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自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二季度业绩发力,港迪技术上半年实现营收2.1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8-27 22: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归母净利润1841.86万元,同比下降16.02%,主要受研发投入及管理费用增加影响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361.05万元,同比增长5.11%,弥补第一季度亏损并推动整体业绩稳定增长 [1] 主营业务结构 - 自动化驱动产品收入7407.30万元,同比减少26.11% [2] - 智能操控系统收入13375.49万元,同比增长21.51% [2] - 产品毛利率保持42.91%的行业较高水平,反映技术研发与市场议价能力 [2] 行业地位与市场优势 - 2020-2024年港口起重专用变频器、盾构机专用变频器市场份额国产品牌第一 [1] - 2024年塔式起重机专用变频器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二 [1]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1][3] 研发与技术进展 - 完成690V工程型水冷变频器等9项研发阶段性工作 [3] - 投入开发超大直径盾构机刀盘水冷变频驱动系统、高性能伺服驱动器等项目 [3] - 自主研发HF680N系列2400kW大功率能量回馈多传动系统成功应用于900吨造船龙门吊 [3] 战略规划与业务拓展 - 下半年重点推动港口、盾构、石油、铁路、船舶等行业业务增长 [3] - 持续推进海外销售平台与渠道建设 [3] - 加大工程型单传动/多传动产品及中高压变频器研发力度 [3]
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73.65% 宁波东力高端制造与智能化转型见成效
全景网· 2025-08-27 19:41
行业整体表现 - 中国机械工业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 [1] - 行业营业收入达15.3万亿元 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4% [1] - 行业呈现稳中向好 结构优化 创新突破的发展态势 [1]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3446.33万元 同比增长4.7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53.92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73.6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7.62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43.65% [1] 主营业务与产品应用 - 专注于高端传动设备与智能门控系统的研发制造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 智能制造 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产品覆盖农业机械 海工装备 水利水电 医疗等众多行业领域 [2] 技术研发实力 - 拥有两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有效专利188项 其中发明专利35项 [2] - 传动设备产品额定功率范围覆盖0.12~10000kW [2] 门控系统业务 - 子公司欧尼克科技为国内自主品牌唯一定点医用门厂家 [3] - 主编多项行业标准包括《医用推拉式自动门》和《建筑用医用门通用技术要求》 [3] - 门控系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0% [3] 新兴领域布局 - 机器人精密关节减速器产品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 正处于试制试验阶段 [3] - 开发谐波减速器和精密行星减速器等新产品 [3] - 向机器人 数控机床 航空航天 医疗器械等精密传动控制领域拓展 [3]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 子公司东力传动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4] - 积极设立慈善救助扶困基金 东力助学基金等慈善基金 [4] - 2025年上半年向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捐赠 [4] 未来发展战略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研发投入 [5] - 优化产品结构 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5] - 加强市场开拓力度 深化国际化布局 [5]
宁波东力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3.65%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7 19: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4.7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7.62万元,同比增长43.65%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153.92万元,同比增长73.65% [1] 战略举措 - 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核心技术攻关 [1] - 加快产品研发迭代并丰富应用场景和市场 [1] - 深化全球化布局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1] - 优化供应链体系并强化风险管控机制 [1] 业务进展 - 公司专业从事减速机、电机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生产 [1] - 产品包括减速机、电机、智能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自动化门控系统 [1] - 参与多项减速器领域国家行业标准制定 [1] - 机器人精密关节减速器研发取得阶段性进展,产品处于试制试验阶段 [2] 行业背景 - 智能制造技术快速发展推动机器人产业革命性突破 [2] - 公司关注人形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市场趋势 [2] - 产业化进程按计划稳步推进中 [2]
禾川科技: 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6:1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浙江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禾川科技,证券代码68832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1]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浙江龙游经济开发区亲善路5号,邮政编码324400 [3] - 公司网址为www.hcfa.cn,电子信箱为hcfaxp@hcfa.cn [3]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项彬,董事会秘书及证券事务代表为徐建明 [3] 主要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0,855.44万元,同比增长5.32%,主要受益于下游锂电、激光、包装等行业客户及ODM端订单增长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16.23万元,同比下降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743.52万元,同比下降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85.19万元,上年同期为-5,960.65万元 [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38%,同比下降5.03个百分点 [4] 行业概况 - 公司所处行业为工业自动化行业,属于"C40仪器仪表制造业"中的"C4011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3977亿元增至2023年的573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 [5] - 预计到2029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突破8900亿元,2024-2029年CAGR约7.7% [5] - 外资品牌如西门子、松下、安川电机、三菱电机等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国产替代进口趋势明显且速度加快 [5]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应用集成 [9] - 主要产品包括伺服系统、PLC等,覆盖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传感层 [9] - 伺服系统作为核心产品,在定位精度、速度控制、额定转矩等核心性能指标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国内品牌厂商中保持优势地位 [9] - 公司近年加大了在工控芯片领域的布局,自主研发设计的驱动控制一体化SIP芯片已实现对外销售 [9] - 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锂电池、机器人、激光、3C电子、包装、纺织、物流、木工等行业,覆盖多家行业龙头企业 [11] 产品技术特点 - 伺服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和编码器,采用自主研发的编码器,高速高精度磁编码器项目为"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工业项目" [10] - 公司具有深度制造能力,建有自主化压铸、CNC精密加工、电子贴装、自动组装的深度制造产线,提供垂直产业链 [10] - 通过运用ERP、MEMS系统,将生产工艺与自动化设备有效融合,实现生产过程中自动化与数字化的融合 [10] - 芯片产品采用fabless模式,自身负责芯片设计,委托封测厂商进行封装测试 [27] 经营模式 - 采购管理由供应链中心、质量管理中心、制造中心等部门协同,建立完整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22] - 生产模式为"按订单生产(MTO)+按库存生产(MTS)",标准产品备安全库存,定制产品按订单生产 [25] - 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与经销商签订经销协议,对部分战略客户采取直销模式 [28] - 在全国部分主要城市设有办事处,配备区域经理、技术服务工程师等常驻人员,提供就近技术服务 [29]
常熟汽饰20250826
2025-08-26 23:0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80亿元 同比增长17.18%[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6亿元 同比下降15.63%[4] * 扣非后净利润1.74亿元 同比下降29.71%[4] * 每股收益0.57元 同比下降14.93%[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15% 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4]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792万元 同比下降43%[4] 新能源业务发展 * 新能源业务占比达51.15% 首次超过50%[2][5] * 奇瑞为最大客户 占总收入35%左右[2][5] * 领跑为第二大客户 上半年收入约3亿多元[5] * 特斯拉和蔚来各贡献1.3-1.4亿元收入[5] * 比亚迪 北汽蓝谷和小米各贡献约1亿元收入[5] * 小鹏汽车上半年收入约6,000多万元[6] 海外市场拓展 * 匈牙利基地正式筹建 预计2026年6月完成基建[2][7][14] * 西班牙工厂获得新订单 其他海外项目报价推进中[7] * 匈牙利基地面向BBA及比亚迪等中国出口整车厂[14] * 西班牙工厂承接领跑项目及奇瑞合作[15] * 海外产能将集中在匈牙利基地逐步释放[16] 生产基地建设 * 新增肇庆 大连 合肥 安庆及金华等多个基地[2][8] * 大连和安庆基地已实现盈利[2][8][11] * 肇庆工厂亏损约800万元 需月销售额2,000万元达盈亏平衡[11][12] * 合肥基地亏损约1,500万元 下半年有望接近扭亏[11][12] * 金华基地亏损600万元 下半年有望扭亏[11][12] * 计划建设江北工厂[2][8] 客户合作深化 * 与领跑汽车合作深化 余姚基地营收3亿元[2][10] * 金华基地预计年底投产 全年销售额有望达8-10亿元[10] * 为领跑C10 C11及B系列提供模块化产品 基本实现独家供应[10][13] * 通过模块化供货模式提升单车价值量[10][13] * 与奇瑞合作紧密 大连和安庆基地销售额合计近5亿元[17]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 * 应用SAP MES系统优化模块化设计 一体化工程设计及模具自动化[2][9] * 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2][9] * 专注于汽车智能模块 智能座舱板块获德国设计红点奖[23] * 在材料 工艺和制造方面增加新开发机会[23] * 探索模具自动化和解具领域 年销售额近5,800万元[23] 新业务布局 * 探索工业自动化和人形机器人方向[23][24][26] * 工业自动化业务销售额约6,000万元[26] * 使用透光表皮等新材料 与基金投资材料绑定[24] * 积极布局新材料及机器人领域合作伙伴[24] * 参股座椅业务 与富胜在商务端深度合作[27] 盈利能力提升措施 * 通过精益管理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并减少损耗[3][25] * 工业自动化团队及人形机器人投放优化成本[25] * 推动模块化项目落地提高单车价值量[3][25] * 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毛利率和盈利能力[3][25] 联营业务表现 * 联营公司投资收益同比减少2,759万元[4] * 二季度联营收益恢复明显[18] * 奥迪项目表现稳健 长春安通林受红旗项目影响较大[18] * BBA部分收益低于预期 宝马和奔驰同比下降[18] * 拓展新客户包括小鹏 广汽及天津板块新获奔驰项目[18] 未来增长点 * 2026年重点增量客户包括小米U7 领跑项目及小鹏汽车[20] * 沈阳板块新项目带来增长[20] * 海外西班牙和匈牙利工厂随产能落地带来更多订单[20] * 模具业务去年销售额超3亿元 总订单约5亿元[21] * 已获得欧洲零部件模具订单[21] 行业影响与展望 * 公司经历新能源整合过程 积极做好自身管理和市场拓展[28] * 零部件集成供应商发展前景值得期待[28] * 开发新产品满足环保 轻量 智能 安全等需求[28]
汇川技术(300124):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工控逐步复苏 电动车继续高增 机器人业务快步推进
新浪财经· 2025-08-26 20:38
财务表现 - 25H1营收205亿元同比增27% 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40% 扣非净利润26.7亿元同比增29% [1] - 25H1毛利率30.2%同比降1.5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14.5%同比升1.4个百分点 [1] - 25Q2营收115亿元同比增19% 归母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26% 扣非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13% [1] - 25Q2毛利率29.6%同比降0.2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14.3%同比升0.8个百分点 [1] - 25H1经营现金流30.20亿元同比增65.2% 其中Q2为27.58亿元同比增53.2% [5] - 25H1末存货81.9亿元同比增20.0% [5] 通用自动化业务 - 25H1收入88亿元同比增17% 25Q2收入47亿元同比增7% [2] - 行业25Q2 OEM市场销售额同比增0.5% 项目型市场同比降2.7% [2] - 25Q2低压变频销售额同比降11% 交流伺服同比增16% PLC&HMI同比增23% [2] - 25Q2低压变频市占率23.7%同比升2.3个百分点 交流伺服市占率37.0%同比升4.1个百分点 小型PLC市占率7.2%同比升0.6个百分点 [2] - 6-7月订单需求显著改善 预计H2订单同比增20-30% 全年营收有望增20%以上 [2] 新能源汽车业务 - 25H1收入90亿元同比增66% 25Q2收入52亿元同比增49% [2] - 25H1电控市占率11.8%稳居第三方供应商第一 [3] - 理想汽车销量同比增2% 广汽埃安同比降21% 奇瑞同比增6% 小米同比增200% 吉利同比增54% 小鹏同比增242% [3] - 子公司联合动力25H1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45% 净利率6.0% [3] - 预计25年电动车收入225-240亿元同比增40-50% 利润12-15亿元 净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3] 电梯业务 - 25H1收入23亿元同比降1% 同期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降14.8% [4] - 通过大配套业务提升配件产值 紧抓海外市场需求 [4] - 预计25年电梯收入49-52亿元同比增0-5% [4] 战略业务进展 - 机器人无框电机及驱动器进入开发阶段 行星滚柱工艺优化 线性模组完成送样 启动上肢机械臂开发 [4] - 海外H1收入13亿元占比6%同比增39% 越南/中东/泰国增速快 锂电/手机/国际大客户配套增长快 [4] - 数字化在空压机/纺织/食品包装行业实现批量订单 [4] - 能源管理业务发电侧储能PCS及一体机出货增长快 西安储能新厂年交付能力50GW [4] - AI完成iFG工业智脑平台架构 形成全链路工业AI软件体系 [4] 费用与盈利预测 - 25Q2期间费用18.2亿元同环比增21%/13% 费用率15.7%同环比升0.3/降2.1个百分点 [5] - 销售费用率同比降1.53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同比降0.03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同比升2.25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同比降0.42个百分点 [5] - 上修25-27年归母净利润至58.0/71.3/86.4亿元 同比增35%/23%/21% [5]
万讯自控发布2025年半年报:营收稳步增长 技术驱动未来可期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6 19:1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99亿元,同比增长5.59% [1] - 现场仪表产品营收同比增长6.82%,压力仪表及配件营收增幅达12.45% [1] 业务结构与发展 - 核心产品覆盖工业自动化仪表、民用仪表及MEMS传感器三大板块 [1] - 产品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传统工业领域及新能源、智慧城市、航空航天新兴赛道 [1] - 工业自动化仪表业务持续贡献营收主力 [1] 政策与行业机遇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政策推动下游行业设备更新需求释放 [1] - 工业自动化仪表领域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1] 研发投入与技术优势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4.64亿元 [2] - 研发投入多年保持7%以上高占比 [2] - 聚焦MEMS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 [2] - 新增多项专利并与德国Fraunhofer、牛津大学等国际机构深度合作 [2] - 累计参与82项国家标准起草 [2]
汇川技术: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1:1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5.09亿元,同比增长26.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8亿元,同比增长40.15%,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50%及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 [3][21] - 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地位,通用伺服系统市场份额约32%位居第一,低压变频器市场份额约22%位居第一,小型PLC市场份额7.0%位居第四,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8.2%位居第四 [9][19] - 新能源汽车业务成为重要增长引擎,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市场份额10.1%排名第二(第三方第一),电驱总成市场份额7.1%排名第四,定子装机量市场份额11.3%排名第二 [11][19]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05.09亿元,同比增长26.73%,营业成本143.10亿元,同比增长28.44% [3][4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8亿元,同比增长40.15%,扣非净利润26.71亿元,同比增长29.15% [3][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0.20亿元,同比增长65.2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06%,同比提升1.71个百分点 [3] - 研发投入19.66亿元,同比增长33.47%,主要由于人员增长及薪酬费用增加 [40] 业务板块表现 - 通用自动化业务收入约8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变频器收入约27亿元,通用伺服系统收入约37亿元,PLC&HMI收入约9亿元,工业机器人收入约6亿元 [25][26]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90亿元,同比增长50%,主要受益于前期定点车型放量及客户结构多样化 [21][29] - 智慧电梯业务收入约23亿元,同比下滑1%,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 [29] - 轨道交通业务收入约2.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31] 行业发展趋势 - 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1486亿元,同比微增1%,OEM型市场同比增长2%,项目型市场同比下滑0.3% [3] - 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136亿元同比增长8%,通用伺服市场规模113亿元同比增长7%,PLC市场规模84亿元同比增长5% [3] - 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588万辆同比增长35.5%,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渗透率攀升至44.3% [4][5] - 电梯产量65.4万台同比下降6.4%,降幅较2024年收窄 [6]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伺服系统融合预测性维护、隔爆电机等技术,MD630低压变频器采用最新软件技术,HD9X高压变频器入选国产化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24] - 推出U系列协作机器人解决电子行业柔性制造需求,R220大负载机器人实现汽车焊装应用 [24] - 开发第五代动力总成平台采用自研高压SiC功率模块,第六代电源平台升级为GaN功率器件二合一产品 [27] - 高精度丝杠+导轨在机床行业实现进口替代,机电一体电缸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突破 [24] 市场拓展与客户发展 - 新能源乘用车客户结构多样化,国内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及海外车企订单均快速增长,新增国内定点项目30余个,海外定点5个项目 [26] - 工业自动化业务在锂电、物流、机床、包装等高景气度领域订单增长,借船出海订单同比快速增长 [22][23] -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越南、中东、泰国等新兴市场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欧洲发达市场与行业TOP客户建立合作 [32] 战略布局与未来重点 - 国际化战略聚焦泛亚太、欧洲、美洲市场,采取区域+行业双轮驱动策略 [32] - 数字化业务推出InoCube平台,在空压机、纺织、包装等行业实现批量订单 [33][34] - 能源管理业务开发新一代3.5MW集中式PCS及430kW组串式储能变流器,取得国际认证 [35] - AI领域推出iFG工业智脑平台,涵盖数据接入、智能体开发、训练及应用全链路 [36][37] - 人形机器人领域进行无框力矩电机、关节模组及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开发 [38][39]
众辰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5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2.1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16.15万元,同比下降13.64%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936.5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21.42%,主要系应收款收回增加 [2] - 基本每股收益0.61元/股,同比下降14.08%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减少0.50个百分点 [3] 业务发展情况 -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变频器和伺服系统等 [4] - 报告期内行业专机产品实现10.27%的增长 [17] - 伺服系统产品实现19.49%的增长,主推的US880系列伺服产品销售情况良好 [19] - 公司先后收购江苏三木禾、浙江贝托,致力于打造从驱动层到控制层、执行层的产业链布局 [17]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产品线覆盖变频器和伺服系统,包括通用变频器和行业专机两大类 [9] - 新推出低压伺服、可编辑组态人机界面(HMI)和中小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系列化产品已批量化生产 [18] - 公司建立了覆盖多品类的核心技术平台,持续进行产品升级和扩充,实现了变频器和伺服系统的全场景应用 [19] 行业市场环境 - 工业自动化行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推动下快速发展 [4] - 2023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较高水平,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5] - 2024年低压变频器本土品牌市场占比达47%,市场规模为284.30亿元 [7] - 2024年中国伺服总规模约212.6亿元,中小功率产品市场份额约77% [8] 产能建设进展 - 芜湖产能项目已按规划新增多条变频器和伺服系统生产线 [20] - 上海市"变频器及伺服系统产业化建设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部分厂房已开始生产 [20] - 近期启动"高压变频器生产基地及辅助用房建设项目",已进入基建施工阶段 [20] 研发投入与创新 - 研发费用2217.01万元,同比增长51.94%,主要系职工薪酬、材料费及动力费增加 [26]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创新,开发新产品,突破新技术,扩充产品线 [17] - PLC产品补足了公司在控制层的产品空缺,低压伺服产品已在AGV行业实现产业应用 [19] 销售与管理费用 - 销售费用2228.34万元,同比增长35.33%,主要系职工薪酬、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增加 [26] - 管理费用1540.12万元,同比增长44.77%,主要系职工薪酬、中介费用增加 [26] - 公司采取直销和经销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直销比例整体较高 [22] 资产与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6.4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4.27% [26] - 存货2.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66% [26] - 固定资产2.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22%,主要系厂房由在建工程转固 [26] - 在建工程5209.10万元,较上年末下降65.27%,主要系厂房由在建工程转固 [26]
弘讯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5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0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23万元,同比下降21.48%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362万元,同比下降41.28%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78万元,同比下降57.17% [2] - 新台币升值导致汇兑损失增加,是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2][3] - 非经常性损益461万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424万元 [3] 业务板块经营情况 - 自动化板块营收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9] - 数字化业务持续优化产品并拓展多行业场景应用 [22] - 新能源板块营收5044万元,同比增长16% [25] - 海外市场收入符合预期,印度市场占比超六成 [22] - 公司在巴西、中东、土耳其等地设立据点,巩固海外网络 [22] 研发与技术优势 - 研发费用3615万元,同比增长8.94% [32] - 与台湾芯片公司深度合作,多款芯片导入产品试样或量产 [20] - 拥有授权专利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70余项 [28] - 开发出双轴同动补偿算法,提升加工中心圆度 [21] - 意大利EEI公司具备核聚变、医疗等领域特种电源技术 [27][28] 行业与政策环境 - 工业自动化行业受益于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政策导向 [3][4] - 塑料机械行业需求来自3C、医疗、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等领域 [6] - 欧盟绿色复苏计划为新能源业务提供发展机遇 [8][9] - 核聚变领域全球累计融资突破92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新增融资17.4亿美元 [11][12] - 中国推动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工业母机及核心零部件需求 [4][7] 重点项目与订单 - 意大利EEI中标意大利科研中心磁体电源项目,金额80万欧元 [26] - 为意大利国家原子能研究中心提供高精度电源系统订单,金额360万欧元 [27] - 工商储能产品MAXBESS完成多项认证并收获订单 [25] - 数字化业务拓展至智慧农业领域,构建水稻全生命周期数据体系 [24] 资产与投资状况 - 交易性金融资产550万元,同比下降94.58% [32] - 境外资产10.0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6.50% [32] - 参与投资弘允新能源公司,持有6.25%股权 [33] - 理财产品投资1.5亿元,私募基金投资1.03亿元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