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放创新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海尔智慧楼宇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犀牛财经· 2025-11-20 11:00
公司技术成就与行业地位 - 公司智慧楼宇业务荣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八家获奖单位中唯一实现技术落地的设备企业[1] - 公司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别是在1998年、2016年和2021年[7][8] - 公司牵头制定的无油悬浮中央空调首个国家标准于今年3月正式推广[10] 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国际首创兆瓦级多工况磁悬浮热泵机组,解决了单一低品位热源负荷调节范围小、工况自适应能力差、装备能效低等行业难题[3] - 公司攻克了无级变速压缩机在宽范围能量调节方面的技术瓶颈,实现单台机组在大容量、高能效与多样化热源工况下的自适应运行[7] - 磁悬浮热泵机组经权威检测COP达到5.1,较传统大型热泵能效提升20%[7] 研发实力与知识产权 - 公司依托全球“10+N”开放创新体系,链接超25万个全球技术专家、超100万个一流资源[10] - 公司智慧楼宇共计拥有4433项授权专利,其中磁悬浮领域拥有超过100项专利[10] - 全球首创静压气悬浮技术获得60余项专利、2项国际领先科技成果和5大权威机构认证[10] 市场表现与应用案例 - 公司磁悬浮中央空调已连续7年全球第一、物联多联机连续5年居中国品牌第一、空气源热泵连续5年中国市场份额第一[10] - 在行业两位数负增长压力下,公司智慧楼宇业务实现两位数高增长[10] - 磁悬浮热泵机组市场应用广泛,在青岛某大型高端住宅项目与郑州黄河迎宾馆等标杆项目中得到验证[3][5][7]
营造创新生态 让年轻人有盼头、有干劲
中国青年报· 2025-10-31 06:44
文章核心观点 - 重申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 科学中心 人才中心 并强调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1] - 打造具有充分吸引力和包容性的人才环境对于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 文化繁荣 实现国家各项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 以制度创新破除障碍 以优质服务解决关切 以开放生态搭建舞台 让青年人才的创造力充分涌流 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 科学中心 人才中心注入动能 [4] 青年人才的重要性与优势 - 青年时期是人才的黄金创造期和成果高产期 科学家的平均创造力峰值出现在30岁到40岁之间 [2] - 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时26岁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35岁 [2] - 我国嫦娥探月工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重大项目中 青年科研人员已成为核心力量 [2] 青年人才发展面临的制约 - 人才论资排辈现象存在 青年人才因资历尚浅难以获得项目主导权 资源调配权 [2] - 青年科技人才面临非升即走等制度压力 为满足考核指标追求短平快研究成果 难以开展基础性 原创性研究 [2] - 住房 婚恋 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让青年人才在大城市打拼时备感压力 [2] 制度创新建议 - 坚决打破论资排辈陈旧观念 建立以创新能力 质量 实效 贡献为评价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2] - 在科研项目申报中推行揭榜挂帅 赛马制等机制 让青年人才凭实力获得机会 [2] - 在职称评定 成果认定方面放宽对资历 论文数量的限制 重点考察成果的实际价值和创新贡献 [2] 优化科研生态建议 - 完善考核评价周期 对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人才实行长周期考核 给予3-5年的成果孵化期 [3] - 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稳定支持 设立专项青年科研基金 保障其基本科研经费需求 [3] - 允许青年人才自主调整研究方向 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创新创造 [3] 解决人才现实关切 - 各地可结合实际推出人才安居工程 建设人才公寓 给予青年人才住房补贴 购房优惠等政策 [3] - 积极协调教育 医疗等部门 解决青年人才子女就近入学 配偶就业 医疗保障等问题 [3] - 加强人文关怀 举办青年人才沙龙 学术交流论坛等活动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增强人才归属感和认同感 [3] 营造开放创新生态 -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国际学术会议 联合研发项目 鼓励企业 高校与海外顶尖机构建立合作机制 [4] - 优化营商环境 简化创新创业审批流程 设立青年创业孵化基地 [4] - 提供技术支持 资金扶持 市场对接等全链条服务 让青年人才的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4]
和音:跑出创新“加速度”
搜狐财经· 2025-10-01 06:05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首次进入全球前十,稳居36个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之首,自2013年以来累计上升25位,是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1]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评价中国跻身全球前十,彰显了其作为全球创新引领者的突出地位 [1] 科技创新成果与实力 - 重大科技成果涌现,包括“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万米海试 [1]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脑机接口帮助截瘫患者站立行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 [1] - 中国研发人员总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1]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超过50万家,2024年有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2] 研发投入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3.6万亿元,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经费支出达2497亿元 [2] - 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持续优化税收优惠政策,并向企业开放政府应用场景 [2] 国际合作与影响力 - 公司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3] - 通过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加快铺就合作创新之路 [3] - 德国《经济周刊》文章指出,中国的技术实力以及对外国投资的多样化需求鼓舞着外国投资者 [3]
科技部:将从五方面着手开展“十五五”时期科技工作
新华财经· 2025-09-18 21:49
核心观点 - 科技部将在十五五期间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1][2] 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2]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 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2] 人才发展机制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 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培养造就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2] 科技体制改革 -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 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 [2] 开放创新生态 -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积极发起和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2]
如何推进“十五五”科技强国建设?科技部回应
央视新闻· 2025-09-18 15:46
科技强国建设核心规划 - 未来五年是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目标的关键攻坚期 [1] 重点战略方向 -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1]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1] -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 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1]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 [1] - 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造就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1] 体制机制改革 -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 [1] -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 [1] - 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 构建有利于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和潜能的创新环境 [1] 全球创新生态 -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2] - 积极发起和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2]
IASP2025世界大会在京开幕
北京商报· 2025-09-17 13:50
大会概况 - 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2025年世界大会于9月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1] - 此次为北京第四次举办该全球科技园区顶级盛会 [1] - 大会主题为“追求卓越——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 [1] - 大会由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与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委及中关村管委会承办 [1] 参会规模与活动安排 - 大会吸引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的约800名科技园区代表、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参会 [1] - 大会期间将举办4次全体会议和15场平行论坛,覆盖开放创新生态、产业升级等五大领域 [1] - 设置展览区展示智慧园区、低碳技术等成果 [1] - 策划7条科技参访路线,覆盖中关村国际机器人产业园等10个科技地标 [1] 创新举措与合作 - 大会首次设立昌平分会场及“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地平线项目”,旨在推动中外企业精准对接 [1] - 一批合作项目预计在会议期间达成 [1]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陈吉宁为吕西林、马大为颁发上海市科技功臣奖
第一财经· 2025-08-26 19:22
科技创新战略方向 -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激活创新体系整体效能[1][3] - 深化集成电路产业突围 系统推进创新药械发展突破 加速人工智能迭代升级和应用拓展[9] - 探索保税研发 离岸孵化 跨境技术交易等开放创新功能 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9] 科技攻关与产业培育 - 动态推进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技术探索 技术收敛 技术迭代[8] - 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攻关模式 推广攻关成果验证和产品应用[9] - 加快打造概念验证中心 高质量孵化器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8] 科技人才发展 -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广揽世界顶尖科技人才和青年科学家[10] - 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 引导青年学子增强国之能[10] - 开展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联合培训 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考核机制[10] 科技体制改革 - 完善以项目经理人为主责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10] - 发展全周期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10] - 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提升中试熟化平台服务能级[10] 科技奖励成果 - 2024年度授奖206项(人) 含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1] - 56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 30项获技术发明奖 97项获科技进步奖[11] - 3位外籍专家获国际科技合作奖[11]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08-05 11:15
文章核心观点 -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把握全球化大势并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1][3]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突破为全球经济转型注入新活力 [3][4] - 面对逆全球化等挑战,需通过扩大制度型开放、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来优化生产关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8][10][14] 科技创新与全球化 - 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强大动力,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有力武器 [3] -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4] -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 [4] - 开放创新与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只有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才能更好利用全球资源 [4] 国际竞争格局 - 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世界主要国家加大创新投入并争夺人才、专利等战略性资源 [5] - 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进展,对传统国际市场格局提出挑战 [5] - 国际竞争力来源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种形式 [5] -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结晶,正成为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5]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 通过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够培育发展新动能 [6] - 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并布局未来产业 [6][7] - 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重要组成部分,需改善营商环境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7] -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可在全球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并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更高地位 [7] 应对全球化新挑战 - 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和贸易规则碎片化导致生产关系变革滞后,制约技术、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 [8][9] - 需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完善国际贸易体系,推动构建公正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10] - 通过数字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可助力降低碳排放并打破贸易保护主义 [11] - 加强科技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引导全球科技资源配置,避免错配和冲突 [12] 制度型开放的作用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4][15] - 制度型开放通过健全规则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15] - 能够促进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潜能 [16] - 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提升政策透明度,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吸引积聚全球先进生产要素 [16]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 2025-08-05 08:57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1]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3] - 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3] 前沿科技领域发展 -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4]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的关键力量 [4] - 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 [4] 国际竞争格局 - 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5] - 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对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5] -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传统国际市场竞争格局提出挑战 [5]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 通过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6] -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本,引领其快速健康发展 [6] - 通过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6] 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 - 经济全球化面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规则碎片化等挑战 [7] - 一些西方国家内部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等矛盾更加突出 [8] - 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科技交流受限 [8] 制度型开放与新质生产力 - 制度型开放旨在通过健全完善相关规则、制度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3]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能够更好适应创新需求,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的自由流动 [14] - 通过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14]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网· 2025-08-05 06:25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1] -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3] - 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3]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与商业模式变革的结晶,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5] - 通过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够培育发展新动能 [6] - 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前沿科技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4]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已经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 [4] - 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大都通过加强绿色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国际竞争与全球创新网络 - 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5] - 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对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5] - 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来源越来越依靠各种形式的创新,既包括科技创新、业态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5]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经济全球化面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规则碎片化等特点 [8] - 一些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了国际产业链大多数产业的高端部分,从中获取巨大利益 [9] - 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科技交流受限,限制了生产力发展 [9] 制度型开放与创新环境 -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4] - 制度型开放旨在通过健全完善相关规则、制度等,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5] - 发挥技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要求以产权制度明晰创新收益、以分配制度激励技术研发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