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替代

搜索文档
【私募调研记录】禾永投资调研斯迪克
证券之星· 2025-05-16 08:13
公司调研情况 - 禾永投资近期对上市公司斯迪克进行了特定对象调研 [1] - 斯迪克2024年光学显示、新能源和PET薄膜三个业务板块取得较大幅度增长 [1] - 公司设定2025-2027年销售收入考核目标分别为37.67亿、47.09亿和59.20亿 [1] - 销售收入增长动因包括扩产建设完成、新产品和新客户开发以及进口替代趋势 [1] - 光学显示板块研发投入大、附加值高,市场潜力巨大 [1] - 2024年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主要由于折旧、人工、研发和财务费用大幅上升 [1] - 随着销售规模上升,固定成本将被摊薄,规模效益将逐渐显现 [1] 机构背景 - 禾永投资成立于2014年11月27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 [2] - 公司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观察会员 [2] - 由明星基金经理顾义河创建,汇集国内知名投资机构专业人士 [2] - 2015年发行首支三方财富代销产品、券商渠道代销产品及高净值专户产品 [2] - 2016年发行首支银行代销产品 [2] - 2018年获得协会观察会员资格 [2] - 2019年升级投研体系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2]
【私募调研记录】合众易晟调研欧科亿
证券之星· 2025-05-16 08:13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合众易晟近期调研了欧科亿,参与公司国金证券制造+消费专题策略会 [1] - 欧科亿主营数控刀具,行业处于国内进口替代及海外出口替代的黄金阶段 [1] - 公司通过技术研发、产品结构调整、并购等方式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提升盈利能力 [1]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02亿元,同比增长14.32% [1] - 归母净利润766.32万元,同比减少74.33% [1] - 财务费用率上升与债务结构有关,未来将优化融资成本 [1] 业务发展 - 新项目产能爬坡预计2026年上半年达产 [1] - 未来将拓展海外市场,提升毛利率 [1] - 研发投入集中在高端数控刀具和整体解决方案 [1] 行业应用 - 公司已在汽车、航空航天、3C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形成合作案例 [1] - 高端产品进口替代速度加快 [1] 机构背景 - 西藏合众易晟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2015年1月完成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备案 [2] - 团队核心负责人具有20年以上二级市场投资经验,15年职业投资历程 [2] - 投研人员均具有丰富的行业研究经验 [2]
关税冲突 - 宏观对冲策略
2025-05-15 23:0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未提及具体公司,涉及的行业有大众消费品、服务业、消费银行、农产品、化工品、信创、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宗商品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美国关税措施目的**:美国发动关税措施不仅出于经济考量,还涉及政治博弈和社会因素,短期目标是解决贸易差额和扩大税源,长期目标是部分脱钩并维护全球中心地位,所以关税不可能完全取消[1][5] - **美国加征关税预期效果**:假设美国2025年进口额为3万亿美元,加征10%的关税预计带来至少2000亿美元额外收入,且不包括未来上调某些贸易伙伴税率情况,美国一定程度达到预期成果[1][6] - **中美贸易谈判情况**:中美贸易谈判处于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国迅速全面反制,加征关税幅度10% - 30%,节奏和时间超市场预期;第二阶段预计继续加征10%关税,芬太尼关税可能维持20%,暂缓90天窗口期助双方调整库存和生产节奏[1][7][8] - **贸易战对宏观经济影响**:加征关税对消费国初期总产出下降、物价抬升、实际工资下降,后期利率上升助推通胀;对生产国初期总产出下降、物价下降、就业需求减少、实际工资上升,政策对冲后利率市场下行,理论推演在现实市场得到验证[2] - **贸易战对不同板块影响**:防守角度,与贸易相关性低的大众消费品、服务业和消费银行板块相对稳健,非美出口板块部分产品有风险;进攻角度,进口替代板块如农产品、部分化工品、国产替代信创等有潜力,汽车零部件和消费电子获部分豁免,国内政策支持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属进攻板块,风险板块适合逢低中长期布局[3][9] - **大类资产价格走势**: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国内政策对冲力度减弱或致价格波动;利率年内有下行压力但幅度有限;汇率双向波动,突破7.2后可能继续贬值或升值[3][1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国应对贸易战约束**:美国短期内难以调整全球供应链,1 - 2年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困难,经历2018年和2020年重大宏观事件后仍缓慢,短期价格上涨难通过供给调整,或通过与其他贸易伙伴协议或国内补贴对冲,但解决难度大[1][3][4] - **中国关税政策策略**:中国采取暂停或取消部分关税策略,根据谈判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实施,如芬太尼关税以及232和301调查导致的综合关税[1][5] - **投资配置建议**:二季度建议配置内需板块,稳健为主,有高弹性仓位可增加进攻性配置;全年重点关注防御性配置,保持小仓位进攻性板块应对市场波动[11]
斯迪克(300806) - 斯迪克调研活动信息
2025-05-15 17:08
投资者关系活动概况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参与单位包括华夏基金、中邮基金等多家机构 [2] - 时间为2025年5月15日,地点在北京,总接待次数3场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吴江) [2] 2023 - 2024年各业务板块销售收入情况 - 光学显示业务2023年金额25,755万元,2024年55,159万元,增长29,404万元,增幅114% [2] - 新能源业务2023年29,290万元,2024年47,108万元,增长17,817万元,增幅61% [2] - 微电子业务2023年9,081万元,2024年11,222万元,增长2,142万元,增幅24% [2] - 民用胶带业务2023年40,613万元,2024年47,030万元,增长6,417万元,增幅16% [2] - PET薄膜业务2023年5,460万元,2024年14,080万元,增长8,620万元,增幅158% [2] - 其他功能胶粘产品业务2023年86,653万元,2024年94,457万元,增长7,804万元,增幅9% [2] - 合计2023年196,852万元,2024年269,055万元,增长72,204万元,增幅37% [2] 未来三年销售收入股权激励目标 - 2025年以2024年营业收入为基础增长40%,对应金额37.67亿元 [3] - 2026年增长75%,对应金额47.09亿元 [3] - 2027年增长120%,对应金额59.20亿元 [3] 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动因 - 大规模扩产建设基本完成,销售收入进入爬坡期,硬件基础为增长提供条件 [4] - 新产品和新客户开发持续推进,具备为头部企业开发和交付产品的实力和经验 [4] - 国际形势下,“卡脖子”材料进口替代是大势所趋,公司做好迎接机遇和挑战的准备 [4] 最值得期待的业务板块 - 光学显示板块研发投入最大、产品附加值最高,市场大,美日供应商占主导 [5] - 公司在折叠屏和VR眼镜领域积累经验,销售收入快速增长,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5] 2024年增收不增利情况 - 折旧摊销2023年25,000万元,2024年37,218万元,增长12,218万元,增幅49% [7] - 人工成本2023年30,689万元,2024年37,516万元,增长6,827万元,增幅22% [7] - 研发费用(不含人工和折旧)2023年8,932万元,2024年12,610万元,增长3,678万元,增幅41% [7] - 财务费用2023年7,240万元,2024年10,643万元,增长3,404万元,增幅47% [7] - 小计2023年71,861万元,2024年97,988万元,增长26,127万元,增幅36% [7] 主要费用项目变动原因 - 重大建设项目完工转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2025年折旧费预计4.4亿,后续不再大幅增加 [8] - 公司在多方面投入大,新项目新车间投产使人力成本、研发费用和人工费用上升,未来持续投入 [8] - 项目由建设期转运营期,部分借款费用费用化,2025年销售收入增加,预计财务费用上升 [8] - 费用多为固定成本,销售规模上升将摊薄成本,体现规模效益 [8]
良信股份(002706) - 2025年5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14:26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参与单位包括中邮基金、兴全基金等多家机构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14日15:30 - 17:30 [2] - 活动地点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申江南路2000号良信总部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程秋高和证券事务代表王锐 [2] 业务发展情况 智能配电业务 - 是战略投入业务,重点投入工业建筑和公商业建筑板块 [2] - 产品材料、制造等方面不断提升,有市场竞争力 [2] - 未来重点突破方向是个性化定制智能化配电方案 [2] - 在基础设施、智能楼宇等行业的核心细分市场开展进口替代 [2] 数据中心业务 - 产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配电、智能监控等领域 [3] - 在运营商集采招标中保持优势,与国内大客户紧密合作开发定制化产品 [3] - 与海外头部大客户保持良好研发配合度,拓展海外UL标准场景评估 [3] 财务相关情况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较高原因 - 产品结构优化调整,老品退市、高毛利新品销售增加 [3] - 对特价管控更谨慎,控制价差下行幅度 [3] - 成本端综合降本效果优于去年 [3] 2025年一季度增长较快领域 - 新能源、电力及数据中心行业 [3]
宇环数控:5月13日进行路演,国金证券、易方达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14 22:36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产品包括数控磨床、数控研磨抛光机、数控拉床和智能装备系列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工业、新能源、航空航天、轴承、半导体、新材料、粉末冶金等行业 [2] - 2024年各业务板块均衡发展,产品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精密机械加工、半导体和新材料等高端制造领域订单增加 [2] - 精密复合立式磨床已成功进入航空航天、轴承等领域 [2] 消费电子行业应用 - 消费电子是公司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下游客户包括苹果、华为、荣耀、三星等知名电子品牌企业的制造服务商 [2] - 产品可对手机、笔记本、平板和智能穿戴等3C产品的后盖、中框、按键等外观部件进行磨抛加工,涉及玻璃、蓝宝石、陶瓷、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材料 [2] 机器人零部件加工 - 拉床产品可用于机器人零部件加工,螺旋拉床可应用于行星减速机的齿圈和RV减速机的针齿壳内齿槽、行星轮内花键等零部件 [3] 进口替代进展 - 2024年我国磨床进口金额为8.3亿美元,同比增长7.7%,连续4年排在进口金属加工机床前三位 [4] - 公司研发生产的高精度平面磨床、复合立式磨床、导轨磨等多种高端磨床产品正在推向市场 [4] - 2024年完成对湖南南方机床有限公司收购,新增拉床系列产品,高端数控拉床进口替代进程加快 [4] 高端数控磨床前景 - 高端制造自主可控是我国制造业重要发展方向,数控机床出口数量逐年增长,进口替代步伐加快 [5] - 高端数控机床应用行业将进一步拓展,数控磨床、数控拉床等中高端机床具备较强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 [5] - 公司将深耕高端装备进口替代、半导体等新材料加工与海外市场开发 [5]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1.25亿元,同比上升20.11% [5] - 归母净利润334.9万元,同比下降72.04% [5] - 扣非净利润61.68万元,同比下降94.01% [5] - 负债率28.77%,毛利率30.33% [5] 融资融券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8958.16万,融资余额增加 [6] - 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6]
宇环数控(002903) - 2025年5月1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20:46
公司业务板块情况 - 公司产品包括数控磨床、数控研磨抛光机、数控拉床和智能装备系列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工业等多行业 [2] - 2024年各业务板块均衡发展,产品和市场结构持续优化,来自高端制造领域订单增加,精密复合立式磨床进入航空航天、轴承等领域 [2] 产品应用领域 - 消费电子行业是主要应用领域之一,部分下游客户为苹果、华为等知名品牌企业提供制造服务,产品可对3C产品外观部件进行磨抛加工,涉及多种材料 [2][3] - 拉床产品可用于机器人零部件加工,螺旋拉床可应用于行星减速机和RV减速机的相关零部件加工 [3] 进口替代情况 - 2024年我国磨床进口金额为8.3亿美元,同比增长7.7%,连续4年排在进口金属加工机床前三位 [3] - 公司研发的高精度平面磨床等高端磨床产品推向市场,2024年收购湖南南方机床有限公司,加快高端数控拉床领域进口替代进程 [3] 未来发展前景 - 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高端制造自主可控是制造业重要发展方向,我国数控机床出口数量逐年增长,进口替代步伐加快 [3] - 未来高端数控机床应用行业将拓展,以数控磨床、数控拉床为代表的中高端机床有增长潜力和发展空间,公司将深耕高端装备进口替代等方面,实现经营规模与发展质量突破 [3]
争光股份(301092) - 2025年5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17:44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 参与单位有建信养老基金、光大证券、浙商基金、江苏养正基金等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14日,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吴雅飞和证券事务代表车程 [2] 公司优势与产品替代 - 公司凭借先进研发技术及工艺水平、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在高端工业水、食品和饮用水、核工业等领域实现部分国际品牌进口替代,如ZGC650等产品可替代美国陶氏化学同类产品,ZGSP系列可替代美国陶氏化学产品用于果葡糖分离,ZGCNR50Li等产品可替代美国陶氏化学及英国漂莱特产品用于核工业 [2][3] 行业市场情况 - 医药行业快速发展使生物医药树脂市场获得机会,各种大分子生化药的分离提纯工艺为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拓宽应用前景 [4] 技术储备与生产线建设 - 公司在电子级超纯化水领域有几十年应用经验,将结合汉杰特精处理车间及荆门项目建设,建设高质量(18.2兆、TOC≤5PPb)电子级树脂及抛光树脂生产线 [5] 产品应用领域拓展 - 公司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产品从普通工业水领域拓展到高端工业水、食品及饮用水、核工业、电子、生物医药、环保及湿法冶金等领域,产品线不断丰富优化,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提升 [6][7]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2,979.8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5.21% [7] - 2024年度公司完成酸法吸镓树脂、18兆低TOC抛光树脂等多个研发项目,提高产品性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7]
股市必读:科德数控(688305)5月13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05-14 04:4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13日收盘,科德数控报收于77.33元,下跌2.68%,换手率2.17%,成交量2.2万手,成交额1.72亿元 [1] 资金流向 - 5月13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17.68万元,占总成交额4.17% [3] - 游资资金净流入1000.56万元,占总成交额5.82% [3] - 散户资金净流出282.88万元,占总成交额1.64% [3] 公司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5,474,164.58元,同比增长33.88%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893,922.73元,同比增长27.37% [4] - 研发投入162,634,800元,占营业收入26.86% [4] 分红及资本运作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45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3股 [4] - 公司将于2025年5月19日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多项议案 [4] 行业及市场 - 2023年中国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市场规模约112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52% [2] - 目前国内五轴机床市场以外资品牌为主,进口替代空间大 [2] - 公司产品下游行业覆盖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能源、精密模具、船舶、半导体、医疗等领域 [2] 公司战略及优势 - 公司业绩增长依靠精准战略定位、持续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供应链体系 [2] - 公司自主研发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具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2] - 2024年国内市场订单中民用领域占比接近40%,民企客户数量占比超过50% [2] - 产品价格从百万元到千万元不等,市场竞争力强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形成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核心,延伸柔性自动化产线业务 [2] - 布局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售前售后服务等多点盈利体系 [2] 关联交易 - 公司预计2025年度与控股股东及其控股子公司发生日常关联交易,预计总金额141,000,000元 [4] 审计机构 - 公司拟续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和内部控制审计机构 [4]
佰仁医疗董事长金磊:坚持原研创新 “从0到1”填补市场空白
证券日报· 2025-05-14 00:09
行业背景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心脏瓣膜病正成为继高血压、冠心病之后的第三类常见心脏疾病 [2] - 人工心脏瓣膜作为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植介入医疗器械备受市场关注 [2] - 生物瓣膜产品研发涉及组织化学、生物力学、免疫学等多领域科学与工程技术,技术门槛很高 [3] 公司概况 - 北京佰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唯一一家A股上市企业 [2] - 公司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深耕二十余年,始终坚持原研创新 [2] - 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系列原研核心技术已全部实现自主可控 [2] - 自主研发的牛心包生物材料抗钙化性能与耐久性超越进口同类产品 [2] 技术研发 - 2024年研发费用达1.51亿元,同比增长53.26%,占营业收入30.17% [4] - 已累计获批21个Ⅲ类医疗器械产品,其中10项为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 [4] - 已上市覆盖心脏瓣膜全生命周期治疗的11款植介入产品组合 [4] - 在研拟提交注册或已在注册申请的产品有10余项,包括多项拟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 [4] 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5.02亿元,同比增长35.41% [5] - 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27.02% [5] - 三大业务板块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板块收入同比增长64.28%,其中人工生物心脏瓣膜收入同比增长75.06% [5] - 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及外科软组织修复板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24%和19.89% [5] 国际化布局 - 已有十余个产品在印度尼西亚申请注册 [5] - 2023年收购美国天穹创新公司,解决ePTFE心血管植介入材料依赖进口的难题 [6] - 已成立专门"出海"部门,正在积极组建团队 [6] - 目标国家包括德国、新加坡和日本等 [6] 行业建议 - 建议推行审评标准透明化,完善预沟通机制 [6] - 建议根据创新产品特点匹配有行业深入了解的专家或更有经验的审评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