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型对外开放
搜索文档
何立峰在香港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
证监会发布· 2025-11-04 13:42
香港发展机遇与定位 - 香港在“十四五”时期凭借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实现稳定发展并为国家改革作出重要贡献 [2] - “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支持香港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预示香港将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2] - 香港被寄望发挥桥梁、纽带和窗口作用 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研究和实践 [2] 中国对外开放与全球合作 - 中国将持续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与各方携手应对全球经贸困难挑战 [3] - 中方致力于为全球经贸金融体系注入更多稳定性 促进全球经济繁荣与稳定 [3] - 践行全球治理倡议的重要内容包括深入研究并有序推进全球金融治理改革 [2]
持续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适应性
搜狐财经· 2025-10-30 06:40
资本市场改革举措 -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介绍了系列改革举措,为资本市场下一阶段发展绘制清晰路线图,核心是通过不失时机深化改革来增强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提升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1] - 证监会持续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领域的适配性改革,优化制度和产品供给,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创新领域集聚[2] - 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同时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制度[3] 支持创新资本形成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需要更大规模耐心资本投入和更灵活包容的融资环境[2] - 今年6月证监会宣布科创板"1+6"政策举措,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等举措已实施,改革效应加快显现[2] - 科创板"1+6"政策进一步优化了上市标准,畅通优质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使科创板市场层次更丰富,审核效率和透明度明显提升[2] - 通过深化多层次市场改革,A股上市公司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耐心资金赋能科技创新作用更加突出[3] 多层次市场体系布局 - 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新三板发挥孵化培育功能,这种差异化布局实现了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硬科技龙头的全周期资本覆盖[3] - 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板、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和底座[3] 扩大对外开放 - 今年前9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价值被持续重估、配置和再配置[4] - 10月27日证监会印发《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从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等方面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透明、便利、高效的制度环境[4] - 截至目前中国市场共有913家合格境外投资者,覆盖各类境外机构,境内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5] - 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措施于27日同步落地[5]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 - 将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务实合作,努力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开放与安全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6] -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持续完善将有力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激发海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的积极性[4] 投资者保护措施 - 10月2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中小投资者重点关切推出23项务实举措[7] - 23项举措核心是构建"全流程防护网",包括发行端压实中介机构责任、退市端建立赔偿机制、交易端营造公平交易的制度环境,形成"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追偿"的完整链条[8] - 纠纷多元化解与罚款赔偿联动机制让投资者维权变得高效便捷,能直接提振中小投资者信心,倒逼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8]
2025年金融街论坛年会(证监会)点评:对内稳定,对外开放,以多层次市场改革助力金融强国
大同证券· 2025-10-28 16:33
全球背景与中国资产吸引力 - 国际资金前9个月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中国资产因质量优、价格低、风险小获重估[2] - 北向资金持续涌入反映全球资金对中国资本市场青睐[2] 多层次市场改革与板块定位 - 科创板改革效应加快显现,科创成长层迎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6] - 创业板改革启动,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企业上市标准[6] - 北交所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定位,畅通新三板与主板对接机制[6] 上市公司质量与内部稳定 - 高质量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稳定基石,将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6] - 政策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7] - 并购重组被鼓励作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产业整合重要方式[6] 中长期资金与市场生态 - 截至2025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超21万亿元[11] - 中长期资金发挥"压舱石"作用,推动长周期考核和"长钱长投"生态[11] 对外开放与互联互通 - 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放宽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11] -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合作[11] 风险防范与投资者保护 - 增强风险"四早"防范处置能力,强化执法震慑[11] - 发布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若干意见[11] 具体投资方向 - 双创板块重点关注芯片、人工智能、通信等方向[1] - 关注并购重组机会和高分红红利股如银行、煤炭、公用事业[1]
金融街论坛|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嘉宾共话全球金融发展
新华网· 2025-10-28 08:58
货币政策与金融环境 - 中国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为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4] -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4] - 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 [4] 资本市场改革与开放 - 中国证监会将纵深推进板块改革 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 [5] - 证监会将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5] - 证监会将筑牢防风险、强监管的坚固防线 大力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 [5] 金融监管与发展方向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 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 - 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动力和活力 [4] - 金融监管总局将更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4] 外汇管理与国际合作 - 国家外汇局将统筹发展和安全 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6] - 国家外汇局将完善"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政策体系 推动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6] - 国际金融组织代表认为国际金融合作潜力巨大 应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6]
金融街论坛|证监会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新华网· 2025-10-28 08:32
创业板改革 - 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为新产业 新业态 新技术企业提供更精准 包容的金融服务 [1] -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将于28日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 [1]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 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1] - 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 信披 交易制度 畅通三 四板对接机制 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和底座 [1] -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 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 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做优做强 [1]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 包括优化准入管理 提高投资运作效率 扩大投资范围等 [2] - 为各类境外投资者提供更透明 便利 高效的制度环境 [2] 投资者保护 - 发布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 围绕中小投资者重点关切推出23项务实举措 [2]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 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包容性和覆盖面
证券日报· 2025-10-28 06:32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方向 -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增强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 [1] - 工作主线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更加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统筹发展与安全 [1] 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 - 纵深推进板块改革以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 [2] - 科创板"1+6"政策举措加快显现改革效应,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预先审阅等已实施 [2] - 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2] - 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差异化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 [2] 上市公司质量与市场基础 -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以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 [3] - 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以回报股东 [3]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落实长周期考核 [3] 制度型对外开放 - 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包括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 [3] - 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举措当天落地 [3] - 中国投资境外市场的两只ETF互挂产品将于近日公告募集 [3] -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 [3] 风险防控与投资者保护 - 增强风险"四早"防范处置能力,强化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监测,健全长效化稳市机制 [4] - 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打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4] - 发布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推出23项务实举措以强化投资者保护 [4] 支持北京金融中心建设 - 支持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将其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4] - 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首家""首例"在京落地,鼓励优质行业机构和长期资本在京集聚发展 [4]
证监会: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
搜狐财经· 2025-10-28 06:23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纵深推进板块改革,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 [1][2] -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 [1][3] - 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 [2] 板块改革具体措施 - 科创板"1+6"政策措施发布,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和预先审阅 [2] - 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契合新兴领域企业的上市标准 [2] - 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差异化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 [2] 市场稳定与基础建设 - 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 [3] - 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 [3] - 发挥中长期资金作用,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长周期考核,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3] 对外开放举措 - 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效率,扩大投资范围 [3] - 落地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和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举措 [3] -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 [3] 投资者保护与监管 - 增强风险"四早"防范处置能力,强化跨市场、跨境风险监测,健全长效化稳市机制 [4] - 强化执法震慑,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行为依法严打 [4] - 发布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推出23项务实举措 [4] 市场背景与资金流向 - 在风险再定价、资产再平衡过程中,稳健性和均衡性成为资产配置优先选项 [1] - 今年前9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价值被持续重估和配置 [1] -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对资本市场提出新要求 [1]
证监会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
中国证券报· 2025-10-28 05:23
资本市场改革方向 - 启动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1] -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1][5] - 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差异化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塔基[4] 板块改革进展与成效 - 科创板"1+6"政策举措实施后,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等改革效应正加快显现[4] - 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4] 投资端生态建设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5] - 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5] 对外开放与合作 - 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中国投资境外市场的两只ETF互挂产品将于近日公告募集[5] - 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合作,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新格局[5] - 今年前9个月国际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超过1500亿美元,A股、港股等中国资产价值被持续重估、配置和再配置[2] 投资者保护与监管 - 发布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发行上市、退市等环节推出23项务实举措[6] 区域资本市场发展 - 继续把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重要窗口,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首家""首例"在京落地,鼓励优质机构和中长期资本在京集聚发展[1][6]
证监会:发挥投融资综合改革牵引作用 推动“十五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10-28 04:50
北交所与新三板市场建设 - 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 [2] - 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 [2]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 [3] - 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支持 [3] 中长期资金市场生态 - 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3] - 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3]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包括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等 [3] - 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举措当天落地 [3] - 中国投资境外市场的两只ETF互挂产品将于近日公告募集,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 [3] 风险防范与市场监管 - 增强风险"四早"防范处置能力,强化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监测,健全长效化稳市机制 [5] - 强化执法震慑,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打 [5] 投资者权益保护 - 发布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强化发行上市、退市等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推出23项务实举措 [5] 支持北京金融中心建设 - 继续把北京作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推动更多先行先试政策"首家""首例"在京落地 [5] - 鼓励优质行业机构和长期资本在京集聚发展,不断提升首都资本市场能级 [5]
证监会剧透四大关键政策动向
上海证券报· 2025-10-28 04:32
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向 - 中国证监会主席系统阐述资本市场"十五 五"高质量发展"施工图"并部署四大关键改革任务 旨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1] - 相关制度设计正从局部突破走向系统集成 以制度创新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效能与内在韧性 推动要素资源向创新端和产业端集聚[1] 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 - 证监会将纵深推进板块改革 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2] - 通过板块差异化定位与系统性功能优化 构建包容、协调、贯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使其成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关键枢纽[2] -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服务科技创新 投资标的、策略与工具将日益丰富 投资者能更好分享硬科技企业成长红利[3] - 今年6月证监会宣布科创板"1+6"政策举措 后续将启动深化创业板改革 健全新三板差异化制度 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2] 融资与投资端改革 - 证监会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 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3] - 将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3] - 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 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3] - 公募基金改革应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 优化考核机制 杜绝短期博弈 提升专业管理能力[4] - 险资等长期资金需健全长周期考核 放宽权益投资限制 更好发挥"稳定器"作用[4]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证监会将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5] - 开放能够提升资本市场深度与韧性 引入境外中长期资金可优化投资者结构 改善市场流动性与定价效率 引导资本流向国家战略重点领域[5] - 外资机构进入将形成"鲶鱼效应" 推动境内机构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与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升 促进价值投资文化深化[5] - 通过规则对接与国际标准互鉴 信息披露、交易机制、监管体系等基础制度将优化 增强市场国际可比性与制度公信力[6] -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10月27日正式推出 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透明、便利、高效的制度环境[6] 市场监管与投资者保护 - 下一步将大力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 健全长效化稳市机制 防范市场大幅波动 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依法严打[7] - 10月2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 围绕强化发行上市、退市等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推出一系列举措[7] - 通过完善法治、加强教育 引导理性投资 推动市场从"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型 维护公平透明环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