降本,车型有向轻卡替代演进潜力 [3] - 无人环卫受益政策推动,无人清扫车可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人力支出 [3] - 信息采集车辆可搭载传感器,适配多种场景,支持结构化数据回传,移动补电、仓外自动搬运等新型场景正在扩展 [3][4] 公司战略与产品 - 数字政通围绕“具身智能 + AI 城市治理”构建差异化发展路径,自 2022 年起推出并升级“棋骥”智联网格车 [2][5] - “棋骥”系列搭载 L4 级自动驾驶算法系统,具备多种核心能力,与现有平台数据联动,已在北京、天津、合肥等地落地运营 [5] - 以每车替代 3 - 4 人,50%替代率测算,潜在智能网格车需求规模约为 30 - 50 万辆,信息采集类智能终端市场空间大 [5] 商业模式与合作 - 公司采用整车销售和运营服务两种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 [6] - 公司投资多家 AI 算法企业及硬件制造商,构建协同体系,已投资易咖智车,双方联合推进无人车量产落地 [6] 未来规划 - 未来自动驾驶战略聚焦“数据驱动 + 轻资产运营”,推进“棋骥”产品落地与升级 [7] - 持续自研 L4 级无人驾驶算法系统,推出多产品矩阵,构建“自研算法 + 外部硬件 + 联合交付”模式 [7] - 结合低空感知、多源数据融合等拓展硬件兼容边界,提升数据运营与智能服务水平 [7]
数字政通(300075) - 关于实际控制人终止协议转让部分公司股份的公告
2025-06-09 20:22
股份转让 - 2024年7月11日,吴强华拟转让31,500,000股给朱华,占比5.07%,价款363,132,000元[1] - 转让价格为11.528元/股[1] 转让终止 - 截至公告日,双方决定终止转让并签署《解除协议》[3] 股东情况 - 截至披露日,吴强华持股136,464,977股,占比21.97%[5] 影响说明 - 转让终止不影响公司控制权、治理及经营,不损害股东利益[5] - 终止事宜合规,无违反承诺情形[6]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国家队”传来捷报,通用航空ETF基金(159230)成交额暂居同标的产品首位,深城交、数字政通上涨超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1:09
市场表现 - 5月20日三大指数集体回调,国证通用航空产业指数(980076 SZ)盘中一度下跌近1%,最终收跌0 25% [1] - 成分股中深城交、数字政通上涨超5%,航发控制、南网科技涨近4%,航发动力、光威复材、航天宏图等跟涨 [1] - 通用航空ETF基金(159230)下跌近1%,成交额1 34亿元暂居同标的首位,最新流通规模2 67亿元 [1] 行业动态 - 中国电信卫星公司与老挝ETL签署协议,天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首次实现海外规模化商用,标志着国产通信卫星首次走出国门 [1] - 该合作对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低轨卫星星座全球化运营积累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和监管协调经验 [1] 产业链布局 - 国证通用航空产业指数覆盖低空经济(84 7%)、国防军工(58 6%)、国产大飞机(47 4%)三大核心领域 [2] - 西部证券建议重点关注国内低轨(星网、千帆星座)和高轨(天通、北斗)星座进展,以及火箭技术突破、军用通信等催化因素 [2] - 海外市场需跟踪千帆等大星座与周边国家的签约进展,SpaceX宽带星座建设及地缘政治事件亦可能形成催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