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备覆盖率
搜索文档
翻遍9家银行财报,我发现行业洗牌的秘密藏在这些数字里
凤凰网财经· 2025-11-05 21:27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全面披露,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这9家A股上市股份制 银行也相继公布了前三季度成绩单。 整体来看,前三季度9家股份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2万亿元,同比下降2.56%;净利润4060.98亿元,同比下降近1%,行业整体盈利增长呈现承压态势。 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发现,各家银行则表现出不同的冷暖分界,4家银行营收净利均"双降",营收增速分化明显,也有银行逆势向上,实现营收盈利双 增长。 相较于国有大行和城农 商行,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群体,股份制银行凭借不同业务特色竞争也更为激烈。2025进入收官倒计时,透过三季报中的核心数 据,或许在年末股份行将迎来久违的变化。 01 股份行业绩上演逆境求生 浦发银行一股清流 从资产规模来看,头部股份制银行领跑扩张态势明显。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以12.64万亿元的资产总量稳居股份制银行第一,兴业银行10.67万亿元位居 第二。紧随其后的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资产规模也即将迈入10万亿元俱乐部。值得关注的是,浦发银行在这四家银行中增速最快,较上年末增长4.55%, 资产规模距离第三的中信银行仅差 ...
翻遍9家银行财报,行业洗牌的秘密藏在这些数字里
凤凰网财经· 2025-11-05 21:19
整体来看,前三季度9家股份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2万亿元,同比下降2.56%;净利润4060.98亿元,同比下降近1%,行业整体盈利增 长呈现承压态势。 凤凰网财经《投资观察》发现,各家银行表现出不同的冷暖分界,4家银行营收净利均"双降",营收增速分化明显,也有银行逆势向 上,实现营收盈利双增长。 相较于国有大行和城农商行,作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群体,股份制银行凭借不同业务特色竞争也更为激烈。2025进入收官倒计时,透 过三季报中的核心数据,或许在年末股份行将迎来久违的变化。 1、股份行业绩上演逆境求生,浦发银行一股清流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全面披露,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 这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也相继公布了前三季度成绩单。 从资产规模来看,头部股份制银行领跑扩张态势明显。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以12.64万亿元的资产总量稳居股份制银行第一,兴业 银行10.67万亿元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资产规模也即将迈入10万亿元俱乐部。值得关注的是,浦发银行在这四家 银行中增速最快,较上年末增长4.55%,资产规模距离第三的中信银行仅差59 ...
9家股份行三季报透视:5家不良率降,零售AUM增长成亮点
南方都市报· 2025-11-04 17:59
整体业绩概览 - 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中,7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 [1] - 4家银行营收净利均“双降”,仅浦发银行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1][2][3] - 营收规模前三名为招商银行(2514.20亿元)、兴业银行(1612.34亿元)、中信银行(1565.98亿元),浙商银行以489.31亿元排名末位 [2] - 营收增速方面,民生银行同比增长6.74%为最快,平安银行同比下降9.78%为下滑最明显 [2] - 净利润规模招商银行以1137.72亿元位居榜首,浦发银行净利润同比大增10.21%为增长最亮眼,浙商银行净利润同比下滑9.59%为降幅最大 [3] 利息净收入与净息差 - 利息净收入增长呈现分化,招商银行以1600.42亿元的规模居首且同比增长1.74%,浦发银行以3.93%的同比增幅增长最快,平安银行同比下滑8.25%为降幅最大 [5][6] - 净息差普遍承压,中信银行净息差同比收窄16BP为降幅最大,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均同比收窄12BP,仅民生银行实现2BP的同比微增 [5][6] - 多家银行净息差降幅有所收窄,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1][3][6]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整体表现为“5降3升1持平”,招商银行以0.94%保持最优资产质量,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至1.29%,为降幅最大 [7][8] - 拨备覆盖率方面,7家银行出现收缩,招商银行以405.93%遥遥领先,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大幅提升11.08个百分点至198.04%,为提升幅度最大 [7][9] - 平安银行拨备覆盖率下降21.11个百分点至229.60%,为降幅最大 [9] 贷款业务结构 - 贷款结构呈现“零售不如对公”特征,已披露数据的5家银行中,三家零售贷款较上年末负增长,而对公贷款均实现正增长且增幅不低于5% [10][11][12] - 个人贷款方面,仅浦发银行(增长2.84%)、招商银行(增长1.43%)、中信银行(增长1.06%)实现增长,民生银行(-3.17%)、兴业银行(-2.49%)、平安银行(-2.10%)出现下滑 [11] - 企业贷款方面,中信银行增长10.45%,招商银行增长10.01%,兴业银行增长7.54%,浦发银行增长6.38%,民生银行增长1.58% [12] 零售客户资产管理 - 零售AUM增长强劲,招商银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达165,975.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9% [12] - 浦发银行个人金融资产余额AUM达4.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07% [13] - 民生银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达32,255.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8%,其中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增长17.18% [14] - 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为42,148.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5% [14]
透视六大行三季度“成绩单”:营收净利均实现“双增”,合计日赚约39亿元
金融界· 2025-11-02 12:35
整体业绩概览 - 六大国有银行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2万亿元,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万亿元 [1] - 以三个季度273天计算,六大行合计日赚约39亿元 [1] - 资产质量总体可控,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1] 资产规模 - 工商银行以52.81万亿元的总资产规模稳居六大行首位,较年初增长8.18% [2] -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总资产均突破45万亿元大关,分别为48.14万亿元和45.37万亿元,较年初增幅分别为11.33%和11.83% [2][3] - 邮储银行总资产为18.61万亿元,增长8.90%,中国银行总资产为37.55万亿元,增长7.10%,交通银行以15.50万亿元处于末位,增长4.02% [2][3]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为最高,分别为6400.28亿元和2699.08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增幅仅为0.33% [4][5] - 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营业收入均超5000亿元,归母净利润均超2000亿元 [4]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为3.03%,在六大行中表现突出 [4][5] - 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幅为2.69%领跑,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净利润也保持了正增长 [4][5] - 建设银行营业收入增幅为0.82%,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净利润增幅不足1% [4][5] 资产质量 - 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大多下降,整体处于1.33%以下 [6]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94%,但较年初微升0.04个百分点 [6]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分别下降0.01、0.02、0.03、0.05、0.01个百分点 [6] - 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295.08%、240.21%和235.05% [6][7] - 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均超过200% [7] - 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降45.94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也出现下降 [6][7] 净息差表现 - 六大行净息差较2024年末均出现下降,面临行业性收窄压力 [8][9] - 邮储银行净息差从1.87%降至1.68%,减少0.19个百分点,但1.68%的水平在六大行中仍处于领先 [8][9] - 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净息差降幅在0.14-0.15个百分点区间 [8] - 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20%,处于末位,较2024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8][9] - 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表示,由于贷款重定价速度快于存款,预计2025年全年净息差仍将面临下行压力 [9]
常熟银行(601128):规模扩张提速 业绩维持高增
新浪财经· 2025-11-01 16:30
资产质量保持优异:公司9M25 末贷款不良率0.76%,环比持平,其中个人经营贷资产质量或仍有压 力。9M25 末拨备覆盖率463%,环比1H25 末的490%有所下降,或系加大核销处置力度及反哺利润的共 同影响,公司拨备覆盖率仍处行业优异水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投资建议:常熟银行深耕普惠小微客群,积累出服务高效、风险可控的"常银微金模式",行业经营压力 下,公司对公灵活补位、负债成本优化支撑业绩稳健,后续随公司小微护城河优势延续,公司业绩有望 维持同业领先, 维持"推荐"评级。预计2025-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9、47.8、52.6 亿元,同 比+12.6%、+11.3%、+10.1%,当前收盘价对应PB 分别为0.74、0.66、0.59 倍。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息差收窄超预期;资产质量波动。 其他非息拖累营收,业绩维持高增:1)量价均有改善,净利息收入增长提速。9M25 公司净利息收入 70.7 亿元,同比+2.4%,增速较1H25+1.6pct,量上看生息资产规模增长提速,同比+9.2%,较1H25 +0.6pct;价上看息差拖累减弱,9M25 影响业绩-6.8pct,较 ...
民生银行答21:预计年末资产质量将保持总体稳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1 21:33
业绩核心数据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401.65亿元,同比增加88.27亿元,增幅28.2% [3] - 截至9月末贷款拨备余额为941.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44亿元 [3] - 拨备覆盖率为143%,较上年末上升1.06个百分点 [3] 信用减值损失与拨备分析 - 信用减值损失增长主要由于零售类贷款信用风险自2024年下半年明显上升,新生成不良贷款拨备计提同比增加 [3] - 公司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前三季度清收处置不良贷款同比增加71亿元,导致拨备计提和消耗增加 [3] - 尽管拨备余额增加,但因消耗同步增加,拨备覆盖率未出现明显提升 [3] 新生成不良贷款结构 - 新生成不良贷款同比增加,主要集中于受企业经营承压、楼市未企稳及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影响的小微和零售贷款 [4] - 对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传统制造业贷款因市场需求不足及企业盈利承压,新生成不良也同比增加 [4] 资产质量展望与管理措施 - 公司预计四季度不良生成水平将逐步趋于平稳 [4] - 公司将通过强化零售类贷款风险管控和保持不良处置力度来确保年末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1][3] - 预计全年拨备计提同比将有所增加 [3]
苏州银行(002966):高拨备,稳而优的业绩增长备受长线资金青睐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31 13:1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苏州银行维持"买入"评级 [2][11] 核心观点 - 苏州银行三季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双双提升 9M25营收同比增长202%至948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12%至448亿元 业绩趋势向好 [5][7] - 利息净收入增速逐季回升 9M25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89% 较1H25的27%显著提升 规模扩张是主要正贡献因素 对营收正贡献度达89个百分点 [7] - 资产质量保持优异 3Q25不良率环比持平于083% 拨备覆盖率虽环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421% 但仍处于行业高位 为业绩提供保障 [5][7][11] - 中期分红比例提升至324% 吸引长线资金入场 三季度新进股东江苏新华报业持股181% 第一大股东国发集团增持至152% [7] - 对公信贷保持高景气增长 3Q25贷款同比增长116% 9M25新增贷款352亿元 其中对公贷款新增403亿元 而零售贷款需求仍显疲弱 [7] 财务业绩分析 - 营收增长加速 9M25营业收入948亿元 同比增长202% 较1H25的181%有所提升 [5][7] - 净利润增长稳健 9M25归母净利润448亿元 同比增长712% 较1H25的615%提高约1个百分点 [5][7] - 息差企稳回升 9M25净息差较1H25提升1个基点至134% 测算3Q25单季息差137% 环比上升6个基点 [11] - 非息收入承压 9M25非息收入同比下降104% 主要受债市利率上行影响 其他非息收入下滑15% 手续费收入增速放缓至05% [7] 资产质量与风控 - 不良率保持低位 3Q25不良贷款率083% 与2Q25持平 关注率微升5个基点至080% [11] - 拨备覆盖充足 3Q25拨备覆盖率42059% 虽较2Q25下降173个百分点 但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1] - 风险生成率可控 估算9M25年化加回核销回收不良生成率063% 较1H25的069%有所改善 [11] 业务结构分析 - 对公业务主导信贷增长 3Q25对公贷款新增79亿元 占总贷款比例升至765% 而零售贷款下降28亿元 占比降至235% [7][10] - 资产结构稳定 3Q25总贷款占比475% 金融投资占比375% 同业资产占比66% [1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73% 79% 83% [6][11] - 当前估值具吸引力 基于2025年预测 市盈率698倍 市净率071倍 股息率45% [2][6][16]
六大行前三季度赚了多少钱?营收净利增速全面回正,息差压力仍在
第一财经· 2025-10-31 11:13
整体业绩表现 - 国有六大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 [1] - 六大行均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正增长,三季度经营改善贡献较高 [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绝对值领先,分别为2699亿元、2574亿元、2209亿元 [2] - 与上半年相比,盈利表现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呈“三升三降”格局,而前三季度全面转正 [2] 各行业绩增速 - 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营收增速领先,分别为2.69%和2.17% [2]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最快,达到3.03%,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行增速也在1%以上 [2] -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6亿元和700亿元 [2] 净息差与利息收入 - 五大行净息差有不同程度下行,但下行幅度已明显收窄,单季度降幅在0.01至0.04个百分点之间,相比上半年最高0.17个百分点的降幅有所改善 [1][3] - 仅交通银行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增幅为1.46%,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降幅超过3% [2] - 中国银行净息差在三季度末保持在1.26%,其余五行净息差环比年中下行 [3] 非利息收入 - 六大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增幅显著,分别达到13.34%和11.48% [3] - 五大行投资净收益实现7.62%至150.55%的同比正增长,仅交通银行投资净收益同比下降18.16% [3] 资产规模与扩张 - 截至三季度末,六大行资产总额接近218万亿元,较年中增长约1.85% [1] - 工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最大,达52.81万亿元,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48.14万亿元和45.37万亿元 [4] - 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总资产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速,较年初分别增长11.33%和11.83% [4] - 六大行贷款总额超过127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约9万亿元,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贷款增速较快,均在8%以上 [4] 负债与存款 - 六大行负债总额接近150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9.69万亿元,增幅6.92% [4] - 六大行存款增速普遍在6%至8%之间 [4] 资产质量 - 五大行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下降,仅邮储银行不良率抬升0.04个百分点 [1][4] - 六大行拨备覆盖率呈“三升三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拨备覆盖率略升 [4] - 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从去年末约286%降至240%附近,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从299.61%降至295.08% [5] 二级市场表现 - 农业银行总市值以2.74万亿元领先,工商银行总市值为2.59万亿元 [5] - 农业银行是唯一一家市净率恢复至1倍以上的国有大行,每股净资产7.82元,收盘价8.06元 [5]
中国银行业 2025 年第三季度综述 - 第三季度核心经营趋势改善China Banks 3Q25 Wrap-3Q25 Improving Core Operating Trends
2025-10-31 09:53
行业与公司概览 * 纪要涉及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覆盖范围内的主要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1] * 行业整体呈现核心运营趋势改善,尽管投资收入有所下降[1] * 多数国有大行在3Q25的利润增长较1H25有所提高,得益于稳定的信贷质量[1] * 宁波银行和农业银行报告了优于同业的整体趋势[1] 核心运营趋势与盈利能力 净息差与净利息收入 * 尽管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仍面临净息差压力,但多数覆盖范围内的股份制银行在3Q25实现净息差反弹,得益于资金成本下降、更审慎的贷款增长和定价[2] * 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不仅实现净息差环比反弹,还实现了同比改善,因其近年专注于风险消化和客户基础改善而非规模增长[2] * 宁波银行在覆盖范围内保持最高的净利息收入增长,受市场份额增长和显著低于平均的净息差同比压力推动[2] * 国有大行净息差压力持续,部分由于3Q25低收益债券投资和票据增长较快,但多数银行预计净息差压力将进一步缓和[2] * 覆盖银行整体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从2Q25的0.5%提升至3Q25的2.7%[11] * 工商银行指引全年净息差为1.26%,而9M25为1.28%,暗示4Q25净息差压力缓和[13] * 交通银行预计在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压力下,4Q面临一些净息差压力,但中长期净息差收缩应会缓和[13] * 建设银行3Q25净息差环比下降10.5个基点,管理层预计净息差收缩将缓和并有信心保持同业领先水平[12][14] * 邮储银行有信心保持其净息差优势[15] * 中国银行预计2026年金融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存款成本下降更明显,整体明年净息差收缩将收窄[15] 手续费收入与非息业务 * 更多银行在3Q25报告健康的手续费收入增长,平均手续费收入增长从2Q25的同比1.4%加速至11.1%[3] * 手续费收入改善得益于资本市场活动回暖以及保险销售持续强劲,特别是过去代理业务费率下调的影响过后[3] * 宁波银行手续费收入引领增长,同比增幅达94%,农业银行在2Q25增长超30%后保持了23.6%的同比增幅[3] * 国有大行手续费收入平均同比增长9.8%,由农业银行引领[16] * 工商银行表示手续费收入逐季改善,由强劲的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驱动[17] * 交通银行预计4Q手续费收入表现更好,全年手续费收入持续增长[17] * 中国银行看到国内手续费收入增长边际改善,并有信心保持手续费收入增长[18] 投资收入与整体营收 * 由于投资收入下降,营收和拨备前利润增长从2Q25水平放缓[3] * 债券相关交易收入因收益率反弹给银行营收带来波动,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交易收益平均同比下降约40%[19] * 大型银行如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交易收益同比增加44-52%,因有更多方式平滑市场波动和利用交易机会[19] * 由于交易收入波动,平均营收趋势较2Q25略弱,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环比增长更好,而除宁波银行外,区域性银行营收增长由中高个位数增长转为中个位数下降[20] * 平均成本收入比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宁波银行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和成都银行上升2-3个百分点[21] 利润增长 * 银行利润趋势在3Q25继续反弹,国有大行利润反弹加速至中个位数,得益于信贷成本进一步下降,而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银行分化更大[22] * 覆盖银行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1.9%[10] * 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和中信银行引领股份制银行,同比利润反弹分别为10.3%、7.6%和3.5%,而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下降约10%[22] 资产负债表与业务发展 资产增长与结构 * 贷款增长普遍放缓至环比低于1%,被视为资产收益率稳定的好迹象[34] * 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贷款余额环比下降约1.6%,宁波银行以2.6%的环比贷款增长领先,同时净息差环比提高约5个基点[34] * 工商银行指出信贷需求暂时疲软,但相信政策支持将带来未来几个季度更好的需求,仍旨在快速增长普惠贷款[35] * 邮储银行贷款投放进度符合管理层预期,9M25完成超90%,预计2025年信贷投放更均衡,非信贷资产配置更灵活[36] * 国有大行生息资产增长普遍快于贷款增长,暗示可能购买了更多政府债券,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环比增长领先[37] * 平均生息资产环比增长1.4%[39] * 同业资产平均环比下降1.5%[42] 存款与市场份额 * 存款市场份额部分由中型银行转向国有大行,国有大行存款平均环比增长0.7%,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领先[38] * 招商银行存款环比增长1%,受强劲零售业务推动,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工业银行和平安银行存款环比下降1-4%[38] * 国有大行存款平均环比增长0.7%[45]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不良贷款与拨备 * 整体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覆盖银行平均为1.15%[4][47] * 邮储银行、成都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1-2个基点[47] * 拨备覆盖率小幅环比下降,平均下降3.5个百分点至263%,受邮储银行、成都银行和杭州银行拖累[48][53] * 贷款拨备率平均小幅上升1个基点至2.87%[48][54] * 浦发银行继续增提拨备,拨备覆盖率上升4个百分点至198%,贷款拨备率上升12个基点至2.56%[48] 信贷成本与风险展望 * 多数银行信贷成本持续降低以缓冲利润,覆盖银行平均信贷成本环比下降14个基点至0.6%[49] * 国有大行信贷成本下降更多,环比下降19个基点至0.39%,建设银行下降更明显[49] * 民生银行信贷成本较高部分由于与部分房地产贷款相关的核销,拖累了利润增长[49] * 交通银行关注零售资产质量,因不良贷款生成率和逾期贷款率上升,公司端整体资产质量稳定,房地产和建筑风险尚未完全消化[50] * 邮储银行3Q不良贷款生成率为0.23%,与2Q持平,零售端压力更大,但零售不良生成在3Q25趋稳,预计经营贷资产质量将很快稳定[50] * 工商银行新生成不良贷款主要来自房地产领域,风险在2023年中见顶后正在缓和,按揭贷款不良生成预计放缓[50] * 农业银行有信心保持优于同业的零售信贷质量稳定[50] * 建设银行预计整体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零售信贷质量可控[50] 资本状况 风险加权资产与资本充足率 * 风险加权资产增长略加速至环比2.0%,尽管信贷增长放缓,且在许多银行超过生息资产和贷款增长[55] * 工商银行风险加权资产反弹最快,环比增长4.4%[55] * 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下降2.39个基点和14.9个基点[56] * 宁波银行因利润增长放缓,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显著下降,而风险加权资产快速增长拖累工商银行资本比率[56] 股息分派 * 所有6家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宣布了中期股息分派,包括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区域性银行如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和重庆农商行也宣布了分派[9]
汇丰控股(00005.HK)季报点评:息差企稳+财富优异推动业绩稳增
格隆汇· 2025-10-31 05:14
财务业绩 - 25年前三季度经调营收同比增4.8%,税前利润同比增4.5%,增速较上半年分别放缓0.9和0.6个百分点 [1] - 董事会批准派发第三次股息,每股0.1美元,股息总额约17.2亿美元 [1] - 公司上调2025年ROTE指引至有望高于15%,此前指引为约15% [1] 业务规模与信贷 - 9月末总资产、总贷款、总存款同比分别增长4.4%、1.4%、4.6%,增速较6月末分别下降2.8、3.1、4.8个百分点 [1] - 香港贷款需求偏弱致贷款规模环比下滑,英国地区信贷需求较好,主要由按揭贷款和部分交易相关对公贷款增量贡献 [1] - 公司指引2025年信贷需求仍待提振,但中长期客户贷款同比增速可达中单位数 [1] 净息差与利息收入 - 前三季度银行业务净利息收益同比降1.3%,但增速较上半年提升2.7个百分点 [1] - 25年第三季度净息差为1.56%,环比第二季度上升1个基点,主因结构性对冲显效及负债成本优化 [1][2] - 公司将2025年银行账簿净利息收入指引由420亿美元上调至430亿美元,支撑因素包括利率对冲工具平滑降息影响及负债端成本优化 [1][2] 非利息收入 - 25年前三季度经调非息收入同比增17.2%,增速较上半年下降6.9个百分点 [2] -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增长24.9%,增速较上半年提升3.9个百分点,主因香港资本市场活跃驱动投资分销业务增长31.1% [2] - 前三季度新增投资资产净值达730亿美元,其中420亿美元来自亚洲,环球外汇业务收入同比增5.1%,增速环比上半年下降13.8个百分点 [2] 资产质量与资本 - 9月末不良率为2.50%,环比6月末上升10个基点,拨备覆盖率42%,环比持平 [2] - 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信用成本同比持平于0.41%,公司维持2025年信用成本约0.40%的指引 [2] - 香港商业地产资产质量压力仍存,主要压力来自办公楼领域,预计持续到2026年,而住房按揭有企稳复苏趋势 [3] - 9月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5%,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因私有化恒生银行将导致该比率下行125个基点,公司计划在25年第四季度至26年第二季度暂停回购以促进资本水平回到14%-14.5%的合意区间 [3] 估值与预测 - 预测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8.62亿、234.90亿、258.04亿美元,较前值分别上调6.9%、3.3%、6.5% [3] - 基于26年BVPS为12.28美元,对应PB为1.12倍,给予26年目标PB 1.50倍,目标价143.08港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