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W:新品周期开启,智能化逻辑延续
平安证券· 2024-11-20 14:03
投资评级 - 小鹏汽车-W(9868 HK)的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2] 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2024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1 0亿元 同比增长18 4% 环比增长24 5% 三季度亏损18 1亿元 同比收窄53 5% 环比扩大40 7% 截至三季度末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储备达到357 5亿元[5] - 三季度交付新车46533台 同比增长16 3% 环比增长54 0% 超过交付指引 汽车销售收入88 0亿元 单车营收18 9万元 环比下降3 7万元 主要由于M03销量占比提升[5] - 三季度汽车销售业务毛利率8 6% 同比提升14 7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2 2个百分点 主要由于持续降本 P5减值影响减弱 海外车型销量占比提升[5] - 三季度服务及其他收入13 1亿元 同比增长90 7% 环比增长1 1% 毛利率60 1% 环比提升5 9个百分点 主要来自与大众合作的技术研发服务收入[6] - 2024年四季度交付指引为8 7万~9 1万台 同比增长44 6%~51 3% 预计四季度总营收153亿~162亿元 同比增长17 2%~24 1% 预计11月 12月交付量将超过3万台[5] - 2025年将进入强产品周期 计划至少推出4款新车 增程车型纯电续航超过400公里 具备5C充电效率 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400公里 预计将进一步扩展用户群体[10] 财务数据 - 2024年三季度总市值911 57亿元 每股净资产16 86元 资产负债率58 10%[3] - 2024年三季度整体毛利率15 3%[6] - 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为414亿 781亿 1029亿元 对应净利润预测分别为-61亿 -17亿 +14亿元[10] - 2024~2026年毛利率预测为14 1% 16 5% 17 6% 净利率预测为-14 7% -2 2% 1 4% ROE预测为-20 2% -5 9% 4 7%[7] - 2024~2026年EPS预测为-3 21元 -0 89元 0 74元 P E预测为-15 0倍 -54 1倍 64 8倍 P B预测为3 0倍 3 2倍 3 0倍[7] 产品与市场 - M03凭借低价优势 使得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逐步摆脱销量低迷的局面 P7+是首款搭载"AI鹰眼视觉"智驾方案的车型 两款热销车型的推出 使公司逐步走出2022年G9失利造成的困难时期[6] - 2025年将推出增程车型 预计将进一步扩展用户群体 看好增程车型推出后对公司销量的提振[10]
珍酒李渡:战略引领,求稳提质
国泰君安· 2024-11-20 14:02
报告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1][3] 报告核心观点 - 考虑24H2起白酒进入产业调整期,中高档及以上价位带面临压力,下调公司2024 - 26年经调整EPS[1] - Q3行业降速,公司坚持品质经营,主动放慢渠道进度,注重结构和盈利。主品牌珍酒通过升级、扩产等实现优能优品,珍十五再度获得专业赛事认可并将推出升级后的四代珍十五;珍三十独立事业部运营后将以流通渠道开发为目标;高档酒定位独特、渠道竞争相对较小,预计仍保持较快增长。第二品牌李渡当前仍处于省内拓价位带、省外做市场阶段,预计延续此前趋势、增速快于集团整体[1] - 强化品牌力,拔高市场形象。体验式营销是重要抓手,2024年升级国之珍宴品鉴会、打造位于长沙的1912珍酒美食研究所等;除常规广告投放外还发力体育营销,2024年8 - 9月先后邀请李发彬、田亮等前往酒厂活动[1] - 产能及渠道建设蓄力未来增长。2019年以来积极推进自产替代外购,产能快速提升,2024年珍酒新增投产3000吨,产能达4.4万吨、储能接近10万吨。同时2024年以来公司渠道体系逐步完善,核心是双渠道增长及渠道精细化运营[1] 财务相关 - 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856、7030、7383(单位:百万人民币),增速分别为0.6%、4.4%、6.3%;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1666、1759、1872(单位:百万人民币),增速分别为2.7%、5.6%、6.4%;PE分别为12.20、11.55、10.85[4] - 52周内股价区间为5.71 - 11.72港元,当前股本为3389百万股,当前市值为21992百万港元[7] 可比公司相关 - 与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多家可比公司相比,在总市值、EPS、CAGR、PE、PEG、PS等方面各有差异[11]
阿里巴巴-W:FY2025Q2季报点评:归母净利润超预期,主业EBITA Margin有所下滑
东吴证券· 2024-11-20 12:45
分组1 -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买入(维持)[1][3] - 报告的核心观点:2025财年Q2,阿里巴巴-W营收增长略低于预期,盈利水平同比下降,但GMV增长超预期,考虑到淘天业务和国际业务投入较高,整体EBITA Margin仍处于恢复阶段,维持盈利预测和买入评级[1][2][3] 分组2 - 营收增长低于预期,盈利水平同比下降:2025财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5亿元(yoy+5%),低于彭博一致预期;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归母净利润365亿元(yoy-9%),高于彭博一致预期[1][18] - 淘天GMV健康增长,EBITA Margin有所下滑:本季度淘天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2%,88VIP会员数超4600万,GMV有所增长,但EBITA Margin同比下降3.17pct至45.04%[2][25] - 业务调整下多集团经营稳健,坚定电商+AI两大战略核心:FY25Q2国际数字商业收入超预期,Choice增长强劲,本地生活业务亏损大幅缩窄,阿里云公有云产品双位数增长,AI相关产品三位数高速增长[31][30]
吉利汽车:2024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符合预期,品牌合并提升战略协同
东吴证券· 2024-11-20 12: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吉利汽车2024年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品牌合并提升战略协同[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营业总收入:2022年为1485.65亿元,2023年为1798.46亿元,2024年预计为2508.09亿元,2025年预计为3160.50亿元,2026年预计为3445.20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45.63%、21.06%、39.46%、26.01%、9.01%[1] - 归母净利润:2022年为52.60亿元,2023年为53.08亿元,2024年预计为168.16亿元,2025年预计为135.75亿元,2026年预计为159.88亿元。同比变化分别为8.52%、0.91%、216.78%、-19.27%、17.78%[1] - EPS-最新摊薄:2022年为0.52元/股,2023年为0.53元/股,2024年预计为1.67元/股,2025年预计为1.35元/股,2026年预计为1.59元/股[1] - P/E(现价&最新摊薄):2022年为24.21倍,2023年为23.99倍,2024年预计为7.57倍,2025年预计为9.38倍,2026年预计为7.97倍[1] 投资要点 - 2024年三季报:单季度营收603.78亿元,同比增长20.5%,环比增长9.8%;净利润24.55亿元,同比增长92.4%,环比下降72.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股东溢利为27.6亿元,表现符合市场预期[2] - Q3业绩扣除一次性因素影响后符合预期:总销量53.4万台,同比增长18.7%,环比增长11.3%;极氪Q3营收183.6亿元,同比增长31.9%,环比下降8.3%;极氪Q3销量5.5万辆,同比增长51.1%,环比增长0.4%;2024Q3毛利率为15.6%,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24Q3销售费用率/行政费用率分别为4.47%/5.82%,同比分别下降1.7/0.5个百分点,环比分别下降0.9/1.2个百分点;24Q3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92.4%,环比下降72.8%;极氪2024Q3净利0.08亿元,扭亏为盈,单车净利润0.02万元[3] - 吉利购买极氪股份:上市公司主体现金支付58.35亿元收购极氪11.3%股权,收购完成后吉利汽车将持有极氪62.8%的股权。极氪购买领克股份:极氪支付36亿元收购吉利控股持有的领克20%股权&支付54亿元收购沃尔沃持有的领克30%股权,同时极氪将对领克增资,收购完成后极氪合计持有领克51%股权,后续领克业绩将并表。合并后可提升集团内战略协同和业务整合,消除同业竞争,减少重复投入,销售网络互补,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成本竞争力[4]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银河新车型终端反馈较佳,上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期至168/136/160亿元,对应PE分别为8/9/8倍,维持吉利汽车"买入"评级[4] 市场数据 - 收盘价:13.60港元[7] - 一年最低/最高价:7.24/15.54港元[7] - 市净率:1.54倍[7] - 港股流通市值:1369.45亿港元[7]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8.81元[8] - 资产负债率:54.23%[8] - 总股本/流通股本:100.69亿股[8] 主要财务比率 - 每股收益:2023年为0.53元,2024年预计为1.67元,2025年预计为1.35元,2026年预计为1.59元[14] - 每股净资产:2023年为8.00元,2024年预计为9.67元,2025年预计为11.01元,2026年预计为12.60元[14] - ROIC:2023年为4.95%,2024年预计为13.96%,2025年预计为8.08%,2026年预计为9.44%[14] - ROE:2023年为6.59%,2024年预计为17.28%,2025年预计为12.24%,2026年预计为12.60%[14] - 毛利率:2023年为15.30%,2024年预计为16.00%,2025年预计为16.50%,2026年预计为17.00%[14] - 销售净利率:2023年为2.96%,2024年预计为6.70%,2025年预计为4.30%,2026年预计为4.64%[14] - 资产负债率:2023年为55.79%,2024年预计为59.53%,2025年预计为61.75%,2026年预计为60.65%[14] - 收入增长率:2023年为21.06%,2024年预计为39.46%,2025年预计为26.01%,2026年预计为9.01%[14] -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023年为0.91%,2024年预计为216.78%,2025年预计为-19.27%,2026年预计为17.78%[14] - P/E:2023年为23.99倍,2024年预计为7.57倍,2025年预计为9.38倍,2026年预计为7.97倍[14] - P/B:2023年为1.58倍,2024年预计为1.31倍,2025年预计为1.15倍,2026年预计为1.00倍[14] - EV/EBITDA:2023年为3.89倍,2024年预计为1.63倍,2025年预计为0.01倍,2026年预计为-0.92倍[14]
中广核矿业:低成本铀矿具优势
招银国际· 2024-11-20 12:08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给予中广核矿业(1164 HK)首次覆盖,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2.36港元,潜在升幅为32% [1][3] - 目标价基于3倍净现值(NPV)计算,反映当前铀价上升周期及资源量转化为储量的潜力 [1][15] 核心观点 - 未来10年天然铀需求将受益于核电结构性增长趋势,铀价预计在未来数年保持高企 [1] - 中广核矿业通过合资公司持有哈萨克斯坦四个低成本铀矿,预计2026年盈利较2023年翻倍 [1][7] - 2024年铀价预计为85美元/磅,同比上升30%以上,2025/26年每年上升8% [1][7] 合资公司与矿山 - 中广核矿业持有哈萨克斯坦谢公司(Semizbay-U)和奥公司(Ortalyk)各49%的权益,旗下四个矿山2023年平均开采成本为17-27美元/磅,处于全球偏低水平 [1][30][31] - 谢公司和奥公司2024/25/26年预计贡献权益净利润分别为9.5亿/10亿/11亿港元,同比增长62%/9%/8% [7][12] - 谢矿和伊矿2023年产量分别为407吨和569吨,预计谢矿寿命至2037年,伊矿至2029年 [30] - 中矿和扎矿2023年产量分别为1,513吨和131吨,预计中矿寿命至2033年,扎矿处于初步投产阶段 [31] 财务预测 - 2024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跌11%至4.4亿港元,主要由于哈萨克斯坦政府收紧税收政策,导致1H24所得税支出同比增加2.8倍至2.1亿港元 [1][7] - 2025/26年净利润预计分别增长52%/63%,2026年盈利较2023年翻倍 [1][7] - 2025年铀现货价每上升1%,中广核矿业净利润将上升0.7% [7] 行业与市场 - 全球核电发展带动天然铀需求增长,预计2024-26年国际铀贸易毛利差稳定在每磅1.2美元 [53][54] - 哈萨克斯坦采用原地位浸出法(ISR Mining)开采铀矿,成本低于20美元/磅的产量占全球25%,低成本铀矿产量占比逐年减少,提升低成本生产商竞争力 [41][44] 公司背景 - 中广核矿业成立于2001年,控股股东为中广核集团,持股56.9%,主营铀矿开采和销售,2011年在香港上市 [22] - 公司通过收购哈原工子公司Semizbay-U和Ortalyk的49%股权,获得哈萨克斯坦四个铀矿的包销权 [22][23]
小米集团-W:生态圈加速发展,汽车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国元国际控股· 2024-11-20 11:3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无具体投资评级信息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集团-W(1810.HK)在2024年Q3实现了总收入9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4.4%。公司现金储备升至1516亿元,再创新高。 [4] - 小米品牌所倡导的价值观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可,为小米"人车家"生态培育了厚实的生长土壤。在这种与消费者良好互动的模式下,小米各板块都有望长期保持健康增长,公司估值仍有空间,建议继续积极关注。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手机高端化持续推进,市场份额不断巩固 - 3Q24公司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75亿元,同比增长13.9%,手机出货量4310万台,同比增长3.1%。毛利率为11.7%,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总体保持健康水平。 [7] - 根据Canalys数据,公司连续17个季度排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三,Q3全球市占率为13.8%,在中国大陆地区出货量排名升至第四,市场份额同比上涨1.2个百分点至14.7%。 [7] - Q3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手机出货量在整体手机出货量中的占比达到21.3%,同比提升了3.9个百分点,手机ASP1102元,同比增长10.6%。 [7]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加速增长,互联网用户创历史新高 - 3Q2024公司IoT业务收入为261亿元,同比增长26.3%,毛利率20.8%,创历史新高。 [11] - 空调出货量超过170万台,同比增长55%+;冰箱出货量超81万台,同比增长20%+;洗衣机出货量超48万台,同比增长50%+。 [11] - 到2024年9月,公司全球月活用户创历史新高,达到6.86亿,同比增长10.1%。其中中国大陆月活用户达到1.68亿,同比增长10.6%。 [11] - Q3公司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为85亿元,也创历史新高;毛利率77.5%,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11] 汽车交付量迅速提升,亏损幅度迅速收窄 - 公司智能电动汽车业务Q3收入为97亿元,环比增长52.3%。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收入95亿元,其他的相关业务收入2亿元。 [13] - 汽车业务的毛利率达到17.1%,环比提升1.7个百分点。 [13] - 本季度Xiaomi SU7总计交付量39,790台,平均单价人民币238,650元。今年10月之后,SU7的月交付能力已经突破2万台。 [13] - Xiaomi SU7 Ultra定价81.79万元/台,预计2025年3月发布,预定开启10分钟内小定数量达到3680台。 [13]
吉利汽车:战略聚焦协同加速,巨头蓄势扶摇直上
长江证券· 2024-11-20 11:33
报告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6] 报告核心观点 - 新平台赋能,吉利汽车有望开启产品新时代。GEA架构支撑新车周期,极氪、领克、银河全面向好。各品牌新能源转型顺利推进,规模效应逐步凸显将带来盈利向上弹性。公司燃油车基盘稳固,联营企业创新出海模式持续打开海外新空间。智能电动化转型加速推动混动与电动进入放量期,规模化造就盈利,叠加产品结构升级与降本工作推进,整车强势新周期下盈利具备较大弹性,当前估值仍处低位,持续重点推荐[2][3][5] 公司各发展阶段总结 历史发展复盘 - 吉利汽车成立于1986年,经历了1.0机械时代、2.0时代、3.0精品车时代和4.0科技吉利时代。2024年起,GEA新平台赋能,支撑新车周期,极氪、领克、银河全面向好,有望开启产品新时代[37] 各阶段销量及盈利情况 - **自主SUV腾飞期(2015 - 2017年)**:SUV渗透率快速提升,吉利打造爆款SUV博越+帝豪等拉动销量快速增长,年销量突破百万。此期间营收从302.8亿元提升至929.6亿元,单车收入从5.8万元提升至7.4万元;归母净利润从22.6亿元提升至106.3亿元,单车利润从0.43万元提升至0.85万元[3][53][56] - **新能源转型初期(2021 - 2023年)**:表现一般,3.0时期产品老化叠加新能源转型相对较慢,三挡混动以及CMA架构成本高无法应对国内低成本竞争环境,且国内油车下滑[3] - **新能源转型加速期(2024以来)**:加速转型,品牌定位重构,全新GEA平台带来技术大幅降本,平台赋能开启强势新车周期。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1677亿元,同比+36%,受益规模效应和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提升,归母净利53.9亿(剔除雷诺影响),同比+89.4%[3] 各品牌情况总结 新能源品牌 - **银河**:全新GEA全面兼容纯电、混动等多种能源形式,技术显著降本,电耗低空间大。银河E5首搭GEA架构对标元plus,定价和产品力强劲,上市85天累计交付4万辆,星愿上市16天交付超1万台,银河星舰7上市持续增强新车周期。GEA平台新周期重点放量在明年,持续发力,新车周期势头强劲,带来品牌盈利快速上行[4] - **极氪**:定位高端纯电市场,极氪001和007产品力强势支撑品牌销量,009销量超预期,盈利性好和销量结构改善加速极氪扭亏。极氪7X发布25天,交付突破1万台,极氪MIX上市,持续完善家族产品矩阵[4] - **领克**:新能源转型提振销量,从油改电到全新车型周期,领克08 EM - P、领克07等多款车推动品牌新能源销量持续上行。首款纯电领克Z20欧洲上市,2025款领克03 +正式上市,销量提升有望加速净亏损收窄[4] 燃油车品牌 - 燃油车基盘稳固,联营企业创新出海模式。受益CMA平台赋能,吉利油车产品力持续领先,在8 - 20万价格带燃油车优势明显,国内燃油车合资品牌占比较高,未来自主品牌替代有望持续贡献稳健的销量。集团拥有较为成熟的全球化销售网络及产能,协作机制有望持续拓展市场,并购宝腾汽车股权拓展东南亚汽车市场,与沃尔沃和雷诺品牌协作,加速国内车型向海外导出。同时随着印尼、阿尔及利亚等KD工厂投产,加速海外扩张。同时海外油车毛利率大幅高于国内,出海占比提升,进一步打开海外盈利空间[5]
小鹏汽车-W:新品周期开启,智能化逻辑延续
平安证券· 2024-11-20 11:30
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4] 核心观点 - 新品周期开启,智能化逻辑延续,连续两款热销车型推出一定程度上扭转不利局面,2025年进入强产品周期,增程车型进一步开辟新增量,向上势头较强[10][11][13][14] 公司基本信息 - 行业为汽车,公司网址为www.xiaopeng.com,实际控制人为何小鹏,总股本为1899.19百万股,总市值为911.57亿元,每股净资产为16.86元,资产负债率为58.10%[8] 财务数据 历史财务数据 - 2022 - 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855、30676百万元,YOY分别为28.0%、14.2%,净利润分别为-9139、-10376百万元,YOY分别为-87.9%、-13.5%,毛利率分别为11.5%、1.5%,净利率分别为-34.0%、-33.8%,ROE分别为-24.8%、-28.6%,EPS分别为-4.81、-5.46元,P/E分别为-10.0、-8.8倍,P/B分别为2.5、2.5倍[9] 2024年三季度财务数据 - 2024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1.0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18.4%/24.5%,亏损达到18.1亿元,同比收窄53.5%,环比扩大40.7%,交付新车46533台,同环比分别增长16.3%/54.0%,汽车销售收入达到88.0亿元,对应单车营收为18.9万元,环比下降3.7万元,汽车销售业务毛利率为8.6%,同环比分 别提升14.7/2.2个百分点,服务及其他收入达到13.1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90.7%/1.1%,毛利率达到60.1%,环比提升5.9个百分点,整体毛利率达到15.3%,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储备达到357.5亿元[10][11] 财务预测 - 维持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为414亿/781亿/1029亿元,对应2024 - 2026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61亿/-17亿/+14亿元[14]
小米集团-W: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汽车上升势头持续,高端化有望提振主业利润及估值
开源证券· 2024-11-20 10:32
投资评级 - 评级:买入(维持)[2] 核心观点 - 汽车上升势头持续,高端化有望提振主业利润及估值[2][6] 相关数据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11/19股价28.300港元,一年最高29.700港元最低11.840港元,总市值7,064.40亿港元,流通市值7,064.40亿港元,总股本249.63亿股,流通港股249.63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41.14%[3] - 2024Q3经调整净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汽车等创新业务亏损额收窄至15亿元。手机出货量环比增长至43.1百万,毛利率11.7%;IoT收入261亿元,毛利率20.8%;互联网收入85亿元,毛利率环比下滑0.8个百分点至77.5%;汽车销量近4万台,ASP环比增长1万元至23.9万元,毛利率环比提升1.7个百分点至17.1%[7] - 预计2024Q4经调整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主业利润65亿元,环比下滑预计主要由于销售费用及研发费用季节性投入增加,而智能电动汽车等新业务亏损有望继续收窄[8] - 2022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0,044百万元、270,970百万元、358,493百万元、443,153百万元、526,238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7%、-3.2%、32.3%、23.6%、18.7%;净利润分别为8,518百万元、19,273百万元、24,366百万元、31,927百万元、43,021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1.4%、126.3%、26.4%、31.0%、34.7%;毛利率分别为17.0%、21.2%、21.0%、21.1%、21.0%;净利率分别为3.0%、7.1%、6.8%、7.2%、8.2%;ROE分别为1.7%、10.6%、12.9%、15.2%、18.1%[9] 业务数据 - 基于IoT业务超预期,将2024 - 2026年经调整净利润由210/282/333亿元上调至244/319/430亿元,同比增速为26%/31%/35%[6] - 公司指引2024年出货量约1.7亿部,预期2024Q4手机ASP及毛利率有望分别受益于高端机上量以及存储价格企稳而环比提升;受益于2024Q4促销旺季以及国补,预计2024Q4 IoT收入有望环比微增、毛利率有望环比稳定;预期2024Q4互联网收入或延续环比持平或略增;2024年出货量目标13万台对应2024Q4出货量6.3万台,预期ASP受益于权益取消有望实现环比提升、叠加规模效应,有望驱动毛利率继续环比提升[8]
同程旅行:Travel demand remains resilient
招银国际· 2024-11-20 09:57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同程旅行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23.5港元,潜在上涨空间为32.8% [1][2] 核心观点 - 同程旅行2024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5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1%,超出市场预期3% 调整后净利润为9.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7%,超出市场预期11% [1] - 核心OTA业务的营业利润率从2023年第三季度的25.2%提升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31.1%,主要得益于营销策略的优化 [1] - 2024年第四季度预计总收入为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核心OTA业务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9% [1] - 2024年全年收入和非GAAP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1%和3% [1] 财务表现 - 2024年第三季度核心OTA业务收入为40亿人民币,占总收入的80%,同比增长22% 其中交通票务服务、住宿预订服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1%、22%和24% [1] - 2024年第三季度旅游业务收入为9.79亿人民币,占总收入的20% [1] - 截至2024年9月底,12个月累计服务旅客数量达到18.8亿,同比增长20% [1] 未来展望 - 2024年第四季度预计核心OTA业务的营业利润率将继续提升,主要得益于用户补贴的减少和营销支出的优化 [1] - 2024年第四季度预计非GAAP净利润为6.1亿人民币,非GAAP净利润率为15.0% [1] - 2024年全年收入预计为171.79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4.4% 2025年和2026年收入预计分别为203.84亿人民币和231.97亿人民币 [4] 估值 - 基于DCF模型的目标价为23.5港元,对应2024年和2025年调整后市盈率分别为18倍和16倍 [1] - 2024年预计每股收益为1.18人民币,2025年和2026年预计分别为1.39人民币和1.58人民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