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功率充电
icon
搜索文档
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蕴含战略深意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1-01 12:31
行动方案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公共充电容量超过3亿千瓦,满足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1] - 行动方案覆盖2025年至2027年,旨在通过全链条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 网络布局均衡化 - 重点解决城市核心区“一桩难求”与偏远地区“无桩可用”的结构性矛盾 [1] - 目标实现乡镇行政区至少配备1.4万个直流枪,并推动农村地区充电网络全覆盖 [1] - 通过老旧小区“统建统服”模式试点破解电力容量不足导致的装桩难题 [1] 技术升级与功率提升 - 强调大功率充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加速液冷超充、智能调度等技术落地 [2] - 未来三年全国城市将新增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高速路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充电枪 [2] - 功率升级可将充电时间从当前60-120千瓦桩的30-60分钟大幅压缩至350千瓦超充桩的10分钟以内 [2] 产业链重构与协同发展 - 技术升级将带动超充设备制造、电网储能配套、电池热管理等产业链环节发展 [2] - 方案推动“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全路径协同,使充电产业从单一补能工具向能源互联网核心节点跃迁 [3] - 车网互动(V2G)规模化推广将8000万辆电动汽车转化为分布式储能资源,为车主创造“卖电收益”新商业模式 [3] 运营管理与质量提升 - 在建设端将充电设施接入需求纳入配电网规划,通过台区增容、网架优化解决供电瓶颈 [3] - 在运营端推动老旧设备改造、规范收费标准,并建立服务质量评价机制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 [3] - 政策引导下3万家运营商将形成“头部引领、小微补充”格局,加速技术迭代 [3] 经济与消费拉动效应 - 破解里程焦虑能直接提振购买信心,农村网络下沉将释放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市场消费潜力 [3] - 充电服务能力升级形成乘数效应,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亿级规模铺路 [3] - 带动大功率模块、智能运维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广泛的经济拉动 [3]
国家能源局:17个省份已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新华财经· 2025-10-31 20:40
车网互动试点进展 - 国内已有17个省份开展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聚合资源达1943万千瓦 [1] - 已建成双向充放电桩3832个 使电动车低谷充电、高峰卖电成为可能 [1] 大功率充电设施发展 - 单枪功率大于250千瓦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加快普及 全国已超3.7万台 [1] - 大功率充电实现"充电十分钟 续航300+" 有效提升充电速度 [1] 充电设施总体规模 - 截至2025年9月底 国内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数达1806.3万个 同比增长54.5% [1] - 充电设施有效保障全国4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需求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6.8万个充电设施 [1] 充电服务能力与效率 - 国庆假期高速公路新能源车充电量1.23亿千瓦时 日均充电量同比增45.7% [2] - 全国公共充电设施额定总功率约2亿千瓦 较年初增长59.2% [2] - 公共充电设施平均功率约44.4千瓦 较年初增长26.9% [2]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 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支持充电设施项目建设 [2] - 六部委联合印发行动方案 目标到2027年底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满足超8000万辆车需求 [2] 市场竞争格局 - 全国前10大充电运营商中有8家是民营企业 [3] - 这8家民营企业负责运营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占比达70.7% [3]
只需5分钟,充电速度堪比加油_陕西日报数字报-群众新闻网
陕西日报· 2025-10-13 03:13
公司技术与产品 - 依托兆瓦级充电、功率分配等核心技术,首推最大功率1000千瓦、2560千瓦充电堆以及最大液冷800千瓦充电堆 [1] - 2022年上市的400安液冷充电产品支持高压快充,充电5分钟可行驶300公里,充电枪轻便且适用多数场景 [1] - 2024年上线800安、1000安、1500安的兆瓦级闪充产品,充电速度实现跨越式提升 [2] - 形成交流、单桩、大功率群充等系列产品,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功能选配和外观设计的个性化定制 [1][2] - 拥有13条充电产品生产线和2条储能产品生产线,日产各类充电产品约150台 [1] 公司市场与运营 - 产品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占有率超过15% [1] - 服务1300多家运营商,运营2300余座场站,累计装机功率达1200兆瓦,充电量达13.5亿度 [2] - 连续4年产品销量增长超过100% [3] - 2.5兆瓦充电产品因效率高、能耗低,可在40分钟内为重型卡车充满电,销量快速攀升 [5] - 公司在咸阳经开区投建200亩自有产业园,预计2024年内投产,2025年预计营收超过20亿元 [5] 公司研发与实力 - 公司拥有员工800余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300人,均来自华为、艾默生、特变电工等知名企业 [3] - 拥有有效知识产权146项,参与标准建设9项,在充电桩功率分配、提效降耗等方面技术领先 [3] - 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并与长安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在储能、充电控温、降噪等领域进行校企合作 [3] 行业趋势与政策 - 缩短充电时间是缓解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的关键,也是车企竞争的主战场之一 [2] - 直流快充桩功率从几十千瓦发展到上百千瓦甚至兆瓦级别 [3] - 2024年5月,全国基于800伏高压平台打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累计近180款,而2023年时仅有约30款 [5] - 国家提出“适度超前”布局大功率充电设施,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 [3] - 商用车尤其是重型卡车的补能是大功率充电设施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 [5]
机构:国内充电运营市场或呈现较高景气度
证券时报网· 2025-10-09 09:17
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 假期前7天国内高速公路新能源车充电量超6185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1] - 福建莆田湄洲岛景区周边充电桩日均充电量达7400千瓦时同比增长30%是平日的4.6倍 [1] - 中秋假期当天全国高速公路充电站搜索数同比增长超12.5% 10月1日到7日同比增长超25% [1] 充电桩行业发展趋势 - 充电桩市场由追求速度与规模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 - 大功率趋势下核心器件与整桩设备迎来升级高电压要求充电模块耐压等级提高需采用碳化硅功率器件替代传统IGBT [1] - 政策驱动下大功率超充有望加速推广聚焦于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 [1] 充电运营市场投资机会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单车带电量快速提升背景下国内充电运营市场呈现较高景气度推荐充电运营龙头特锐德建议关注万马股份 [2] - 国内新增充电桩稳定增加推荐盈利能力持续向上和份额持续扩大的充电模块龙头通合科技建议关注绿能慧充盛弘股份科林电气 [2] - 美国新增公共桩开始加速建议关注充电桩出海龙头道通科技炬华科技 [2]
超1000万千瓦时!新能源汽车国庆假期首日充电量创历史新高【附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10-05 11:39
充电基础设施市场增长 - 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高速公路充电量超10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创历史新高 [2] - 2024年1-10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28.8万台,同比上升19.8% [3] - 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188.4万台,同比上升49.4% [3] 政策目标与规划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设定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桩数量要超过10万台,充电功率不低于480kW,最高可达800kW或更高 [3] - 工信部计划2025年实现车桩比2:1,2030年实现车桩比1:1,据此测算2030年电动汽车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8000万台 [4] 技术发展趋势 - 大功率充电是关键技术路径,通过提升电压实现高功率充电,能有效减少热量并显著提高充电效率 [2][5] - 政策将促进汽车高压平台、高倍率电池、大功率快充、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等充电基础设施相关产业链创新技术的应用 [5] 行业驱动因素与前景 - 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为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市场发展提供支撑,得益于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 [2] - 充电基础设施大功率充电等关键技术应用是电动汽车产业高水平发展和相关产业链提档升级的重要支撑 [5]
21评论|假期高速电动车“人等桩”:既要救近火、也要引远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4 21:47
假期高速充电需求现状 - 国庆中秋双节首日全国高速公路充电量达1748.58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增长41.95% [1] - 假期自驾出行预计达18.7亿人次,高峰时段高速车流量或突破日均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峰值可能触及1400万辆 [1] - 2024年国庆假期全国高速电动汽车充电量达7215.27万千瓦时,日均1030.75万千瓦时,较当年五一增长34%,较2023年国庆增长80% [7] 充电基础设施供给情况 - 2024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1281.8万台,上半年桩车增量比优化至1:1.8 [2] - 高速公路充电桩四年翻两番多,累计建成6.2万个充电停车位 [2] - 假期超三分之一高速充电桩处于满负荷运转,京沪、广深周边服务区出现严重排队现象 [2] 供需矛盾核心问题 - 需求增速远超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结构性矛盾凸显,2025年假期首日充电量已接近2024年日均水平 [7] - 高速充电桩具有明显峰谷差异,面临“假期忙成狗,平日闲成摆设”的投资难、回报慢难题 [8] - 本质是短期潮汐冲击与长期供需失衡的叠加 [8] 当前应对措施与技术创新 - 江苏、贵州等地在重点繁忙服务区部署移动充电机器人,采用“桩找车”模式打破固定车位限制 [8] - 部分地区动态设置SOC充电上限,将默认上限从100%调整为80%,以缩短单辆车充电时长,提升充电桩整体利用率 [8] - 车企与平台联合推出充电导航服务,实时显示周边充电站排队情况,引导车主错峰补能 [8] 长期规划与政策导向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文要求电网企业加强大功率充电设施用电保障,重点解决高速公路服务区用电容量,降低电力引入成本 [9] - 提出适时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大功率充电应用城市与高速走廊,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高质量发展 [9] - 建议在高速服务区按超充+快充梯度配置,并在服务区5公里辐射圈布局慢充点,解决“最后一公里”补能问题 [11] 产业转型与未来挑战 - 假期充电长龙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必经阵痛 [11] - 需将高速快充网络与城乡充电网络统筹推进,避免充电难从假期高速向日常乡镇蔓延 [11] - 需优化收益结构,结合服务区餐饮、购物等增值服务,让充电场站从单一补能设备变为流量变现节点 [11]
机构:充电桩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9-19 09:47
充电基础设施增量数据 - 2025年1-8月充电基础设施总增量达453万个 同比增长88.5% [1] - 公共充电设施增量73.7万个 同比增长37.2% [1] - 私人充电设施增量379.3万个 同比增长103.3% [1] 行业发展趋势 - 充电桩市场从追求速度规模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 - 大功率趋势推动核心器件与整桩设备技术升级 [1] - 高电压要求充电模块耐压等级提升 需采用碳化硅功率器件替代传统IGBT [1] 技术升级方向 - 大功率充电需要高电压与大电流结合 对充电桩技术要求显著提高 [1] - 具备高功率密度 高转换效率 高可靠性的充电模块企业将显著受益 [1] 政策驱动影响 - 近期行业政策聚焦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 [1] - 政策驱动下大功率超充有望加速推广 [1]
八部门: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格隆汇· 2025-09-13 10:06
政策方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方案提出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包括优化城市 乡镇 公路沿线及居住区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1] - 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因地制宜开展配电网改造 有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1] 充换电基础设施 - 深入开展县乡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活动 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1] - 鼓励大功率充电 智能有序充电 "光储充放"一体站等新技术推广应用[1] - 推进车网互动技术研发应用[1]
观车 · 论势 || 从兆瓦超充勃兴看电动重卡的下一步攻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02 16:00
行业背景与痛点 - 中国重卡保有量达800万至900万辆 虽在机动车总量中占比小 但贡献道路交通领域50%以上碳排放[1] - 电动重卡当前主要局限于港口、矿区等封闭场景运营 向干线物流、城际货运等开放场景渗透面临充电效率低下、电网冲击、初始投资高昂等核心痛点[1] - 电动重卡续驶里程和补能效率直接与用户收益挂钩 需求端驱动不足难以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1] 市场发展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达7.5万辆 同比增长195.2% 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 - 新能源重卡月度渗透率已连续4个月突破23% 但中长途干线物流领域渗透率仍不足0.1%[4] - 行业预计电动重卡向干线运输场景渗透的时间窗口将在2025年下半年或2026年上半年开启[2] 技术解决方案 - 兆瓦超充技术直击电动重卡"充电慢、兼容差、扩容难"行业痛点 成为从封闭场景走向开放场景的核心解决方案[1][2] - 华为通过融合智能光伏和构网型储能构建"源网荷储微电网" 微电网与大电网可并可离 降低大功率充电对电网冲击[3] - 微电网通过VPP虚拟电厂技术与电网互动 最大化消纳新能源 通过峰谷套利降低成本提升收益 实现"车、桩、网"协同[3] 产业生态建设 - 华为联合北汽福田、东风商用车、江淮等主流商用车企业组建"超充联盟2.0" 产业协同效应显著[2] - 车企预计2025年推出约55款兆瓦超充重卡 目前已交付20多款 产品矩阵快速完善[2] - 全球首个百兆瓦级重卡超充站——四川元启星光重卡兆瓦超充站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正式投运[1] 政策支持导向 - 2025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 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4] - 政策要求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 建立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4] - 支持充电运营企业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 通过价格信号促进电动汽车消纳清洁能源[4] 发展挑战 - 兆瓦超充面临基础设施投资巨大且盈利模式待验证的成本挑战[3] - 超充电池需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寿命之间取得平衡 技术门槛较高[3] - 兆瓦超充可能引发电压偏移和线损增加 甚至触发电网保护装置跳闸 对电网兼容性与稳定性带来风险[3] - 车企和桩企需开发多协议兼容设备 将增加研发成本[3]
“光储充放”一体化模式迎发展机遇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有望提高至30% [1] - 今后每年预计增加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 [1] 大功率充电技术发展 - 大功率充电迈入产业化阶段 250kW-1MW充电设施开始产业化 [2] - 千伏高压架构核心部件产业链齐备 超充性能车型年底超十种 [2] - 3C/4C电池实现商业化 1000V大功率充电桩开始布局 [2] - 理想汽车4C超充桩达480kW最大功率 实现10分钟充电400公里 [2] - 行业标准正在编制中 兆瓦级充电将推动接口向千安级跨越 [3] 电网负担与解决方案 - 电动汽车保有量增长加大电网负担 [1] - 大功率充电对电网造成巨大冲击 需配置储能缓解 [4]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用电量将增长10倍 2030年达5000亿度 [4] - 所需充电桩功率达3805GW 对配电网形成灾难性负担 [4] 光储充放一体化发展 - 光储充放是减轻电网负担的关键途径 [1] - 由光伏发电 储能系统 充电桩等组成微电网系统 [5] - 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 [5] - 八部门通知要求加快光储充放一体化试点应用 [5] 企业技术布局 - 特来电光储充放方案在100多个城市应用 建设200余座微网型充电场站 [7] - 特锐德建成虚拟电厂运营平台 支持充放电和分布式资源聚合优化 [7] - 香山股份具备光储充配换放六位一体能源服务网络技术 [7] - 金冠股份和易事特均拥有光储充一体化技术解决方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