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费
搜索文档
 双十一购物前,别急着下单,这些准备更重要
 新浪财经· 2025-11-04 06:32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又要来了。 各大电商平台的活动已经陆续上线,预售、跨店满减、定金膨胀券……各种促销信息几乎把人淹没。很 多人都在"加购—付款—再加购"的循环中期待省钱的快感。 不过,想在双十一买得划算又安心,仅仅看优惠还不够。 在购物车清空之前,提前做好一些准备,能帮你少花冤枉钱,也能避免"收货后后悔"的尴尬。 一、列清单,分清"想要"和"需要" 双十一的最大陷阱不是价格,而是"冲动"。 促销页面会不断营造紧迫感——"仅剩三件""限时抢购""满减叠加再返券",让人误以为不买就亏。 因此,在购物节开始前,先写下自己的购买清单。 可以分成三类: 大促期间发货量暴增,退换货问题也随之增加。 1. 刚需型:生活用品、家电、学习或工作必备品; 在付款前再看一遍清单,优先购买刚需和计划型商品。冲动型可以先放入收藏夹,过几天若仍然想要再 考虑。 理性的"过滤"往往能帮钱包留下一半余额。 二、提前关注商品历史价格 双十一标价五花八门,看起来优惠巨大,实际上"先提价再打折"的情况并不少见。 想避免被虚假折扣迷惑,可以提前几天把商品加入购物车或收藏,并用比价工具或浏览器插件记录价格 变化。 一些电商平台还会显示"30天最低 ...
 京津冀发布“双11”消费提示:防促销陷阱、不得排他推荐
 北京商报· 2025-11-04 00:17
为引导广大消费者在"双11"理性消费,规避购物陷阱和消费风险,11月3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消费提示和平台合规指导,提醒消费者关 注价格比较,防止遭遇先涨价后降价等虚假折扣促销等陷阱。同时,提醒平台企业避免不正当竞争,对 商品或服务等交易信息保存不少于三年。 不得强制低于成本价促销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提及,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节日低价促销宣传,销售假冒国内外知名品牌 商品。消费者要认真查看商品评价和店铺信誉,对商品质量、价格进行多比较,不要只贪图价格便宜, 盲目购买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假冒商品,可通过查询商品的防伪标识、咨询品牌商品官方客服等方式 进行有关信息的核实确认,确保购买的商品质量可靠。 消费者收货时应当场查验,确保所购买的商品质量完好无损、商品数量、规格、型号等与下单信息一 致,确认无误后再签收。如果出现商品损坏或"货不对板"等问题,可以选择拒收并联系商家退货、换 货。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处理快递面单上的有关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在平台企业方面,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指出,平台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 成本的价 ...
 双11调研:回归功能本质 服饰护肤“参数消费”渐显 近八成消费者好评京东标准
 经济观察网· 2025-11-03 22:11
每年的双11犹如一面"透镜",折射出消费者内心最真实的诉求。2025年,尽管促销战线拉长至10月9日 开启,购物热情却丝毫不减。为洞察服饰美妆领域的消费新动向、解码消费者决策逻辑,日前,通过对 2000位消费者的问卷调研,《2025双11服饰美妆消费趋势调研报告》发布,数据显示:近九成消费者已 参与双11,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已果断下单,超过1/3的消费者将心仪单品加入购物车,只待最佳时机出 手,生怕错过"真香"折扣。作为大促的核心"战场",服饰与美妆护肤品类今年依然领跑。超过75%的消 费者计划入手秋冬服饰,47.2%的人锁定护肤产品,强调"认真护肤才是对自己负责",与此同时,消费 逻辑的深刻转向正在显现,过去依赖个人体验的"经验派"、凭主观喜好决策的"感觉派",以及受促销带 动的"冲动派"日益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关注商品可验证成分、可量化功效的"参数党"快速崛起,这一 变化的本质,是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营销,主动回归以"商品功能本质"为核心的消费逻辑,用更理性的标 准筛选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在美妆护肤领域,"成分(成分代表的功效)"成为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近七成消费者熟知玻尿酸 主打补水锁湿、胶原蛋白对抗干纹 ...
 双11调研:回归功能本质 服饰护肤“参数消费”渐显 近八成消费者好评京东标准
 经济观察报· 2025-11-03 22:09
2025年双11,当成分与参数成为决策锚点,消费从"跟着感 觉走"转向更多"用数据说话",理性消费正孕育出更懂自己、 更会生活的新消费风尚。 作者: 杜远 封图:图片资料室 每年的双 11 犹如一面"透镜",折射出消费者内心最真实的诉求。 2025 年,尽管促销战线拉长至 10 月 9 日开启,购物热情却丝毫不减。为洞察服饰 美妆领域的消费新动向、解码消费者决策逻辑,日前,通过对 2000 位消费者的问卷调研,《 2025 双 11 服饰美妆消费趋势调研报告》发布,数据显 示:近九成消费者已参与双 11 ,超过一半的消费者已果断下单,超过 1/3 的消费者将心仪单品加入购物车,只待最佳时机出手,生怕错过 " 真香 " 折 扣。作为大促的核心"战场",服饰与美妆护肤品类今年依然领跑。超过 75% 的消费者计划入手秋冬服饰, 47.2%的人 锁定护肤产品,强调 " 认真护肤 才是对自己负责 " ,与此同时,消费逻辑的深刻转向正在显现,过去依赖个人体验的"经验派"、凭主观喜好决策的"感觉派",以及受促销带动的"冲动 派"日益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关注商品可验证成分、可量化功效的"参数党"快速崛起, 这一变化的本质,是 ...
 京津冀发布“双11”消费提示:防范先涨后降促销陷阱、交易信息至少保存三年
 北京商报· 2025-11-03 15:36
在平台企业方面,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指出,平台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以低于 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参加补贴活动,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不得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技术手段 等,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进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不得以不正当方式对自营业务进行流 量与推荐倾斜等排他性支持。 此外,企业应妥善保存相关信息。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要做好对平台内经营者身份信息的保存工作,保 存时间自其退出平台之日起不少于三年。同时,要做好对商品或者服务信息,支付记录、物流快递、退 换货以及售后等交易信息保存,保存时间自交易完成之日起不少于三年。 "消费者需要尽量在下单付款前看清楚商品的各种标识、提示信息。如果遭遇了不良商家,消费者可以 先协商解决,或者向平台投诉处理。如果难以解决或纠纷较大,可以通过12315、消协等渠道投诉,最 后的办法就是保留好证据,向法院起诉。"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表示。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提及,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节日低价促销宣传,销售假冒国内外知名品牌 商品。消费者要认真查看商品评价和店铺信誉,对商品质量、价格进行多比较,不要只贪图价格便宜, 盲目购买价格低廉、质量低劣 ...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和平台合规指导
 中国新闻网· 2025-11-03 15:30
提醒平台经营者: "双十一"网络购物促销活动即将来临,为引导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规避购物陷阱和消费风险,北京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3日联合发布以下消费提示和平 台合规指导。 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是选择诚信电商,查看经营资质。建议消费者多查、多看、多比,尽量选择经营信誉高、口碑评价好 的正规电商平台。要认真查看平台内店铺首页是否公开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电子链接标识,以及与经营 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等信息,不要轻信和点击来源不明的购物网址链接。 二是防范营销套路,清楚促销规则。建议消费者要真正理解商家的促销活动规则,注意防范促销活动隐 藏的各种"套路"。关注价格比较,防止遭遇先涨价后降价等虚假折扣促销陷阱、虚假商业宣传、定金不 退等消费。对于先交定金、尾款后付等促销以及弹窗推送、默认勾选、隐藏选项等情况要谨慎操作,确 认无误后再下单。 三是核实确认信息,拒购假冒商品。一些不法商家,通过节日低价促销宣传,销售假冒国内外知名品牌 商品。消费者要认真查看商品评价和店铺信誉,对商品质量、价格进行多比较,不要只贪图价格便宜, 盲目购买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假冒商品,可通过查询商品的防伪 ...
 中国人不爱 “退税买包” 了
 搜狐财经· 2025-10-30 13:19
图片来源:Global Blue 消费地图重写:中国游客 离开欧洲,转向东亚与本土 Global Blue 数据显示,欧洲免税市场的增长来自三个方向:超高净值消费者、美国与中东买家、以及年轻一代 Z 世代。而中国游客的消费复苏却陷入停 滞。 从 2019 年到 2024年,中国游客在欧洲的免税消费年复合下降 8%。相比之下,美国游客的支出增长 12%,海湾国家游客增长 14%。欧洲的奢侈品牌重新 学会了迎合别的客人——英语、阿拉伯语成为门店的主流语言。 在欧洲的奢侈品专柜里,最显著的变化不是价格标签,而是人群构成:退税柜台前排队的,不再是熟悉的中文声。 根据 Global Blue 最新数据,2025 年上半年,中国游客在欧洲的免税消费仅恢复到 2019 年的 62%。他们在欧洲免税市场中的份额,从五年前的 32% 跌至 如今的 13%——被美国人(22%)和中东海湾国家游客(13%)超越。曾经撑起全球免税业半壁江山的 "中国游客红利",正在悄然退潮。与此同时,欧 洲整体免税奢侈品销售却同比增长 7%。 对于那些曾经依赖中国游客的欧洲零售商,这是一场 "静悄悄的地震"。 但中国游客并未消失。如今,他们有高达  ...
 红豆股份三季报发布,“舒适战略”将成穿越周期利器
 搜狐财经· 2025-10-30 01:49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1.34亿元 [1] - 主营业务服装板块以"舒适"系列为代表的产品矩阵保持稳健发展势头 [1] - 为第四季度传统旺季的全面爆发奠定坚实基础 [1]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舒适"系列产品在"双11"第一轮大促中线上线下齐发力,核心单品表现亮眼,部分爆款一度断货补单 [2][3] - 产品结构与消费趋势高度契合,在理性消费背景下通过精准定位走出差异化路径 [3][5] - 明星产品"0感舒适衬衫"累计销量突破200万件,并完成从1.0到3.0的迭代 [7] - 基于0感衬衫的技术口碑,公司顺势推出「0感户外系列」,将舒适科技向高强度户外场景迁移,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9]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持续加大对舒适科技的研发投入,并将其系统性地应用于产品迭代 [7] - "0感舒适衬衫"融合Flexpand版型技术与12道柔软处理工艺,并引入远红外升温、HeiQ智能控温等材料科技 [7] - 该系列产品先后获得"5国6项国际大奖",逐步建立起品牌在国际市场的技术认知度 [7] - 公司在主导起草《舒适衬衫》团体标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在"舒适"赛道的话语权 [9]   渠道优化与品牌体验 - 公司持续推进门店焕新与渠道优化,将"舒适红豆"门店作为品牌体验的核心场域 [11] - 门店选址聚焦核心商圈与高势能购物中心,强化品牌露出与客流捕获能力 [11] - 通过明快色调、流畅动线与场景化陈列,构建"沉浸式舒适体验空间",有效提升顾客停留时间和转化率 [13] - "试穿即转化"成为门店运营关键指标,顾客试穿后现场下单并自发分享,形成"产品—体验—口碑"的闭环传播 [13]
 双11大盘稳住了,但消费者不爱“囤货”了
 新浪财经· 2025-10-29 11:14
 双11美妆市场平台竞争格局 - 双11竞争格局从传统货架电商(天猫、京东、拼多多)转变为内容平台(抖音、快手、小红书)以闭环电商身份全面参与,推动行业向“场景电商”转型 [4] - 天猫坚持“品牌主场”定位,通过新品首发和品牌旗舰店运营强化数字化阵地,双11预售首小时通过淘宝直播支付定金的用户实现双位数增长,破亿直播间数量超过去年同期 [4] - 京东凭借物流与正品保障巩固用户,其APP活跃用户数在10月9日至10日同比增长47.6%,美妆等超过200个品类同比增幅突破300% [8] - 抖音电商采用双阶段策略并推出多项激励措施,大促首日平台销售额破亿元品牌数量同比增长800%,破千万元单品同比增长500% [8] - 小红书电商通过内容种草与直播结合,例如章小蕙首场直播吸引89.8万人次观看,单场GMV突破1.8亿元,其品牌产品玫瑰盒子销售额达3000万元 [12]   美妆品类销售表现与品牌排名 - 天猫双11美妆品类表现亮眼,预售1分钟珀莱雅率先破亿,雅诗兰黛、兰蔻、CPB、修丽可、海蓝之谜均在几分钟内破亿 [4] - 预售15分钟修丽可AGE面霜成为首个破亿的美妆单品,预售4小时内14个美妆单品破亿 [4] - 开售首小时80个品牌成交破亿,30516个品牌成交翻倍,18919个品牌首小时成交超去年全天 [4] - 品牌榜单显示国际大牌如兰蔻、雅诗兰黛、海蓝之谜等仍盘踞前列,但国货品牌珀莱雅、薇诺娜、可复美、毛戈平上榜显示国货潮流势头 [4][6] - 抖音平台美妆护肤品牌榜中,珀莱雅、韩束等品牌破亿,赫莲娜、欧莱雅、娇韵诗等国际品牌也实现破亿销售额 [11][12]   消费者行为变迁与市场趋势 - 消费者行为转向理性,调研显示74.77%的首单消费者购买“日常刚需商品”,仅7.69%因“参与感”购物,51.27%用户因“刚需商品价格给力”购买 [16] - “该省省该花花”成为主流消费观念,仅24.94%用户受“大促氛围”影响冲动消费,仅8.39%消费者关注“情绪价值” [16] - 消费者对复杂促销规则和不同直播间价格不一致问题产生信任危机,增加“选择成本”,并开始拒绝被“囤货机制”绑定 [16][17] - 购买力向更确定的价值点汇聚,追求极致质比的“精明消费”,同时消费选择与个人审美、健康理念和可持续价值观绑定 [20] - 前台消费市场变化表现为“绿色消费、国潮兴起、原创设计”等标签突出,后台对平台技术、物流效率需求攀升 [20]
 白酒双十一迎来“冷静期”?线上大促线下观望
 南方都市报· 2025-10-24 21:18
 行业整体态势 - 白酒行业在双十一期间迎来“冷静期”,线上平台通过补贴拉低高端酒价格,而线下渠道则以观望为主 [1][2] - 双十一前期折扣力度不明显,在理性消费与库存压力的博弈中,酒价波动反映出行业渠道变革与调整的深化 [2] - 线上渠道通过百亿补贴加剧价格竞争,线下终端跟进有限,显示出经销商对旺季动销的谨慎态度 [4][12]   价格表现与波动 - 高端白酒在此波大促中“保持定力”,价格波动不明显,部分中高端产品有降价趋势但幅度不大 [2] - 飞天茅台在广州均价约为2024元,比上期减少约43元,在深圳样本终端均价为2008.55元,比中秋-国庆旺季价格有所下跌 [4][5] - 东莞市场飞天茅台均价跌至1960.15元,较上期的2180.33元大幅下跌220.18元,跌幅高达10.10% [10]   分城市市场动态:广州 - 广州市场超半数统计样本产品市场零售均价出现上涨,上涨幅度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3] - 酒鬼酒内参与红西凤均价上涨较明显,第八代五粮液、国窖1573及君品习酒的均价上涨幅度均在10元以内 [3] - 洋河梦之蓝M6+均价回调明显,相比上期上涨约12元,部分即时零售渠道售价波动大,如歪马送酒价格上涨100元至699元,京东酒世界价格则从690元降至645元 [3]   分城市市场动态:深圳 - 深圳酒水价格在双十一早期表现相对稳健,部分终端报出新低价,例如1919部分门店的飞天茅台报价在1700元/瓶至1900元/瓶 [5] - 第八代五粮液在1919门店低至700元/瓶,国窖1573逼近800元大关,君品习酒和青花郎也有低于700元和800元的报价 [5] - 酒水价格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是线上即时零售平台,“大额券”发放导致多款产品价格创下新低,但补贴带来的出货量有所增加,名酒库存得到一定下降 [6]   分城市市场动态:佛山 - 佛山酒价整体表现趋于稳定,飞天茅台零售均价出现回暖,本期为2178.32元/瓶,较上期提升约24元 [8] - 千元价格带产品如国窖1573和君品习酒零售均价分别上升4元和3元,而第八代五粮液和青花郎零售均价分别下跌14元和13元 [8] - 当地酒水终端受双十一大促影响不大,主要因参与即时零售大促程度不高且线下终端价格未出现下降 [9]   分城市市场动态:东莞 - 东莞市场核心高端产品波动显著,飞天茅台均价跌幅达10.10%,此轮波动主要源于本期仅采集到线上渠道数据且平台普遍降价 [10] - 中高端产品价格分化明显,君品习酒逆势上涨24.9元至752.97元,涨幅3.42%,而小糊涂仙下跌8.43元至155.17元,跌幅5.15% [10] - 低端酒类延续抗波动特性,如九江双蒸保持19.9元,毛铺苦荞紫荞稳定在248.25元 [11]   渠道与品牌分析 - 线上平台如京东、天猫在百亿补贴下价格相对有优势,而即时零售平台尚未推出大规模促销活动 [4] - 部分头部酒企披露正规购酒渠道,1919等平台因“售价过低”被部分酒企拉入“灰名单” [6] - 茅台、五粮液等头部品牌承压明显,线上促销反映渠道库存压力加剧,而汾酒、习酒等品牌的逆势微涨显示部分品牌消费韧性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