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

搜索文档
面对美国关税重压,莫迪表示印度不会牺牲本国利益
新华财经· 2025-08-15 16:39
农业政策支持 - 印度将保护农民、渔民及其他劳动者利益,抵制任何有害政策,绝不会在利益问题上妥协[1] - 印度正努力促使发展计划更多惠及小农户、畜牧养殖户和渔民[1] - 已确定100个需要额外支持的农业产区[1] 税收改革措施 - 印度将进行商品及服务税改革,降低税率以支持中小微企业成长[1] - 通过税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1]
IMF上调中国2025增速至4.8% 外资齐增预期 市场信心高涨
搜狐财经· 2025-08-15 07:56
近期,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密集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这一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中国2025年经济增速预测值上调至4.8%,较4月预 测提升0.8个百分点。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野村等知名投行也纷纷调高预期,上调幅度在0.3至0.7个百分点之间。这种集体性的预期调整背后,反 映出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增强。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紧密配合,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促消费、化解地方债务、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企业等措施同步推进,有效提振内需和市 场信心。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 消费、扶持小微企业。 核心CPI回升反映扩内需政策持续显效。7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家用器具、文娱耐用消费品等价 格环比涨幅明显,飞机票、旅游、宾馆住宿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环比涨幅均高于季节性水平。 近期出台的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等政策安排,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生育补贴、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等惠民生举措 密集落 ...
每日机构分析:8月14日
新华财经· 2025-08-14 21:56
欧洲央行利率展望 - 法国巴黎银行预测欧洲央行可能在2025年第四季度加息 视为中性利率的重新校准 因财政政策正抵消关税拖累 [1] - 荷兰合作银行预计欧元区存款利率将维持不变直至2027年底 因增长疲软且通胀承压 [1][2] - 高盛认为欧洲央行降息周期已终结 未来利率将长时间维持在当前水平 [1][2] 美联储利率预期 - 高盛预测美联储2024年将降息三次 2025年降息两次 共降125基点 利率或至3%-3 25% [2] - 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50基点预期升温 主因就业数据疲软及财长贝森特呼吁 当前降息25基点概率为93% [2] - 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指出50基点降息已摆上台面 但鲍威尔或避免释放急转弯信号 市场押注9月降息50基点概率升至近6% [2] 日本央行政策动向 - SBI Liquidity Market分析师指出美国财长贝森特言论强化日本央行加息预期 市场认为10月或12月加息可能性上升 掉期显示12月加息概率为58% [2] - 澳新银行策略师表示贝森特讲话隐含推动美元走弱 日元走强的政策意图 市场对此反应显著 [2] 英国经济与货币政策 - 桑坦德银行指出英国2季度GDP增长0 3%超预期 显示经济韧性支持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基准利率可能稳定在4 00%至少到2026年 年内降息可能性降低 [3] - 荷兰国际认为英国二季度GDP增长0 3%主要受政府消费和库存支撑 家庭消费与商业投资走弱 内生动力不足 数据对放缓降息支持有限 [3] - 德国商业银行指出英国面临经济疲软但通胀顽固局面 6月通胀升至3 6%高位 强化市场对英国央行不会迅速转向鸽派的预期 为英镑提供支撑 [3] 挪威与欧元区货币动态 - Monex Europe分析师指出挪威央行维持利率不变并谨慎降息 释放鹰派信号 为克朗提供支撑 预计2026年克朗将持续升值 [3]
服务业驱动下英国二季度GDP超预期增长 英国央行降息空间或受限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15:36
智通财经APP获悉,英国经济在第二季度的表现好于预期,这让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得 以松一口气,但也提高了英国央行进一步降息的门槛。 英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3%,超过经济学家和英国央行预 测的0.1%。继前两个月小幅下滑后,英国GDP在6月实现了0.4%的环比增长,是经济学家预测值的两 倍。 英国GDP在第一季度0.7%的增长被认为是制造商为应对美国关税而"人为"提振的,但英国首相斯塔默 (Keir Starmer)仍多次将英国在七国集团(G7)中表现优于其他成员国视为经济"触底反弹"的证据。 这些数据也使英国央行在是否继续降息方面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周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10月 里夫斯提高税收的预算案以来,失业人数少于此前预期。交易员们已不再充分押注英国央行今年会进一 步降息,并预计基准利率将在明年稳定在3.5%。 英国央行在上周以经济活动减弱为理由实施了一年内的第五次降息。然而,近一半的货币政策委员会成 员反对这一决定,理由是对近期通胀上涨感到担忧。此次政策会议也是英国央行28年历史上首次需要两 轮投票才能达成最终利率决议的情况。 ...
英国二季度GDP超预期增长0.3%,进一步降息渐行渐远
华尔街见闻· 2025-08-14 15:35
经济表现 - 英国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3% 显著优于经济学家和央行预测的0.1% [1] - 6月单月产出增长0.4% 是市场预期的两倍 扭转此前两个月下滑态势 [1] - 第二季度人均实际GDP增长0.2% 同比增长0.7% [5] 行业驱动因素 - 所有主要经济部门均实现增长 其中制造业扩张0.3% [5] - 服务业成为主要驱动力 信息技术与通信特别是计算机编程和咨询活动表现强劲 [5] - 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同样表现突出 [5] 财政与政策环境 - 财政大臣推出价值260亿英镑(352亿美元)的薪资税上调措施 [4] - 面临能源等受管制价格大幅上涨 购房税增加以及美国加征关税等多重冲击 [4] - 秋季预算案可能出台数百亿英镑增税措施 新的雇佣权利立法及明年最低工资上调 [8] 贸易与出口 - 6月对美出口额下降7亿英镑 降至2022年初以来最低水平 [6] - 出口下降包括贵金属出口减少 [6] 货币政策预期 - 交易员不再完全定价年内进一步降息 预计基准利率明年稳定在3.5%水平 [4] - 英国央行上周进行年内第五次降息 将利率降至4% [7] - 货币政策委员会近半数成员因担忧通胀飙升投票反对降息 [7] 政府战略方向 - 财政大臣将增税说法形容为"猜测" 强调秋季预算案致力于通过投资和改革解决生产率问题 [9] - 计划包括增加建筑 改善基础设施和放开规划体系 [9] - 经济学家预计英国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 领先欧洲但落后于美国和加拿大 [8]
中美欧上半年GDP出炉,美国14.93万亿,欧盟10万亿,我国呢?
搜狐财经· 2025-08-14 11:37
全球主要经济体GDP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总量14.93万亿美元排名第一,欧盟约10万亿美元,中国约9.2万亿美元(66.05万亿人民币)[1] - 美国GDP同比增长1.9%,名义增速4.4%,二季度环比折年率增长3%扭转一季度0.5%萎缩[3] - 欧盟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4%,但欧盟委员会将全年增长预期从1.5%下调至1.1%[8] - 中国上半年GDP按不变价格同比增长5.3%,一季度5.4%二季度5.2%[10] 美国经济结构分析 - 美国二季度进口同比下降30.3%,贸易项贡献GDP增长5个百分点掩盖内需疲软[3] - 私人消费支出仅贡献0.98%增长,为疫情以来最低水平[5] - 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一季度23.7%降至二季度4.8%[5] - 就业市场劳动参与率降至62.3%,近半新增岗位来自政府[5] 欧盟经济问题 - 德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0.4%,法国增长0.8%低于预期,匈牙利等国出现环比萎缩[7] - 欧元在国际支付中份额降至22%,面临成员国调整外汇结构的风险[7] - 爱尔兰GDP同比增速达22%,主因跨国公司为规避美国关税提前出口[8] 中国经济亮点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服务类消费增长7.5%[12]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1%,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保持两位数增长[13] - 30强城市中17个增速超全国,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带动区域协调发展[13] 经济发展模式对比 - 中国通过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增长,未采用大规模刺激政策[15] - 美国需解决关税政策导致的内需不足和债务问题[15] - 欧盟面临内部失衡和地缘政治压力[15]
债市基本面高频数据跟踪报告:2025年8月第2周:电厂日耗创近年新高
国金证券· 2025-08-13 22: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两大方面展开分析,经济增长方面生产端电厂日耗创新高但部分开工率有变化,需求端房地产销售不佳、车市零售平稳偏强等;通货膨胀方面CPI中猪价下跌、农产品价格指数有变化,PPI中油价走低但铜铝等上涨 [1][2][4] 各目录总结 经济增长:电厂日耗创近年新高 生产:电厂日耗创近年新高 - 生产端电厂日耗8月12日6大发电集团平均日耗95.5万吨较8月5日上升7.3%,8月6日南方八省电厂日耗250.2万吨较7月31日上升12.3% [4][11] - 生产端高炉开工率8月8日全国高炉开工率83.8%较8月1日升0.3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90.1%降0.2个百分点,唐山钢厂高炉开工率92.6%降0.8个百分点 [4][14] - 生产端轮胎开工率8月7日汽车全钢胎开工率61.0%、半钢胎开工率74.4%均较8月1日降0.1个百分点,江浙地区织机开工率下游织机8月7日较7月31日升0.2个百分点 [4][16] 需求:集运运价指数九连跌 - 需求端30城新房8月1 - 12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销售面积17.5万平方米较7月同期等均下降,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降31.4%、10.0%、3.7% [4][21] - 需求端车市8月零售同比下降4%、批发同比增长16%,8月第一周零售日均4.5万辆、批发日均4.0万辆 [4][23] - 需求端钢价8月12日螺纹等较8月5日分别上涨0.6%、1.0%、2.0%、0.8%,8月以来环比、同比有相应变化,8月8日五大钢材品种库存较8月1日升20.1万吨 [4][30] - 需求端水泥价格8月12日全国水泥价格指数较8月5日跌0.1%,华东和长江地区表现弱于全国平均,8月以来环比、同比跌幅有变化 [4][31] - 需求端玻璃价格8月12日玻璃活跃期货合约价较8月5日跌0.6%,8月以来环比、同比跌幅有变化 [4][36] - 需求端集运运价指数8月8日CCFI指数较8月1日降2.6%、SCFI指数降3.9%,8月以来同比、环比有相应变化 [4][40] 通货膨胀:猪价跌至近一年低位 CPI:猪价跌至近一年低位 - 猪价8月12日猪肉平均批发价20.3元/公斤较8月5日降0.3%,8月以来环比下跌0.9%、同比下跌24.2%,行业去产能,农业农村部将调控生猪产能 [4][48] - 农产品价格指数8月12日较8月5日上涨0.8%,分品种蔬菜涨幅最大,8月以来同比下跌11.2%、环比上涨0.9% [4][54] PPI:油价持续走低 - 油价8月12日布伦特和WTI原油现货价较8月5日分别下跌2.8%、3.1%,8月以来环比、同比有相应变化,美国原油库存增加施压油价 [4][55] - 铜铝8月12日LME3月铜价和铝价较8月5日分别上涨1.1%、1.7%,8月以来环比、同比有相应变化 [4][60] - 工业品价格8月以来多数上涨,水泥、玻璃环比价格下跌,其它工业品价格环比上涨,同比多数上行 [62]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高通胀下英国央行降息冲动与观望压力并存
新华财经· 2025-08-13 22:05
货币政策决策 - 英国央行8月例会降息25个基点至4% 为两年多最低水平 [1] - 货币政策委员会首轮投票陷入4比4比1僵局 最终以5比4微弱优势通过降息 [1] - 决策层内部对经济形势判断存在根本差异 体现为"先控通胀"与"先保增长"的优先级之争 [2] 经济背景与挑战 - 英国通胀仍高于目标一倍 经济增长动能快速放缓 [1] - GDP增速放缓叠加失业率上升 零售销售疲软且信用卡透支率上升显示家庭部门承压 [3] - 工资增速仍高于通胀 住房租金继续上涨 高端制造与绿色能源领域投资保持韧性 [3] - 财政紧缩与降息政策形成反向运作 可能陷入"增长不升、物价不降"的滞胀困境 [2] 政策影响与风险 - 降息可能导致英镑贬值风险 通过进口渠道制造新的通胀压力 [2] - 货币政策传导呈现高度不对称:制造业和出口受益 服务业物价受劳动力紧张制约 [3] - 英国与美国利差收窄至近三年来最低 可能削弱英镑收益率吸引力或吸引押注政策转向的投资者 [3] - 政策路径将高度依赖数据且呈现短周期微调特征 非一次性进入宽松通道 [4] 国际环境对比 - 美联储在核心通胀3%附近保持观望 欧洲央行小幅试探宽松 加拿大央行凭借扎实通胀回落提前降息 [3] - 英国央行降息行动使其在全球政策分化格局中面临独特挑战 [3]
美国7月关税收入创新高,到底是谁在埋单?对美国人和美国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8-13 19:06
关税收入增长 - 美国7月单月关税收入达280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激增273% [1] - 本财政年度累计关税收入达1420亿美元 占联邦总收入比例升至3.1% 为二战以来首次突破2% [1] - 若现行政策持续 2025年关税收入或达3000亿美元 占GDP比例可能远超1% [4] 关税政策影响机制 - 进口关税成本通过转嫁机制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进口价格指数7月环比微涨0.1% [1] - 高盛研究显示截至6月企业承担64%关税成本 消费者承担22% 预计10月消费者承担比例将升至67% [6] - 纽约联储调查显示仅25%进口企业愿压缩利润率消化成本 超80%企业计划三个月内完成价格转嫁 [6] 行业价格冲击 - 服装和纺织品行业受冲击最显著 鞋类价格短期暴涨39% 长期维持19%涨幅 [5] - 服装价格短期上涨37% 长期维持18%涨幅 [5] - 7月核心CPI环比升0.3% 创1月以来最大涨幅 同比升至3.1% [5] 财政可持续性矛盾 - 关税政策拖累经济增长 导致所得税等主要税源收入减少 当前经济增长率仅为年初预测值一半 [4] - 制造业回流政策与关税收入目标存在内在矛盾 国内生产增加将导致进口量及关税收入下降 [5] - 若"对等关税率"持续实施 本届政府任期内可产生1.3万亿美元收入 但相关政策正面临法律挑战 [4][8] 关税与财政赤字关系 - 美国国债规模达37万亿美元 关税收入占比微乎其微 [7] - 《大而美法案》未来十年耗资3.4万亿美元 超过同期预期关税收入2.8万亿美元 [7] - 未来十年累计财政赤字预计达21.8万亿美元 是预期关税收入的近8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