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高质量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南农晨读 | 广东优品 人间至味
南方农村报· 2025-09-17 10:30
南农晨读 | 广东 优品 人间至味_ 南方+_南方plus 【今日关注】 廉江村 小"撤"与"留" 9月12日,湛江 廉江市新民镇朗 塘村义路塘小学 内,南北2栋双 层教学楼,仅北 侧教学楼一层的 2间教室有学生 在上课。40分钟 的课堂被拆分为 3个时间段,同 班的三个年级轮 流上课。9月开 学后,学校原本 的6个年级6个班 缩减为6个年级2 个班,一至三年 级、四至六年级 分别混合上课, 全校34名学生, 仅有3名老师负 责教学。 粤味飘四海!广 东绿色优质农产 品在全国名特优 新展会上惊艳亮 相 2025年9月15 日,第二十三届 中国国际肉类工 业展览会在厦门 开幕,全国名特 优新农产品产销 对接活动同步开 启。来自全国各 地的特色优质农 产品齐聚厦门, 共同展示中国农 业高质量发展的 新成果、新形 象。 先锋作物。近年 来,广东从保障 粮食安全、科技 研发推广、品牌 引领、精深加工 延链补链强链、 加强市场营销等 方面一体谋划提 升广东薯业"硬 实力",不断推 动广东薯业创新 发展、转型升 级、提质增效。 聚力攻坚"农业 芯片"! 2025畜 禽种业发展论坛 在京举行 9月14日,2025 畜禽种业 ...
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 多地通过产学研协同 科技育种 智慧种植 特色产业培育和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 智能化 产业化转型 [1] - 山西采用高校+企业+农户合作形式构建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 [2] - 海南建立6000亩西甜瓜示范基地 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实现从试验田到生产地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内蒙古使用无人机沿预设航线喷洒农药 实现从扛锄头到点屏幕 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种植方式跨越 [4] - 福建推广机械化种植使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同时创新智能农机装备实现盐碱地增产 [6] - 云南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 培育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7] 特色产业培育成效 -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 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和传统手工劳作带动家门口就业 [5] - 云南南华县将食用菌作为重点特色产业 从深山菌窝发展到全国餐桌 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7] - 福建通过试验耐盐碱水稻品种和菜稻轮作模式 实现向盐碱地要粮的农业变革 [6] 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 - 山西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引领 打造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2] - 各地通过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构建有机旱作生态循环链 [2] - 内蒙古坚持绿色种植方式 福建探索菜稻轮作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5][6]
新华视点|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新华社· 2025-08-26 21:24
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 多地通过产学研协同、科技育种、智慧种植、特色产业培育及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智能化、产业化转型 [1] 有机旱作生态循环农业 -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采用"高校+企业+农户"合作形式 构建"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3] -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 打造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3][5] 南繁育种与产业转化 - 海南建立6000亩优质西甜瓜示范基地 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7] - 南繁选育的种子实现从试验田到生产地的产业转化 推动农户增产增收 [7][9]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实现万亩高标准农田智能化管理 [11] - 农业生产实现从"扛锄头"到"点屏幕"、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数字化转型 [13] 特色种植产业发展 -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 通过绿色种植方式和传统手工操作带动村民就业 [14][16] - 黄菇娘产业激活乡村活力 成为农民手中的"金豆子"和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14][17] 盐碱地改良与利用 - 福建惠安县通过试验耐盐碱水稻品种和推广机械化种植 使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19] - 引进"海水稻"和创新智能农机装备 实现盐碱地农业增产增收 [21] 食用菌产业链延伸 - 云南南华县将食用菌作为重点特色产业 通过引进技术和企业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 [23] - 培育食用菌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使菌产业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23][25] 农业转型综合成效 - 各地探索实践既破解传统农业发展难题 又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能 [27] - 科技赋能与产业创新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27]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小特产变身大产业 集群化发展绘就特色农业新图景
央广网· 2025-08-10 21:08
清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 清远以集群化发展思维推动特色农业从分散发展迈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西牛麻竹笋成为重要代表之一 [1] - 清远选出清远鸡、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连州菜心5个特色产品打造五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 [2] - 截至2024年底五大产业综合产值超400亿元,清远鸡、西牛麻竹笋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带动20万农户、超60万人增收 [2] 西牛麻竹笋产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100.53万亩,总产量43.32万吨,全产业链半年产值达32.45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清远企业出口笋及笋制品约2400吨,货值约1亿元人民币,首次进入东南亚、俄罗斯、东欧、南非等市场 [3] - 在匈牙利、塞尔维亚建设以竹代塑生产线并出口麻竹加工颗粒 [5] 清远鸡及其他产业动态 - 清远鸡在香港300多家商超年销售额达1亿元,通过跨境电商4小时可达港澳 [5] - 清远鸡行业协会直播团队年电商销售额达2亿元 [7] - 英德红茶推出甜品、护肤品等创新产品,2025年"五一"期间茶旅融合景区接待游客11.41万人次,带动红茶销售额同比增长20% [10] 产业赋能与创新 - 发布《"媒体+"聚力清远西牛麻竹笋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岭南农业金字招牌 [8] - 2024年金融机构对五大产业实体贷款投放超150亿元 [8] -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落地英德,推动农业向大健康产业延伸 [10] 产业集群扩展 - 清远探索"五大百亿+"模式,孵化更多百亿级产业并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11] - "清新桂花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阳山西洋菜推出AI数字人"菜小西",英德青塘镇引入1.5亿元肉鸽屠宰中心项目 [13] - 通过工业思维整合产业链,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13]
陕西农业经济稳健前行
陕西日报· 2025-08-03 08:23
农业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陕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26.2亿元,同比增长3% [1] - 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3.1%,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2%,呈现总体平稳态势 [1] 粮食生产与政策支持 - 夏粮播种面积1603.84万亩,较上年增加3.19万亩 [2] -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耕地保护与用途管控,科学应对灾害天气 [2] 特色产业发展 - 蔬菜产量916.5万吨,中药材产量同比增长23.8% [2] - 设施农业推广提升抗风险能力,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快速发展 [2] - 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展电商渠道等措施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2] 科技创新与经营方式变革 - 瓜果产量98.5万吨,得益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 - 生猪出栏量608万头,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升 [3] - 杨凌示范区育种突破和智慧农业技术推广成为转型升级核心力量 [3] 龙头企业与三产融合 -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3] - 陕西农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跃升,三产融合深入推进 [3]
农业农村部:强化农产品品牌引领 增强消费信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18:52
政策核心内容 - 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聚焦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 提出9方面23项具体举措[1] - 政策旨在强化农产品品牌引领 增强消费信心 改善民生福祉 稳定农产品市场 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1] 消费趋势与供给优化 - 农产品消费趋势向品质化 个性化发展 品牌农产品及新式饮品 功能性食品需求快速增长[2] - 政策重点提升"三品一标"水平 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创新地方特色食品[2] -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 即烹 即热产品 满足年轻消费者便捷性需求[2] 消费结构与健康导向 - 消费结构更注重健康饮食与合理膳食 当前居民大豆及豆制品 牛奶及乳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2] - 政策提出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 强化健康消费宣传引导 针对学生 老人等特定人群部署安排[2] 消费场景与市场激活 - 消费场景注重体验感与互动性 消费者关注社交属性与精神文化需求[3] - 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 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 组织"百展千县万品"购销活动和"地道风物乐享生活"主题促消费活动[3] - 深化游购一体 推进线上线下 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 丰富多元消费场景[3] 流通体系与产销协作 - 消费保障注重流通质效与产销协作 冷链与配送能力直接影响生鲜农产品消费品质[3] - 产地将完善农产品市场 冷链集配中心等流通网络 补齐"最先一公里"短板[3] - 销地支持菜市场 生鲜超市标准化改造 提高便民服务水平[3] - 创新省际产销衔接合作 开展产销对接帮扶 形成开放共享 高效协同的产销生态[3]
萧山:亩产819.6公斤!党湾早稻单产创历史新高
杭州日报· 2025-07-25 11:02
高产早稻示范成果 - 萧山区党湾镇梅东村早稻高产高效示范区亩产达819.6公斤,刷新当地及杭州市早稻单产纪录 [2] - 农场选用"嘉育25"早稻品种,具备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性,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支持 [2] - 高标准农田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灌溉条件,为高产创造优良环境 [2] 政策支持与农业激励 - 党湾镇出台《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覆盖粮食稳产、产业融合等八大领域 [3] - 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农旅融合项目200亩以上补助10万元、农机装备追加10%区补、电商销售额超1500万元奖励5万元 [3] - 政策推动农户种植积极性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3] 党湾镇农业基础与发展规划 - 党湾镇拥有2.6万亩耕地和2.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家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及50户规模经营主体 [3] - 未来计划扩大高产示范效应,推广先进技术,完善基础设施以提升粮食产量 [3] - 持续优化政策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助力农户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 [3]
赵叔上会记
新华网· 2025-07-14 09:55
公司发展 - 合作社2024年水稻销量达50万公斤大米 [4] - 合作社成员扩展至13家 种植面积从300余亩扩大至3000余亩 [4] - 注册"赵菽大米"品牌 直接对接商超和电商平台 [4] - 带动5个行政村发展订单农业 形成2万亩优质稻米产业带 [6]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6人 实现户均增收2.3万元 [6] 行业动态 -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沈阳举办 吸引4000多家企业和2万多人参会 [1] - 沈阳市粮食产量超过400万吨 发展五大优势农业产业链 [5] - 行业涌现近500个"两品一标"产品和66个省级知名品牌农产品 [5] - 粮食加工转型升级成为焦点 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环节受关注 [4] - 合作社通过对接米业公司实现从卖"原粮"向"卖产品"的产业链延伸 [4] 市场推广 - 借助短视频传播实现品牌曝光 经销商咨询量激增 [4] - 参加国家级粮食交易大会 获得沈阳好粮油展区展位 [1] - 主动考察吉林大米展区 了解安徽碾米机设备 咨询水稻新品种 [5]
快评|一场产销对接活动,助惠黔优品入万家
南方农村报· 2025-06-29 17:00
产销对接活动概况 - 活动由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及广东粤黔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联合主办,主题为"2025年粤黔协作助农促消费产销对接"[5][6] - 活动吸引人流量10 2万人次,产销意向签约金额超500万元[6][7][8] - 惠州荔枝首次大规模组团进入黔西南,通过冷链运输将罗浮山荔枝运至现场,获得当地消费者高度认可[18][20][21] 两地农产品协作成果 - 活动促成惠州荔枝与黔西南特色农产品(兴仁薏仁米、普安红茶、望谟八步茶、晴隆蜂糖李等同台展示交流[13][14] - 册亨县通过惠州技术引进发展荔枝产业,已建成500亩果园试挂果,提供30余个长期岗位,农户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27][28][29] - 贵州首次实现荔枝规模化种植,打破传统认知,预计明年大规模上市[29] 产业协作模式创新 - 活动构建了"市场等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机制,解决农业生产周期长与市场匹配难题[10][11][12] - 惠州向黔西南输出荔枝种植理念与技术,推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19][31][32] - 采用"线上扫码下单+线下体验"模式,提升消费便利性[34] 未来协作方向 - 将坚持双向协作、精准协作、长效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两地资源禀赋优势[35][36][37] - 通过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合作,形成经济增长关键驱动力[31][32] - 以荔枝为媒介深化粤黔产业协作,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15][16][22]
江苏银宝集团与南京新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共促农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23 10:44
战略合作签约 - 江苏银宝集团与南京新农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农产品贸易、储备粮运营、区域品牌共建、产业化项目建设等多个领域 [1] - 双方旗下企业江苏银宝集团粮油公司、食品科技公司与南京粮食集团、南京农垦集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细化合作领域与目标 [5] 公司战略与优势 - 银宝集团以"担当农字头、做足盐文章"为定位,依托"1456"战略路径,具有历史悠久、资源禀赋、产业多元、国企背景等优势 [2] - 南京新农集团作为南京市属涉农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集团,在现代农业、乡村产业和绿色康养领域经验丰富 [2] 合作意义与展望 - 此次合作标志着两家地方农字头国企强强联合,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双方产业契合度高,合作前景广阔,将加快推动实质性项目落地,实现互利共赢 [2] - 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5] - 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内容,推动更多项目落地,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国企力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