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例外论

搜索文档
重磅!全球资管巨头考虑转向中国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4-24 09:04
骏利亨德森投资资产管理规模为3790亿美元。Dibadj表示,"如果美国例外论破灭,大量 资金可能会从美国资产中转移。即使转移的比例很小,也意味着资金会大量流向其他地 方。" 他补充称,与此同时,中国与美国脱钩并推动科技领域的自力更生,这也给中国资产带来了 一些投资机会。许多全球投资者目前已对特朗普在关税和美联储独立性等问题上的反复无常 感到厌倦。 最新消息显示,当地时间周二,特朗普承认美国目前对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过高,预计税 率将大幅降低。 对此,Dibadj还表示,在关税争端获得持久性解决方案前,不确定性可能持续高企。今年 迄今为止,标普500指数已累计下跌了10%,而除美国以外的MSCI全球指数上涨了4.4%。 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这将是这一美国基准指数32年来相对海外股市最大的年度跑输幅 度。同时,彭博美元指数在今年也已下跌了逾6%。 据彭博社报道,全球资管巨头骏利亨德森投资公司目前正考虑减少其对美国资产的敞口,中 国是其资金转向目的地之一。 减仓10%美国资产 资金可以转移到欧洲、中国、 中东和拉丁美洲 骏利亨德森首席执行官Ali Dibadj在本周对媒体的邮件中表示,"鉴于美国例外论出现了裂 ...
市场终于悟了:真正的特朗普2.0交易--抛售美国!
华尔街见闻· 2025-04-22 12:50
美国金融霸权动摇 - 特朗普第二任期导致美国金融霸权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出现严重动摇 [1] - 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攻击加速全球脱离美国主导轨道 各国对美元和美债信心下降 [2][3] - "特朗普交易"从炒作"美国例外论"转变为"抛售美国交易" 美国家庭作为全球经济最后购买者角色受质疑 [5] 市场反应与资产抛售 - 标普500指数自4月2日以来下跌近10% 市值蒸发约4.8万亿美元 [10] - 彭博美元指数年内下跌超7% 创2005年以来最差年度开局 [11]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出现20多年来最大单周涨幅 一度接近4.6% [11] - 外国投资者持有19万亿美元美股+7万亿美元美债+5万亿美元公司债 占美国市场20%-30% [7] 美元体系结构性缺陷 - 美元参与90%外汇交易 占全球央行储备60% 但缺乏替代选项 [15] - 欧元市场深度不足29万亿美元美债市场 政治纽带不稳固 [15] - 美国依赖资本流入支撑双赤字 但4月2日关税政策导致资本外逃 [6] 政策与市场信心冲击 - 特朗普威胁解雇鲍威尔削弱美联储独立性 损害市场对美国法治信任 [5] - 摩根大通指出保护主义政策降低美国资产溢价意愿 [8] - 美债与美元传统避险功能失效 市场出现"三杀"现象 [9][11][13] 长期制度性挑战 - 美国信用受损历史案例(1971年金本位/2008次贷危机)最终修复 但当前修复难度更大 [13] - 康奈尔教授指出"去美元化"存在制度性极限 重建国际信任需长期工程 [15][16]
如期而至的流动性危机——写在美国股债汇三杀之时(民生宏观林彦)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4-12 18:48
美国流动性危机分析 核心观点 - 美国市场正面临流动性危机初期阶段 由债务到期高峰、全球降杠杆及政策博弈共同驱动 当前指标显示风险刚显现但未达历史危机水平 [1][14][19] - 历史经验表明债务危机往往伪装成其他叙事危机爆发 当前企业债务刚性成本与资产泡沫化矛盾加剧 偿债能力证伪可能引发违约扩散 [7][10][13] - 联储政策空间受限 需观察失业率、信用利差等指标 白宫关税政策与联储决策的妥协程度将决定危机演化路径 [21][22] 市场表现 - 美国出现股债汇三杀行情 美元指数跌破100心理关口 日元走强但日本资产表现疲弱 反映资金回流日本但未投入本地资产 [3][5] - 日元跨境融资存量达65万亿日元(约4500亿美元)历史峰值 去杠杆行为加剧全球流动性担忧 [5] - 信用债OAS快速上行至2007年水平 但距离2008/2020年危机高点仍有距离 违约风险处于初期释放阶段 [18][19] 债务机制分析 - 企业债务到期高峰是历次危机爆发的关键时点 2000年科网泡沫与2008次贷危机均对应债务集中到期窗口 [7] - 资产泡沫弹性与债务刚性矛盾突出 负债率下降的迷惑性掩盖了融资成本上升压力 最终导致偿债能力崩溃 [10] - 当前美国低息债务持续到期 周期性走弱刚开始 债务影响将长期释放 [13] 观测指标 1 **美元流动性溢价**:CP-OIS与SOFR-OIS利差走阔但仍处低位 尚未出现货币市场流动性枯竭 [16] 2 **美元指数斜率**:下跌速率逼近2001/2008年危机水平 日元负向贡献显著 显示降杠杆加速 [16] 3 **信用利差**:IG/HY级OAS触及2007年降息阈值 但距极端水平仍有30%-50%空间 [18] 政策情景推演 - **悲观情景**:白宫与联储均不妥协 重现1970年代滞胀 风险偏好持续恶化 [22] - **基准情景**:联储或白宫单方面让步 通过宽松或关税调整缓解去杠杆压力 [22] - **乐观情景**:白宫提前让步 政策反转阻断企业破产链条 [22]
中金:美国“例外论”与“东升西落”的内核
中金点睛· 2025-04-01 07:46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2025年以来,全球AI、财政与地缘关系叙事发生重要变化,带动全球资产和资金流向出现"东升西落"迹象。 年初至今,以科技"七姐妹"(-12.4%)为代 表的美国科技股领跌全球,美元也由1月高点的110回落至104附近,回吐特朗普当选以来全部涨幅。与之相反,以恒生科技(23.1%)为代表中国科技股领 涨全球,欧洲股市(11.7%)涨幅也领先。 资金也出现小幅"东升西落", 流入中国和欧洲市场的海外资金明显回升,流入美国的海外资金经历前两周的小 幅回落后本周又转为回升,趋势尚未彻底逆转。 图表:2025年以来全球资产出现"东升西落"趋势,美国科技龙头领跌,而港股和欧股领涨全球 注:数据截至3月28日 资料来源:Bloomberg,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方向比节奏更重要, 2024年只要抓住美股、中债和黄金,整体收益就不会差。 因此"东升西落"能否真的发生、还只是"昙花一现",是关乎未来投资主线 乃至全球格局的核心问题。 而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就首先要搞清楚美国"例外论"是否瓦解。 我们将在本文中就这一问题详细解答。 美国的"例外论"与全球资产的"东升西落" 所谓美国"例外论",主要 ...
市场叙事变奏:从通缩逻辑到创新逻辑︱“重阳S4”圆桌2025年二季度
重阳投资· 2025-03-31 15:50
重阳说 2025年一季度的资本市场在一种叙事突变的氛围中开局。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让全球对中国硬 科技的突破刮目相看。电影院里,魔童哪吒大闹东海龙宫,票房连破纪录,闯进全球影史前五且尚未止步。 现实内外的交相辉映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成为主流叙事,结构性牛市行情逐 渐清晰,指数攀升至3400点附近,此前重阳看好的泛科技、创新药等板块已经收获了一波涨幅。经过一季度 的修复,展望后市,政策与市场大的演绎方向是什么?结构性机会如何把握?本期"重阳S4"圆桌请出重阳投 资合伙人、战略研究部主管寇志伟以及基金经理谭伟、胡敏、陈奋涛、赵阳来进行一一解答。 "重阳S4"是重阳多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同一只基金这一模式的简称。具体来讲, 就是在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统 一的策略指引下,同一只基金通过分仓的方式由多位基金经理共同参与管理,每位基金经理在自己的分仓范 围内进行相对独立操作。实践证明,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能够帮助打造投资管理超级能力圈,实现投资业绩 可持续、投研能力可迭代、投资风格可复制、管理规模可拓展的目标。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起源于美国,已 经成为当今全球资管行业里大多数头部基金普遍 ...
美国经济周期性走弱才刚开始(民生宏观林彦)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30 22:55
文章核心观点 - 年内“东”以稳为主,“西”的周期性下降渐近,美国经济周期性走弱刚开始,资产配置或需长周期再平衡 [1][25] 全球资产配置逻辑 - 2023 - 2024年全球资产配置逻辑为“美国例外论”,与美股一枝独秀、美与非美经济体利差提供套利空间、全球资金青睐美元资产现象印证 [1] - 2021 - 2024年外资增持7.8万亿美元美股和1.4万亿美元长端美债 [2] - 2020 - 2022年年中中国资产是国际市场“宠儿”,2021年北向资金净流入4322亿元人民币,境外对中国债券投资净流入938亿美元 [6] 中美经济周期关系 - 过去认为“美国经济周期领先中国半个身位”,隐含中美“身位”一样长和周期有因果或相关性两个前提 [11] - 逻辑一是中美在全球贸易中分别为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货物贸易使物价传导有通胀周期性,进而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和金融条件;二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使美国货币政策影响人民币币值,掣肘中国政策和信用周期 [11][14] - 疫情和贸易战后发生本质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使通胀传导不直接,中国物价下降,美国通胀;疫情使中国货币和信贷政策更自主,美国进入紧缩周期 [16] 美国债务周期 - 美国长周期下行本质是债务周期,债务是驱动美国经济变化重要变量,债务压力大时会出清 [16] - 债券市场流动性、利率和久期共同驱动债务周期,利率低、久期长、流动性充足时企业融资条件好,反之信用周期恶化会自我加强 [16][18] - 美国已出现流动性转紧、基准利率高、企业债务久期缩短迹象,虽溢价在历史低位,但到期债务规模上升会使溢价上升 [19][21] 美国信用紧缩预期 - 随着企业债到期高峰临近,2025年Q2可能出现加息以来首次像样的信用紧缩,以往解决办法是宽财政和联储配合,但特朗普政府财政政策和联储态度有不确定性 [25]
全球资本流向大变局:从“拜登大循环”到“特朗普大重置”
华尔街见闻· 2025-03-24 19:37
全球市场变局核心逻辑 - 当前全球市场经历"几十年一遇"的巨变,包括特朗普政策转向、马斯克干预华盛顿、德国财政政策突变等[1][2] - 中金研报提出"拜登大循环"概念:2020年后通过天量财政刺激+AI产业政策推动美国高增长、高利率、股市繁荣,复现"里根大循环"但将估值推至历史高位[2] - "拜登大循环"存在两大缺陷:金融市场高债务风险(双赤字问题)和贫富分化加剧(前10%财富增长vs底层50%受通胀冲击)[3][6][7][8] 特朗普政策转向与"大重置" - 特朗普采取三招应对:1)削减政府开支至赤字占GDP 3.5% 2)放松金融监管推动私营部门加杠杆 3)关税政策重振制造业[12][13][14][15] - 政策核心是"脱虚向实":调整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关系,但面临政府减支导致经济衰退的风险[16][23] - 化债三大路径:1)债务重组(如"海湖庄园协议"提议百年期零息债) 2)通胀 3)技术进步[31][32][38] - 美联储陷入两难:经济需降息但通胀粘性+关税可能引发二次通胀[35][36] 金融市场影响与资本流动 - 特朗普胜选后美股美元双跌(33年仅5次),因政策重心转向美债而非股市[45] - 德国"财政火箭炮"政策推高欧债收益率,美欧利差收窄冲击万亿级"欧洲老钱"流向[45] - 美元体系重塑:贸易赤字改善将减少美元资产需求,挑战美股天价估值[47][48] - 中金预警短期"股债汇三杀"风险:对冲基金美债基差套利交易规模达2019年两倍,波动率上升可能引发平仓潮[52] 潜在发展趋势 - "海湖庄园协议"或落地:日本等国可能被迫接受美债重组[53] - 美联储可能重启QE或YCC措施,放宽银行持债限制[54] - AI技术革命成关键变量:DeepSeek创新动摇"美国例外论",市场质疑AI能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40][41] - 两种可能结局:成功则开启美国新黄金时代,失败则导致美元资产估值下行或矛盾外溢[56][58][59]
张瑜:升?落?——穿透叙事&全球资产四象限分析
一瑜中的· 2025-03-23 23:28
宏观经济逻辑与产业逻辑驱动 - 宏观经济逻辑与产业逻辑是驱动今年美国三大类资产调整的两大主线,核心矛盾体现在美股风险是否开启经济内生风险螺旋以及全球资产再平衡配置是否持续 [2] - 后续推演可区分四种情景,结合历史复盘经验校准后可能有三种情景:美股内生风险螺旋未开启+全球资产配置再平衡不持续、美股内生风险螺旋开启+全球资产配置再平衡不持续、美股内生风险螺旋未开启+全球配置再平衡持续 [2] - 当前市场定价的是情景1到情景3的切换,短期关注美股内生风险逻辑能否触发以及中欧产业吸引逻辑能否持续 [2][3] 美债利率下行原因 - 1月13日-2月28日,10年期美债利率下行57bp,经济担忧贡献约25%,通胀预期回调及相关风险贡献约32.2%,不确定性贡献约42.7% [5][20] - 2月18日-2月28日,对经济担忧的贡献率提高到30.3% [5][20] - 美债利率可拆解为未来实际短期利率、通胀预期、实际期限溢价和通胀风险溢价四部分 [19] 美股下跌驱动因素 - 本轮美股下跌背后是产业逻辑先行,贡献整体下跌的57.6%左右,宏观逻辑贡献约4成 [6][21] - Mag7贡献了美股整体下跌的57.6%,非Mag7贡献了余下的42.4% [21] - 纳指在今年以来已下跌8.1%的基础上,再跌8.9%~31%可能触发财富效应反转 [10][30] 美元指数调整原因 -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回调5.3%,分为两段:1月13日-2月12日贡献约27.8%,2月13日-3月13日贡献约77.2% [7][24] - 第一段主要是前期关税风险定价消退,第二段主要是交易经济前景由欧弱美强转向相对的欧强美弱 [7][24] - 美元指数波动最核心的两个影响因素是美国经济增长强于非美的宏观逻辑受到挑战和偏鹰的关税政策及其不确定性 [23] 美股核心风险 - 当前美国经济韧性最重要的"底色"是股、房上涨带来的中高收入群体"超额财富"效应支撑消费需求韧性 [9][30] - 美国家庭部门超额财富共有约13.4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和共同基金贡献约25.3%,规模约为3.4万亿美元 [30] - 股价下跌导致股票和共同基金超额财富消失或拖累家庭部门整体超额财富消失是两种可能情景 [31] 全球配置层面 - 美股AI科技产业领先的叙事受到DeepSeek发布R1模型的冲击,部分资金从美股溢出开启"美国以外"的重新配置 [11][33] - 重新配置可能重点参考两条脉络:相对便宜的价值洼地(欧股)和相对具有吸引力的产业(中国AI与欧洲国防军工) [11][33] - 美股占全球股票市值近"半壁江山",其流动性仅部分外溢或可刺激非美股市有亮眼表现 [11] 后续推演及关注点 - 构建"美股内生风险螺旋-全球配置再平衡"的四象限模型,区分四种不同情景 [12][36] - 历史复盘发现美股大幅调整期(标普跌幅20%以上)全球资产再配置很难持续,非美股指普跌 [14][37] - 美股调整幅度相对温和期(标普500跌幅10%-20%)或更易发生全球资金的再配置 [14][38] - 当前市场关注美股跌幅、特朗普"对等关税"落地情况、美国2025财年预算案通过情况等 [42]
中金:科技叙事、地缘重估与全球资本再布局
中金点睛· 2025-03-17 07:55
文章核心观点 - 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发生巨大变化,驱动资产重估和逆转的是两大超预期叙事改变,即DeepSeek突破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创新,特朗普治理下“美国例外论”动摇推动全球地缘经济再评估;美国陷入“确定的不确定性”,全球资本再布局呼之欲出,中国市场资产重估可更乐观,外资“长钱”全面回流取决于科技叙事与基本面良性互动,政策需抓住时机发力和推进改革[1] 中美资产表现逆转 - 年初以来全球经济基本面变化不明显,但资本市场变化大,中国股票逆袭、美元掉头向下、美股表现垫底,截至3月14日,港股恒生科技大涨31.6%领跑全球,纳斯达克指数大跌10%全球跌幅居首,仅黄金继续走强[3] - 驱动资产逆转的是两大超预期叙事变化,一是DeepSeek突破让市场重新认知中国创新能力,二是特朗普上任举措令市场始料未及,“美国例外论”动摇[3] 中美叙事变化:科技重估和地缘重估 成功叙事要素 - 关己性,叙事具人情味能勾起主观情感,人们感觉与故事利益关联时传播效果最佳[5] - 重复性,通过反复宣传和社交媒体流量持续曝光,提高传播率并降低遗忘率[5] - 叙事星座,多个相互关联叙事构成的系统更具影响力和传播力[5] - 自我强化,叙事、行动和结果形成自我强化循环,认同感巩固,遗忘率下降[6] DeepSeek重写科技叙事 - 具备“病毒式传播”条件,成为史上最快突破1亿用户的APP,以低成本、高性能和开源优势成“打破西方技术垄断”象征,关乎切身利益,具关己性[7] - 技术亮点在社交平台反复刷屏,相关故事被标签化和重复传播,具重复性[7] - 与文化自信、企业家精神及美国地缘因素变化等多重叙事共振形成“东升西落”叙事星座[7] - 投资者认可科技叙事投资科技股,股价上涨验证观点形成自我强化循环[7] 特朗普上任后美国面临“地缘再重估”叙事 - 特朗普当选后市场预期偏正面,美股和美元一度走强,但上任后对多国加征关税、加强非法移民驱逐及削减财政开支,推升通胀、带来紧缩效应,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创新高[8] - 其政策组合引发全球对美国经济过度乐观前景的重新审视,德国候任总理财政扩张计划改善欧洲财政前景,全球投资者开始新一轮“地缘再重估”[9] 中美资产重估基础 - 中国股票估值持续压缩,AI发展水平被低估,整体层面沪深300和港股恒生指数股权风险溢价虽有所回落但仍不充分,结构层面中国科技龙头估值显著较低,本轮上涨后与美股估值折价收窄[10] - 美股风险溢价极低隐含过度乐观预期,过去财政扩张、AI叙事和全球资金流入支撑其上涨,如今乐观叙事正反馈机制被破坏,风险溢价反弹[13] 中美叙事变化:全球资本再布局 过去三年全球资本布局受旧叙事影响 - 全球股票市场相互联通,资金流向受非经济因素影响成关键外生变量[15] 中国市场 - 2022年以来外资整体流出,主动外资未回流,中国市场在全球主动基金持仓占比下降,境外资金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降低,除国内基本面因素,“逆全球化”叙事和地缘变化影响资金流动,欧洲和美国资金流出规模大,近期回流外资主要来自亚洲[16] 海外市场 - 2022年以来美股获约9500亿美元净流入,欧洲发达市场累计净流出约1300亿美元,近期欧洲市场资金回流,美股面临全球资金流出压力加大,中国市场获外资“长钱”流入潜力渐现[18] 新叙事下的资产重估与全球资本布局展望 当前叙事影响或仍在早期 - 叙事影响股票市场从资产价值和资金流向两层面,中美风险溢价与历史均值仍有差距,中国科技叙事未触发海外投资者共鸣,外资“长钱”未回流,美股资金流出迹象不明显[22] 全球资本再布局开启,“长钱”回流潜力上升 - “美国例外论”打破与地缘重估叙事明确,全球资本再布局进行中,美股面临风险溢价反弹和资金流出压力,部分外资“长钱”进行配置再平衡[23] - 中国AI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科技叙事与基本面互动是“长钱”回流关键,提出三阶段假设[23] - 阶段一:叙事强化,中国AI产业发展乘胜追击,资产重估以结构性修复为主,限于港股科技龙头,资金流向方面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内资机构谨慎,外资“长钱”回流意愿不足[23][24] - 阶段二:叙事兑现,AI爆款应用落地,产业链兑现业绩,估值修复扩散,股价由估值驱动转业绩驱动,资金流向方面国内机构投资者乐观,外资部分回流[25] - 阶段三:叙事升级,AI提升要素生产率,中国经济转型,资产全面重估,资金流向方面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乐观,外资大幅回流至标配甚至超配[26] 政策建议 - 要扭转低通胀悲观叙事,抓住信心提振时机,加快周期性政策发力和推进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着力点包括房地产、地方财政和消费[28]
欧洲的“觉醒”对全球配置的影响(民生宏观邵翔)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3-13 17:02
当前定价如何? 欧洲财政"觉醒"是当前欧系资产的主要驱动 ——德债收益率大涨,欧元升值,以及欧股更高的超额收益。 近期宏观逻辑的方向基本如当时报告撰写的"剧本"演绎:美国方面, 除了关税上的"摇摆"外, 特朗普政府在初期会引导偏紧的财政政策来控通胀和稳利率 。非美方面 , 欧洲的俄乌局势和动荡政局会出现积极信号 。当然在"情节"上还是出现了"意外",其中最出乎意料的可能就是近期俄乌冲突的进展—— 从纯 粹的地缘冲突发酵成欧洲"觉醒"的契机 。 欧洲"觉醒"的叙事给了全球资金流向变局的想象空间 , 但光有想象空间不够,节奏和幅度对于投资可能更加重要。这背后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 加国防军 工支出、德国财政扩张不等于欧盟的财政一体化 ,而缺乏一体化财政才是欧元资产的核心弱点; 其次增加的国防支出是主要用于发展本土军工还是用于进口 相关装备 ,还存在不确定性——如果是后者那可能利好的就是其他经济体,比如美国或中国。 我们认为 欧洲财政的持续推进不会一帆风顺 ,因此美元快速下跌可能已经接近尾声, 100 是非常强的支撑, 短期内要警惕的是美元的阶段性反弹,而后续 进展更有赖于美国和欧洲之间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今年欧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