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消费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解码扬州文旅消费的“破圈”之道
新华日报· 2025-10-31 05:55
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 - 公司将旅游定位为城市永久性基本产业,通过高位推动锚定发展方向,明确“一城、两轴、三极”格局,推动城市旅游从“景点观光”向“城市度假”转变 [2] - 创新“上下贯通、一体推进”的工作体系,落实“每月1次服务对象调研”等机制,并组建市县两级文旅集团,以市场化运营注入专业动能 [2] - 每年投入上亿元专项资金促进消费,2024年通过汽车、家电等四大领域以旧换新服务商户1832家,带动销售近43亿元,争取中央和省补贴5.2亿元 [2] 文旅活动与品牌建设 - 以“四季旺游”品牌串联全年,打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节庆网络,2025年1—9月纳入省平台监测的文旅场所接待游客、游客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3.8%、13.2%,增幅均居全省第一 [3] - 推动文体融合,将体育赛事“高光时刻”转化为“消费高光”,形成“一场赛事激活全城酒店、餐饮、零售”的闭环 [3] - 每年媒体总曝光量近百亿,加大新媒体平台宣发力度,打造全网热度破2亿的文旅新IP,并赴日韩开展推介以拓展国际市场 [3] 消费场景与体验创新 - 推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线下织就“必吃必逛必玩”打卡网络,线上合作助力电商年销突破10亿、5亿元大关 [4] - 以数字赋能盘活资源,推出VR演艺、沉浸式夜游、剧本游等新场景,其中大运河博物馆和“二分明月忆扬州”夜游入选全国智慧旅游试点 [4] - 构建多元体验生态,利用古建老宅建成50多家小剧场年演出超1万场,升级古运河水上游览线,打造“景区+餐饮+沐浴”一站式服务 [5] 服务体系与游客保障 - 打造全国首个文旅应用大模型“下扬州”,汇聚8万多条攻略、1万多个旅游点,提供智能管家服务 [6] - 在全市布局70多个旅游志愿服务点,节假日推出外地游客免费乘公交、机关单位停车场免费停车等政策,打造“最宠游客城市” [6] - 严格落实游客诉求处置机制,确保“5分钟内精准分派、责任部门5分钟回复、10分钟内联系游客”,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6] 整体业绩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连续三年领跑江苏,限上零售额以两位数增长近30个月,实现从“一季爆红”到“四季常青” [1]
乌鲁木齐银行多维发力撬动文旅消费升级
中国经济网· 2025-10-17 11:36
公司业务举措 - 公司推出以信用卡优惠权益、便捷低息消费贷款和灵活还款政策为核心的组合措施,旨在挖掘文旅消费潜力[1] - 公司与云闪付及天山天池、赛里木湖、那拉提等热门景点合作,游客使用其旅游数字卡购买门票可享受立减优惠[1] - 公司实施权益优惠补贴政策,丰富信用卡消费场景产品权益体系,推出多层级多元化权益补贴,并深度联动本地餐饮、购物、出行等品牌[1] - 公司持续优化纯信用线上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雪莲E贷”,具备线上申请和快速到账的优势[2] - 公司将“雪莲E贷”产品利率下限下调10%,并通过完善服务流程和优化贷前准入标准来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2] 业务发展成果 - 公司旅游数字卡截至2025年9月末已累计发卡超6万张[1]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通过优惠券权益消费人次超21万人次[1]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发放“雪莲E贷”金额超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3.33%[2] 行业与市场影响 - 国庆中秋双节带动全国旅游热潮,新疆迎来旅游消费旺季[1] - 公司的举措为新疆文旅消费升级注入了金融动能,有效激发了新疆消费市场活力[1] - 公司的消费贷款产品为消费注入了源头活水[2]
“博物馆热”引领文旅消费升级 成为拉动周边消费、片区文商旅融合新引擎
央视网· 2025-10-10 16:04
博物馆文旅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带来巨大流量并引领文旅消费升级 [1] - “博物馆热”现象显著,表现为游客“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该趋势成为拉动假日经济的新引擎 [1][21] - 博物馆的巨大流量不仅引发馆内文化消费热潮,还拉动周边消费,推动片区文商旅融合 [21] 故宫博物院百年庆典活动 - 为迎接2025年建院100周年,故宫博物院于9月30日至12月30日举办“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主题为“百年传承” [4] - 展览集中亮相《五牛图》《清明上河图》等公众关注的文物 [4] - 此前未开放的宁寿宫花园(乾隆花园)迎来首秀,此次开放区域为第一和第二进院落 [5][8] - 乾隆花园第一进院落展现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意境,第二进院落布局酷似民间四合院,寄托乾隆对退休生活的向往 [8][9] 重点博物馆及特色体验 - 三星堆博物馆作为全国博物馆“顶流”,以其新一轮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吸引各地游客 [13] - 游客可在三星堆博物馆近距离感受精美文物,并体验古蜀人的服饰、发式、冠式 [13] - 多地博物馆提供深度文化体验,如南京越剧博物馆欣赏《梁祝》《红楼梦》选段,广东河源恐龙文博园体验恐龙史诗历程,苏州考古博物馆还原文物修复过程,南京科技馆感受太阳系旅程 [18] 文化IP开发与运营策略 - 多地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深度开发文化IP,通过精准分层运营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16] - 博物馆通过特色展览和精美文创产品,让历史走出展柜,吸引游客 [1]
文旅消费升级,靠大爷大妈
虎嗅· 2025-10-10 11:35
行业趋势 - 十一长假旅游消费的"隐形发动机"是"银发族",而非年轻人 [1] - 消费升级和增量的下一波浪潮正由2.8亿中国老年人推动 [1]
双节叠加激活文旅消费 8天国内出游8.88亿人次
证券时报网· 2025-10-09 15:45
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 [1] - 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1] - 国内旅游出游人数、旅游花费、出游半径、目的地游憩半径、入出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指标创下历史新高 [1] 旅游消费主题与动能 - 红色旅游、丰收和中秋主题旅游活动备受青睐,如江西井冈山、陕西延安等地游客云集 [1] - “跟着赛事去旅游”、“跟着音乐去旅游”等成为假日旅游市场扩容和消费升级的新动能 [2] - 文化艺术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6%,其中艺术表演场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 [2] - 城乡消费场景协同发力,如湖南长沙商圈融合购物与演出,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以“村马”赛事串联长桌宴与文创集市 [1] - 入境旅游迎来热潮,文化游、购物游等受到外国游客喜爱 [1] 科技赋能与新兴体验 - 科技赋能新场景新体验,如深圳龙岗机器人主题街区、北京亦庄机器人主题餐厅等让游客感受“文旅+科技”魅力 [2] - 科技原理和工程技术成为研学旅游者的新选择,科技场景和生产车间也成为旅游新风景线 [2] 出行方式与行为变化 - 45.7%的受访者选择自驾游,同比增长6.8个百分点,远高于高铁的17.5%和飞机的7.4% [3] - 受交通便利影响,假日旅游呈现“前展后延、多次出游”和多目的地趋势,79.2%的受访者在单次行程中游览2至3个城市 [3] - 游客平均出游半径212.66公里,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23.04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4.8%和24.5% [3] - 游客广泛使用地铁、公交、网约车等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并视之为本地生活体验的一部分 [3] - 自驾旅游和度假客群的增加改变了传统旅游消费行为,并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影响测算带来新挑战 [4]
双节文旅成绩单出炉!江苏迎客超6000万人次,异地消费全国第一
扬子晚报网· 2025-10-09 10:06
总体市场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至8日)江苏省接待国内游客6075.15万人次,游客总花费644.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8%和23.73% [1] - 假期前七天(10月1日至7日)江苏省异地文旅消费额为208.69亿元,同比增长25.89%,占全国总额的9.74%,保持全国第一 [1] - 多个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江苏旅游市场热度位居全国前列,百度迁徙平台接待游客量全国第二,美团平台旅游订单人次及消费金额均居全国第二 [1] 产品供给与活动 - 假日期间全省联动推出4200多项文旅活动,涵盖艺术展演、文博展览和互动体验 [2] - 红色文化与节庆氛围深度融合,如雨花台、新四军纪念馆的沉浸式讲解,以及南京“笪桥灯市”、徐州“龙湖升明月”等特色节庆活动 [2] - 在无锡、苏州等地组织开展“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30场活动,以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将优质文化资源送达基层 [2] 演出市场表现 - 假期前七天全省共举办1490场演出活动,观演人次达58.85万,同比增长107%,票房收入4.14亿元,同比增长117% [3] - 大型音乐节和演唱会吸引大量客流,常州太湖湾音乐节4天吸引14万乐迷,苏州太仓元气森林音乐节3天接待9万多观众,南京汤山华晨宇火星演唱会3天吸引近11万观众 [3] - 通过620余场非遗展演活动,如南通文旅乐购嘉年华、扬州非遗文创市集,推动非遗与潮玩结合 [3] 体育与旅游融合 - 结合“苏超”淘汰赛,推出20条“跟着苏超游江苏”旅游线路和150余项惠民措施,包括门票减免、消费优惠券等 [4] - 已进行的3场“苏超”比赛带动南京、徐州、南通3个主场城市比赛日A级景区接待游客2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其中外地游客181.11万人次,同比增长13.38% [4] - 赛事期间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达9.58亿元,同比增长33.73% [4] 夜间经济与博物馆消费 - 全省89家备案博物馆延时开放,其中40家推出主题夜游夜演活动,假日期间全省备案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24.04万人次,同比增长13.58% [5] - 博物馆文创收入达3966.49万元,全省75家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展137项特色活动 [5] 惠民举措与公共服务 - 多地发放消费券和礼包,如徐州发放2300万文旅促消费大礼包,镇江发放20万文旅消费券,苏州面向教师和高校新生发放观演礼包 [6] - 公共服务平台“苏心游”开展35场线下惠民活动,吸引7万人次游客体验实时客流查询、行程规划等功能 [6] - 各地提供免费接驳交通、行李寄存、机关事业单位免费停车等便利措施,并通过技术手段优化交通,如南京钟山风景区使用AI智能识别优化周边交通 [6] 志愿服务 - 南京6000余名文旅志愿者在重点景区、文博场馆提供文明引导、秩序维护等服务 [7] - 扬州千余名“小橙子”志愿者在高铁站、瘦西湖等关键点位为游客提供专业服务 [7]
2025国庆黄金周——文旅消费见闻
雪球· 2025-10-06 13:44
文旅消费券政策效果 - 开封文旅发放消费券,餐饮券为满100减20,使用后一桌饭花费约100元[4] - 消费券在门票购买上叠加优惠节省近50元,小额消费券可用于园内糖炒栗子等商品,累计节省近200元[27] - 消费券具有引导性,促使游客体验更多项目,形成政府补贴+商家让利+游客受益模式[4][27] 主题公园运营特色 - 清明上河园以北宋文化为主题,提供汉服入园折扣、仿宋官服检票员、手绘地图等服务[6] - 园区复原北宋酒楼孙羊正店,提供宋代名酒复刻版蓝桥风月及三鲜莲花酥等特色饮食[8] - 实景剧岳飞枪挑小梁王吸引游客,演员在疾驰中舞枪,结尾精忠报国背景墙在夕阳下呈现震撼效果[9] 非遗表演与文化体验 - 打铁花表演使用1600℃铁水,加入石英砂和铝粉增强火花效果,铁屑燃烧形成金色蒲公英状光斑[13][15] - 表演在夜间汴河畔举行,灯笼灯光与铁花交织,展现千年传承技艺[17] - 园区设置大宋邮局提供仿古邮戳限量发售,孙记药铺熬制本地酥梨秋梨膏,强化文化沉浸感[24] 游客流量与消费趋势 - 清明上河园单日最高入园量突破2万人次,国庆假期开封接待游客量显著[27] - 反向旅游趋势体现为游客以松弛心态体验文化乡愁,追求团圆、繁华等情感共鸣[25] - 文旅消费升级注重让游客以舒适方式触摸文化温度,消费券降低门槛促进行业发展[27]
国庆消费观察系列报道 三代人的假期旅行:山河入怀,各得其乐
人民网· 2025-10-06 10:35
行业宏观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前半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12.4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显示出行活力强劲 [1] - “十四五”期间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有效供给、优质供给、弹性供给更为丰富 [7] - 政策提出深化“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以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并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 [7] 年轻客群消费特征 - 年轻游客追求沉浸式体验,如崖壁攀岩、高空栈道和丛林滑道等项目热度攀升 [2] - 年轻一代旅行者看重“沉浸式解压”和“同频社交”,情绪价值成为文旅消费新趋势 [3] - 青年客群在部分景区占比超过七成,并带动二次消费显著提升 [4] 景区运营创新策略 - 景区通过“新场景破题、轻项目引流、情绪价值变现”的组合策略,将传统山水转变为沉浸式情绪场 [3] - 景区通过体验式业态创新,将有相同爱好的游客自然聚集,增强共鸣和互动 [4] - 部分景区构建“门票+消费+体验”的全链条惠民生态,例如凭高铁票或活动票享受门票优惠及酒店惠民活动 [5] 家庭及中老年客群需求 - 亲子游需求旺盛,家长视旅游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综合素养 [6] - 红色旅游景点在特定纪念日期间吸引大量家庭游客,景区针对家庭推出儿童免票等优惠政策 [5] - 退休老年人成为重要自驾游群体,五年行驶里程达11万公里,关注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等新业态 [7][8][9]
黄金周首日文旅消费观察:“AI避堵”与品质出游成新景,广东订单增幅领跑全国
搜狐财经· 2025-10-01 20:09
总体出行规模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首日全国客流预计超3.4亿人次,创历史峰值 [1] - 假期首日全国景区周边用车需求较平时增长超3倍 [13] 区域市场表现:广东 - 广东省整体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7%,其中广州市增长25%,深圳市增长39% [2] - 广之旅首日发团数据显示,跨省游占比53%,粤港澳游占比15%,出境游占比32% [2] - 广连高速广东清远段拥堵里程达31.60公里,乐广高速广东清远段拥堵里程达25.73公里,显示广东作为出行热区的交通压力 [15][16] - 广州市在入境游客流向中地位显著,是最受欢迎目的地之一 [19] 客群结构特征 - 家庭出游成为绝对主力,首日出行人群中43%为家庭组合,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 [4] - “一老一小”客群增长迅速,0-12岁儿童旅客同比增31%,60岁以上银发群体增33%,13-18岁青少年增42% [4] - 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出境人次同比增超五成,增幅高于一线城市 [19] 旅游产品与消费趋势 - 高铁团与飞机团比例达2:1 [2] - 租车市场火热,去哪儿平台首日租车订单同比增长八成,有宝宝座椅的订单增长1.2倍 [6] - 携程租车平均租期从去年3.7天延长至4.8天,乌鲁木齐、西宁、贵阳等西部城市订单占比提升 [11] - 深度定制游受青睐,携程平台定制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0% [18] - 县域旅游受欢迎,去哪儿用户入住全国近2000个县城 [18] 智慧出行与技术应用 - AI避堵与智慧出行成新刚需,同程旅行智能体DeepTrip小时访问量峰值较平时增长近3倍,提问量激增6.5倍,超三成提问涉及避堵路线与冷门目的地 [15] 文化主题旅游 - 文博热持续升温,故宫博物院客流指数较平日上升146.28%,中国国家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一票难求 [16] - 红色旅游受关注,去哪儿平台上北京升旗仪式搜索热度环比涨12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搜索量分别增长8倍和2倍 [17] 跨境旅游市场 - 出境旅游目的地中,日本、中国香港、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热度居前 [19] - 入境游同步升温,假期首日在中国境内乘机的外国旅客数量同比增长四成,覆盖国内70个城市,客源国前五为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 [19] 本地及周边游 -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中心城市假期首日热度较平时增长超100% [21] - 全国核心商圈客流指数增幅超90%,长春万达广场客流指数增幅达94% [21] - “拼假”潮流延续,全国热门旅游城市9月27日至30日酒店入住客流量同比增长超三成 [21] 假期中后期趋势 - 错峰出行将持续释放市场潜力,携程数据显示10月3日-4日国内机票均价较1日-2日下降超30% [21] - 平台联合多城市推出超5000万元消费券以进一步拉动假日经济 [21]
21社论丨提升文旅体验,满足文旅产业细分的多元化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01 10:20
2025年国庆中秋文旅市场表现 - 长达8天假期为文旅消费市场提供重要契机,预计成为居民休闲出游的集中释放期 [1] - 部分旅行社假期出游人次与人均消费同比大幅增长,呈现显著的"量价齐升"旺盛态势 [1] - 国内长线产品花费同比大幅增长,包车游等个性化出行方式预订热度翻倍 [1] - 西北地区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青海高原自然景观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八成 [1] - 文旅商体融合引领新潮流,热门活动场馆周边的酒店、景点等搜索量同比增加1.5倍 [1] 文旅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 - 行业发展核心已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质量提升与体验深化 [2] - 游客追求更具个性化、沉浸感和情感共鸣的旅行体验,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观光 [2] - 亲子家庭青睐互动与教育融合的研学游,注重自然科普活动和手工体验 [2] - 年轻客群关注旅行情感价值和文化认同,特种兵式旅游、文博游和国潮体验受追捧 [2] - 银发群体更看重舒适度和便利性,无障碍设施与慢节奏行程成为选择关键 [2] 政策引导与供给侧创新 -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活动,通过增加优质供给和创新消费场景满足需求 [3] - 消费月活动结合双节特点,策划推出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和惠民措施,加大惠民力度 [3] - 各地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发旅游产品明显增多,如非遗体验、文化主题酒店等创新业态备受青睐 [3] 行业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 基础设施方面,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亟待改善,接待设施、交通接驳和公共服务未能跟上需求 [4] - 产品供给方面,同质化竞争问题需重视,游船夜游、古镇开发、仿古街区等项目呈现低水平重复建设 [4] - 服务品质方面,从导游专业素养到景区管理水平均存在参差不齐现象,服务不规范影响满意度 [4] - 文化内涵方面,部分文化旅游产品停留在表面形式,缺乏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互动式体验设计 [4] 高质量发展路径 - 需要构建政府、企业、社区与游客多方协同的治理格局 [5] - 需完善薄弱地区的交通网络与公共服务配套,优化旅游标识系统,提升厕所与停车场设施,实现无线网络覆盖 [5] - 需引导各地立足本土文化基因,深度挖掘历史脉络、民俗传统与物产资源,推动产品向个性化、定制化转型 [5] - 需加快建立覆盖导游、酒店、餐饮、交通等全链条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监管推动服务跃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