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技术

搜索文档
4亿美元的光刻机,开抢!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9-04 09:24
High NA EUV光刻技术发展现状 - ASML确认High NA EUV为未来重点 二季度财报显示一台设备收入确认导致毛利率拉低 但整体毛利率仍达53.7% [2] - 英特尔使用High NA EUV设备在一个季度内曝光超过3万片晶圆 使特定工艺步骤从40个减少到10个以下 三星同期层周期时间缩短60% 技术成熟速度远超早期低数值孔径EUV设备 [2] 三星对High NA EUV的布局 - 三星为提升2nm GAA制程良率采购High NA EUV光刻机 目前Exynos 2600芯片测试良率达30% 距离量产所需70%良率仍有差距 [4] - 三星计划在2027年实现1.4nm节点量产 正评估在该工艺中使用High NA EUV的可能性 [5] - ASML年产能仅5-6台High NA EUV设备 且受政府出口管制限制 三星采购数量受限 [5] SK海力士率先引入High NA EUV - SK海力士在M16晶圆厂组装业界首台Twinscan NXE:5200B高数值孔径EUV系统 用于DRAM原型开发及未来量产 [8] - 该设备可简化EUV工艺 加速下一代存储器开发 提升产品性能和成本竞争力 [9] - SK海力士计划在2030年代将DRAM生产过渡到High NA EUV技术 目前主要用于加速原型设计而非直接生产 [10] 台积电与美光的技术路线 - 台积电明确A16(1.6nm)和A14(1.4nm)工艺无需使用High NA EUV设备 技术团队通过创新将低数值孔径EUV分辨率提升至接近High NA水平(13.5nm vs 8nm) [12][13] - 台积电预计2027-2028年才可能引入High NA EUV 重点考量投资回报率而非技术先进性 [13] - 美光2025年才首次将EUV引入DRAM生产 High NA EUV采用时间未定 [14] 其他厂商动态与技术趋势 - 日本Rapidus计划2027年起在2nm工艺中使用最多10台EUV光刻机(型号NXE:3800E) 未来可能采购High NA EUV [14] - 行业出现技术路径分歧:新型晶体管架构(如GAAFET和CFET)通过垂直堆叠减少对光刻依赖 转向更注重蚀刻技术 [16][17] - High NA EUV设备单价高达4亿美元 成本高昂导致厂商采购犹豫 [16]
中国光刻机,落后20年?
半导体芯闻· 2025-09-02 18:39
光刻技术差距 - 中国光刻机公司技术落后美国同行至少20年 [2] - 中国本土光刻设备制造商目前处于65纳米工艺阶段 [5] - ASML从65纳米过渡到3纳米以下技术耗费20年时间及400亿美元研发投入 [4][5] 技术瓶颈与限制 - 光刻设备是芯片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瓶颈 [4] - 中国无法获取ASML最先进的EUV设备导致芯片制程技术落后业界巨头10-15年 [5] - ASML因遵守瓦圣那协议从未向中国出口EUV设备 [5] 国际管制影响 - 美国政府有权限制ASML对华销售因其设备依赖美国零部件 [2] - 美国正施压ASML停止对中国先进DUV系统提供维修服务 [6] - 荷兰政府尚未同意美方关于维修服务的限制要求 [6] 行业技术对比 - 当前领先芯片制造商如台积电已量产3纳米并推进2纳米芯片生产 [4] - EUV及高数值孔径EUV扫描仪可实现更精细电路图案转移 [4] - 图案转移后需经过蚀刻、材料沉积及晶圆清洁等完整制造流程 [4]
打破垄断!光刻材料龙头,IPO成功过会
DT新材料· 2025-08-30 00:05
光刻胶行业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开发基于聚碲氧烷的新型EUV光刻胶,显著提升EUV吸收效率并满足严苛条件 [3] - 八亿时空建成国内首条百吨级半导体KrF光刻胶树脂高自动化双产线,计划五年内实现年产200-300吨高端树脂产能 [4] - 杭州翰亚微电子完成年产2.62吨高档光刻胶新材料先行验收(含KrF材料2.5吨/年、ArF材料0.5吨/年) [5] 企业量产与产能进展 - 泰和科技光刻胶酚醛树脂已小批量销售;晶瑞电材ArF光刻胶小批量出货;兴业股份酚醛树脂处于送样测试阶段 [6] - 艾森股份正性PSPI光刻胶在主流晶圆客户小量产;鼎龙股份年产300吨KrF/ArF项目预计2025年四季度试运行 [6] - 彤程新材2025年上半年KrF光刻胶同比增长近50%,ArF光刻胶通过客户验证 [6] 恒坤新材IPO与产能规划 - 恒坤新材科创板IPO过会,拟募集资金10.07亿元用于新建项目,包括500吨KrF/ArF光刻胶及760吨前驱体材料产能 [7][10] - 公司2024年SOC销售规模2.32亿元,境内市占率超10%;SOC与BARC销售规模居国产厂商首位 [17]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自产产品收入占比从38.94%提升至63.77% [20] 产品技术与国产化率 - 恒坤新材实现SOC、BARC、i-Line光刻胶、KrF光刻胶量产,ArF浸没式光刻胶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 [12] - 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i-Line光刻胶和SOC国产化率约10%,BARC与KrF光刻胶为1%-2%,ArF光刻胶不足1% [16] - 境内光刻材料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31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1.2% [16] 产能与财务数据 - 恒坤新材2024年SOC产能26,928加仑(利用率57.42%),KrF光刻胶产能12,465加仑(利用率17.55%) [18] - 2024年i-Line光刻胶销售额715.19万元,KrF光刻胶销售额1,352.31万元 [21]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23.74%),自产业务收入增长72.60% [21]
联合化学:上半年净利3375.70万元,同比增21.62%
格隆汇APP· 2025-08-25 20:3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2.69亿元 同比增长4.1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5.70万元 同比增长21.62% [1] 产品结构 - 高端光学系统应用于前道KrF和i-line光刻机 最高分辨率110nm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交付 [1] - 中端光学系统应用于封装投影光刻机及封装直写光刻机 超大视场超过120mmx120mm 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交付 [1] - 低端光学系统应用于光伏投影光刻机 分辨率5μm 支持每小时8000片曝光产能 已实现20套小批量出货 [1]
俄罗斯的光刻机往事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0 09:08
公司背景与历史 - 白俄罗斯Planar公司(又名KB-TEM)成立于1963年,是苏联电子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光刻设备、半导体制造技术及精密仪器研发 [4] - 苏联解体后公司转为国有主导的市场化运营,扩展产品线至光刻机和半导体封装设备,成为独联体国家半导体产业链关键供应商 [4] - 公司核心优势在于低成本、高可靠性设备,适用于教育、科研及中小规模生产,被俄罗斯、白俄罗斯科研院所及中国、印度市场采用 [5] 技术发展历程 - 苏联50年代末筹建微电子工业,60年代中期诞生首台接触式光刻机(光学部件依赖东德蔡司) [7] - 1978年启动同步辐射加速器研发探索极紫外(EUV)光源,1987年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公布全球领先的EUV光刻成果 [7] - 白俄罗斯在苏联时期承担光刻机精密工件台、位移传感器及光学镀膜工艺开发,形成"理论—工程—制造"完整链条 [8] 产品与技术能力 - 2025年俄罗斯发布首台350nm光刻机,由ZNTC与Planar联合研发 [2] - 主要产品包括接近/接触式光刻机(最高支持亚微米级精度)和激光直写光刻机(无需光罩直接输出图形) [10][12][14] - 光罩制造领域具备激光直写光刻、光学缺陷检测及飞秒激光物理烧蚀修复技术,支持i line到KrF技术节点 [16][18] 市场竞争与挑战 - 接近/接触式光刻机性能无法满足大规模集成电路需求,但仍在科研、MEMS制造及SiC功率器件领域应用 [12] - 激光直写光刻市场面临德国海德堡仪器、锐时、奥地利EV Group等国际竞争 [14] - 与日本V-Technology相比存在产品交付和维保支持能力不足的短板 [19] 行业地位与机遇 - 被称为苏联光刻技术"活化石",是苏联微电子工业物质与技术载体 [14] - 地缘政治变化促使中俄发展自主半导体技术,为公司带来市场机遇 [14][19] - 若无法实现产品线全面升级,传统客户可能转变为竞争对手 [19]
90nm只是起点!国产光刻机核心部件拆解与技术详解
材料汇· 2025-08-14 21:21
光刻机核心技术与市场分析 - 光刻工艺直接决定芯片制造的细微化水平,关键指标包括分辨率、焦深、套刻精度和产率,其中分辨率提升方式包括缩短曝光波长、增大数值孔径、降低工艺因子以及多重曝光 [2] - 2025年全球光刻机市场规模预计达293.7亿美元,其中照明+物镜、光源、工件台市场规模分别为47.8亿、28.6亿、21.5亿美元 [2] - EUV光刻机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96亿美元,其照明+物镜、光源、工件台市场规模分别为15.5亿、12.6亿、7.0亿美元 [2] 光刻机核心部件技术特征 - 投影光学光刻机主要部件包括光源、照明、物镜、工件台等,EUV光刻机特征体现在材料选择、多层反射膜结构、反射式投影系统等方面 [2] - 光源技术从汞灯发展到准分子激光器,EUV采用激光等离子体光源(LPP),需同时实现高脉冲能量和窄线宽 [55][56] - 投影物镜分为全折射式、折反式和全反射式,EUV因材料吸收问题必须采用全反射式结构 [62] - 工件台技术从机械导轨发展到气悬浮和磁悬浮,双工件台设计可同时进行测量与曝光提升效率 [69][70] ASML产业协作模式 - ASML采用全球供应链协作模式,关键供应商包括Zeiss(光学系统)、Cymer(光源)、TRUMPF(EUV激光器)等 [3] - 开放合作是光刻机发展主旋律,EUV光刻机涉及5000家供应商提供10万个零部件 [42] - 技术变革与产业协同是ASML成功关键,通过收购Cymer等公司整合核心技术 [3] 光刻机技术发展趋势 - 分辨率提升路径从缩短波长(436nm→13.5nm)转向浸没式(NA从0.2→1.35)和多重曝光技术 [15][26] - EUV光刻机需解决光源功率(250W)、多层膜反射率(6.5%)、真空环境磁悬浮工件台等技术难点 [57][58][90] - 无掩膜直写光刻技术在IC封装、平板显示等领域拓展应用,包括激光直写和电子束直写 [93][96] 国产化发展现状 - 国内光刻技术与全球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大基金三期将重点扶持光源、照明、物镜等核心部件 [3] - 光刻机镜片加工涉及超精密抛光(亚纳米精度)、多层膜沉积(磁控溅射)等高难度工艺 [100][103] - 2023年ASML EUV光刻机出货51台收入91亿欧元,ArFi光刻机出货125台收入90亿欧元 [101]
高端光学设备专家交流
2025-08-11 09:2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高端光学设备,聚焦光刻机技术[1] - 涉及公司包括ASML(i线/DUV/EUV设备制造商)、京上微装(LDI光刻机厂商)及国内光学加工设备厂商(成都、长沙等地)[16][19][22] --- 核心技术参数与原理 **光刻机基础原理** - 投影式光刻依赖波长、数值孔径(NA)、工艺因子三要素[2] - 波长演进:i线(365nm)→DUV(248nm/193nm)→EUV(13.5nm),EUV需反射镜系统[2][7] **分辨率提升路径** - NA与分辨率成正比,浸没式技术(水介质)提升NA,28nm以下节点必备[5] - 工艺因子优化包括离轴照明、掩模板设计等,需Fab厂协同[6] **关键子系统要求** - **照明系统**:均匀性需<1%,离轴照明滤基频光保留高频信息[9] - **物镜**:波像差控制在几纳米(λ/100),需解决热效应[10][14] - **工件台**:纳米级定位精度,支撑大面积曝光[11] - **光源系统**:功率稳定性关键,DUV用氟化氪/氩,EUV用等离子体激发[3][12] --- 技术难点与供应链 **光学材料挑战** - EUV无透射材料,依赖反射镜系统,研发难度高[7][8] - DUV/EUV镜片加工精度:DUV需几纳米面型精度,EUV需原子级评估[17][18] **国内供应链进展** - 高精度镜片加工仍依赖国家队,但国产设备(磁流变/离子束)已进入量产体系[19][25] - 国内光学加工能力接近海外水平,但高级镜片加工周期长(如离子束打磨DUV镜片需1个月)[19][28] --- 设备价值与应用场景 **光刻机类型与制程** - i线:微米级;DUV通过工艺优化可达7/5nm;EUV专攻10nm以下节点(已应用至3nm)[15] - 逻辑/存储芯片制造差异:按需求选择技术类型[15] **设备成本结构** - 售价:i线(千万级)→DUV(数千万至近亿美金)→EUV(数亿美金)[16] - 光学系统占比:DUV占整机成本50%,EUV更高[16] **LDI光刻机趋势** - 先进封装用LDI成本低(无需大口径物镜),但曝光面积小需多激光头并行[22] - 国内京上微装已发货500台,未来需求涵盖封装载板、光子芯片等[22] --- 其他关键信息 **设备维护与寿命** - i线易损件:反光碗(镀膜损坏);DUV需每3-5年更换扩束镜等[21] **设计协作模式** - 国内系统设计能力初具,但分工合作仍存(如初抛外包、精抛自研)[23][24] **竞争对手** - 海外先进厂商未具体提及,需外部查询[29]
光刻技术深度解析:474步芯片诞生,212步命悬“光”线!
材料汇· 2025-07-30 23:34
光刻工艺概述 - 光刻是半导体制造中关键工艺,每个掩模层均需光刻作为起始点,0.13μm CMOS工艺包含474个步骤中212个与光刻曝光相关[1][16] - 技术节点演进中最小特征尺寸按70%比例缩减(1/√2),电路密度提升2倍[1][16] - 光刻决定技术节点限制因素,台积电7nm DUV工艺掩模层数达87层[16] 逻辑芯片与存储芯片光刻差异 - 逻辑芯片金属互连层复杂,7nm工艺M1线/槽pitch约40nm[2][17] - 存储芯片(DRAM/NAND)采用规则线宽结构,DRAM字线pitch全局恒定,三星D1z代LPDDR5位线线宽仅13.5nm[2][17][22] - 3D NAND通过增加层数而非缩小pitch实现高密度[17][23] 光刻工艺流程 - 基本流程:旋涂光刻胶→预烘烤→曝光→显影,需配合掩模版使用[3][26] - 匀胶显影机(Track)实现涂胶/烘烤/显影等功能,浸没式工艺需增加去离子水冲洗[4][52][55] - 显影方法包括水坑式/浸没式/喷淋式,化学放大胶需后曝光烘烤(PEB)[69] 掩模版技术 - 掩模版制造含CAM处理/光刻/检测三环节,先进节点(≤130nm)采用电子束直写[3][41][42] - 相移掩模(PSM)通过相位调制提升分辨率,包括交替型/衰减型/高透射率型[43][47] - 掩模版标准尺寸152mm×152mm×6.35mm石英基板,含OPC修正和边框设计[35][41] 光刻设备与光源 - 2024年光刻相关设备市场规模293.67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312.74亿美元[7] - 光源演进:汞灯(365nm)→KrF/ArF准分子激光(248/193nm)→EUV激光等离子体(13.5nm)[5][87][92] - EUV光源采用锡液滴激光等离子体方案,ASML NXE:3600D功率达300-350W[96][99][100] 分辨率与工艺参数 - 分辨率公式:R=k₁·λ/NA,通过缩短波长/增大NA/降低k₁提升[84][88] - 193nm浸没式光刻使等效波长缩短,支持32-7nm工艺[92] - 套刻误差(Overlay)在3nm节点需控制在2nm内,金属线宽约20nm[73] 光刻机分类 - 接触式/接近式光刻采用1:1复制,投影式通过4:1缩小成像[78][79] - 步进扫描式(Scanner)通过狭缝扫描实现大视场曝光,支持高NA成像[79][80] - EUV光刻采用多层膜反射镜,需真空环境运行[100][101]
光刻机输家,强势反击!
半导体芯闻· 2025-07-28 18:35
光刻机行业格局演变 - ASML凭借EUV技术垄断高端光刻机市场,尤其在EUV领域形成一家独大格局[1]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佳能和尼康曾占据全球光刻机市场大半份额,ASML当时处于技术追赶阶段[2] - 技术路线选择偏差导致佳能尼康在157nm浸没式和EUV技术跨越中落后,ASML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实现超越[3] 佳能的纳米压印技术突破 - 佳能押注纳米压印技术(NIL),2023年推出FPA-1200NZ2C设备实现14nm线宽,有望推进至10nm[5] - 通过收购Molecular Imprints和与铠侠合作加速技术研发,2024年向美国TIE研究所交付设备[8][9][10] - 相比EUV光刻机,纳米压印设备价格低一个数量级,能耗仅为EUV的10%,设备投资成本降低至40%[14] - 该技术已应用于5nm芯片制造,打破EUV垄断,并在3D NAND闪存领域展现竞争力[12][15] 尼康的技术转型策略 - 计划2028年推出兼容ASML生态的新型ArFi光刻机,采用创新镜头和工件台设计[23] - 2024年推出NSR-S636E浸润式ArF光刻机,生产效率提升10-15%,价格比竞品便宜20-30%[24][25] - 2025年推出首款面向先进封装的无掩模光刻系统DSP-100,支持600mm×600mm基板,每小时处理50片[27][28] 新兴光刻技术探索 - 美国Inversion Semiconductor开发激光尾场加速技术,目标波长6.7nm,设备成本为EUV的1/3[34] - 欧洲Lace Lithography的原子光刻技术分辨率达2nm,成本降低50%以上,能耗仅为EUV的1/10[35] - 德国默克与三星合作开发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技术(DSA),可减少30%EUV曝光次数,单晶圆成本降低20%[36] 行业竞争态势 - 佳能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开辟新路径,聚焦3D NAND等细分市场[12] - 尼康在浸没式ArF和先进封装领域寻求突破,逐步构建技术竞争力[26][32] - 多家企业探索替代EUV方案,未来光刻领域可能从垄断走向多技术并存[36][39]
光刻机输家的反击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24 08:46
光刻机行业格局演变 - ASML凭借EUV技术垄断高端光刻机市场,尤其在EUV领域形成一家独大格局[1][3]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佳能与尼康曾主导全球光刻机市场,占据大半份额[2] - 技术路线选择偏差导致佳能尼康在浸没式光刻和EUV技术迭代中落后,ASML实现反超[3] 佳能的纳米压印技术突破 - 2023年推出FPA-1200NZ2C设备实现14纳米线宽,有望推进至10纳米,支持5纳米制程[7][16] - 技术原理采用"盖印章"式压印,一次成型复杂电路,避开光学衍射限制[15] - 成本优势显著:设备价格比EUV低一个数量级,能耗仅为EUV的10%[15] - 重点布局3D NAND闪存等细分市场,与铠侠合作推进量产应用[13] - 已向美国TIE研究所交付设备,客户包括英特尔、三星等巨头[11] 尼康的技术转型策略 - 计划2028年推出兼容ASML生态的浸没式ArFi光刻机,争夺市场份额[25][26] - 2024年推出NSR-S636E浸润式ArF光刻机,生产效率提升10-15%,价格低20-30%[27] - 2025年推出首款FOPLP工艺光刻系统DSP-100,支持600mm×600mm基板,每小时处理50片[29][30] - 采用无掩模技术实现1.0μm分辨率,瞄准先进封装市场[30][34] 其他颠覆性技术探索 - 美国Inversion Semiconductor开发激光尾场加速技术,目标波长6.7纳米,成本为EUV的1/3[36] - 欧洲Lace Lithography原子光刻技术达2纳米分辨率,能耗仅EUV的1/10[37] - 德国默克与三星合作开发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技术,可减少30%EUV曝光次数[38]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光刻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趋势,可能从单一垄断转向多技术并存[38][41] - 佳能尼康通过构建产业生态联盟增强竞争力,包括芯片制造商和材料供应商合作[39] - 新兴市场和细分领域(如先进封装)成为竞争焦点[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