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效应
搜索文档
最好的投资方法,往往是看起来最平庸的那一个
雪球· 2025-10-28 21:01
以下文章来源于懒人养基 ,作者懒人养基 懒人养基 . 雪球21年度十大新锐用户、22年度基金影响力用户,私企业主,经济学硕士,《基金投资全攻略》作者。早期靠创业获取主动收入,从17年开始,逐步将 经营产生的余钱、闲钱,几乎全部逢低买入权益基金,从赚取主动收入慢慢向赚取被动收入过渡。价值投资践行者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作者: 懒人养基 来源:雪球 人们在投资时总是热衷于追逐"秘籍"——从XX分析师的独家报告到社交媒体上的"黑马推荐",仿佛只有抓住这些"非凡机会"才能实现财富跃迁。 然而回望市场百年历史,真正能穿越牛熊、持续创造收益的,却往往是那些看似毫无惊艳技巧的"平庸方法"。它们没有华丽的理论包装,也没有短 期暴利,却以相对稳定、可复制的特性,成为普通投资者最可靠的投资"秘籍"。 01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越炫目的方法越难持久 投资市场从不缺"传奇故事":某只股票短期内翻倍、某类衍生品创造暴利、某位"大神"精准预测市场拐点。这些"非凡机会"像磁石般吸引着投资 者,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其背后的高风险本质。A股市场里,追涨杀跌的散户常 ...
手握30万,以后别再定存了,掌握这3种方法,或能多拿几千元利息
搜狐财经· 2025-10-17 07:11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指出将大额闲置资金仅存入定期存款的收益率较低,可能无法跑赢通货膨胀,并引用了行业数据说明中国居民金融资产中存款占比过高的问题 [1] - 文章旨在为拥有约30万元闲置资金的普通投资者提供三种优于定期存款的资产配置方案,每种方案对应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和适用人群 [3][20] 中国居民资产配置现状 - 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中国居民金融资产中存款占比高达45%,远高于发达国家20%-30%的水平 [1] - 当前普通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2.0%-2.25%之间,30万元一年利息约为6000-6750元,而2024年中国CPI上涨约2.3%,定存资金的实际购买力可能下降 [1] 低风险配置方案:大额存单与国债组合 - 方案一将资金分配于大额存单和递增式国债,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普遍在3.0%-3.25%,比同期定存高0.7-1个百分点,三年期递增式国债综合收益率约为3.2%-3.5% [4] - 以30万元本金为例,20万购大额存单、10万购国债,三年总收益约2.7万元,年化收益率约3.0%,比纯定存多赚约2250元 [4] - 此方案安全性极高,操作简单,适合理财小白和风险承受能力极低的人群,如退休老人 [4][5][6] 中等风险配置方案:“固收+”理财产品组合 - “固收+”类理财产品在传统固定收益基础上增加少量其他资产,2024年平均收益率约为4.0%-4.5%,显著高于定期存款 [7] - 具体配置建议:15万元投资中低风险“固收+”产品(预期年化收益4.0%-4.5%),10万元投资保本型结构性存款(预期年化收益3.5%-4.0%),5万元投资货币基金作为应急资金(预期年化收益2.5%-3.0%) [8] - 案例显示该策略可实现约4.2%的年化收益,30万元一年收益约12600元,比定存多近6000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中等、有一定理财知识的上班族 [8][10] 较高风险配置方案:指数基金与债基组合 - 方案三追求更高收益潜力,涉及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2020至2025年间上证50指数年化收益率约7.5%,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率约6.8% [11] - 具体配置建议:10万元定投宽基指数基金,15万元投资中长期纯债基金或二级债基,5万元留作现金或货币基金保持流动性 [12] - 案例显示该策略经历波动后年化收益率可接近7%,30万资金可增值至约34万,适合年轻、风险承受能力强、投资期限较长的人群 [12][13][14] 资产配置选择的关键因素 - 选择方案需考虑三大因素: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资金使用计划(短期1-2年、中期3-5年或长期5年以上)、以及个人的理财知识和时间投入 [16][17] - 资产配置需遵循原则:分散投资、了解风险、保持耐心、留足3-6个月生活费的应急资金,并强调复利效应的长期价值 [17][18][19][20]
The Most Powerful Wealth-Building Engine Ever Created
New Trader U· 2025-10-13 17:12
股票市场的财富创造能力 - 股票市场尤其是长期持有的广泛基础股票所有权是历史上最强大的财富创造引擎 [1] - 股票市场创造的百万富翁数量超过历史上任何其他财富工具 [2] 复利的指数级力量 - 标普500指数自1926年以来提供了约10%的年化回报率 [3] - 一笔1,000美元的投资以10%的年回报率复利40年可增长至约45,259美元相当于原始投资的45倍 [4] - 复利机制在规模上几乎无与伦比资本可自动复利无需除持有投资外的任何行动 [6] 从劳动收入到所有权收入的转变 - 通过ETF或共同基金持有股票指数即可拥有全球最具生产力公司的股份而无需亲自创建或运营它们 [8] - 所有权收入在公司盈利时持续产生与股东是否工作无关而劳动收入在停止工作时即终止 [9][10] - 这种从工人到所有者的转变是利用整个公司的劳动和创新来积累财富的关键优势 [11] 资本主义的民主化 - 股票市场 democratized 了财富创造使普通人通过经纪账户或401(k)即可成为世界顶级公司的所有者 [12][13] - 追踪标普500的指数基金通过一次购买即可按比例拥有500家美国最大公司 [14] - 许多券商提供免佣金交易和碎股使几乎任何金额的资金都能开始建立股权所有权 [15] 对抗通胀的可靠屏障 - 股票所有权是少数能在有意义的时间段内可靠跑赢通胀的资产之一因为企业可以通过提价来保护利润率 [17] - 尽管个别年份存在波动但股票回报的长期轨迹始终超过通胀使其成为跨年代维持购买力的财富保值机制 [18] 历经考验的长期表现 - 股票市场的财富创造能力并非近期现象而是在多个世纪和截然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得到验证 [19] - 股票市场经受住了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多次衰退及金融危机等挑战耐心的投资者最终财富得以保全和增长 [21] - 股票的财富创造规模、流动性和复利能力超过房地产等其他方式 [20]
追觅蒙眼狂奔,“科技狂人”俞浩:是下一个马斯克,还是下一个贾跃亭?
搜狐财经· 2025-10-09 19:15
公司创始人背景与早期发展 - 创始人俞浩1987年出生于江苏南通,成长于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环境,童年痴迷飞机并自学流体力学知识 [1] - 2005年因物理竞赛获奖保送清华大学航空航天专业,2009年在清华园创办创客空间“天空工场”,主攻飞行器研发并已能做出稳定飞行的原型机 [3] - 因认为飞机制造企业的研发工作单调枯燥,俞浩放弃常规职业路径,决定创业 [3][4] 创业方向选择与技术突破 - 2015年底,公司选择进入智能清洁领域,旨在用科技解放双手,服务于千家万户 [5] - 创业初期对标国际高端品牌,发现其产品以高速马达为核心,转速达12.5万转,而国内产品仅1万到2万转,遂组建团队自主研发高速数字马达 [6] - 团队将马达启动时间从市面产品的900毫秒以上缩短至180毫秒,用两年时间将自研马达转速提升至10万转,成本仅为海外高端品牌的一半,马达效能达58%,超过国际龙头电机的49.8% [8] 加入小米生态链与初期成功 -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便加入小米生态链,负责智能清洁产品板块,其“什么都做”的策略被认为会产生“复利效应” [9] - 2018年12月,首款产品无线吸尘器V9通过众筹首发,6天售罄18888台,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 [10] - 2021年,公司获得36亿元C轮融资,创下智能清洁行业融资金额新高,同年销售额超过40亿元 [10] 市场地位与近期业绩 - 2024年1-10月,公司获得中国清洁电器线上市场大清洁品类第一名 [10] - 截至2025年5月18日,公司全渠道会员总人数已突破1100万人,在全球市场累计服务超过3000万家庭 [10] 多元化扩张与生态布局 - 公司坚持“反共识”思维,在行业竞相降价时坚持高研发投入打造高端品牌,在多数品牌专注单品类时推动多品类发展 [12] - 2025年9月,公司在上海召开全品类发布会,推出10余项全球首创技术和30余款新产品,业务扩展至冰箱、厨电、空调、电视等大家电,并宣布进军造车、运动相机、智能手机、天文等领域 [12] - 创始人称公司现金流充足,经营状况良好,公司及个人拿出50亿元回购部分老股,使创始人持股比例从45%提升至70%,公司当前估值达200亿元 [12] 扩张战略的驱动因素 - 公司生态化扩张是主动寻求打破增长瓶颈,寻找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智能清洁赛道已触及增长瓶颈并陷入价格战 [14] - 大家电市场总体规模巨大,仅中国市场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品类规模是智能清洁赛道的十数倍,小米在该品类的成功为公司提供了参照 [14] - 公司积累的高速数字马达、AI视觉算法、流体力学等核心技术可复用到新业务中,例如将扫地机器人的马达和AI算法延伸至家电电机、汽车辅助驾驶及机器人关节 [14] - 作为未上市企业,公司需要搭建宏伟的生态故事来提振资本市场信心、拉高估值,创始人计划从明年底开始推动旗下多个业务在全球各交易所批量IPO [15]
Forget billionaire Charlie Munger’s rule about saving your first $100K — why everything changes at the $20K mark
Yahoo Finance· 2025-10-06 22:00
If you’re trying to build wealth, your first six figures in savings is a huge milestone. That’s according to the late billionaire Charlie Munger. “It’s a b—-, but you gotta do it,” Munger told investors at an annual Berkshire Hathaway meeting two decades ago. “I don’t care what you have to do — if it means walking everywhere and not eating anything that wasn’t purchased with a coupon, find a way to get your hands on $100,000. After that, you can ease off the gas a little bit.” Must Read Munger was foc ...
找个好工作,先选好赛道:好工作的三个特点
银行螺丝钉· 2025-10-06 21:42
文 | 银行螺丝钉 (转载请注明出处)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以前在微博上,有一个很火爆的话题: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手里有1万元,该做什么投资理财呢? 螺丝钉认为,对年轻人来说,这1万元主要还是以积累经验为主。 可以体验一下各类基金品种的投资,比如掌握各种基金的投资技巧,体验股票基金的波动风险,给自己积累一些市场经验。 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年轻人的主要精力还是应该放在如何增长自己的收入上面。 对年轻人,工作提升收入更重要 对于年轻上班族来说,认真工作,才是让自己资产变多的最佳途径,而不是靠投资。 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努力工作几年,工资薪水大幅增长,并不困难。 但 年轻的时候手里资金少,就算等来了一轮牛市,收益率不错,但由于资产的总量少,实际上也解决不了太多的问题。例如手里就1万元,那即便 迎来一波牛市,也就再赚1万。解决不了太多生活问题。 年轻的时候,最主要的是努力拼搏,无论是上班工作还是努力创业,靠事业提升收入是最关键的。 等收入提升起来之后,可以依靠投资让积累的财富更好的增值。 不过,有一句话说的很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如果一开始工作就选错了方向,即使自己非常努力,可能最后还是没有太好的成就。 什么样的 ...
从几千只基金里,如何挑出“长跑冠军”?核心就这三步!
搜狐财经· 2025-09-30 09:31
历史业绩筛选 - 优先选择成立3年以上且经历完整市场周期的老基金,新基金因缺乏历史数据而难以评估真实水平 [3] - 同类排名前1/4是基准线,近10年偏股混合型基金中连续5年排名前1/4的产品后续3年跑赢沪深300的概率达78% [3][4] - 优质基金需具备熊市抗跌性,例如在2018年沪深300下跌25%时仅跌18%,并在2019年迅速反弹55% [4][9] 基金经理评估 - 基金经理需有穿越两轮牛熊的实战经验,A股市场约3-5年一轮周期,8-10年任职期可覆盖两轮完整周期 [5][9] - 长期年化收益应优于同类均值,股票型基金经理长期年化15%以上为优秀,债券型基金经理年化5%-8%且最大回撤小于3%为佳 [7][9] - 任职超8年的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近5年平均收益比新任经理高3.2个百分点,应避免被短期排名迷惑,重点考察5年甚至10年年化回报 [10][9] 投资风格匹配 - 通过持仓变化判断基金经理类型,如价值型偏好低估值蓝筹且换手率低,成长型重仓科技医药等赛道且波动较大,均衡型则股债搭配且行业分散 [8] - 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匹配风格,例如保守型投资者应避开高换手率的成长型基金 [8] 夏普比率分析 - 夏普比率衡量每承担一单位风险能获得多少超额收益,计算公式为(基金年化收益率 - 无风险利率)/ 波动率,当前无风险利率约2.5% [10][12] - 夏普比率大于1表示收益风险比优秀,0.5至1为可接受范围,小于0.5则需谨慎考虑,例如某基金年化收益12%且波动率15%则夏普比率约0.63 [12] - 夏普比率需在同类基金间比较,跨类型比较无参考价值,理想组合是夏普比率大于1且最大回撤小于20% [13][14] 优质基金特征 - 优质基金特征包括近3年夏普比率持续大于1.5且最大回撤控制在15%以内 [15] - 对2018-2023年偏股混合型基金的统计显示,夏普比率前20%的产品平均年化收益比后20%高5.8个百分点 [15]
The ‘Ideal’ Age To Start Saving for Retirement — and What To Do If You’re Late
Yahoo Finance· 2025-09-27 19:11
退休储蓄理念 - 绝大多数美国人(83%)认为人生里程碑的达成没有固定的年龄限制,但近半数(45%)希望自己更早开始储蓄[1] - 美国人普遍认为开始退休储蓄的理想年龄是27岁,但专家强调没有统一标准,原则是“越早越好”[1][3] - 投资领域存在“时间胜过时机”的核心理念,复利效应是财富积累最可靠的力量但需要时间发挥作用[4] 延迟储蓄的补救策略 - 美国国税局为延迟储蓄者提供补缴工具,2025年401(k)计划最高供款额可达23,500美元,50岁以上人群可额外追加7,500美元[6] - 雇主匹配供款是重要的免费退休储蓄来源,不应放弃该项福利[6] - 罗斯401(k)采用税后供款模式以实现未来免税提取,2025年罗斯IRA供款上限为7,000美元(50岁以上为8,000美元)[6][7] 投资执行原则 - 追补退休储蓄需保持较高的储蓄率、投资组合多元化并对收益预期保持耐心[7] - 传统IRA与罗斯IRA的核心差异在于纳税时点选择,后者将纳税环节前置以换取未来免税待遇[7]
Y份额基金会分红吗?多久分一次?
搜狐财经· 2025-09-14 11:16
部分Y份额基金具备分红机制,且为引导投资者在个人养老金积累阶段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其默认分红方式设定为红利再 投资——即分红资金会自动转化为新增基金份额,借助复利效应助力长期收益的提升。 从分红频率来看,目前已有部分基金支持月度分红,而季度、半年度或年度分红则是更为普遍的形式,具体细节由基金合 同进行约定。 基金分红环节不涉及税费,采用红利再投资方式时无需支付手续费,且该环节产生的投资收益同样赞不涉及征税,相关税 费将在个人养老金最终领取时,统一按3%的税率计征。 如下图所示,每只Y份额基金的分红规则,均会在募集公告或基金合同的"基金的收益与分配"章节中详细说明。 图:华夏沪深300ETF联接Y基金招募说明书(节选) 之所以强调Y份额基金默认采用红利再投资,核心原因在于这一方式对长期收益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2004年12月31日至目前,沪深300价格指数累计上涨311%,而计入分红再投资的全收益指数累计上涨 507%,两者之间196个百分点的差距,正是由分红所产生的复利效应贡献的。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04.12.31-2025.7.24。指数历史走势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 ...
指数基金,才是普通人的躺赢神器!尤其是这四类人,现在看还不晚
搜狐财经· 2025-09-08 09:39
指数基金核心优势 - 复制特定市场指数实现同涨同跌的被动投资工具 本质为复制指数的工具 通过完全或抽样跟踪沪深300、中证500、纳斯达克100等特定市场指数 [1] - 覆盖范围远超主动管理基金 可自由选择不同市场指数 通过定期调仓实现优胜劣汰的自我更新 如沪深300每年调仓两次 A股每年约20家公司退市 [1] - 管理费率显著低于主动型基金 指数基金管理费率0.15%-0.5% 主动管理型基金费率0.8%-1.5% 以10万元本金计算 20年投资周期低费率可多积累约3.4万元收益 [3] - 成本优势源于运营结构差异 主动管理基金需支付基金经理薪酬及研究团队成本 指数基金仅需少量人员维护系统和跟踪指数 [4] - 通过投资一篮子股票分散风险 彻底规避个股黑天鹅风险 如沪深300指数基金持仓覆盖300家公司 单只股票占比不超过3% [5][8] - 持仓透明度高且严格遵循指数成分股比例 每日公开持仓信息 可通过基金公司官网或第三方平台查询 避免主动管理基金风格漂移风险 [6] - 分散投资效果显著 2021年某主动管理基金因重仓教育股暴跌40% 同期跟踪中证500的指数基金仅下跌2% 因持仓分散于500家公司 [5] 指数基金分类体系 - 大盘指数覆盖高市值公司 如沪深300覆盖A股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 上证50聚焦超大盘蓝筹 适合稳健收益投资者 [7] - 中小盘指数代表中等市值及高成长企业 如中证500代表A股中等市值公司 创业板指聚焦高成长科技股 适合看好中小公司潜力的投资者 [7] - 行业主题指数精准捕捉特定行业红利 如消费ETF跟踪中证消费指数 新能源ETF覆盖光伏、锂电池产业链 [7] - 跨境指数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如纳斯达克100ETF投资美股科技巨头 恒生科技指数基金布局港股互联网企业 [7] 目标投资者群体特征 - 定投投资者可通过指数基金淡化择时影响 2018年市场低点定投沪深300ETF的投资者到2021年收益超60% 远超同期多数主动管理基金 [10] - 新手投资者可借助指数基金简化决策流程 无需研究基金经理风格或分析财报 选择年化跟踪误差小于2%、规模超10亿元的指数基金即可 [11] - 长期投资者受益于指数与宏观经济的高度关联 沪深300指数自2004年发布以来年化收益约10% 与美国标普500指数过去50年年化收益持平 [12][14] - 忙碌上班族可实现省时省力投资 某互联网公司员工每月定投3000元配置多类ETF 3年后账户收益超25% 远超银行理财收益 [16] 投资策略与绩效表现 - 定投策略结合指数基金可产生显著复利效应 以沪深300指数基金近10年年化收益8%计算 每月定投5000元20年后本金120万收益可达约180万 [13] - 分散化组合构建可通过多元指数实现 覆盖A股、港股、美股及债券指数 如案例中配置沪深300ETF(50%)、中概互联ETF(30%)、国债ETF(20%) [16] - 需关注技术性风险因素 避免高溢价交易场内指数基金 如基金净值1元时市场交易价1.02元会导致直接亏损2% 选择年化跟踪误差小于2%的基金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