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以岭药业(002603)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16:24
研发布局 - 每年申报1 - 2个品种,近期申报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柴黄利胆胶囊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芪桂络痹通片 [2] - 6个品种处于临床阶段,小儿连花清感颗粒处于临床Ⅲ期,5个品种处于临床II期,明年计划申报新药 [2] - 2个品种申报临床 [3] - 未来布局涉及大呼吸、内分泌、消化、妇科和儿科领域 [3] 大健康产业布局 - 以“通络 - 养精 - 动形 - 静神”为统领,建立“医、药、健、养”一体化产业体系 [4] - 已研发上市系列健康产品,重点推广蓝帽子保健食品等 [4] - 2024年功能性饮料系列产品收入有较大突破 [4] - 业务模式考虑经销、加盟、合作等并行 [4] 配方颗粒规划及集采 - 截至2025年3月,完成上市备案品种536个,19个省份完成400个以上跨省备案 [5] - 已在14个省开展挂网工作,各省已备案品规平均挂网率90%以上 [5] - 在山东牵头的15省联盟集采中标品规452个、品种199个,在天津牵头的3 + N联盟集采中标品规451个、品种198个 [5] 八子产品销售 - 2025年一季度销售同比快速增长 [6] - 在零售、电商多渠道推广,零售端与连锁药店共建场景,特渠与知名公司合作,电商以短视频宣传 [6] - 下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客户依从性 [7] 精神双品销售 - 解郁除烦和益肾养心通过国谈进医保,近两年打基础,稳步推进入院工作 [8] - 今年有望随学术证据和覆盖率提升实现增长 [8] 心脑血管销售 - 2025年一季度深化专业化推广,拓展通参芪应用科室及场景 [9] - 后续有望实现正常发展趋势 [10] 海外市场拓展 - 推动中医络病理论出海,创立新学科,在国内外开课,建立专业委员会 [11] -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创立实验室,获6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研发15 + 2个创新中药 [12] -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召开国际络病学大会,专利中药获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文 [12] 连花清咳推广 - 2023年11月转OTC,临床定位有痰咳嗽,借助品牌及渠道打开市场 [13] - 转OTC后零售终端机会增加,推广策略更灵活,将丰富临床证据带动销售 [13]
ST百灵2024年扭亏为盈
新京报· 2025-04-29 15:11
文章核心观点 - 贵州百灵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38.25亿元且扭亏为盈,主力产品、渠道建设、海外拓展及研发成果推动公司发展 [1][2][3][4] 公司业绩 - 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38.25亿元,净利润3362.19万元,扭亏为盈 [1] 主力产品 - 公司集苗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独家苗药和非苗药产品为主要盈利产品 [2] - 产品覆盖心脑血管等中医药优势领域,复方一枝黄花喷雾剂销售规模超亿元,3月申请中药品种保护初保获受理 [2] - 双羊喉痹通颗粒进入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咽喉中成药品牌TOP20,销售额增长超15% [2] - 拳头产品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维持稳健增长,年销售额达15亿元,服务患者超数千万人次,市场需求有望扩容 [2] 渠道建设 - 推进营销模式改革,完成15个省区直营制调整,推动营销数字化转型升级,相关系统和平台已上线运营 [3] - 今年一季度医药物流园开园运营,可支撑年50亿元规模的药品等流通需求,强化全产业链布局 [3] 海外拓展 - 报告期内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巴西、新加坡获药品注册,即将获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等注册 [3] - 今年3月与土库曼斯坦凯伊可可拉公司签订《中药产品代理销售合同》 [3] 研发成果 - 公司步入新药研发收获期,糖宁通络片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步伐加快 [4] - 今年4月黄连解毒丸完成Ⅲ期临床试验,获批后将实现我国“证候类”中药新药零的突破 [4] - BD - 77等多项创新成果蓄势待发,有望未来1 - 2年内“井喷式”上新 [4] 行业态势 - 2024年在行业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药行业整体呈现深度调整态势 [2]
中国黑莓深加工产品药效研究获国际认可,百汇园黑莓小镇科研成果将登《世界中医药》期刊
中国仪征,2025年4月——中国黑莓产业迎来历史性突破!百汇园黑莓小镇与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联合开展的"黑莓原液+冻干粉"药理学研究成果,即将发表 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世界中医药》。这是全球首次针对黑莓深加工终端产品的系统性医学研究,标志着中国在黑莓功能价值开发领域实现从"营养分 析"到"精准干预"的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突破:从果实到产品的医学实证 长期以来,国际学术界对黑莓的研究多聚焦于鲜果营养成分,对其深加工产品的药效机制研究始终处于空白。研究团队以百汇园自主研发的"黑莓原液""黑 莓冻干粉"为样本,通过动物实验与高分辨质谱分析,首次揭示深加工技术对活性成分的关键提升: 生物利用率提升:氨基酸、黄酮类等核心成分经工艺优化后,吸收效率显著提高 双重健康价值:证实产品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表达、调节脂质代谢通路 科学背书:建立"成分-机制-功效"完整证据链,为功能宣称提供医学级支撑 权威背书:产学研融合典范 作为研究合作方的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其课题组负责人指出:"这项研究具有双重创新价值:既通过现代药理学手段验证传统药食同源理念,又为慢性病 预防提供天然解决方案。" 团队依托百汇园三大核心优势—— 1.20年种质 ...
抢占消费者心智,天士力挖掘医药零售市场增长新动能
第一财经· 2025-04-29 08:00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2024年中国医药零售市场药品销售规模达5019亿元[3] - 医药分开、处方外流政策推动工业头部企业重视零售渠道[3] - 疾病谱转向慢性病为主(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带来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3] - 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成为解决临床需求的核心竞争力[3] 公司荣誉与战略定位 - 公司获2025乌镇健康大会"VIP战略合作企业"称号[1] - 红芪口服液获"最受药店欢迎明星单品",牛黄清心丸推广项目上榜[1] - 作为现代中药创新药龙头企业,聚焦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免疫/中枢神经四大疾病领域[3][8] 营销创新与品牌建设 - 2024年启动"高品质向强品牌"转化,构建数字化价值营销体系[4] - 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宣传(小红书/万店铜牌授予/30周年活动等)提升渗透率[5] - 与连锁药房共建脑健康中心,实现"客流互助+业态互补+成本互担"运营模式[7] - 提供疾病教育/用药知识/医药配送等全链条服务[5][7] 产品表现与研发进展 - 2024年中药板块收入60.24亿元,复方丹参滴丸销量1.54亿盒(+9.24%),养血清脑颗粒2993万盒(+10.67%)[7] - 心脑血管管线覆盖高血脂/脑卒中/心衰等适应证,形成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产品[10] - 芍麻止痉颗粒获国际指南推荐,坤心宁颗粒为更年期治疗创新药[10] - 17款现代中药研发产品处于临床Ⅱ/Ⅲ期阶段[10] 中医药创新路径 - 构建"临床价值+数字技术+患者服务"三维创新体系[10] - 通过增加适应证/工艺优化/质量提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8] - 复方丹参滴丸带动系列心脑血管产品形成现代中药大药体系[8]
肉桂类保健食品行业研究:健康需求驱动下的广阔市场展望
头豹研究院· 2025-04-28 20: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肉桂类保健食品以肉桂为主要原料,具有多重健康功效 行业原料资源丰富、监管边界清晰、需求持续旺盛 历史规模增长相对平稳,主要受供给新增量有限和消费者认知度待提高影响,价格拉动是主要增长动力 未来,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剧将推动供给增加,消费者需求提升将带动价格上涨,共同促进市场规模扩大和行业持续发展[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定义与分类 - 肉桂类保健食品是以肉桂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有多种功效,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5] - 按剂型可分为酒剂、胶囊及片剂等,酒剂常见,利于肉桂活性成分吸收;胶囊无味易吞咽,吸收高效;片剂便于保存运输,稳定性好;其他剂型还有颗粒剂、口服液等,各有特点[6][7][8][9][10] 行业特征 - 原料资源丰富,全球肉桂种植集中于亚洲部分国家,中国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居首,且注重可持续农业,保障原料供应稳定可靠,利于企业控成本、增竞争力[11][12] - 监管边界清晰,属保健食品范畴,监管要求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需遵循特定安全和功能标准,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为企业提供创新空间[13] - 需求持续旺盛,肉桂既是药材又是香料,提高了消费者对其保健食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其多重功效增强了产品吸引力,结合现代食品科学拓宽了市场空间[14] 发展历程 - 萌芽期(1996 - 2003年),相关法规出台,首批肉桂类保健食品获批上市,肉桂被列入药食同源物质名单,行业步入规范化轨道并获市场认可[16] - 高速发展期(2004 - 2014年),肉桂保健食品新增注册数量大幅增长,《食品安全法》颁布强化监管,肉桂产量和收割面积增加,推动行业快速发展[16] - 成熟期(2015 - 2025年),保健食品注册备案双通道机制开启,简化市场准入流程,肉桂种植规模扩大,保障原料供应稳定,促进行业发展[17][18] 产业链分析 产业链上游环节 - 种植与原料供应是产业基础,广西、广东等地是肉桂核心产区,政府与企业加大投资,提升原料产量与质量,建立采购和储备体系增强抗风险能力,但肉桂原料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影响产业链企业利润和产业可持续发展[20] - 2023年中国肉桂产量达9.19万吨,同比2022年增长1.86%,同比2021年减少1.50%,产量增长缓解原料供应紧张,企业有采购选择余地,也促使企业注重库存管理和供应链优化[23] - 2025年1月肉桂原料价格同比2024年增长6.18%,同比2023年减少4.44%,价格增长使企业采购成本上升,企业需关注价格走势应对风险[24] 产业链中游环节 - 中游生产加工环节技术要求高,需先进设备和工艺,加工技术与设备革新推动行业进步,智能化生产提高效率和质量稳定性,企业还需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通过多渠道销售扩大市场覆盖面[21] - 截至2025年2月,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剂型构成中,酒剂占43.92%领先,其次是胶囊、片剂等,不同剂型各有优势,反映市场需求和企业策略[26] - 截至2025年2月,中国肉桂类保健食品功能声称集中,缓解体力疲劳占46.62%,增强免疫力占35.14%,与肉桂药理作用相关,为产品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7][28] 产业链下游环节 - 线上直营渠道重要性提升,电商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便捷购物方式,利于企业规范发展、控制质量和品牌形象、降低成本,大数据分析可助企业了解需求、优化产品和营销[30] - 线下传统药店在销售中仍具重要性,作为专业销售场所,有权威性和可信度,药师和销售人员可提供咨询服务,实体店面让消费者直观接触产品[31] 行业规模 - 2020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由14.02亿元增长至15.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0%;预计2025 - 2029年,由16.26亿元增长至19.0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99%[32] - 历史规模增长平稳,供给新增量有限和消费者认知度待提高导致规模增长不显著,主要依赖价格拉动,2023 - 2024年产品均价从198.61元升至202.58元,受原料价格、企业投入和市场供需影响[33][34] - 未来规模增长在量上受政策支持和老龄化加剧推动,产品供给有望增加;价格预计从205.01元升至215.03元,受消费者需求和企业投入影响,价格增长将促进市场规模扩大[35][36] 政策梳理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人参 西洋参 灵芝》《保健食品标志规范标注指南》《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技术评价 实施细则(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均为规范类政策,从原料、标志、功能评价、质量监管、广告审查等方面对保健食品行业进行规范[39] 竞争格局 - 行业属中药材保健食品细分赛道,规模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呈现三梯队格局,第一梯队有威士雅健康等,第二梯队有雷允上药业等,第三梯队有烟台张裕等[41] - 威士雅健康领先得益于保健食品注册优势,截至2025年2月,获批注册产品达96个,产品线丰富,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42] - 业内领先企业多为非上市公司,竞争格局分散,行业规模小、增长慢,难以吸引大型上市公司投资[43] - 未来,研发非决定竞争力关键因素,企业可通过品牌与渠道建设提升份额;行业规模小、对上市公司依赖低,小型企业有望通过差异化竞争崭露头角[44][45] 上市公司速览 - 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1.2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39.1%;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464.8亿元,同比增长18.0%,毛利率92.6%;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市值未提及,营收规模701.5亿元,同比增长5.9%,毛利率11.4%[48][49] 企业分析(以海南椰岛为例) - 公司存续,注册资本44820万元,总部在海口,属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经营范围包括食品销售、生产等[50] -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近年销售现金流/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率、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等指标有波动[51] - 竞争优势在于品牌在全国享有盛誉,品牌价值位列保健酒行业前茅,核心产业为保健酒、养生酒,主导产品“椰岛鹿龟酒”和“椰岛海王酒”定位明确[52]
天士力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47%,中药研发动力强劲
新浪财经· 2025-04-28 17:28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医药工业收入18.42亿元,同比增长1.83% [1][2] - 归母净利润3.14亿元,同比增长6.47% [1][2] - 中药板块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1.90% [2] 研发实力与管线布局 - 2024年研发投入10.3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2.2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 - 拥有98款在研产品,包含33款1类创新药,27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2] - 现代中药布局23款产品,3款处于申报生产阶段,17款处于临床II、III期 [2] - 脊痛宁片、青术颗粒等9款产品进入临床III期,安体威完成III期全部病例入组 [3] - 芪参益气滴丸、养血清脑丸等5款产品完成II期全部病例入组 [3] 与华润三九的战略融合 - 华润三九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华润有限公司 [4] - 双方将实现营销优势互补,推进产品管线布局加速 [5] - 华润三九在管理、营销及政策资源方面加持,有望提升公司竞争力 [4][5] - 公司创新优势将更加凸显,现代中药研发龙头地位将得到巩固 [4]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国家政策鼓励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司抓住发展机遇 [1][4] - 中成药领域III期、II期项目预计2025年起陆续上市,推动业绩持续增长 [2] - 研究机构普遍看好公司与华润三九的强强联合,认为将显现产业链协同效应 [5]
深圳如何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AI与标准化成为热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5:12
政策支持与行业方向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以提升中药质量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深圳市政协专题调研"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提出深圳中医药发展优势在于创新,要立足大湾区并发挥对周边地区及国家的影响力 [1][4] 中医药与AI融合 - 深圳市中医院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开发脉象识别、舌象分析等智能模块,构建中医经典方剂知识库,推动"千人千方"精准医疗 [3] - 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实现全流程无纸化,AI语音控制、智能输液(0.1%误差)、无感体征监测(15秒预警)等"智慧生态网"覆盖全院 [3] - 宝安区中医院研发艾灸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算法精准定位穴位,实施5种古法灸法 [3] 跨界融合与生态构建 - 医卫界建议通过"中医药+AI"、"中医药+文旅康养"、"中医药+教育传播"激活消费新场景,推动文化传播 [4] - 深圳市中医院与华润三九等企业合作,推动中医药服务模式创新,如AI问诊、养生园文化传承、全生命周期管理 [1][3] 标准化建设与质量提升 -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需解决理论体系、诊疗方法、中药材质量控制等标准化问题 [5] - 深圳市中医院连续六年获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监测A+评级(全国前5%),建议以该院和华润三九为引领,推动院内制剂标准化 [6] - 深圳市政协建议监管中药饮片质量,扶持院内制剂开发与成果转化,并引入港澳传统名剂产业化 [6] 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 - 深圳市中医院立体式物流传输网络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急诊物资2~3分钟送达,手术器械准备效率提高50% [3] - 深圳市中医院门诊至入院一站式办结仅需5分钟,全流程无纸化 [3]
葵花药业:“研发筑基+品牌赋能”双轮驱动 内生外延构筑周期护城河
国际金融报· 2025-04-28 11:19
公司业绩与分红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77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2亿元 [1]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 总股本基数5.84亿股 [1] 行业政策环境 - 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标准管理体系 [3]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目标形成创新并重、质量安全可靠的产业格局 [3] -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中药新药审批加速、集采常态化等政策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3] 公司内生增长策略 - 拥有药品批准文号千余个 其中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文号超500个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文号近300个 独家品种/剂型28个(含5个独家医保) [5] - 在研化药品种近40个 开展经典名方项目及同名同方药开发 [7] - 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建联合实验室 参股公司凝胶贴膏产品获批上市 [7] 数字化布局 - 完成全链路数字化布局 营销模式成为OTC行业标杆 [8] - 推动自营B2B事业部"药直达"组建 上线营销供应链"葵之云" 筹备自营B2C平台 [8] - "四龙治水"数字化营销项目将刺乌养心口服液打造为网红单品 获创新营销案例奖 [8] 产品与品牌战略 - 儿童药领域覆盖七大治疗领域 拥有超60个上市产品 其中7个品种销售额破亿元 30个品种超千万元 [9] - 成人药市场聚焦心脑血管、风湿骨病等领域 护肝品类为龙头 覆盖六大治疗领域 [10] - "葵花"品牌价值184.32亿元 "小葵花"品牌价值144.84亿元 企业总价值达329.16亿元 [10] 行业市场前景 - 2025年中药市场预计规模达一万亿元 其中中成药超五千亿元 中药饮片3000亿元 中药材2000亿元 [11] - 头部企业有望通过品牌壁垒、渠道优势、外延并购等保持稳健增长 带动行业效率提升 [11]
步长制药:经营稳健重回报,一季度营收利润双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08:4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0.06亿元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7.85亿元 同比上升5.47% [1]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3.07亿元 同比上升169.49% 扣非净利润3.0亿元 同比上升197.05% [1] - 自2016年上市以来累计支付现金红利超过75亿元 累计回购近18亿元 [6] 核心产品与市场地位 - 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三个独家品种2024年合计销售收入58.30亿元 在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份额排名前20位 [2] - 截至2024年末拥有468件有效专利 在研产品213个 覆盖心脑血管、妇科、呼吸等大病种治疗领域 [3] - 核心产品均为专利中药或独家品种 经过长期市场检验 成为业绩稳定器 [3]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4年研发投入约7.17亿 同比增长8.58% 在中药行业排名第四 [2] - 新增专利申请35件 成功获得专利授权27件 其中发明专利9件 [4] - 探索"中医药+AI"研发路径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经典名方配伍规律 加速新药研发与工艺优化 [4] - 艾帕依泊汀α(rhEPO-Fc)已申报上市 BC008-1A注射液(PD-1/TIGIT双抗)新增适应症获批临床试验 [2] 国际化布局 - 脑心通胶囊通过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药组注册审批 稳心颗粒获得马来西亚药物管制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明文件 [2] - 宣肺败毒颗粒在加拿大、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获得注册许可 [2] -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 国际化布局取得实质性进展 [7] 战略转型与政策机遇 - 确立"以中药为基础 向生物药、疫苗领域扩张"的战略 加速向高科技医药领域转型 [4] - 全资子公司保定天浩制药有限公司获得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的《药品注册证书》 增添重要化药品种 [5] -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4] 社会责任与品牌形象 - "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项目持续开展17年 累计为200万各族群众提供医疗援助 救助近万名先心病、脑瘫、肝包虫病患者 [7] - 自成立以来累计纳税近320亿元 彰显社会责任担当 [6] - 荣获中华慈善奖等荣誉 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7] 未来展望 - 产品覆盖心脑血管、妇科、泌尿、糖尿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大病种治疗领域 [8] - 布局化药、生物药、医药"互联网+"、基因测序等领域 形成"聚焦大病种、培育大品种"的立体化产品格局 [8] - 在保持中药传统优势的同时 加速推进生物药和疫苗业务发展 重新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8]