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不如意 普拉达CEO离职
北京商报· 2025-06-24 00:16
人事变动 - 普拉达品牌CEO詹弗兰科·达蒂斯将于本月底离职,由集团CEO安德里亚·格拉暂代其职 [1] - 达蒂斯2022年1月加入公司,是首位非家族背景CEO,曾主导中美市场扩张及新品类开发 [1] - 奢侈品行业近期管理层调整频繁,开云集团、LVMH等巨头也出现核心岗位更迭 [1] 业绩表现 - 普拉达品牌2024年收入增长4%,2025年一季度零增长,低于市场预期 [2] - Miu Miu表现强劲,2024年零售销售额同比增93%,2025年一季度增速达60% [2] - 普拉达品牌销售额增长率从2021年44%逐年收窄至2024年4%,Miu Miu同期从22%跃升至93% [2] - Miu Miu零售销售净额占比从2023年一季度21.8%升至2024年一季度31%,普拉达品牌占比下降9.1个百分点至68% [2] - 集团计划2025年将Miu Miu门店面积增加10%-15%,净增10-15家店,普拉达品牌门店面积增5%-10% [2] 战略收购 - 普拉达集团2024年4月以12.5亿欧元收购范思哲,扩大品牌矩阵 [3] - 管理层认为范思哲具有互补潜力,但部分投资者担忧其短期可能成为负担 [3] - 分析师指出整合范思哲需大量资金、管理层重视及短期牺牲,多品牌策略在行业下行期分散风险效果有限 [3] 行业趋势 - 2025-2027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预计每年仅增长2%-4%,2025年增速或低于4% [4] - 行业低增速背景下,收购优质资产成为机会,范思哲整合效果与品牌协同效应受市场关注 [5]
曹操出行:拟募资18.5亿港元,4年亏超80亿
和讯网· 2025-06-24 00:14
公司概况 - 曹操出行在网约车市场份额为5.4%,位列行业第二 [1] - 公司将以200亿元发行市值登陆港股,成为李书福控制的第11家上市企业 [1] - 采用"公车公营+定制车"的B2C模式运营 [1] - 2024年收入146.6亿元,同比增长37%,亏损收窄至12.5亿元 [1] - 过去四年累计亏损约81亿元 [1] 股权结构 - 李书福为实际控制人,表决权超过88% [1] - IPO前556名员工获得股权激励,人均持股市值354万元 [1][1] - 苏州两级国资B轮投资后,公司总部从杭州迁至苏州 [1][1] 财务表现 - 2024年借款总额高,账上现金仅1.59亿元,流动性紧张 [1] - 发行市销率约1.4倍,与嘀嗒出行当前估值相近 [1] - 收入主要来自出行服务,车辆租赁和销售占比提升但毛利率低 [1] - 司机收入和补贴是最大成本项 [1] - 自有车辆折旧、车服和电池服务成本高,侵蚀毛利率 [1] 运营模式 - 85%订单GTV来自聚合平台,需支付超过7%的佣金费率 [1] - 二线城市贡献58%的GTV [1] - 采用重资产运营模式,定制车折旧和维护费用高 [1] - 总获客成本增幅高于GTV增幅,烧钱获客效应减弱 [1] 行业格局 - 网约车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滴滴占据70%以上份额 [1] - 曹操出行市场份额5.4%,仅比T3出行多0.1个百分点 [1] - T3出行融资规模远超曹操出行,其第二位置不稳固 [1] IPO详情 - 6月17日启动招股,拟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 [1] - 预计发行4418万股,每股41.94港元,募资18.5亿港元 [1] - 截至6月19日已录得近12亿港元孖展认购,超购5.4倍 [1] - 六家基石投资者将出资9.52亿港元,认购2264万余股 [1] - IPO募资将用于改进服务、推广定制车及偿还债务 [1] 吉利系企业情况 - "吉利系"11家上市企业中6家亏损 [1] - 极星汽车2024年亏损147亿元,路特斯和极氪汽车分别亏损79亿、64亿元 [1] - 吉利汽车2024年营收超2400亿元,净利润166亿元 [1] - 极氪汽车收入759亿元,亏损64.2亿元 [1] - 极星汽车营收146亿元,亏损超147亿元 [1]
友邦保险(01299.HK)6月23日回购2.04亿港元,已连续33日回购
证券时报网· 2025-06-23 23:08
友邦保险回购动态 - 6月23日以每股66 650港元至68 650港元回购300万股 金额达2 04亿港元 当日收盘价68 450港元 上涨0 88% 成交额14 41亿港元 [2] - 自5月8日起连续33日回购 累计回购9799 48万股 金额64 68亿港元 期间股价累计上涨13 12% [2] - 今年以来累计回购70次 合计2 41亿股 总金额141 54亿港元 [2] 近期回购明细 - 6月20日回购325 86万股 价格区间67 000-68 100港元 金额2 20亿港元 [2] - 6月19日回购140万股 价格区间66 600-68 250港元 金额9409 97万港元 [2] - 6月18日回购521 10万股 价格区间67 700-68 650港元 金额3 54亿港元 [2] - 6月17日回购350万股 价格区间68 600-69 250港元 金额2 41亿港元 [2] - 6月16日回购350万股 价格区间68 150-69 650港元 金额2 41亿港元 [2] 历史回购数据 - 5月30日回购815 38万股 价格区间65 050-65 700港元 金额5 34亿港元 [2] - 5月28日回购818万股 价格区间63 150-64 950港元 金额5 21亿港元 [3] - 5月8日回购500万股 价格区间60 600-61 600港元 金额3 06亿港元 [3] - 4月29日回购625 92万股 价格区间54 250-55 350港元 金额3 43亿港元 [3] - 2月7日回购721 42万股 价格区间52 650-53 450港元 金额3 83亿港元 [4] 股价表现 - 6月23日收盘价68 450港元 较前日上涨0 88% [2] - 5月8日至6月23日期间累计涨幅达13 12% [2] - 单日最高成交额出现在6月23日达14 41亿港元 [2]
堃博医疗-B(02216.HK):核心产品BroncAblate®智衡®肺部射频消融系统主机在中国获批上市
格隆汇· 2025-06-23 22:58
产品获批上市 - 公司核心产品BroncAblate智衡肺部射频消融系统主机部分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1] - 该系统为全球首款经自然腔道(支气管)射频消融肺癌治疗器械[1] - 此前BroncAblate智衡导管已于2025年4月在中国获批上市[1] 产品技术特点 - BroncAblate智衡系统是全球首款通过大规模、高质量临床研究确证的经自然腔道肺癌射频消融介入治疗器械[1] - 系统主机能够实时监控消融区域靶组织温度、阻抗等状态[1] - 消融进程同步可视化,可实现智能调节输出功率[1] - 射频能量输出稳定、可控,精准覆盖病灶范围[1] - 通过盐水灌注有效降低阻抗,经自然腔道将射频能量精准送达肺部肿瘤病灶中心[2] 临床优势 - 患者可获得更小损伤、更少并发症的消融疗效[1] - 提供创伤更小、获益更佳的肺部肿瘤精准靶向超微创介入疗法[2] - 成功填补了该领域的全球空白[2] 商业化进展 - 随着主机获批,BroncAblate智衡肺部射频消融系统正式进入商业化进程[1]
蒙牛乳业(02319.HK)连续3日回购,累计回购130.00万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6-23 22:58
蒙牛乳业股票回购动态 - 6月23日以每股15 980港元至16 080港元回购50万股,金额达802 43万港元,当日收盘价16 080港元下跌1 47%,成交额3 69亿港元 [2] - 自6月19日起连续3日回购合计130万股,累计金额2100 78万港元,期间股价累计下跌4 29% [2] - 2025年以来累计进行46次回购,合计975 2万股,总金额达1 71亿港元 [2] 近期回购交易明细 - 6月20日回购40万股,价格区间16 220-16 340港元,金额650 93万港元 [2] - 6月19日回购40万股,价格区间16 160-16 200港元,金额647 42万港元 [2] - 6月11日回购8万股,价格区间17 980-18 120港元,金额144 33万港元 [2] 历史回购价格趋势 - 5月回购价格普遍高于18港元,如5月8日回购价18 840-19 100港元 [3] - 4月回购价格多维持在19港元上方,4月22日回购价19 100-19 300港元 [3] - 1月回购价格最低至14 860港元(1月16日),最高达17 020港元(1月2日) [3] 回购规模变化 - 单次最大回购发生在4月7日,回购80万股金额1428 82万港元 [3] - 最小单次回购为5月6日仅2万股,金额39 8万港元 [3] - 30万股级别回购共出现5次,主要分布在1月和4月 [3]
第四代核电技术代表 ,钍基熔盐堆重塑能源结
选股宝· 2025-06-23 22:36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在甘肃省武威市的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这是全球唯一运行的钍基熔盐堆,标志着第四代核电技术取得关键突破[1] - 钍基熔盐堆曾被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认为"过于复杂而极难实现",西方国家研究50多年未突破[1] - 中国规划到2035年建成5-10座商用钍基熔盐堆[1] 技术优势 - 钍资源储量是铀的3-4倍,中国钍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内蒙古白云鄂博矿的钍储量可供国内使用上千年[1] - 钍基熔盐堆具有"被动安全"特性和"边发电边换料"能力,运行灵活性远超固态燃料反应堆[1] - 熔盐堆具有小型化潜力,可制成集装箱式移动反应堆,为航天探测提供能源,并优化核潜艇和航母布局[1] 战略意义 - 钍基熔盐堆利用国内丰富钍资源,可建立独立自主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摆脱对进口铀矿的依赖[1] - 该技术有助于重塑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战略自主[1] 相关公司 - 宝色股份参与中科院"钍基熔盐堆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项目,承制主容器、堆内支撑装置等核心设备,突破高温熔盐腐蚀防护技术[2] - 海陆重工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熔盐换热器等产品应用于钍基熔盐堆项目,并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实验堆安全专设设备[2]
中华交易服务中国香港内地指数上涨0.77%,前十大权重包含小米集团-W等
金融界· 2025-06-23 22:20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低开高走 中华香港内地指数上涨0.77%报6514.39点 成交额652.46亿元 [1] - 中华香港内地指数近一个月下跌1.71% 近三个月下跌6.15% 年至今上涨15.49% [1] - 中华跨境指数系列包含中华120、中华A80、中华香港内地指数及中华280 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 基点2000.0点 [1] 权重构成 - 十大权重股依次为:腾讯控股(9.95%)、阿里巴巴-W(9.65%)、小米集团-W(8.55%)、建设银行(8.05%)、美团-W(6.89%)、工商银行(4.68%)、中国移动(4.57%)、比亚迪股份(3.99%)、网易-S(3.45%)、京东集团-SW(3.39%) [1] - 持仓市场板块中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2] 行业分布 - 可选消费占比31.65% 金融占比22.70% 通信服务占比21.96% 信息技术占比10.92% [2] - 能源占比5.83% 医药卫生占比2.66% 房地产占比2.36% 主要消费占比0.99% 工业占比0.56% 原材料占比0.38% [2]
莎莎国际“退场”,平价美妆零售商日子不好过
北京商报· 2025-06-23 21:48
公司动态 - 莎莎国际将于6月24日前关闭所有中国内地线下门店,彻底退出中国内地线下市场[1][3] - 公司2025财年年报已预告将在6月30日前关闭中国内地剩余门店[4] - 关闭线下门店原因是线上业务占比超过80%,线下无法达到规模经济效益[4] - 公司否认彻底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将集中资源发展线上业务,并考虑以批发形式与内地零售商合作[5] - 近年来持续收缩线下门店,2025财年关闭14家中国内地门店,2019年退出新加坡市场[5] 公司历史与业绩 - 公司成立于1978年香港,1997年上市,2005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5] - 巅峰时期全球门店超200家,中国内地达77家门店[5] - 2011财年前营收约40亿港元,2012财年跃升至64亿港元,2015财年达89亿港元[8] - 2025财年营收降至39亿港元,仅为巅峰时期一半[8] - 2021年才开始布局线上渠道,包括自营官网、微信小程序、抖音平台等[9] 商业模式与竞争 - 起步定位大牌代理,产品价格比原价低20%-50%,销售逾600个品牌[6] - 凭借高性价比和多品牌优势曾跻身行业前列[6][7] - 线上布局过晚,2015年业绩波动但2021年才开始重视线上[9] - 与卓悦、屈臣氏等传统美妆零售商同样面临困境[10][11] - 屈臣氏2024年中国美容保健产品收益135.08亿港元,同比下滑17.9%[11] 行业趋势 - 新兴美妆零售商如话梅、调色师崛起,调色师已开超100家门店[11] - 新兴零售商通过细分领域和潮牌合作吸引年轻消费者[11] - 行业建议传统零售商突破"传统零售"定位,挖掘新消费群体需求[11] - 屈臣氏推行"O+O"策略,莎莎国际加快数码系统升级[12] - 公司计划引入美肌保健等热门小分类产品以适应市场潮流[12]
现代牧业:预期上半年净亏损8亿-10亿元,相信原料奶市场将趋于平衡
财经网· 2025-06-23 21:37
公司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8亿元至10亿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2.07亿元 [1] - 乳牛公平值重估亏损预计16.5亿元至18.5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5亿元至7亿元 [2] - 现金EBITDA预计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 [1] 行业市场状况 - 国内原料奶市场供过于求,售价较2024年同期大幅下降 [1] - 乳品消费需求有望回暖,原料奶市场将趋于平衡,售价有望回升 [2] 公司运营策略 - 主动淘汰低产低效牛隻,成乳牛占比提升至53%,平均年化成乳牛单产突破13吨/头 [2] - 通过大宗商品采购策略和成本控制措施,公斤奶销售成本减少0.22元/公斤以上 [1] - 原料奶销售量预计增长约10% [1] 资产与现金流 - 乳牛公平值重估损失为非现金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和持续经营 [2]
先声药业:与瑞士Idorsia公司合作的抗失眠创新药达利雷生在中国获批
财经网· 2025-06-23 20:08
产品获批与机制优势 - 先声药业与瑞士Idorsia公司合作的抗失眠创新药达利雷生(商品名:科唯可®)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失眠且未被列为精神药品管制[1] - 达利雷生靶向下丘脑食欲素通路(传统药物靶向GABA受体),通过阻止食欲素神经肽与受体结合降低食欲素水平,诱导自然睡眠且不改变睡眠结构[1] - Ⅲ期临床数据显示:达利雷生显著缩短入睡用时、减少觉醒时间(后半夜改善突出),主观总睡眠时间延长优于安慰剂组,无严重不良反应或成瘾性报告[1] 全球市场地位与合作条款 - 达利雷生由Idorsia研发,已在美、英、日等11国获批,是欧洲药品管理局唯一批准的改善日间功能的DORA类失眠药[2] - 先声药业2022年11月获大中华区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2025年6月补充协议调整条款:一次性支付5000万美元现金并降低销售里程碑付款及特许权使用费率[2] 商业化潜力与患者获益 - 达利雷生非管制属性提升患者获取便利性,支持长期用药[1] - 独特机制兼顾夜间睡眠质量与日间功能改善,形成疗效与安全性双重壁垒[1] - 协议修订旨在加速商业化进程,扩大患者覆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