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银(SOBKY)
icon
搜索文档
SoftBank to acquire semiconductor designer Ampere in $6.5B all-cash deal
TechCrunch· 2025-03-20 11:28
文章核心观点 - 软银集团将以65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收购芯片设计公司安派科计算,以扩大其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 [1] 收购交易信息 - 软银将以65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收购安派科计算,交易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完成,交易完成后安派科将成为软银的全资子公司 [1] - 安派科的主要投资者凯雷和甲骨文将出售其在该公司的股份,凯雷持股59.65%,甲骨文持股32.27% [2] 公司背景信息 - 安派科由前英特尔高管蕾妮·詹姆斯于2017年创立,最初专注于云原生计算,后扩展到可持续人工智能计算领域,拥有1000名半导体工程师 [2][5] - 软银是安谋控股的最大股东,2016年以320亿美元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安谋,安谋于2023年上市 [3] 业务合作关系 - 安派科基于ARM计算平台开发了服务器芯片,与软银旗下的安谋是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3] - 安派科的客户包括谷歌云、微软Azure、甲骨文云、阿里巴巴、腾讯以及慧与和超微等公司 [3] 收购战略意义 - 软银表示收购安派科将增强其在人工智能和计算等关键领域的能力,加速其增长计划 [4] -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称安派科在半导体和高性能计算方面的专业知识将有助于加速实现人工智能超级智能的愿景,深化其在美国人工智能创新领域的投入 [5] - 安派科创始人詹姆斯表示很高兴加入软银集团,期待推动高性能Arm处理器和人工智能的安派科一号路线图 [6] 近期交易动态 - 此次收购是软银在过去几个月一系列交易之后的最新举措,包括与OpenAI合作开发“水晶智能”高级企业人工智能、投资为OpenAI在美国各地建设数据中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星际之门”以及收购日本的旧夏普工厂 [4]
SoftBank is buying Ampere Computing for $6.5 billion
Business Insider· 2025-03-20 08:17
文章核心观点 - 软银将以65亿美元现金收购芯片设计初创公司安派科计算公司,以推动美国人工智能创新 [1][2][4] 收购详情 - 软银将以65亿美元现金收购安派科计算公司 [1][4] - 交易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2] 收购后安排 - 安派科将作为子公司运营,保留名称和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总部 [1][4] 各方表态 - 软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表示,人工智能超级智能的未来需要突破性计算能力,安派科在半导体和高性能计算方面的专业知识将有助于加速这一愿景,深化公司对美国人工智能创新的承诺 [2] - 安派科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蕾妮·詹姆斯称,双方在推进人工智能方面有共同愿景,很高兴加入软银集团并与旗下领先科技公司合作 [2]
SoftBank to acquire chip designer Ampere in $6.5 billion deal
CNBC· 2025-03-20 07:42
文章核心观点 软银集团将以65亿美元收购设计基于Arm架构服务器芯片的初创公司Ampere Computing,预计交易在2025年下半年完成 [1] 软银收购情况 - 软银集团周三宣布将以65亿美元收购Ampere Computing [1] - 凯雷集团和甲骨文已承诺出售其在Ampere的股份 [1] - 交易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完成 [1] Ampere后续安排 - Ampere将作为独立子公司运营,总部仍位于加州圣克拉拉 [2] - Ampere拥有1000名半导体工程师 [2] 行业情况 - 基于Arm指令集的芯片是英特尔和AMD销售的基于x86架构芯片的替代方案,且能耗更低 [3] - 领先云基础设施提供商亚马逊网络服务提供的Graviton Arm芯片租赁服务受大客户欢迎 [3] - 10月微软开始销售其基于Arm架构的Cobalt 100云计算实例访问权 [3]
SoftBank buys $676M old Sharp plant for its OpenAI collab in Japan
TechCrunch· 2025-03-14 17:24
文章核心观点 软银正推进在日本建立大型人工智能业务的计划,通过自主行动和与OpenAI等的战略合作,收购夏普工厂改建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拓展与OpenAI的合作范围 [1][4] 软银收购工厂情况 - 软银以1000亿日元(6.76亿美元)的价格与夏普达成购买协议,收购大阪夏普堺工厂的土地和建筑物 [2] - 此次收购约在签署建设大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谅解备忘录10个月后进行,计划2026年开始运营 [6] - 堺工厂将成为软银的第三个数据中心,此前已在东京运营一个数据中心,北海道的另一个正在建设中 [7] 数据中心的重要性 - 数据中心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的关键,训练模型以及提供和运行后续服务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中心容量 [2] 软银与OpenAI的合作 - 软银与OpenAI合作在日本推出名为“Cristal Intelligence”的先进企业人工智能 [3] - OpenAI拟借助GPU在堺工厂开发模型,合资企业SB OpenAI Japan将利用客户数据训练模型并销售定制化AI代理 [4] - 此前OpenAI已与软银、甲骨文等在美国建立多个AI数据中心,软银正洽谈向OpenAI投资多达250亿美元,OpenAI估值近3000亿美元,但融资尚未完成和正式宣布 [5]
SoftBank Corp.: Resilient Core, Risky AI Push
Seeking Alpha· 2025-02-20 02:36
文章核心观点 - 软银集团旗下电信子公司软银公司在日本按用户基数排名第三,且集团分为五个业务板块 [1] 公司情况 - 软银公司由软银集团持股40% [1] - 软银公司按用户基数在日本排名第三 [1] - 软银集团分为消费者(移动与宽带)、企业(企业级通信服务与解决方案)、媒体与电商(商业与广告)、金融(支付)五个业务板块 [1]
SoftBank Group (SFTBY) Upgraded to Strong Buy: What Does It Mean for the Stock?
ZACKS· 2025-02-15 02:06
文章核心观点 - 软银集团无保荐存托凭证(SFTBY)被升级为Zacks排名第一(强力买入),反映其盈利预期上升,可能带来买盘压力和股价上涨 [1][4] 评级依据 - Zacks评级唯一决定因素是公司盈利状况变化,系统会跟踪当前和次年的Zacks共识预期 [2] 评级优势 - 个人投资者难依据华尔街分析师评级升级做决策,Zacks评级系统因盈利状况对短期股价走势的影响而实用 [3] 盈利与股价关系 - 公司未来盈利潜力变化与股价短期走势强相关,机构投资者会根据盈利和盈利预期计算股票公允价值并交易,导致股价变动 [5] Zacks评级系统作用 - 盈利预期修正趋势与短期股价走势强相关,Zacks评级系统能有效利用盈利预期修正的力量辅助投资决策 [7] - Zacks评级系统根据四个与盈利预期相关的因素将股票分为五组,排名第一的股票自1988年以来平均年回报率达25% [8] 软银集团盈利预期 - 公司预计在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每股收益2.22美元,同比变化476.3% [9] - 过去三个月,Zacks对该公司的共识预期提高了4.2% [9] 评级结论 - Zacks评级系统对超4000只股票保持“买入”和“卖出”评级比例相等,仅前5%获“强力买入”评级,前20%股票盈利预期修正表现优越,有望短期跑赢市场 [10][11] - 软银集团升级为Zacks排名第一,处于Zacks覆盖股票前5%,暗示股价近期可能上涨 [11]
SoftBank Group Q3 Earnings: Bad Timing For AI Exposure
Seeking Alpha· 2025-02-14 21:15
文章核心观点 - 结合软银集团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更新对该集团的分析 [1] 分析师情况 - 分析师Michael (Mike) Dion有12年财富100强企业工作经验,涉足多个行业,创立F9 Finance网站,投资注重价值机会和现金流 [1] 分析对象 - 分析对象为软银集团(OTCPK:SFTBF;OTCPK:SFTBY),文章使用SFTBY图表和定价 [1]
SoftBank posts surprise loss in third quarter, revenue also misses estimates
CNBC· 2025-02-12 14:55
文章核心观点 软银集团周三公布季度亏损且营收未达分析师预期 公司正重新定位以利用人工智能热潮 并接近完成对OpenAI的巨额投资 [1][2] 公司业绩 - 营收为1.83万亿日元 低于预期的1.84万亿日元 [4] - 净亏损3691.7亿日元 去年同期为盈利2985.3亿日元 [4] 公司投资策略 - 近年来软银对一些陷入困境或估值下调的公司进行了有争议的高价值投资 [2] - 公司正重新定位以利用人工智能热潮 接近完成对OpenAI的40亿美元首轮投资 OpenAI投前估值为2600亿美元 [2]
SoftBank(SOBKY)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2-11 00:29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财季营收48115亿日元,增长7%;营业利润8219亿日元,增长12%;净利润4366亿日元,增长7% [3][4] - 各业务板块营收和营业利润均实现增长,企业、分销和金融板块保持两位数增长 [3][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消费者业务 - 营收2181亿日元,增长3%,移动销售持续增长,智能手机用户超100万且增长4% [9][12] - 营业利润4405亿日元,增长4% [12] 企业业务 - 营收6736亿日元,增长10%,解决方案中云和安全业务表现出色,营收增长27% [13] - 营业利润1404亿日元,增长9% [13] 媒体与电商业务 - 营收12523亿日元,增长4%,高利润媒体领域在疫情后复苏 [14] - 营业利润增长33%,剔除432亿日元一次性因素后仍增长17% [14] 金融业务 - 营收2036亿日元,增长19%,营业利润26亿日元,PayPay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15] - PayPay合并营收1837亿日元,增长18%,GMV增长23%至11.3万亿日元,合并EBITDA连续两年为正,营业利润连续三个季度为正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金融业务重组 - PayPay将收购PayPay银行股份使其成为LINE Yahoo子公司,收购后将持有75%投票权 [16] - PayPay将收购PayPay证券股份使其成为子公司,收购后将持有75%股份,目的是加强金融服务整合 [17][18] 下一代社会基础设施建设 - 推进分布式AI数据中心建设,去年11月推出AITRAS AI - RAN集成解决方案,可提升网络性能、创造新收入、降低功耗 [21][22] - 去年12月决定斥资100亿日元收购夏普堺工厂土地和建筑建设AI数据中心,计划2026年提供150兆瓦电力并扩展至250兆瓦 [25] - 与OpenAI合作,成立SB OpenAI Japan合资公司,独家向日本大企业销售Cristal定制AI,SBG将每年支付约450亿日元使用OpenAI解决方案 [30][31][32] 行业竞争 - 电信行业自4年前降价后活力下降,各公司正进行类似转型,公司核心移动业务重回增长轨道 [11][159] - PayPay在金融支付领域面临KDDI和Docomo等竞争,公司认为PayPay仍有提升空间,应先打好基础再发展 [107][26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业务表现强劲,有望实现目标,各业务板块进展良好,金融业务表现突出 [4][9] - 电信行业未来值得投资者关注,公司通过多元化收入来源和转型使企业结构更强 [10][11] - 与OpenAI合作是利用AI改变社会和世界的机会,将积极推动Cristal在日本的应用和销售 [48][51] - 公司在ESG方面表现出色,连续三年入选DJSI世界指数,连续两年获得日经SDGs管理大奖,将继续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42] 其他重要信息 - AI能力分为1 - 5级,Cristal初始为4级并将向5级发展,类似自动驾驶从辅助到完全自主的演变 [34][35] - 公司在软件方面采取多模态生成式AI方法,硬件上构建适合AI的基础设施 [40]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与OpenAI合作的意义、目的及SoftBank的角色 - 公司认为与OpenAI合作是自然的,旨在利用各种AI优势,激励企业客户变革,Cristal是自主AI,将先在日本应用 [48][49][51] 问题: 暂停富士电视台相关广告的原因及后续措施 - 因涉及人权问题,公司暂停相关广告,将关注第三方委员会决定并自行做出合适决策 [53][54] 问题: SoftBank KK承担OpenAI解决方案费用情况及支付对象 - 费用承担和支付对象未明确,SoftBank Group支付的费用将由合并子公司承担,开发费用支付给OpenAI且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206][215] 问题: 客户使用Cristal的费用 - 费用未确定,公司将先试用以评估影响,再确定合适成本,OpenAI希望从能带来收入的大企业开始推广 [216][217][218] 问题: Cristal在SoftBank KK的部署时间和向客户交付时间 - 明年在SoftBank部署,公司正进行重组和团队建设,争取尽快向客户销售 [220] 问题: PayPay的重组是否完成 - 整体接近完成,保险等业务内部有讨论,但规模较小,需进一步探讨以提升业务 [221][222] 问题: 数据中心项目与Stargate的关系 - 数据中心项目旨在让日本企业更易实施AI,Stargate与项目原本无关,合作后可提高数据中心运营率 [224][225][231] 问题: 是否有与OpenAI合作的其他领域 - 这是SoftBank Group的决策,建议询问其在后天财报发布会上的说明 [232][233] 问题: 品牌迁移的现状及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 公司营收和利润增长,但电信行业有降价讨论,公司担心合作伙伴和客户补偿情况,希望行业更健康 [235][237][238] 问题: SoftBank KK提供AI基础设施电力的方式 - 在苫小牧确保300兆瓦电力,堺市希望获得250兆瓦,公司关注电力供应,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投资未来能源技术 [241][242][244] 问题: 新特朗普政权关税政策对公司的影响 - 公司认为无直接影响,IPO初期受美中关系影响,目前因孙正义行动处于有利地位,将借此实现增长 [245][246] 问题: SoftBank OpenAI Japan的运营时间和资源分配 - 预计6个月内开始运营,约1000名工程师和销售人员将参与,其中300名来自集团其他公司 [250][251][252] 问题: 对DeepSeek的看法及是否影响公司战略 - DeepSeek可能使用AI生成数据进行强化训练,成本较低,但不影响公司长期战略 [253][255][257] 问题: 应对移动价格调整的措施及PayPay需加强的领域 - 移动业务电力成本高,公司希望行业健康发展,不轻易提价;PayPay有提升空间,应先打好基础再发展 [259][261][266] 问题: Cristal面对潜在竞争对手的优势 - 关键在于OpenAI的实力,公司将先自身使用Cristal,体验其对运营的改变,以此作为优势 [268][269][271] 问题: 孙正义的投资行动对公司AI战略的影响 - 公司CEO不愿直接回答该问题,但认为孙正义善于谈判和把握投资机会 [272][273][274] 问题: 对孙正义投资风格和Stargate项目的看法 - 孙正义为达成沟通会尽力争取,善于谈判和把握投资机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色 [275][276][278] 问题: OpenAI业务是否会挤压公司发展 - 公司将继续发展自有LLM,采用多模态概念,认为可从OpenAI学习经验,应专注自身工作 [280][281][282] 问题: 抽调资源投入新项目是否影响公司原有业务 - 未来会有更多变化,公司管理层会做出正确决策,目前未发现比OpenAI更强大的AI,将密切关注 [285][286][287] 问题: SB OpenAI Japan的业务范围、版权归属及全球部署情况 - 公司名称含“日本”是为向日本企业独家销售Cristal,版权归OpenAI,目前业务限于日本,全球部署需看发展情况 [289][290][292] 问题: 支付450亿日元使用OpenAI解决方案是否影响财务表现 - 公司CEO保证该举措不会对业务产生负面影响,也不会影响中长期计划 [295][296][298] 问题: 构建JPY 1万亿参数的成本分配及OpenAI和GPU的投入 - 目前有6000个GPU运行,预算为10000个,无更多购买计划,OpenAI投资和数据中心投资将根据成本效率内部决定 [300][301][302] 问题: 目前数据中心电力供应能否满足Stargate需求 - 对于JPY 1万亿参数,苫小牧和堺市的数据中心电力供应足够,若需求增加可采用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按需投资 [304][305]
OpenAI nearing close of $40B investment from SoftBank: reports
Proactiveinvestors NA· 2025-02-08 02:38
文章核心观点 Proactive作为金融新闻和在线广播团队,为全球投资受众提供商业和金融新闻内容,在多领域有报道且善用技术辅助内容创作 [2][3][4] 分组1:公司介绍 - Proactive为全球投资受众提供快速、易获取、有信息价值和可操作的商业与金融新闻内容,内容由经验丰富且合格的新闻团队独立制作 [2] - Proactive新闻团队分布在伦敦、纽约、多伦多、温哥华、悉尼和珀斯等世界主要金融和投资中心 [2] - Proactive专注于中小盘市场,也关注蓝筹公司、大宗商品和更广泛的投资故事,能激发和吸引积极的个人投资者 [3] - Proactive团队报道市场各领域新闻和独特见解,包括但不限于生物科技和制药、矿业和自然资源、电池金属、石油和天然气、加密货币以及新兴数字和电动汽车技术 [3] 分组2:技术应用 - Proactive积极采用技术,人类内容创作者经验丰富,团队借助技术辅助和优化工作流程 [4] - Proactive有时会使用自动化和软件工具,包括生成式AI,但所有发布内容均由人类编辑和创作,符合内容制作和搜索引擎优化最佳实践 [5] 分组3:作者介绍 - Emily Jarvie曾是澳大利亚社区媒体的政治记者,后在加拿大报道新兴迷幻药领域商业、法律和科学发展,2022年加入Proactive,其作品发表于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的报纸、杂志和数字出版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