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

搜索文档
中证深访 | 平方和投资创始人吕杰勇:十年的变与不变,用时间筑牢Alpha护城河
搜狐财经· 2025-09-17 20:20
2025年,量化成为资本市场"关键词"。伴随A股市场震荡上行,万亿成交额渐成常态,量化产品备案数量同比翻倍,私募江湖风起云涌。在这不平凡的一 年,平方和投资迎来了十周年。十年历程,既是行业风雨的缩影,也是其自身穿越周期的注脚。 回望2015年成立之初,外界对量化投资是否适合中国市场仍存疑问;十年来,平方和投资不仅在策略上实现了"策略十年、十年长青",更在业绩上交出了 扎实的成绩单,验证了量化方法论在中国市场的长期有效性。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平方和投资创始人、总经理吕杰勇。在他位于中关村的办公室,这位亲历中国量化从萌芽到壮大的投资人,分享了他一路走 来的成长与感悟。 精彩瞬间: "目前我们主要采用中低频策略,策略容量上限较高。当前公司管理规模在百亿元左右,处于规模效应最佳的阶段。" "量化怕的不是监管,而是不监管。当套利空间被压缩,那些真正能沉淀阿尔法的硬实力才会清晰显现。" 平方和投资创始人吕杰勇 "我们要成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要有自己的量化对冲基金。"(备注:"文艺复兴"全称为"文艺复兴科技公司") "我们始终坚持同一策略框架,不断迭代,历久弥新,这是新入场者难以复制的'时间护城河'。" "每 ...
平方和投资创始人吕杰勇:十年的变与不变,用时间筑牢Alpha护城河
中国证券报· 2025-09-17 19:52
"我们要成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要有自己的量化对冲基金。"(备注:"文艺复兴"全称为"文艺复兴 科技公司") "我们始终坚持同一策略框架,不断迭代,历久弥新,这是新入场者难以复制的'时间护城河'。" "每逢危局,我们从不是消极观望,而是咬紧牙关应对,靠'优势策略+严谨风控'双轮往前冲。" 2025年,量化成为资本市场"关键词"。伴随A股市场震荡上行,万亿成交额渐成常态,量化产品备案数 量同比翻倍,私募江湖风起云涌。在这不平凡的一年,平方和投资迎来了十周年。十年历程,既是行业 风雨的缩影,也是其自身穿越周期的注脚。 回望2015年成立之初,外界对量化投资是否适合中国市场仍存疑问;十年来,平方和投资不仅在策略上 实现了"策略十年、十年长青",更在业绩上交出了扎实的成绩单,验证了量化方法论在中国市场的长期 有效性。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平方和投资创始人、总经理吕杰勇。在他位于中关村的办公室,这位亲历 中国量化从萌芽到壮大的投资人,分享了他一路走来的成长与感悟。 精彩瞬间: "目前我们主要采用中低频策略,策略容量上限较高。当前公司管理规模在百亿元左右,处于规模效应 最佳的阶段。" "量化怕的不是监管,而是不 ...
图解——将量化黑话翻译成人话
雪球· 2025-08-28 16:12
量化投资术语解析 - 量化投资因行业术语显得高深 实则是被专业表述所夸大 [2] 核心收益概念 - 贝塔指市场整体收益 即跟随市场波动获得的回报 [3][5] - 阿尔法指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 体现主动管理能力 [3][5] 因子分类体系 - 因子是影响股票涨跌的核心变量 构成量化策略基础 [7][9] - 基本面因子基于公司财务与经营数据构建量化指标 [11][13] - 技术面因子基于市场交易行为数据 如历史价格与成交量 [15][16] - 另类因子采用非传统非金融数据构建量化指标 [18][20] 风险与策略特征 - 行业偏离度指产品与对标指数的行业配置差异 [22][24] - 风险暴露体现主动选择承担风险以获取潜在收益 [25] - 风格漂移指持仓严重偏离基准 实际策略与宣称不符 [27] 内容预告 - 系列内容将持续更新 未完待续 [29] - 开放读者留言反馈困惑术语 引导关注公众号 [30]
坚毅笃行 勇立潮头 投资老将长期主义启示录
中国证券报· 2025-08-25 06:15
行业长期投资趋势 - 政策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 强调长期持有 中长期业绩考核 长期资金入市等长期主义理念 [1] - 公募基金经理平均投资年限约5年 超过1500位基金经理投资年限在3年以下 占比超30% [2] - 连续管理同一只主动权益基金超10年基金经理仅120余人 占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经理总数约5% [1][2] - 连续管理同一只基金超14年基金经理仅14人 占比低至约0.6% [1][2] 长期投资业绩表现 - 管理超14年基金经理任职以来平均年化回报率达10.05% [2] - 管理10-14年基金经理任职以来平均年化回报率达8.21% [2] - 朱少醒管理富国天惠精选成长A超19年 年化回报率达15.32% [3][6] - 杜猛管理摩根新兴动力A超14年 年化回报率达14.90% [3][6] - 杨谷管理诺安先锋A年化回报率13.21% 周蔚文管理中欧新蓝筹A年化回报率12.42% 赵晓东管理国富中小盘A年化回报率11.42% [3] - 近40位管理10-14年基金经理实现"双十"目标 年化回报率超10% [4] 代表性投资老将策略 - 朱少醒坚持自下而上偏重成长投资风格 连续重仓贵州茅台 中兴通讯等个股超10个季度 [6] - 杜猛聚焦新兴产业投资 先后布局消费电子 新能源 AI 创新药等领域 重仓歌尔股份 天齐锂业 新易盛等龙头 [6][7] - 李博践行GARP策略管理摩根核心成长10年 年化回报率9.79% [8] - 杨谷偏向小盘成长风格 通过分散持仓和逆向布局使诺安先锋A成为全市场罕见"10倍基" [8] - 赵晓东注重安全边际 重点关注公司治理好 管理团队优秀 估值合理的公司 [8] 长期绩优关键因素 - 投资老将具有丰富经验 成熟理念 敬畏市场 风险控制能力强 持续学习进化等特性 [9] - 通过行业分散 风格分散控制组合风险 以纪律性对抗人性弱点 [10] - 依托强大投研平台与资源协同 配备专属研究团队覆盖全维度 完成深度调研与数据验证 [10][11] - 摩根资产管理全球股票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约20年 研究团队年完成近1.1万次公司实地考察 [11] 行业生态建设 - 投资老将成为行业稀缺"压舱石" 有利于建立长期文化并培养储备人才 [10] - 基金公司借鉴国际经验 摩根资产管理坚持打造主动管理平台 秉承"长跑型"投资文化 [11] - 建议构建团队化 平台化投研体系降低对核心人员依赖 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与陪伴 [11]
61家公募出席!这场论坛,有料!
券商中国· 2025-07-26 22:45
论坛概况 - 方正证券首届公募生态圈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 [1] - 61家公募基金代表超150人出席 聚焦宏观趋势、产品创新与客户服务生态协同 [2] - 台湾富邦证券投资信托董事长黄昭棠分享海外市场ETF发展趋势及产品创新 [2][7] 方正证券业务成果 - 研究覆盖31个行业 2024年获新财富进步最快研究机构第1名 [4] - 金融产品规模突破千亿 ETF规模达240亿创历史新高 [4] - A500首发销量突破14亿 做市业务主做市数量行业前3 近十年净申购超千亿 [4] - 构建"一体两翼"公募基金综合服务体系 聚合研究赋能、产品代销与基金做市优势 [5] 海外ETF发展趋势 - 全球主动式ETF规模快速增长 半透明投资组合披露架构放开是主要推动力 [7] - 创新方向包括期权嵌入式ETF、增强型ETF、加密货币ETF及智能工具配置 [7] - 美国被动产品规模超越主动 管理费率持续下行 主动权益基金"回归基准"趋势显著 [14] 行业机遇与策略 - 稳健型全市场宽基产品、行业赛道型特色产品及多资产配置策略"贝塔"投资是发展机遇 [14] - 方正证券提出通过基金发行、ETF生态、交易服务等为公募提供全面综合服务 [18] 业务服务体系 - 研究业务坚持大型卖方研究所定位 建立公募综合服务PMO组织促进协同 [16] - 财富管理板块公募权益代销持续增长 覆盖基金发行、机构理财等多元服务 [18] - ETF流动性服务覆盖30余家基金公司 涉及股票、债券、货币、商品及QDII等多品种 [19] 合作展望 - 平安基金回顾与方正证券在产品代销、做市业务等全方位合作 期待深度协同 [12] - 论坛圆桌讨论聚焦"财富管理生态发展"与"低利率时代资产配置"两大议题 [9][10]
小微之光:事件驱动与低关注度股票的价值发现引擎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或行业,主要围绕低关注小微盘股和次新股展开分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低关注小微盘股的特征 - **数量稳定**:2008 年至今数量约维持在 1500 只左右[3] - **市值较小**:市值中位数约 50 亿,高关注股票市值中位数通常在百亿以上[3] - **行业分布差异**:在煤炭、金融、钢铁等行业占比较低[3] - **风险与机会并存**:被 ST 处理的比例在 2% - 4%,部分公司业绩增速可达 30%以上[1][3][4] 投资低关注小微盘股的优势与劣势 - **优势**:机构拥挤度低,可获差异化收益;定价偏差可能性高,有获取超额收益潜力[7] - **劣势**:可能存在基本面问题,流动性相对较差[5] 筛选适合投资的小微盘股的标准 - **可投资性**:日均成交量达到一定水平以保证流动性[6] - **机构关注度**:公募基金持股比例占流通市值不足 1%,参考分析师研报覆盖度[8] 低关注股票的基本面特征和回测表现 - **基本面**:历史上大部分时间业绩增速超 30%[9] - **回测表现**:某些阶段优于中证全指,与小市值贝塔有关,如 2010 年、2013 - 2016 年、2022 - 2023 年表现优,2011 - 2012 年、2017 - 2018 年及 2020 年跑输[9] 小市值贝塔表现较好的情况 公募基金持股比例高于 1%的股票数量增加时,对应低关注股票较好表现[10] 在低关注股票中挖掘阿尔法的方法 - **因子测试**:价量类因子有效性略高于基本面因子,分析师预期类因子有效性较弱[11] - **事件信号**:如股权激励预案,能提升阿尔法捕捉能力,低关注股票池内公司长期股价表现优于高关注股票池[12] 低关注股票的事件效应 - **基本面改善**:股权激励等事件有助于基本面改善[13] - **关注度提升**:事件发生后一年公司研报数量增加 2 - 3 倍,利好事件效应强于高关注股票[13] 值得重点观察的事件信号 - **公司行为类型**:业绩发布、定增、股权激励等中长期阿尔法表现好[15] - **机构行为类型**:分析师首次覆盖或间隔一年后再次覆盖并推荐买入,反应较快[15] 挖掘低关注股票投资机会的方法 - **剔除高风险个股**:通过波动率、换手率等方式[17] - **参考利好事件个股**:筛选过去半年内发生利好事件的股票,根据短期股价表现筛选[17] 低关注股票优选方法 结合反转、换手等六个维度信息筛选,通过事件驱动加速价值发现,长期有显著超额收益,如 2025 年上半年组合 YTD 收益率约 40%[18] 次新股的特征和投资机会 - **特征**:IPO 后盈利增速回落,上市满一年后普遍回跌与解禁效应有关,M2 增速减 M1 增速下行时表现较好,IPO 数量少表现更强[20] - **投资机会**:捕捉上市满一年但不满三年时期的机会,根据宏观数据和 IPO 节奏择时投资[20] 选股时利用投资性和融资性信息筛选次新股的方法 参考投资力度、定增预案、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等信息进行打分筛选,长期回测有超额收益[21] 次新股与上市满三年股票在因子表现上的差异 - **调研因子**:次新股范围内有效性更好[25] - **投资活动类型因子**:次新股范围内效果更好,能贡献 3 - 5 个百分点收益[25] 利用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中的另类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关注项目变更描述,变更频繁(超 30 次)公司表现可能走弱,变更少(1 - 5 次)盈亏比有优势[26] 2025 年上半年次新股策略表现 取得 27%收益,7 月以来累计收益增加约 10 个百分点[27] 小盘股策略的核心要点 - **事件驱动机制**:利好事件加速低关注股票价值发现[28] - **构建次新股策略**:借助投融资活动相关信息提升策略表现[28] 利用投融资活动信息提升次新股策略表现的方法 分析投融资活动信息,理解资产特征,优化投资决策[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对定增预案,发行对象仅限于大股东不含机构投资者时,利好信号作用更强[15] - 可将有效因子分成六类,结合主动量化投资思路优化选股[11] - 次新股投资可围绕因子、事件等维度选股,考虑基本面信息、机构观点和另类数据等因素[20]
中银投资策略报告:“价值+科技”哑铃策略,捕捉更多阿尔法
搜狐财经· 2025-07-21 18:29
哑铃投资策略 - 策略核心为同时配置高风险资产(科技成长)和低风险资产(价值稳定),中等风险资产占比少,形成两头重中间轻的结构 [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权益市场呈现价值与科技双主线并行,银行指数上涨15.75%,科创100指数上涨13.49%,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涨幅达60.87% [2] - 中银投资策略示范组合采用"价值+科技"结构,价值端包含中证A50、红利指数等,科技端配置科创100、恒生科技指数,另配消费电子等特色资产 [3] 市场表现与阿尔法收益 - 上半年近90%公募基金实现正收益,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上涨7.96%,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7.86%,主动管理产品超额收益显著 [5] - A股市场70%个股上涨,50%个股涨幅超10%,万得全A股息率2.27%,日均成交金额1.39万亿元同比提升31% [5] - 港股恒生指数上涨20%,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68%,生物科技和医疗保健指数涨幅超50% [6][8]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2024年"国九条"政策出台后,央行创设证券保险互换便利等工具,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稳住楼市股市" [7][8] - 港股吸引力提升,内地保险资金通过港股通投资规模达7622亿元,平均收益15%,成为全球第二大科技股市场 [8] 行业趋势展望 - 消费市场从物质消费转向服务消费,"悦己消费"需求显著提升 [9] - 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带动制造业投资,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速领先 [9] - 中国科技领域全球化竞争力增强,DeepSeek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9]
晨星陈鹏:从巴菲特赌局看投资真相 贝塔是普通人的 “免费午餐”
新浪基金· 2025-06-28 21:04
指数投资与贝塔收益 - 巴菲特与对冲基金经理的十年赌约证明主动管理基金难以跑赢标普500指数,全球40多个市场验证贝塔收益(市场基础收益)才是普通投资者可把握的"免费午餐" [3] - 阿尔法收益本质是零和博弈,多数投资者因交易成本实际获得"负阿尔法",能持续获取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极少且规模扩大会稀释收益 [4] - 贝塔收益具有普适性:美国1926-2024年数据显示1美元投资股票百年后接近1万美元,债券200美元,货币20美元,中国20年数据也呈现相同收益层级 [5] 投资成本与行为影响 - 除管理费外,交易成本(手续费、滑点)和投资者行为成本(高买低卖)会显著侵蚀收益,中国行业基金投资者行为损失尤其严重 [6] - 宽基指数基金年化成本比主动基金低1%-2%,长期复利下收益差距巨大,且能分散个股风险(单只股票收益仅实现市场整体收益50%左右) [9] 资产配置策略 - 合理配置股票、债券、货币组合可在风险低于单一股票情况下获得接近股票的长期收益,美国百年数据验证该策略有效性 [7][8] - 沪深300、中证500等宽基指数基金是以低成本获取中国股市贝塔收益的理想工具,华夏沪深300ETF被举例为捕捉大盘股风险溢价的优质选择 [9][10] 普通投资者建议 - 应放弃择时焦虑,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设定股债配比(如年轻投资者侧重股票),并定期再平衡避免资产偏离目标配置 [11] - 专业投资顾问可帮助避免行为偏差,优秀投顾每年能为投资者创造2.45%额外收益,远超服务成本 [12]
感受“AI信仰”的力量! 英伟达(NVDA.US)重夺“全球股王”桂冠 冲5万亿美元市值之路再启航
智通财经网· 2025-06-26 08:16
英伟达股价与市值表现 - 英伟达股价周三上涨4.3%至154.31美元,突破1月历史高点,自4月低点累计上涨63%,市值增加近1.5万亿美元 [1] - 当前市值达3.77万亿美元,超越微软(3.66万亿美元)重夺全球最高市值公司地位 [1] - 华尔街机构Loop Capital预测其市值可能达到6万亿美元,目标股价上调至250美元 [10][11] AI芯片需求与行业趋势 - 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四大客户占英伟达营收40%以上,持续加大AI算力基础设施投入 [3] - 全球AI军备竞赛预计持续至2025-2027年,AI算力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 [4][8] - 推理端AI算力需求被视作"星辰大海",可能推动市场持续指数级扩张 [9] 财务数据与估值分析 - 2024财年营收270亿美元,预计2025财年达1305亿美元,2026财年接近2000亿美元 [7] - 未来12个月预期市盈率31.5x,PEG约0.9,为"美股七巨头"中最低 [7] - 彭博追踪分析师近90%建议"买入",当前股价低于平均目标价12% [8] 竞争格局与市场地位 - 英伟达与台积电、博通等构成AI基础设施领导者阵营 [3] - 在"美股七巨头"(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特斯拉)中表现突出 [7] - Loop Capital预测到2028年全球在英伟达AI GPU上的累计支出或达2万亿美元 [11] 技术发展与行业影响 - Blackwell系列芯片预计创史上最强销售纪录,推动AI算力基础设施市场增长 [8] - "杰文斯悖论"预示AI大模型应用激增将带来史无前例的推理算力需求 [9] - DeepSeek R1等技术革新可能进一步刺激而非抑制AI芯片需求 [9]
论股市最强“阿尔法” AI算力当之无愧! 黄仁勋预言Blackwell需求创纪录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5-29 12:01
核心观点 - AI算力投资主题被华尔街机构视为股票市场的"最强阿尔法",英伟达Blackwell系列AI芯片预计将创下史上最强劲销售纪录,推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市场指数级增长[3][7][14] - 尽管面临美国对华贸易限制和全球关税政策波动,AI算力需求前景和长期投资回报潜力仍然"完好无损",英伟达、台积电等龙头企业业绩持续超预期[4][7][17] - 英伟达占据AI芯片市场80%-90%份额,数据中心业务营收391亿美元已超过所有竞争对手总和,Blackwell架构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7][12][14] 行业趋势 - 全球AI算力需求呈现井喷式扩张,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和谷歌主导的需求激增不受贸易政策影响[3][16] - AI推理端需求被形容为"星辰大海",光刻机巨头阿斯麦预计2025-2026年高端制程AI芯片需求将持续增长[16] - GPU加速计算正在占据主导地位,CPU在芯片领域的重要性已远不及擅长并行计算的GPU[13] 英伟达业绩表现 - 第一财季营收同比增长69%至441亿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的433亿美元,数据中心业务贡献391亿美元[8] - 预计第二财季营收约450亿美元,中国市场损失80亿美元但整体仍符合预期,盘后股价上涨4%[6][7] - 两年内年营收从270亿美元跃升至近2000亿美元,华尔街给予12个月平均目标价164美元(潜在涨幅21%)[4][14] Blackwell芯片进展 - Blackwell系列已取代Hopper架构成为业绩最大贡献力量,Blackwell Ultra架构GPU将在第二财季开始出货[7][15] - 三家ODM厂商4月达到1500个机架月产量,非机架形式Blackwell芯片需求被市场低估[15] - 摩根士丹利认为Blackwell芯片供应改善将推动下半年业绩加速,可能覆盖中国市场份额缩减[14] 贸易政策影响 - 美国出口限制导致英伟达计提45亿美元减值准备(优于预期的55亿),但Blackwell强劲销售前景缓解市场担忧[9] - 台积电未观察到客户行为因关税变化,维持2025年25%增长预期,AI相关营收预计翻番[17] - 特朗普政府新关税政策未对AI芯片需求造成实质性阻碍,英伟达CEO呼吁允许向中国推出新产品[10] 竞争格局 - 英伟达通过NVLink Fusion技术打破硬件生态壁垒,允许GPU与第三方CPU混合使用[18] - 中国公司可能凭借自身半导体实力在AI领域取得成功,若无法进入中国500亿美元市场将对英伟达产生不利影响[10] - 华尔街将英伟达、博通、迈威尔科技列为"AI芯片三巨头",视为半导体板块最安全增长方向[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