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航空
搜索文档
从「车用」到全场景,宜宾开辟动力电池新蓝海
36氪· 2025-11-08 17:01
产业竞争焦点转变 - 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生态、成本、应用和技术竞争[2] - 行业进入复杂挑战的下半场,同质化竞争加剧[2][5] 宜宾产业生态优势 - 构建"反脆弱"产业生态,为企业提供确定性[5] - 政府提供"软服务",主动牵线帮助小企业对接宁德时代采购渠道[7] - 形成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90%以上电池结构件实现本地高效配套[13] - 采用"隔墙工厂"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40%,节约企业20%以上成本[13] 成本控制优势 - 宜宾工业电价低至每度0.35元,相比江苏某市每度0.6元具有明显优势[11] - 每年使用20亿度电的企业可节省6-7亿元电费成本[11] - 绿电优势帮助四川时代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破解欧盟绿色壁垒[11] 资本招商模式创新 - 采用"基金+产业链"模式,政府扮演产业风投家角色[13] - 与宁德时代合作成立专项基金,第一期30亿元投资带来几十家供应链企业[13] - 已组建超600亿元基金合作矩阵加速产业生态成熟[13] 新应用场景拓展 - 宜宾作为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建成换电站19座,推广换电重卡近3000辆[18] - 推进"电化长江"倡议,实现电动船舶在四大核心场景全域覆盖[20] - 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宁德时代与eVTOL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22] 技术创新布局 - 吸引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落户,系统破解人才短板[24][27] - 建成国内首条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试制线,抢占下一代技术制高点[28] - 全固态电池技术竞赛白热化,国外巨头目标2027年装车,国内车企计划2026年量产[28] 产业规模地位 - 宜宾生产全球10%的动力电池,每10块电池中有1块为宜宾制造[2] - 宁德时代在宜宾投资追加至第十期,形成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单体产业基地[9]
电动飞机制造商Beta Technologies(BETA.US)IPO定价27-33美元/股...
新浪财经· 2025-10-16 08:56
尽管美国政府处于停摆状态,电动飞机制造商Beta Technologies公司(BETA.US)仍计划通过首次公开募 股(IPO)募资至多8.25亿美元。根据该公司周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文件,其计划发行 2500万股股票,发行价区间为每股27至33美元。 按发行价区间上限计算,结合文件中列出的流通股数量,Beta的市值将达到72亿美元。2022年该公司在 一轮融资中的估值为24亿美元,而去年的融资中,其估值较前一轮有所提升。 Beta正式启动上市宣传之际,美国联邦政府活动暂停已导致SEC无法宣布IPO注册生效。在此情况下, 部分企业选择在监管不明朗、时间表延长的背景下推进上市。SEC已于10月9日发布指引,允许上市申 请人在文件中列出发行价区间而非固定价格,但仍需等待20天才能使注册生效,这使企业面临一定风 险。 据获取的交易条款显示,此次IPO预计将于11月3日确定发行价。文件显示,联博(AllianceBernstein)、贝 莱德(BlackRock)、Stone Point资本联席首席执行官兼Beta董事会成员查克·戴维斯的关联机构、通用航空 航天(GE Aerospace)以及联博 ...
电动飞机制造商Beta Technologies(BETA.US)IPO定价27-33美元/股 拟募资8.25亿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16 08:56
IPO基本信息 - 计划通过IPO募资至多8.25亿美元 [1] - 计划发行2500万股股票,发行价区间为每股27至33美元 [1] - 按发行价区间上限计算,公司市值将达到72亿美元 [1] - 此次IPO预计将于11月3日确定发行价 [2] - 公司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BETA" [3] 财务与估值数据 - 2022年一轮融资中公司估值为24亿美元 [1] -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560万美元,净亏损1.83亿美元 [2] - 2024年同期公司营收为760万美元,净亏损1.37亿美元 [2] 投资者与股权结构 - 联博、贝莱德、查克·戴维斯的关联机构、通用航空航天及联博赫曼Kaufmann基金管理的账户有意合计认购至多3亿美元股票 [2] - IPO完成后,首席执行官凯尔·克拉克预计将持有公司63.2%的投票权 [2] - 富达投资将持有12.8%的A类股票,亚马逊气候承诺基金将持有5.6%的A类股票 [2] - 若剔除基石投资,通用航空航天将持有9%的A类股票,戴维斯的关联机构将持有7%的A类股票 [2] 公司业务与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佛蒙特州南伯灵顿,研发用于客运和国防领域的电动飞机 [2] - 今年早些时候,公司的ALIA常规起降飞机完成了从汉普顿斯到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飞行,并在巴黎航展上首次亮相 [2]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美国军方均已试驾过公司的飞机 [2] - 公司首席执行官认为电动航空将降低飞行成本、提升安全性、拓展应用场景并实现环境平衡发展 [2] 战略合作与承销商 - 今年9月,通用航空航天已同意投资3亿美元,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混合动力涡轮发电机 [3] - 此次IPO由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牵头承销 [3]
木匠父亲与海归女儿!掌舵500亿帝国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9-04 00:19
股价表现与市值 - 9月3日盘中股价最高涨9.18%至37.6元/股 创历史新高 [1] - 公司市值突破575亿元 A股股价年内实现翻倍增长 [3] 公司历史与治理结构 - 1984年成立于浙江绍兴上虞县 从电机厂起步 1985年生产首款JW系列电机 次年销售额超100万元 利润超20万元 [3] - 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完成首次资本跨越 [5] - 控股股东为陈建成与陈嫣妮父女 合计持股约38.84% 现任董事长庞欣元为陈嫣妮丈夫 形成稳定管理团队 [7] 业务发展与战略转型 - 通过10余起跨国收购构建全球产业版图 包括奥地利ATB集团、意大利SIR机器人公司、美国GE小型工业电机等 在全球拥有超40家工厂 [7] - 2024年初以7.2亿元转让龙能电力、卧龙储能等四家新能源子公司股权 剥离累计亏损超千万的新能源业务 [8] - 传统三大基础业务(防爆、工业、暖通电驱)贡献近九成营收 但2023-2024年增速显著放缓:防爆业务收入增速从13.15%骤降至0.19% 工业业务增速从11.78%滑落至0.07% [8] 财务表现 - 2002-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21.9%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0.31亿元 同比增长0.66% 归母净利润5.37亿元 同比增长36.76% 利润增幅显著高于收入增幅 [8] - 截至2025年6月资产负债率达56.4% 短期借款23.16亿元 长期借款(含一年内到期)37.8亿元 [10] - 2024年三季度商誉账面价值14.68亿元 存货规模36.17亿元(占总营收22.26%) 存货周转天数维持在103天以上 [8] - 剥离新能源业务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激增100.57%至7.1亿元 [8] 新兴业务布局 - 机器人领域:2025年3月战略投资智元机器人获0.7394%股权 双方共建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 供应高爆发关节模组等核心零部件 [9] - 机器人业务2022-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仅2.5%-2.8% 毛利率从28.7%下滑至22.1%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8亿元(同比增长11.2%) [9] - 电动航空领域:与沃飞长空成立合资公司"浙江龙飞电驱" 专注于750公斤至5700公斤航空器电推进系统 已形成三大功率等级系列产品及民航适航标准 [9] 资本运作与全球化战略 -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拟通过"A+H"双平台深化全球化战略 [3] - IPO募资将用于扩大产能、提升研发实力、加强新兴领域投资及补充营运资金 [10]
正力新能陈继程:破解“内卷”更要“卷技术、卷价值”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0 14:12
公司战略与技术发展 - 正力新能于2025年8月18日在常熟总部召开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适航取证与量产交付发布会 [1] - 公司从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向航空电池领域拓展 航空电池技术要求更高且研发可反哺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1] - 航空电池整体研发制造使车规级电池受益 航空级安全边界识别可应用于车规级电池 两者安全原则相辅相成 [2] 技术优势与产品特性 - 航空电池能量密度显著高于传统动力电池 大幅减轻电池重量并提升电动飞行器续航能力 [2] - 通过材料体系和电芯设计优化 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高功率输出 解决传统电池能量密度与功率性能难以兼得的难题 [2] - 航空电池涉及更先进材料且安全要求更高 电动飞机轻量化设计经验可助力其他高端制造领域升级 [1] 行业应用与协同效应 - 电动航空以运营性质为主 对充电速度要求极高 需避免飞机等待充电情况 [2] - 电动航空发展与低空经济崛起紧密相连 安全高效可规模化的动力系统是低空经济落地核心前提 [2] - 电动飞机国产化经验可反哺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等行业 通过技术交叉融合带动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1]
卧龙电驱股价上涨3.66% 赴港上市计划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19 19:52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9日收盘,卧龙电驱股价报34.00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20元,涨幅3.66% [1] - 当日成交额达111.78亿元,成交量333.9万手,振幅15.27%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防爆电驱动系统、工业电驱动系统、暖通电驱动系统等领域 [1] - 近期重点布局电动航空和具身智能两大新兴领域,并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0.31亿元,同比增长0.66% [1] - 归母净利润5.37亿元,同比增长36.76% [1]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为21.9%,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16.2% [1] 资本运作 - 8月13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开启"A+H"双资本平台布局 [1] - 此举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提高国际形象及综合竞争力 [1]
国产航空动力电池破解“不可达三角”,固定翼飞机迎来量产关键助力
钛媒体APP· 2025-08-19 15:48
行业背景与挑战 - 航空动力电池是电动航空商业化关键 长期受困于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性的"不可达三角"技术瓶颈 [1] - 电动航空电池性能需求高于车规级标准 行业存在"车用电池当前顶点只是航空动力电池起点"的说法 [6] - 国内头部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欣旺达、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均在积极布局低空产业领域 [6] 技术突破 - 公司通过"LISA-321"研发战略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2023年5月推出行业首款"三高一快"飞行器电池 [6] - 电池能量密度超320Wh/kg 支持20%低电量时12C高倍率放电 15分钟内充满80%电量 [7] - 电池达到ppb级航空安全标准 从技术根源破解行业痛点 [7] 适航认证里程碑 - 2025年8月18日 公司独家供应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随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获中国民航局适航证 [1] - 适航取证需通过产品设计、生产体系、质量控制等全环节严苛审查 取证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 [3] - 此次认证标志公司航空动力电池正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并实现量产交付 [1] 产业合作与战略布局 - 公司早期识别电动航空前景 通过技术验证-小批量试产-适航认证协同模式优化产品 [5] - 成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首家获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5] - 与零重力飞机工业签署战略协议 将在eVTOL等机型开展深度合作 [7] - 与辽宁通航签订四座电动飞机RX4E后续电池系统研发与供应战略协议 [7] 产业影响 - 实现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3][5] - 助力国产电动固定翼飞机正式迈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1] - 已安全飞行超25000小时 显著提升中国在全球新能源航空产业话语权 [3][5]
在江苏!加速低空经济发展,航空动力电池系统实现量产交付
搜狐财经· 2025-08-18 22:32
核心观点 - 公司航空动力电池系统获中国民航局适航证并实现量产交付 助力国内首款电动固定翼飞机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推动国产电动航空规模化商业运营 [1][3][13] 技术突破与产品特性 - 采用双重半固态技术 提升安全性能和大倍率放电能力 实现飞行时间、续航里程及使用寿命增长 优化快充能力并通过热失控测试 [9] - 发布行业首个"三高一快"飞行器电池 破解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性难以兼顾的行业难题 [10] - 为四座机型RX4E研发的航空动力电池系统实现多项技术创新 该飞机于2024年获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 成为全球首个获此认证的电动正常类飞机 [10][12] 市场地位与行业影响 - 成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首家获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3] - 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已安全飞行超25000小时 [5] - 与零重力飞机工业签署eVTOL机型战略合作协议 与辽宁通航签订四座电动飞机RX4E电池系统研发供应协议 [13] 产业与战略意义 - 适航取证通过民航局对产品设计、生产体系、质量控制全环节严苛审查 证明制造能力与技术水平达行业领先标准 [3] - 推动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借电动化换道超车 重塑全球通用航空竞争格局 为航空业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13]
正力新能航空动力电池通过适航取证实现量产交付 助力国产电动航空商业化量产加速
格隆汇APP· 2025-08-18 19:24
核心事件 - 公司航空动力电池系统随国内首款双座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获中国民航局适航证并开启批量化交付 [1] - 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电动固定翼飞机电池系统量产交付的动力电池企业 [21] 技术突破 - 公司推出采用双重半固态技术的第二代"三高一快"航空动力电池 能量密度超320Wh/kg 支持12C高倍率放电 15分钟充满80%电量 达到ppb级航空安全标准 [12] - 为RX4E四座机型研发创新双层对称结构电池系统 能量密度达241Wh/kg 实现"系统任意位置两个电芯失效不触发热扩散"的安全水平 [13] - 通过"LISA-321"研发战略破解航空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倍率、高安全性"不可兼得行业难题 [12] 产品性能 - RX1E电动固定翼飞机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 已安全飞行超25000小时 [9] - 新一代电池系统大幅提升飞行时间与续航里程 同时优化快充能力并通过热失控测试 [12] 行业地位 - 公司成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首家获AS9100D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 [7] - RX4E四座电动飞机成为全球首个获中国民航局适航审定TC认证的电动正常类飞机 [15] - 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与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7] 战略合作 - 与零重力飞机工业签署eVTOL等机型动力电池战略合作协议 [16][20] - 与辽宁通航研究院签订RX4E四座电动飞机后续电池系统研发与供应战略协议 [16][18] 产能布局 - 依托"软件定义电芯工厂"先进制程 具备高效率大规模生产能力 [21] - 持续推进新一代航空动力电池系统研发与量产 [21] 发展愿景 - 以覆盖陆海空全场景的电化学技术践行零碳征程愿景 [3][23] - 通过固定翼电动飞机和eVTOL等领域产品完善新能源航空产业链 [23]
卧龙电驱A股连涨后赴港IPO,新业务前景待考,研发支出数据存疑
搜狐财经· 2025-08-18 18:53
公司近期市场表现 - 卧龙电驱A股机器人板块表现抢眼 连续多日上涨 8月以来收获两个涨停板 最近一个交易日飙升8% 市值达到历史新高的512亿元 [1] - 股价上涨受中期业绩大幅增长和H股IPO计划推动 [1] 业务结构与业绩贡献 - 全资子公司南阳防爆是盈利主要来源 主营防爆电机、普通电机等产品 [1] - 2022年南阳防爆营收38.55亿元 占卧龙电驱总营收27.02% 净利润5.56亿元 [2] - 2023年南阳防爆营收43.02亿元 占比27.64% 净利润7.27亿元 [2] - 2024年南阳防爆营收40.74亿元 占比25.08% 净利润4.5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南阳防爆营收22.12亿元 占比27.55% 净利润3.05亿元 [2] 盈利波动与业务挑战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36.76% 扣非净利润增长38.25% [4] - 盈利表现存在波动性 2019年上半年曾实现更高归母净利润 [4] - 新能源汽车电驱业务市场份额未能大幅提升 近年有所下滑 [4] 新业务战略布局 - 通过H股IPO募集资金 加强电动航空和机器人组件领域投资 [1] - 招股书明确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新业务发展和商业化进程 [1] - 电动航空领域已成为全球eVTOL动力系统重要供应商 确立航空电驱动系统领军地位 [5] - 具身智能领域聚焦关节模块、灵巧手、外骨骼等产品 布局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市场 [5] 营收构成分析 - 2022年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营收41.43亿元 占比29% [6] - 2023年防爆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营收46.88亿元 占比30.1% [6] - 2022年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营收36.32亿元 占比25.5% [6] - 2023年工业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营收40.60亿元 占比26.1% [6] - 2022年新能源交通电驱动解决方案营收6.47亿元 占比4.5% [6] - 2023年新能源交通电驱动解决方案营收6.09亿元 占比3.9% [6] - 2022年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营收3.56亿元 占比2.5% [6] - 2023年机器人组件及系统应用营收4.06亿元 占比2.6% [6] 未来发展重点 - 电动航空和机器人组件领域被视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7] - 将继续通过资本运作和战略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并提升盈利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