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涉嫌在“北溪”管道放置炸药 一乌克兰潜水教练被捕
央视新闻· 2025-09-30 21:07
2022年9月26日,连通俄罗斯和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波罗的海海底输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在丹麦、瑞典附近海域发生剧烈爆炸,4条管道中的3 条发生泄漏,疑遭人为破坏。事发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2024年2月,瑞典、丹麦相继宣布结束调查,德国则表示仍将 继续调查。 这名男子被德国法院签发的欧洲逮捕令通缉。德国当局称,沃洛迪米尔直接参与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据了解,这名嫌疑人是一名潜水教练, 他于2022年9月从罗斯托克乘坐游艇前往波罗的海,然后潜入水下,在水下管道上放置了炸药。 2025年8月,据多家德国媒体报道,德国警方已确认了所有涉嫌参与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人员的身份,德国相关部门已向6名乌克兰籍嫌疑人发出逮捕 令,另有一名嫌疑人或已死亡。德国联邦检察院8月21日发布消息说,在意大利方面协助下,一名涉嫌参与制造"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乌克兰男子在 意大利被捕。 当地时间9月30日,一位叫沃洛迪米尔的乌克兰男子因涉嫌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在波兰华沙附近的一个小镇被捕,已被带到华沙地区检察官办公室接 受讯问。 ...
勇担使命再出发——写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成立75周年之际
中国能源报· 2025-09-29 19:32
公司历史与战略定位 - 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迎来成立75周年,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始终与国家发展同步[1][4] - 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人均约4两,公司肩负为新中国工业“输血”使命[5] - 1978年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使我国跻身世界产油国前列[5] - 公司形成国内原油、国内天然气、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三个1亿吨”新格局,国内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二[9] -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月18日视频连线时强调公司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9] - 公司提出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框架,计划到2035年实现新能源与油气“三分天下”[26] 油气勘探开发成就 - 1959年大庆油田发现,使我国甩掉贫油帽子[5] - 2024年2月20日深地塔科1井完钻井深10910米,在陆地万米深层首次发现油气显示[6] - 塔里木油田超深油气储量占全国四分之三,已钻探8000米以深井超220口[11] - 准格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富满油田建成我国最大超深油田[9] - 2024年8月24日煤层气日产量突破901.2万立方米,累计产气量较上年同期增长66%[8] - 深层煤岩气预测资源量超40万亿立方米,预计2035年全国产量有望超300亿立方米[8] - 长庆油田成为年产超6500万吨特大型油气田,西南油气田建成5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9] 炼化与化工业务升级 - 乙烯产能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年,炼油能力保持全球第二[9] - 公司构建“炼化生精材”产业结构,推动高端化转型[9][34] - 2024年化工产品商品量达4438万吨,较2020年增长32%,炼油特色产品产量达1622万吨,增长40%[36] - 广东石化智能炼厂通过AI调控2000多个参数,能耗降低12%,年节约18万吨标准煤[33] - 吉林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采用自主技术,双烯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能耗下降25%[34] - 独山子石化乙烷制乙烯项目使碳足迹比传统工艺下降35%,配套光伏走廊年发绿电7亿度[35] - 广西石化炼厂重构后新增百万吨芳烃和烯烃,产品价值放大近十倍[35] 科技创新与深地工程 - 公司将创新作为第一发展战略,构建“五位一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14] - 建成3个原创技术策源地、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全球化布局[14] - 自主研发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提升能力、扭矩等指标达世界领先水平[32][36] - “璇玑”旋转导向系统、高温高压钻井液等关键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32] - 物探技术具备全球最强陆上勘探能力,测井技术服务能力稳居全球前三[13] - 油气管道全产业链技术跃居世界领先,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跨越[13] - 7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发布,AI提升地震数据识别等场景效率[39] 国际化经营与海外项目 - 1993年公司中标秘鲁塔拉拉油田,成为我国海外油气合作第一标[19] - 业务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运营近90个项目,设立五大合作区[19] - 2024年1月1日取代埃克森美孚成为伊拉克西古尔纳-1油田牵头作业者[18] - 西古尔纳-1油田地质储量100亿吨,2024年7月20日产量突破每日60万桶,创1999年以来新高[18] - 中油工程中标伊拉克巴士拉海水管道项目,合同额约180亿元人民币[20] - 2024年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实现亿吨效益[20] 新能源与绿色转型 - 大庆油田新能源累计发电量突破20亿千瓦时,相当于107万户家庭年用电量,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23][25] - 公司累计建成风光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地热供暖面积超9000万平方米,氢能年产能8100吨[27] - 2024年新能源开发利用能力占国内能源供应比例达7%,发出绿电48亿千瓦时[27] - 天然气供应量占全国消费量约60%,大力发展“天然气+”清洁能源[27] - 吐哈油田采用5000千瓦电导热油炉,以绿电为能源连续运行超7000小时[39] - 大庆油田单井数字化覆盖率达97.2%,站场数字化覆盖率达89.1%,巡检效率大幅提升[39] - 公司探索“油气热电氢”一体化模式,打造低碳能源生态圈[26] 装备制造与智能化升级 - 装备制造业务国际和国内外部市场新签合同额占比达61.6%,较2020年接近翻一番[38] - “一键式”自动化钻机提升作业时效和安全水平,使我国成为少数可自主研制国家[38] - 高强度钻头、超高温测井仪等装备支撑万米深井勘探[38] - 钢管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38] - 氢能电站开启先导试验,为钻井压裂生产提供清洁装备支撑[39] - 采用“光伏供能+24小时储能”模式替代柴油发电,实现边远井绿色生产[39]
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
搜狐财经· 2025-09-29 17:52
俄罗斯靠卖油撑家底,印度和中国又是主力客户,现在两边都在调整采买路数,俄罗斯的腰包自然就绷 紧了。 2025年这个年头,全球能源市场可真是一天一个样,风声水起的背后,全都是利益和风险的权衡。 最近,印度在进口俄罗斯石油这事上突然踩了刹车,中国这边也低调地动了几步棋。 一边是俄罗斯往外卖油越来越费劲,一边是大买家不再一味接盘,这种局面让国际油市的气氛变得比以 往更微妙。 但最近风向突然变了,印度几家大的炼油厂明显减少了俄罗斯原油的下单意愿。港口油轮排长队,保险 和运费也蹭蹭往上涨,大家都觉得这买卖做起来不再那么划算。 新一轮的能源角力,怎么看都少不了这三方的明争暗合。 印度出手收紧,折扣再大也挡不住压力 印度这两年在俄罗斯油气市场上是出了名的"拼单小能手",谁价低买谁的,精打细算毫不手软。 其实印度的算盘打得很清楚,美国新一轮的制裁压力直接落到印度头上,买俄油不但多了风险,还影响 自身出口贸易。 印度政府权衡后,索性拉起一个工作小组,专门研究怎么"分散风险、减少依赖"。 这下俄罗斯的原油订单就不那么吃香了,印度反而开始多渠道采购,宁愿多花点钱,也要让能源安全更 保险。便宜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地缘政治一搅和,谁都不 ...
特朗普联大演讲被打脸,中俄签署史无前例能源合同,我们不怕威胁
搜狐财经· 2025-09-29 12:52
能源合作协议 - 俄罗斯与中国签署四份能源文件 包括战略合作协议和西伯利亚-2天然气管道合同 时效长达几十年[3][5] - 西伯利亚-2天然气管道合同为期30年 预计每年为俄罗斯带来上千亿人民币收入[5] - 协议确保俄罗斯相关公司出口潜力 并成为俄罗斯联邦所有相关地区发展的驱动力[3] 能源贸易数据 - 中国去年进口5.5亿吨石油 90%以上通过马六甲海峡海上运输[8] -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进口国[8] 能源市场转向 - 俄罗斯成功将能源资源出口转向其他市场 欧洲市场不再是溢价市场 东方市场成为溢价市场[5] -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宣布中俄能源合同 表明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牢不可破[10] 能源安全战略 - 中国采取两边下注策略 既购买中东石油又购买俄罗斯石油 以保障能源安全[8] - 中国与俄罗斯的长期能源合作不受外部威胁影响[7]
快讯!快讯!欧盟正式宣布了!要用非洲替代俄罗斯!
搜狐财经· 2025-09-28 20:14
近年来,欧盟多次强调非洲在太阳能、风能领域的巨大潜力,称其地广人稀、光照资源丰富,但此前更多停留在口头表态,实际行动有限。此次真金白银 的投入,被视为欧盟在能源转型上的重要一步。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能源安全受到冲击,去年天然气供应危机更让多国冬季供暖陷入困境,迫使欧盟加 速寻找新能源替代方案,非洲因此成为重点合作对象。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各国均竭力维护自身能源安全。欧盟此举既是应对危机的现实选择,也是争夺未来能源市场主动权的战略考量。在气候危 机与地缘冲突交织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能源转型与安全平衡,将成为各方长期博弈的焦点。五亿欧元,搞一个小一点的示范区看行不行。每 个国家都竭尽所能的维护本国能源安全,这无可厚非。 快讯!9月28日,欧盟宣布将投入5.45亿欧元(约合42亿元人民币)支持非洲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这笔资金在欧洲军工领域或许仅够采 购几架战斗机,如今却转向非洲绿电市场,意图十分明显——通过加强与非洲的能源合作,减少对传统油气资源的依赖。 事实上,非洲早已成为全球能源合作的新热点。此前,部分国家已在该地区布局水电、风电等项目,欧盟此次入场,竞争意味浓厚,显然不希望这 ...
已成AI"关键瓶颈",高盛:欧美电网远远落后于中国,铜将变成新的石油
美股IPO· 2025-09-28 14:27
高盛称,欧美老化电网已成AI发展与能源安全"关键瓶颈"。欧洲电网平均运行50年、北美40年,多数 接近寿命终点。美13个电力市场中已有9个电力紧张,2030年前几乎全部吃紧。电网升级需求将使铜 成为"新石油",预计到2030年电网建设将推动60%的全球铜需求增长。 高盛最新警告称,随着AI需求激增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老化的电网已成为西方国家能源安全 的"脆弱环节",电网升级需求将推动铜价在2027年升至每吨10750美元。 高盛分析师Lina Thomas和Daan Struyven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欧洲电网平均运行时间已达50 年,北美为40年,均接近运营寿命终点。相比之下,中国大力推进特高压输电网络, 形成了全球领先 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 该行还认为, 电网已成为AI和国防的"关键环节",三者相互依存,投资电网这一能源供应链中的薄弱 环节变得更加迫切。 高盛预计,随着AI和国防需求将电网置于能源安全核心位置, 对电网升级的迫切需求正将铜转变 为"新石油" ,预计到2030年电网和电力基础设施将推动约60%的全球铜需求增长,并支 撑其2027年 铜价10750美元/吨的看涨预测。 西方电网老化成能源 ...
已成AI"关键瓶颈",高盛:欧美电网远远落后于中国,铜将变成新的石油
华尔街见闻· 2025-09-28 11:33
高盛最新警告称,随着AI需求激增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老化的电网已成为西方国家能源安全 的"脆弱环节",电网升级需求将推动铜价在2027年升至每吨10750美元。 高盛分析师Lina Thomas和Daan Struyven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欧洲电网平均运行时间已达50年,北 美为40年,均接近运营寿命终点。相比之下,中国大力推进特高压输电网络,形成了全球领先的电力基 础设施体系。 该行还认为,电网已成为AI和国防的"关键环节",三者相互依存,投资电网这一能源供应链中的薄弱 环节变得更加迫切。 高盛预计,随着AI和国防需求将电网置于能源安全核心位置,对电网升级的迫切需求正将铜转变为"新 石油",预计到2030年电网和电力基础设施将推动约60%的全球铜需求增长,并支撑其2027年铜价10750 美元/吨的看涨预测。 西方电网老化成能源安全新威胁 AI发展加剧电网压力 高盛分析师指出,AI的快速发展正将电网推向能源安全的核心位置。数据中心作为AI基础设施的重要 组成部分,需要消耗大量电力,这进一步加剧了对已经紧张的电网系统的压力。 Thomas和Struyven在报告中强调,电网、AI和国防三者之间存在相互 ...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友谊”输油管道泵站
央视新闻· 2025-09-28 07:00
事件概述 -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无人机对俄罗斯楚瓦什共和国的“友谊”输油管道泵站进行了打击,乌方称袭击造成火灾并导致通过该泵站的石油运输停止 [1] - 俄罗斯楚瓦什共和国官员证实了袭击事件,但表示袭击未造成严重损失 [1] 基础设施影响 - 受袭击的设施为“友谊”输油管道的一处泵站,该管道是俄罗斯向中东欧输送原油的大型管网系统 [1] - 此次袭击是“友谊”输油管道及其附属设施近期遭遇的多次袭击之一 [1] 供应影响 -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表示,此次袭击并未影响对匈牙利的石油供应 [1]
美国和印度谈崩了,莫迪通知美国:不让买俄油,就买伊朗或委内瑞拉原油
搜狐财经· 2025-09-27 19:35
美印贸易与能源谈判核心观点 - 美方将贸易协议与减少购买俄罗斯原油捆绑 要求印度减少俄油进口作为关税减免和贸易推进的前提条件[3] - 印度坚持能源安全与物价稳定红线 提出以允许进口伊朗或委内瑞拉原油作为减少俄油采购的替代方案[1][5] - 双方谈判实质是围绕油源选择与国内政治需求的博弈 尚未完全破裂但陷入高压拉锯状态[7][22] 能源采购现状与立场 - 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达190万桶/日 占总量20%-40%且近期呈回升趋势 采购决策基于经济性而非政治压力[5] - 印度私营炼油厂已开始接收委内瑞拉原油 表明多源化采购具备技术可行性[5] - 美方威胁对印度药品等加征高额关税 实施"全方位施压"策略[3] 地缘政治与运输通道影响 - 美国取消伊朗恰巴哈尔港制裁豁免 导致印度运营该港口的合规成本大幅上升[10] - 该港口是印度连接阿富汗和中亚的关键节点 也是国际北南运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10] - 通道受限迫使印度更依赖海运现货和长途油种 进一步强化其寻求多元油源的立场[12] 军事与产业反制措施 - 印度试射射程2000公里的"烈火-Prime"中程导弹 展示轨道机动部署能力以提升战略威慑[15][17] -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与美国GE谈判F414本土化合作遇阻 同时与法国赛峰探讨替代方案[17][18] - 印度航空制造公司强调Tejas Mk-2战机仍按F414设计 尚未决定更换发动机[18] 签证政策与人才流动 - 美国对新申请H-1B签证者收取10万美元"入场费"并提高工资门槛 直接影响印度IT及工程人才赴美[20] - 该政策被印度视为谈判筹码 可能加剧双边摩擦[20] 谈判前景与解决方案 - 短期突破需满足三条件:制定可核查的俄油减产时间表、开放伊朗及委内瑞拉进口合规窗口、将关税签证与合规要求而非惩罚措施挂钩[25] - 若持续僵持可能导致产业链成本上升 波及科技与国防合作领域[27] - 印度明确要求美国提供"实实在在的豁免和进口额度"作为减少俄油采购的前提[23]
不许购买俄石油,美公开指责中印,话音刚落,中方回应一针见血
搜狐财经· 2025-09-27 16:37
国际能源市场风波再起:中印坚定立场捍卫能源自主权 你们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必须停止!美国近期向国际能源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矛头直指中国和印度这两个能源消费大国。这场突如其来的外交风波, 让本就不平静的全球能源格局再起波澜。面对美方的强硬表态,中印两国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以更加坚定的姿态维护自身能源安全,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 注。 2025年9月,美国政府再次展现其一贯的强硬作风,将矛头对准亚洲两大经济体。随着国际局势变化和西方制裁持续加码,俄罗斯这个传统能源出口大国正 将目光转向东方,中国和印度已成为其石油出口的主要目的地。这一趋势显然触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 随着事态发展,全球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加剧。美方的警告不仅未能如愿以偿,反而加剧了市场波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能源战中,中方的果断回应让世界感 受到新兴经济体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而美国这次似乎真的碰上了硬钉子。 当白宫向中印发出最后通牒时,全球能源版图上的紧张气氛骤然升级。美国政府毫不掩饰其立场,强硬要求两国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往来。美方的逻辑看似 简单直接:购买俄罗斯石油等同于资助战争行为,而维护能源市场稳定的神圣使命理应由美国来承担。 这种以全球利益之名行单边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