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闪购
icon
搜索文档
美团-W(03690):外卖竞争大幅影响短期利润,关注长期外卖核心竞争力
交银国际· 2025-08-29 10:48
交银国际研究 公司更新 | 财务数据一览 | | | | | | | --- | --- | --- | --- | --- | --- | | 年结12月31日 | 2023 | 2024 | 2025E | 2026E | 2027E | | 收入 (百万人民币) | 276,745 | 337,592 | 369,226 | 415,920 | 455,566 | | 同比增长 (%) | 25.8 | 22.0 | 9.4 | 12.6 | 9.5 | | 净利润 (百万人民币) | 23,253 | 43,772 | 556 | 31,500 | 41,418 | | 每股盈利 (人民币) | 3.71 | 7.00 | 0.07 | 3.91 | 5.14 | | 同比增长 (%) | 715.5 | 88.6 | -99.0 | 5,568.6 | 31.5 | | 前EPS预测值 (人民币) | | | 7.01 | 9.51 | 10.80 | | 调整幅度 (%) | | | -99.0 | -58.9 | -52.4 | | 市盈率 (倍) | 25.1 | 13.3 | 1,350.6 ...
华尔街看美团:低于预期“意料之中”,幅度“意料之外”,管理层强调“核心领域稳固”
美股IPO· 2025-08-28 12:59
摩根大通表示,美团对外卖和闪购的实际投资比预测多100亿元,表明非理性竞争比预期激烈得多。该行认为核心风险在于,美团的财务资源 与阿里相比更为有限,在持久的烧钱大战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野村提到,美团管理层试图向投资者传递"核心阵地稳固"的信号,称在"核心 餐饮相关订单"领域仍保持着70%的主导地位,阿里市场份额增长可持续性存疑。 美团公布的二季报显示,其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IFRS)下的经营利润同比骤降87%至18.4亿元人民币,较彭博市场一致预期低了超 过80%。尽管营收同比增长12%至918.4亿元,但这一数字同样未能达到预期。 财报发布后,美团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上释放了更为谨慎的信号,预警其包含外卖和到店业务的核心本地商业(CLC)部门,在截至9月的第 三季度可能录得"重大亏损"。这一预测与去年同期该部门高达146亿元的盈利形成鲜明对比。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大通在快评美团业绩时表示,低于预期在意料之中,幅度在意料之外。 二季度美团对外卖和闪购的实际投资比其 之前的预测多100亿元,这表明非理性竞争可能比市场预期激烈得多。 摩根大通认为核心风险在于, 美团的财务资源与阿里相比更为有限, 使得美团 ...
阿里巴巴-W跌超4% 明日将发第一财季业绩 市场担忧闪购投入影响利润
智通财经· 2025-08-28 10:23
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W(09988)股价下跌4.03%至116.6港元 [1] - 成交额达75.81亿港元 [1] 财务业绩安排 - 公司计划于8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审议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 [1] - 正式业绩公告将于8月29日发布 [1] 业绩预期 - 交银国际下调第一季度集团利润预测23% [1] - 预计调整后EBITA同比下降15%至384亿元 [1] - 对应利润率15.3%,同比下降约3个百分点 [1] - 利润端压力主要来自闪购业务加大投入 [1] 业务表现展望 - 天风证券预计FY26Q1季度收入保持稳健增长 [1] - 利润端可能受到闪购补贴影响 [1] - 海外科技大厂资本支出超预期 [1] - AI需求保持强劲 [1] - 云业务预计维持高增速 [1]
港股异动 | 阿里巴巴-W(09988)跌超4% 明日将发第一财季业绩 市场担忧闪购投入影响利润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0:19
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W(09988)股价下跌4.03%至116.6港元 成交额达75.81亿港元 [1] 财务表现预期 - 交银国际下调第一季度集团利润23% 主要因闪购业务加大投入 [1] - 预计调整后EBITA同比下降15%至384亿元 对应利润率15.3%同比下降约3个百分点 [1] - 天风证券预计FY26Q1季度收入稳健增长 利润端受闪购补贴影响 [1] 业务发展 - 公司拟于8月28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未经审核业绩 [1] - 海外科技大厂资本支出超预期 AI需求保持强劲 [1] - 云业务预计维持高增速 [1]
华尔街看美团:低于预期“意料之中”,幅度“意料之外”,管理层强调“核心领域稳固”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9:19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第二季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利润同比骤降87%至18.4亿元人民币 较市场预期低超过80% [1]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2%至918.4亿元人民币 但未达到市场预期 [1] - 新业务部门经营亏损同比收窄43%至19亿元人民币 优于市场预期 [6] 核心本地商业部门表现 - 核心本地商业部门第二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大跌76% 较市场预期低70% [3] - 管理层预警该部门第三季度将录得重大亏损 与去年同期146亿元盈利形成鲜明对比 [1][3] - 外卖业务收入增速从第一季度15%骤降至第二季度1.4% 主要因补贴记为收入抵减项 [3] 竞争环境与市场份额 - 外卖领域单位经济模型在第二季度由正转负 录得-0.12元 而去年同期和今年第一季度分别为1.9元和1.5元 [4] - 公司在核心餐饮相关订单领域保持70%主导地位 [2][5] - 在更广泛的外卖与闪购市场中 公司份额可能从70%降至50%以上 阿里巴巴份额则从30%增至超过40% [5] - 竞争始于阿里巴巴500亿元补贴计划 公司迅速跟进零元奶茶等应对措施 [6] 业务影响与财务风险 - 到店业务收入增速从第一季度20%放缓至第二季度15% 利润率下降2个百分点 因外卖补贴导致消费转移和宏观环境影响 [6] - 公司财务资源与阿里巴巴相比更为有限 在持久价格战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 [1][6] - 预计第三季度新业务亏损将扩大至23-24亿元 因业务重组成本和海外扩张 [6] 竞争强度与投资水平 - 第二季度公司对外卖和闪购的实际投资比预期多100亿元 表明非理性竞争比预期激烈得多 [1][3] - 竞争在7月份进一步升级 8月以来稍有缓和但仍远高于正常水平 9月及之后情况尚不明朗 [4]
美团净利下降89%,王兴:反对内卷,回归本质,专注生态
观察者网· 2025-08-27 22:0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918.40亿元,同比增长11.7%,连续十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 [1] - 经调整净利润约为14.93亿元,同比下降89% [1] - 核心本地商业营收653亿元,同比增长7.7% [3] - 新业务板块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22.8%,亏损收窄至19亿元 [4] 市场反应与预期 - 财报发布后美团ADR大幅低开,截至发稿跌逾10% [1] - ADR报价27.710美元,下跌10.15%,相对港股溢价-7.25% [2] - 管理层预告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将出现"较大规模亏损",较市场预期的"利润触底"更为悲观 [2] 业务运营 - 即时配送7月峰值日单量超1.5亿单,平均送达时间34分钟 [3] - 联合800余家头部连锁餐饮开设5500家品牌卫星店,预计年底突破1万家 [3] - 闪购业务618期间服务逾1亿用户,高客单价商品成交额翻番 [4] - 全国闪电仓已超5万家,帮助本地小店扩大服务半径 [4] - 到店酒旅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年活跃商户数创新高 [4] 国际化与创新 - Keeta在香港继续领跑,7月底已覆盖沙特20城、卡塔尔2城,订单量与GTV保持强劲增长 [4] - 本季度研发投入63亿元,同比增长17.2% [5] - 截至2025年6月底,美团无人机在6个城市开通64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 [5] 竞争策略与生态建设 - 公司将在三季度继续加码补贴应对价格战 [2] - 坚决反对内卷,专注于保证优质供给、稳定履约、合理价格 [3] - 升级骑手保障,在17省市为全体骑手全额缴纳工伤险,养老补贴计划年内全国落地 [4] - 推出16亿元夏季专项补贴,扩大大病关怀范围 [4] - 已有11.7万家商户开通"明厨亮灶直播",预计年底超20万家 [5]
新消费模式重塑零售业格局!有平台单品成交额暴增超300%
搜狐财经· 2025-08-13 12:39
行业整体表现 - 全国网上零售额达74295亿元 同比增长8.5% [1]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1191亿元 增长6.0%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24.9% [1] - 即时零售过去3年生鲜、医药、鲜花等品类复合增长率达45% 超过餐饮 [5] 品类扩张趋势 - 即时零售从餐饮扩展到服饰、鞋帽及消费电子产品等新品类 [1] - 闪购平台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超300% [3] - 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成交额增长超200% [3] - 跑步鞋、运动T恤等运动鞋服销量同比增长超200% [3] - 美团闪购618期间手机、白酒、奶粉、家电等高价商品整体增长2倍 [5] 运营模式创新 - 线上数字店铺运营+线下实体供给的新型数实融合经营模式 [3] - 邻豚便利店通过闪购平台实现月销量超5000单 日均170单 [3] - 淘宝闪购上线不足一个月日单量突破4000万单 [5] 消费需求特征 - 超50%的95后消费者希望购物当天或半天收货 7%希望下单后2小时收货 [3] - 即时零售核心竞争力为"线上下单 30分钟内送达" [3] - 年轻消费群体对"快"的要求超越商品本身的服务体验 [5]
美团没有停火权
虎嗅APP· 2025-07-17 22:26
外卖大战核心观点 - 当前外卖行业正爆发激烈竞争,参战各方单季度投入超500亿元,将市场单日订单量从年初1亿单推高至创纪录的2.5亿单[1] - 美团作为市场主导者试图通过公开喊话呼吁停战,强调其精细化运营优势及行业低利润率现状[2][5] - 挑战者(阿里、京东)战略目标已从餐饮外卖升级为争夺本地生活"基础设施层"控制权,即30分钟即时配送网络的主导权[7][8] 竞争双方战略分析 美团策略 - 通过精准补贴投放和"到店自取"模式降低履约成本,展示体系效率优势[12] - 采用壕堑战策略,将竞争拖入消耗战,迫使对手以更高成本跟进[11][12] - 公开宣称实际投入远低于阿里(未达8亿元),形成心理威慑[12] 挑战者策略 - 京东采用闪电战战术,针对美团社会形象薄弱环节快速切入[12] - 淘宝实施抢滩登陆策略,集结资源不计代价冲锋[12] - 通过"非理性"补贴改变用户习惯,瓦解商家联盟,冲击美团核心系统[7] 行业格局与争议焦点 - 美团认为行业利润仅300亿元(利润率互联网倒数),远低于电商6000亿元利润,市场天花板有限[5] - 挑战者认为即时零售虽当前规模仅万亿元(vs电商20万亿元),但系未来十年关键增长点[9] - 宿迁市场出现"焦土政策",堂食与外卖价格严重扭曲,引发监管介入可能性[20] 战争演化路径 - 当前阶段已从闪电战转入壕堑战,胜负取决于体系韧性与消耗效率[11][12] - 存在"信息迷雾"导致误判,如美团因误读淘宝闪购动作而过度反应[14] - 停火条件尚未成熟,因沉没成本效应(阿里称"不持续投入则前功尽弃")及各方战略诉求差异[18][20] 未来潜在转折点 - 内部因素:挑战者持续亏损侵蚀核心业务利润时可能率先退出[20] - 外部因素:监管介入划定竞争规则边界,限制破坏性补贴行为[20] - 战争已形成自我强化机制,消费者每笔补贴订单都成为战争延续的燃料[21][22]
巨头鏖战即时零售,该用“卷”尺衡量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7-17 21:59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分析 - 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单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达1.5亿单 京东即时零售日订单超2500万单 行业日订单总量约2.5亿单 [2] - 闪购模式带来超1亿单市场增量 中国外卖市场日订单量从1亿单(美团8000万+饿了么2000万)跃升至2.5亿单 [5] - 平台补贴策略从"卷商家"转向"补用户+补商家" 避免将成本转嫁给商家 [4] 商业模式创新 - 闪购重构"人-货-场"逻辑:实现"即需即买即得" 商品仓配转向"本地化供给+全国仓调配" 场景拓展至"即时服务+多重体验" [5] - 平台战略定位超越传统外卖/零售 向"全场景消费生态"和"超级消费入口"升级 [6] - 服务类消费频次提升空间显著 奶茶/烧烤等高频场景带动几何级需求增长 [8][9] 宏观经济影响 - 闪购补贴战发挥类消费券作用 通过供给侧让利+需求侧放量撬动消费增量 [7][9] - 服务类消费成为提振内需新抓手 相比实物消费(如3C/汽车)具有更高需求弹性 [7][8] - 行业竞争本质是增量创造而非存量争夺 新模式带来1亿单新增市场需求 [5] 竞争格局观察 - 低价策略被重新定义:补贴属于培育用户习惯的必要投入 与无序价格战有本质区别 [3] - 美团/淘宝闪购/京东形成三足鼎立 合计占据2.5亿单日订单市场 [2] - 平台需平衡补贴扩张与技术投入 避免长期利润空间受压 [9]
美团没有停火权
虎嗅· 2025-07-17 18:08
外卖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团作为市场主导者强调其精细化运营优势 能用更低成本完成补贴并带来更多单量 [5][7] - 挑战者阿里和京东采用资本补贴策略 试图改变用户习惯并瓦解现有市场格局 [11] - 行业单日订单量从年初1亿单激增至2 5亿单 参战各方单季度计划投入超500亿元 [3] 战略目标升级 - 竞争焦点从餐饮外卖服务层转向本地生活基础设施层控制权 涉及未来十年即时零售网络建设 [12] - 美团淡化即时零售市场规模价值 称其仅为万亿元级别 远小于电商的二十万亿元规模 [14] - 阿里内部将目标定位为争夺"闪购"而非"外卖"用户心智 体现战略维度差异 [12] 竞争策略分析 - 美团采取壕堑战策略 通过体系韧性和消耗效率压制对手 展示能以更低成本实现同等市场冲击 [17][20] - 京东采用闪电战战术 针对美团社会责任薄弱环节发起攻击 [16] - 淘宝执行抢滩登陆策略 集结资源进行不计代价的规模冲锋 [16] 行业盈利现状 - 外卖行业2023年总利润300亿元 利润率居互联网行业倒数 同期电商利润达6000亿元 [7] - 美团认为持续补贴将导致行业泡沫化 损害长期健康发展 [4][8] 竞争僵局成因 - 挑战者受沉没成本驱动 阿里人士称"不持续投入意味着前期数百亿投资失败" [27] - 美团需维持强硬姿态 避免核心利润区域被侵蚀 任何示弱可能引发更大规模围攻 [27] - 竞争掺杂创始人意志与高管个人意愿 停战可能被视为管理层失败 [28] 潜在破局路径 - 内部因素为经济不可持续性 挑战者若长期无法突破将因亏损压力率先退出 [30] - 外部因素为监管介入 如宿迁市场出现的价格体系扭曲可能触发规则边界重定 [31] - 信息误读加剧冲突 美团曾因误判淘宝闪购活动而加码投入 显示战场敏感性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