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目标
icon
搜索文档
雅下水电站开工,重视建筑行业投资机会
长江证券· 2025-07-20 20: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雅下水电站开工,建筑行业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1][8][17] - 雅下水电站可开发我国未利用水能资源,装机规模预计达6000万千瓦,助力“双碳”目标 [14][17] - 雅下水电站建设投资规模达1.2万亿元,拉动基建与西藏GDP [14][18] - 假设建设耗时5/10年,年投资额占西藏GDP的86.8%/43.4%,占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的118.2%/59.1%,推动基建稳增长 [14][19] - 中国雅江集团成立保障项目建设运营 [14][19] - 雅下项目建设或加速,关注中国能建、中国电建 [14][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7月19日上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林芝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宣布开工 [2][8] 事件评论 - 雅下水电站开发水能资源,装机6000万千瓦,年供电近3000亿度,满足超3亿人用电,助力“双碳”目标 [14][17] - 雅下水电工程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开发方式,建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1.2万亿元,电力外送兼顾本地自用 [14][18] - 假设建设耗时5/10年,年投资额分别为2400亿/1200亿元,拉动当地GDP与重点建设项目投资 [14][19] - 中国雅江集团成立大会在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揭牌,保障项目建设 [14][19] - 中国能建水电施工市场份额超30%,中国电建承担80%以上河流规划及大中型水电站勘测设计任务、65%以上建设施工任务,雅下工程或带来更多订单增厚业绩 [14][20] 水电工程对相关公司及当地总需求的拉动测算 对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的收入拉动测算 - 总投资12000亿元,工程占比按50%-80%弹性测算,对应工程投资6000-9600亿元 [24] - 工期按10年、15年测算,年投资400-960亿元 [24] - 以2024年收入为基数,不同工程份额下对中国电建、中国能建收入拉动比例不同 [24] 对西藏当地总需求的拉动测算 - 总投资12000亿元,工期按10年、15年测算,年投资800-1200亿元 [24] - 测算项目每年投资对西藏GDP、第二产业、重点项目投资、十四五规划年均投资有不同拉动比例 [24] - 涉及西藏相关公司有西藏天路(2024年西藏区域收入占比83%)、高争民爆(2024年西藏区域收入占比76%) [24]
“碳循未来・足迹先行”引领能源革命——2025零碳产业(昌平)绿色投资大会探索零碳转型中国路径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0 20:33
零碳产业大会概况 - 2025零碳产业(昌平)绿色投资大会以"新质驱动数智融合零碳转型"为主题,汇聚200余位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 [1] - 大会由中国投资协会与昌平区政府联合主办,获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及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支持 [1] - 下午会议聚焦《"碳循未来・足迹先行"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低碳转型之路》议题 [1] 能源转型成效与挑战 - 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持续扩大,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面临能源供应可靠性、传统能源清洁化转型及经济平衡发展挑战 [3] -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构建政企研交流桥梁,开展政策研究、技术对接及培训活动推动绿色变革 [3] 碳市场与碳足迹管理进展 - 2024年全球自愿碳市场合规需求同比增长15%达2.5亿吨,自然碳移除项目受青睐,国际合规市场价格高于自愿市场 [7] - 中国自愿碳市场2024年启动后登记减排量948万吨,成交额超2亿元,CCER价格稳定在80~90元/吨 [7] - 产品碳足迹管理覆盖全生命周期,应对占全球总量50%以上的供应链排放,计划2027~2030年制定200项重点产品核算规则 [9] 企业低碳实践案例 -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累计完成温室气体核查超10000次,减排项目审核超1000项,牵头参与近200项标准制定 [5] - 江中药业通过光伏发电(绿电占比30%)、节能技术(能耗降60%)及药渣资源化实现中水回用率100% [23] - 固德威零碳园区建成4.4MW光伏系统(年发电400万度)与1125kW/2349kWh储能,11款产品获碳足迹认证 [26] 技术创新与系统发布 - "零碳中国"评价信息系统具备标准化评价、智能数据分析、可视化监测及全流程管理四大功能,支持碳足迹核算与减排方案定制 [19] - 洛克美森零碳工厂采用"源-网-荷-储"模式,光伏年供绿电90万度,能耗降48%,碳排放减65% [28] -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累计贡献绿电1000亿千瓦时,消纳农林生物质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 [25][26] 碳足迹与全球化竞争 - 碳足迹从"绿色壁垒"转变为企业出海核心能力,需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价值,加强供应链协同减碳 [30] - 欧盟"新电池法"等政策要求披露产品碳足迹,中国企业需通过技术创新应对国际贸易新门槛 [11]
湖北通城农商银行“贷”动竹产业“竹”梦绿色
证券日报· 2025-07-20 19:06
公司运营情况 - 湖北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竹木有限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主要生产竹筷、牙签等热销产品,日加工竹材60吨,产出竹筷50万双 [1][2] - 公司正在扩建环保炭项目,计划利用竹屑竹渣生产环保新材料,项目用地已平整完毕 [1] - 公司获得通城农商银行200万元贷款支持,用于新设备采购,加速扩建计划实施 [1] - 公司为周边村民提供60余个就业岗位,实现"绿了竹林,富了乡亲"的社会效益 [2] 金融支持措施 - 通城农商银行推出"绿色+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支持竹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高附加值化转型 [1] - 银行组建"金融服务队"深入企业摸排需求,建立"一企一档"融资台账 [2] - 银行灵活运用"信用价值贷"、"好企贷"等专属产品降低融资门槛,开通绿色信贷审批"快速通道" [2] - 银行实施从项目评估到资金监管的全流程跟踪管理,确保贷款用于企业绿色转型 [2] - 截至目前,通城农商银行累计发放绿色贷款100笔,总金额达4.5亿元 [2] 行业发展动态 - 通城县五里镇依托当地丰富竹林资源,积极发展竹木加工产业 [1] - 金融支持推动竹产业从传统加工向环保新材料领域延伸,实现竹子全生命周期利用 [2] - 行业响应国家"以竹代塑"倡议和"双碳"目标,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1] - 银行在清洁能源、污水处理等重点领域投入,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2]
万亿级水电站背后的中国科技密码:五级梯级开发如何改写世界水电史
搜狐财经· 2025-07-20 18:48
工程规模与技术突破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项目总投资1 2万亿元 建成后将形成五级梯级电站群 总海拔落差2400米 年输电量达2000亿千瓦时 为三峡电站1 6倍 [1][3] - 项目创造两项世界纪录 全球海拔落差最大梯级电站群 以及首个年输送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的单一水电系统 [3] - 采用新型纳米混凝土技术 通过3 2%密闭微气泡结构将抗冻性能提升至800次冻融循环 远超传统混凝土50次的标准 [3] - 坝体嵌入智能温控系统 利用地热资源动态调节温差 使混凝土内部保持在-5℃至15℃安全区间 极寒环境下裂缝发生率降低92% [3] 输电与生态保护创新 - 配套建设世界首个±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石墨烯复合涂层使绝缘材料击穿电压达传统2 3倍 智能消弧系统响应时间0 003秒 电磁屏蔽设计降低87%高原辐射干扰 [5] - 新输电系统效率较2014年青藏电力联网工程提升40% 相当于每年减少180万吨煤炭消耗 [5] - 布设437个传感器组成流域神经网络 实时监测地质变形与水文变化 滑坡预警准确率达92% [5] - 采用3D建模设计鱼类洄游通道 实现黑斑原鮡等珍稀物种人工诱导繁殖 开工半年内雅江下游湿地面积增加5 7平方公里 [5] 经济与社会效益 - 项目直接创造4 8万个就业岗位 预计拉动西藏GDP年增长2 3个百分点 [7] - 年清洁能源外送可替代标煤6800万吨 相当于植树37万公顷 [7] - 配套交通网激活林芝旅游业 2025年当地冷链物流规模预计增长300% [7] - 项目首次在极地环境中实现发电 生态 经济多维度协同 成为国家能源革命战略支点 [7]
风起北疆:绿电生产风生水起——从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一看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
内蒙古日报· 2025-07-19 23:41
新能源装备制造 - 远景蒙新集团呼和浩特沙尔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已实现超1亿元产值,并计划建设储能集成生产线,打造"风机+储能"双轮驱动模式,预计全年产值达60亿元 [1] - 内蒙古通过链群式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形成"风机+储能"协同发展的产业模式 [1] 新能源资源与开发潜力 - 内蒙古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6亿千瓦,占全国57%,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94亿千瓦,占全国21% [3] - 鄂尔多斯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年发绿电2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万吨 [3] - 乌兰察布凉城县150万千瓦"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基地配套30万千瓦×4小时电化学储能电站已全容量并网 [5] 新能源项目与绿电生产 -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年发电量突破100亿千瓦时,可满足1046万人一年生活用电或充满1.66亿台新能源汽车电池 [5] - 2024年内蒙古新能源累计装机突破1.35亿千瓦,全年生产绿电超2000亿度,跨省特高压绿电交易规模达762亿度,居全国第一 [5] - 截至2024年5月底,内蒙古新能源总装机达14309万千瓦,占全区电力总装机52%,年绿电产量约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9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7亿吨 [10] 新能源政策与改革 - 内蒙古出台13项措施加快新能源和电网工程审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从半年压减至3个月 [8] - 创新投资合作机制,吸引远景、明阳、隆基、龙马等企业总部落地 [8] - 2024年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2727万千瓦,完成治沙238万亩 [8] - 优化6类市场化消纳政策,新能源消纳能力增强,风光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 [8] 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 - 呼和浩特培育电子级硅材料、智能技术引领的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9] - 包头提升"世界绿色硅都"能级,打造万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和全球最大晶硅材料生产基地 [9] - 鄂尔多斯构建"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乌海打造"风光氢储用"一体化基地,阿拉善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9][10] 未来规划与目标 - 2024年内蒙古新增新能源装机超4100万千瓦,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8] - 2025年目标新增新能源并网装机400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超过1.7亿千瓦 [12]
链博会搭台 外企深耕中国新能源产业新蓝海
经济网· 2025-07-18 17:22
公司动态 - 瓦克化学首次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展示20余款汽车与电子领域创新产品及4款新品 [1] - 公司展出的新能源汽车母排保护耐火材料能在1000摄氏度高温下快速陶瓷化 为电池包安全提供保障 [2] - 车规级芯片导热材料可耐受-40至180摄氏度温差 支撑智能驾驶技术升级 [2] 行业趋势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整且市场广阔 被视为全球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2] - 链博会成为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发展机遇的重要平台 推动全球产业链创新合作 [2] 技术布局 - 瓦克的硅基液冷技术有助于提升云计算能效 [2] - 充电枪导热材料加速新能源车补能网络建设 [2] - 公司技术布局与中国"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2] 市场影响 - 外资企业积极参与链博会 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活力得到外资企业认可 [2]
苏能股份:绿电转型持续推进 新能源建设动力强劲
搜狐网· 2025-07-18 17:13
新能源项目进展 - 苏能正镶400MW+120MWh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首台风机完成吊装 标志着工程建设进入全面施工高峰期 预计年内实现并网 [1] - 该项目总投资14 2亿元 属于国家第三批"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项目 建成后将授牌"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1] - 项目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 深化省际能源合作 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华东地区大气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1] 新能源业务布局 - 公司新能源业务版图从徐州扩展至陕甘 内蒙古 新疆等地 [2] - 截至7月中旬 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601MW 在建规模460MW [2] - 光伏领域垞城矿"渔光互补"和陕西麟游"农光互补"项目已于5月并网 储能领域丰县储能电站7月初并网 [2] 经营数据表现 - 2024年新能源销售收入1 15亿元 同比增速385 33%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5360 65亿元 同比增速935 89% [3] - 新能源业务毛利率持续保持高水平 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均超过55% [3] - 新能源业务已成为公司高速发展的潜力业务 [3] 能源保供措施 - 整合火电 风电 光伏及储能资源 以煤电为保供压舱石 推动绿电就地消纳 [3] - 应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 推进生产工艺创新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3] 未来发展规划 - "风光网储"一体化布局日益完善 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 [4] - 公司在绿色低碳转型中迈出坚实步伐 将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行业绿色升级注入持久动力 [4]
江苏省建行系统首笔“项目前期贷”落地射阳
江南时报· 2025-07-18 14:56
项目概况 - 龙源射阳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是江苏省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1] -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江苏省清洁能源供应能力,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1] - 项目前期面临资金需求紧迫、融资渠道有限等难题[1] 融资创新 - 中国建设银行盐城分行为项目投放"项目前期贷"2.8亿元,系全省系统内首笔此类业务[1] - "项目前期贷"打破了传统项目前期因手续不全、风险较高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困境[2] - 该笔贷款从申报到批复投放仅用时4个工作日,创造了"建行速度"[2] 服务模式 - 建设银行组建专项服务团队,涵盖公司业务、风险管理、授信审批等多领域骨干[1] - 采用省、市、县三级行高效协同机制,相关部门全程提供顾问式服务[2] - 通过深入调研客户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精准落实审批要求[1][2] 行业影响 - 该案例标志着江苏省在金融服务重大项目建设领域迈出创新一步[1] - 为后续重大项目营销抢占先机,开创金融服务新范式[2] - 提升了建设银行在盐城地区乃至全省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3]
从“电力驼队”到“能源高铁”: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如何攻克世界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7-18 11:35
特高压技术优势 - 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能力是500千伏超高压的5倍 ±800千伏直流电可跨越2500公里不衰减 [1] - 单条±800千伏直流线路年输电量达600亿度 相当于运输2600万吨煤炭 [1] - 西电东送工程中四川水电通过特高压7毫秒抵达长三角 解决中国80%煤炭在西北与70%用电在东南的结构性矛盾 [1] 核心技术突破 - 醴陵陶瓷企业研发耐受1000千伏电压的釉下彩瓷绝缘子 强度比普通瓷器高3倍 [3] - 采用特殊纸质绝缘材料将变压器重量从数千吨压缩至500吨 解决超大型设备运输难题 [3] - 电磁干扰抑制技术使2000公里内电网频率偏差不超过0.02赫兹 精度相当于北京广州时钟每秒误差不超过百万分之一秒 [6] 经济与生态效益 - 单条特高压线路造价超30亿元 但每年节省的运力可多跑10万列火车 [7] - 青海-河南线路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60万吨 [7] - 巴西斥资19亿美元引进中国技术 国际电工委员会60%特高压标准由中国制定 [7] 全球技术领先地位 - 中国特高压专利占全球84% 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从30%提升至100% [8] - 美国科罗拉多州换流站需通过中文操作手册调试设备 因核心控制系统无英文版本 [8] 未来技术发展 - 多端柔性直流技术使特高压升级为智能电网 张北基地风电输电效率提升40% [11] - 特高压与高铁 5G并列新基建三驾马车 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底层支柱 [11]
立体用海 上光下渔 我国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全面转入商运
大众日报· 2025-07-18 10:39
项目概况 - 华能滨州新能源8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全面转入商业运营一个多月,日发电量较之前提升50%以上 [1] - 项目用海面积1.58万亩,采用立体分层用海方式,是我国首个立体确权光伏用海项目 [1] - 项目2023年4月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清单,2024年4月取得自然资源部用海批复,2025年3月全容量并网 [1] - 项目是山东省已建成最大的单体新能源项目之一 [1] 技术特点 - 光伏支架采用超级耐候钢,C4及以上腐蚀环境下耐腐蚀性能高于普通耐候钢两倍 [2] - 组件选用专用于海上的光伏组件,采用双层镀膜玻璃,双面POE/EPE封装胶膜,铝合金边框氧化膜厚度不低于18μm,防护等级不低于IP67 [2] - 电池组件选用高效N型单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4%以上 [2] - 箱变壳体按照高防腐设计,满足C5环境防腐要求和IP54防护等级 [2] - 送出工程单跨跨距1273米,塔高163米,居山东省首位 [2] 运营管理 - 项目全流程应用华能智慧基建管理系统,实现技术资料共享 [3] - 电站采用"无人机+导轨机器人"建设无人化自动巡检系统,借助AI技术及大数据智能运维平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运维 [3] - 项目采用"上光下渔"循环经济发展模式,5月20日至6月5日期间完成增殖放流工作,海域海洋生态与渔业资源得到良好修复 [3] 经济效益 - 项目投产以来累计完成发电量3.8亿千瓦时,预计每年可发电12.86亿千瓦时,年等效利用小时数1312小时 [3] - 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38.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1.7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7455.51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