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新观察|院士眼中的创新关键词——“十五五”科技坐标解读之三
科技日报· 2025-11-04 15:40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重点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引领 作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打头阵。《建议》对科技的高度重视,让站在科技前沿的两院院士们深感责任 重大,使命光荣。 多位院士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未来5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科技 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对科技强国建设至关重要。要锚定这些关键方向,做优科技的"供给侧", 贴近创新的"需求侧",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喷薄而出。 勇闯科学"无人区" 月球上的水从何而来?外太阳系的物质能否穿越亿万里来到我们身边?嫦娥六号月壤为解开这些谜题提 供了关键线索。 10月21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我国科研人员在嫦娥六号月壤样品中发现罕见陨石撞击残留 物,不仅证实了小行星碎片能够从太阳系外围"长途跋涉"至内太阳系,也为解释月球上水的来源开辟了 新思路。 这是我国基础研究不断突破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数据显示, ...
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则重点
经济日报· 2025-11-04 06:38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 合化方向"。这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科学指引。当前,置身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复杂环境,面对 国内经济运行的诸多挑战,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是新时 代的硬道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正是我们主动适应和引领发展大势、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关键举 措。这就要求必须深化对产业演进规律的认识,把握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则和重点,扎实推动高 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需把握四个重要原则。一是坚持 因地制宜。各地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等不同,抓产业转型升级要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突出自身 特色。要摸清"家底",找准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形成独特的产业竞争力。只有每个地区都充分发 挥自身优势,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提高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力和稳定性。二是坚 持深度融合。关键在于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更好融合,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也是孕育 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进而塑造未来发展优势的具体路径。在实践中,深度融合不仅要求打 ...
500亿,浙江超级基金诞生
投资界· 2025-11-02 15:59
浙江社保科创基金概况 - 浙江社保科创基金正式亮相,首期规模500亿元,由浙江省、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中国农业银行合作组建 [2] - 基金定位为服务国家发展的市场化基金,出资方包括全国社保基金、浙江省统筹资金和农行AIC基金,浙江省统筹资金由浙江省创新投资集团、省属国资、杭州市、宁波市联合出资 [5] - 基金采用"母基金引领+专项基金深耕"的模式进行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投资运作 [5] 基金投资策略与架构 - 基金拟下设6支专项基金:浙江省战新产业科创母基金、浙江省未来产业科创母基金、浙江省科创专项并购母基金、浙江省重大项目科创直投基金、杭州重大项目科创直投基金、宁波重大项目科创直投基金 [6] - 投资方向为提升浙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旨在提供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支持,促进新质生产力企业涌现 [6] - 基金将体系化构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矩阵,联动创投机构、金融机构、产业资本等多元化社会资本 [5] 浙江省科创生态与政策背景 - 浙江省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35年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 [8] - 浙江省实施意见要求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达到7000亿元,政府科技创新投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 [9] - 浙江省早在2009年便推出省内第一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23年组建了目标总规模110亿元的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已设立37支子基金,累计投决110个项目 [9] 浙江省现有投资体系与成果 - 浙江省创新投资集团累计认缴超600亿元,撬动各类资本超5700亿元 [10] - 浙江省产业基金联合11个地市及社会资本,组建了17支总规模725亿元的"4+1"专项基金,已投资项目395个、投资金额379亿元,100%投向四大万亿产业、99%投向民营企业 [10] - 浙江省内还有总规模50亿元的宁波高新区科创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的温州市科创基金、认缴规模150亿元人民币的绍兴市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 [10] 浙江省创投市场活跃度 - 2025年上半年,浙江新募集基金数量447支,同比上升15.8%;募集规模超10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6.0% [11] - 同期浙江投资案例682起,投资金额381.27亿元,IT、生物医疗、半导体行业的获投案例数均超过百起 [11]
江苏社保科创基金成立
新华网· 2025-11-01 20:09
基金概况 - 规模达500亿元的江苏社保科创基金于11月1日正式成立 [1] - 基金由江苏省政府、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工商银行共同出资设立 [1] 投资目标与策略 - 基金旨在疏通金融资源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增加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效投资 [1] - 投资运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原则,构建灵活高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1] - 投资将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1] - 基金将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积极支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 运营与管理 - 基金将发挥专业机构贴近被投企业、植根市场前沿的优势,自主选择项目 [1]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一步将加大实业投资力度,以更加有为的投资运营、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事关制度型开放!国常会,最新部署!
券商中国· 2025-10-31 23:01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内在要求。本次会议指 出,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带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商品市场开放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 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应用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 用。本次会议指出,面向产业发展前沿和重大技术攻关需求,优先布局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场景、高价值小切口 场景和跨区域跨领域综合场景。 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工作;部署 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关举措;审议通过《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草案)》。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近日在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 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十五五"时期,科技部将加快部署推进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 度融合,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会议研究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带动高水平对外开 放,提升商品市场开放水平,优化服务市场准入规则, ...
复创共赢,安启未来|2025复星全球投资峰会成功举行
投中网· 2025-10-30 15:22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肖文高 介绍嘉定"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汽车城、科学卫星城、现代化新城"四重定位,及在汽车"新四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 大千亿级产业的布局成果,明确将与复星深化合作,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展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前沿趋势,携手生态伙伴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来源丨 投中网 2025年10月28日,由复星创富主办,上海安亭实业、上海国际汽车城经济发展中心承办的"上海嘉定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暨2025复星全球投资峰 会"于上海嘉定安亭成功举行。本次峰会以"复创共赢,安启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科创力量、产业精英与资本代表,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培育路径, 展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前沿趋势,携手生态伙伴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本次峰会吸引超400位嘉宾参与,涵盖政府领导、院士专家、企业家、基金合伙人等。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韩大东,上海嘉定区委书 记肖文高,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复星国际联席董事长汪群斌,复星国际执行总裁、首席投资官唐斌等出席峰会并致辞。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俞大鹏,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
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网· 2025-10-30 08:48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将"加快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相关部署和要求,吹响了新 征程上科技创新的冲锋号,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统 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 议》提出一系列举措,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让基础研究的"深蹲助跑"与产业发展的"加速冲刺"相 互助力,将推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不断迈出新步伐,生发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按照《建议》部署,未来五年,围绕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协同育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动力活 力,中国的科技实力必将迈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张紫祎)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国家 ...
新华时评·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 2025-10-29 21:55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第14位提升至第10位。科技创 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迈上"十五五"新征 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科技创新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不仅要"自立自强",更要 实现"高水平"。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记者胡喆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列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 标,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任务进行专章部署。相关部 署和要求,吹响了新征程上科技创新的冲锋号,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建议》明确要求,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 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取得决定性突破。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 沿技术上抓紧攻关,才能把科技命脉 ...
交通运输“六大创新工程”将在“十五五”期间落地
新华社· 2025-10-29 15:21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叶昊鸣)我国已形成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 行、公路重大灾害智能管控处置、公路自由流收费、高速磁浮系统、低空陆空协同"六大创新工程",将 在"十五五"期间全面部署落地。 "我们还将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和场景代表性,分攻关突破型和应用示范型两大类,因地制宜、分类推 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不断催生和引领发展新 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徐文强说。 (文章来源:新华社) 交通运输部10月29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介绍,通过"科技+工程"的模 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方面通过重点专项等强化科研支撑,另一方面依托重点工程 项目落地实施,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重大标志性工程。 在试点示范应用方面,徐文强介绍,交通运输部已全面启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十百千"创新行动,系 统推进场景开放和示范应用。聚焦智能驾驶、智慧公路、智能铁路、智慧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 智能建养、智慧出行服务、智慧物流和智能安全监管等十大关键领域,布局超百项试点示范,带动上千 家创新主体参与。 ...
上海普陀区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打造科技和产业跨域协同引力场
人民日报· 2025-10-29 06:38
上海市普陀区,约两公里长的武宁路周边,集聚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近千家科技创新主体。 "我们充分发挥普陀大院大所多的优势,支持他们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成为各自领域 的'链主'企业。"普陀区区长赵亮说,区里配套成立专项基金和服务专班,力争形成"科学家敢干、资本 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打造"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加快建设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半马苏河科创 基金……一系列政策举措,让普陀区的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度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来说,在沿 沪宁产业创新带上,有更多元的产业形态、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普陀区沿沪宁协同创新办公室常务副 主任陆海说。 今年年初起,普陀区党政代表团先后与江苏8个城市签署合作备忘录,聚焦产业联动、企业服务、平台 搭建、人才服务等,共同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搭建跨域合作平台 今年以来,普陀区先后与江苏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8个城市签署合作备 忘录,共同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普陀区被誉为上海的'西大堂',是上海连接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重要节 点。"普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