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Platforms(META)
搜索文档
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宣布离职创业 聚焦机器智能
凤凰网· 2025-11-20 07:08
Meta发言人确认杨立昆将离职。截至发稿,杨立昆尚未就此置评。(作者/箫雨) 根据这份与Meta同事分享的备忘录,杨立昆在周三宣布了这一消息。知情人士称,Meta计划与杨立昆 的新创业公司合作,但细节仍在敲定中。杨立昆在备忘录中表示,Meta"将成为这家新公司的合作伙 伴,并能够使用其创新成果"。 杨立昆正在创办一家新公司,聚焦他所称的"高级机器智能"(AMI)。这种AI形式通过视觉及其他感官信 息进行训练,能够让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预测。 "这家创业公司的目标是促成AI的下一次重大革命:开发出能够理解物理世界、具备持久记忆、拥有推 理能力并能规划复杂行动序列的系统。"杨立昆在备忘录中表示。他特别强调,该创业项目将是他在 Meta及纽约大学(他在该校担任教授)与同事们共同探索研究的延续。 杨立昆称:"这项技术将在经济众多领域产生广泛应用,其中部分领域与Meta的商业利益存在交集,但 许多领域并不重合。通过独立实体来追求高级机器智能的目标,是将其广泛影响力最大化的一种途 径。" 凤凰网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20日,据彭博社报道,一份备忘录显示,"AI教父"之一、Meta首席AI科学 家杨立昆(Yann LeCun ...
美媒:美国AI产业离不开与中国人才的合作
环球网资讯· 2025-11-20 06:58
两项新研究表明,多年来,出生于中国并在中国接受教育的科研人员在美国顶尖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尽管美国政府收紧移民政策,硅谷反华情绪上升,这些人才仍在产业界和学术界推动着重 要的人工智能研究。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纽约时报》11月19日文章,原题:在人工智能(AI)竞赛中,中国人才仍推动着美国研究 今年6 月,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宣布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时,公布了11位加入该计划的人工智能研究员 名单。一份备忘录显示,这11人全部是有着在其他国家接受教育背景的移民,其中7人出生于中国。 alphaXiv的研究还显示,自2018年以来,苹果、谷歌、英特尔和Salesforce等公司与中国机构合作发表了 一系列广受关注的研究论文。 许多中国研究人员表示,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卡内基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些曾为 美国机构工作的中国顶尖研究人员已经返回中国。(作者凯德·梅茨、埃利·谭,陈俊安译) 2020年,致力于促进中美发展建设性关系的保尔森基金会的研究显示,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占全球顶 尖人工智能人才的近1/3。分析师马特·希恩说:"美国人工智能产业是中国人才的最大受益者。"两国之 间 ...
申万宏源2026年美股投资策略:AI行情进入“换挡期” 悲观情形下下半年面临估值回撤风险
智通财经· 2025-11-20 06:53
文章核心观点 - 美股AI行情已进入对投资回报率(ROI)进行严苛审视的阶段,市场关注焦点从估值提升转向效益验证 [2] - AI发展的约束分为硬约束(算力、电力等物理边界)和软约束(监管、ROI等生产力转化边界),软约束的出现可能触发系统性泡沫破裂 [3][5] - 中性假设下,2026年AI软约束风险可控,但硬约束(如电力对算力的制约)将更突出,需关注AI基建资本开支指引下修的择时线索 [1] 美股AI行情阶段特征 - 2023至2024年行情以提估值为主,AI基础设施和有业绩的AI应用普涨 [2] - 2025年估值贡献相对有限,债务融资支撑投资比例增加,市场进入对效益审视更严苛的阶段 [2] - 硬约束扰动带来以季度为单位的调整,但“Buy the Dip”策略仍具备胜率,例如2023年7-10月、2024年7-8月、2024年12月-2025年4月均出现回调 [4] AI发展的硬约束与软约束 - 硬约束在于物理边界,包括算力、电力、网络、算法,这些变量决定生产成本和速度 [3] - 软约束在于生产力转化边界,包括监管合规成本、人才与企业组织架构调整成本、数据质量、商业投资回报率,决定价值实现和可持续性 [3] - 在软约束显现前,市场倾向将算力、电力等资源的线性堆砌视为获得更多回报的直接途径 [3] 投资回报率(ROI)关键观察指标 - 推理成本持续下降,目前各类模型价格低于0.1美元/百万字符,但前沿模型训练成本正以2-3倍/年的速度攀升,最新模型训练成本已达数千万至上亿美元区间 [5] - 美国企业AI渗透率约10%,信息密集型行业如信息、专业技术服务渗透率达20%以上,预计未来6个月升至30%以上,金融保险、教育行业当前渗透率15%以上,预计未来6个月升至20%以上 [6] - 若GPU折旧年限为6年,ROI需达10%以上投资才合理;若折旧年限为3年(悲观估计),ROI需达30%以上 [7] 上市公司债务与融资风险 - AI硬件相关长期债务水平缓慢攀升,自由现金流/债务比例从16%下行至14%,但高于2021年水平,个股出现分化 [7] - 2025年AI基建新增私募债融资成本约为6.5%-9%,M7资本开支规模2026年预计仍将增加(增速下滑),付息压力边际上升 [7] - 股票占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31%,达历史最高,意味股市波动对经济影响更大 [8] 泡沫系统性破裂的金融学条件 - 流动性环境收紧阶段泡沫破裂风险较大,例如1999年年中开始加息后,指数估值见顶,3个季度后股价见顶 [9] - 需关注信用利差中枢走扩,1999年股市加速上涨阶段利差同步走扩,最终提前股市1个多月触底反弹 [9] - 核心产业指标见顶往往提前于泡沫破裂较长时间,互联网时期电脑设备销量增速提前纳指2年见顶,本轮Token调用量仍在环比上行 [9] - 市场情绪上最乐观群体态度转冷是信号,当前美联储主席于2025年9月23日表示“当前美股估值太贵” [9] 当前估值与盈利状况 - 美股整体静态PE为28倍,处于该估值区间时持有3年胜率低于30%,持有1年胜率60%,预示2026年科技股波动率或进一步走高 [10] - M7加权估值56倍,剔除特斯拉后为36倍,低于2023年初水平,当前M7盈利增速(2025Q3)为22.9% [10] - 对比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当时7家“明星”股加权估值最高为65倍,盈利增速(2000Q1的TTM)为17.6% [10]
美国巨头垄断引发担忧,马克龙放话欧洲不能沦为“附庸”
环球时报· 2025-11-20 06:51
峰会核心主张 -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茨在柏林举行的欧洲数字主权峰会上共同呼吁推动欧洲在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科技领域实现独立自主 [1] - 马克龙提出在科技领域推行“欧洲优先”政策,以避免欧洲沦为“美国或中国的附庸” [1] - 马克龙强调不能将经济和民主运作全部依赖于美国“七巨头”(谷歌、亚马逊、苹果、Meta、微软、英伟达、特斯拉) [2] - 默茨表示欧洲需用同一个声音说话,数字主权虽有代价,但数字依赖的代价更高 [4] 欧洲市场依赖现状 - 美国高科技公司(如亚马逊、谷歌和微软)垄断欧洲市场70%的份额 [1][4] - 欧洲企业在软件和云服务上的支出近80%流向美国科技巨头,每年造成的资本和价值流失估计超过2600亿欧元 [7] - 美国公司不仅垄断欧洲云计算市场,还独霸卫星互联网,并主导人工智能市场 [7] 过往努力与落实挑战 - 欧盟近年来多次宣称要提升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竞争力,例如去年9月公布了由德拉吉撰写的长达400多页的报告以推动竞争力提升 [6] - 但截至今年9月,该报告仅11.2%的建议已得到落实,落实情况令人失望 [6] - 欧洲试图构建“欧洲云”的项目未能取得任何进展 [5] 实现数字主权的核心障碍 - 构建数字主权的核心障碍被指并非缺乏专业知识或技术劣势,而在于政治决心 [7] - 欧洲内部的分裂以及对美国不对称的依赖严重限制了其自主行动的能力 [7] - 有观点认为,欧洲要想实现数字主权独立,必须首先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实现独立自主 [1]
债务规模不断加大,投入回报面临失衡,美国科技巨头为AI基建“举债”引担忧
环球时报· 2025-11-20 06:44
行业融资趋势 - 美国科技巨头为抢占人工智能高地,围绕数据中心建设展开"军备竞赛",近几个月许多公司转向举债而非动用现金储备为大型项目融资,在债券市场掀起发债热潮[1] - 亚马逊启动3年来首次美元债券发行,筹集资金150亿美元,较原定目标高出30亿美元[3] -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在美国发行约175亿美元债券后,在欧洲发行总值约75亿美元的欧元债券;Meta公司在10月下旬通过债券发行筹集300亿美元;甲骨文公司计划发行380亿美元债券为AI基础设施筹资[3] - 在AI浪潮驱动下,许多中小企业也加入战局,通过巨额借贷自建大型数据中心,今年美国公司已发行超过2000亿美元公司债券用于资助AI相关基础设施项目[3]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情绪 - 大规模发债加剧投资者担忧,18日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跌,亚马逊下跌4.43%,超威半导体下跌4.25%,英伟达下跌2.81%,该公司11月累计下跌超过10%[1] - 甲骨文公司发行的35亿美元30年期债券自10月峰值以来下跌约8%,目前交易价格仅为面值的65%,表明投资者对科技公司为AI基础设施建设疯狂举债的做法感到不安[6] - 过去一周AI热门股经历抛售潮,高盛称之为"DeepSeek冲击"以来最大的动能回撤[6] 投资规模与预期 -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估计,从现在到2028年,全球数据中心支出将达到近3万亿美元,其中1.4万亿美元由美国大型科技公司现金流覆盖,需从其他渠道弥补1.5万亿美元资金缺口[4] - 投资机构预计生成式AI收入将从去年450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1万亿美元,科技公司指望企业、公共部门和个人创造足够AI需求以实现收入预期[4] 风险与挑战 - 芯片一项吞噬数据中心过半建设成本,加之快速更新换代,对企业是持续沉重负担;AI技术目前尚未实现商业化,投资回报不明朗[4] - 麻省理工学院8月份研究显示,95%机构在生成式AI试点项目中的投资毫无回报,动摇了投资者对AI热潮的信心[4] - 如果AI技术在未来几年未达预期收益,负债累累公司可能为整个行业承担损失;数据中心债务由众多金融机构及为新建设施提供资金的公司承担[5]
Opinion | The FTC's Meta Antitrust Implosion
WSJ· 2025-11-20 06:41
公司法律案件 - 公司在一场反垄断案件中败诉 [1] 行业竞争格局 - 在线领域经历了长达五年的激烈竞争 [1]
Meta's Chief AI Scientist to Depart for New Venture
WSJ· 2025-11-20 06:38
Yann LeCun, a pioneer in moder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ns to launch his own world model startup. ...
Everyone's Bullish, Cash Is Gone—What Happens If The Fed Doesn't Cut?
Yahoo Finance· 2025-11-20 06:30
Benzinga and Yahoo Finance LLC may earn commission or revenue on some items through the links below. Global fund managers are holding the lowest cash levels in nearly two decades while crowding into stocks and commodities, a positioning shift that Bank of America says could leave markets dangerously exposed if the Federal Reserve does not cut rates in December. That risk is suddenly gaining momentum as a run of hawkish Fed remarks has shifted market pricing for the next meeting. Traders now see a 51% cha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谷歌、英伟达涨超2%,中概指数跌1.53%
格隆汇APP· 2025-11-20 06:19
美股整体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道琼斯指数上涨0.10%,标普500指数上涨0.3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0.59% [1] - 大型科技股表现分化,谷歌、英伟达、甲骨文、英特尔涨幅均超过2% [1] - 部分大型科技股下跌,奈飞跌幅超过3%,AMD跌幅超过2%,微软、Meta跌幅超过1% [1] 中概股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1.53% [1] - 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小鹏汽车跌幅超过6%,网易跌幅超过4% [1] - 蔚来、哔哩哔哩、理想汽车跌幅均超过3%,京东、百度跌幅超过1% [1]
Yann LeCun to leave Meta, launch AI startup focused on Advanced Machine Intelligence
Reuters· 2025-11-20 05:52
Yann LeCun, one of the founding figures of moder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 pivotal force at Meta Platforms , said on Wednesday he plans to leave the company at the end of the year to launch a n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