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
搜索文档
华为鲲鹏:以自主创新筑牢中国算力底座,支撑能源电力等行业数智转型
中国能源报· 2025-09-29 18:14
产业生态与市场表现 - 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已覆盖硬件、软件与行业应用,与超7000家伙伴合作孵化超两万个解决方案[1] - openEuler开源操作系统累计部署超1260万套,openGauss开源数据库下载量达480万次[1] - 硬件开放策略助力13家OEM伙伴推出300余款数据中心产品,50余家KPN伙伴基于鲲鹏模组开发80多款边缘设备[4] 技术创新与产品发布 - 发布全球首个通算超节点TaiShan 950 SuperPoD,采用华为自研灵衢互联技术,具备超低时延、超大带宽和内存池化能力[1][11] - 通过鲲鹏DevKit和BoostKit实现"一码多芯、同辕开发",使开发效率和应用性能平均提升30%以上[4] - 软件开源战略持续深化,openEuler、openGauss等已完成对灵衢的全面支持,并开源高性能计算编程框架KUPL及多款编译器[12] 行业应用与客户实践 - 鲲鹏算力底座服务于政务、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在南方电网的国产通用算力应用规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3][8] - 南方电网案例显示,鲲鹏助力其NUMA架构整体处理性能提升20%,处理器消耗降低15%,故障响应时间降低10%[8] - 联合38家伙伴发布2025年鲲鹏场景化解决方案,并新增27家部件伙伴,进一步拓展行业应用生态[1]
刘宁到登封市调研时强调 聚焦重点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升级 促进文旅融合串珠成链聚链成群
郑州日报· 2025-09-28 09:56
产业发展调研 - 登封市初步形成铝加工制品和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以及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拥有19项发明专利,其半导体封装材料和频率器件广泛应用于通信、车载、遥控遥测及各类测量仪器,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1] - 新材料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需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强度,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打通上下游产业协同链条 [1] 文旅融合与文化遗产保护 -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8处11项历史建筑,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时代跨度长、建筑种类多、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 [2] - 强调要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中华文化瑰宝,提升中岳嵩山魅力影响力,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以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2] - 需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活化利用,挖掘阐释多重文化价值,做深做透文旅融合,将文旅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强调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大力发展县域主导产业,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全力推动工业壮筋骨、文旅塑品牌、乡村显特色、治理提效能,将特色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3]
刘宁到登封市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9-27 18:34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8处11项历史建筑,时代跨度长、建筑种类多、文化内涵丰富,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刘宁来到建筑群核心部分少室 阙,察看东西两阙整体布局风貌和代表性石雕图案,调研文化遗产保护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情况。"登封历史文化厚重,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传播 好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不断提升中岳嵩山魅力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刘宁强调,要加强文物系统性 保护和活化利用,挖掘阐释多重文化价值,做深做透文旅融合大文章,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把文旅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9月27日,省委书记刘宁到郑州市登封市,调研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工作。 近年来,登封市初步形成了铝加工制品、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刘宁来到瓷金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察看产品 展示、智能生产车间,了解新材料产业培育发展情况。得知企业拥有19项发明专利,生产的半导体封装材料和频率器件广泛应用于通信、车载、遥控遥 测及各类测量仪器,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刘宁表示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 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刘 ...
全球创投市场回暖,AI成最大引力中心
国际金融报· 2025-09-26 21:06
全球创投市场回暖与AI引力中心 - 全球风险投资总额预计2025年接近4400亿美元 较2024年实现53%显著增长 [3]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最具吸引力投资领域 占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风险投资总额31% [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AIGC领域风险投资额飙升至492亿美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 [3] 资本配置逻辑转变与硬科技转型 - 全球风投交易数量持续收缩至历史低位 单笔交易平均规模攀升至350万美元历史新高 显示资本向少而精高信念投资模式转型 [3] - 中国创投行业从消费互联网主导转向硬科技为核心新范式 2024年全国投资案例数量创近十年新低 [3] - 资本集中投向具备核心技术壁垒硬科技企业 符合国家战略方向 [3] 地域分布与区域集聚特征 - 美国以70%占比主导全球AI投资 [4] - 中国AIGC领域2024年达161起融资事件 融资总额653.08亿元人民币 [4] - 中国创投市场2025年上半年新募集基金规模1.07万亿元 环比增长20% [4] - 创投资源向京津冀 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优势区域集聚 [4] 耐心资本体系与政策支持 - 政府引导基金通过长周期存续设计 容错机制和分阶段投资策略壮大耐心资本 [6] - 2025年险资投资单一创投基金比例上限从20%提升至30% 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提高5% [6] - 科创板创业板加快落地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 S交易和私募份额转让试点深化 [6] 硬科技领域资本高度集中 - 电子信息行业以1569起投资和1444.48亿元投资规模领跑市场 [8] - 先进制造和医疗健康成为资本高度聚焦的三大硬科技领域 [8] 三大热点赛道具体表现 - 智能及高端制造领域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首次达52.3%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40% [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同比增长59.7% 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 [9]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中国AIGC应用月活用户突破1亿 投资重心转向垂直应用和AI智能体 [9] - 生物科技领域2024年海外授权转让交易总额达300亿-415亿美元 同比增长66% [9] 双重历史性发展机遇 - 国产替代机遇推动工业机器人本土品牌市占率超52%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40% [1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总参与额1240亿美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 [11] - 企业出海形成China+N全球化新模式 对冲地缘政治风险和重构供应链 [11] 未来三大发展主线 - 深度垂直化从平台型公司转向行业隐形冠军 强化专业能力和投后赋能 [13] - 国际化重构在全球产业链重组中寻找价值创造机会 [13] - 生态系统化通过产学研金融合构建创新生态链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产融对接 [13]
国林科技:国林半导体一直秉承自主创新原则,掌握全部臭氧核心技术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20:40
公司核心技术 - 国林半导体坚持自主创新原则 掌握全部臭氧核心技术 [1] - 公司实现全产业链自主研发 设计与制造 不依赖外协或外购 [1] - 公司明确不采用集成商与贸易商商业模式 [1]
贝森特对中国喊话,美国有反制稀土秘诀,话音刚落俄罗斯伸出援手
搜狐财经· 2025-09-26 15:23
事件背景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宣称可将飞机发动机等产品作为谈判筹码以应对中国稀土出口限制 [3] 美国对华技术限制的影响 - 美国暂停通用电气关键零部件出口许可导致中国商飞C919客机年度交付目标从75架大幅下调至25架 [2] - 该事件暴露高端制造领域存在供应链风险但外部封锁可能加速自主创新进程 [2] 中国的应对与备选方案 - 中国在C919项目上选择国外发动机主要为快速获得适航认证而非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2] - 长江-1000A等国产航空发动机项目在稳步推进 [2] - 俄罗斯已表示准备为中国国产客机提供复合材料机翼和重型发动机等核心部件 [4] - 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可在特定领域提供替代能力 [4] 产业链与战略博弈分析 - 美国企业深度参与C919供应链实施禁运将导致波音通用电气等美国巨头受损 [2] - 中俄可能开展深度技术合作联合研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6] - 中国的稀土优势建立在数十年积累的完整产业链基础上美国难以在短期内复制 [6] - 航空发动机作为单一技术领域在中国现有工业基础上具备追赶可能 [6]
贝森特对中国喊话,美国手里有反制稀土秘诀,话音刚落俄罗斯就对华伸出援手
搜狐财经· 2025-09-26 13:32
当今,中美之间的博弈正变得愈发复杂。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的言论引起了广泛关注,他在谈到中美贸易矛盾时声称,美国手中还有诸多筹码,比 如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而美国在飞机发动机和一些化学品领域也有优势。这种看似强硬的表态,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复杂性和不对称性。 首先,贝森特提及的飞机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虽是美国的一张王牌,但这张牌的效用或许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高。中国商飞的C919飞机项目面 临的瓶颈确实让人堪忧,彭博社爆料显示,由于美国的禁令,中国商飞将今年的交付目标从75架削减到25架,这无疑给国产大飞机的前景蒙上了阴 影。然而,将这个短期的困难当成完全依赖,显然是低估了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韧性和创新能力。 不得不承认,在高端制造尤其是航空航天领域,我们确实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但这并不是美国可以轻易利用的筹码。中国在航发方面的技术积累 与研发能力,正在不断提升。正如历史告诉我们的,无论是经济制裁还是技术封锁,往往刺激的不是屈服,而是反击。类似的情况曾经出现在中国 5G技术发展上,当外界对中国的打压越严,中国企业的发展动力越强,突破口也随之显现。 未来的局势将如何演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随着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不 ...
以自主创新推动绿色转型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9-26 11:30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产业变革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绿色低碳技术革命正重塑化工行业竞争格局 [1] - 化工企业需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突破点,将自主创新作为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 [1] 战略规划与体系建设 - 化企需将绿色低碳作为核心要素深度融入战略规划,从碳排放、能源利用、资源利用、污染防治、绿色发展等方面制订细分目标 [1] - 需构建绿色低碳发展"四梁八柱",坚持节能降碳、固碳中和,开发资源能源消耗低、碳排放水平低的绿色产品 [1] - 需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降碳、减污、利废技术,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1] 技术创新与研发重点 - 化企需聚焦"卡脖子"技术,建立课题制,实施"揭榜挂帅" [1] - 在基础应用层需全面推广工艺优化模型,推动成熟节能技术在现有装置中深化应用,促进能效水平系统提升 [1] - 在技术攻关层需依托高水平研发平台突破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探索资源循环利用,攻关废水深度回用、废气资源化转化、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打造闭环式资源循环体系 [1] - 在前沿引领层需加快研发碳能协同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碳排放动态监测与智能优化 [1] 管理模式与机制创新 - 化企需紧紧围绕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有序实现碳达峰的工作主线,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转化,加快调整产品结构 [2] - 需编制碳达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扎实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 [2] - 需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推进蒸汽、余压、余热等能量综合利用,降低产品能耗,夯实低成本优势 [2] - 在责任传导方面需建立健全碳减排目标分解与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责任层层压实、考核环环相扣、激励紧密挂钩 [2] - 在价值创造方面需积极探索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实践,激发全员参与节能降碳的内生动力 [2]
智能装备亮相工博会 董明珠呼吁中国企业“卷”质量与技术
南方都市报· 2025-09-25 22:36
公司战略转型 - 格力电器从消费电器制造商向多元化科技型全球工业制造集团转型 [4] - 公司自2013年进入工业装备领域 从最初仅有一台数控机床发展到拥有上百种智能装备产品 [6] - 坚持自主创新战略 拥有近2万人的研发团队和近14万项专利 [6] 技术研发成果 - 在伺服电机 伺服驱动器 运动控制器 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实现自主研发 [8] - 数控机床"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控制"关键技术获2024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8] - "高速双五轴龙门加工中心"荣获2025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8] 产品与应用领域 - 形成数控机床 工业机器人 智能物流仓储及工业自动化四大产品领域 [8] - 工业机器人产品覆盖汽车及零部件 新能源 3C电子 船舶钢构 教育培训等领域 [2] - 技术及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 锂电 家电等行业 覆盖焊接 喷涂 码垛等十余种场景 [11] 创新解决方案 - 复杂零件自动化加工解决方案采用六轴工业机器人配备自研高速精密电主轴 可替代机床加工并降低生产成本 [7] - 精密涂胶解决方案集成机器人与视觉系统 适用于电池 汽车 家电等行业密封与粘接工艺 [7] - 移动协作智能焊接工作站集成协作机器人 焊机 送丝机于移动小车 适用于大中型构件现场焊接 [7] 产能与产业链布局 - 具备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能力 可向其他制造企业提供高品质零部件供应服务 [9] - 为多家全球龙头企业提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一站式解决方案 [9] - 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业链协同的完整布局 [9] 行业影响与定位 - 公司呼吁中国企业摒弃低价竞争 共同提升质量与技术 [6] - 致力于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6] - 自主研发成果将赋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11]
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创新”,机器人产业链技术突破持续落地
环球网· 2025-09-25 08:29
政策与行业方向 - 工信部提出"十五五"时期实施培育新兴产业行动 加快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并开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赛道[1] - 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1] 技术突破与产业地位 - 六维力传感器作为机器人精确力控核心部件 技术复杂度高且长期被国际品牌垄断[1] - 国内企业突破算法与应变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 关键指标已媲美进口产品[1] - 国产传感器在成本控制和定制化服务方面展现显著优势[1] - 中国企业构建完整技术矩阵及相关产品体系 实现从单点技术突破到系统级创新的跨越[1] 市场表现与竞争优势 - 蓝点触控在人形机器人六维力传感器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70%[3] - 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关节力传感器出货量超过7万套 占据国内总出货量95%以上[3] - 成为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头部客户的核心供应商[3] 发展战略与行业趋势 - 企业从替代进口转向通过原创技术进军全球市场[3]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机器人应用场景 为培育高端传感器提供优势环境[3] - 产业实现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创新"、从"单点应用"到"生态构建"的战略转型[3] - 在迭代速度、应用响应及定制化开发等方面展现超越国际厂商的敏捷性[3] - 在人形机器人、半导体装备、精密医疗等领域与国际厂商处于同一起跑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