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置仓
icon
搜索文档
QuestMobile 2025即时零售行业流量竞争分析报告:聚合平台再掀战火,三大阵营格局初现,厮杀“刺刀见血”
QuestMobile· 2025-07-08 09:59
即时零售行业整体发展 - 2025年即时零售APP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达5.51亿,同比增长6%,其中生鲜电商APP月活用户1.28亿,增速达15% [3][12] - 行业形成三大竞争阵营:平台聚合模式(美团/京东/淘宝)、店仓一体自营模式(盒马/山姆会员商店)、前置仓自营模式(叮咚买菜/朴朴超市) [3][23] - 用户消费时段从"午晚双高峰"向全天覆盖转变,非正餐时段活跃度提升,如美团外卖14-16点活跃用户比例提升0.7% [39] 头部平台竞争格局 - 京东"秒送"模块月活用户1.65亿,占APP总流量26.6%,用户月均使用次数47.9次,同比提升51.1% [17] - 美团618大促期间日均活跃用户1.69亿,同比增长18.7%,闪购业务扩展至生活消费品领域 [21] - 淘宝闪购业务推动日活用户达4.57亿,点餐高峰时段活跃度提升1.6%(11-12点)和0.9%(17-18点) [19] - 京东/美团/饿了么重合用户达7761万,同比增长32.4%,用户多平台切换倾向加强 [27] 细分市场与用户特征 - 生鲜电商赛道中,盒马/山姆会员商店/永辉生活用户量分别为6097万/3044万/1978万,增速分化(+10.9%/-8.2%) [4] - 90后和00后占生鲜电商用户55%,家庭采购需求驱动对叮咚买菜/盒马等偏好 [35] - 下沉市场外卖商家版用户规模920万,同比增长12.6%,美团/饿了么商家版下沉市场活跃占比达52.4%/46.1% [37][46] 供应链与骑手生态 - 达达秒送骑士APP月活超600万,同比激增368%,美团众包/蜂鸟众包月活分别为546.3万/282.9万 [52] - 骑手多平台切换现象显著,达达与竞品APP徘徊用户比例超50%,反映灵活就业选择倾向 [56] - 京东秒送商家APP月活376万,同比提升13倍,新流量主要来自竞品平台 [44][48] 商业模式创新 - 前置仓模式(叮咚买菜/朴朴超市)通过垂直品类仓配一体实现差异化,朴朴超市用户量同比增长59.8% [4][29] - 店仓一体化模式中,盒马与山姆会员商店用户重叠率达35.5%,大润发优鲜等线下平台与盒马徘徊用户比例提升7.9% [31][32] - 旅游场景中外卖服务渗透率达40.8%,同比提升3.9%,显示消费场景多元化趋势 [41]
阿里加码外卖大战,美团的“围城”时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21:44
进入7月,猝不及防地,外卖"补贴大战"骤然升级。 安静已久的美团,终于在7月5日吹响反击号角,出手发放了大量的免单券和大额优惠券。当日晚间,美团宣布其即时零售日订 单量突破1.2亿单大关。 而就在三天前,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将在12个月内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元。此举被业界解读为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对美 团发起的"强势防守",避免重蹈在社区团购等新兴市场被对手甩开的覆辙。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在7月3日发布公告,计划发行本金总额约120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票息可交换债券,交换标的为旗 下阿里健康的股份。此举无疑将增强阿里巴巴在AI、电商出海及即时零售战场的资金储备。 从高频的外卖市场切入,平台都希望借此推动那些低频、高客单价的商品销售,从而带来整体盈亏的平衡。 对于即时零售的行业大战,银河证券研究院研究所副所长、消费组组长何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即时零售 的本质是履约能力包括快递、外卖等形态,而不是真正的电商交易。它满足的是消费者希望有人帮忙跑腿购物的需求,其本质 类似于快递服务。消费者通过平台下单,快递员根据需求在本地购买商品并送达,因此这类商品覆盖的品类还是有限的。"以家 电 ...
京东七鲜扩张背后:消费者投诉不断 服务质量遭质疑
犀牛财经· 2025-07-03 11:24
业务扩张 - 京东七鲜与天津嘉里汇完成签约,即将在天津新增一家商场店,下半年还将在北京、石家庄等地落地新商场店 [2] - 新店选址覆盖北京西红门荟聚、北京望京凯德MALL、天津河东区嘉里汇以及石家庄裕华万达等热门商圈 [2] - 计划陆续开出数十家卫星小店,加速推进"1+N"模式在华北区域的落地,旨在年底前实现京津地区全覆盖 [2] 消费者投诉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关于京东七鲜的投诉已达数百条,问题涉及商品质量、配送服务、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 [2] - 配送环节问题频发,如骑手未核实商品完整性导致漏收部分商品,客服未补发且未经同意直接退款 [4] - 部分消费者反映客服态度恶劣,对合理诉求敷衍塞责,甚至拒绝退款或赔偿 [4] - 具体投诉案例包括榴莲品质问题售后沟通超1小时未获解决,冰鲜猪腿肉变质发臭要求十倍赔偿未得到满意答复 [4] 战略调整 - 2017年诞生后因战略方向反复更迭、管理层频繁调整导致错失拓展市场黄金时机 [6] - 2022年末实施战略收缩,聚焦京津冀、大湾区等核心区域 [6] - 新任CEO许冉主导全面改革:高层人事变动、组织架构优化、重启前置仓布局、开放第三方供货渠道 [6] - 2023年京东集团成立创新零售部,将京东七鲜与京东买菜整合,由闫小兵统筹管理 [6] - 在北京开设首个前置仓,为实现"最快30分钟送达"奠定基础,京东买菜与七鲜深度融合并在京东App上入口合二为一 [6]
逢街必扑的前置仓,为什么被朴朴超市跑通了?
36氪· 2025-07-02 19:18
公司概况 - 朴朴超市成立于2016年,定位为家门口的超市,品类包括水果、蔬菜、肉类、粮油、饮料和日用百货等 [2] - 公司采用前置仓模式,提供30分钟内送达服务,并创新性提供帮消费者丢垃圾等增值服务 [2][5] - 截至2024年5月,业务覆盖福州、厦门、武汉等9个城市,累计建成400多个前置仓 [1][4] - 2024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全年营收约300亿元,毛利率达22.5% [4] - 公司正在接触头部投行,计划在香港上市 [1][4] 商业模式 - 采用前置仓模式,2023年以来新建前置仓面积达800-1500平米,SKU数量超过6000个 [6] - 福州地区客单价达80元以上,履约费用率降至17.5% [6] - 自有品牌单品约700多个,但在销售额中占比仅15%,低于盒马和山姆会员超市的35% [13] - 免配送门槛从2021年的19元上涨至2024年的35元 [13] 市场表现 - 2019年在福州市场渗透率超过70%,单仓平均单量约3500单,日均总订单量6-8万单 [2] - 2020年订单量翻倍增长,2021年手机app注册用户达1.7亿人 [4] - 福州地区用户复购率高达47% [9] - 2024年销售额约330亿元,低于美团小象超市的380亿元,高于叮咚买菜的256亿元 [17] 行业背景 - 生鲜电商行业2010-2020年融资金额达463亿元,涉及150多个项目和近300次融资 [7] - 前置仓模式履约费用是传统中心仓电商的3倍、社区团购的6倍,每单履约费用超10元 [7] - 每日优鲜2018-2021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最终倒闭 [8] - 叮咚买菜2024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净利润约3亿元 [9] 竞争格局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美团小象超市、盒马、叮咚买菜和京东七鲜等 [17] - 2024年朴朴超市70%以上营收来自福建和广东两地 [19] - 2024年仅新布局成都一座城市,2025年新增泉州站点 [19] 发展挑战 - 自有品牌占比低,仅15%,影响利润贡献 [13] - 黑猫投诉平台投诉量超6000条,涉及偷漏秤和食品安全问题 [14] - 区域集中度高,面临全国性竞争对手的市场挤压风险 [17][19]
小象超市迈向300亿,美团即时零售另一张牌怎么打
雷峰网· 2025-06-18 21:14
小象超市规模扩张 - 2024年整体GMV近300亿元 规模超叮咚买菜(255亿元) 逼近朴朴超市(超300亿元) [2][6] - 国内开仓超700个 覆盖18个城市 包括北京周边3城 上海及江浙8城 广深5城 武汉及新开长沙 [5][7] - 海外同步扩张 5月上线沙特利雅得 依托Keeta外卖平台流量 计划在沙特开多个仓 [22][23] 行业竞争格局 - 山姆云仓以400亿元GMV居行业第一 朴朴超市与小象超市均超300亿元 叮咚买菜255亿元 [6] - 北京地区小象超市占比最高 深圳与朴朴超市竞争激烈 武汉朴朴更具优势 [11][12][13] - 叮咚买菜战略收缩至华东 关闭11城 华东仓点增至130个 月复购频次4.1次 [7][11] 商业模式与盈利 - 前置仓模式整体亏损 一线城市盈利 二三线拖累 行业平均净利润率不足1% [15][16] - 朴朴超市福州配送成本压至3.5元/单 大仓日单量达5000单 SKU约6000个 [18][19] - 小象超市SKU扩容至4000-6000个 北京上海大仓日单量5000-6000单 [19] 战略调整与供应链 - 生鲜引流标品盈利 叮咚非生鲜SKU占比62.5% 小象推出"象大厨"预制菜 [19] - 小象超市收紧供应商 向头部集中 叮咚与DFI合作试水香港市场 [20][25] - 美团即时零售布局 闪购GMV近3000亿元 小象超市为自营核心业务 [27][28] 国际化进展 - 小象超市出海团队独立运营 沙特供给来自本地Baqala超市 [22][23] - Keeta覆盖沙特9城 筹备巴西落地 公开招聘海湾六国及巴西岗位 [23] - 叮咚买菜通过DFI进入香港惠康超市 首年目标销售1亿港元 [25]
独家丨Temu美区全托管将在7月底全面恢复运营
雷峰网· 2025-06-12 16:16
Temu业务重点调整 - 半托管业务和本本业务仍然是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 [1] - 公司已在德国和波兰开设半托管本地仓 仓库为自租自营 与全托管前置仓模式不同 [2] - 公司对使用半托管仓的商家提供面单补贴 一季度每单补贴0.5美元 4月起降至0.3美元 [2] - 物流尾程补贴为每单1-2美元 但仅面向优质商家和重点扶持类目 [2] 全托管业务恢复进展 - 美国站全托管业务将于7月底全面恢复运营 6月起已开始逐步恢复链接 [2] - 恢复进度较慢可能由于北美用户召回成本高 需等待政策稳定及低成本运力获取 [3] - 公司在美国前置仓已备有3个月的全托管库存 通过海运提前运输爆款商品 [4] - 去年11月已开始筹备前置仓事宜 商家备货至广东后由公司根据数据调配至前置仓 [4] 业务模式调整背景 - T86关税政策生效后 公司停止从中国直发美国 转为销售美国本土仓商品 [4] - 关税政策前已在美国建立海外前置仓并投入使用 [4] - 公司持续调整业务策略以应对政策变化 [4] 行业动态关注 - 业内持续关注美区全托管业务恢复时间 [3] - 公司业务调整对Shopee等竞争对手可能产生影响 [7] - 美国税务波动或促使公司提前开放第三方自运营店铺入驻 [7]
独家丨Temu美区全托管将在7月底全面恢复运营
雷峰网· 2025-06-12 16:15
" 半托管业务和本本业务仍然是Temu的重点。 " 作者丨 覃倩雯 编辑丨刘伟 雷峰网独家获悉,Temu全托管将在7月底全面恢复美国站的运营。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从6月开始一些全 托链接就已经在恢复了,但恢复得比较慢。 除此之外,Temu半托的物流尾程是有补贴,一单1-2美金,但这项物流补贴,仅面对部分优质商家或者 Temu要重点扶持的商家和类目。 在关税降低这段期间内,业内都在持续关注美区全托何时会恢复。 分析人士认为,Temu之所以恢复这么慢,大概率是北美再投流把用户召回来成本比较大,需要观察政策 比较稳定了再重新投入,除此之外,干线运力要以比较低的成本拿回来也需要时间。 此前T86生效后,Temu全面停止从中国直接发货商品至美国,转而销售美国本土仓库的商品。在关税生 效前,Temu美国的海外前置仓已正式投入使用,Temu自己通过海运的形式运了一大批爆款商品放到美国 前置仓,大概在美国备了3个月的全托管货。 据了解,去年11月Temu就已经在筹备全托管开设前置仓的相关事宜,全托管商家备货还是备到广东,但 是Temu会根据后台数据将部分库存直接调配至前置仓。 // 近期热门文章 独家丨Temu前置仓投入使用, ...
福建生鲜之王,狂飙300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5:40
公司概况 - 朴朴超市由陈兴文于2016年创立,目前已在9个城市运营,拥有6万多名员工[2] - 公司2024年实现年度盈利,结束8年亏损[3] - 年营收达300亿元,超过叮咚买菜,接近美团旗下小象超市[1] 商业模式 - 采用高密度前置仓模式,全国布局400多个前置仓,单仓面积达800-1000平方米,SKU达6000-8000个[6][12] - 单仓日均出货量超3000单,部分前置仓日均单量达4000单[8][9] - 履约费用率仅17.5%,低于叮咚买菜的22.9%[11] 区域策略 - 聚焦核心城市高密度布仓,福州、厦门渗透率达70%,客单价稳定在80元[12][14] - 提供特色服务如配送员帮顾客丢垃圾,提升用户体验[13] - 在大本营福州年销售额超100亿元,力压永辉超市,逼退盒马和叮咚买菜[14] 运营优化 - 调整产品结构,自有品牌SKU超750个,年销售额达50亿元[21] - 生鲜品类占比从60%降至50%,计划进一步降至45%[24] - 2024年毛利率达22.5%,实现首次盈利[24] 竞争环境 - 生鲜电商行业向头部集中,形成小象超市、朴朴超市、叮咚买菜三强格局[4] - 在广州面临小象超市激烈竞争,后者采用相似的大仓模式[25] - 部分城市配送时效下降,30分钟准时率仅67%[27] 扩张计划 - 计划通过IPO募资进行全国扩张[28] - 扩张节奏谨慎,创立三年后才进入广深,2021年一年新增三城后放缓至每年一城[29] - 2025年计划新增泉州为第10个运营城市[29]
福州走出的生鲜独角兽:朴朴超市IPO能否打破区域魔咒?
创业邦· 2025-06-05 11:12
公司概况 - 朴朴超市是福建本土生鲜零售巨头,以前置仓模式为核心,深耕区域市场近九年[3] - 公司2024年实现全年盈利,营收300亿元,毛利率22.5%,履约费用率17.5%[4] - 业务覆盖9个城市,拥有400多个前置仓,部分市场渗透率达70%[6][8] 发展历程 - 成立于2016年,晚于每日优鲜两年,早于叮咚买菜一年[7] - 2016-2021年完成五轮融资,最高一轮1亿美元,估值一度达50亿美元[7] - 2020年业绩突破百亿元,成为同领域唯一盈亏平衡公司[8] - 2022年GMV同比增长53%至230亿元,营收同比增长28%至203.6亿元[9] 商业模式 - 采用800-1000平方米大仓模式,单仓SKU达6000-8000个,配送半径1.5公里[17] - 福州地区客单价高达80元,单仓日均3500单,生鲜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13][18] - 2024年生鲜品类占比从60%降至50%,计划继续降至45%[19] 竞争优势 - 本地供应链优势显著,80%生鲜采购直接与本地合作社相连,采购成本低15%[12][13] - 服务差异化,倡导"多给一只虾"企业文化,提供"捎垃圾"等特色服务[13][14] - 深度渗透本地文化,上架地方民俗特色产品,复购率提升至65%[15] 市场扩张 - 2025年战略聚焦区域深耕与下沉渗透,逐步拓展广州、深圳市场[16] - 在福州县域持续发力,前置仓模式比"仓店一体"更适配下沉市场[17] - 2024年仅开拓成都一座城市,2025年发力泉州市场[17] 自有品牌 - 2024年10月自有品牌SKU超700个,计划2025年底达1000个,销售占比25%[21] - 形成以优赐为核心的"1+N"自有品牌矩阵,品类更为综合[19] - 自有品牌起步较晚,竞争对手盒马自有品牌SKU已达1200个,销售占比35%[21] 行业对比 - 2024年营收300亿元,高于叮咚买菜的230.7亿元[10] - 毛利率22.5%,低于盒马的30%和叮咚买菜的29.9%[19] - 履约费用率17.5%,优于叮咚买菜的22.9%[22] 挑战与风险 - 跨区域物流成本较本地直采高出18%,生鲜品类SKU丰富度下降23%[13] - 自有品牌需打破用户对"白牌商品"的低质印象,限制品牌溢价空间[21] - 前置仓模式固定成本压力大,大规模扩张可能导致单仓运营效率降低[22]
奔向5000亿,便利店进入“新混战”
36氪· 2025-06-04 07:27
行业增长态势 - 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1845亿元同比增长47% 其中便利店以91%增速领跑零售业态 远超专业店64% 超市52% 百货店17%等 [1] - 2024年TOP100便利店企业总门店数达196万家 同比净增14万家增幅77% 其中38家企业门店超1000家 同比增加7家 [2][5] -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前20强门店数占比7557% 前10强占比633% 入围门槛升至3447家 [6] 头部企业竞争格局 - 美宜佳以37943家门店居首 年增4095家 日均开店112家 县域新店占比超60% 线上订单占比18% [8][10] - 外资品牌中罗森以6652家门店居第五 鲜食销售占比35% 长三角门店占72% SKU本地化率超60% [10][11] - 7-Eleven增速亮眼 年增733家至4639家 华北新增453家 关东煮等单品销量增18% [10] 新兴商业模式 - 罗森推出"罗森小站"加盟模式 加盟费低至4万 面积要求20㎡ 通过供应链附加5%-8%利润 [11] - 三只松鼠"一分利便利店"以自有品牌商品直供 开店成本降50% 皖南试点门店业绩第三月增124% [13] - 库迪咖啡跨界便利店 聚焦翻牌非品牌店 80㎡标准店投入18万 核心盈利来自供应链 [15][17] 业态升级方向 - 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60% 水饮 鲜食 应急日用品为核心品类 近四成企业线上销售占比提升114% [19][20] - 中石化易捷试水前置仓模式 "易捷速购"上线5000种商品 打造30分钟生活圈 [22] - 鲜食成差异化关键 7-Eleven推"全国小食堂" 全家"五代店"重构一日五餐场景 罗森鲜食占比超40% [25] 市场潜力与趋势 - 551%消费者反映区域便利店数量不足 712%样本企业选择扩张战略 多数城市饱和度在3000-9000人/店 [12] - 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未来竞争聚焦供应链韧性 场景渗透力与数字化敏捷性融合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