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岸外包

搜索文档
越南革新开放四十年经济增长106倍
商务部网站· 2025-08-23 00:03
越通社8月21日报道,自1986年革新开放以来,生产力得到解放,经济实现持续且惊人的增长。近 40年来,越南经济规模增长了近106倍,从1986年的45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4763亿美元。人均GDP也 从74美元增长到4700美元,增长了63倍多。自2008年以来,越南也正式脱离了低收入国家行列。1987年 至2024年期间,越南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约6.67%,在地区乃至全球都名列前茅,使越南成为东盟中增 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原标题:越南革新开放四十年经济增长106倍) 越南统计总局报告显示,农业占GDP的比重已从1986年的36.76%大幅下降至2024年的11.86%。相 比之下,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已崛起成为两大支柱,分别占GDP的37.64%和42.36%。值得注意的是, 越南摆脱了被围困和禁运的阴影,如今已深度融入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2024年进出 口总额约为7862.9亿美元,比1986年增长267倍。这些数字不仅反映了量的增长,也表明了质的提升, 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2021-2024年期间达到43%以上。 尽管越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其未来之 ...
特朗普将把全球“自由贸易”变为“准入贸易”
搜狐财经· 2025-08-15 21:55
美国贸易政策转向 - 特朗普政府于8月7日实施"对等关税"政策 标志着美国从自由贸易倡导者转变为"准入贸易"主导者 要求进入美国市场的国家支付高额"入场费"[2] - 政策核心逻辑是"美国优先" 主张通过保护主义手段实现"公平贸易" 认为美国在全球化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包括制造业岗位流失和贸易逆差扩大[3] - 与传统自由贸易原则形成鲜明对比 自由贸易强调降低壁垒促进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而"准入贸易"通过单边手段重构贸易规则[3] 关税税率调整 - 对全球69个贸易伙伴实施分类分级关税 最低10% 最高50% 平均关税水平升至15.2% 为1934年以来最高[4] - 欧盟 日本 韩国等长期盟友被征收15%关税 印度因采购俄罗斯原油被加征50%关税 巴西 加拿大等国税率上调至35%-50%[4] - 税率标准化为5%的倍数 如10% 15% 20%等 便于海关执行与后续谈判[5] 供应链重塑 - 跨国企业为规避高额关税 将生产基地向美国本土或"低关税区"转移 丰田宣布加大在美国南部工厂投资生产电动车[7] - 全球供应链从"效率导向"向"安全导向"转型 东南亚 印度 墨西哥等新兴市场成为制造业新枢纽[9] - 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 建立"友岸外包"体系 通过25%汽车关税迫使日本 德国等汽车制造强国在美国设厂[9] 行业影响 - 中国被征收34%-60%关税 涉及半导体 新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 意在遏制中国产业升级[9] - 欧盟钢铝产品被征收25%关税 虽以报复性关税回应 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迫使其妥协[9] - 美国对零部件加征关税 抬高本土制造业成本 削弱国际竞争力 核心通胀率在2025年6月升至2.9%[12] 经济数据影响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 较年初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11] - 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0.2% 若政策升级可能萎缩1.5%[11] - 美国私人企业投资第二季度环比下降18.7% 同比下降9.7%[12]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通过东南亚中转或直接开拓新市场绕过美国壁垒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不足15% 对东盟 欧盟 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9.4% 3.9% 17.2%[13] - 区域贸易协定加速推进 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加速达成自贸协定 RCEP和CPTPP等区域协定影响力上升[13]
买80亿美国货,日本认怂了?
虎嗅· 2025-07-25 08:29
美日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协议聚焦半导体设计制造、天然气及造船厂合作领域 [2] - 日本承诺立即增加75%美国大米进口量,并签署80亿美元采购合同(含玉米/大豆/化肥/生物燃料) [2] - 日本确认采购100架波音商用飞机 [2] - 美国对日汽车零件关税从25%降至15% [3] - 日本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重点领域包括半导体和国防设备 [3][38] 美国精准打击策略 - 以8月1日加征25%关税为威胁,精准锁定日本大米市场作为突破口 [7][9] - 日本大米市场具有政治敏感性:关税保护使米价达国际10倍水平,涉及农民票仓和传统文化 [11][23] - 策略从全面关税战转向"痛点识别",用最小代价撬动最大让步 [18][19] - 通过大米施压换取日本在半导体/国防等战略领域的让步 [41][42] 日本农业结构性危机 - 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超65岁),耕地碎片化(平均不足2公顷) [26][27] - 生产效率低下导致成本达国际数倍,完全依赖政府补贴和保护 [27][29] - 极端天气导致连年减产,暴露气候脆弱性 [30] - 农村人口萎缩削弱政治保护基础,使保护体系难以为继 [28] 美国战略意图分析 - 推动5500亿美元投资实现半导体产业链"友岸外包",削弱中国供应链地位 [38][39] - 深化美日军工体系融合,强化军事同盟 [40] - 通过粮食依赖增强对日政治影响力,为台海等议题铺垫 [44][46] - 贸易政策转变为大国竞争工具,核心目标是遏制中国 [47] 行业投资启示 - 识别受保护但存在政治风险的"文化-政治-经济"敏感领域(如法国AOC葡萄酒、韩国韩牛) [53] - 关注供应链韧性溢价:多元化采购/本土化生产/冗余备份成为估值新标准 [56][57] - 粮食安全相关企业(农业科技/储备体系)将获得市场青睐 [59] - 关键矿物(稀土/电池材料)和核心制造业(芯片/国防)的地缘布局决定投资价值 [59]
印学者有点慌:不是真想对抗中国,演给美国看的
观察者网· 2025-07-17 15:23
中印关系动态 - 印度外长时隔5年再次访华 两国关系出现稳步改善契机[1] - 近期中印高层交流频繁 印度国防部长上月率团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议[7] - 印度外长在北京表示 两国关系正常化可产生"互惠互利结果"[7] 印度外交战略调整 - 印度政策界承认从未真正计划对抗中国 仅迎合美国相关幻想[4][5] - 特朗普第二任期带来不确定性 印度精英对其对华政策走向"摸不着头脑"[5] - 印度试图维持大国平衡立场 相比美正式盟友被认为有更大回旋余地[5] 美印关系变化 - 特朗普时期美国曾向印度提供中印边境冲突实时情报[5] - 拜登政府将印度捧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 默许其购买俄罗斯石油[5] - 特朗普近期警告与俄贸易国家 印度面临次级制裁风险[5] 经济领域影响 - 印度被视作中国制造替代 通过承接苹果等企业产能获益[6] - 中国召回数百名工程师 据称限制高端设备出口印度[7] - 印度商界对是否与中国"脱钩"仍存分歧[7] 地缘政治背景 - 印度长期以"亚洲对抗中国不可或缺力量"定位向美推销[3] - 中美意识形态与经济对抗被印度视为核心战略前提[3] - 特朗普处理印巴冲突方式引发印度精英阶层震动[3]
关键时刻,印尼对中过河拆桥,矿产项目拱手送给美国,特朗普必遭反噬
搜狐财经· 2025-07-05 21:54
印尼镍矿战略合作 - 印尼宣布与美国联合开发镍矿项目 距离美国关税谈判最后期限仅剩三天 被视为通过战略资源换取市场准入资格 [1] - 镍矿博弈实质是各方在新能源汽车与军事工业领域的话语权争夺 映射资源型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困境 [1] - 印尼经济统筹部从7月3日开始连续召开紧急会议 最终确定用镍矿作为谈判筹码 反映资源出口国在技术革命与地缘政治双重夹击下的被动处境 [3] 镍的战略价值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 高镍三元材料已成为提升能量密度的关键技术路径 全球主要车企电动化转型依赖这种金属 [3] - 军事领域应用关键 现代战舰甲板 战斗机发动机叶片都需要镍基合金 [5] - 印尼坐拥全球20%的镍矿储量 但本土冶炼能力长期依赖中资企业 从采矿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由中国企业主导建设 [5] 产业格局与挑战 - 印尼现有45个镍冶炼项目若转向美资合作 可能面临技术标准 环保要求的重新调整 中资设备与技术体系将难以适配 [8] - 印尼商界质疑急转弯式外交可能破坏十年积累的产业基础 [9] - 中资在印尼镍产业累计投资超过150亿美元 涵盖矿山开采 电力保障到不锈钢生产全链条 多数采用中国技术标准 [11] 国际影响与趋势 - 印尼作为金砖合作机制新成员 其摇摆态度引发对新兴国家阵营凝聚力的担忧 [13] -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加剧资源民族主义抬头趋势 可能改变全球供应链布局模式 [15] - 资源出口国需将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才能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权 [15][17]
上海交大胡捷:中国企业出海“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凤凰网财经· 2025-06-30 22:22
论坛背景与主题 -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于6月28-29日在深圳举行 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 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 资源对接 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1] 全球化2.0与产业链重构 - 在关税战与全球化2.0推动下 产业链正从"制造在中国"向"中国+1"和"中国+N"转型 从"离岸外包"转向"友岸外包"和"近边外包" [3] - 国际格局变化使中国企业出海成为趋势 既是发展需要也是应对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之策 [3] 中国企业出海现状与挑战 - 中国企业出海优势是竞争力强("卷") 但这也成为劣势 表现为"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竞争模式 [3] - 许多中国企业产能大但利润低 主要威胁来自同国竞争对手("第二个中国人") 导致行业恶性竞争 [4] 高质量出海路径 - 企业需从产品出海升级为企业出海 补全战略层面的系统性思考 [3] - 强化跨文化管理能力 需具备国际化定位 整合全球资源进行本地化运营 [3] - 需规避政治风险 关注所在国国际政治定位及政治演变 [3] - 需规避行业风险 特别是恶性竞争问题 [4] 品牌出海与软实力建设 - 品牌出海是企业高质量出海的落脚点 世界级品牌需依托世界级文明观和文化观 [4] - 软实力建设应以"爱"为核心 崇尚普世文明 理解尊重当地文化 塑造"可爱而强大"的品牌形象 [4]
印度真正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
虎嗅APP· 2025-05-14 17:36
印巴冲突背景 - 印巴冲突呈现周期性特征 每次停火都是下一次冲突的开始[1] - 克什米尔地区存在结构性矛盾 印巴分治遗留问题导致领土争端持续[8] - 穆斯林反抗组织频繁袭击印度目标 最大规模袭击造成40名印度士兵死亡[12] 冲突战果争议 - 巴基斯坦公布6:0战损比 外界猜测有外部力量介入[2] - 印度否认战机被击落 称残骸为试飞遗留物[2] - 阵风战机被击落获广泛认可 但飞行员被俘消息存疑[3] 印度经济战略 - 莫迪政府效仿中国发展模式 推行"印度制造"政策[4] - 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本地建厂 目前主流科技公司均在印设厂[4] - 承接"友岸外包"产业转移 苹果iPhone和特斯拉工厂正在选址[4] 冲突经济影响 - 军事冲突消耗财政资源 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进度[7] - 地区不稳定导致外资撤离风险 印度承接产业转移进程受阻[7] - 2023年印度经济增长超预期 但远低于中国巅峰水平[6] 地缘政治格局 - 巴基斯坦拥有100余枚核弹 主要瞄准新德里[13] - 中国在喜马拉雅防线保持压力 分散印度军事资源[14] - 美国试图平衡印巴关系 但调解努力成效有限[15] 未来趋势研判 - 印巴边境或形成长期低强度冲突 类似十年轮战模式[18] - 冲突将加剧印度财政压力 北方重兵部署消耗资源[18] - 中国可能通过武器测试和基建项目深化与巴合作[19][20]
洛杉矶港的“闲与忙”:中外海运人士称一波航运高峰即将到来
环球时报· 2025-05-14 06:37
中美航运业动态 - 洛杉矶港出现一半以上集装箱船泊位空闲的罕见景象,上周抵达的集装箱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约1/3 [1][2] - 中美经贸会谈后,海运预定量增长35%,积压订单快速出现,预计未来四到六周内将出现货运激增 [1][6] - 4月1日当周从中国发往美国的集装箱预订量比前一周下降64%,中国到美西和美东的即期运价分别下跌56%和48% [6] 美国零售商与进口商 - 美国零售商因库存告急发愁,部分进口商已要求中国供应商停止发货以避免高额关税 [1][2] - 鞋类零售商因关税成本上涨40%,计划提高秋季商品售价,并提前在8月和9月发货以应对圣诞节需求 [5] - 化学品分销行业预计将迎来一波补充库存行动,涵盖洗涤剂、饮料和肥料等产品 [5] 中国出口企业应对策略 - 部分中企通过海外仓存货平稳度过关税影响,自有品牌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可消化税率上涨成本 [4][6] - 宁波新东方工贸有限公司因自有品牌在美国市场利润空间较大,能够应对当前税率上涨 [6] 海运市场与运价预测 - 承运企业将运力移出中美航线,转向其他航线,导致中美航线直靠服务减少 [8] - 中国到美国西海岸的海运价格短期内可能上涨20%,班轮公司可能出现舱位不足 [8] - 运费长期上涨动力不足,但短期内因零售商囤货需求可能暴涨 [8] 美国出口行业现状 - 美国大豆出口受关税影响严重,中国优先从南美采购,美国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60%以上 [6][7] - 美国对中国的能源出口累积量同比下降14% [7] 行业长期趋势 - 若关税战持续,企业可能重构供应链,转向"近岸外包"或"友岸外包",降低供应链效率 [9] - 全球海运需求可能因供应链效率下降而增长,航运公司或分散运力至新兴市场如东盟 [9]
特朗普对华服软晚了一步,一架专机降落北京,来截胡美国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5-13 19:48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 美国取消91%已加征关税 中国对等撤销反制措施 [2] - 双方同意暂停另外24%对等关税90天 中国同步跟进 [2] - 谈判被描述为"坦诚 深入 具有建设性" 达成实质性进展 [1]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认可谈判进展 贸易代表期待新协议削减1.2万亿美元贸易逆差 [1] 美国调整关税政策原因 - 外部压力:与日本谈判未果 欧盟与中国达成共识 [7] - 内部压力:三位前总统及零售业巨头呼吁尽快与中国和解 [9] - 美国经济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依赖程度显现 [9] 巴西与中国合作动态 - 巴西总统卢拉率近200名商界代表访华 签署多项合作协议 [11] - 中国三天内从巴西采购240万吨大豆 替代美国供应 [13] - 合作涵盖农产品 矿产 新能源等领域 包括锂矿和清洁能源项目 [13][15] - 计划在半导体 5G网络 智慧城市等高科技领域深化合作 [17] 全球贸易格局变化 - 巴西推动本币结算 减少美元使用 挑战美国在拉美经济话语权 [19] - 巴西与中国科技合作可能削弱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效果 [20] - 加拿大 阿联酋等国家加速与中国签订大宗商品订单 [22] - 全球供应链重组面临挑战 关键矿产合作可能影响美国新能源产业链 [23] 行业影响 - 农产品贸易:巴西大豆出口量激增 美国市场份额受挤压 [13] - 新能源产业:中国车企计划扩大巴西投资 合作开发锂资源 [15] - 半导体行业:巴西寻求中国投资建厂 减少对美国技术依赖 [17] - 基建领域:中国企业可能参与巴西跨亚马孙铁路等重大项目 [17]
印度真正的麻烦可能才刚刚开始
虎嗅· 2025-05-13 13:44
印巴冲突背景 - 印巴冲突具有周期性特征 每次停火均为下一次冲突的铺垫[1] - 克什米尔领土争端源于1947年印巴分治时的宗教分歧 穆斯林人口占多数但上层选择归属印度[13][14] - 当地存在多支穆斯林反抗组织 近年最大规模袭击导致40名印度士兵死亡[15][19] 冲突战果争议 - 巴基斯坦宣称6:0战损比 外界推测有外部力量介入[3] - 印度否认战机被击落 称残骸为历史训练事故遗留 后改口承认损失但宣称击落巴方两架战机[3][4] - 被击落阵风战机采用分期付款 印度仍需继续偿还贷款[4] 印度经济战略 - 莫迪政府效仿中国发展模式 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本地化建厂[6] - 受益于中美贸易战及"友岸外包"政策 吸引苹果 特斯拉 三星等企业转移产能[7] - 2023年经济增长超预期 但基础设施投资仍面临外汇短缺压力[9][11] 冲突对投资影响 - 军事冲突可能中断外资流入 企业担忧区域安全风险[11][12] - 印度财政压力加剧 军事开支挤占基建预算[11][31] - 长期边境对峙或形成"十年轮战"模式 持续恶化投资环境[30] 地缘政治格局 - 巴基斯坦依赖核威慑维持战略平衡 100余枚核弹瞄准新德里[21][22] - 中国通过武器测试和基建合作强化区域存在感[32][35] - 美国在传统盟友巴基斯坦与战略伙伴印度间保持中立[25] 军事技术对比 - 印度空军存在多国装备混编问题 训练事故频发[4][29] - 巴基斯坦空军在局部冲突中展现技术优势[29] - 中国武器装备通过实战测试获得性能验证机会[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