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双资本平台
搜索文档
丸美拟赴港上市:项目延期、监管警示与大额分红的三大问号
观察者网· 2025-11-16 10:22
公司核心资本运作 - 公司正式宣布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计划搭建"A+H"双资本平台 [1] - 公司赴港上市旨在增强资本实力与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快业务的国际化战略 [1] - 在宣布赴港上市同日,公司披露将投资总额3.44亿元的"化妆品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延期两年 [1] 募投项目与产能状况 - "化妆品智能制造工厂建设项目"原为"彩妆产品生产建设项目",于2020年变更,并在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多次延期 [3] - 公司解释延期原因为现有产能充足,为保障募集资金使用效率,避免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风险 [3]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眼部类产品产量和销量同比分别减少12.67万支和26.67万支,美容类产品产量和销量同比大幅下降95.28万支和125.19万支 [3] - 尽管护肤类和洁肤类产品产销增长,但整体产线扩建并不紧迫 [3] 财务状况与资金管理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5.92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4.13亿元,短期借款5.73亿元 [4]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4.50亿元,同比增长25.5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32.19%至1.59亿元 [5] - 公司因将存放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通过"应收账款"科目列报,且现金理财未及时披露等问题被证监会处罚 [5] -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达10.83亿元,占募资净额的137.10%,2023年、2024年公司分红比例均超过80% [5] - 创始人孙怀庆、王晓蒲夫妇合计持股比例超过80%,上市以来超10亿元的分红中约8亿元流入实控人夫妇 [6] 行业趋势与同业动态 - 2025年以来港股IPO数量达87家,同比增长55.36%,募资总额达2469.28亿港元,同比增长243.28% [7] - 截至11月12日,港交所已有超80家A股上市公司排队,还有超50家已公告拟在港交所上市 [7] - 珀莱雅、丸美生物、自然堂等头部美妆企业形成一波赴港上市潮,珀莱雅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8] - A+H双上市结构被视为全球化治理工具,有助于增强合作伙伴信任,降低融资成本,并在并购中占据优势 [9] 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2.13%,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42%至2.14亿元 [10] - 第三季度单季度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145.59万元,其中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达2211.13万元,占当期非经常性损益的103.05% [11] -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揭示出公司"增收但不增利"的处境 [12]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0.63亿元,同比增长15.3%,而同期销售费用高达14.1亿元,销售费用增速远超研发费用 [12]
均胜电子港股上市,迈入A+H双资本平台发展新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1:21
公司上市概况 - 均胜电子于11月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00699 HK [1] - 公司全球发行约1.55亿H股(绿鞋前),发行价格为每股22港元 [1] - 此次上市募资总额达34.1亿港元 [1] 公司资本战略与历程 - 公司战略布局强调"业务+资本"联动的全球化 [1] - 公司曾于2011年在A股主板上市 [1] - 此次港股上市使公司形成"A+H"股双资本平台格局,进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 [1]
均胜电子港股IPO正式定价为每股22港元,机器人业务打开新增长极
全景网· 2025-11-05 09:17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港股定价为每股22港元,计划于11月6日以代码"0699"在港交所主板挂牌[1] - 本次IPO基础发行规模为1.55亿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1551万股,国际发售约1.40亿股[1] - 成功上市后公司将构建"A+H"双资本平台,为全球化布局和机器人业务发展注入动力[1] 战略转型与业务布局 - 公司今年年初进军机器人产业,实现向"汽车+机器人"双轨战略的转型[1] - 公司依托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淀,将核心能力延伸至机器人赛道,形成独特的技术协同优势[1] - 公司业务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新能源管理系统及机器人模组供应[1][2] 机器人业务技术优势 - 公司推出的机器人全域控制器基于英伟达高性能芯片,AI算力实现跨越式提升[2] - 公司自主研发嵌入式高能量密度电池包与无线充电解决方案,解决机器人行业续航痛点[2] - 技术创新源于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体现良好的协同效应[2] 机器人业务商业化进展 - 公司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机器人"大小脑"系统,并获得首期过亿元采购订单[2] - 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与瑞士RIVR公司达成合作,提供定制化机器人域控制器与能源管理系统[2] - 随着智元机器人G2正式投产和首批订单交付,业务从技术研发迈入规模化商用阶段[2] 机器人业务财务预期与行业前景 - 当前机器人业务收入已达千万级,预计2026年将实现量级增长[3] -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3] - "A+H"双资本平台有助于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全球投资者,把握智能化浪潮先机[3]
港股IPO二次递表后 业绩屡创新高的东鹏饮料官宣岗位调整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19:32
公司人事变动 - 东鹏饮料董事会秘书张磊因岗位职能分工调整申请辞职,辞任后仍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职务 [1] - 张磊于2023年12月加入公司担任董事长特别助理,并于2024年2月出任董事会秘书兼副总裁 [1] - 公司对张磊任职期间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已启动新任董事会秘书的选聘工作 [3] 公司财务业绩 - 2024年公司营收达到158.39亿元,同比增长40.63%,净利润33.27亿元,同比增长63.09% [1]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68.44亿元,同比增长34.13%,归母净利润37.61亿元,同比增长42.45% [1] -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创历史同期最佳水平 [1] 公司市值表现 - 公司市值从2025年初的约1259亿元,稳步攀升至10月最新的1565亿元以上,一年间增长近300亿元 [2] - 公司巩固了其A股市场“功能饮料第一股”的地位 [2] 投资者关系与资本市场沟通 - 张磊主导建立了常态化的投资者交流机制,并组织多场投资者说明会,有效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 [2] - 其工作为公司资本市场形象塑造、投资者关系维护及规范运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3] 港股IPO进展 - 公司正处于推进港股IPO的关键阶段,首次上市申请于2025年10月3日失效后,仅隔6天便于10月9日火速二次递表 [2] - 张磊在任期间牵头梳理资本架构、对接国际保荐机构,为IPO申请奠定了坚实基础 [2] - 此次港股IPO是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完善全国产能布局的重要跳板,旨在构建“A+H”双资本平台 [2] 人事变动背景解读 - 张磊在港股IPO攻坚的敏感节点离职,其“岗位职能分工调整”背后可能是为企业跨境上市战略推进扫清潜在障碍的主动选择 [3] - 在跨境IPO窗口期,管理层的稳定性和任职合规性是监管与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任何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影响上市进程 [3]
汽车电子与机器人双轨驱动价值重塑 汽车零部件龙头均胜电子赴港上市
凤凰网财经· 2025-10-15 16:35
赴港上市进展与募资用途 - 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正式开启"A+H"双资本平台布局 [1] - 赴港上市募投资金将用于扩充智能驾驶舱驾一体研发、全球工厂效率提升及战略投资拓展三大领域 [1] - 成功登陆港交所后,公司将与宁德时代、三花智控等产业链公司齐聚港股 [1] 财务业绩与业务表现 -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03.47亿元,同比增长12.07% [2] - 营业利润总额约12.4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13%至7.08亿元 [2] - 整体毛利率连续10个季度增长,2025上半年提升2.9个百分点至18.4% [2] - 汽车电子业务毛利率达到21.5% [2] - 2025年上半年新获定点项目全生命周期金额约312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相关订单金额超206亿元,占比超过66% [2] 智能化业务与技术突破 - 公司再次获得两家头部主机厂的CCU及智能网联产品订单,全生命周期订单总金额约150亿元,计划于2027年启动量产 [3] - 自主研发的中央计算单元通过单芯片实现跨域计算架构,支持从L2++到L4级智能驾驶全场景功能 [3] - 与东风汽车、黑芝麻智能共同开发的舱驾一体化方案已进入量产阶段 [3] 机器人业务拓展与战略转型 - 公司战略定位调整为"汽车+机器人Tier1",成立全资子公司宁波均胜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责任公司 [4] - 已建立完整的机器人关键部件解决方案,包括基于英伟达Jetson Thor芯片的全域控制器、机器人AI头部总成及能源管理系统 [4] - 已向智元、银河通用等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提供批量定制化主控板,多种传感器陆续送样 [4] - 与国际机器人公司RIVR达成合作,提供高性能机器人域控制器解决方案 [4] - 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 [5] 全球化战略与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海外收入占比超过七成,赴港上市是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6] - 公司以422.02亿元营收位列"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第58名,跨国指数73.17%连续5年位列第一 [6] -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25%,近90天13家券商给予买入和增持评级 [6] - 港股上市将提升公司全球品牌影响力,并为未来跨国并购提供更大灵活性 [6]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智能化加速转型,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兴起 [7] - 公司凭借"资本+产业"双轮驱动战略,在汽车智能化和机器人两个万亿赛道上同步发力 [7]
大金重工递交港交所A1申请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10:00
上市申请与战略意义 - 公司于9月29日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拟于主板上市,标志着公司启动"A+H"双资本平台建设 [1] - 此次上市是公司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的关键一步 [1] - 港股上市被视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加速器,旨在通过国际资本平台打通研发、制造、海运、交付全流程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1亿元,同比增长109.48%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5.47亿元,同比增长214.32% [1]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为5.63亿元,同比增长250.48% [1] 海外市场与业务布局 - 公司业绩高增源于对海外海上风电市场的前瞻性布局,长期坚持两海战略 [1] - 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96%至22.43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比例高达80% [1] - 公司是亚太地区唯一能向欧洲市场批量交付产品的企业,目前累计在手订单总金额已超100亿元,长期锁产协议规划至2030年 [1] 募资用途与未来规划 - 上市募资将重点投向三大领域:浮式基础产线化生产、海洋工程物流综合服务、欧洲本土化基地及风电母港建设 [2] - 公司已与国际头部企业合作共建全球浮式业务中心,并积极响应欧盟供应链区域化要求 [2] - 公司力争实现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海上风电基础装备市场份额第一的目标 [2] 产业链实力与行业地位 - 公司在制造端具备年产超50万吨海风装备的产能 [2] - 在运输端,公司自主研发KINGI/II系列特种船,已实现制造加运输闭环运营 [2] - 在交付端,公司可提供深远海风电基础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海上风电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赛道 [2]
为好记星做芯片起家 33亿身家创始人携北京君正冲刺H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7:18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北京君正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启动"A+H"双资本平台冲刺 拟通过港股上市筹集资金用于业务增长与扩张 拓宽融资渠道并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1] - 公司成立于2005年 采用Fabless集成电路设计模式 为汽车电子、工业医疗、AIoT及智能安防等市场提供计算芯片、存储芯片和模拟芯片 [1] - 截至9月22日收盘 A股总市值达394.2亿元 已在A股上市13年 [1]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刘强持股8.39% 身家达33亿元 现任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 是中国嵌入式处理器的开拓者之一 [2] - 公司早期凭借自主研发32位嵌入式处理器芯片成功切入教育电子领域 为好记星、步步高、诺亚舟等品牌提供芯片 [2] - 2007年推出国内首款支持RMVB视频格式解码芯片 获得爱国者、昂达等数码厂商采用 奠定PMP领域核心供应商地位 [3] - 2019年通过收购北京矽成(控股美国ISSI存储)获得存储芯片、模拟芯片产品线 切入汽车、工业等市场 [3] 业务结构与市场地位 - 业务囊括"计算+存储+模拟"三大芯片方向 存储芯片是主要营收来源 2025年上半年收入比重超过60% 2022年曾达74.9% [3] - 按2024年收入计 在电池类IP-CamSoC及车规级SRAM领域排名全球第一 在SRAM领域排名第二 [4] - 芯片产品累计出货量达27亿颗 其中汽车电子芯片累计出货量10亿颗 [4] - 产品销往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均超过八成 [5] 财务表现与行业周期 - 2022-2024年总收入从54.12亿元下滑至42.13亿元 净利润从7.79亿元腰斩至3.64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2.49亿元 同比小幅回升 [7] - 毛利率表现稳定 2022-2024年分别为33.4%、35.5%、35.0% 2025年上半年为34.2% 主要得益于高毛利的汽车和工业业务占比提升 [8] - 存储芯片业务2022-2024年收入大幅下滑36% 平均售价从7.1元跌至5.4元 [8] - 计算芯片业务同期收入增幅达41.6% 销量翻一番 主要受AIoT和智能安防等新兴市场需求支撑 [8]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研发投入维持高位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42亿元、7.08亿元、6.81亿元 占收入比11.9%、15.6%、16.2% [9]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3.48亿元 占比15.5% [9] 股东结构与战略合作 - 股东及高管自2022年起多次减持股份 套现金额达数亿元 [10] - 2025年7-9月大股东北京屹唐盛芯减持482.54万股 减持比例近1% 套现近4亿元 [10] - 2022年5月韦尔股份拟以不超过40亿元增持北京君正股票 累计持股不超过10.38% 旨在加强业务战略合作 [11][12] - 韦尔股份最终未按原计划完成增持 其关联方豪威集团创始人虞仁荣现任北京君正非执行董事 [12]
蓉企赴港上市潮,开启“双向奔赴”加速跑
搜狐财经· 2025-09-16 17:40
成都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多家成都企业包括国星宇航、极米科技、天味食品等筹划或推进发行H股赴港上市 实现"A+H"双资本平台布局 [1][3] - 企业赴港上市动机包括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 支持全球化战略 优化资本结构 拓展国际市场 [1][6] - 成都已有近30家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涵盖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领域 [8] 香港资本市场优势 - 香港资本市场具有国际化程度高、投资者结构多元、再融资流程高效等显著优势 [5] - 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募资总额达1071亿港元 领先全球IPO市场 其中A+H架构企业贡献72%募资比例 [6] - 港交所针对特专科技企业设立上市新规 为高科技、创新药企业提供更便捷融资通道 [6] 企业案例与产业影响 - 国星宇航聚焦商业卫星星座系统建设 若成功上市有望带动成都商业航天产业链发展 [3] - 康诺亚从500平方米实验室起步 仅用五年实现港交所上市 募集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临床开发 [8] - 企业通过香港资本市场获得国际资本助力 显著加快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步伐 [8] 蓉港合作与协同发展 - 成都与香港通过资本、产业、创新等多维纽带实现深层级"双向奔赴" [10] - 香港金融发展成熟、贸易网络丰富 与成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互补性合作 [7] - 成都市投资促进局与香港贸易发展局达成常态化合作共识 推动产业协同和科技创新 [10]
木匠父亲与海归女儿!掌舵500亿帝国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9-04 00:19
股价表现与市值 - 9月3日盘中股价最高涨9.18%至37.6元/股 创历史新高 [1] - 公司市值突破575亿元 A股股价年内实现翻倍增长 [3] 公司历史与治理结构 - 1984年成立于浙江绍兴上虞县 从电机厂起步 1985年生产首款JW系列电机 次年销售额超100万元 利润超20万元 [3] - 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完成首次资本跨越 [5] - 控股股东为陈建成与陈嫣妮父女 合计持股约38.84% 现任董事长庞欣元为陈嫣妮丈夫 形成稳定管理团队 [7] 业务发展与战略转型 - 通过10余起跨国收购构建全球产业版图 包括奥地利ATB集团、意大利SIR机器人公司、美国GE小型工业电机等 在全球拥有超40家工厂 [7] - 2024年初以7.2亿元转让龙能电力、卧龙储能等四家新能源子公司股权 剥离累计亏损超千万的新能源业务 [8] - 传统三大基础业务(防爆、工业、暖通电驱)贡献近九成营收 但2023-2024年增速显著放缓:防爆业务收入增速从13.15%骤降至0.19% 工业业务增速从11.78%滑落至0.07% [8] 财务表现 - 2002-2024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21.9%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0.31亿元 同比增长0.66% 归母净利润5.37亿元 同比增长36.76% 利润增幅显著高于收入增幅 [8] - 截至2025年6月资产负债率达56.4% 短期借款23.16亿元 长期借款(含一年内到期)37.8亿元 [10] - 2024年三季度商誉账面价值14.68亿元 存货规模36.17亿元(占总营收22.26%) 存货周转天数维持在103天以上 [8] - 剥离新能源业务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激增100.57%至7.1亿元 [8] 新兴业务布局 - 机器人领域:2025年3月战略投资智元机器人获0.7394%股权 双方共建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 供应高爆发关节模组等核心零部件 [9] - 机器人业务2022-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仅2.5%-2.8% 毛利率从28.7%下滑至22.1%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8亿元(同比增长11.2%) [9] - 电动航空领域:与沃飞长空成立合资公司"浙江龙飞电驱" 专注于750公斤至5700公斤航空器电推进系统 已形成三大功率等级系列产品及民航适航标准 [9] 资本运作与全球化战略 -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拟通过"A+H"双平台深化全球化战略 [3] - IPO募资将用于扩大产能、提升研发实力、加强新兴领域投资及补充营运资金 [10]
净利预增20倍!极米科技拟赴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8-08 21:55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旨在满足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需求,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1] - 目前正与中介机构商讨发行细节,尚未确定具体方案[2] - 若成功上市将形成"A+H"双资本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并借助港股国际化优势支撑全球化业务[2][8]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16.26亿元(同比+1.63%),归母净利润8866.22万元(同比+2062.33%)[2] - 2024年海外收入达12.05亿元,占总营收超35%,海外业务展现强劲韧性[4] - 研发投入占比11%(2024年),高于行业平均水平[5] 市场地位与全球化布局 - 2018-2024年连续七年中国投影设备市场出货量第一,2020-2024年实现出货量与销售额"双冠"五连霸[4] - 全球化路径:2016年通过众筹试水,2021年加速布局跨境电商及线下零售,目前覆盖45个国家、4500+线下网点[4][5][8] - 海外渠道策略:线上DTC模式(亚马逊、乐天等)+线下连锁卖场(BestBuy、Darty等)[5] 产品与技术差异化 - 针对区域市场定制产品:日本吸顶款、欧美高端机型(预装Netflix)、东南亚简化遥控器等[5] - 本地化系统适配:通过Google认证,搭载AndroidTV/GoogleTV[5] - 拓展新应用场景:智能座舱(赛力斯、江淮等车型搭载)、智能大灯,2025年车载投影进入量产交付阶段[7] 行业趋势与品牌升级 - 港股IPO市场回暖,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潮涌动[2] - 海外中产家庭选购智能设备时考虑中国品牌的比例同比提升17%(2024年),品牌高端化趋势显著[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