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

搜索文档
从下游覆铜板看玻纤电子布需求和格局
2025-07-02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覆铜板行业、PCB行业、玻纤电子布行业 - **公司**:生益科技、台光、南亚新材、华正新材、光远新材、红河公司、泰波、菲利华、阿萨希、尼托博、谷歌、AWS、韩国供应商、日本企业、北美客户、华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需求情况** - **low DK布需求**:2025年low DK布需求量达七八百万平方米以上,总量或达上千万平方米,主要用于ASIC和GPU [1][4] - **覆铜板和PCB需求**:产能和订单饱和,AI兴起使需求显著提升,AI加速卡多使用马8级别材料 [2] - **玻纤布需求**:2026年覆铜板行业产能增加30%-40%,玻纤布需求量相应增长30%-40% [12][13] 2. **产品格局** - **玻璃布应用场景**:一代玻璃布在AI加速卡领域占80%市场份额,二代用于以太网交换机,三代预计用于下一代产品但产能有限 [1][8] - **不同客户价格敏感度**:北美客户注重性能不计成本,其他客户关注性价比 [10] 3. **国产low DK布情况** - **性能差异**:与日台产品存在差异,稳定性是关键,目前主要切入生益和台光等供应商 [1][6] - **导入供应链情况**:国产玻璃布正逐步导入供应链,下一代三代玻璃布产能不足使国产进入速度加快 [5] 4. **价格情况** - **玻璃布价格梯度**:一代玻璃布每平米约6美金,二代比一代贵30%左右,三代比二代贵30% [3][15] - **马9与马8价格关系**:马9量产后售价预计是马8的一倍 [3][28] - **半固化片与覆铜板价格关系**:半固化片价格约为覆铜板的一半 [24] 5. **扩产情况** - **覆铜板扩产**:2026年覆铜板行业继续扩产,产品层数增加,如谷歌TPU可能从26层增至34层 [11] - **具体企业扩产**:台光中山工厂扩40万平米产能,韩国新增30万平米产能 [12] 6. **材料替代情况**:PTFE加工性差,大概率会被马9替代,未来大部分产品将换用马9材料 [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CCL端认证周期**:CCL端对新型低DK玻璃布认证周期一般约一年,具体取决于公司策略和客户需求 [1][7] 2. **覆铜板原材料比例**:纯材料成本中覆铜板遵循433定律,即四层铜箔、三层纼布和三层树脂 [23] 3. **终端客户选材**:通常由覆铜板厂商推荐材料并测试,合格后终端客户一般认可 [22] 4. **电子部技术壁垒**:主要集中在玻璃布制造工艺,石英成分比例、配方和工艺差异导致测试结果不同 [30][31] 5. **PCB层数影响**:PCB层数从26层增至34层,对CCL和电子布需求增加20%-30%,玻璃布需求可能增至40%左右 [3][32] 6. **企业合作与进展**:南亚新材与华为合作紧密,生益科技积极验证产品;光远公司配套韩国和台光等客户,正测试二代玻璃布 [26][33] 7. **马9在交换机应用**:交换机领域将使用马9材料,预计2026年可见部分应用成果 [27] 8. **覆铜板市场价格和毛利率**:马8覆铜板每平方英尺约50元人民币,马9覆铜板利润相对较高 [29]
博通,悄然称霸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28 10:21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互连架构 - 互连架构是支撑大规模训练和运行数万亿参数模型的关键,涵盖封装内部裸片通信、系统内芯片连接及系统间网络 [1] - 英伟达凭借互连架构技术成为行业巨头,而博通通过商用芯片模式覆盖从以太网架构到芯片封装的全链条技术 [1] - 谷歌TPU大量采用博通知识产权,苹果传闻使用博通方案研发AI服务器芯片 [1] 博通的以太网交换技术 - 博通Tomahawk系列交换机支持高基数连接,TH6芯片达1024Tbps,可减少大规模GPU集群所需交换机数量(如12.8万加速器集群仅需750台TH6) [3] - 以太网技术允许客户选择多供应商方案,英伟达、Marvell和思科也将推出竞争产品 [4] - 博通将Tomahawk 6定位为机架级架构捷径,支持8-576个GPU的扩展连接 [6] 面向扩展的以太网(SUE)与竞争技术 - 博通退出UALink联盟,转向推广SUE栈,与现有交换机兼容 [6] - 以太网已用于英特尔Gaudi系统和AMD未来机架级系统,UALink协议尚处早期阶段 [7] - 专用协议如UALink精简但以太网已成熟可用,支持跨机架扩展 [7] 共封装光学器件(CPO)技术 - 博通CPO技术效率达可插拔器件的35倍,显著降低功耗 [9][10] - 第三代CPO将与Tomahawk 6搭配,提供512个200Gbps光纤端口,2028年计划支持400Gbps通道 [11] - 英伟达在Spectrum和Quantum交换机采用光子技术,但NVLink仍依赖铜缆 [11] 芯片封装与多裸片架构 - 博通3.5D XDSiP技术提供多裸片处理器蓝图,优化混合铜键合(HCB)提升互连速度 [14][15] - 该技术开放授权,类似AMD MI300X设计但优化接口,首批产品预计2026年投产 [15] - 多裸片架构通过不同制程节点(如5nm GPU+6nm I/O)优化成本与效率 [14] 光学集成与加速器连接 - 博通展示64Tb/s光学以太网小芯片,支持512个GPU通过64台512Tbps交换机组成单一扩展系统 [12] - 铜缆传输距离有限,光学器件是跨机架扩展的关键,博通研究加速器直接集成光学方案 [11][12]
UEC终于来了,能撼动InfiniBand吗?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2 08:42
超级以太网联盟(UEC)规范1.0发布 - 超级以太网联盟发布UEC规范1.0,旨在满足AI和HPC工作负载需求,标志着下一代数据密集型基础设施以太网的关键进展[1] - UEC规范1.0为网络堆栈所有层提供高性能、可扩展且可互操作的解决方案,实现多供应商无缝集成[1] - 该规范推动行业采用开放、可互操作标准,避免供应商锁定,建立统一生态系统[1] UEC技术特点 - 基于全球采用的以太网标准,简化从硬件到应用程序的整个技术栈部署[3] - 提供现代RDMA支持高吞吐量环境的智能、低延迟传输[7] - 端到端可扩展性,可扩展到数百万个端点[7] - 支持100Gb/s/lane和200Gb/s/lane以太网PHY层[11] UEC架构设计 - 在Linux联合开发基金会下运营,以以太网为基础并借鉴其他规范作为构建模块[14] - 关键构建模块是开放架构接口(LibFabric),标准化NIC使用[14] - 建立在既定开放标准上,定义可互操作框架,不限制API如何与CPU/GPU配合运行[16] - 采用基于队列的NIC交互,要求支持所有LibFabric命令[17] UEC核心功能 - 数据包层借鉴模块化交换机经验,集成硬件加速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21] - 专为"fat"网络设计,支持多条等距且速度相同的路径[22] - 拥塞管理系统UEC-CC采用基于时间机制,传输时间精度低于500纳秒[28] - 传输安全子层推荐后量子DES密码,制定定期随机数更改规则[34] UEC优势与比较 - 主要优势包括硬件加速LibFabric、精心设计工作结构、数据中心拥塞控制等[42] - 与UALink和SUE相比,UEC支持构建具有多个交换层和数万个端点的横向扩展网络[44] - UALink和SUE专注于ScaleUp,仅支持单个交换层和最多1024个端口[44] - SUE和UALink都提供内存映射接口,期望通过读写指令和内存操作发送/接收消息[47]
博通公司20250606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半导体、基础设施软件、AI 公司:博通(Broadcom)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2025财年第二季度业绩表现**:总收入同比增加15亿美元达80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主要源于AI半导体和VMware业务 [3] - **各业务部门表现** - **半导体解决方案部门**:收入84亿美元,同比增长17%,占总收入56%;AI半导体收入超85亿美元,同比增长20%,连续15个季度强劲增长,由定制AI加速器和AI网络业务驱动,以太网AI网络占比40% [2][4] - **基础设施软件业务**:收入60亿美元,同比增长,占总收入44%,毛利率93%,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约76%,反映VMware整合成效 [2][5] - **未来业绩指引** - **第三季度**:合并收入预计达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1%,经调整EBITDA至少为66% [2][6] - **全年**:合并毛利率受基础设施、软件和半导体收入占比变化影响,非GAAP税率在第二季度和2025财年保持稳定 [2][7] - **AI市场前景预期** - **业务增长**:AI半导体业务预计持续强劲增长,2026财年延续此趋势 [3][9] - **xpu需求**:2025年下半年起xpu需求显著上升,满足推理与训练双重需求 [3][9] - **客户部署**:至少三个客户将在2027年前部署超百万个定制化AI加速集群 [3][9] - **收入增长**:2025财年AI服务收入预计增长约60%,2026财年拓展更多客户,增长率与2025财年持平 [3][10] - **资本配置情况**:第二季度支付28亿美元现金股利,回购47亿美元或约470万股普通股;季度末现金储备95亿美元,总债务694亿美元,偿还约60亿美元后降至678亿美元;固定利率债务加权平均利率4%,加权平均到期年限10年,浮动利率债务加权平均利率5.3%,到期年限2.6年 [3][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网络基础设施**:表现强劲超出预期,因AI网络化与加速器集群部署相关,交换机密度增加带动;Tomahawk交换机需求大 [11] - **扩展网络**:超大规模客户有向以太网发展趋势,集群规模扩大到72个GPU以上时,共包光学技术可能重要 [12][16] - **毛利率下降因素**:除无线业务外,其他业务利润率略低,XPS业务占比增加致季度环比下降130个基点,半导体和定制业务也有影响 [18] - **NVLink开放影响**:不会显著改变生态系统格局,明年AI网络增长由以太网等现有开放标准驱动 [18] - **推理性能提升原因**:超大规模计算平台和大型语言模型客户为证明投资价值,通过训练和推理实现商业化 [18][19] - **资本回报和并购策略**:一半自由现金流用于派息,剩余用于降债,机会主义进行股票回购;未来并购需债务融资,降债为并购留借款空间 [22] - **网络与XPU比例**:未来几年网络与XPU比例维持在30%以下但接近40% [24] - **AI出口管制影响**:贸易环境动态变化,无法明确答复出口管制影响 [25] - **VMware客户转换**:续约完成近三分之二,还需一年多至一年半完成剩余工作 [26]
博通和Ciena财报说明了什么?
国盛证券· 2025-06-08 18: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但坚定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对部分重点标的给出“买入”评级,如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沪电股份、英维克等 [8][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在AI大模型驱动的算力经济中,网络是AI系统性能释放的前提,海外算力复苏趋势显著,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同时关注光器件及受关税影响但有新增量逻辑的公司;还介绍了近期AI领域的多项进展,包括大模型发布、商战、模型即将面世、开源智能体、机器人模型、基建投资、开源模型及人机内容协作新模式探索等 [2][8][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投资策略 本周建议关注算力和数据要素相关企业,算力领域包括光通信、铜链接、算力设备、液冷、边缘算力承载平台、卫星通信、IDC等细分方向的企业;数据要素领域包括运营商和数据可视化企业。本周算力板块因海外厂商技术升级信号走强,博通交付新一代交换芯片催化光模块升级,海外算力复苏趋势显著,推荐相关企业 [14][15][17]。 行情回顾 本周(2025年6月3日 - 2025年6月6日)上证综指收于3385.36点,通信板块上涨,表现优于上证综指。细分行业指数中,光通信、云计算、量子通信涨幅居前,卫星通信导航下跌。中嘉博创领涨,还有多家公司因不同概念受益上涨 [18][19][20]。 周专题 博通:网络的重要性 博通FY25 Q2季报营收1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合并毛利率79%,业绩得益于AI业务增长和VMware并表整合。产品结构上,半导体解决方案营收84亿美元,同比增长17%(AI业务44亿美元,同比增长46%);基础设施软件营收6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公司指引FY25 Q3营收158亿美元,AI业务51亿美元。在AI大模型驱动的算力经济中,网络是AI系统性能释放的前提,体现在网络是AI算力体系的“新瓶颈”、具有“不可替代性”以及以太网是确定性更强的增长方向 [22][23][24]。 Ciena:国产替代的展望 Ciena FY25 Q2财报营收11.3亿美元,同比增长24%,GAAP净利润90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1680万美元,增长受益于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需求增加带来的高速连接解决方案需求增加。但毛利率为41%,较去年同期的43.5%下滑,受可插拔光学模块强劲需求影响带来成本压力。若中美供应链环境稳定回暖或客户对成本敏感性上升,重回国内供应链体系是提升毛利率的有效路径,国内零部件厂商中长期有渗透全球高端客户的能力 [7][28][29]。 智源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 2025年6月6日,第七届“北京智源大会”开幕,汇聚众多国际明星机构、技术团队代表、互联网大厂及AI公司创始人等。智源研究院推出“悟界”系列大模型,包括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Emu3、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见微Brainμ、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 2.0与具身大脑RoboBrain 2.0以及全原子微观生命模型OpenComplex2。智源一直坚持开源开放原则,其开源技术体系FlagOpen已开源约200个模型和160个数据集,模型全球总下载量超6.4亿次,开源数据集下载量近113万次,开源项目代码下载量超140万次,升级后的FlagOS支持更多开源大模型跨硬件平台运行 [30][32][33]。 “AI编程”商战启动 Anthropic大幅削减平台对Claude 3.7 Sonnet和Claude 3.5 Sonnet模型的访问权限,Windsurf称受此限制,公司需临时寻找第三方算力供应商,目前虽有部分资源但远不能满足需求,短期内影响用户访问Claude模型的稳定性。Windsurf四月年营收已突破1亿美元,无法直接接入Claude模型可能拖累其发展,目前提供“自带密钥”临时方案但复杂且费用高,支持多种模型是AI编程领域竞争力体现 [35][36]。 OpenAI最强模型GPT - 5即将面世 OpenAI在墨西哥举办的AI Summit峰会上表示正在开发GPT - 5,计划与Gemini 2.5 Pro、Claude 4等竞争。GPT - 5性能将远超现有模型,初步定于今年夏天发布,目标是7月,但发布时间可能调整,会优先确保模型质量 [38]。 微软开源发布Athena智能体 微软6月4日宣布Teams应用整合Athena智能体,源代码开源托管在GitHub。Athena能协助团队在Teams内完成任务,处理代码审查、工作项管理和安全检查等,为产品经理和工程领导提供项目状态更新,满足不同企业需求,加速交付周期并提升代码质量 [39]。 Hugging Face称其开源机器人模型SmolVLA效率极高 Hugging Face发布开源机器人AI模型SmolVLA,在虚拟和现实环境中优于许多大模型,致力于普及视觉 - 语言 - 行动(VLA)模型使用和加速通用机器人智能体研究。该模型基于LeRobot社区数据集训练,参数4.5亿个,规模小,可在消费级GPU甚至MacBook上运行,支持“异步推理堆栈”,已可在官网下载,有用户用其控制第三方机械臂 [40][41]。 亚马逊加码AI基建 亚马逊当地时间本月4日宣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投资约100亿美元扩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支持AI和云计算技术,预计创造至少500个新的高技能工作岗位,在供应链中带来数千个其他岗位,还承诺为当地社区提供教育、技能培训、奖学金及设立社区基金 [42]。 阿里开源Qwen3新模型Embedding及Reranker 阿里开源Qwen3 - Embedding系列模型,专为文本表征、检索与排序任务设计。该系列模型具有卓越的泛化性、灵活的模型架构,支持表征维度自定义、指令适配优化、全面的多语言支持等定制化特性,Embedding模型输出文本语义表示,Reranker模型输出文本对相关性得分 [44][46][47]。 Claude Explains首秀 Anthropic上线Claude Explains博客项目,内容由Claude家族模型生成,聚焦技术主题,经公司“主题专家和编辑团队”严格把关,旨在展示Claude写作能力,探索AI在内容创作中的潜力,未来计划扩展博客主题 [48]。
博通(AVGO.O)25Q2跟踪报告
招商证券· 2025-06-07 21: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博通 FY25Q2 营收创单季历史新高,毛利率超指引预期,得益于 AI 半导体业务强劲及 VMware 业务发展;预计 FY25Q3 营收同环比均增长,AI 收入同比增长 60%;预计 ASIC 增速延续至 FY26,发布高带宽 Tomahawk6 交换机芯片 [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FY25Q2 营收 150.04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20%/环比+1%,超指引;毛利率 79.4%,同比+3.2pcts/环比+0.3pct,高于指引;库存 20 亿美元,环比增长 6%,库存周转天数 69 天 [1] - FY25Q2 合并调整后 EBITDA 为 1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营业利润为 9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7%;营业利润率为 65%;自由现金流为 64 亿美元,占收入 43% [13][18][19] - Q2 末拥有 95 亿美元现金和 694 亿美元总本金债务,季度结束后偿还 16 亿美元债务,总本金债务为 678 亿美元;598 亿美元固定利率债务加权平均票面利率 3.8%、到期年限 7 年,80 亿美元浮动利率债务加权平均利率 5.3%、到期年限 2.6 年 [21] - Q2 支付 28 亿美元现金股息,回购 42 亿美元或约 2500 万股普通股;预计第三季度非 GAAP 摊薄后股份数量约 49.7 亿股 [21] - FY25Q3 营收指引约 158 亿美元,同比+21%/环比+5%,预计合并毛利率环比下降约 130 个基点,调整后 EBITDA 约占收入 66% [3] - 预计 FY2025Q3 非 GAAP 税率约为 14% [23] 业务板块 半导体部门 - FY25Q2 收入 84 亿美元,占总收入 56%,同比增长 17%,毛利率约 69%,同比上升 140 个基点,运营费用 9.71 亿美元,运营利润率 57% [2] - AI 业务收入超 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连续九个季度环比增长,定制 AI 加速器同比两位数增长,AI 网络业务同比超 170%;预计 FY25Q3 人工智能收入 51 亿美元,同比增长 60% [2][3] - 非 AI 业务收入 40 亿美元,同比下降 5%,已接近底部但复苏缓慢;预计 FY25Q3 收入 40 亿美元左右 [2][3] 基础设施软件 - FY25Q2 收入 66 亿美元,占总收入 44%,同比增长 25%,毛利率 93%,反映将企业客户从永久许可 vSphere 转换为全 VCF 软件栈订阅的成功,超 87%大客户已采用 VCF [2][17] - 预计 FY25Q3 收入 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 [3] 行业相关 - 行业股票家数 504 只,占比 9.8%;总市值 85940 亿元,占比 9.9%;流通市值 73262 亿元,占比 9.2% [6] - 行业指数 1 个月、6 个月、12 个月绝对表现为 4.0、2.2、37.1,相对表现为 1.1、3.3、29.2 [8] 产品与客户 - 支持三个大客户和四个潜在客户部署定制 AI 加速器进展出色,预计至少三个客户 2027 年各自部署 100 万个 AI 加速器集群,XPU 需求 26H2 加速 [4] - 发布 Tomahawk6 交换机芯片,以太网交换容量达 102.4TB/s,专为数据中心需求设计 [4] Q&A 要点 - 明年 XPU 和网络设备部署量增长,推理需求增加,预计 2025 财年 AI 收入增长率延续至 2026 财年 [24] - AI 网络业务与加速器部署相关,纵向扩展交换机消耗密度高,需求带来积极意外 [27] - Tomahawk6 受客户关注,市场需求强劲,但未开始大批量发货或接单 [28] - 推理商业化推动近期增长,超大规模客户部署推理服务实现商业变现 [37] - 预计 2025 财年 AI 服务器收入 60%的增速延续至 2026 财年 [38] - 未来资本使用优先降低债务,控制债务/EBITDA 比率不超 2 倍,为未来并购保留融资能力 [40] - 预计 2026 年网络业务与 XPU 业务比例维持在 30%以下 [42] - VMware 合同续约进度超一半,约三分之二,预计至少还需一年到一年半完成全部转换 [44]
思科这颗芯片,终于干成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2 10:13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 编译自 nextplatform 。 每个人都在等待思科系统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突破,而这一突破在最新一个季度就已实现。 思科过去两个季度一直向华尔街表示,预计在截至7月的2025财年,其人工智能设备销售额将至少 达到10亿美元。而在截至4月的第三财季,思科的销售额更是直接突破了这一数字,这要归功于超 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和云服务提供商,他们正在采用思科的Silicon One G200交换机ASIC或基 于该ASIC的机器,以及从思科收购的机器,为其人工智能集群构建基于以太网的后端网络。 而且由于思科与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两周前成立的人工智能公司Humain 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 系,思科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 G200 ASIC于 2023 年 6 月发布,其设计初衷就是从英伟达的 InfiniBand 方案中夺取 AI 网络的 首选地位。InfiniBand 是市面上唯一一款商用版 InfiniBand,在 GenAI 热潮初期,凭借低延迟的 优势,其价格一直非常高昂。(据我们所知,中国仍在生产一些 InfiniBand 的专有方案。) 但世界需要一种 ...
AI网络巨头,赚大了
半导体芯闻· 2025-05-13 19:09
核心观点 - 全球经济动荡背景下,超大规模企业和云计算提供商持续升级网络设施,Arista Networks季度销售额首次突破20亿美元并有望在第二季度继续增长[1] - 数据中心800Gb/秒以太网升级周期推动Arista在交换机、路由设备市场份额提升,连续20个季度实现环比增长[2] - 公司预计2026年营收突破100亿美元,未来AI网络投入和以太网替代InfiniBand趋势可能推动业务规模达200亿美元[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7.6%至20亿美元,环比增长3.9%[4] - 产品收入增长27.4%至16.9亿美元,服务收入增长28.8%至3.123亿美元[6] - 营业利润增长30.1%至8.59亿美元,净收入增长27.6%至8.14亿美元,净收入占比40.6%[6] - 预计第二季度销售额达21亿美元,毛利率63%,营业利润率46%[8] 业务动态 - 数据中心交换和路由业务销售额19.1亿美元(占季度总营收95.5%),营业利润8.16亿美元[7] - 四大AI客户中三个项目已投产,预计年底两个项目将部署5万-10万个GPU[7] - 软件订阅收入增长32.5%至3050万美元,但仅占总营收1.5%[4][5] 市场与战略 - 云巨头客户(微软、Meta)采用"蓝盒"模式采购设备,同时增加"白盒"硬件采购[5] - 关税政策可能促使客户转向墨西哥或美国本土制造以规避成本[5] - 公司计划通过供应链优化和价格调整维持60%-62%毛利率[9] - 完成12亿美元股票回购,获授权追加15亿美元回购,并投资1亿美元扩建圣克拉拉工厂[9] 行业趋势 - 超大规模企业网络支出超预期,亚马逊网络服务连续76个季度环比增长[2] - AI系统建设驱动前后端网络同步升级需求,以太网在数据中心渗透率提升[3][7]
专访裕太微车载事业部总经理郝世龙:芯片企业与车企从“供需”到“共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0 08:12
车载以太网芯片技术演进 -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向域集中式演进,以太网逐步成为车载通信骨干网的主流选择[2] - 车载以太网芯片中,物理层芯片承担数据传输功能,交换芯片负责网络调度,两者共同构建车内高速通信架构[2] - 裕太微最新发布车规级千兆以太网TSN交换芯片G-T01,集成TSN协议支持、国密安全启动及ASIL-D级MCU单元[3][4] 市场需求与增长潜力 - 当前单车以太网芯片使用量约几十个端口(PHY芯片10颗/Switch芯片1-4颗),预计L4/L5级自动驾驶车辆将增长至80-120片[3] - 《2023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研究白皮书》预测智能汽车单车以太网端口将从10个增至100个以上[3] - 车载以太网速率正从百兆/千兆向2.5G/10G升级,2025年将加速多域融合芯片研发[4] 国产化进程与产业链合作 - 车载有线通信芯片国产化率仅约5%,主因技术标准化晚(2016年IEEE 802.3bw发布)及车厂对安全性的高要求[6] - 车企与芯片企业合作模式深化:车企定义技术规格,芯片企业完成设计交付,实现"整车-零部件-芯片"产业链打通[7] - 裕太微2020年百兆芯片推广困难,2023年后千兆芯片客户接受度显著提升[8] 企业研发与国际化布局 - 裕太微2024年研发费用2.94亿元(占营收74.1%),同比增长32.4%,重点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技术投入[4] - 公司2024年海外收入7375.73万元,同比激增157.84%,下一步将拓展欧洲主机厂及Tier1市场[5] - 行业对比:国际厂商如博通/美满与通用/福特已形成紧密合作,欧洲NXP/英飞凌与车企亦有成熟供应链关系[7] 技术驱动因素 - 汽车智能化(L2→L3+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对通信提出高带宽(>10G)、低时延(TSN协议支持)、高可靠性需求[4][6] - 车规级芯片需满足极端环境稳定性(温度/电磁/震动抗干扰)及功能安全(ASIL-D级)标准[2][4]
生益科技:业绩高速成长,充分受益于算力时代
华安证券· 2025-05-05 13: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03.88亿元,同比增长22.92%;归母净利润17.39亿元,同比增长49.37%;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6.11亿元,同比增长26.86%;归母净利润5.64亿元,同比增长43.76% [5] - 生益科技是领先的覆铜板核心供应商,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刚性覆铜板销售总额跃居全球第二,2023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4%,在高频高速封装基材和封装用覆铜板技术方面有成果 [5][6]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沉淀深厚技术积累,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配合用户需求推出产品 [6]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8.87亿元、275.52亿元、309.7亿元,归母净利润26.17亿元、33.59亿元、38.6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收盘价24.29元,近12个月最高/最低35.38/16.47元,总股本2429百万股,流通股本2371百万股,流通股比例97.61%,总市值590.1亿元,流通市值576.0亿元 [1] 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388|23887|27552|30972| |收入同比(%)|22.9|17.2|15.3|12.4|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739|2617|3359|3869| |净利润同比(%)|49.4|50.5|28.3|15.2| |毛利率(%)|22.0|24.0|25.0|25.0| |ROE(%)|11.7|14.8|16.0|15.5| |每股收益(元)|0.74|1.08|1.38|1.59| |P/E|32.50|22.55|17.57|15.25| |P/B|3.92|3.34|2.81|2.37| |EV/EBITDA|20.22|14.96|11.57|9.66|[11] 财务报表与盈利预测 - 资产负债表显示2024 - 2027年公司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等有相应变化 [12] - 利润表显示2024 - 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各项费用等情况 [12] - 现金流量表显示2024 - 2027年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情况 [12] 研发情况 - 投入新一代服务器平台用无卤甚低损耗覆铜板技术研究,满足市场对下一代服务器等需求,解决混压翘曲等问题 [7][8] - 研究开发应用于云服务器超算的高端AI服务器的高端印制电路板并产业化 [8] - 研究开发下一代网络技术1.6T以太网主板的印制电路板产品,抢占市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