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搜索文档
江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人民日报· 2025-08-03 06:01
森林覆盖率达63.35%,林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生态,是江西的突出优势。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 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江西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路径,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我们正在试点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人工干预,更好发挥森林生态和经济功能。"崇义县国有林场总场 副场长黄光毅说,"杉木林分平均每亩年均生长量由抚育前的0.72立方米提高到1立方米以上,阔叶树林 分平均每亩年均生长量由抚育前的0.3立方米提高到0.5立方米以上。" 在更高水平上护绿提质,江西以深化集体林改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探索"国有林+集体林"联营共建 机制,形成了针叶纯林补阔、珍贵树种培育、针阔混交异龄培育等模式,被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 点重点省份。 林中生金,拓宽富民之路—— 万安县高陂镇下东村,一片300亩的油茶林里,工人们忙着施肥、砍杂。"去年政府补贴15万元,我们扩 建厂房、升级设备,还改进了工艺。"细看缀满枝头的油茶果,万安县兰沁坊茶油加工作坊负责人郭 ...
滨州博兴:以创新制度与多元举措,打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示范标杆
齐鲁晚报· 2025-07-30 12:24
在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滨州市博兴县作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以创新举措和扎实行动,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高质量发 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土地集约利用 盘活存量,提升效能 渔业是博兴县的特色产业。乔庄镇渔业循环产业园通过构建"豆渣 - 豆清水 - 豆粕 - 大豆蛋白 - 鱼虾饲料"的循环链条,实现了原料利用率100%,尾水经三 级净化后回用,节水率超90%。该产业园成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其循环养殖模式在2023年全国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得到推广。 在能源领域,博兴县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黄河智谷产业园采用屋顶光伏板、地源热泵系统和储能装置,形成24小时稳定绿电供应。据园区运营方介 绍,这里每度电成本比市电低0.15元,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目前,全县可再生能源占比达35%,较2020年提升23个百分点,相关数据来源于博兴县发展 和改革局发布的能源发展报告。 制度创新保障 黄河智谷产业园项目改造后 土地是发展之基。博兴县曾面临部分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的问题,为此多管齐下盘活土地资源。 博兴经济开发区是土地盘活的主阵地。以山东天宏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破产闲置的443亩土地为例,2021年 ...
因地制宜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咱这儿的碳汇能生金(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7-30 05:55
编者按: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各地发挥碳汇价值,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路径,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把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动能。 贵州从江 森林碳汇,盘活林地又惠农 本报记者苏滨 "守着林子,能'卖空气'!"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下江镇恰里村,村民吴学勇拿着存折, 脸上洋溢着喜悦。吴学勇口中的"卖空气",正是当地实施的单株碳汇项目。 单株碳汇项目,是通过科学计量方法,精准测算每一棵符合条件的树木在生长周期内固定的二氧化碳 量,并赋予其市场价值,这是贵州拓展"两山"转化通道的有效探索。 2019年,从江县在7个村试点单株碳汇项目,挖掘和盘活群众手中的林地资源,唤醒森林生态价值。"我 们从农户那里购买碳汇,一方面能抵消部分碳排放,助力企业实现碳中和;另一方面,我们把自发绿电 与购买来的碳汇捆绑销售,为客户拓展服务范围。"贵州金元茶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单株碳汇项目主要面向当地脱贫户。胸径5厘米以上的乔 木可以纳入项目,有专人到林子里采集林木信息,录入数据平台。"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从江分局副局 长肖体双介 ...
广元:守护绿水青山 走好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四川日报· 2025-07-25 15:26
文化旅游发展 - 蜀道翠云廊暑期日均吸引1.3万人次游客 [4] - 广元规划推出6条蜀道徒步精品线路,吸引超80万人次徒步体验 [11] - 背诵《蜀道难》免门票活动吸引近28万人次参与 [11] - 2024年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4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89%,旅游总花费613.25亿元,同比增长25.67% [15] - 依托蜀道资源开办特色民宿、酒店近1500家 [12] 工业与产业经济 - 广元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连续7个季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 - 铝基新材料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长,2023年达419亿元,企业超100家 [14] - 铝锭贸易中心累计贸易额231亿元,铝期货交割库累计交割1350吨 [14] - 硅基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规划高纯石英砂等三大方向,招引通威等头部企业 [14] - "1+3+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4.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98.9% [15] 农业与乡村振兴 - 培育粮油、生猪、蔬菜3个两百亿产业集群和6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16] - 建成世界最大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 [16] -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72%以上 [16] - 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 [16] 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 - 林草覆盖率达69.2%,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优 [17] - 培育规模以上饮料及饮用水企业22家,食品饮料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19] - 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552个 [19] - 广元经开区入选国家级绿色示范园区、全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 [18] 物流与营商环境 - 建成全国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常态开行新疆—广元铝锭图定班列 [13] - 营商环境排名中国地方政府行政效能"百高市"第37位 [16] - 审批效率提升85%以上 [19]
广东广州:印发湿地保护规划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5 14:29
根据《规划》,广州将分阶段推进保护目标:到2025年,省级以上重要湿地不少于5处,红树林面 积不少于322公顷,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9%,构建完成湿地监测网络;到2035年,省级以上重要 湿地不少于8处,全面建成智慧湿地管理体系,打造独具广州特色的示范湿地城市。 《规划》部署多项重点任务:在资源管理上,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推进分级分类保护,完善以 湿地公园为主体的保护体系,到2035年全市湿地公园不少于26处;在保护修复上,针对北部水源涵养林 提升、中部河涌生态修复、南部红树林扩面等实施专项工程,计划修复流溪河115千米生态岸线,2025 年前营造红树林43公顷;在合理利用上,建设高质量小微湿地,发展湿地生态农业、文旅产业,探索生 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规划》立足资源现状,构建"三区六廊三核九芯"空间格局。"三区"即北部山地河湖湿地涵养区、 中部城镇平原湿地品质提升区、南部滨海水网湿地功能优化区;"六廊"以珠江前后航道等为骨架,强化 湿地生态连通;"三核"(海珠湿地、花都湖湿地、南沙湿地)与"九芯"(麓湖—东濠涌湿地等)作为关 键节点,发挥示范引领与综合效益。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印发《广州市湿地保护规 ...
河北 让绿水青山有颜值更有价值
人民日报· 2025-07-21 05:39
生态修复治理 - 河北省"十四五"期间完成矿山修复治理13572公顷,其中责任主体灭失矿山4436公顷,历史遗留矿山9136公顷 [2] - 唐山冀东水泥石灰石矿采用边坡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技术,实施临时覆土循环工程,形成"矿山生态循环修复"新模式 [2] - 沧州南大港湿地通过退养还湿等措施恢复自然湿地结构,现有鸟类272种(国家一级保护17种),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 [2] 生态价值转化模式 -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国有造林企业累计销售苗木15.6万株实现收入超4000万元 [3] - 邢台市七里河实施"五态"一体化治理形成生态文体产业链,2024年接待游客5482.31万人次(同比+20.76%) [3] - 承德市开发全国首单跨区域碳汇交易(丰宁千松坝项目),围场县构建"林业碳汇+"体系探索"碳汇+金融/旅游"模式 [4] 海洋生态保护 - 唐山曹妃甸区累计修复海草床938公顷,显著提升松江鲈、海参等经济物种资源量 [4] - 河北省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生长环境促进渔业资源增殖 [4]
资源分散型地区如何实现“两山”转化?看看安徽宁国的做法
中国环境报· 2025-07-18 14:4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 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突破口,创新推动"小山变大山"山核桃产业改革和"皖南川藏线"交旅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 [1] - 通过制度创新打破资源碎片化桎梏,深度整合生态资源,以产业融合激活资源禀赋,构建产业生态 [5] - "小山变大山"和"皖南川藏线"的实践诠释了"两山"转化的多元可能性,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6] 山核桃产业改革 - 20世纪80年代林业生产责任制导致山核桃产业面临资源碎片化、管理粗放化和效益分散化三重困境 [2] - 2021年启动"小山变大山"林权改革,通过托管、置换、租赁等方式整合零散山场 [2] - 杨狮村茶厂组71户林农置换地块328块,总面积376亩,户均地块数减少4.6块 [2] - 梅村村高山组和前山组将565块山场整合为222块,整合面积343亩,户均减少6块 [2] - 改革成效: - 林农可选择全程托管,获得40%基础收益,托管大户收入增长30%以上 [2] - 杨狮村集体经济突破70万元,梅村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2] - 已完成改革的村民组79个,涉及9个乡镇,参与林农近2000户,参与率85%,涉及山场总面积8万余亩 [3] - 培育58个全程托管经营主体,机械化率提高3-5倍,户均节约人工成本超3000元 [3] - 建成63个现代化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全产业链产值达24.6亿元 [3] - "宁国山核桃"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21亿元 [3] - 2024年产业规模: - 种植面积超40万亩,年销售量超1万吨 [3] - 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 [3] - 产业从业人数2.6万人,直接带动就业8万余人 [3] 交旅融合发展 - "皖南川藏线"东起宁国市青龙乡、西至泾县蔡村镇,沿线散落青龙湾水库等生态资源 [4] - 过去因交通闭塞、缺乏统筹,沿线40个村庄年均游客不足千人 [4] - 改造措施: - 投资1.3亿元改造68公里主干道 [4] - 新增两千余个停车位、12处驿站 [4] - 开发智慧导览系统,抖音话题播放量达1.4亿次 [4] - 引入313家精品民宿,打造7处露营地、4条越野线路 [4] - 发展成效: - 2024年接待游客840万人次 [4] - 沿线农家乐从2014年不足10家增至300余家 [4] - 村民人均增收2.8万元 [4]
三色绘就城乡美
经济日报· 2025-07-12 08:21
红色旅游发展 - 红兴谷研学营地自2022年试营业以来累计接待研学研修游客超40万人次[1] - 兴国县已开发5条红色精品路线和50多门特色课程,2023年上半年红培和研学学员超13.5万人[1] - 江西通过重塑红色资源形成城乡融合、错位发展的新格局,推动革命老区转型[1] 绿色生态经济 - 湖陂村依托2000余棵水杉林生态优势打造"水杉秘境"等景点吸引游客[2] - 该村实施"三新计划"招引新村民,发展民宿、咖啡店等创新业态,利用距南昌40公里的区位优势提升客流[2] - 江西作为全国唯一双试点省份,通过"三原"模式将生态颜值转化为价值,带动乡村旅游发展[3]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 - 竹桥村现存109栋明清古建筑,通过"拯救老屋行动"和基建改造重焕活力[4] - 江西省拥有413个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第八)和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全国第四)[4] - 政府通过盘活闲置资源、融合现代元素,将传统村落转化为振兴发展的文化动能[5]
江苏银行:“VEP+EOD”融合创新,助力“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中金在线· 2025-07-11 15:41
江苏银行创新金融产品 - 江苏银行成功投放"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质押贷款,支持安吉"两山"未来科技城(一期)EOD项目建设 [1] - VEP核算特定地域单元内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用于生态影响评估、绿色融资信贷和生态权益交易 [1] - 江苏银行以VEP作为抵质押担保条件之一,为安吉锦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授信银团贷款16亿元 [2] 安吉县EOD项目 - 安吉县位于长三角经济圈中心地带,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源地 [2] - 项目依托山水景观资源,构建数字经济、健康产业、研发载体等特色产业 [2] - 项目以生态环境治理为导向,通过科创产业运营收益补贴生态环境治理 [2] 项目预期效益 - 预计实现VOCs减排量390吨,提高区域内污水处理率98%,生态驳岸治理7800米,绿地面积38万平方米 [4] - 新增办公面积1557556平方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20%,新增就业人数3000人以上 [4] 江苏银行绿色金融发展 - 江苏银行绿色融资余额突破7000亿元,服务绿色企业超12000家 [4] - 绿色贷款占比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直管的24家银行中位居前列 [4]
金融如何助力唤醒沉睡的生态资源
金融时报· 2025-07-01 11:1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 -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推出全国首张"草票",牧民呼和将5000亩草场经营权流转给当地国企,获得流转租金、劳务费和增值分红 [1] - "草票"制度未来可扩展为草原碳票、草原沙票等"草票+"产品,促进草原生态价值全面转化 [2] - 金融力量成为撬动生态价值变现、赋能产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 [2] 生态资源金融化创新案例 - 湖州银行投放7400万元全国首笔水生态产品经营权质押贷款,用于安吉县梅家堂小流域水生态项目 [5] - 贵州单株碳汇项目覆盖9个市州33个县668个村,1.2万林户参与,户均增收1475元 [6][7] - 林业碳汇质押贷款在商业银行广泛应用,地方政府将林业碳汇与扶贫结合 [6] 试点地区创新实践 - 全国设立10个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 [8] - 江西抚州构建政银企担保机制,浙江丽水以GEP核算为信用支撑创新金融产品 [8] - 山东蒙阴构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机制,福建三明通过碳资产开发实现生态价值 [8]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瓶颈 - 全国缺乏明确碳资产属性的法律文件和业务规范,限制林业碳汇金融产品推广 [9] - 各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不统一,缺少全国统一信息发布平台 [9] - 生态产品变现周期长、收益有限,资金支持不足 [9] 未来发展建议 -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标准化,建设全国性核算和信息发布平台 [10] - 建立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发展特色生态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 [10] - 将生态产品总值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实行经济与生态"双考核"机制 [11] - 构建生态资源管理应用服务体系,提升居民生态价值认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