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
搜索文档
 拼融资、谋上市、打价格战,无人物流车赛道“卷疯了”
 36氪· 2025-10-31 07:12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无人配送物流车行业已形成以新石器、九识智能、白犀牛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格局,其中前两家公司累计交付规模均已突破1万辆[2] - 资本市场高度关注该领域,新石器和九识智能近期频繁获得大额融资并被传出即将上市,投资方包括顶级资本和产业巨头[4] - 随着美团、菜鸟、京东等巨头以及德赛西威、佑驾创新、Momenta等供应链企业的加入,赛道变得越发拥挤,行业竞争日趋激烈[4][5] - 行业已出现降价趋势,控制成本能力从吸引投资的亮点转变为企业的生存关键[5]   头部企业发展历程 - 新石器为行业最早玩家,成立于2018年,初期面临市场认知度低的挑战,2021年获得国内首批无人配送车牌照并实现公开道路商业化运营[6][9] - 九识智能成立于2021年,成长迅速,成立次年即实现产品量产和苏州城市道路公开运营[10] - 截至2024年底,新石器全年销量约为1000台,九识智能销量达到2500辆;截至2025年9月,两家公司均实现累计交付超过1万台[10][12] - 新石器在2024年获得超过6亿元融资,2025年完成超过6亿美元D轮融资;九识智能在2024年完成约1亿美元A轮融资,2025年完成近3亿美元B轮融资[12][13]   市场需求与增长动力 - 2024年国内无人物流车销量为0.51万辆,东吴证券预测2025年全年销量将突破3万台,呈现爆发式增长[13] - 物流企业需求激增:中通快递计划投入10000台无人车,京东物流计划未来五年采购100万辆无人车,顺丰预计2025年规模扩展至8000辆[15] - 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我国无人物流车当年销量有望达到60万辆[15] - 政策利好是重要驱动因素,截至2025年6月全国超100个城市开放路权试点,支持车辆规模化上路[16]   产品优势与经济效益 - 无人配送车安全性高,得益于端到端技术和多模态模型的优化,使其能处理复杂场景且反应速度更快[17] - 车辆在车流少路段行驶,车速不高,车内装载货物,安全系数更高[17] - 物流企业使用无人车可显著降低成本,例如山东顺丰案例显示运输单票成本下降1.32元,效率提升30%[19] - 无人车最适合网点到驿站的配送场景,能减少人力成本和燃油成本,并可能提升送货时效[19]   巨头布局与价格战 - 菜鸟、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早在2015年左右就开始探索自动驾驶应用,并已有显著成果:菜鸟小蛮驴累计送达快递超1000万件,美团自动配送车累计配送近400万单[21][22] - 行业爆发价格战,九识智能将裸车价压至1.98万元,菜鸟推出优惠后1.68万元车型,新石器则通过“0首付、0利率”等金融方案跟进[25] - 企业通过产品迭代降低成本,新石器每次迭代后产品成本下降30%[24] - 东吴证券测算显示,企业盈亏平衡销量门槛约为5000台,当销量达5万台时单车利润可达4.3万元,净利率超过40%[25]
 9个月吸金86亿,资本重仓“无人区”
 凤凰网财经· 2025-10-30 21:14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任娅斐 中国企业家杂志 . 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任娅斐 2025年,无人配送车成为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最迅猛的赛道之一。 年初以来,头部无人配送车公司已累计获得约86亿元融资。其中,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超6亿美元D轮融资,白犀牛完成5亿元B轮融资,九识智能完 成4亿美元B轮融资。德赛西威、佑驾创新两家智驾供应商也在9月发布了旗下无人配送车品牌与车型。有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家》,Momenta也正在组 建团队,进军无人物流配送车市场。 资本热潮背后,是无人配送行业正率先突破商业化临界点,头部企业有望实现盈利。 按照业内共识,1万台是无人车业务爆发的临界点。只有达到这一规模,无人物流才能形成技术降本、场景验证、规模扩张的正向循环。 今年9月,新石器和九识智能均已实现1万台车下线交付。据《中国企业家》了解,新石器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单月盈利,预计今年实现10亿元营收规模, 2026年实现全面盈利。目前新石器单月交付量已经达到2000辆,预计年底这一数字可达3000辆。 摄影:李英武 在很多业界人士看来,2025年是无人配送车"元年"。据佑驾创 ...
 五部门推出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扩大多元化商品供给
 环球网· 2025-10-30 09:04
同时《方案》还提出鼓励电商企业与快递企业合作,整合零散需求订单,发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推 广即时配送、无人配送,提高精准响应能力,利用城市空间布局前置仓、智能快件箱、快递综合服务站 等设施,提高末端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10月29日,商务部等五部门办公厅印发《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提出21项 具体举措,包括推动步行街(商圈)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扩大国货潮品、外贸优品等多元化商品供给 等,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方案》具体提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指导商贸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合作,通过即时零售模式实 现线下商业载体与线上平台联动,发展平台下单+门店配送、门店下单+即时配送等模式。 ...
 新石器无人车获得6亿美元融资 无人配送为何吸引资本关注
 环球网资讯· 2025-10-27 16:27
 融资与里程碑 - 公司逆势完成高达6亿美元的D轮融资,刷新了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单笔私募融资纪录 [1] - 投资方包括来自中东的主权基金、国内多只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以及高鹄资本、鼎晖投资、中信资本等一线机构 [1] - 公司累计交付L4级无人车突破1万台,单月交付量超2000台,成为全球首家迈过“万台门槛”的L4自动驾驶公司 [1] - 公司在青岛单城部署超过1200台无人车,部署数量已超越美国旧金山 [1] - 公司已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连续单月盈利,预计明年将实现全面盈利 [5]   商业模式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业务聚焦于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无人城配车,直面城市配送这一万亿级市场 [1][2] - 城配物流行业年运费开支总额达到3万亿,中国有超过3000万辆车,每年累计里程数达1万亿公里 [8] - 公司无人车每公里成本含电费约为4毛多到5毛钱,已显著低于人力配送成本 [9] - 公司选择从物流场景切入,提供软硬一体、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2] - 无人配送市场被定义为比Robotaxi更具确定性和规模性的市场 [8]   技术路线与成本优势 - 公司采用技术难度最高的纯视觉路线,传感器方案极简,仅包含1颗激光雷达和12颗摄像头 [2][4] - 自研的“视觉-动作”基础大模型实现了从感知到决策的端到端自动驾驶 [4] - 极简传感器方案大幅降低了单车硬件成本,据估算可降低数十万元 [4] - 公司率先应用无图技术,摆脱了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5][10] - 无图技术带来了运营方式的灵活性,使其能够从快递行业成功破圈至即时物流场景 [5]   出海战略与全球布局 - 公司在阿联酋拿到了全球第一张正式颁发的公开道路无人车牌照 [6] - 公司与阿联酋科技部旗下国企K2签约,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在当地部署5000台无人车 [6] - 在中东的运营模式为直接提供运营服务,单费更高,标志着公司从产品供应商向运力服务商升级 [6] - 无图技术规避了在海外采集高精地图的合规风险,为出海扫清了障碍 [5][6] - 公司已与韩国签约,并计划在东北亚、东南亚、欧洲及中国香港等地建立样板间,预计到2027年海外年销量将达到5000至10000台 [6] - 公司出海并非单打独斗,形成了包括云服务商、通信运营商在内的“中国基础设施出海模式” [7]   未来规划与挑战 - 此轮融资的重要用途之一是进行更大产能的储备,以迎接从1到100的爆发式增长窗口 [5][9] - 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内部组织能否继续适配高速增长,从月交付两千台冲击更高数量级是对全流程运营能力的考验 [9] - 公司期望将国内打磨出的“车-路-站-调度”完整运营体系向全球复制,并加快法律法规路权标准落地的速度 [10] - 公司的长期愿景是使无人车成为重构城市运行效率的新公共基础设施 [10]
 无人车双十一迎来大规模采购潮,场景从快递向即时零售延伸
 南方都市报· 2025-10-25 17:01
 行业核心观点 - 2025年被视为无人配送车规模化商用爆发元年,行业正从试点示范迈向规模应用阶段 [4][6] - 无人车技术成熟、核心传感器成本下降、路权开放及政策支持共同推动行业爆发 [4][6][8] - 应用场景从快递末端配送加速拓展至即时物流、城市配送等更广泛领域,市场空间显著扩大 [10][12]   主要企业采购与部署动态 - 中国邮政集中采购7000台无人车,框架协议有效期4年,九识智能科技为主选供应商 [1][2][3] - 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计划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 [1] - 菜鸟无人车与申通快递战略合作,助力申通达成年内投运2000台无人车目标 [1][5] - 顺丰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72个城市运营超1800辆无人车,并已三度投资白犀牛 [4] - 中通快递截至10月有超3000台无人车在250多城运行,日送超20万件包裹,计划未来落地1万台 [5]   降本增效成果 - 无人车能为客户降低30%-50%的末端配送成本,某快递加盟商单票成本从0.2元降至0.1元 [8] - 中通快递称从站点到驿站环节,无人车可减少6-7分/票成本 [5] - 在快递直营体系中,无人车可将业务量提升20%以上,并实现24小时运营 [8]   市场规模与路权开放 - 全国无人配送车保有量突破6000台,较2024年增长超50% [6] - 全国已有103个城市开放无人配送车辆路权,覆盖超80%主要物流节点城市 [6] - 新石器创始人预计今年快递行业无人车交付量上限约一万多台,明年约一万五千台 [10]   技术发展与融资动态 - 新石器无人车宣布完成逾6亿美元D轮融资 [12] - 新石器、白犀牛、九识等L4级无人驾驶技术代表企业在2025年均获得多轮融资 [4]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合规、安全、社会接受度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12]   应用场景拓展 - 白犀牛与饿了么合作校园配送网络,预计明年覆盖100所大学,并拓展商超配送、工业物流等场景 [12] - 新石器称目前一半以上订单来自快递行业以外,预计明年70%-80%订单将来自非快递场景 [10] - 无人车运用正从快递末端配送拓展至零售补货、同城货运等更多场景 [12]
 刷新自动驾驶融资纪录,超豪华投资人阵容,新石器凭什么?
 凤凰网· 2025-10-24 20:55
摘要: L4自动驾驶赛道率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的公司出现了 投资金额超6亿美元,刷新了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单笔融资纪录,更凭借 "超豪华" 投资人阵容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中东资本、国有资本、互联网巨头及多 家明星投资机构共同参与,新石器无人车究竟有何吸引力? 在D轮融资媒体沟通会现场,新石器无人车创始人兼CEO余恩源坦言:"完成D轮融资,我们团队只庆祝了一个小时,因为忽然觉得后面压力更加的大,这 一轮投资人看好我们,是因为整个无人驾驶赛道需要出现一个能够大规模商业化的团队。" 余恩源说,标志性的拐点就出现在今年9月,新石器第10000台车交付,用7年时间终于验证了一件事:无人配送(Robovan)是L4级自动驾驶第一个可以 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场景。 2024年,新石器无人车全年交付量刚刚过千,到了2025年第三季度,单月交付量已经超过2000台,到年底有希望达到3000台,"在全球L4级自动驾驶技术 相关的赛道里,甚至说整个AI领域里,(无人配送是)第一个开始井喷式发展的赛道。" 新石器出海第一站:中东 D轮融资是新石器在2025年完成的第二轮融资。就在半年多时间前,多家物流巨头和中金资本刚刚联合投资新石器C+ ...
 6亿美元到账!新石器获行业最大单笔融资,称明年或全面盈利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20:11
盈利预期背后,是运营规模的快速放量。据新石器执行总裁赵优介绍,公司L4自动驾驶车辆累计交付 已突破1万台,成为全球首家破万台的L4级车队;单月交付突破2000台,累计L4自动驾驶里程已突破 5000万公里。 运营数据增长的底气被认为来自技术方案的迭代。赵优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L4级"无图"自动驾驶技术 方案已开始商业化交付。他指出,无图技术可以通过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节省90%以上的相关开 支,同时硬件成本也显著降低,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高精地图的跨国资质获取难题。 李子夷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三个方向:一是进一步加深在算法和模型方面的优势和壁垒,投入算 力与数据闭环体系;二是用于产品线延伸及更大产能的储备,以"迎接明年可能要交付10万台车量级的 市场需求";三是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无人车的销售、交付、服务网络。 行业迎"规模化"拐点,战略转向泛城配与海外市场 "我们认为无人配送正在经历一个拐点,整个赛道从过去的研发、测试、示范阶段,开始正式在全球领 域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阶段。"余恩源表示。 无人城配赛道的"吸金"能力正刷新纪录。10月23日,L4级无人城配解决方案提供商新石器公司 (Neolix)宣布完成逾6亿 ...
 无人车火热吸金85亿,邮政顺丰释放万台需求
 36氪· 2025-10-24 19:41
 行业融资与市场验证 - 新石器完成逾6亿美元D轮融资,为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最大一笔私募融资 [1] - 头部无人车公司今年以来累计获得约85亿元融资,九识完成4亿美元B轮融资,新石器此前完成10亿元C+轮融资,白犀牛完成5亿元B轮融资 [2][4] - 无人配送的商业逻辑正被资本方抢先验证,行业进入规模化商用阶段 [1][4]   市场需求与规模预测 - 中国邮政释放7000台无人车需求,顺丰有近3000台需求,仅直营快递短期内需求即达万台,算上加盟商总需求体量将达数万辆 [4] - 新石器创始人预测2027年国内及海外市场无人车需求将超10万台,三年后北上广等大城市每城至少有几千台运营,总量可能达几十万台 [5] - 无人车需求正从快递场景拓展至城市配送、即时配送等领域,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4][5]   商业化应用与运营数据 - 新石器已累计交付L4自动驾驶车辆超1万台,成为全球首家破万台的L4级车队 [1] - 在深圳,9月无人车单月送单量首破百万,商业价值环比增长14.5%,运营车辆798台,其中无人物流车432台占比超54% [8] - 新石器在青岛部署车辆突破1200台,使其成为全球无人驾驶车辆最多的城市 [10] - 无人车在快递末端可降低运营成本超50%,并将配送效率提升40%以上 [8]   产品价格与竞争格局 - 针对大客户的主力车型价格加上5年服务费,已从上半年15-20万元区间下降至8-10万元,半年内近乎腰斩 [7] - 深圳市场新石器活跃车辆规模最大达220台,美团138台位列第二,显著领先于白犀牛、九识等第二梯队 [8] - 行业除新石器、九识外,德赛西威、佑驾创新等有成熟主业的公司也在加入赛道 [1]   应用场景拓展 - 无人车应用已从快递末端拓展至生鲜、冷链、商超、快运等城配场景,新石器在新场景的单月订单数量及金额均已超过总订单的50% [10] - 九识表示快递行业业务占比从原来的八九成降至50%以下,公司在更多场景中实现了技术迁移 [10] - 新石器联手滴滴货运首创无人货运RaaS服务,降低物流客户使用门槛 [10]
 新石器完成逾6亿美元D轮融资 将加速无人车规模化商业应用
 中国经济网· 2025-10-24 10:52
自2021年获得行业第一张无人配送牌照以来,新石器交付车辆持续高速增长,并在过去的两年实现了每 年10倍以上的增长,已实现从"技术试验"到"规模商用"的跨越,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在泛城配领域, 新石器目前服务行业头部客户数百家,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 在海外市场方面,今年10月,新石器和一家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科技企业集团合作,获取了阿联酋地区 发出的第一张RoboVan牌照,新石器将全面推广阿联酋地区的无人配送落地,帮助阿联酋成为中国以外 第二个RoboVan大规模落地的国家,并推广至中东其他国家。2025年9月,新石器已受邀加入日本最大 的自动驾驶技术联盟"Autoware"。2025年7月,新石器与韩国仁川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 RoboVan在韩国的落地。 业内人士预计,无人配送车下半年将进一步增速,无人配送车在未来三年将迎来爆发期。东吴证券预 计,2025年无人配送车销量将超3万台。据悉,目前中国在城市物流上大约有3000万台配送车辆,市场 规模总量超过3万亿,而随着无人配送车在大量商业化场景的落地和运营,无人配送车的能力持续优 化,不但"能跑"而且"跑稳、跑高效"。 新石器创始人兼CEO ...
 创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融资纪录,对话新石器余恩源:无人车赛道的空间远超预想
 IPO早知道· 2025-10-24 10:07
 融资里程碑 - 公司完成逾6亿美元D轮融资,由阿联酋磊石资本领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联合领投[2] - 该轮融资是中国自动驾驶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私募融资,也是今年中国私募领域最大的融资之一[2] - 高鹄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2]   运营与市场地位 - 公司累计交付L4自动驾驶车辆突破1万台,成为全球首家破万台的L4级车队[4] - 公司单月交付车辆突破2000台,单月新增出货量行业占比高达70%+,单月销售额占行业80%+[4] - 公司市场份额绝对领先,累计出货量行业占比高达60%+,服务货主已超30万个[4] - 公司部署车辆城市数突破300个,成为全球城市覆盖最多的自动驾驶公司,无人车累计L4自动驾驶里程已突破5000万公里[4]   业务场景与客户覆盖 - 在快递领域,公司是行业唯一实现顺丰、京东物流、中国邮政、“三通一达”和极兔速递等头部快递集团全覆盖的供应商[5] - 在城配新场景(生鲜、冷链、商超、快运等),单月订单数量及金额均已超过公司总订单的50%,成为第一大需求场景[5] - 公司在泛城配领域服务行业头部客户数百家,占据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5]   国际化进展 - 公司在阿联酋获取了该地区第一张RoboVan牌照,将全面推广无人配送落地[5] - 公司已受邀加入日本最大的自动驾驶技术联盟“Autoware”,并与韩国仁川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 - 公司融资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发力全球市场,希望将产品带到全球各个市场[22]   财务表现与规划 - 公司今年营收规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量级,并在今年上半年已实现连续单月盈利[14] - 公司预计明年实现全面盈利,融资是为储备弹药以迎接行业的超快速增长窗口期[14] -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深算法壁垒、延伸产品线储备产能(以应对明年交付10万台车的需求)、以及布局全球销售服务网络[16]   技术路线与核心能力 - 公司在算法策略上较为激进,自2021年就选择了视觉算法路线[12] - 公司具备较强的软硬结合能力,致力于打造最低成本、最高质量的产品并拥有自己的制造体系[12] - 公司的核心壁垒在于“四位一体”:算法与算力效率、车辆规模与合规性、软硬结合的成本质量、以及客户运营服务体系[24]   行业认知与公司战略 - 无人配送赛道已从研发测试阶段,正式进入全球范围内的规模化商业运营阶段[19] - 公司认为行业不会形成垄断,因其是提升效率的To B行业,需求巨大需众多伙伴共同参与[21] - 公司将自身定位为AI+物流公司,兼具先进算法与深厚物流行业基因,坚持长期主义是精神意义上的壁垒[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