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活期化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丨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
证券时报· 2025-10-17 07:48
M1增速回升的核心表现 - 9月末狭义货币(M1)增速大幅上涨至7.2%,较今年2月末的年内低点大幅提升7.1个百分点 [1] - M1与广义货币(M2)的“剪刀差”继续显著收窄 [1] - M1包含现金和企业居民的活期存款等高流动性资金,其增长被视为社会投资消费活跃和经济活力提升的前瞻性指标 [1] M1增速回升的驱动因素 - 得益于低基数效应,去年9月末受银行整改“手工补息”影响,M1增速为2024年全年低点 [2] - 季末理财到期回流表内存款、金融财政推动地方清偿企业欠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投放等因素短期内推高活期存款规模 [2] - 大量前期高利率定期存款陆续到期,部分暂时转为活期,推动M1持续回升 [2] M1增速与市场资金的关联性 - 市场常将M1增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变动作为观测股市资金活跃度的风向标 [2] - 随着资产配置渠道多元化,M1增速与股市资金关联性的准确度逐渐减弱 [2] - 定期存款利率多轮调降后,持有活期存款等类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下降,部分资金被固收类产品或活期存款承接,表现为非银存款和M1增加,而非流入股市 [2] 当前经济状况与政策需求 - 企业居民“持币待投”并非投资消费付诸行动的充分条件,结合信贷数据看,当前内需偏弱的情况尚未扭转 [1] -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依赖于市场预期改善带动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内需的实质性复苏 [3] - 内需企稳回升仍需促内需政策持续发力和逆周期调节举措加力提效 [1][3]
时报观察丨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
证券时报· 2025-10-17 07:42
M1增速回升的现状与表现 - 9月末狭义货币(M1)增速大幅上涨至7.2% 较2月末的年内低点大幅提升7.1个百分点 [1] - M1与广义货币(M2)的“剪刀差”继续显著收窄 M1包含现金和企业居民的活期存款等高流动性资金 [1] - M1增速提升和“剪刀差”收窄通常被视为社会投资消费活跃、经济活力提升的前瞻性指标 [1] M1增速回升的驱动因素 - M1增速提升得益于低基数效应 去年9月末因银行整改“手工补息”导致存款向理财等非银渠道“搬家” M1增速为全年低点 [2] - 季末理财到期回流表内存款、金融财政措施推动地方清偿企业欠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投放等因素短期内推高活期存款规模 [2] - 大量前期高利率定期存款到期 部分暂时转为活期 是推动M1持续回升的重要因素 [2] M1增速与市场资金流向的关联性 - 市场常将M1增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变动作为观测股市资金活跃度的指标 但资产配置渠道多元化使关联性准确度减弱 [2] - 定期存款利率多轮调降后 持有活期存款等类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下降 部分定期存款被固收产品或活期存款承接 表现为非银存款和M1增加 并非流入股市 [2] 经济内需现状与政策展望 - 企业居民“持币待投”并非投资消费付诸行动的充分条件 结合信贷数据看当前内需偏弱的情况尚未扭转 [1] -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依赖于市场预期改善带动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内需的实质性复苏 [3] - 内需企稳回升仍需促内需政策持续发力 逆周期调节举措需加力提效 并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 [1][3]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
证券时报· 2025-10-17 06:59
M1增速表现 - 9月末狭义货币(M1)增速大幅上涨至7.2%,较2月末的年内低点提升7.1个百分点 [1] - M1与广义货币(M2)的“剪刀差”继续显著收窄 [1] - M1主要包含现金和企业居民的活期存款等高流动性资金 [1] M1增速提升的驱动因素 - 得益于低基数效应,去年9月末M1增速为全年低点 [2] - 季末理财到期回流表内存款、金融财政推动清偿企业欠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投放等因素短期内推高活期存款规模 [2] - 大量前期高利率定期存款到期,部分暂时转为活期,推动M1持续回升 [2] M1增长的市场含义 - M1增长和“剪刀差”收窄通常被市场视为社会投资消费活跃、经济活力提升的前瞻性指标 [1] - 随着资产配置渠道多元,M1增速与非银存款变动作为股市资金活跃度风向标的关联性准确度减弱 [2] - 定期存款利率多轮调降后,持有类现金资产机会成本下降,资金流向固收产品或活期存款,表现为非银存款和M1增加,并非流入股市 [2] 当前经济状况与政策需求 - 企业居民“持币待投”“持币待购”并非投资消费付诸行动的充分条件,结合信贷数据看,当前内需偏弱情况尚未扭转 [1] -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依赖于市场预期改善带动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内需的实质性复苏 [3] - 促内需政策需持续发力,逆周期调节举措需加力提效,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 [1][3]
时报观察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
证券时报· 2025-10-17 06:32
M1增速显著提升 - 9月末狭义货币(M1)增速大幅上涨至7.2%,较今年2月末的年内低点大幅提升7.1个百分点 [1] - M1与广义货币(M2)的“剪刀差”继续显著收窄 [1] - M1包含现金和企业居民的活期存款等高流动性资金,其增长和“剪刀差”收窄被视为经济活力提升的前瞻性指标 [1] M1增速提升的驱动因素 - 得益于去年9月末M1增速为低点的基数效应 [2] - 受季末理财到期回流表内存款、金融财政推动清偿企业欠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等短期因素助推 [2] - 大量前期高利率定期存款陆续到期,部分暂时转为活期,推动M1持续回升 [2] M1增长与资金流向的关联性 - 企业居民持有活期存款、货币基金等类现金资产的机会成本因定期存款利率多轮调降而下降 [2] - 部分到期定期存款被固收类产品或活期存款承接,表现为非银存款和M1增加,并非必然流入股市 [2] - 随着资产配置渠道多元,M1增速与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变动作为股市资金活跃度风向标的关联性准确度减弱 [2] 经济活力与政策需求 - 企业居民“持币待投”并非投资消费付诸行动的充分条件,当前内需偏弱的情况尚未扭转 [1] -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依赖于市场预期改善带动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内需的实质性复苏 [3] - 促内需政策需持续发力,逆周期调节举措需加力提效,并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 [1][3]
时报观察 |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
证券时报· 2025-10-17 03:01
M1增速表现与驱动因素 - 9月末狭义货币M1增速大幅上涨至7.2%,较今年2月末的年内低点大幅提升7.1个百分点 [1] - M1与广义货币M2之间的"剪刀差"继续显著收窄 [1] - M1增速提升得益于低基数效应,因去年9月末受银行整改"手工补息"影响,M1增速为2024年低点 [2] - 季末理财到期回流、政策推动清偿企业欠款及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等短期因素推高活期存款规模 [2] - 大量前期高利率定期存款到期后部分转为活期,是推动M1持续回升的重要因素 [2] M1增长的经济信号与资金流向 - M1增长和"剪刀差"收窄通常被市场视为社会投资消费活跃和经济活力提升的前瞻性指标 [1] - 企业居民"持币待投"或"持币待购"并非投资消费付诸行动的充分条件,当前内需偏弱情况尚未扭转 [1] - 随着资产配置渠道多元化,M1增速与非银存款变动作为股市资金活跃度风向标的关联性准确度减弱 [2] - 定期存款利率多轮调降后,类现金资产机会成本下降,部分资金被固收产品或活期存款承接,表现为非银存款或M1增加,而非流入股市 [2] 政策需求与未来展望 - 推动资金从"停留账户"转向"投入市场"依赖于市场预期改善带动风险偏好回升,以及内需实质性复苏 [3] - 促内需政策需持续发力,逆周期调节举措仍需加力提效 [1][3] - 后续M1增速有可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推动内需企稳回升仍需政策支持 [1] - 需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3]
存款“活期化”!股市:一个重要的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9-25 16:47
货币供应与存款趋势 - 8月末M2同比增长8.8%,M1同比增长6%,M2与M1之差从7月的0.4%缩小至8月的0.2% [2] - M2与M1之差缩小表明存款出现"活期化"迹象,即活期存款增速向定期存款增速追赶 [2] - 2025年至2026年将迎来高息定期存款到期高峰,规模分别约为11.08万亿元和4.05万亿元 [2] - 居民和非金融企业超额定期存款从第二季度开始出现"活化"迹象 [2] 储蓄资金与股市流动性 - 定期存款"活期化"可能推动资金增配权益类资产,带动股市流动性进一步向好 [2] - 储蓄资金进入股市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当年行情中尤其是科技股牛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2] - 个人投资者表现谨慎,行情为结构性牛市而非全面牛市,管理层鼓励慢牛 [3] - A股外围有充足资金可随时入场,但需建立信心,信心建立依赖于股市止跌和指数突破关键点位 [4] 市场驱动力量与政策支持 - 国家已建立防范市场异常波动机制,包括类平准基金和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4] - 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 [4] - 行情由机构资金驱动,险资和公募基金持续入市,未来机构仍有望引领行情 [4] - 增量资金主要来源为国家引导的机构资金和存款活期化下的个人资金 [6] 投资策略与板块轮动 - 在结构性牛市中,中证A500指数因其覆盖面广,能享受板块轮动带来的收益 [5] - 中证A500ETF富国(563220)涵盖当年主要热点板块,包括科技概念、中特估概念和反内卷概念 [5]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中证A500指数中电子行业权重为14.1%,电力设备行业权重为8.3%,新兴行业占比达30% [5] - 中证A500指数具有科技属性并更好代表新质生产力,站在市场风口 [5]
存款搬家走到哪了?
2025-09-23 10:34
存款搬家走到哪了?20250922 摘要 8 月金融数据显示,M1 增速小幅上升,M2 增速持平,存款活期化趋势 延续,企业活期存款增速高于居民,定期存款增速因利率下调而下降, 资本市场表现与存款搬家进度关联密切。 央行流动性投放充裕,银行间市场利率宽松,但央行对其他金融性公司 债权净减少,或代表监管动向。8 月实体存款同比少增,因信贷需求不 强和财政发力前置导致信贷和财政创造效应减弱。 8 月人民币汇率保持强势,外资不再趋势性流出 A 股,银行结售汇规模 有所改善,对国内流动性环境有利。跨境资金流动由逆差转为顺差,但 8 月结汇多增幅度放缓,可能与出口增速相关。 8 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但较 7 月下降,主要来源于实体资金进入券商 保证金账户、固收类产品账户以及非银贷款创造的存款。被动型权益基 金份额增长明显,或 ETF 成为投资者入市主要选择。 居民风险偏好提升,资金从定期转向活期及权益类资产。居民储蓄与股 市市值比例从高位下降,但尚未达到充分迁移水平,未来仍有空间推动 更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Q&A 当前居民存款向权益市场迁移的潜力如何?近期市场走势为何出现波折? 根据我们上个月发布的报告《居民存款搬家 ...
这家银行周末办息差比拼大赛!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8 10:09
银行业息差整体状况 - 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最高值为2.58%(常熟银行),最低值为1.08%(厦门银行)[5] - 仅3家银行净息差逆势上行:西安银行(1.7%,同比上升49BP)、重庆银行、齐鲁银行[5] - 18家银行净息差下降超10BP,其中紫金银行和长沙银行降幅达24BP[5] - 行业息差降幅呈现边际收窄趋势,28家银行净息差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6] 银行个体表现对比 - 净息差排名前三:常熟银行(2.58%)、招商银行、长沙银行[2] - 净息差排名后三:紫金银行、上海银行、厦门银行(1.08%)[2] - 瑞丰银行净息差1.46%,同比下降8BP,在10家上市农商行中排名第五[4] - 瑞丰银行上半年营收22.59亿元(增速3.91%),归母净利润8.9亿元(增速5.59%)[4] 息差管控措施 - 瑞丰银行召开2025年息差管控案例比拼大赛,总行、中层与基层共同参与[3][4] - 存款利率下调与负债结构优化成为重要手段,重点推动存款活期化[7][8] - 西安银行通过压降存款付息率及信贷投放增加,带动利息净收入同比增近60%[5] 负债结构分析 - 招商银行活期存款占比51.03%,为行业最高[7] - 13家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超70%,其中重庆银行(78.54%)和渝农商行(75.66%)居前[8] - 瑞丰银行、浙商银行、长沙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较去年末提升超5个百分点[8] - 西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定存占比下降超5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占比显著提升[8] 未来趋势展望 - 贷款和存款定价仍有下行空间,重定价效应将逐步释放[8] - 中金公司认为负债成本改善取决于存款活期化趋势,资本市场活跃度可能推动息差企稳回升[9] - 不考虑新LPR下调情况下,后续环境更有利于息差稳定[8]
这家银行周末办息差比拼大赛!
第一财经· 2025-09-08 10:06
银行业息差整体表现 - 42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最高值为常熟银行2.58% 最低值为厦门银行1.08% [2][7] - 仅西安银行 重庆银行 齐鲁银行3家银行净息差实现逆势上行 民生银行与去年持平 [2][7] - 18家银行净息差下降超过10BP 其中紫金银行和长沙银行降幅达24BP [7] - 行业息差降幅呈现边际收窄趋势 28家银行净息差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 [8] 银行个体息差管控案例 - 瑞丰银行召开2025年息差管控案例比拼大赛 16家单位展示优秀案例 [3][4] - 瑞丰银行上半年净息差1.46% 较去年下降4BP 在10家上市农商行中排名第五 [5] - 西安银行净息差1.7% 较去年大幅上行34BP 主要得益于存款付息率压降和信贷投放增加 [7] - 长沙银行净息差下降主要受LPR下调 重定价及存款定期化影响 [8] 负债结构对息差影响 - 招商银行活期存款占比51.03% 为上市银行中最高 [10] - 重庆银行和渝农商行定期存款占比分别达78.54%和75.66% [10] - 30家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较去年末提升 其中瑞丰银行 浙商银行 长沙银行定存占比提升超5个百分点 [11] - 西安银行 华夏银行 宁波银行定存占比降幅超5个百分点 活期存款占比显著提升 [11] 未来息差管控方向 - 存款和贷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资产负债结构调控和定价"反内卷"成为重要方向 [2][11] - 中金公司认为负债成本改善取决于存款活期化趋势 若资本市场活跃有望扭转定期化趋势 [11] - 不考虑新LPR下调情况下 越往后越有利于息差稳定 [11]
息差保卫战各放大招,这家银行周末办息差比拼大赛!
第一财经· 2025-09-07 21:03
银行业息差现状 - 行业净息差面临下行压力但降幅边际收窄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仅3家银行净息差逆势上行[1][4] - 净息差水平分化显著 最高为常熟银行2.58% 最低为厦门银行1.08% 仅常熟银行维持在2%以上[1][4] - 18家银行净息差下降超10BP 其中紫金银行和长沙银行降幅达24BP 江阴银行等4家银行降幅超20BP[1][4][5] 银行个体表现 - 瑞丰银行净息差1.46% 较去年下降4BP 在10家上市农商行中与无锡银行并列第五[3] - 西安银行净息差逆势大幅上行34BP至1.7% 主要得益于存款付息率压降和信贷投放增加[4] - 瑞丰银行资产总额2300.71亿元位列上市农商行第七 营收22.59亿元和净利润8.9亿元分列第十和第九[3] 息差管控措施 - 瑞丰银行召开2025年息差管控案例比拼大赛 16家单位参与展示优秀案例 总行担首要责任 基层筑牢前沿阵地[2] - 行业通过调控资产负债结构 定价"反内卷" 压降高成本定期存款 推动存款活期化等方式稳息差[1][6] - 招商银行活期存款占比51.03%居首 13家银行定存占比超70% 重庆银行定存比例达78.54%[6] 负债结构变化 - 30家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较去年末提升 瑞丰银行 浙商银行 长沙银行定存占比提升超5个百分点[7] - 西安银行 华夏银行 宁波银行定存占比降幅超5个百分点 活期存款占比分别提升5.67 5.44 8.22个百分点[7] - 城商行和农商行活期存款占比普遍较低 7家银行活期存款占比低于25%[6] 未来趋势展望 - 贷款和存款定价仍有下行空间 随着存量业务重定价 资产负债结构有望进一步调整[7] - 28家银行净息差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 西安银行降幅收窄50BP 平安银行等3家收窄超20BP[5] - 中金公司认为负债成本改善取决于存款活期化趋势 若资本市场持续活跃有望扭转定期化趋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