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集群
icon
搜索文档
智能车间到产业矩阵,陵城镇锻造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齐鲁晚报网· 2025-06-14 00:22
公司发展 - 中源联科通过数智化转型实现生产工序"零人工干预",获得30余项国际认证和20项核心专利,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1] - 公司智能无菌化生产车间实现全流程自动化,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2] - 每年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20%的资金用于研发,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聚集国内外顶尖科研人才,在透明质酸钠凝胶、蛋白线、水光针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4] - 玻尿酸游离收集技术解决传统塑形效果局限性,产品在人体中塑形更立体持久,获得海内外消费者认可[4] - 公司拥有专利20余项,商标120余项,其中30多个完成马德里公约注册,产品通过70多个国家的认证[4] - 与上海菩瑞生物、铭融医药、睿星医疗等企业达成研发与协作生产意向,并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吸收专业人才[4] - 正在推进二、三厂区建设,第二厂区2025年试生产,2026年全面投产,第三厂区2027年落成,预计新增300余个就业岗位[5] - 三大厂区投产后目标年营业额超10亿元,利税超1亿元[5] 行业与区域经济 - 曲阜市陵城镇依托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实施"强链、建链、补链、延链"工程,构建从研发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1] - 以中源联科、天利药用辅料、百阜福瑞达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强大集聚效应,企业间共享资源、技术交流、协作配套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6] - 陵城镇从上游原材料研发到中游药品器械制造再到下游销售服务逐步完善产业链,引入先进技术填补产业空白形成特色格局[6] - 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专业园区,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7] - 产业集群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居民增收,未来将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构建新质生产力[7]
洛阳基地入选新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河南省入选总数达到5个
河南日报· 2025-06-10 07:36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新一批19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河南省洛阳基地入选[1] - 河南省已有郑州、商丘、新乡、漯河、洛阳5个基地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数量居全国前列[1] - 洛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由宜阳综合冷链物流片区和汝阳智慧冷链物流片区组成,现有冷库库容31万立方米[1] - 汝阳智慧冷链物流园建成后将新增10万立方米冷库库容[1] 洛阳基地的辐射作用与产业集群 - 洛阳作为豫西地区唯一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可增强对三门峡、济源、焦作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力[1] - 洛阳基地将吸引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医药销售、电商配送等行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2] - 通过优化全市冷库布局建设,加强食品产业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管理,保障食品在运输、储存、加工、交易全过程的安全与品质[2] 冷链物流网络建设与发展规划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累计发布5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河南省5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部被纳入国家建设名单[2] - 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布局10个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构建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省级基地为基础支撑的骨干冷链物流设施网络[3] - 下一步将高质量推进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提升冷链物流体系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运行水平[3]
掀起项目引建“夏季攻势”
新华日报· 2025-06-10 05:35
招商引资策略 - 盐城高新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人工智能三大未来产业,实施靶向招商 [2] - 创新采用"以商引商"模式,通过梳理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将"朋友圈"转化为"招商链",6月份计划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举办三场重磅招商活动 [2] - 园区构建"1个专业园区+2个专职招商局+N个内设机构"的全员招商格局,目前正加速对接"东山""融合""长盈"3个百亿生态圈的15家核心企业 [2] 项目建设进展 - 源乾汽车电子项目一期进度达80%,预计7月中旬全面投产,将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汽车电子智能制造基地 [3] - 园区建立"五率"推进机制(签约率、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达效率),每周开展项目评审,每月协调要素,并对重点在建项目实行AB岗制,每日派驻科级干部驻守现场 [3] - 长盈精密50亿元结构件项目主体建成,昱辉光能50亿元一期项目投产,为园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 企业服务与产能扩张 - 高新区经发局快速响应企业厂房装修需求,通过跨部门协调解决问题 [4] - 华锐风电新上改造项目及二期扩建,预计未来三年新增工业产值超100亿元;神鹤科技5月开工2个项目,达效后可新增销售15亿元、税收超亿元 [4] - 园区推动18家企业技改扩能,计划总投资25亿元,重点支持"智改数转网联"及技改项目 [4]
这个小城,让音符飘向世界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行业概况 - 河北衡水市武强县周窝村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首家小型乐器加工厂,现已发展成乐器产业集群[1] - 产业集群包含159家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万名,成为我国管弦乐器生产基地[1] - 相关产品涵盖百余品种,80%以上销往欧美、日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1] 产业发展 - 当地政策扶持与龙头企业带动下,乐器产业集群历经30余年发展[1] - 近年来推动乐器加工、体验、展演等深度融合[1] - 2024年乐器产业营收达23 8亿元,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1] 区域经济影响 - 周窝音乐小镇吸引国外知名乐器公司落户[1] - 麦穗咖啡屋等配套设施带动旅游消费[1] - 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形成完整产业链[1]
贵州10万吨磷酸铁锂将投产
起点锂电· 2025-06-03 19:11
贵州嘉尚新能源正极材料项目进展 - 年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园项目(二期)进入设备采购和生产线建设阶段 预计10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并试产 达产后年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10万吨以上 [1] - 项目总投资25亿元 占地400亩 分两期建设 包括年产10万吨锰酸锂 4万吨三元正极 1万吨钴酸锂 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 [1] - 一期年产10万吨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已于2023年9月28日点火试产 2024年6月2条生产线正式投运 [2] - 公司建成100米锰酸锂正极材料隧道窑及配套生产线 为全国乃至全球首创最长生产线 [3] - 一期二阶段年产1.6万吨三元正极材料和9000吨钴酸锂正进行设备安装 预计2024年6月底建成投产 [4] 公司业务布局与产能规划 - 公司60%-70%锰酸锂产品满足内部需求 30%-40%就近供给园区企业 [3] - 拥有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全产业链研发及制造能力 专注电芯 电池 电池材料技术开发 生产 销售及进出口 [4] - 2022年3月在江西开工建设总投资55亿元项目 一期用地180亩 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年产60亿安时动力储能锂电池 [4] - 2023年8月东莞项目动工 总投资10亿元 达产后年产低速车动力及储能锂电池8GWh [4] 铜仁市新能源产业集群 - 大龙开发区年产20GWh钠电池即将投产 贵州为方能源投建一期年产1GWh高性能储能钠离子电池生产线 计划2024年7月底厂房封顶 11月试运行 [5] - 园区内还聚集凯金新能源负极材料 星茂废旧电池回收 博邦山河年产15万吨一体化锂电池负极材料 中伟循环 红星电子废旧锂电池回收等项目 [5] - 铜仁市锰矿探明储量近7.4亿吨 包括4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和1个特大型富锰矿床 富锰矿超1亿吨 [6] - 已集聚红星锰业 中伟股份 汇成新材料 百思特新能源 嘉尚新能源 凯金新能源等企业 构建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隔膜 电解液四大产业矩阵 [6]
热度拉满,广东正在上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09:20
广东"百千万工程"战略解读 - 核心战略定位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 通过县域经济、乡镇升级、乡村改造三级联动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1][3] - 与浙江"千万工程"形成东西呼应格局 强调产业根基、风貌改造、机制改革三大实施路径 [3] - 规划实施周期为"1-3-5-10"梯度推进 目标实现根本性城乡结构变革 [14] 县域经济升级 - 122个县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包含2个万亿级(海洋牧场+农产品加工)、10个千亿级、20个百亿级产业矩阵 [6] - 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12个合作园区承接1220个项目 引资5200亿元 粤东西北地区GDP增速超全省均值 [6][7] - 37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带动城乡收入比降至2.31:1 57个县市实现人口净流入 [7] 乡镇体系改造 - 完成997条主街改造+2538个农贸市场升级 建设3542公里生态河道+1944个社区公园 [9] - 引入4家建筑央企帮扶15市 98个县区完成风貌提升 打造长沙湾等网红级服务区 [9] - 环境治理覆盖率达97%(卫生厕所)+79.3%(污水治理) 实现基础设施全域升级 [9] 乡村产业振兴 - 土地改革释放效能 完成23.81万亩农地整治+4.76万亩建设用地整理 南海区创新"四券制度"激活要素流通 [12] - 集体经济发展迅猛 东莞麻涌镇村土地入股模式带动22村年增收2800万元 全省消除1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 [12] - 生态建设投入6.06万亩绿地+930公里碧道 打造579个口袋公园 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11][12] 特色产业案例 - 阳西县渔业种苗技术带动3万渔民增收 海洋牧场项目达90个 [6] - 荔枝产业通过"12221"体系+电商渠道实现国际化 出口额领跑全国农产品 [6] - 佛山狮山、北滘与东莞长安三镇跻身千亿GDP强镇 展现镇域经济活力 [7]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 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 助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招商引资项目储备与落地 - 青海省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已签约超120个储备项目,涵盖清洁能源、生态产业、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签约金额突破1000亿元 [1] - 项目落地阶段重点包括国能集团100万千瓦风光储和15万千瓦风电、中国移动(西宁)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正平昆仑算电协同示范产业园等 [1] - 招商策略围绕储能装备、零碳算力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串产业、辐射一个集群"的乘数效应 [1]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 - 盐湖资源开发领域引入年产2000吨碳酸锂、哈西亚图C11磁异常铁多金属矿采选、10万吨大修渣危废资源化利用等项目,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2] - 高原农牧业精细化发展聚焦牦牛产业化、枸杞、白刺等精深加工项目,推动特色农产品向高端化、标准化、品牌化升级 [2] - 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坚持"以资源引产业、以产业聚要素" [2] 生态文旅与产业融合 - 创新"生态+文旅+产业"融合招商模式,引进城际酒店、驰麟酒店、蓝莓全产业链现代观光都市农园等项目 [2] - 推动西宁熊猫馆提质升级、"6860"青海产品文化体验中心、文旅机车摩旅基地等项目落地,构建"全域旅游、全季体验、全产业链开发"的文旅新格局 [2] - 生态品牌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引擎",突出高原生态、自然资源、文化旅游优势 [2] 项目服务保障机制 - 加强招商引资项目调度和服务保障,深化全要素保障、全过程跟踪、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 [3] - 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投资与经营 [3]
荆州经开区再获“最具投资价值园区”的成长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26 16:32
产业集聚 - 荆州经开区形成"1+2"产业格局,以智能装备为首位产业,化工新材料、纺织印染为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群迈向千亿级 [5] - 智能家电产业以美的"空冰洗"三大基地为龙头,带动124家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企业如亿卓实业选址与生产基地车程仅10分钟 [3][5] - 化工新材料产业聚焦半导体和光伏材料赛道,湖北先导项目总投资200亿元,拓材科技即将试生产并打造国内最大高纯半导体材料基地 [5] - 纺织印染产业中湖北富春染织一年实现满产并启动二期项目,斌牌线业落户经开区 [5] - 2025年一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37%,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0% [5] 营商环境 - 荆州经开区打造"审批最快、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投资环境,通过"一链通办"服务模式解决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 [6][8] - "一链通办"累计解决46个疑难问题,协助158家企业融资约130亿元,落实62件民生事项 [8] - 鸣石科技案例中,市直部门7天完成审批,荆发控股一周准备100多间宿舍,电力方案优化节省200万元成本 [7][8] - 湖北先导项目创下"10天完成征地审批、17天完成土地征迁"的纪录 [8] 招商引资 - 2025年第二季度集中签约13个项目,合同引资额315.4亿元 [11] - 链式招商吸引美的三大事业部、法雷奥热系统中国研发中心落户 [12] - 产业招商研究院对项目进行技术、市场、风险评估,2024年为鸣石科技制定多份研究报告 [12] - 13支招商团队驻点大湾区、京津冀,成立市场化招商公司 [12] 创新驱动 - 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培育智能制造企业如美的洗衣机等典型案例 [14] - 2025年一季度美的电冰箱等4家企业上榜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 [14] - 全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89家,科创供应链平台入驻企业394家 [15] - 亿卓实业新工厂实现AGV与机械臂协同作业,华意压缩打造数字化工厂 [14]
徐工机械(000425):多品类稳中有升,全球化发展迅速
华安证券· 2025-05-26 14: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6.60亿元,同比-1.28%;归母净利润59.76亿元,同比+12.2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7.62亿元,同比+28.1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30%,较2023年提高0.44pct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8.15亿元,同比+10.92%;归母净利润20.22亿元,同比+26.3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07亿元,同比+36.8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35%,较去年同期提高0.54pct [6] - 公司聚焦“5+1”产业布局主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零部件产业加快强链补链 数智化方面,组织体系围绕变革落地再优化,建立行业首个精益制造领航工厂“三域六维”模型 [7][8] - 国际化是工程机械行业重要发展趋势和公司重要战略,2024年公司国外市场营收416.87亿元,占比45.48%,同比增长12% 公司升级国际化运营体系,布局多个海外产能项目,海外产品终端销量综合占有率保持提升 [9] - 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修改盈利预测,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19.62/1148.34/1299.70亿元;归母净利润78.50/97.39/120.37亿元;2025 - 2027年对应的EPS为0.67/0.83/1.02元 公司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12/10/8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91660|101962|114834|129970| |收入同比(%)|-1.3|11.2|12.6|13.2|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5976|7850|9739|12037| |净利润同比(%)|12.2|31.4|24.1|23.6| |毛利率(%)|22.5|23.0|23.5|24.1| |ROE(%)|10.1|12.6|14.2|15.7| |每股收益(元)|0.51|0.67|0.83|1.02| |P/E|15.55|12.45|10.03|8.12| |P/B|1.58|1.57|1.42|1.28| |EV/EBITDA|9.23|8.10|6.79|5.61| [13]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展示了2024A - 2027E各会计年度的相关数据,包括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 [15][17] - 主要财务比率涵盖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方面,如营业收入同比、毛利率、资产负债率等 [17]
兴产业 建支点 纸企何以“扎堆”湖北孝感孝南区
产业集群发展 - 孝南区纸卫品产业从1995年恒安集团落户起步,现已形成87家龙头及配套企业集聚的百亿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突破200亿元,税收超10亿元,实现生活用纸产能、产值、市场占有率等"五个全国第一"[1] - 产业集群涵盖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卫生用品三大主线,配套纸箱包装、塑料印刷等辅助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 - 产业拥有"维达""心相印""清风"等30余个知名品牌,2022年获评"中国生活卫生用纸(品)产业之都"称号[1][2] 区位与政策优势 - 孝南区紧邻长江黄金水道,辐射半径500公里覆盖6亿人口市场,物流成本优势显著[2] - 政府设立纸卫品产业专项基金,近三年供应土地5000亩,对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项目给予财政奖励,恒安卫品产业园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4][5] -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包括"五证同发"、24小时驻场协调等,天娇卫品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118天,2024年累计解决企业问题400余个[3][4] 技术创新与绿色制造 - 维达、恒安引进芬兰E-TAD、意大利TAD等全球顶级造纸设备,生产中高端生活用纸[6] - 企业年均研发经费增长25%,建成8个省级研发平台,金凤凰低克重瓦楞纸、金德超薄包装膜等技术领先行业[6] - 计划到2030年建成10个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及1个国家级检测中心,聚焦可降解材料、智能包装等前沿领域[7] 未来发展规划 - 目标构建"制造+服务"新生态,推动生产链、信息链、价值链、供应链四链融合[7] - 规划形成全域协作配套、多业融合发展、行业标准制定、特色文化衍生四大生态体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