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体化

搜索文档
多方共赢!兰山区扩大高层次人才“朋友圈”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对接
齐鲁晚报网· 2025-07-25 16:1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姜曼通讯员文胜爱尹文秀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强大支撑。临沂市积极推进校地企合作,持续实施"百校千企"计划,引导企业与高校、科 研院所深度合作,共享科创资源、共建研发平台、共研科技项目,今年上半年对接重点高校院所56家、服务科技企业512家、落地转化合 作项目156个;加快布局创新载体,在新能源、现代物流、高端家居和板材等领域,布局建成了包括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 研究院在内的一批有影响力的科创平台、产业园区等,为企业产业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已建成省级以上科创平台689家;全力营造创新生 态,先后出台推进校地企深度融合12条、科技成果转化24条、实施发展"翅膀工程"17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形成了全链条科 技创新推进体系。 7月24日,"才聚琅琊智汇兰山"——深化校地企合作推进会议在朝曦时代(曜灵山东)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举行。会上,临沂大学与国 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重点企业聚焦"碳中和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这一主题开展科技成果对接,在碰撞思想、交流学术、共谋创新上,搭 建交流学习、促进合作、服务发展的重要高端平台,进一步促进高校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地方政府的政 ...
模型之外,数据为王:Meta天价收购揭示AI新战场
搜狐财经· 2025-07-18 21:52
文|数据猿 "当模型军备竞赛陷入瓶颈,数据成为巨头争夺的下一个高地。 近日,Meta以148亿美元收购AI初创公司Scale AI的49%股份,这一交易将创下私营公司融资交易的历史新纪录。Scale AI是一家快速崛起的数据标注公 司,拥有50多万遍布世界各地的员工,从事数据标注工作。这一重磅新闻释放了一个信号:数据在AI竞赛中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当模型军备竞赛陷 入瓶颈,数据成为巨头争夺的下一个高地。 在这场由数据驱动、大模型实现、算力支撑的智能革命里,市场上几乎所有人都在攒模型、买算力,数据逐渐成为了这个"大三角"最薄弱的一环。 AI时代,一道悄然树立的"硅幕" 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一道"硅幕"正在落下。这道"硅幕"不仅是企业之间,在企业内部同样显著。 ☆数据割裂与治理缺位:恶性循环的根源 过去十年数字化系统的膨胀埋下隐患:业务、系统、部门间形成数据孤岛。其根源在于支撑工具链的深度割裂——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建模、 应用等环节采用互不联通的不同工具。这种割裂制造了人为"断点",导致数据流动受阻、价值难以整合:看似各环节工具"完整",却因无法协同而失效。 工具链的断裂必 ...
从课堂知识到强农本领(在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7-13 06:10
农业教育与实践创新 - 山东农业大学启动乡村振兴驿站建设,2023年起已在山东建成约1万个站点,鼓励师生扎根乡村开展驻村蹲点服务 [1] - 学校创新"产区选题—产区实施—产区汇报"的毕业论文设计和考核模式,2024年有6个学院8个专业的11名毕业生围绕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方案 [2]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病虫害防治等关键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2] 产学研合作模式 - 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合作建设小麦产业研究院、玉米产业研究院等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方便学生实习实践并为乡村发展增添活力 [2] - 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团队历经3年多攻关,完成1100余次试验研发出新一代生物基材料包膜肥料,实现节本增效 [3] - 推动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帮助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强农兴农的实际能力 [2] 学生实践成果 -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赵弈博调研家乡茶叶产业并提出产业链提升方案,结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进行毕业专题汇报 [2] - 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通过驻村实践,在科普讲座、技术推广中深入理解"三农"实际问题 [1] - 研究生团队将科研成果与农民帮扶结合,利用专业知识投身环保公益项目 [3]
助力湾区硬科技产研融合
深圳商报· 2025-07-10 07:01
项目概况 -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中试转化基地主体结构封顶,总建筑面积超12万平方米,总投资超8亿元 [1] - 项目定位为"精工筑造硬科技中试高地",聚焦半导体、新材料、智能传感器和精密仪器制造领域 [1] - 项目坐落深圳光明西田片区,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与高校科研资源,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核心载体 [1] 区位与资源优势 - 项目毗邻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步行800米即可抵达大科学装置集群片区 [2] - 企业可共享大科学装置实验资源、高校人才智库及前沿技术成果,形成"实验室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化落地"链条 [2] - 依托光明科学城"3+3+1"产业集群规划,入驻企业可优先享受科学城产业政策、人才补贴、科研项目申报等配套支持 [2] 空间规划与功能布局 - 采用"北产南研"布局:北区集中高标准厂房和生产配套,打造智能制造基地;南区集聚研发中心及生活配套,形成创新生活圈 [2] - 通过连廊、平台等设计实现人车分流、货运客运高效分置,并配置滨水栈道、活动广场等生态交流空间 [2] - 预招商阶段可锁定约6.2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2.4万平方米研发试验楼、1万平方米宿舍及配套设施 [2] 产业服务与生态构建 - 提供空间定制、政策对接、科研资源联动等专属权益,助力企业缩短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周期 [2] - 重点扶持半导体、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与大科学装置集群、高校科研团队形成创新生态闭环 [2]
新能源销量全球前三!上汽通用五菱“极速转型”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08 11:10
销量表现 - 2025年6月销量126413辆,同比增长32.1%,新能源销量70357辆,同比增73.8% [2] - 上半年全球累计销量764544辆,同比增长18.3%,新能源累计销量413314辆,连续6个月保持50%以上同比增速 [2] - 上半年新能源销量跃居全球前三,成为转型最快的主流车企 [3] 转型成功因素 - 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原点,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双轮驱动 [5] - 坚持"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理念,聚焦高频使用场景,避免功能冗余 [7][8] - 针对不同场景开发差异化产品:宏光MINIEV(短途通勤)、五菱缤果(家庭出游)、纯电版扬光轻客(物流运输) [10] 技术体系 - 构建"天·灵·神"自主技术体系,包含六大核心技术:天菱模式、天舆架构、灵犀动力、灵眸智驾、灵语座舱、神炼电池 [12] - 神炼电池3.0通过新国标全部24项安全测试,加码枪击贯穿等极限验证 [12] - 实施"一二五"工程以来新增15款新能源车型,累计产量突破300万辆 [14] 产业链布局 - 在柳州打造五个百亿自主产业集群,本地化配套率从36%提升至63% [16] - 形成电池/电驱/电控三大核心产业集群,年产值660亿元 [16] - 推动铝产业链转型升级,构建"铝水直供—材料创新—零部件智造"一体化生态链 [17] 全球化进展 - 2025年6月新能源出口8448台/套,同比增250.5%,连续3个月保持200%以上增速 [21] - 上半年新能源累计出口35964台/套,同比增147.6% [21] - 印尼市场新能源销量5958辆,占有率超33%,保有量排名第一 [22] - 推进"印马泰"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本地化生产+供应链出海+技术标准输出模式 [22] 行业启示 - 证明传统车企可通过体系优势+用户思维实现转型 [24] - 转型困境非规模问题而是路径选择问题,需精准定位+体系再造+生态协同 [25] - 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转型方法论和实践样本 [5][26]
仙鹤股份布局竹浆纸用一体化项目 一期投资约55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7-03 00:41
项目投资 - 公司与四川省合江县人民政府签署竹浆纸用一体化高性能纸基新材料项目投资协议书,计划总投资约110亿元,建设年产80万吨竹浆和120万吨高性能纸基新材料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1] - 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约55亿元,占地约2000亩,建设年产40万吨竹浆和60万吨高性能纸基新材料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1] - 项目选址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临港街道临港新材料产业园,具备竹资源丰富、水量充沛、区位条件较好等优势 [1] - 一期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51.5亿元,年税收约4.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约2000个 [1] 战略布局 - 项目有助于公司在原料供应、产能配置和产品结构方面实现协同升级,推动"竹浆纸用一体化"产业发展 [1] - 公司持续加码高性能纸基材料赛道,加快推进"以纸代塑""以竹代塑"的产业化布局 [2] - 公司积极响应消费升级趋势,不断拓展特种纸在新兴消费场景中的应用,目前已推出多款定制化终端产品,并已接入全球领先烟草公司的产品供应链 [2] - 公司在广西来宾和湖北石首推进的两个百亿元投资项目也稳步投产,整体进展符合建设计划 [3] 产能与研发 - 截至2024年年末,广西来宾项目已有2条造纸生产线和3条制浆生产线投产运行,2024年累计产出木浆10.01万吨、特种纸2.89万吨 [3] - 湖北石首项目投产3条特种纸生产线和4条浆线,已产出特种纸9.34万吨、自制浆5.98万吨 [3] - 两地自制浆已通过公司内部使用与市场验证,具备替代进口木浆的能力 [3]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累计申报专利73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并已获得13项专利证书 [2] 行业趋势 - "竹浆纸用一体化"项目有助于提升原材料自给率,降低采购与运输成本,增强供应稳定性与成本控制能力 [2] - 在"以纸代塑"趋势与政策支持下,竹浆作为可再生、环保的非木纤维资源,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 [2] - 公司通过多地布局,有效分散了区域风险,依托当地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基地间通过技术共享互补,提升整体竞争力 [3] - 纸基新材料企业要建立长期竞争力,须将技术、资源和应用下游有机结合,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3]
走进首都“材料谷”:政企携手打造完整新材料产业链生态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00:15
行业概况 - 房山区已形成从核心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落地的完整产业链,孕育出创新爱尚家、卫蓝新能源、新源清材、新源智储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 [1]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材料谷"通过精准政策扶持、优良营商环境和完善产业生态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1] - 产业集群已吸引北京市绿色能源基金、中国航发资本等国有资本战略投资,连续举办多届京津冀石墨烯大会 [9] 公司技术突破 - 创新爱尚家自主研发的AIHF艾弗石墨烯水性三维柔性复合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石墨烯热管理技术唯一官方供应商 [2] - 该公司石墨烯座舱加热技术使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提升20-30%,冬季增程最高达107公里 [2] - 卫蓝新能源研发的360Wh/kg混合固液动力电池全球率先量产,供货蔚来汽车实现纯电动车续航一千公里 [3] - 其280Ah混合固液电池采用新型纳米固态电解质技术,安全性与循环寿命显著优于传统液态电池 [3] - 新源清材研发的锂电池专用灭火药剂具有无氟环保特性,高安全浸没式冷却液是全球首款适用于储能系统的专用冷却介质 [6] 政企协同机制 - "房山聚源计划"为企业精准输送人才,创新爱尚家创始人陈利军、卫蓝新能源董事长俞会根获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7] - "前店后厂"模式使新源清材技术迭代效率提升,新源智储技术落地周期缩短50% [7] - 政府通过示范项目对接帮助企业打开市场,如创新爱尚家石墨烯供暖系统在灾后应急建筑实现30秒安装、30秒升温 [8] 产业链布局 - 创新爱尚家主导制定10余项行业标准,卫蓝新能源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 [9] - 新源清材与新源智储共同完善储能安全产业链 [9] - 企业计划强化产业链龙头作用,构建"产学研用"创新共同体,深度融入"新质智造产业新城"建设 [9]
2025第17届世界太阳能光伏暨储能产业博览会: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风向标”
搜狐财经· 2025-06-30 13:27
展会概况 - 第17届世界太阳能光伏暨储能产业博览会将于2025年8月8日至10日在广州举办,展览面积达18万平方米,预计吸引全球2000余家企业参展,专业观众超20万人次 [1] - 展会由广东省太阳能协会、广东省粤港澳经贸合作促进会、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联合主办,是全球光伏储能领域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交流平台之一 [1] 技术创新 - 光伏领域展示TOPCon、HJT、钙钛矿等高效电池技术,转换效率突破26%,N型TOPCon组件弱光环境下发电量提升15%,成本较传统PERC组件降低8% [3] - 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实验室效率达33.9%,具有柔性、轻量化特性,为分布式光伏提供新可能 [3] - 储能领域展示新一代大容量储能电池,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循环寿命超8000次,钠离子储能系统成本较锂电池降低30% [3] - 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AI算法实现"光-储-充-用"一体化调度,某系统可实时优化1000个分布式能源节点,提升能源利用率20% [3] 应用场景 - 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产品成为亮点,彩色光伏幕墙透光率可调至50%-80%,兼顾建筑美学与发电功能 [4] - 农业光伏方案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土地复合利用,某示范项目单位面积年收益提升3倍 [4] - 交通能源化展区展示高速公路光伏声屏障、服务区光伏车棚及储能一体化系统,光伏动力模块应用于内河电动船舶,单次充电续航达200公里 [6] - 光伏组件回收技术实现95%以上材料再生,通过物理破碎+化学提纯工艺回收硅、银、玻璃等材料 [6] 全球协作 - 展会吸引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传统光伏强国企业占比达35%,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参展商数量同比增加40% [6] - 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等头部企业产品占据国际市场超40%份额,智能运维机器人将光伏电站运维成本降低40%,已出口至中东、非洲等地区 [6] 商贸实效 - 2024年展会现场意向成交额突破8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百亿大关,某企业通过线上预对接服务锁定东南亚市场1.2亿元订单 [10] - 珠三角地区聚集全国60%以上光伏储能企业,广州市政府提供专项政策支持,简化参展人员签证手续、提供通关便利 [10] 行业展望 -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1500GW,中国市场份额将超过40% [10] - 展会同期举办20余场高端活动,汇聚200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的储能商业模式等热点话题 [10]
聚才强链,推动产业攀高向新
新华日报· 2025-06-30 05:24
校企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 - 扬州广陵(大湾区)校企合作共建平台启动,4名行业精英受聘"招才引智"大使,6个智能制造和现代农业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1] - 实施"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协同机制,推动12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惠农800余户 [1] - 推动现代农业、果蔬加工等15项技术成果转化,带动农业深加工产值增长23% [1] 人才引进与产业升级 - 沙头镇构建"精准招引+梯度培育"人才体系,组建6支专业化招商小分队,开展20余次"双招双引"活动 [2] - 联动6个重点城市设立"双招双引"办事处,举办4场招商引才活动 [2] - 新增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智能工厂",15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带动12家高新企业技术突破 [2] 产业生态与创新驱动 - 沙头镇以"平台+机制+服务"三维联动模式,推动"引进人才-组建团队-技术突破-企业升级-产业链完善"的链式效应 [3] - 建立"镇党委班子挂包+四类走访"服务机制,精准对接150家重点企业 [2] - 实施"工业强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迈科森项目提前投产,引导3家企业完成工贸分离转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