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

搜索文档
全球与中国发泡微球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6-12 18:16
发泡微球行业现状分析 - 发泡微球是一种由热塑性聚合物外壳包裹挥发性液体的功能材料,加热时膨胀形成轻质泡沫结构,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包装等领域[1] - 行业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微球制备到应用开发的完整产业链,但各环节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3] -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技术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北美和欧洲专注于高端应用,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代表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市场[4] 发泡微球发展趋势 - 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发展:市场需求从单纯膨胀转向定向膨胀与多性能集成,如兼具隔热、阻燃、减震等功能[5] - 微球壳体材料趋向改性聚合物和复合包覆结构,以提高耐温性、耐压性与化学稳定性[5] - 向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推广低VOC含量、无毒、可回收微球,探索生物可降解或天然聚合物壳体产品[6] 全球发泡微球市场规模 - 市场较为分散,前五大企业(Nouryon、Sekisui Chemical、Kureha等)2024年收入占全球份额66.23%[9] - 北美是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全球销量29.44%,欧洲占26.18%,中国占18.39%[10] - 按产品类型,粒径≤25μm的产品占2024年销售收入76.55%[11] - 按应用领域,运输是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销量占比35.90%[12] 行业发展机遇与驱动因素 - 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推动新需求:发泡微球在建筑保温砂浆、隔热涂料等材料中广泛应用,新型环保涂层材料和装配式建筑带来增量市场[13] - 汽车轻量化持续推进:电动化与低碳转型趋势下,发泡微球用于制造低密度发泡塑料、密封条等,帮助整车减重和提升能效[13] - 电子与功能材料新蓝海:在电子封装、热管理等领域表现出适配能力,未来可拓展至传感器材料、可控变形结构等前沿应用[13]
研判2025!中国转移胶带行业相关概述、产业链、发展现状、企业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电子信息行业的持续恢复,驱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383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2 09:24
转移胶带行业概述 - 转移胶带是一种特殊胶带,由基材和粘性物质组成,具有粘贴、固定及材料转移功能,操作简便且具备耐磨、耐温、耐腐蚀性 [2] - 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涂布、烘干固化、收卷、分条、检验、包装入库,其中涂布和烘干固化为关键工序 [2]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子、汽车、光学、医疗行业,分别用于电子元件固定、车身部件保护、光学元件加工及医疗设备固定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17年中国转移胶带市场规模为245.83亿元,2024年增至382.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52% [1][10]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新兴技术应用需求增加及国内外市场拓展 [1][10] - 聚酯薄膜作为核心基材,2021年市场规模321.5亿元,2024年达50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7%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基材)及丙烯酸、橡胶类(胶粘剂) [4] - 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以电子行业为主,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0% [8]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如洁美科技、雷科股份主导,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强化竞争力 [12] - 洁美科技2025年Q1营收4.14亿元(同比+14%),但净利润0.34亿元(同比-36.73%) [13] - 东莞市益弘胶粘科技月产能750万平方米胶带,业务覆盖全球,胶粘剂月产能210吨 [15] 发展趋势 - 环保化:研发可回收材料、水性胶粘剂以减少污染 [17] - 高性能化:电子行业需求高粘接强度、耐温性,汽车行业需求耐候性、抗振动性 [18] - 全球化:产能向东南亚、印度转移,优化资源配置并适应区域需求差异 [19][20]
UEC终于来了,能撼动InfiniBand吗?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2 08:42
超级以太网联盟(UEC)规范1.0发布 - 超级以太网联盟发布UEC规范1.0,旨在满足AI和HPC工作负载需求,标志着下一代数据密集型基础设施以太网的关键进展[1] - UEC规范1.0为网络堆栈所有层提供高性能、可扩展且可互操作的解决方案,实现多供应商无缝集成[1] - 该规范推动行业采用开放、可互操作标准,避免供应商锁定,建立统一生态系统[1] UEC技术特点 - 基于全球采用的以太网标准,简化从硬件到应用程序的整个技术栈部署[3] - 提供现代RDMA支持高吞吐量环境的智能、低延迟传输[7] - 端到端可扩展性,可扩展到数百万个端点[7] - 支持100Gb/s/lane和200Gb/s/lane以太网PHY层[11] UEC架构设计 - 在Linux联合开发基金会下运营,以以太网为基础并借鉴其他规范作为构建模块[14] - 关键构建模块是开放架构接口(LibFabric),标准化NIC使用[14] - 建立在既定开放标准上,定义可互操作框架,不限制API如何与CPU/GPU配合运行[16] - 采用基于队列的NIC交互,要求支持所有LibFabric命令[17] UEC核心功能 - 数据包层借鉴模块化交换机经验,集成硬件加速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21] - 专为"fat"网络设计,支持多条等距且速度相同的路径[22] - 拥塞管理系统UEC-CC采用基于时间机制,传输时间精度低于500纳秒[28] - 传输安全子层推荐后量子DES密码,制定定期随机数更改规则[34] UEC优势与比较 - 主要优势包括硬件加速LibFabric、精心设计工作结构、数据中心拥塞控制等[42] - 与UALink和SUE相比,UEC支持构建具有多个交换层和数万个端点的横向扩展网络[44] - UALink和SUE专注于ScaleUp,仅支持单个交换层和最多1024个端口[44] - SUE和UALink都提供内存映射接口,期望通过读写指令和内存操作发送/接收消息[47]
东丽,海外最大树脂基地试产
DT新材料· 2025-06-11 23:10
东丽树脂科技项目竣工 - 东丽集团在华投资4亿元建设的东丽树脂科技(佛山)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竣工,标志着其品类最齐全的高性能树脂项目进入试运营阶段 [2] - 该项目生产的高性能树脂复合材料具有出色的耐热性、耐化学性以及机械强度,主要应用于汽车电气元件以及电气和电子连接器 [4] - 作为东丽华南新材料产业园的关键组成部分,该项目产品具备优异的隔热、阻燃、耐腐蚀等核心性能,可满足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家电等领域需求 [5] - 项目达产后年销售额将超10亿元,将成为全球唯一可生产东丽全系列树脂产品、年产量最大的海外工厂 [5] - 东丽集团已在广东省设立12家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其中4家集中于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位于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内 [5] 高性能树脂应用与市场 - 东丽希望通过该项目抓住华南地区对高性能树脂日益增长的需求,重点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 [5] - 同时公司还将满足先进通信、电气和电子应用以及光伏领域的预期增长需求 [5] - 在九江镇的集群布局有助于发挥协同效应,巩固东丽在华南新材料市场的地位 [5] 尼龙改性技术研修内容 - 研修内容包括高温尼龙树脂特性及改性、助剂对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性能影响、高性能玻璃纤维应用等 [10] - 具体议题涵盖高温尼龙分类定义、特性表征、改性工艺,以及润滑剂、增韧剂、成核剂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0] - 研修还涉及无卤阻燃剂进展、低场核磁技术应用、抗老化系统解决方案等专业技术内容 [11][12][13] - 研修采用主题研修+案例分析+互动交流方式,每讲包含0.5~1小时互动时间 [14]
中国晶圆厂,直逼三星
半导体芯闻· 2025-06-11 18:08
全球半导体晶圆代工市场格局变化 - 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公司2025年第一季总收入为3643亿美元,环比下降54% [1][3] - 市场下滑归因于季节性放缓,但中国消费者补贴计划和美国关税豁免到期前的订单激增部分抵消跌幅 [1] 台积电市场主导地位 - 2025年第一季营收25517亿美元,环比下降5%,但市场份额逆势增长05个百分点至676% [2][3] - 与三星的市场份额差距从59个百分点扩大至599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领先优势 [2] 三星电子竞争压力加剧 - 2025年第一季营收2893亿美元,环比下滑113%,市场份额从81%降至77% [3][4] - 受中国消费补贴受益有限和美国先进制程限制影响,竞争力被削弱 [4] 中芯国际的快速增长 - 2025年第一季营收2247亿美元,环比增长18%,是前三大厂商中唯一正增长的企业 [3][5] - 市场份额从55%提升至60%,与三星的差距从26个百分点缩至17个百分点 [5] - 增长动力来自应对美国关税的库存策略和中国国内补贴 [5] 其他厂商表现 - 联电(UMC)营收1759亿美元,环比下降58%,市场份额持平为47% [3] - 格罗方德(GlobalFoundries)营收1575亿美元,环比下滑139%,市场份额降至42% [3] - 华虹集团营收1011亿美元,环比下降3%,市场份额微增至27% [3] 未来市场展望 - 2025年第二季预计整体放缓,但中国补贴需求、新智能手机备货及HPC需求将支撑产能利用率 [5][6]
沪电股份(002463) - 2025年6月1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1 18:00
公司发展与经营策略 - 公司产品以通信通讯设备、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汽车电子为核心应用领域,实施差异化产品竞争战略,依靠技术、管理和服务优势,生产高端差异化产品 [2] - 公司注重中长期可持续利益,保持行业头部客户均衡,在超高密度集成、超高速信号传输等方面加大技术和创新投入,以保持竞争优势 [2][3] 公司收入结构 - 2024 年企业通讯市场板营业收入约 100.93 亿元,其中 AI 服务器和 HPC 相关 PCB 产品约占 29.48%,高速网络的交换机及其配套路由相关 PCB 产品约占 38.56% [4] - 2024 年汽车板整体营业收入约 24.08 亿元,新兴汽车板产品约占 37.68% [4] 市场情况 800G 交换机市场 - AI 发展驱动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变革,800G 交换机市场需求不错 [5] PCB 市场 - AI 驱动相关需求增长,高阶产品产能供应不充裕,公司预计 2025 年下半年产能改善,2025 年第一季度购建长期资产支付现金约 6.58 亿 [7][8] - 中长期看,人工智能和网络基础设施发展为 PCB 市场带来机遇与挑战,竞争将加剧,公司需把握战略节奏,加快投资和技术创新 [8] 汽车 PCB 市场 - 呈现规模增长、竞争加剧、需求结构变化、技术创新加速等特征,智能化成重要趋势,中低端产能或清理优化 [9] - 公司依托技术积累和质量信誉,与客户深度合作,调整产品和产能结构,推进 800V 高压架构产品技术优化和转移 [9] 泰国工厂情况 - 泰国生产基地已小规模量产,公司全员攻坚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加速客户认证与产品导入,控制成本,应对风险,为盈利做准备 [6]
又一万吨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基地签约!
DT新材料· 2025-06-11 00:29
莱威新材料项目投资 - 山东莱威新材料与武汉经开区签约 将在通航产业园建设年产万吨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基地 并规划二期高性能复合材料生产线[1] - 公司为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及设备材料国产化[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行业现状 - UHMWPE分子量逾百万 比强度达优质钢15倍 密度仅0.97 g/cm³ 广泛应用于国防、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及新兴的eVTOL领域[3] - 国内UHMWPE纤维生产企业约20家 总产能超国外总和 91%采用湿法工艺 头部企业多配套生产下游防弹制品等[4] - 行业集中度高 九州星际以3万吨产能居全球第一(国内占比48%) 同益中、千禧龙纤等六家企业合计产能占比35.79%[4] 尼龙材料技术研讨会内容 - 高温尼龙树脂专题涵盖分类定义、特性表征及改性工艺 由上海北冈新材料副总经理主讲[6] - 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性能研究包括润滑剂、增韧剂、成核剂等助剂影响分析 由DT新材料专家顾问讲解[6] - 泰山玻璃纤维副总工分享高性能玻璃纤维在尼龙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涉及纤维直径、浸润剂体系等参数影响[6] - 尼龙无卤阻燃剂进展专题包含分类定义、加工温度控制等使用建议[6] - 低场核磁技术应用于高分子材料检测 含国际企业质控案例分享[7] - 尼龙抗老化解决方案聚焦热老化与光老化机理 由利安隆新材料技术总监解析[7] 往届技术研修班 - 历届研修班主题覆盖尼龙改性、聚丙烯改性、聚合物发泡等技术 2019-2024年累计举办超10场 主要地点为宁波[13]
深度报告:高性能膜材料产业分析报告(附57页PPT)
材料汇· 2025-06-10 23:13
高性能膜材料基本概况 - 高性能膜材料是新型高效分离技术的核心材料,具有节约能源和环境友好等特征,是解决水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战略性新材料 [4] - 高性能膜材料主要分为水处理膜、特种分离膜、气体分离膜、生物医用膜、电池用膜等 [4] - 膜材料产业年增长速度在15%左右,2019年膜产业规模已近2000亿元 [7] 高性能膜材料分类 - 根据膜制备材料可分为有机膜(纤维素衍生物类、聚酰胺类等)和无机膜(陶瓷膜材料等)[7] - 按照功能可分为分离膜、识别膜、反应膜等,其中分离膜应用最为广泛 [7] - 按照结构可分为平板膜、管状膜、卷状膜和中空纤维膜 [7] 高性能分离膜产业现状 - 我国膜产品市场中反渗透膜和纳滤膜占50%,超滤膜、微滤膜及电渗析膜各占10% [16] - 预计2022年我国膜产业总产值将超过3600亿元,2025年达到5000亿元,2027年将达到5800亿元 [16] - 膜工业总产值中膜材料占15%,膜配套设备占17%,膜设备与服务占27%,工程与应用占28% [16] 光学膜产业 - 2021年国内光学膜产量8.41亿平方米,市场规模309.03亿元,较2020年增长8.83% [33] - 2022年光学膜市场规模约327.23亿元 [30] - 光学膜主要应用于LCD背光模组(增亮膜、扩散膜等)和液晶面板(偏光片、配向膜等)[25] 锂电隔膜产业 - 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出货量同比增长65.3%,达到133.2亿平米 [43] - 湿法隔膜出货量104.8亿平米,干法隔膜出货量28.4亿平米 [43] - 上海恩捷以接近40%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星源材质排名第二,两家合计市场份额超50% [43] 铝塑膜产业 - 铝塑膜占软包锂电池成本的18%左右 [49] - 预计2022年我国铝塑膜市场规模达57亿元,2025年达89亿元 [49] - 2020年日本企业全球供应占比73%,其中日本DNP市占率50% [57] 光伏胶膜产业 - 主要产品包括透明EVA胶膜、白色EVA胶膜、POE胶膜和EPE胶膜 [63] - 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福斯特占据接近50%市场份额 [64] - 光伏胶膜对组件的透光率、收缩率、剥离强度等性能指标至关重要 [63] 质子交换膜产业 - 2022-2025年质子交换膜需求量预计达35.6、86.7、169.1、314.7万平米 [70] - 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47亿元 [70] - 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体系,但存在成本高、尺寸稳定性差等缺点 [73] 特种光学聚酯(PET)膜 - 2021年中国聚酯薄膜产量282万吨,预计2022年将提升至300万吨 [87] - 2021年市场规模354.2亿元,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5.3% [87] - 高端光学基膜产品市场基本被日韩公司垄断 [91] 柔性聚酰亚胺(PI)膜 - 2021年全球聚酰亚胺薄膜市场规模约22亿美元 [100] - 预计2022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4.5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超72亿元 [101] - 高性能电子领域产品进口率85%以上,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 [101] 液晶聚合物LCP薄膜 - 全球LCP需求量从2018年7.8万吨增长至2020年7.4万吨 [104] - LCP具有低吸湿性、高耐化性、高阻气性特点,适合毫米波应用 [109] - 从树脂到天线模组需经过LCP树脂-薄膜-FCCL-FPC-天线模组等步骤 [110] 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 - 2022年全球PTFE膜市场规模约81亿元,预计2029年达110亿元 [115] - 中国PTFE产能188000吨/年,占全球总产能309000吨/年的60%以上 [114] - 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116]
迈普医学(301033) - 2025年6月1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0 19:1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专注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拥有多种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关键植入器械 [2] - 公司是中国领先且进入全球高端市场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目标是成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医疗器械企业 [3] 并购易介医疗相关 - 公司坚持内生与外延发展并举战略,并购易介医疗可拓展神经内外科室产品品类,构建多元化产品矩阵,将生物合成材料技术扩展至介入领域,打造创新性生物材料研发平台 [3] - 交易审批及完成时间不确定,标的公司交割前经营业绩预计不对上市公司造成影响,具体交割视交易所、证监会审核时间而定,达披露要求将依规披露 [3] 脑膜产品集采进展 - 2024年6月天津市发布相关通知,公司积极关注集采政策进展,参与集采项目,抓住集采机遇 [4] PEEK对钛替代进展 - PEEK材料因耐辐照性等特点成为替代钛材料首选,公司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是国内少数基于PEEK材料用于颅颌面缺损修补的产品 [5] - 2023年我国颅颌骨修补及固定整体产品市场规模达17.5亿元,2018 - 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5.3% [5] - 2024年度公司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销售收入7,989.63万元,同比增长31.05% [5] 标的公司神经介入优势 - 神经介入手术中桡动脉入路将成主流,目前相关产品仅有一款Rist导管通过FDA批准并于2024年9月引进中国 [6] - 标的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完成薄壁桡动脉支撑导管研发、注册和销售的企业,其导管外径2.5mm,比市面现有产品外径小10%,已引入国内多家大型医院使用 [8] - 标的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研发出桡动脉输送导管的企业,并研制配套造影导管,提供桡动脉全面解决方案 [8]
第三代高性能纤维小巨人!机器人腱绳送样引爆想象,芳纶并购再添筹码
市值风云· 2025-06-10 17:18
全产业链布局,产能国内第二。 作者 | 塔山 编辑 | 小白 (来源:南山智尚公告)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纤维),是继碳纤维、芳纶纤维之后的第三代高性能纤维。 同芳纶相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防护用品的使用温度可低至零下150℃,而芳纶在零下30℃就会 失去防弹性能,因此在高寒地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是防护用品的首选。 此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材料的比弹击载荷值,是玻璃纤维和芳纶的2倍多。国外用超高分 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的树脂复合材料制成的防弹头盔,已逐渐替代钢头盔和芳纶复合材料头盔。 20世纪80年代,荷兰帝斯曼(已于2022年被美国AVIENT公司收购)、美国霍尼韦尔、日本东洋纺等 企业先后实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化生产,上述公司在相当长时期内将此类纤维及防弹无纬 布产品列为"巴黎统筹协议"中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军事用品。 本期,风云君要介绍的这家公司,于2000 年率先实现了国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产业化生产, 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掌握全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化技术的国家。 在船用缆绳方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作为第三代高性能纤维,对传统钢绳的替代趋势明显。 (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