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300496)

搜索文档
中科创达(300496) -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5-20 18:54
股东参会情况 - 参加股东会的股东及代理人共396人,代表股份142,764,056股,占比31.0737%[5] - 中小股东及代理人共395人,代表股份20,412,993股,占比4.4430%[7] 议案表决情况 - 《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等多项议案同意票占比超99%[8][9][11][12][15][16][18] - 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议案,同意占比99.7452%,中小股东占比98.2178%[19] - 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议案,同意占比99.8728%,中小股东占比99.1104%[20] - 增加注册资本并修改章程议案,同意占比99.8494%,中小股东占比98.9467%[22] - 《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议案,同意占比99.8566%,中小股东占比98.9972%[23] 反对与弃权情况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议案,反对占比0.2244%,中小股东占比1.5696%[19] - 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议案,反对占比0.0991%,中小股东占比0.6932%[20] - 增加注册资本并修改章程议案,反对占比0.1227%,中小股东占比0.8583%[22] - 《2024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议案,反对占比0.1122%,中小股东占比0.7848%[23] - 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议案,弃权占比0.0304%,中小股东占比0.2126%[19] - 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业务议案,弃权占比0.0281%,中小股东占比0.1964%[20]
中科创达20250515
2025-05-18 23:48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科创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新产品发布**:发布 R1 模型和滴水 OS1.0EVA 版本等新产品,R1 模型强化学习提升逻辑推理,滴水 OS1.0EVA 版本是首个拥抱 AI 的操作系统,实现多模态感知融合及生成 AI 座舱全面重构[2][3] - **端侧智能领域布局**:去年与字节跳动合作共建实验室,赋能辰奕智能,集中在智能汽车和智能硬件;今年发布 R1 模型推动 AI 模型部署,发布滴水 OS1.0EVA 版本、AI 眼镜、移动机器人等产品;AI 眼镜降低功耗提升响应速度,移动机器人服务物流搬运场景[3] - **研发投入重点**:在 AI 领域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今年深化操作系统与 AI 结合实现平台化能力,如推出智能座舱 OS1.0EV 版本,推进 AR/VR/MR 眼镜类产品及优化双系统,在移动机器人领域推出相关产品并扩大海外市场布局[2][5] - **发展战略目标**:成为端侧智能领军者、重塑机器人的领跑者及保持汽车行业领导地位,分别通过操作系统与 AI 结合、软硬一体化产品、平台化产品实现[2][6] - **端侧智能应用场景**:包括 AI 手机、AI 眼镜、AI PC、可穿戴产品、会议系统和边缘计算等,公司在物联网领域进行平台化建设[7] - **汽车领域投入和发展方向**:坚定投入整车操作系统,特别是智能座舱 OS 迭代更新,整合国内外生态链和应用生态及合作伙伴,以 QNX OS 为核心舱架融合整合产品[8] - **机器人产品战略投入**:自 2023 年 9 月成立以来不断推进,创造集成操作系统至关重要,机器人会成为端侧智能最终形态[9][10] - **汽车行业趋势看法**:汽车电子架构走向中央计算是必然趋势,虽高通骁龙及英伟达 Orin 芯片支持但仍处起步阶段,低价车型采用高水平智能化功能产业还需发展[4][11] - **汽车智能化投入原因**:汽车智能化需驾驶域和座舱域深度融合,端云结合系统能实现自主决策,为车厂提供价值,推动双生态发展[12] - **AIOS 在汽车产业重要性**:AI 在汽车领域应用成共识,将 AI 与操作系统结合推出产品走在前列,端云结合落地汽车对芯片有价值,推动智能化落地[13] - **舱驾融合芯片发展趋势**:舱驾融合芯片整合座舱和驾驶域能力,为不同价位车型提供方案,今年整车系统需求增加,明年至 2030 年走向中央计算密切融合[14] - **机器人领域布局和规划**:重点布局物流和制造业相关机器人应用,解决客户当前问题,未来面向工业场景,实现移动集群解决方案,形成软硬一体终端产品,连接未来人形或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方向[15][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汽车电子架构走向中央计算虽已开始但仍需突破技术门槛[4][11] - 2024 年车展发布第一代智能座舱 OS 版本,现 1.0 EVO 版本在四月南京端侧智能大会及四月底五月初上海车展亮相获关注[8]
中科创达(300496) - 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质押展期的公告
2025-05-16 18:16
控股股东股份情况 - 控股股东赵鸿飞持股12235.1063万股,比例26.60%[2] - 已质押股份944万股,占其持股7.72%,占总股本2.05%[2] 股份质押展期 - 赵鸿飞办理394万股股份质押展期,展期后质押仍为944万股[2] 其他说明 - 质押展期无平仓风险,不导致控制权变更[3] - 公告日期为2025年5月16日[4]
央行等四部门: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软件ETF(159852)盘中翻红,中科创达涨超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0:32
市场表现 - 5月16日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创业板指和深成指翻红,计算机板块低开震荡回升 [1] - 软件ETF(159852)低开回升盘中一度翻红,成分股中科创达涨超1%,奇安信-U、软通动力、四维图新跟涨 [1] - 软件ETF(159852)紧密跟踪中证软件服务指数,为全市场相关挂钩产品中规模最大,覆盖30只软件开发和服务领域上市公司证券 [1] 政策动态 - 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推进会,强调落实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政策,探索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 [1] - 政策明确支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导向 [1] 机构观点 - 平安证券认为全球大模型竞争白热化,坚定看好AI主题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企业端落地的OA/ERP/编程/办公等领域 [2] - Agent技术将拉动推理端算力需求,推动整体算力需求增长 [2] - 中信证券指出一季报后企业盈利预测下修,当前大部分公司估值合理,建议未来6-12个月跟踪半导体板块两条主线:关税政策反转带来的估值修复机会及AI/半导体软件等防御性板块 [2]
金十图示:2025年05月15日(周四)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一览
快讯· 2025-05-15 10:58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 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15日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榜单发布,涵盖电商、硬件、软件、汽车等多个细分领域 [1] 头部公司市值 - 阿里巴巴以3198.13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 [3] - 小米集团-W以1703.81亿美元排名第二 [3] - 拼多多以1687.82亿美元位列第三 [3] - 美团-W市值1076.1亿美元排名第四 [3] - 京东以515.05亿美元市值排名第八 [4] 中游公司市值 - 东方财富市值481.55亿美元排名第九 [4] - 中芯国际市值435.45亿美元排名第十 [4] - 百度市值317.99亿美元排名第十一 [4] - 理想汽车市值307.43亿美元排名第十二 [4] - 快手-W市值288.72亿美元排名第十三 [4] 细分领域代表公司 - 汽车领域:理想汽车(307.43亿)、小鹏汽车(199.02亿)、蔚来(93.53亿) [4][4][4] - 软件服务:金山软件(72.78亿)、用友网络(64.46亿)、金蝶国际(61.61亿) [5][5][5] - 游戏娱乐:昆仑万维(54.45亿)、恺英网络(47.94亿)、三七互娱(45.62亿) [5][5][5] 尾部公司市值 - 中科创达以35.92亿美元市值排名第五十 [6] - 巨人网络市值36.9亿美元排名第四十九 [6] - 金山云市值37.86亿美元排名第四十八 [6] - 网宿科技市值38.85亿美元排名第四十七 [6] 数据说明 - 市值数据每日更新,美元与港元按当日汇率中间价折算 [6] - 榜单由金十数据编制发布 [6]
中科创达20250509
2025-05-12 09:48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科创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智能技术进展** - 去年 11 月与火山引擎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在智能汽车和智能硬件领域开展大模型合作[3] - 今年 1 月发布 R1 模型,通过算法和软硬协同创新,降低预训练算力成本,提升智能硬件交互友好性[2][3] - 4 月 Energy World 2025 大会展示多项新技术,发布 Dewdrop OS 1.0 Evo 版本,参展上海车展展示 AI 在汽车领域应用[3] 2. **物联网业务** - 2025 年第一季度快速发展,与工业互联网密切相关,是物联网平台积累成果的体现[2][10] - 重点打造平台型基础架构,涵盖多 OS 平台、AI 能力、大模型能力及多芯片平台能力,面向机器人、眼镜类产品等多领域[4][17] - 2024 年整体正增长,端侧智能发展显著,预计未来几年延续增长趋势[18] - 收入差异源于不同商业模式划分,软硬一体化平台结合芯片和供应链能力拉动业务增长[19] - Route Mobile 收购增强软硬件结合能力,巩固核心竞争力,预计影响 2025 年报表,主要在物联网场景[4][20] 3. **端侧智能发展战略** - 专注端侧智能、端侧智能设备、机器人以及 AI 定义汽车方向[5] - 具备系统快速启动等核心技术,与多家芯片平台密切合作,跨平台整合操作系统和 AI 提供解决方案[5] 4. **新产品发布及创新** - AI 眼镜采用高通双芯片架构,优化续航和交互,系统启动速率提升 75%,拍照响应速度加快 50%,蓝牙高性能在高频场景功耗降低 30%,待机功耗降至 75%,结合 AI 显示和眼动追踪技术提升交互效率[2][6][7][8] - 发布两款新机器人产品,采用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算力架构覆盖 12TOPS 到 80TOPS,应用于汽车家电、3C 锂电等场景[11][12] - 发布 DuerOS 1.0 Evo 版本,建立端边云协同的 AI 原生架构,覆盖 50 多个座舱场景,集成 1,000 多个语音控制功能,进入“AI 定义汽车”时代[2][13] 5. **2025 年业务发展预期** - 各业务积极乐观,物联网业务预计继续快速增长,手机业务因 AI 手机研发需求复苏发展快,汽车业务稳健且全球化拓展[15][16] 6. **手机业务** - 2024 年下半年环比下降,毛利率下滑,原因是行业成熟、竞争积累、市场压力及客户付费意愿降低[24] - 长期毛利率可能维持在 30%左右,公司综合评判,关注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布局,不单纯关注短期毛利率波动[25][2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底技术人员增加约 1,700 人,原因包括并购、战略方向卡位和人才提前部署,特别是 AI 相关领域人才[23] - 研发是核心投入方向,销售费用可能因海外市场布局增长,公司控制非必要成本支出,核心支出放在技术支持上[23] - 高通 Q2 财报显示物联网同比增长 27%,与公司对 2025 年物联网业务发展预期一致[21]
中科创达(300496) -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跟踪报告
2025-05-09 19:30
监管相关 - 未及时审阅公司信息披露文件次数为0次[3] - 现场检查次数为2次[3] - 发表专项意见次数为10次[3] - 向深交所报告次数为0次[4] 事件时间线 - 2024年3月20日年报部分信息披露错误,27日补充更正[4] - 27日公司及责任人收到监管函[4] - 4月1日公告问题整改报告[4] 业绩与人员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下降[6] - 2024年无保荐代表人变更[11] 培训情况 - 2024年12月26日培训1次[4]
中科创达(300496) -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22 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保荐总结报告书
2025-05-09 19:30
公司基本信息 - 中科创达注册资本为46,001.20万元,证券代码为300496.SZ[5] 股票发行与上市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于9月8日发行,9月2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5] 报告披露 - 2022、2023、2024年度报告分别于2023年2月28日、2024年3月20日、2025年4月23日披露[5] 现场检查与培训 - 持续督导期内,保荐代表人多次对发行人进行现场检查和相关人员培训[6][7] 募集资金情况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168,405.02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投入133,943.54万元,节余28,889.68万元,专用账户余额7,667.55万元[7]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308,736.08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投入153,748.95万元,暂时闲置现金管理金额14,080.00万元,专用账户余额151,674.51万元[7] 保荐机构意见 - 保荐机构对公司多项事项发表意见,包括募集资金使用、项目延期、内部控制等[7][8][9][10][11] 股份流通与关联交易 - 2023年3月30日保荐机构同意中科创达本次解除限售股份上市流通[12] - 保荐机构对公司2023、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事项无异议[12] 金融衍生品与理财 - 保荐机构对公司开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和使用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事项无异议[12][13][14] 人员变动与审计 - 2024年保荐代表人许楠因工作变动调离,由李然接替担任[16] - 2024年5月、6月经审议,拟聘任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为2024年审计机构[16] 业绩情况 - 2023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39.36%[16] - 2024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16] 募集资金使用进度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未使用完毕,截至报告出具日已使用完毕[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未使用完毕,保荐机构将继续督导[23]
中科创达20250508
2025-05-08 23:31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科创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战略布局**:围绕AI能力整合与操作系统技术,结合现有业务线推动端侧产品发展,通过“OS加AI”战略赋能传统业务并拓展创新业务,持续推进全球化发展 [2][3][4] - **业务进展** - **端侧智能领域**:2024年下半年看到端侧产品发展趋势加速,2025年机会巨大;与火山引擎合作共建端侧智能实验室,推动汽车和智能硬件转化应用;发布TurboX智能操作系统1.0、AI眼镜及最新移动机器人产品,展示DELOS 1.0 AI原生整车系统 [3] - **传统业务**:通过“OS加AI”战略赋能手机、汽车和物联网三大传统业务,如在汽车领域发布DELOS 1.0 AI原生整车系统全面赋能汽车行业 [2][4][5] - **创新业务**:拓展移动机器人等创新业务,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在AI PC领域推出基于高通芯片和微软系统的PC产品,提供多元场景用户体验;看好端侧AI,布局AI眼镜和混合现实(MR)等领域 [4] - **机器人和汽车领域**:发布两款移动机器人产品,面向物流、仓储等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发布DELOS 1.0 AI原生整车系统,实现车内外多模态感知及底层能力,重构人机交互HMI座舱系统 [6] - **整车操作系统(OS)**:布局是持续升级和传承过程,DuerOS进入整车OS阶段;市场处于初期,但AI定义汽车等已成共识;2025年1.0版本全面体现AI能力;商业模式包括软件开发和IP授权,帮助客户快速迭代产品、降低开发门槛 [10] - **合作影响**:与火山引擎合作在大模型应用方面深度合作,共建端侧智能实验室,提升技术实力、扩大市场影响力、开拓新商业机会 [2][7] - **大会成果**:ThunderWorld 2025端侧智能技术大会发布新产品,展示端侧产品最新成果,吸引合作伙伴探讨大规模合作机会,标志公司以端侧智能为主要发展方向 [8][9] - **业务板块发展趋势**:一季度报告未拆分具体业务,但各业务需AI加操作系统平台赋能;物联网、智能硬件、手机、汽车领域因技术和市场需求推动有增长空间;公司对2025年发展保持乐观预期 [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 PC领域**:2024年5月COMPUTEX大会发布AI PC参考设计产品,2025年CES拓展为标准版产品;去年发布的四款AI Mini PC参考设计具备约45TOPS算力,用于多个创新场景 [12] - **AR眼镜**:4月底端侧智能技术大会推出,采用高通5,100双芯片架构,结合蓝牙能耗管理和待机功耗优化;基于安卓系统和实时双系统架构,提升AI眼镜启动速度及拍照响应能力,实现脱离手机独立运行;端侧算法毫秒级响应,结合语音图像增强等技术,今年将逐渐量产 [14][15]
中科创达(300496):业绩维持健康稳定,深化端侧AI战略布局
国信证券· 2025-05-08 15: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4][5][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年业绩总体稳定,25Q1实现改善,费用管控持续深化,高研发投入布局未来,智能物联网业务回暖,智能汽车业务放缓,深化端侧智能战略布局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主营收入53.85亿元,同比上升2.72%;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下降12.6%;扣非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8.49% [1][9] - 2025年Q1主营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24.69%;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比增长2.48%;扣非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增长2.48% [1][9] 费用情况 - 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3.71%/8.88%/19.10%,同比+0.4%/-2.86%/+8.16%,25Q1费用控制进一步优化,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3.54%/9.37%/19.20%,同比-0.76%/-0.25%/-2.17% [1] 业务情况 - 24年智能手机业务收入14.23亿元,同比增长0.49%;智能汽车业务收入24.16亿元,同比增长3.42%;智能物联网业务收入15.45亿元,同比增长3.73% [2][9] - 智能物联网业务扭转23年下滑态势,得益于构建“端 - 边 - 云”一体化平台;智能汽车业务增长率较23年大幅放缓,因行业调整期主机厂延长验收周期和部分车企新车型交付量不及预期 [2] 战略布局 - 在智能汽车领域,滴水OS成核心技术底座,与大众CARIAD联合研发加速本土化智驾方案落地;消费电子领域,打造创新终端,联合构建端侧生成式AI开发平台推动AIPC生态商业化;机器人方向形成工业自动化闭环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3] 投资建议 - 考虑竞争格局加剧、AI研发投入等影响,下调盈利预测,预测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05/6.41/8.96亿元(前值25 - 26年分别为6.68/11.17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50/39/28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11]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给出2023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数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