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TM)

搜索文档
市场信心:丰田汽车公司将从下个月起将在美国销售的某些车型的价格提高200多美元。
快讯· 2025-06-21 09:34
市场信心:丰田汽车公司将从下个月起将在美国销售的某些车型的价格提高200多美元。 ...
丰田章男24财年薪酬19.49亿日元,创新高
日经中文网· 2025-06-20 15:23
薪酬调整 - 董事长丰田章男2024财年董事薪酬为19.49亿日元(约9643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 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 [1] - 薪酬构成包括固定薪酬3.95亿日元和股票报酬9.53亿日元 [2] - 社长佐藤恒治2024财年薪酬为8.26亿日元(约4087万元人民币) 2023财年9个月薪酬为6.23亿日元 [2] - 共有7名高管薪酬超过1亿日元 包括现任及已退休董事 [2] 财务与战略动向 - 2024财年合并营业利润同比减少10%至4.7955万亿日元(国际会计准则) [2] - 出售14只上市交叉持股 总价值达6433亿日元 [1] 薪酬政策变更 - 从2024财年起 会长和社长薪酬基准调整为全球企业水平 薪酬上升由整体调整驱动 [2]
丰田新款RAV4升级PHV发动机,总续航增至1350km
日经中文网· 2025-06-19 15:38
丰田新款RAV4 PHV技术升级 - 新款RAV4搭载第6代混合动力系统,电池容量增加30%,纯电动续航里程提升至150公里(原95公里)[1][3] - 总续航里程达1350公里以上,采用碳化硅半导体技术,电力损耗减少,输出功率提高12%[3] - e-Axle驱动装置高度降低15%,重量减轻18%,提升车内空间和座椅舒适度[4] - 公司计划将纯电动续航里程进一步扩展至200公里以上[5] 丰田PHV市场表现与战略 - 2024年全球PHV销量仅15万3829辆(含雷克萨斯),占比不足2%,日本本土销量仅2万483辆[6] - 新款RAV4取消汽油车型,仅搭载最新PHV发动机,应对全球排放法规趋严[6] - 公司坚持多路径战略,但HV仍占电动车销售主体[6] 中国企业在PHV领域的领先地位 - 比亚迪2024年PHV销量达250万辆,超过其纯电车型,拥有满电满油续航2100公里的技术[1][6] - 中国新兴车企如理想汽车加入竞争,市场参与者增加导致竞争加剧[6]
LG Energy Solution and Toyota Tsusho Establish a Battery Recycling Joint Venture in the U.S.
Prnewswire· 2025-06-19 12:01
合资企业成立 - LG能源解决方案与丰田通商宣布成立合资公司Green Metals Battery Innovations LLC 专注于电池回收业务 [1] - 合资公司将由LG能源解决方案密歇根公司和丰田通商美国公司共同运营 [1] - 合资公司将在北卡罗来纳州温斯顿塞勒姆建设并运营预处理工厂 [1] 工厂运营细节 - 新工厂将进行预处理操作 通过拆解和粉碎电池生产废料提取含有镍、钴、锂等有价值金属的黑粉 [2] - 工厂计划于2026年开始运营 目标年处理能力达到13,500吨废料 相当于超过40,000个汽车电池 [3] - 初期阶段 LG能源解决方案将为丰田汽车提供EV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 [2] 循环经济模式 - 提取的黑粉将进入后处理阶段以回收原材料 [4] - 合资企业致力于建立电池到电池的闭环系统 将回收材料作为新电池材料的循环资源 [4] - 该合作旨在通过循环经济举措减少碳排放 [5] 战略意义 - 这是LG能源解决方案在北美首个电池回收合资项目 标志着对闭环系统和循环经济的坚定承诺 [9] - 通过与拥有先进预处理技术和运营经验的领先电池回收商合作 LG能源解决方案旨在确保该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回收基础设施 [5] - 合资企业将有助于确保关键电池材料的稳定供应 并增强北美回收业务的竞争力 [6] 公司背景 - LG能源解决方案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 产品涵盖电动汽车、移动设备、IT和储能系统 [7] - 公司拥有超过69,600项专利 是全球电池相关专利最多的持有者 [7] - 公司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建立了全球制造网络 通过与主要汽车制造商的合资企业设立电池生产设施 [7]
Toyota(TM) - 2025 Q4 - Annual Report
2025-06-18 18:1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5财年丰田集团合并销量为936.2万辆,销售收入为480367亿日元,归属于丰田汽车公司的净利润为47650亿日元[69] - 2023 - 2025财年,汽车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33776870百万日元、41080731百万日元、42996299百万日元;金融服务业务分别为2786679百万日元、3447195百万日元、4437827百万日元;其他业务分别为590749百万日元、567399百万日元、602578百万日元[71] - 2023 - 2025财年,日本市场销售收入分别为9122282百万日元、10193556百万日元、10719120百万日元;北美市场分别为13509027百万日元、17624268百万日元、18930253百万日元;欧洲市场分别为4097537百万日元、5503738百万日元、6110052百万日元;亚洲市场分别为7076922百万日元、7604269百万日元、7903360百万日元;其他市场分别为3348530百万日元、4169494百万日元、4373919百万日元[74] - 2025财年汽车业务销售收入为431998亿日元,2024财年为412662亿日元,2023财年为338200亿日元[172] - 2023 - 2025财年公司全球车辆总销量分别为882.2万辆、944.3万辆、936.2万辆[180] - 2023 - 2025财年日本市场丰田零售份额(不含微型车)分别为51.1%、51.8%、50.4%[182][184] - 2023 - 2025财年北美市场丰田零售份额分别为15.0%、14.3%、14.4%[182] - 2023 - 2025财年欧洲市场丰田零售份额分别为7.3%、6.7%、6.8%[182] - 2023 - 2025财年亚洲(不含中国)市场丰田零售份额分别为12.8%、12.8%、13.1%[182] - 2024年中国市场总销量达2628万辆,为2023年的101.1%;丰田新车销量177万辆,为2023年的93.1%[198] - 2023 - 2025财年公司全球车辆总产量分别为869.4万辆、926.3万辆、904.9万辆[20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2023年开始智能服务的公开推广,包括物流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120] - 2023年开始销售轮椅固定一键系统,还与Joby Aviation合作开展eVTOL相关项目[123] - 2023年开始对从水、未使用食物和其他废物中提取的氢以及生物质等资源制成的碳中和燃料进行验证测试[123] - 2022年开始对重型商用车氢发动机进行基础研究[117] - 2026年将在美国本地生产三排座SUV,2024年在北京车展推出bZ3C和bZ3X,2025年在中国推出bZ3X[126] - 2023财年公司推出全新皇冠、普锐斯、GR Corolla、全新雷克萨斯RZ等车型[175] - 2024财年公司推出全新埃尔法和威尔法、世纪系列新车型、Hilux Champ IMV 0、全新雷克萨斯LBX等车型[176] - 2025财年公司推出新兰德酷路泽250系列、皇冠Estate、高性能版雷克萨斯LBX MORIZO PR等车型[177] 各地区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日本销售网络有231家经销商,约10万员工,约4300个销售和服务网点[208]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在约204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约168家经销商销售车辆[21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将向丰田工业要约收购方的母公司投资7060亿日元,购买非投票优先股,优先股股息率为8.6%(复利)[65] - 公司计划要约收购最多1,192,331,020股自身普通股,要约收购价格预计较特定价格低10%,且不超过2,691日元[65] - 公司计划注销12亿股库存股,注销时间为要约收购自身股份结算季度的最后一天[65] - 丰田预计到2050年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实现碳中和[96] - 丰田计划到2030年将全球销售车辆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9年减少33%以上,到2035年减少50%以上[101] - 2025年6月10日,丰田旗下日野与三菱扶桑卡车和客车公司及其母公司戴姆勒卡车达成业务整合协议,预计2026年4月1日生效[68] - 新一代BEV续航里程将比当前bZ4X翻倍,BEV生产线流程数量将减半,全球工厂计划2035年实现碳中和[113][114] - TNGA使单车开发成本和内部生产投资减半,公司将依托1000万辆销售和收入基础支持BEV开发团队[115] - PHEV将提高电池效率,使EV模式续航超200km,重新定位为“实用BEV”[116] - “AREA 35”项目通过日本10家工厂试运行,产生相当于三个车型重新设计项目的开发效率[142] - 公司计划在北美电池制造公司新增八条电池生产线,目标达到十条BEV/PHEV电池生产线,年产能超30GWh[189] - 2021年12月14日,公司宣布将2030年纯电动汽车(BEV)年销售基线从200万辆提高到350万辆[215] - 2022年8月,公司宣布将在日本和美国投资高达7300亿日元用于供应BEV汽车电池,目标是在2024 - 2026年开始电池生产,通过该投资将提高产能达40吉瓦时[216] - 2023年5月,公司宣布将在美国电池制造工厂再投资21亿美元用于新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持未来扩张[216] - 2023年4月7日,公司宣布将扩大现有BEV产品线,目标是到2026年推出10款新BEV车型,并设定到2026年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BEV年销量达到150万辆的目标[217] - 公司计划在2026年推出下一代BEV,使用效率更高的电池,续航里程相比当前bZ4X翻倍[21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2025财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3%[25] - 2022年3月日野汽车、2023年4月大发汽车分别宣布车辆型号认证问题[30] - 2024年1月26日丰田按日本国土交通省指示调查部分车型认证申请,确认自2014年起7款车型测试方法不符政府标准并于5月31日报告[31] - 2024年7月丰田就车型认证申请收到日本国土交通省整改命令,现场调查发现8起涉及7辆车不符合标准的新案例[31] - 2024年8月丰田向日本国土交通省提交防止此类行为再次发生的措施报告[31] - 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进步可能导致行业重组,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等[23] - 全球汽车行业需求波动大,需求受经济、社会、政治等因素影响,可能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等[24] - 公司未来成功取决于能否及时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否则可能降低市场份额和销售业绩[27] - 公司依赖供应商提供物资,供应问题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生产交付延迟或暂停,影响财务状况等[33] - 公司运营受汇率和利率波动影响,虽采取措施但仍可能产生负面影响[4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丰田工业持有公司9.16%的流通普通股[60] - 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导致零部件生产成本上升,若公司无法将成本转嫁给客户,盈利能力将受负面影响[48][49] - 金融市场低迷可能影响公司筹集资金的能力,若无法及时筹集必要资金,公司财务状况等可能受不利影响[50] - 公司需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可能产生重大成本,还可能限制业务运营,对财务状况等产生不利影响[51] - 公司可能面临各种法律诉讼,未决法律诉讼的负面结果可能影响公司声誉、财务状况等[55] - 全球经济在2025财年保持约3%的增长率[77] - 公司拥有支持每年约1000万辆销售的价值链[129] - 公司为解决认证问题,将“Legal Supervisors”人数从13人增加到约40人,投资超250个项目用于设备购置[150][149] - 公司对丰田集团17家关键子公司进行多视角内部审计,审计时间超常规两倍[167] - 公司为防止认证问题复发,短期有14项预防措施,中期要改善文化,长期要推动公私认证系统变革[153] - 2024年6月公司成立“Governance Risk Compliance Meeting”处理管理问题,“Sustainability Meeting”评估可持续管理主题[166] - 公司加强与大发、日野和丰田工业的协调,优先防止问题复发[165] - 公司通过TPS自学活动促进集团企业文化改善,加强高层与员工多层沟通[162] - 2025年6月10日,丰田旗下日野与三菱扶桑卡车和客车公司及其母公司戴姆勒卡车达成业务整合协议,预计2026年4月1日生效[68] - 新一代BEV续航里程将比当前bZ4X翻倍,BEV生产线流程数量将减半,全球工厂计划2035年实现碳中和[113][114] - TNGA使单车开发成本和内部生产投资减半,公司将依托1000万辆销售和收入基础支持BEV开发团队[115] - PHEV将提高电池效率,使EV模式续航超200km,重新定位为“实用BEV”[116] - “AREA 35”项目通过日本10家工厂试运行,产生相当于三个车型重新设计项目的开发效率[142]
Toyota(TM) - 2025 Q4 - Annual Report
2025-06-18 18:02
This document has been translated from the Japanese original for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In the event of any discrepancy between this translated document and the Japanese original, the Japanese original shall prevail. TMC has positioned the sustainable growth and the stable long-term growth of corporate value as priority management issues. Believing that in carrying this out, it is essential that it both builds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all stakeholders, including shareholders and customers as well as bu ...
汽车早餐 | 广汽丰田联合华为、Momenta、小米打造AI生态圈;长安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下线应用;哪吒通知员工居家办公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3 09:11
国内政策与行业动态 - 中央网信办将"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列为年度十大经济金融谣言之一 相关部门强调将严厉打击涉企侵权乱象以维护市场秩序 [2] - 杭州出台智能网联车辆创新管理办法 要求建立多层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2025年7月起施行 各区县需加强财政支持并完善路侧基础设施 [3] - 深圳市计划整合资源加速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目标建设国家级试验区和综合示范区 [4] - 广西推出消费提振方案 扩大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至国四标准燃油车 2025年目标拉动重点商品销售380亿元 更新4700辆老旧货车及1100辆新能源公交相关车辆 [5] 国际车企动向 - 丰田副社长公开支持日野汽车与三菱扶桑卡客车合并 强调与戴姆勒集团在客户优先和区域深耕方面达成共识 [6] - 特斯拉CEO马斯克敦促欧盟加快FSD技术审批 称延迟批准将损害欧洲交通安全 Autopilot技术可减少四倍交通伤害 [7] - 极星汽车聚焦法国市场重启扩张 计划2024年实现交付 未来布局中欧及拉丁美洲 [7] 车企技术与产品进展 - 广汽丰田联合华为/Momenta/小米构建AI生态 铂智7车型首发鸿蒙座舱+华为电机 铂智3X全球首搭Momenta飞轮大模型 未来将接入小米智能硬件生态 [8] - 长安汽车宣布十年内投入超2000亿元发展新兴领域 计划2025年完成飞行汽车试飞 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应用 [9] - 小鹏全系车型标配L2辅助驾驶 新车型G7预售46分钟订单破1万辆 预售价23.58万元起 计划2025年在香港推出智能驾驶车型 [9] - 广汽飞行汽车GOVY AirCab开启预订 售价≤168万元 拟2026年底交付 2024年启动粤港澳示范运营 [10] - 腾势Z9三幅式运动方向盘6月20日后陆续交付 采用用户共创开发模式 [12] 企业运营动态 - 哪吒汽车总部启动居家办公 董事长方运舟已前往桐乡 办公室门禁失效需报备搬离 [11]
Toyota Indiana Celebrates 1-Millionth Hybrid
Prnewswire· 2025-06-12 23:00
里程碑事件 - 丰田印第安纳工厂庆祝第100万辆混合动力车型下线,车型为2025款Wind Chill Pearl色丰田Sienna Platinum [1] - Sienna自2003年起在该工厂生产,最新全混动版本由7,650名员工制造,EPA综合油耗达36英里/加仑 [1] - 该车型在2025年J D Power车辆可靠性研究中获小型货车类别第一名 [2] 销售与市场表现 - 2025年5月Sienna销量同比增长超95%,混动车型占丰田当月总销量近50% [3] - 混动Sienna持续成为丰田产品线中最畅销车型之一 [3] 电动化战略 - 公司提供32款电动化车型选择,全混动Sienna体现对电气化的承诺 [3][6] - 北卡罗来纳州工厂将于2025年春季开始生产电动车电池 [6] - 电动化产品组合助力公司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 [3] 生产与投资 - 丰田印第安纳工厂累计投资达80亿美元,自1996年以来向当地组织捐赠超5,400万美元 [4] - 公司在美国拥有11家制造厂,累计生产超3,500万辆汽车,直接雇佣4.8万人 [6] 行业影响 - 公司通过Toyota和Lexus品牌及1,500家经销商推动可持续移动解决方案 [5] - 推出线上/线下工厂参观项目,展示先进制造技术以吸引人才 [7]
金十图示:2025年06月12日(周四)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6-12 11:11
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市值排名 - 特斯拉以10514.18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较昨日增长10.5亿美元 [3] - 丰田汽车以2389.73亿美元排名第二,但市值减少34.67亿美元 [3] - 小米汽车以1775.51亿美元位列第三,市值增加10.24亿美元 [3] - 比亚迪以1546.14亿美元排名第四,市值减少26.58亿美元 [3] - 法拉利以859.63亿美元排名第五,市值减少7.11亿美元 [3] 股价表现 - 特斯拉股价为326.43美元,涨幅显著 [3] - 法拉利股价最高,达482.39美元,但市值下降 [3] - 小米汽车股价仅为6.88美元,但市值增长显著 [3] - 比亚迪股价为49.52美元,市值下降 [3] - 梅赛德斯奔驰股价为59.94美元,市值微降0.98亿美元 [3] 市值增长与下降 - 通用汽车市值增长9.03亿美元至479.47亿美元 [4] - 现代汽车市值增长4.57亿美元至358.96亿美元 [4] - 江淮汽车市值增长7.23亿美元至134.78亿美元 [5] - 丰田汽车市值下降34.67亿美元至2389.73亿美元 [3] - 比亚迪市值下降26.58亿美元至1546.14亿美元 [3] 其他值得关注的汽车制造商 - 保时捷市值441.1亿美元,增长1.45亿美元 [4] - 理想汽车市值304.73亿美元,增长3.38亿美元 [4] - 赛力斯市值301.99亿美元,下降1.61亿美元 [4] - 斯特兰蒂斯市值297.83亿美元,下降3.46亿美元 [4] - 小鹏汽车市值198.15亿美元,下降0.48亿美元 [4] 市值较低的汽车制造商 - 日产市值87.43亿美元,下降0.97亿美元 [5] - VinFast Auto市值83.26亿美元,增长1.17亿美元 [5] - Leapmotor市值80.84亿美元,下降1.34亿美元 [5] - Zeekr市值67.39亿美元,增长0.69亿美元 [5] - 路西德汽车市值66.5亿美元,下降0.31亿美元 [5]
“60天”的承诺:汽车供应链告别“无息融资”时代?
36氪· 2025-06-12 09:17
行业支付账期问题 - 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头部新能源车企联合承诺将供应商采购款项支付周期控制在60天以内[1] - 长期以来车企利用强势地位通过商业承兑汇票延长支付周期,形成"无息贷款"资金池[1] - 供应商被迫承担贴现成本,如100万汇票贴现后仅得97万,3万成为额外负担[3] 供应链传导效应 - 一级供应商拖欠导致二级、三级供应商连锁反应,形成"三角债"困境[3] - 中小企业议价能力弱,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3] - 扭曲商业信用,抑制供应链创新活力[3] 财务风险与核查难度 - 长账期增加信用风险,商业承兑汇票坏账评估难度大[4] - 供应商流动性脆弱,持续经营能力受质疑[4] - 复杂应收账款核查成本转嫁给利润微薄的供应商[4] 执行细节待观察 - 60天计算起点不明确(货物送达/发票开具/质检审批)[4] - 支付形式未说明(现金/短期承兑汇票)[6] - 可能通过质量罚款等名目变相挤压供应商利润[6] 国际车企最佳实践 - 特斯拉采用30-45天快速支付锁定战略资源[6] - 丰田"精益生产"将供应商视为命运共同体[8] - 通用汽车保持30天支付周期保障供应链稳定[8] 行业变革方向 - 头部车企可借此巩固供应链优势[9] - 弱势车企面临"戒断反应"可能加速淘汰[9] - 需建立双向信任机制,将供应商视为合作伙伴[11] - 健康供应链将促进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