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epSeek
icon
搜索文档
4月巨大波动时刻果断出手!陈光明与霍华德·马克斯最新对话谈到很多共识
聪明投资者· 2025-07-10 19:56
投资理念与市场观点 - 投资关键在于客观评估真实价值,利用市场波动获利而非被其牵制 [1][55][56] - 价值投资是实践性科学,需以耕种心态长期持有优秀公司而非短期打猎 [2][52][67] - 市场短期受情绪驱动,真正回报来自优秀企业的长期复利增长 [1][15][72] 中美市场分析与机会 - 美国经济仍具活力,但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关税反复引发市场波动 [5][7][8] - 美国股市市值占全球50%但GDP仅25%,"美国例外论"受质疑但长期投资价值仍存 [10][11][12] - 中国科技企业如DeepSeek展现创新能力,打破美国垄断预期,长期潜力被低估 [36][37][47] - 中国资产在熊市中被过度悲观定价,实际出口对美国依赖度已降至3% [19][48][49] 逆向操作与市场实践 - 4月市场剧烈波动时机构积极加仓,视情绪化下跌为"商场打折"机会 [15][17][18] - 困境债策略在利率正常化环境下迎来机会,企业再融资压力催生纾困需求 [33][34][35] - 美债利率从0.5%升至4%-4.5%属正常化,长期将稳定在当前区间 [23][25][31] 行业与文化传承 - 资产管理公司传承核心在于文化而非个人,橡树资本六项原则40年未变 [74][75][77] - 投资者需抵抗市场情绪干扰,专业机构应在市场冷淡时保持耐心 [80][81][82] - 中国与日本经济差异显著,房地产泡沫更小且创新活力持续 [46][47] 长期趋势与共识 - 不做空美国也不做空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是投资回报根本来源 [2][64][65] - 中国产业链效率与成本优势持续迭代,资本市场终将反映经济实力 [48][50] - 价值投资全球原理一致,但中国市场波动更大需更精准评估内在价值 [52][53][54]
英伟达成为首个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企业
36氪· 2025-07-10 12:05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 - 英伟达市值在7月9日一度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达到这一里程碑的企业 [1] - 当日股价最高上涨3%至164美元区间,收盘上涨2%至162美元以上,收盘市值超过苹果此前创下的3.915万亿美元纪录 [2] - 英伟达从1万亿美元到4万亿美元仅用约一年时间,创下全球最快纪录 [2] 英伟达增长驱动因素 - AI半导体需求持续扩大,公司预计2025年5-7月销售额同比增长50% [2] - 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持续加大AI投资,推动对高性能半导体的强劲需求 [2] - 全球数据中心年度投资预计到2028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 [3] - 公司凭借易用的软件平台吸引开发者,有望持续受益于AI投资热潮 [3]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AI企业DeepSeek崛起曾导致英伟达股价暴跌,但实际需求仍在增长 [2] - AMD推出低价替代产品,谷歌、亚马逊积极开发自有半导体以减少依赖 [3] - 华为在中国市场开发自主AI半导体,长期可能成为强劲竞争对手 [1][3] - 微软市值达3.7万亿美元逼近英伟达,苹果因AI进展缓慢增长乏力 [5] 监管与市场影响 - 美国政府监管限制英伟达在中国销售先进AI半导体 [1] - 尽管中国销售额减少,但美国和中东等新兴市场需求支撑公司发展 [3]
忘掉Manus的华人背景
虎嗅· 2025-07-10 07:36
公司动态 - Manus裁撤中国区业务,120人团队中保留40余名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其余员工被裁[1] - 公司回应称调整基于经营效率考量,将专注核心业务发展[2] - 官网Manus.im无法在国内访问,此前备案网址Manus.cn也已失效[10] - 公司将全球总部迁至新加坡,新加坡公司"Butterfly Effect"前年8月已注册成立[16] - 官网显示公司在新加坡、东京及加利福尼亚设有办事处,未提及中国办公室[18] 市场定位 - 公司从一开始就主要面向海外市场,研发团队虽在中国但宣传重心在海外[2][3] - 国内社交媒体账号基本未运营,但在TikTok和YouTube上发布大量内容[4][5] - 创始团队更多时间在海外活动,与国外开发者及科技大佬交流[7][8] - 线下活动和核心用户招募均集中在海外地区[9] - 公司被质疑借助国产AI情绪获取关注,实际是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20] 产品与商业模式 - 产品采用三档付费会员制,价格分别为19/39/199美元每月[15] - 部分功能基于海外模型底座,与通义千问的合作进展不明[11] - 海外AI付费生态更成熟,ChatGPT年营收有望达127亿美元,而国内产品被迫取消付费[13] - 类似产品Perplexity AI年化收入已突破1亿美元[14] 行业趋势 - AI创业者更早开始全球化转型,面临地缘政治、资金和算力等限制[22] - 多家中国AI创业公司将总部设在海外,强调全球化背景[21] - 投资人认为AI应用创业天生具有全球化属性,以全球用户为目标能提升产品上限[21] - 移动互联网时代仅字节跳动实现真正全球化,AI时代更多创业者从开始就立志全球化[21] 融资情况 - 母公司蝴蝶效应完成7500万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近5亿美元[23] - 该轮融资由硅谷风投Benchmark领投,正接受美国财政部审查[23] - 早期投资方包括腾讯、红杉中国和真格基金[24]
日媒揭秘中国AI崛起内幕:年轻一代加入使中国超越“追随者”地位
环球网资讯· 2025-07-10 07:05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崛起 - 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Manus推出"首个通用AI智能体"产品,引发行业轰动 [1] - DeepSeek凭借低成本AI方案影响英伟达股价,成为本土AI标杆 [1] - 投资者因担忧错过中国AI繁荣浪潮而重燃对科技股兴趣 [1] 本土创新与人才优势 - 年轻科技企业家推动原创技术发展,非简单复制西方模式 [2] - DeepSeek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 [2] - 中国本科培养的AI研究人员超50%留国内深造并就业 [2] 技术生态与行业竞争 - DeepSeek开源模型降低AI应用门槛,加速企业技术普及 [2] - 开源策略引发连锁反应,促使企业优化模型并降价 [2] - 中国企业转向专项AI转型,改变"技术追随者"形象 [2] 硬件限制下的发展韧性 - 美国芯片禁令未阻中国AI信心,行业认为开放趋势不可逆 [3] - 华为等本土企业硬件性能差距30%但成本优势达3倍 [3]
猫怎么成了大模型“天敌”?
虎嗅APP· 2025-07-09 21:21
大模型行为影响机制 - 在提示词中加入威胁猫咪安全的语句可显著提高AI辅助科研的准确率,使其更认真查证文献[3] - 插入与上下文无关的猫咪相关语句能使大模型数学题错误率提升300%,如"猫咪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导致DeepSeek等模型逻辑混乱[10][11][18] - 该现象被斯坦福大学等机构命名为CatAttack,证实为自动化模型攻击工具链,可通过弱模型筛选干扰语句后攻击强模型[13][14] 大模型技术缺陷 - 思维链机制(Chain-of-Thought)是核心漏洞,干扰语句插入逻辑起点会误导AI注意力,如同人类思考被打断[17][19] - 蒸馏版推理大模型(R1-distilled-Qwen)更易受攻击,显示模型优化过程可能放大该缺陷[15] - 攻击具有通用性,任意无关语句(如"你今天穿得真好看")均可触发,不同于需专门设计的越狱攻击(jailbreak)[22][23] 行业安全隐患 - 输入注入风险存在于多领域:自动驾驶可能被广告语干扰,金融合同分析或误读条款,医疗AI可能输出错误诊断[29] - 当前安全机制存在盲区,无法识别"干扰但不越线"的语义明确型输入[28] - 猫咪概念高频触发情感模板,导致AI优先启动"负责任"语气模式而中断任务逻辑[30][31] 现象成因分析 - 猫咪语句兼具语义明确性、主题无关性和安全边界性三重特征[28] - 训练数据中猫咪常关联关爱/道德/情感投射等场景,使AI形成条件反射式响应[30] - 该现象揭示大模型对表层输入的脆弱性,反映其逻辑稳定性与语义理解能力的根本局限[26]
2025上半年大模型使用量观察:Gemini系列占一半市场份额,DeepSeek V3用户留存极高
Founder Park· 2025-07-09 14:11
大模型API市场总览 - 2025年第一季度OpenRouter总Token使用量环比增长4倍,之后稳定在每周2T Token水平[7] - 谷歌以43.1%市场份额居首,DeepSeek和Anthropic分别占19.6%和18.4%[8] - 其他模型合计份额不足10%,Llama系列已萎缩至峰值1/5[11] 头部模型表现 - Gemini-2.0-Flash凭借0.4美元/百万Token低价稳居前三,Gemini-2.5-Flash有望接替其位置[7] - DeepSeek-V3发布后持续Top 10,用户留存率极高,合并免费/付费版使用量可达第二[3][7] - Claude-Sonnet-4接替旧版但增长停滞,OpenAI无稳定Top 10模型[7][8] 细分领域格局 编程领域 - Claude-Sonnet-4占据44.5%绝对优势,Gemini-2.5-Pro以17.6%居次[14] - 前20名中GPT-4o-mini增速达139%,Qwen2.5 Coder增速107%[15] 文本翻译 - Gemini-2.0-Flash以45.7%领跑,前10名中7款为谷歌模型[17] - 第二名"Others"类别占比20.1%,显示长尾需求显著[17] 角色扮演 - 市场高度碎片化,26.6%份额由小众模型占据[21] - DeepSeek-V3以25.2%居首,Gemini-2.0-Flash占18.5%[21] 营销领域 - GPT-4o以32.5%绝对领先,Llama-3.3-70B增速达1,454%[23][24] 技术接口趋势 - 代码编写工具主导接口使用,Cline和RooCode位列前二[25] - liteLLM路由库排名第三,反映开发者生态活跃[25] 厂商战略差异 - 谷歌通过多价位产品矩阵覆盖全场景,Gemini系列价格优势明显[26] - Anthropic专注编程领域实现版本平稳过渡[26] - OpenAI因准入限制和定价问题市场表现弱势[26] - DeepSeek-V3因响应速度优势超越R1版本[26]
AI六小虎,胜利大逃亡?
投中网· 2025-07-09 10:12
核心观点 - AI六小虎(月之暗面、智谱AI、MiniMax、阶跃星辰、百川智能、零一万物)面临上市压力,但各自存在不同挑战 [4][7][9] - 大厂竞争和资本压力迫使六小虎寻求上市续命,但高估值和商业化难题使前景不明朗 [7][20][28] - 行业政策为未盈利AI企业上市提供便利,但技术护城河和盈利闭环仍是长期挑战 [11][12][27] 行业政策环境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以秘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11] - 科创板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覆盖人工智能等领域 [12] - 政策松绑精准适配六小虎高估值、未盈利的特点 [13] 公司动态与挑战 百川智能 - 砍掉B端金融、教育业务,聚焦AI医疗赛道但面临技术验证难题 [15] - 赛道竞争激烈,技术资源不占优势难以支撑上市估值 [15] 零一万物 - 战略摇摆不定,从通用大模型转向To B业务导致标签模糊 [15] - 部分团队被阿里收购,反映业务调整压力 [22] 月之暗面 - 受DeepSeek冲击,需重塑资本故事以支撑上市 [16] - 长文本处理技术可能成为大厂人才收购目标 [23] 智谱AI - 明确IPO计划,已完成16笔融资累计超160亿元 [16][18] - 最新估值400亿元,但受DeepSeek估值压制影响上市前景 [16] - 获多地国资战略投资,需平衡多方利益 [17] MiniMax - 依靠海外和C端产品获取营收,但面临软件公司定位天花板 [17] - 强化基础模型投入以提升技术属性 [17] 阶跃星辰 - B轮融资后估值20亿美元(约150亿元),在六小虎中体量较小 [17] - 多模态技术团队可能被大厂关注 [23] 市场竞争格局 - 大厂抬高行业门槛,六小虎估值过高导致收购困难 [20] - 六小虎技术优势不明显,更新速度落后于阿里、字节等大厂 [21] - 大厂对垂类数据和核心人才的收购需求仍存 [23][24] 商业化与技术挑战 - 开源模型冲击技术护城河,闭源模型需强化垂类优势 [27] - To B业务依赖定制化项目和政府补贴,收入规模有限 [28] - 算力短缺和训练不确定性加剧研发风险 [21] 历史参照 - AI四小龙中商汤累计亏损546.31亿,云从亏损42.93亿 [29] - 旷视科技上市失败后技术被大厂替代 [30] - 六小虎可能重蹈估值泡沫和技术归零覆辙 [32]
1 Market-Crushing AI Stock Is Closing in on a $4 Trillion Market Cap, and 1 Wall Street Analyst Thinks There Is Another 57% Upside
The Motley Fool· 2025-07-09 09:18
人工智能行业概况 - 人工智能行业目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市场热度堪比互联网繁荣时期 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1] - 部分AI公司市值已突破数万亿美元 其中一家公司接近4万亿美元市值 分析师预计未来12个月仍有显著上涨空间 [2] 英伟达市场地位 - 英伟达被视为AI芯片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其"镐和铲"商业模式在AI行业具有不可替代性 [3] - 公司当前市值达3 86万亿美元(截至7月7日) 成为全球最大上市公司 年内股价上涨近15% [6] 英伟达面临的挑战 - 中国公司DeepSeek开发低成本AI聊天机器人引发竞争担忧 但实际投入资源受到质疑 [5] - 美国政府对特定芯片实施出口限制 影响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拓展 中国占公司重要收入来源 [6] 分析师乐观预测 - Loop Capital分析师Ananda Baruah给予英伟达250美元目标价 隐含市值超6万亿美元 [7] - 预计超大规模企业(如亚马逊 微软)将大幅增加GPU采购 AI基础设施占比将从15%提升至50%(2028年) [7][8] - 数据中心收入预计从115亿美元增长至367亿美元(2028财年) 公司保持关键技术垄断地位 [10] 新兴业务增长点 - AI工厂需求将成为新增长引擎 预计到2028年AI加速器和生成式AI支出将增加2万亿美元 [9] - 机器人业务开始受市场关注 新发布人形机器人AEON 机器人及汽车部门收入预计增长344%(2030年代初) [10]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公司远期市盈率37倍 高于五年平均34 3倍 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12] - 过去五年投资回报率达1420% 持续克服各种经营障碍 [11] - 市场担忧包括芯片定价能力可持续性 中国监管环境影响 以及AI数据中心支出预测的不确定性 [12]
这届主流媒体为何“热衷”监督娱乐圈?
虎嗅· 2025-07-09 08:11
媒体MCN化趋势 - 广东日报、南方报业、河南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在今年进行多轮改革,明确转向MCN模式[8] -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实施"50人50万"计划,优秀人才年薪超50万元,90%以上采编人员投入新媒体生产[12] -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计划打造5000万级账号若干、10个千万级账号、50个百万级账号[12] - 广东广播电视台着力打造5个千万级账号和50个百万级账号[12] - 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大象MCN全网账号1093个,总粉丝量3.5亿多,月均播放量40多亿[16] 媒体考核机制变革 - 官媒将KPI考核视为系统性变革重要组成部分,机构间开展横向排名,考核粉丝量、播放量等数据[9] - 江西台推动薪酬改革,强化考核激励,向内容生产与经营创收一线倾斜[17] - 吉林广播电视台关停68个产能低下的新媒体账号[17] - 沈阳广播电视台建立市场价值贡献度评估机制,以网络流量及直播带货数据替代传统收视率指标[17] 娱乐内容流量效应 - 近一年来娱乐相关热搜密度呈上升趋势,成为媒体提升粉丝量和点击率的快捷方式[7] - 媒体账号特别热衷明星话题,如同名同姓"邓超"和"杜海涛"被用来蹭明星热度[38] - 媒体主持的微博热搜话题中,娱乐类占比显著提升,辟谣类报道上升137%[45] - 凤凰传奇曾毅手表事件在48小时内引发近20万条信息,全网互动声量超2亿[49] 内容生产模式转变 - 浙江广电旗下MCN培育500余名内容生产者,拥有20余个广电类产品和近百个达人账号[15] - 媒体从自有客户端转向平台做号,成为大号MCN[16] - 部分媒体为找选题盯小红书和抖音,用视频切片配大字标题制作短视频[31] - 权威媒体带头探索流量密码,如"刚刚体"标题形式[21] 行业影响 - 媒体MCN化导致对文娱行业形成"全景式"舆论监督,从作品延伸至私德[60] - 制片方和品牌方选择艺人时更谨慎,商业价值与"安全系数"深度绑定[61] - 内容创作趋于保守,真人电影项目让位于动漫电影[61] - 明星言行被放大审视,娱乐行业避险情绪加剧[62]
行业深度报告:AI驱动光铜共进,AEC等受益于高速短距连接需求
开源证券· 2025-07-08 13: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AIGC技术成熟新兴应用涌现,算力需求攀升,数据中心及上下游产业将扩展,铜连接方案因低成本和低功耗优势,在数据中心短距离连接市场份额将提升[3] - GB200大量应用铜连接方案,AI推动高速铜缆行业需求高增,AEC作为数据中心内部高速短距连接技术,有望取得更大突破并为算力产业链注入活力[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铜互联技术已成为提升数据中心性能的关键要素 - 数据中心内部按传输介质不同,有光纤连接和铜缆连接两大类网络线缆连接方式,光纤连接包括光模块 + 光纤、AOC,铜缆连接包含DAC/ACC/AEC[13] GB200大量应用铜连接方案,AI推动高速铜缆需求高增 ChatGPT及DeepSeek掀开AI大模型浪潮,算力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 - ChatGPT掀起生成式AI浪潮,国内外AI大模型竞争激烈且创新不断,AIGC产业发展受算法、数据及算力综合推动[22] - 国内DeepSeek成立不到两年颠覆开源大模型格局,其V2、V3、R1等模型性能优异,训练成本低且开源R1推理模型[29][30] - AI大模型训练所需算力呈指数级提升,AI服务器产值与出货量持续扩张,预计2034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10050.7亿美元[33][36] 英伟达在GB200 NVL72中广泛使用铜互连技术 - 带宽升级助力数据中心突破算力瓶颈,PCIe速率提升满足高带宽需求,预计PCIe7.0将于2025年推出,单通道速度达128GT/s[41][44] - 铜连接产品在数据中心高速互联产品中作用重要,铜缆连接在224GB交换机时代具经济高效优势,GB200互连分机柜间连接、单机柜连接、NV开关内部连接三类,单机柜连接全部替换为铜缆[47] 数据中心发展带动铜连接需求增长 数据中心能耗攀升,铜互联拥有低功耗优势 - 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为460TWh,2026年可能升至1000TWh以上,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大且耗电量占比达1.6%,数据中心高运营成本促使提升传输速率、优化布局和提高能效[60][63] 铜连接技术契合数据中心当前需求 - 数据中心互联场景多样和客户需求个性化催生不同网络设备和传输载体,铜缆互联低功耗、性价比突出,可降低算力集群整体功耗,在短距离内提供低延迟电信号传输且可靠性高,易处理维护、兼容性强[65][67] 伴随接口速率升级,高速铜缆传输速度亦逐步升级 - 数据中心400G和800G速率网络成主流,1.6T升级趋势明确,伴随Serdes速率向224G升级,铜缆速率向224Gbps演进,AEC、ACC通过内置信号增强芯片提升传输距离[73] 高速铜缆产业链涉及多环节,市场空间广阔 内外部需求旺盛,高速铜缆使用场景丰富 - 铜互联应用场景有芯片直出跳线、服务器内部线、背板互联线和机柜外部线等,外部线分无源DAC、有源ACC和AEC,功耗均低于AOC,GB200高速铜连接涉及多种连接器,其机柜对高速连接器用量显著[75][76][79] - 预计2028年AOC + DAC + AEC全球合计市场规模为28亿美元,2023 - 2028年AEC复合增速为45%[84][85] AEC产业链:上游芯片及线缆最核心,光模块厂商切入组装环节 线缆及Retimer芯片:AEC核心部件 - 高速铜缆组件由线材和连接器组成,高速线缆组件产品工序包括外购线材等,高速通信线制造分材料处理、绝缘、编织、组件组装等环节,不同环节设备和材料对芯线到线材制作有重要影响[89][92][95] 连接器:全球集中度高,中国企业跻身行业前列 - 连接器由接触件、绝缘体、壳体等构成,下游中通信和汽车占比最高,2021年全球连接器市场规模779.91亿美元,通信连接器占比23.47%,行业集中度高,我国本土厂商正逐步获得话语权[96][98][102] AEC组装:光模块厂商参与到铜缆产业链,其组装能力、客户渠道或可复用至AEC - AEC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场景与光模块交叉互补,生产组装过程类似,部分国内光模块厂商切入AEC产业链,配合下游客户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104] 投资建议及受益标的 华丰科技:连接器核心骨干企业 - 公司是电连接器研制和生产的核心骨干企业,为多行业提供配套产品,产品分防务、通讯、工业类连接产品,在通讯领域布局早,形成高速背板连接器系列拳头产品,拓展服务器业务领域取得突破[106] 瑞可达:连接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公司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备多种连接器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其产品应用于通信基站和AI与数据中心领域,AEC在短距离数据中心场景有优势[108][109] 意华股份:聚焦连接器和光伏支架两大业务板块 - 公司聚焦连接器与光伏支架业务,深度布局高速通讯连接器产品,是国内少数实现高速连接器及高速光电模组量产的企业之一,积累了优质客户资源[110][111] 长芯博创:积极布局各类连接器产品 - 公司主营光通信领域集成光电子器件,产品面向多领域,在多技术领域有领先核心技术和工艺,2024年推出新配线平台,数据中心领域高速硅光等产品有进展[112][113] 鼎通科技:连接器领军企业 - 公司专注研发、生产、销售高速通讯和汽车连接器及其组件,随着AI发展,通讯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品从56G向112G系列转变并量产,高速通讯连接器需求增长[116] 新易盛:深入布局AEC技术 - 公司业务涵盖全系列光通信光模块,在AEC技术领域深入布局,正研发800G高速带电缆模块,已完成样品验证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118] 中际旭创:设立合营企业切入AEC领域 - 中际旭创集光通信收发模块业务于一体,排名全球第一,2025年1月与瑞可达、景弘盛签署协议新设合营企业,从事数通高速铜缆电线组件业务,正式进入AEC领域[119] 兆龙互连:深度布局各类电缆产品 - 公司主营数据电缆等产品,为多领域客户提供服务,在高速、工业领域技术积累深,能规模化生产高速传输组件及电缆,扩充产能满足数据中心需求,成为重要合作伙伴[120][121] 金信诺:多年布局线缆和高频连接器 - 公司在线缆产品有传统优势,延伸布局组件、连接器领域,中高端产品应用于多领域,数据中心及超算领域是重点布局新领域,高速裸线和高速组件及连接器业务有进展并布局新产品研发[122][123][124] 立讯精密:积极布局铜缆高速互联解决方案 - 公司从事多领域业务,数据中心业务包括铜缆高速互联等四大解决方案,打造面向AI整机柜的核心零组件整体解决方案,成为海内外头部客户核心合作伙伴[125][126][127] 沃尔核材:聚焦通信线缆等业务 - 公司主营电子通信和新能源电力行业业务,通信线缆业务产品包括高速通信线等,重点产品专注于多领域,高速通信线和PCIe6.0产品有开发成果并小批量试用[128] 神宇股份:专注于高频射频同轴电缆研制 - 公司专业从事高频射频同轴电缆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多领域,随着AI发展,射频同轴电缆市场增长,公司高速数据线业务稳定,扩充产能配合客户开发,有望受益于AI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浪潮[12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