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Latvia's President Says Europe Must Not Buy Russian Oil
Youtube· 2025-09-24 02:13
北约防空政策与边境防御 - 北约应制定更严格的防御政策,以武力展示阻止俄罗斯飞机侵犯领空 [2] - 波罗的海国家需要加强反无人机防御系统,以应对无人机入侵测试 [3][4] - 北约的波罗的海空中巡逻任务将升级为全面的防空任务,交战规则需同步更新 [4][5] 能源制裁与对俄政策 - 支持对俄罗斯实施次级制裁,前提是欧洲国家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 [10][11] - 拉脱维亚自2022年俄罗斯全面侵略以来已停止购买俄油气,并呼吁所有欧洲国家停止资助俄罗斯战争机器 [11] - 拉脱维亚目前购买的液化天然气中约75%来自美国,认为美国明确的立场将促使其他国家改变做法 [12] 国防开支与军事合作 - 拉脱维亚国防开支占GDP比重近5%,以增强必要防御能力 [17] - 正与美国国防部及国会讨论,以解决东翼资助计划(如波罗的海安全倡议)可能削减的问题 [13][14][15] - 国防采购资金部分来自拉脱维亚或波罗的海基金,合作仍在进行中,最终决定尚未确认 [15][16] 技术发展与防御挑战 - 从乌克兰经验中学习,但当前技术发展迅速,寻找正确的无人机防御方法颇具挑战 [8][9] - 东翼国家正在讨论无人机战争以及针对俄罗斯潜在入侵的反机动措施 [9] - 在波罗的海增加舰艇巡逻后,俄罗斯的入侵模式发生了变化,但其仍在寻找新的测试联盟的方式 [5][6]
1.5℃ Talk | 诺奖得主卡洛斯·诺布雷:气候物理风险正加速变现 金融体系需重塑自然资本定价
新华财经· 2025-09-23 21:57
诺布雷:早在1990年,科学界就已明确警告:为避免灾难性气候影响,全球气温升幅需控制在1℃以 内,这意味着人类必须在200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然而现实却是,全球未能做出有效响应。 科学界发出的最重要警示是在第四次评估报告(2006–2007年)。该报告首次将气候变化定性为可能升 级为"气候紧急状态"的危机,报告撰写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因此获得诺贝 尔和平奖。尽管科学警示如此清晰,国际社会仍未能采取足够行动,温室气体排放持续攀升。 时至今日,在2023至2025年期间已有21个月全球升温超过1.5°C。我们不仅一再错过关键的行动窗口, 还在不断增加排放。这种集体行动上的严重滞后,或许正是人类作为物种所暴露出的最大认知局限。 记者:今年的破纪录热浪引发广泛关注。你如何评估极端高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各国政府应采取哪些 措施? 诺布雷:热浪已成为全球气候相关死亡的主要成因,对老年人、婴儿及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群体构成尤 为严重的威胁。在人类长达25万年的进化历程中,从未遭遇过如今这般规模的高温挑战。 在巴西科学家卡洛斯·诺布雷(Carlos Nobre)看来,全球气候已逼近不可逆转的临界点。作 ...
新研究:欧洲近年夏季高温致每年数万人死亡
新华网· 2025-09-23 15:41
研究核心发现 - 受气候变化影响,欧洲夏季高温天气每年与数万人死亡相关 [1] - 2022年至2024年欧洲夏季高温相关死亡总人数超过18.1万人,其中2024年夏季超过6.27万人 [1] - 欧洲大陆变暖速度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1] 国家层面影响 - 2024年夏季高温相关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是意大利,超过1.9万人 [1] - 其次是西班牙,超过6700人 [1] - 再次是德国、希腊和罗马尼亚 [1] 受影响人群特征 - 2022年至2024年期间,女性与老年群体的夏季高温相关死亡风险更高 [1] 应对策略建议 - 急需加强气候变化适应策略 [1] - 包括开发新一代高温健康预警系统等 [1]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工作坊在青岛举办
齐鲁晚报· 2025-09-23 12:56
青岛清源葛瑶分享了灵山岛作为"负碳海岛"的绿色发展实践,SEE基金会盛燕组织多方研讨,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低碳社 区建设等具体建议。 陕妇儿基金会刘琦慧从性别平等视角切入,强调环保教育中需关注性别公正。基层执法人员陈学祥则深入解析政社协作中 的角色定位与实践挑战。 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主任杨培丹指出,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行动落实阶段,社会组织可通过申请UNFCCC观察员身 份参与国际进程,借助故事化传播提升公众意识,推动政策倡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教授董岩聚焦青岛蓝碳发展,分析当前困境并提出制度创新与市场建设建议。北京合一绿色公益 基金会李大君则通过气候图谱工具,引导组织探讨协作路径。 9月17日至18日,"社会组织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工作坊"在青岛顺利举行。本次工作坊由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苏州 工业园区绿色江南公众环境关注中心与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青岛市黄岛区清源环保公益服务中心协办,旨 在提升社会组织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参与能力与行动实效。 在主题分享环节,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研究员王延斌结合《民法典》与《慈善法》,强调公益事业应坚守无偿性、公众 性和必要性,规范境外合作流程,加强组织 ...
纪念联合国成立80周年高级别会议举行
新华社· 2025-09-23 06:35
联合国成立80周年会议核心观点 - 重申对多边主义及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承诺,携手共进以强化联合国作用 [1] - 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攻击,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战争、饥饿、气候变化的严峻考验 [1] - 必须选择正确道路,携手共进是对下一个80年的承诺 [1] 全球治理挑战 - 为保护后代免受战争而建立的国际多边架构表现不佳 [2] - 全球尚未形成合力应对科技驱动带来的挑战 [2] - 全球超过80%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偏离轨道 [2] 改革议程与行动呼吁 - 呼吁会员国共同行动,推动落实《未来契约》和“联合国80周年改革倡议”等重要议程 [1] - 敦促各国作出切实承诺以保护平民并为青年创造机会 [2] - 强调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与性别平等方面不可或缺 [2]
推动全球科技开放合作迈出更大步伐——2025浦江创新论坛主论坛探讨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
科技日报· 2025-09-22 17:26
论坛核心观点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1] - 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应对全球挑战、把握科技革命机遇的内在要求,中国将加强多维度科技合作并参与全球科技治理[1] - 论坛聚焦前沿科技与创新生态,旨在提出前瞻性见解并明确合作方向[1] 国际合作与平台建设 - 中国将加强双多边政府间和民间科技交流,促进技术、成果、平台、人才等多维度合作贯通[1] - 建议建立更多国际化科研平台,聚集不同领域科学家以推动跨境数据分享和跨国科研合作[3] - 浦江创新论坛是促进全球科技共同体交流、分享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国际合作提供实践机会[3] 重大科技项目与计划 - 中国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国际大科学计划[4] - 支持科学界发起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子午圈等国际大科学计划[4] - 清华大学牵头的“碳中和与能源智联”国际大科学计划已获批培育立项,携手多国高校和能源企业,吸引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科学家参与[4] 前沿医疗技术突破 - 德国、新加坡、中国三国团队共同研发出全球首个慢性乙肝感染研究性细胞疗法TCR-T[2] - 该疗法针对全球约三亿慢性乙肝感染者,已获中国药监局批准进入Ⅰ/Ⅱ期临床试验,是全球首个进入该阶段的慢性乙肝细胞疗法[2] - 该成果有望实现慢性乙肝功能性治愈,打破患者终身服药困境,对乙肝及肝癌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2]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
期货日报网· 2025-09-19 16:48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曲德辉 见习记者 肖佳煊)9月1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在发布会上表 示,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事关人类未来和各国发展。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李高介绍,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 了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到了489.61亿元。与此同时,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 性大幅提升。全国碳市场实现了稳起步、稳运行,已经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力举措,成为中国积 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积极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方面,李高表示,生态环境部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今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60%以上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还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推动出台《关于推进绿色低碳 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先后制定3 ...
第六次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召开,双方同意加强在碳市场、气候投融资等领域交流合作
新浪财经· 2025-09-19 16:25
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 - 第六次中新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于8月29日在北京召开,双方就气候领域双边合作、国内气候政策及多边进程进行深入交流 [1] - 对话旨在落实两国领导人共识并深化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双方更新续签了政府间的《气候变化合作安排》 [2] - 中方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国内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落实双碳目标,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碳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2] - 新方赞赏中国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产品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出的贡献 [3] - 双方同意加强在碳市场、适应气候变化、气候投融资、农业甲烷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3]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服务 - 新浪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报告、培训、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并提升可持续发展表现 [1] - 该中心是业内首个中文ESG专业资讯和评级聚合平台,致力于推广可持续发展与ESG价值理念 [4] - 平台发布多只ESG创新指数,为关注企业ESG表现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4] - 新浪财经成立中国ESG领导者组织论坛,携手领导企业和合作伙伴,推动建立适合中国时代特征的ESG评价标准体系 [4]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1.5℃温控目标下 气候变化加快行业格局重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4:34
文章核心观点 - 极端天气已成为重要经济变量,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加大减排力度以实现温控目标 [1][6] - 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发展相辅相成,绿色能源是减缓气候变暖的关键路径 [7] - 准确的气候预测技术能帮助各行业将气候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 [10][12] 气候变化科学依据 - 近百年内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出现快速显著上升,这种几十年到百年尺度的增温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 [3] - 自然系统因素如火山活动和年代际气候振荡也会影响气候,准确区分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双碳”决策至关重要 [5]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首次突破《巴黎协定》的1.5℃温控目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在加强 [1][6] 受气候变化影响的行业 - 能源行业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其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占总碳排放80%以上,向清洁能源转型是必然趋势 [8] - 交通运输业因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且自身排放加剧气候变化,行业转型需求迫切 [8] - 零售业和制造业受极端天气影响,例如欧洲市场因极端高温频发导致对空调的需求大幅增长 [9] 企业应对策略与机遇 - 能源企业核心应对策略是加快向清洁能源转型,以减少自身排放和对气候的负面影响 [10] - 零售和制造业可通过精准气候预测提前规划生产与运输,将气候风险转化为市场机遇,如提前布局制冷或保暖设备 [10] - 提升天气气候预测预报水平对各行业应对风险、把握机遇至关重要 [10][12] 赋能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发展 - 监测技术的发展需能准确掌握大气、海洋中碳含量等关键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 [12] - 预报预测技术的提升包括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碳变化预报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的预报 [12] - 对太阳辐射和风力的精准预报对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调度与利用意义重大 [13]
最新气候变化研究:野火烟雾造成超额和过早死亡人数预计会增加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12:19
在第二篇论文的研究中,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清华大学张强和郑博与合作者一起,利用一个机器学 习框架预测了全球到21世纪末的野火排放和相应的过早死亡,他们预计,从2010-2014年到2095-2099 年,火灾导致的全球碳排放可能在中等排放情景下增加23%。 他们的预测显示,到2095-2099年,野火烟雾导致的年过早死亡可能升至每年140万左右,几乎是当前水 平的6倍。在中等排放情景下,预计的健康负担存在明显差异,非洲预计会受到最重的影响(火灾相关死 亡预计为2010-2014年的11倍),而欧洲和美国的死亡率可能是原来的1到2倍。 这两项最新气候变化研究的结果共同表明,必须寻找有望降低火灾风险并减少野火烟雾健康负担的干预 措施。(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最新气候变化研究:野火烟雾造成超额和过早死亡人数预计会增加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同时发表两篇气候变化建模研究论 文显示,与未来预测气候变化相关的野火增加,预计会显著增加超额和过早死亡。其中一篇论文认为, 在高排放情景下,到2050年,野火烟雾可能会导致美国每年约7万例超额死亡。另一篇论文指出,全球 范围内,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