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GOOG)

搜索文档
不花钱就买下Chrome,这件事还真不是没可能
36氪· 2025-08-26 20:17
这当然是因为谷歌陷入了麻烦中,并且真的有可能被迫失去Chrome的控制权。就在不久前,AI搜索独 角兽Perplexity也拿出了一份让全世界震惊的"蛇吞象"式收购提议,这家成立仅三年的AI初创公司向谷歌 "蛇吞象"的故事在商业领域并不鲜见,可"蚂蚁吞象"却称得上是万中无一。如今一家来自德国的非营利 搜索引擎Ecosia想要扮演"蚂蚁"这个角色,试图鲸吞谷歌的Chrome浏览器。 近日,以将利润用于植树造林和气候环保闻名的非营利搜索引擎Ecosia正式向谷歌方面提出收购要约, 希望以0美元这一价格获得Chrome浏览器的控制权,并承诺未来会向其提供40%的利润分成。 当然,Ecosia所谓的"0美元"并不是想要谷歌将Chrome免费送给他们,而是效仿Linux基金会的模式、建 立一个"Chrome基金会",Ecosia来承担Chrome浏览器未来10年的运营责任,谷歌则保留所有权和知识产 权。简而言之,Ecosia是准备成立一个Chrome信托,自己当管理员、谷歌则只能拿分红。 值得一提的是,Ecosia也不是为自己谋福利,因为在他们的构想中,Chrome产生的利润40%分给谷歌, 剩下的60%则用于气候和环 ...
Alphabet Hits an All-Time High: More Rally Ahead for ETFs?
ZACKS· 2025-08-26 20:01
股价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于2025年8月25日创历史新高达到210.52美元 [1] - 年初至今股价上涨9.7% 过去12个月累计上涨24.6% [9] - 股票EV/EBITDA倍数17.6倍 高于计算机软件服务市场的14.1倍 [10] - 远期市盈率20.9倍 低于标普500指数的25.32倍 [10] - 51位分析师给出的平均目标价为220.43美元 较当前价位有5.72%上行空间 [12]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每股收益2.31美元 超预期7.44% 同比增长22.2% [6] - 剔除流量获取成本后的净收入817.2亿美元 超预期2.2% [6] - 谷歌云收入136.2亿美元 同比增长31.7% 超预期4.24% [7] - 谷歌服务收入825.4亿美元 占总收入85.6% 同比增长11.7% [7] - 广告收入713.4亿美元 占总收入74% 同比增长10.4% [8] - 订阅及设备收入112亿美元 同比增长20.3% 超预期4.72% [8] 人工智能发展 - AI Overviews功能月活用户超20亿 推动全球搜索查询量增长10%以上 [1] - 与Meta达成为期六年价值超100亿美元的云计算合作协议 [3] - 与OpenAI建立类似云计算合作安排 [3] - 正与苹果早期谈判 拟将Gemini AI模型集成至新版Siri [4] - 若与苹果合作达成 公司将覆盖全球三分之一智能手机市场 [4] 业务单元进展 - Waymo自动驾驶部门估值达1730亿美元 [4] - 截至2025年3月 自动驾驶出租车月付费行程超70万次 较2023年8月增长55倍 [5] - 谷歌云受益于AI基础设施和生成式AI解决方案的加速增长 [1] 行业比较 - 互联网服务子行业年初至今上涨10.26% 过去一年上涨26.1% [9] - 计算机与科技行业年初至今上涨12.4% 过去一年上涨22.3% [9] ETF持仓分布 - FCOM ETF对公司持仓占比14% [13] - VOX ETF持仓占比13% [13] - IXP ETF持仓占比12.9% [13] - XLC ETF持仓占比11% [13] - FNGS ETN持仓占比9.7% [13]
Google's bill for grabbing kids YouTube user data hits $200 million with new $30 million settlement
TechXplore· 2025-08-26 19:07
诉讼和解 - 谷歌同意支付3000万美元和解一项长期诉讼 该诉讼指控其YouTube视频应用收集了数百万13岁以下美国儿童的数据以投放定向广告[1] - 此次和解涉及2013年7月1日至2020年4月1日期间观看YouTube儿童内容的约3500万至4500万儿童 预计提交索赔的每人将获得至少30美元[5] - 这是谷歌继2019年支付1.7亿美元与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纽约州和解后的第二起相关诉讼 两次和解总额达2亿美元[4][13] 指控内容 - 诉讼指控谷歌通过操纵儿童个人信息延长其在YouTube的停留时间 从而增加定向广告展示量并提升广告收入[2] - 谷歌在法庭文件中辩称数据收集属于"常规商业行为" 并未承认不当行为 公司2013-2020年期间年利润从127亿美元增长至403亿美元[3] - 另一起教育产品诉讼指控谷歌通过Gmail、Chat和Gemini等教育工具秘密识别学生个体 跟踪其在线活动并创建详细学生档案用于营销[8][9] 政策调整 - 在与联邦贸易委员会和解后 谷歌承诺将儿童视频数据收集限制在服务运营必需范围内 并完全停止在此类内容中投放个性化广告[6] - 谷歌表示教育服务收集的信息从未用于定向广告 并强调依赖学校而非家长提供数据收集同意的合规做法[10] - 2020年新墨西哥州诉讼后 谷歌支付380万美元为该州儿童建立隐私和在线安全计划[11] 行业背景 - 科技巨头对儿童用户的处理方式受到严格审查 Meta公司因其AI机器人与13岁以下儿童进行"浪漫或感官"聊天的规则而陷入争议[12]
人工智能下一站:新消费硬件
36氪· 2025-08-26 18:43
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催生一批AI原生企业。本系列研究将AI原生企业界定为:创立之初即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产 品、服务或能力,并以此驱动价值创造和业务创新的公司,有别于仅将AI嵌入现有业务或作为工具的企业。腾讯研究院聚焦全球100+家AI原生企业,围 绕三大关键问题展开系列观察:1)AI原生企业正催生了哪些新技术、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2)AI技术如何深度融入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和核心流程, 赋能产业升级?3)AI产业生态正在沿着怎样的路径加速演进,带来哪些结构性变革? 与以往产业分析多聚焦单点技术发展或单一企业创新不同,本系列研究将生态作为开篇切入。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处于从工具跃升为平台的转折期, 生态的开放性、可扩展性和协同效应成为决定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本文基于对AI原生企业所依赖基础模型的梳理,初步识别出海外正形成以OpenAI、 Anthropic和Google为核心的三大生态阵营。这一选择基于基础模型能力、开发者吸引力、生态开放度及产业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本文通过揭示全球 AI企业的聚合趋势与落地扫描,为我国在AI生态建设上提供一个观察视角。 一、AI消费硬件的三大发 ...
浏览器,又“性感”了?
虎嗅APP· 2025-08-26 18:39
以下文章来源于定焦One ,作者定焦One团队 定焦One . 深度影响创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定焦One ,作者:王璐,编辑:阿伦,题图来自:AI生成 能各不相同,什么是AI浏览器? 可以理解为将AI融入到传统浏览器中,具备智能搜索与问答、内容理解与生成摘要、自动化任务执 行、多模态交互体验、个性化推荐等功能,实现从"工具"到"智能"的转变。 很多从业者认为,AI浏览器和Agent一样,都属于大势所趋,但此刻大家围绕AI浏览器的谜团也有很 多。 目前各家公司在AI浏览器的技术路线与产品形态上有着明显区别,究竟何种形态才能称之为AI浏览 器?它和Chatbot、Agent在功能和技术上又有何区别? 先看竞争比较激烈的国外市场。 近期,一则"悬而未决"的竞购在AI圈引发轰动。 靠AI搜索成为行业独角兽的Perplexity称要以3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谷歌的Chrome浏览器,这一报价 几乎是Perplexity自身估值 (180亿美元) 的两倍。想买Chrome的还不止Perplexity,另一家AI明星 企业OpenAI,此前也透露出了收购意愿。不过,谷歌方面暂时没有接受任何报价。 看到这个新闻,很多人 ...
谷歌偷偷搞了个神秘模型Nano-Banana?实测:强到离谱,但有3大硬伤
36氪· 2025-08-26 18:02
不过很多网友循着蛛丝马迹,猜测这可能是谷歌的研究模型。 上周二,谷歌 AI Studio 产品负责人 Logan Kilpatrick 在 X 上发布了一个香蕉表情符号。 谷歌 DeepMind 产品经理 Naina Raisinghani 也发布了一张与意大利艺术家 Maurizio Cattelan 2019 年创作的胶带粘贴香蕉艺术作品类似的图片。 再加上谷歌过去曾将其较小的模型称为「Nano」,而且其生成图像的质感与 Google 的 Imagen 或 Gemini 系列相似。 神秘AI模型Nano-Banana火了,冒出一堆假网站,李鬼和李逵傻傻分不清。 最近,AI 社区又冒出一个神秘的图像生成和编辑模型,名叫 Nano-Banana。 起初它在 LMArena 平台的「Battle」模式中被发现,但未在公开排行榜上列出,也没有官方开发者明确声称其归属。 以上种种,似乎都在暗示它出自谷歌之手。 该模型不仅在文本编辑、风格融合和场景理解等方面表现更优,还可以上传两张图片、输入提示词将其中的元素融合。 比如,上传一摞书和卧室床头柜的图片,输入提示词「Flip stack of books to be u ...
人工智能下一站:新消费硬件
腾讯研究院· 2025-08-26 17:35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AI消费硬件产业正沿着AI原生设备探索、渐进强化现有设备、模型赋能第三方硬件三条核心发展路线演进,并形成与之适配的差异化商业模式[2][4][8] - AI硬件交互范式正向"无感化"方向转变,AI眼镜成为关键载体,长期可能取代手机成为主流交互终端[21][22][26] - 行业竞争焦点从单一硬件创新转向模型能力、硬件形态与应用生态的三维融合,软件生态成为决胜关键[27][28] AI消费硬件发展路线 - **路线1:AI原生设备探索派**:以Rabbit R1、Humane AI Pin为代表,完全重构交互范式,采用"意图即操作"理念,弱化App和菜单,依赖大模型驱动语义理解[4][5] 但面临极高不确定性,例如AI Pin已于2025年2月28日停止所有在线功能,Rabbit R1存在低活跃用户率、性能稳定性问题[5] - **路线2:渐进强化派**:以苹果、Meta为代表,在现有终端(手机/眼镜/耳机)系统集成AI能力,例如Apple Intelligence通过本地大模型(M系列芯片支持)实现端侧AI处理[6] 2024年9月美国调研显示Apple Intelligence推动消费者支付意愿提升11%,成为54%潜在换机用户核心决策因素[12] - **路线3:模型赋能派**:以OpenAI、谷歌为代表,通过API/SDK将模型能力注入第三方硬件,例如GPT-4o嵌入Ray-Ban智能眼镜提供实时对话能力[7] 该路径面临模型推理成本高、终端适配技术门槛、平台控制权缺失等挑战,例如谷歌需向三星支付高额授权费并让渡部分订阅收益以换取Gemini AI在Galaxy S25预装[15] AI消费商业模式分析 - **AI原生探索派商业模式**:依靠硬件溢价(如Rabbit R1售价199美元)和订阅服务收费,但陷入硬件价值证明困局[10] 例如日本GROOVE X的LOVOT陪伴机器人售价3935美元配合67美元月费,但全球发售5年销量仅1.4万台,年均出货不足3000台[11] - **渐进强化派商业模式**:以硬件销售为主,通过订阅服务(如健康分析报告、专业翻译)创造持续性收入[12] 例如Oura Ring转向"基础数据免费+深度健康服务订阅"模式后,订阅转化率增长18%[13] - **模型赋能派商业模式**:通过API调用量收费(如Token消耗量或请求次数),并提供企业级订阅和私有部署服务[15] 该模式面临终端厂商自研模型趋势冲击,例如vivo通过自研蓝心大模型减少第三方API依赖[15] 技术实现与产业生态 - **端云结合成为主流技术路径**:端侧处理高频低延迟任务(如相册整理、实时翻译),云端处理复杂计算任务(如长文案创作)[20] 终端设备常用模型参数量多低于70亿(7B),以30亿(3B)和40亿(4B)规模最为普遍,部分采用MoE架构平衡性能与功耗[20] - **产业链上下游加速整合**:模型厂商与芯片巨头深度合作,例如Meta与高通合作优化Llama 3在骁龙芯片的移动端运行效率[18][19] 阿里巴巴推动通义千问大模型与硬件厂商适配构建完整生态系统[19] - **AI眼镜成为关键硬件形态**:2025年多家巨头进入市场,包括Meta Oakley Meta(399-499美元)、小米AI Glasses(1999元)、谷歌Android XR眼镜(未公布价格)、阿里Quark AI Glasses(预计中端价位)[24] 未来发展趋势 - **交互范式向无感化演进**:语音和视觉交互逐步取代触控,语言用户界面(LUI)可能取代图形用户界面(GUI)[26] OpenAI正与前苹果设计师合作开发无屏幕、以对话式AI为核心交互的新型硬件[25] - **AI从功能补充升级为应用入口**:三星Galaxy S25搭载的AI Agent Bixby支持跨越30多个本地应用和10多个第三方应用的一体化操作[27] Google实现Gemini与Search、YouTube、Gmail等产品数据打通,可直接访问用户历史数据并写入应用[28] - **生态协同成为竞争核心**:Meta眼镜成功关键因素是无缝接入Instagram、Facebook社交矩阵,提供即拍即传的闭环体验[28]
Meta raids Google DeepMind and Scale AI for its all-star superintelligence team
Business Insider· 2025-08-26 17:00
Meta has heavily recruited from Google's AI division DeepMind for its new superintelligence team, bringing in at least 10 previously unreported researchers since July, according to LinkedIn data reviewed by Business Insider. Meta's DeepMind hires include researchers who worked on Google's most powerful AI models, and even one whose work helped Google earn gold at the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Meta has also hired heavily from Scale AI for its safety and evaluations team. At least six of the data l ...
谷歌偷偷搞了个神秘模型Nano-Banana?实测:强到离谱,但有3大硬伤
机器之心· 2025-08-26 16:53
模型背景与推测 - 神秘AI模型Nano-Banana在LMArena平台Battle模式中被发现 但未公开列出且无官方开发者认领[2][3] - 社区推测其可能为谷歌研究模型 依据包括谷歌AI Studio产品负责人发布香蕉表情符号及DeepMind产品经理发布相关艺术作品[4][5][6][7] - 其他佐证包括谷歌曾将较小模型称为"Nano" 且生成图像质感与Imagen或Gemini系列相似[10] 技术能力与表现 - 模型在文本编辑、风格融合和场景理解方面表现优异 支持上传两张图片并输入提示词融合元素[8] - 能精准理解复杂文本提示 例如将横放书籍立起并添加书挡摆放到柜子上[9] - 在商业场景如产品照片、广告中表现稳定 能保留复杂细节如刺绣图案并保持光线视角一致性[13][15] - 存在局限性:可能产生反射、光照逻辑或物体位置不一致问题 人物手指偶现畸形 书籍文字可能出现乱码[20] 使用体验与比较 - 目前仅能通过LMArena平台随机体验 无官方API或正式官网链接 导致体验不稳定[22][23] - 文生图测试中生成图像更符合提示词细节(如化妆师背景道具) 人物动作服装更自然且手部无瑕疵 对比ChatGPT生成效果更优[29][30] - 图片编辑功能可无缝添加元素 如将类人机器人融入公园环境且毫无违和感[33][34] - 支持复杂指令如逆向工程描绘摄影创作过程 生成场景搭建图像[36] - 在人物融合任务中表现优于Gemini 2.0 flash 但细节处理仍有瑕疵(如手指变形)[43][44][45] 创新应用案例 - 与谷歌Veo3结合可制作长视频 例如提取视频帧后生成下一场景并用Veo3动画化[47][48][49] - 可将插画转化为手办模型 生成图像保留五官细节且真实感强 再通过Veo3制作展示视频[51][55][56] - 谷歌Veo3近期免费开放体验 普通用户每日可生成3个8秒视频片段 Pro和Ultra订阅用户分别有3个和10个配额[61][62]
Meta万引强化学习大佬跑路!用小扎原话作为离别寄语,扎心了
量子位· 2025-08-26 12:36
一水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小扎在这头疯狂挖人,结果家里的老员工纷纷跑路了?? 最新消息, Meta万引强化学习大佬Rishabh Agarwal 即将离职,还留下了一篇让人浮想联翩的小作文: 这是我在Meta的最后一周。 决定不加入新的超级智能实验室并不容易,毕竟那里人才济济、算力爆棚。但在Google Brain、DeepMind和Meta度过了7年半之后, 我更想冒险去尝试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Meta组建超级智能团队的想法非常引人注目,但我最终选择听从扎克伯格的建议:"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去冒 险。" 曾被Hinton劝退"不要做强化学习",下一站未定 Rishabh Agarwals,一直以来从事强化学习和推理研究,谷歌学术论文被上万次引用,h-index也有34。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双方是"和平分手",但网友们还是从中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把小扎的原话甩回他自己脸上,这操作绝了,瑞思拜! 十亿可以为你买一栋房子,但买不到你的梦想。 不过猜测也好,吐槽也罢。对于Rishabh Agarwal的离职,谷歌、Meta的同事们都清一色地送上了祝福,而且还顺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